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

1、数据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p1)1)区别:信息: 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物和知识,是生产、建设、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数据: 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都是数据。

2)联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独特特性?(p1)地理信息: 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特征:①空间分布性。

②数据量大。

③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p12)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有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含义:①它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②它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③它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

④它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4、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国家、时间、名字是什么?(p3)加拿大,1963年,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5、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哪些?gis,mapgis、mapinfo、arcgis、supermap、geoview6、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输入、输出设备?(p67)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数据输入设备: 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信端口等;数据输出设备:笔式绘图仪,喷墨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等:7、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56979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56979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关系?1)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实体的属性,是为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

2)信息:是使不确定因素减少的有用的知识。

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形成知识的基础,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3)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数据是客观的,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信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是对数据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赋予一定意义的解释;②信息不随承载它的实体形式的改变而变化,数据随着载体的不同变现形式可以不同;信息有严格的有用性要求与限定,而数据则无此要求;③2、信息的特性?什么是不完全性?1)特性:事实性、价值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可加工性、可增值性、可传递性、共享性2)不完全性:从人类认识规律看,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从效益观念看也没有必要全部得到(因冗余信息处理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

3、信息量大小1)是指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2)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bit)。

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在这种单位制度下,信息量的公式可写成:H(x)=-∑P(Xi)log2P(Xi) (i=1,2,3,…,n)Xi - 表示第i个状态(总共有n种状态);P(Xi)—表示第i个状态出现的概率;H(x)—表示用以消除这个事物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4、管理的定义?主要职能?1)定义: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计划:决定组织应该做什么,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组织: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领导:包括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员工的指导和激励;控制:是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简述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数据是客观对象地表示形式,信息是数据内涵的意义。

换句话说,信息是由数据表达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或内容就是信息、二者是形与质的关系。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
数据是客观对象地表示形式,如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它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其他形式)。

信息是数据内涵的意义。

二者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拓展资料
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

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据。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

数据的语义
数据的表现形式还不能完全表达其内容,需要经过解释,数据和
关于数据的解释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可以是一个同学某门课的成绩,也可以是某个人的体重,还可以是计算机系XX级的学生人数。

数据的解释是指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SDLC,SDLC分为那几个阶段?答:SDLC叫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通用性名词,它说明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性和方法学。

SDLC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计划阶段:是SDLC的最初阶段,其目标是确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项目做出有关计划;(2)分析阶段:目标是了解并理解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及定义需求,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设计阶段:目标是从实现角度设计系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4)实施阶段:目标是构造一个可靠的可工作的新系统;(5)支持阶段:目标是保证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

2.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及其关系与区别?答: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可识别的物理符号序列。

信息是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时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加工、提炼和浓缩,是对数据含义的理解。

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表示成信息,而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变化而变化,而数据则不然,即承载数据的载体不同,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3.如何认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书上没有,自己归纳)4.信息系统的概念,列举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答: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时获取和收集原始数据的活动。

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或处理的输出。

反馈回来的误差或问题可以用来修正输入数据,或者改变某过程。

,信息系统既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

例如一些投资分析家手工绘制图表和趋势图,以帮助他们做出投资决定。

根据过去几个月或几年的股票价格数据,这些分析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股票形势,利用这些分析来帮助他们确定哪些股票的价格会在几天或几周内有变化,再比如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用来分析股票指数,进行市场预测,同时建议什么时候买卖股票的软件系统。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一、信息的含义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次作业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①数据: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也包含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②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接收者的行为。

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有用性。

③关系: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2、信息具有哪些性质?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差异性、共享性、增值性和时效性3、一般用什么来度量信息,数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小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可以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数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能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的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大;反之,信息量小。

如果是现在就确切地知道信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零。

4、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①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步骤和分析、计划、控制、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集成的用户一机器系统,它能够向企业或组织提供信息以支持其运行、管理以及决策功能。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是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

③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他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

①MIS的层次结构。

管理活动一般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与此相对应,我们可分别建立战略计划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执行控制子系统,这就构成了 MIS 的纵向结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 2003笔记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 2003笔记内容
-6-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不能重复出现。 该集合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 n 元组(n-Tuple) ,简称元组 (Tuple) 。 每一个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 di 叫做一个分量 di∈Di。 4、笛卡尔积 D1×D2ׄ×Dn 的基数 M(即元素(d1,d2,„,dn)的个数)为 所有域的基数的累乘之积,即M =
������ ������ =1 ������������ 。
笛卡尔积可以表示为一个二维表,是元组的集合。 5、 【DY】笛卡尔积 D1×D2ׄ×Dn 的任一子集称为定义在域 D1,D2,„,Dn 上的 n 元关系。 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子集,所以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 6、码: ①候选码(Candidate Key)能唯一表示关系中元组的一个属性或属性集,也称 候选关键字。 ②主属性(Primary Attribute )组成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③非主属性 (Non-Primary 属性。 ④主码(Primary Key)如果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码,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 为查询、插入或删除元组的操作变量,被选中的候选码称为主关系码,简称主 码、主键、主关键字等。 (每个关系必定有且仅有一个主码) ⑤外码(Foreign Key)设 F 为基本关系 R 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 R 的主码(或候选码) ,如果 F 与基本关系 S 的主码 K 相对应,则称 F 是基本关 系 R 的外部关系码,简称外码。 (被参照关系的主码和参照关系的外码必须定 义在同一个域上) ★(考试重点)7、基本关系表的六条性质: ①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②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 属性名。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名的属性名。 ③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自考简答题整理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自考简答题整理

1、简述数据与信息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数据是物理的,而信息是释义的;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数据含义的体现。

(2)数据反映了事物的表象,往往是零散的,是对原始事实的状态的直接记录;而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是数据加工后形成的认识和概念。

(3)信息比较稳定,不随载体的性质而随意改变;而数据的形式往往变化多端,很容易受载体性质出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对数据进行通信、翻译和处理;信息是根据一定的规划对数据所承载的事实进行组织后的结果。

(5)从数据到信息要经过一个转换过程,即数据处理过程;数据的选择、组织和系统化等处理过程往往要在知识的辅助下完成。

2、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1)数据来源的广泛性。

(2)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3)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4)信息发生、处理、使用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

(5)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

(6)信息生命周期的主观性。

3、简述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BIS)的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1)支持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极大改进数据采集的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细程度和保真水平。

更为完整、及时地采集和传递各种信息源的数据。

(2)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运算,并迅速输出结果。

顺利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支持多媒体数据的集成。

(3使半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手工处理的任务自动化。

强大的运算能力可轻松完成数据的批量转换和统一管理任务,完成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或时间特征的个性化数据分析任务。

(4)借助通信技术的支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海量数据安全、快速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支持随时沟通和协作,提高沟通质量,有效改善团队工作。

(5)以多种方式和途径生动表现信息内容,并超过人们的想象力。

在无线移动方式下,可以使某项应用或服务随处可用。

4、简述管理信息可用性至少包含的内容。

及时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4)经济性。

5、简述信息系统的目标及其具有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MIS)简答题与应用题答案整理讲解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MIS)简答题与应用题答案整理讲解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MIS)简答题与应用题答案整理1,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P3):区别,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

联系,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P10)::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 2 )管理信息系统: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3 )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它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是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3,试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答(P102):运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开发人员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并运行之。

开发人员和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对他进行修改,直到用户对系统满意为止。

4,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答(P25):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通过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5,ERP的含义是什么,它与MRP2有什么关系?答(P42-43):含义:ERP为企业资源计划,在MRP2的基础上应用开放式平台、客户/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局域/广域网络、关系型数据库等创新的信息技术得以形成的企业信息系统。

与MRP2关系:从功能上看,ERP系统仍是以制造过程为中心,核心仍是MRP,并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

ERP在MRP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想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本章纲要本章共分三节,分别对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信息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故那里的发展进行介绍,本章属非重点章节,要求考生适当了解。

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信息及其特征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的定义有用信息的特征信息系统的要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工作重点知识梳理一、信息及特征1.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信息和数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等。

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义往往不明显。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 如何评估信息首先分清哪些信息是值得收集的,哪些信息是不值得收集的。

其次,比较收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包括所有有形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无形的成本和收益。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取:一类信息的收益较高,但其获取成本更高;另一类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

3. 有用信息的特征(1)高质量:质量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质量方面的要求又可细分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

②清楚是高质量信息的另一要求。

③高质量的信息是排列有序的。

④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2)及时:及时的信息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获得信息,是对及时的信息的首要要求。

②信息要反映当前情况。

③信息要频繁地提供给管理者。

(3)完全:信息的完全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信息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

②简洁和详细是完全性的另外两个要求。

③只有那些与手头上的管理工作有关的信息才需要提供。

二、信息管理工作1.信息的采集: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为了使信息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1)明确采集的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信息的采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也就是说,信息的采集具有目的性。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标题: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理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这些词汇。

它们似乎相互关联,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你能更深入地理解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数据1.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记录,它通常是未经加工和分析的原始素材。

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但在不经解释和整合的情况下,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明确的意义。

一组数字“246810”就是数据,没有上下文和解释,我们无法得知它们代表什么。

2. 数据在现实中的例子在商业领域,每天产生大量的销售数据、客户数据和市场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销售额、客户尊称、产品库存等。

但如果没有经过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二、信息3. 信息的定义当数据经过加工、分析和解释后,就会变成信息。

信息是具有明确意义和用途的数据,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了解情况、获取知识等。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将销售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某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额持续增长”,那么这个结论就是信息。

4. 信息在现实中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新闻报道、市场分析、科研成果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

这些信息是对客观事实和数据的解释和概括,能够为人们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三、知识5. 知识的定义知识是在认知、理解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和智慧。

它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规律的理解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当企业利用市场分析的信息,形成了关于产品销售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经验和规律性认识,这就属于知识。

6. 知识在现实中的例子知识可以体现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例如科学研究、经济管理、艺术创作等。

科学家对自然规律的研究成果、企业家对市场的判断、艺术家对人生境界的领悟,都是知识的具体表现。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第1节数据与信息一、数据1、定义数据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第1节数据与信息一、数据1、定义数据
2)按服务供应商分类: 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物流信息系统 供应链创新商物流信息系统
3)按物流企业的业务分类:⑴~⒀ P17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3、物流信息系统功能
1)从信息系统角度划分功能 包括:信息的收集、储存、
加工、传输、输出等 2)从物流企业管理层次角度划 分功能
二、物流管理 1、物流定义: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
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2、物流的分类:
社会物流:社会再生产过程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国 与国之间实物流通。国际、区域、特殊物流。
企业物流: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物等物流。
第2节 物流管理概述
二、物流管理
3、现代物流管理含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资资料实体流动的规 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分类:
A 过程控制系统 B 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C 管理信息系统:MIS、DSS(决策支持系统) D 其他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电子商务系统EC 3)功能: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输入输出、信息控制
第3节 物流信息系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1)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信息 2)信息的表现形式仍然是数据 3)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内涵。
3、信息的分类:
1)按企业主体分类:内部信息与外部环境信息 2)按规范性分类:格式化信息与非格式化信息 3)按描述性分类: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 4)按描述字符分类:文字信息与数字信息 5)按重要性分类: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6)按社会应用领域分类:政治、军事、经济、物流等 7)按企业管理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信息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信息:事物运动状态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数据:客观事物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

关系:信息采用数据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可转换为信息。

共同点:数据和信息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

区别:数据是放映信息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不能把任何情况下的数据等同于信息本身。

财务信息的含义及其生成的过程:财务信息: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知识。

会计核算生成财务信息包括两个过程,既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过程——主要是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形成账簿记录;财务信息的再加工过程——主要是以账簿记录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类、汇总、浓缩或扩充,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财务信息体系,达到对外发送的要求。

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再加工,是一个连续、循环,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都是会计核算形成财务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比较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分析: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要注意的问题: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的方法要一致。

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要一致。

时间单位和长度要一致。

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目标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含义及作用:定义:利用财务比率,包括一个单独的比率或者一组比率,以表明某一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

作用: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通过比率分析,往往可以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一方面的能力。

因素分析法的含义及特征:定义: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影响程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的分析方法。

特征:要按照影响因素同综合性经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

计算过程假设性。

因素替代顺序性。

财务报表分析要注意的问题:要弥补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使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信息科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据是指以某种方式表示的事实或现象,即原始素材。

它没有固定的含义和价值,需要经过处理和解释才能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数据,能够为决策和行动提供指导。

知识是人类对信息的理解、认知和应用的结果。

它是经过思考、分析和总结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依次递进的,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是知识的基础。

只有在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信息,只有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知识。

同时,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可以得到信息;而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形成知识。

知识又可以成为新的信息和数据的来源,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理解和掌握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1)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3)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4)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3)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人工智能[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人工智能[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谓词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 用谓词公式表示知识的步骤: ①定义谓词及个体,确定每个谓词及个体的确切含义。 ②根据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为每个谓词中的变元赋以特定的值。 ③根据所要表达的知识的语义,用适当的连接符号将各个谓词连接起来,形 成谓词公式。 1.3 产生式表示法 1.产生式的基本形式 产生式通常用于表示具有因果关系的知识,其基本形式是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蕴涵式是一个谓词公式,本身有真值,而产生式不是谓词公式,没有真值。 3.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一般由 3 个基本部分组成:规则库、综合数据库和推理机。它们 之间的关系如图 2.1 所示。
(1)规则库 规则库就是用于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集合,是 图 2.1 产生式系 统的基本结构某领域知识(规则)的存储器,其中的规则是以产生式形式表示的。 规则库中包含着将问题从初始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或解状态)的那些变换规则。 规则库是产生系统的核心,是进行问题求解的基础,其中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知识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以及知识组织的合理性,都将对产生式系统的性能和 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2)综合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又称为事实库,用于存放输入的事实、外部数据库输入的事实以 及中间结果(事实)和最后结果的工作区。当规则库中的某条产生式的前提可与综 合数据库中的某些已知事实匹配时,该产生式就被激活,并把用它推出的结论放 人综合数据库中,作为后面推理的已知事实。显然,综合数据库的内容是在不断 变化的,是动态的。 (3)推理机 推理机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与综合数据库的运行,包 含了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控制策略的作用就是确定选用什么规则或如何应用规 则。通常从选择规则到执行操作分 3 步完成:匹配、冲突解决和操作。 ①匹配。匹配就是将当前综合数据库中的事实与规则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如 果相匹配,则这一规则称为匹配规则。因为可能同时有几条规则的前提条件与事

理清概念: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理清概念: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理清概念: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导读: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看到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这些高频词汇,它们紧密相关,但又含义不同。

本文简单阐述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是构建我们思维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层次关系,可以将其比喻为一个金字塔,从数据作为基础逐渐升级到智慧的过程。

1、数据(Data)数据是单纯的事实和记录,是指通过观察、测量或收集而得到的原始、未经处理的数字或符号。

它们没有任何意义或上下文的背景。

例如,一个温度计测量到的数字、人口统计数据等都属于数据。

数据本身不能提供任何洞察力或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2、信息(Information)信息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和结构的数据。

当数据被组织、解释和加工后,就变成了信息。

信息可以告诉我们某个特定的事实、事件或现象。

例如,将温度计测量到的数字与当前天气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今天是一个炎热的夏日"这样的信息。

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但它仍然是相对具体和局部的。

3、知识(Knowledge)知识是对信息进行理解、组织和内化后形成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知识是通过分析、评估和整合多种信息,从而形成更深入的洞察、规律和关联性。

它是一种累积的、抽象的和广泛适用的经验。

例如,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气象学家对天气模式的认识和预测就是一种知识。

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决策。

4、智慧(Wisdom)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判断力。

它是对知识进行综合、创新和跨领域应用的结果,帮助我们做出明智、有效的决策。

智慧超越了个别知识和特定情境,它是全面理解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智慧不仅依赖于知识,还需要情感、道德和伦理等因素的支持。

写在最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数据是构建信息的基础,信息是构建知识的基础,而知识则是智慧的基石。

通过在这个金字塔上不断积累和学习,可以从数据中获得洞察、从信息中获取认识、从知识中得到智慧。

信息与数据、知识的区别和关系

信息与数据、知识的区别和关系

信息与数据、知识的区别和关系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数据和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

虽然它们有时会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信息、数据和知识的含义,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是指对于某个主体具有意义的数据,是通过传递、共享和处理数据而产生的。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信息是有意义的:只有当数据被解释和理解后,才能成为信息。

例如,一串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没有意义,但如果将其解释为某种密码或密码,那么它就成为了信息。

2. 信息是有用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和解决困难。

例如,一篇医学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如果能够被解释为某种新的治疗方法,那么它就成为了有用的信息。

3. 信息是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某种媒介进行传递,例如文字、声音、图像等。

通过传递,信息可以被共享和传播。

三、数据的定义和特征数据是指以数字、字符、符号等形式存储的原始事实或观察结果。

数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数据是客观的: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一组温度数据不会因为不同人的主观感受而改变。

2. 数据是中立的:数据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解释和意义,它们只是客观呈现事实和现象。

例如,一组人口统计数据只是描述了人口的数量和特征,并没有解释人口变化的原因。

3. 数据是可测量的:数据可以用某种方式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例如,通过测量体重可以得到一组体重数据。

四、知识的定义和特征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思考、学习和经验积累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理解和能力。

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知识是主观的:知识是个体在实践中通过思考和学习获得的,它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例如,两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2. 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是有组织和结构的,它包括概念、原理、规律等。

例如,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包括了许多概念和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信息:事物运动状态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数据:客观事物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

关系:信息采用数据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可转换为信息。

共同点:数据和信息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

区别:数据是放映信息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不能把任何情况下的数据等同于信息本身。

财务信息的含义及其生成的过程:财务信息: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知识。

会计核算生成财务信息包括两个过程,既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过程——主要是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形成账簿记录;财务信息的再加工过程——主要是以账簿记录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类、汇总、浓缩或扩充,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财务信息体系,达到对外发送的要求。

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再加工,是一个连续、循环,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都是会计核算形成财务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比较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分析: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要注意的问题: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的方法要一致。

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要一致。

时间单位和长度要一致。

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目标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含义及作用:定义:利用财务比率,包括一个单独的比率或者一组比率,以表明某一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

作用: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通过比率分析,往往可以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一方面的能力。

因素分析法的含义及特征:定义: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影响程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的分析方法。

特征:要按照影响因素同综合性经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

计算过程假设性。

因素替代顺序性。

财务报表分析要注意的问题:要弥补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使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经营业绩的评价要恰当。

收益性分析的含义及意义:收益性分析:对企业通过资产经营能够取得多大收益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意义:促进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果。

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经营与收益的关系:企业经营活动目标、范围和内容的调整变化会引起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反之,通过收益结构的分析,又可以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等是否合理,有无创新。

共同比损益表含义及作用定义:也叫总体结构损益表,简称共同比损益表。

是用百分比数字编制的,用以提供损益表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

作用:可以将原本不宜比较的绝对数转换为同一基础上的数据,以便于比较。

将报告期与前一期或前几期的共同比损益表加以比较中可以看出各项目共同比数字的变化,据此找出导致报告期利润构成较前期发生变动的主要项目是那些。

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表层原因:构成项目深层原因:内部管理(主观);外部环境(客观):国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市场需求和价格、商品自身的周期性。

获利能力的含义及重要性:获利能力:企业运用其所支配的经济资源,开展某种经营活动,从中赚取利润的能力。

重要性:投资人:一个不能获利、甚至赔本的经营项目对投资人的投资会构成严重威胁。

债权人: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以及获利能力的发展趋势乃是保证中长期贷款人利益的基础所在。

政府:税收的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单位,企业获利能力强,就意味着实现利润多,对政府税收贡献大。

企业:获利能力强弱、经济利益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成本费用分析的作用和意义:作用:是取得收入的前提条件、是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意义: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依据、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产品成本分析的含义及目的:含义:是对报告期已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情况所进行的分析。

目的:考核企业各项生产费用发生的升降情况,企业全部产品、各项主要产品、可比产品以及不可比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的目的:查明这些主要单位成本变化的具体原因,落实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及哪些因素是积极的,那些因素则出了问题。

查看成本变化趋势,考核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制造费用的含义及分析的目的:含义:产品生产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性生产耗费。

目的: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析,就是要查明制造费用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怎样,超支或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问题是主观原因所致,有无不可控因素发生导致费用增加的现象等,以便落实责任、考核奖罚、指定改进措施,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资产流动性含义及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资产流动性: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

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有赢利并不足以说明具有短期偿债能力。

因为偿还到期债务要以货币资金支付,而企业的利润与企业实际持有的现金有一定的差距。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特征:1、左边为资产,右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2、资产内部各个项目按照各项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或变现能力强弱进行排列。

3、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按照权益顺序进行排列。

负债是第一顺序,所有者权益属于剩余权益。

4、负债内部各个项目按照每个项目偿债紧迫性而依此排列,由近至远。

5、所有者权益内部各个项目按照各项目的稳定程度排列。

稳定性强在前流动比率的含义及局限性:含义:流动动比率:说明偿还到期债务保障程度,标准2:1。

局限性:1、较高的流动比率仅仅说明企业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还债,但不足以表明有足够的现金还债。

2、从合理利用资金的角度而言,各行业、各个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特点,确定一个流动比率的最佳点。

3、当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或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购买流动资产时,流动比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将等量地增加或减少,并造成流动比率本身的变化。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的关系:1、以全部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是流动比率,有假象性。

2、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是速动比率,弥补流动比率不足。

3、以现金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基础是现金比率,仅在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作用力度较小。

融资结构的含义及分析的目的、类型特征、及结构调整的方法:含义:也称资本结构,企业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间的构成比重关系。

主权资本融资和负债融资比重。

目的:1、债权人目的:判断债权到期偿还保证程度。

2、投资人目的:判断终极风险与可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

3、经营者目的: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4、政府部门:判断是否可以进入有限制领域进行经营。

5、往来企业:判断支付能力和供货能力。

类型:保守型、中庸型、风险型。

(1)保守型:采取主权资本融资,是低风险高成本的融资结构。

(2)中庸型:主权资本和负债融资根据资金用途决定,长期资产资金由主权资本和长期负债融资,流动资产资金由流动负债融资。

(3)风险型:采取负债融资,流动负债也被大量长期资产占用。

融资结构调整:(1)存量调整:直接调整:发行可转换债券、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

间接调整:先归还短期债务再贷入长期负债。

(2)流量调整:负债比率过高时提前归还旧债,发行股票加大主权资本融资,负债比率过低时效益好追加贷款,效益差回购流通股注销。

融资结构弹性的含义及类型:融资结构弹性:随着经营和理财变化,适时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

类型:(1)弹性融资:可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融资,主要是流动负债、未分配利润。

(2)刚性融资:不能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融资,主要是主权资本融资。

(3)半弹性融资:介与两者之间,主要是长期负债融资。

资产结构的含义及类型:含义:各种资产比例关系。

种类:资产变现速度及其价值转移结构、资产占用形态结构、资产占用期限结构。

资产结构分析的意义:1、对管理者: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加速资金周转2、对所有者:判断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值程度、资产的收益能力。

3、对债权人:判明物资保证程度和安全性。

各类资产风险结构的含义及优缺点:1、保守型:增加无风险底风险资产比重,减少高风险资产比重。

优点:资产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有足够的存货保证生产销售。

缺点:流动资产占用大量资金,不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增大机会成本、资金利润率较低。

2、中庸型:无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比重均衡。

优点:流动资金占用合理、资金周转加快、资金机会成本降低、资金利润率上升。

缺点:风险较保守型要大。

3、风险型:尽可能减少流动资产的比重。

优点:流动资产占用减少、资金周转加快、资金机会成本减少、提高资金利润率。

缺点: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难以应付到期债务和临时性突发现金支付的需要。

流动资产比率的含义及对企业的影响:含义: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

对企业的影响: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即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无疑也越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从获利能力的角度看,过高的流动资产比率并非好事。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率的含义及合理比率的选择:含义: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

合理比率的选择:(1)经营性质:手工操作所需固定资产少、机器为主所需固定资产多。

(2)经营规模:规模扩大流动资产比重下降固定资产比重提高。

(3)风险态度:固定资产比重大增加经营风险,过多流动资产增加机会成本、降低获利能力。

现金流量的含义及现金流量表的产生:含义: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差额,现金净流量。

产生:前身是资金来源运用表既财务状况变动表。

由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体现变现较快的资产和期限较短的负债之间的差额,在资产中包括存货和应收账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重视现金流量的问题。

现金流量分析及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对创造现金能力、对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对收益质量、对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作出评价。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的含义及意义:含义:(可以分为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和现金净流量结构。

)以这三类结构中某一类或一类中某一个项目占其总体的比重所进行的分析,也称比重分析。

意义:可以具体了解现金主要来自哪里,主要用往何处,以及净流量是如何构成的,并可以进一步分析个体对总体所产生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对现金流量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含义及意义: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与其他项目数据比所得的值。

意义:利用现金流量与其他于其有密切联系的项目数据比相比得出的比率。

就可以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效绩和能力作出评价。

所以在财务报告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