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李莉何松涛雷桂胜来源:《广西农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为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决策和实践参考。
【方法】采用调查分析。
【内容】论述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提质发展的应对措施。
【建议】提高蚕桑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应用能力;蚕桑茧丝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集群聚集;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兴桑。
关键词:蚕桑产业;发展;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2—0072—041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下,广西蚕桑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东桑西移”的战略政策、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蚕桑业发展给农民带来增收等利益与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快速提升,自2004年起一直是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省,每1hm2桑园产茧量、蚕农售茧收入排在全国第1位。
与此同时,广西加大茧丝绸业发展,近年来丝绸产业链正逐步向蚕丝被、绢纺、丝绸、家纺、蚕桑综合利用等深加工方向延伸,开发了桑枝、桑叶、蚕蛹保健用品、蚕丝被等高附加值的蚕桑产品。
至2014年底,广西规模以上丝绸加工企业88家,缫丝生产总规模33万绪,自动缫丝普及率100%,桑蚕丝产量达4.07万t,同比增长12%,占全国总产量的24.98%,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质量平均达到4A级以上,部分达到5A级;丝绸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8.35亿元,同比增长14.04%,占全区纺织工农业总产值的48.26%。
产业链的延伸、蚕桑资源开发进一步开发应用,不但利于蚕桑业的大力发展,还给农民带来了增收、城区与新农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的优势2.1自然条件优势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夏热多雨,历时较长;冬季温和湿润,历时较短;年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这些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桑树的生长。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自古就以盛产优质蚕桑而闻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宜州区的蚕桑特色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种植技术陈旧、产能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无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使得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传统的蚕桑产业链条较长,经过中间商的多次加工和流通,农民的利益被削弱。
农民种植蚕桑的收入很难得到保障,导致农民对蚕桑产业的发展缺乏积极性。
宜州区蚕桑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由于宜州区的蚕桑产品大多数没有品牌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较弱。
这使得宜州区的蚕桑产品很难在市场中获得高价值和高利润。
更新种植技术,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
宜州区应加强蚕桑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引进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优化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宜州区应建立和完善蚕桑产业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益。
鼓励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等形式的组织,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保障农民种植蚕桑的利益。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宜州区应推动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参加各类展览和展销会等方式,提升蚕桑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宜州区政府应加大对蚕桑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更新种植技术、优化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以及加强政府支持,宜州区的蚕桑特色产业有望实现良性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桑蚕茧生产和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1993]3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桑蚕茧生产和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桑蚕茧生产和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1993年5月4日桂政发〔1993〕33号)近几年来,由于各地、市、县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经委、经贸委、纺织厅、农业厅、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关于建设桑蚕生产基地扩大丝绸出口创汇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89]32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经委等五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桑蚕基地建设发展丝绸出口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90]70号)两个文件,我区桑蚕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1992年,全区种桑养蚕已达73个县(市),桑园面积30万亩,产蚕量15000吨,缫丝厂26家,比1988年分别增长87%、9倍、4.6倍和4.2倍。
同时,蚕茧质量显著提高,生丝平均上升了0.92个等级;吨丝平均耗茧量为3.21吨,比1988年减少16.84%;出口创汇为2202万美元,比1988年增长71%。
为了适应目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工、贸各方的积极性,促使我区茧丝绸业能稳步、协调地发展,现就我区桑蚕茧生产和经营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抓好桑蚕生产,提高蚕茧质量蚕茧的生产经营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增强我区茧丝竞争力为目的。
目前全区蚕茧产量、质量逐年提高,但县与县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市场竞争能力较薄弱。
今后,桑蚕生产应认真贯彻“巩固发展、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方针,争取几年内上一个新台阶。
老产茧区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单产和质量上,以质取胜;新区重点应放在山区和石山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以及稳步走好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内容。
在此背景下,有效推进地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被提上了日程。
广西鹿寨县有极为丰富的蚕桑产业资源,扶持广西鹿寨县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有现实意义,可在带动地区经济的基础上,对广西鹿寨县农业结构合理优化。
基于此,该文将以广西鹿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为例,提出有效的发展路径,以便为其他地区的蚕桑产业转型提供合理借鉴。
广西鹿寨县的蚕业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县委、政府带领下,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12月,广西鹿寨县桑园面积已经突破了18万亩,产鲜茧2.45万吨,销售收入14亿元。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广西鹿寨县重要的经济产业。
此外,鹿寨县还建成黄冕桑蚕产业示范区,总面积达34840亩,其中的桑树为农桑14号、强桑1号等优势品种,特色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不仅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就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也迎来了较好的局面。
根据该县蚕业工作总结可知,2024年鹿寨县的蚕桑产业还将进一步发展,将会为鹿寨县创造更多的产业收益。
1广西鹿寨县蚕桑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蚕桑产业作为鹿寨县的重点产业项目,最近几年产业发展情况受到高度关注。
截止2023年12月,鹿寨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如下:(1)建设了柳州综合试验站示范点。
在本次工作中,验收了省力化轨道2套以及桑园节水灌溉12亩,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先进的养蚕上蔟技术(地面滑轮移动式)和蚕室消毒微喷技术等。
在新技术推广中,县蚕研所全程跟踪养蚕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较大范围推广了许多实用技术,使全县的养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开展新型的项目测产验收。
在现实工作中,结合蚕桑产业文件要求,进行调查样本收集等工作,对农户养蚕情况实施有效分析,通过收集蚕层率、上茧率等数据,分析蚕茧质量情况。
并根据当批测产数据,对养蚕情况跟踪走访。
实施转型升级推进蚕业生产效益提高
30万元 。在 品种上 除 了黑木 耳 外 , 有香 菇 、 针 8 还 金 菇、 苹菇 等 。食 用菌 生 产 已成 为本 县 农 村 的一 项 重
瓜, 以充分利 用 桑 园夏 伐 后 的 阳光 。结果 项 目亩 产 甜瓜 4 0 g 右 , 入 7 0— 0 0k 左 收 0 8 0元 。桑 园早 黄豆 套 种 , 种 品种 为 日本矮 脚早 , 套 也在 4月下 旬集 中催 芽
50 5 , 乡现 场指 导 2 7 份 下 7次 , 帮助 蚕农 解 决 生产 中
蚕 茧 质 量 问题 一 直 是 困 扰 我 县 蚕 业 生 产 的 瓶 颈 , 这次 转 型升级 中 , 在 海盐 三环 丝绸 有 限公 司与 县
3 8万 元 。同 时 加 上 桑 园 中套 种 的油 菜 、 毛 豆 、 2 早 瓜 类 等 其 它 经 济 作 物 , 全 县 的 4万 亩 专 桑 综 合 使
在新 品 种 推广 上 , 县 根据 原 有 品种 秋 丰 ×白 本 玉 丝质不 佳 的实 际 , 浙 江 省 农 科 院蚕 桑 研 究 所 引 从 进 了新育 成 的家 蚕 新 品种 明 丰 ×春 玉 与 春 华 ×秋 实 , 全 县 大 面 积 推 广 。2 1 在 0 1年 共 计 推 广 新 品 种 4 1张 , 34 6 同时还推 广 饲 养 雄 蚕 品种 1 2 张 , 述 37 2 上 两 项合 计 推 广 5 3 张 , 7 18 占全 年 实 养 蚕 种6 0 张 97 0 的 8 % 。新 品种 的 大 幅 推 广 , 效 提 高 了茧 丝 质 2 有 量 , 中明丰 ×春玉 在 晚秋 解舒 率达 到 8 . 7 , 其 12 % 茧 丝长 10 7 9 比同期 饲 养 的秋 丰 ×白玉 7 . 0 、 5 . m, 88 %
广西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加工链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由于技术人才缺乏和研发能力较弱,广西蚕 桑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 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环境污染问题
品牌建设滞后
传统的蚕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 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广西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知 名品牌和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03
对策建议
提高蚕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蚕桑产业科研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研发工作 ,提高蚕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蚕桑产业的技 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蚕桑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投身蚕桑产 业,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蚕桑产业品牌建设力度
01
培育知名品牌
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
费者对蚕桑产业的信任和认可。
02
加强品牌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参加展会、举办推介会、开展宣传活动等,
加强对蚕桑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3Leabharlann 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品牌保护机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02
广西蚕桑产业加工链条现状分析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1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悠久的 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2
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 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
蚕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成 为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广西蚕桑产业加工链条现状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的新设备生产机械进行学习。
[3] 李建琴,顾国达 .“一带一路”对中国蚕丝业发
4.3 加强蚕桑资源综合技术开发和利用
展的战略意义[J]. 中国蚕业,2015,36(4):1-7.
完善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 模式,在利用蚕桑产业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应加大对 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的研究力度,利 用桑果加工桑果汁、桑葚酒、桑果酱、桑葚膏及桑叶 茶等产品;开展蚕桑产业旅游、观光[9],建立广西蚕
1 发展优势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平均气温在 16.5 ~ 23.1 ℃,降水量为 1 080 ~ 2 760 mm,日照时数 1 169 ~ 2 219 h;广西盆地大小
收稿日期:2021-11-03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作者简介:毛玲莉(1987—),女,广西桂林人,本科,经济师,研究 方向为油料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E-mail:1120445631@。
先进的养殖技术与机械化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 蚕桑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桑树的种植管理、家蚕饲养 劳动强度大,从桑树种植的施肥、除草、喷药、桑树 修剪、桑果、采摘到养蚕的桑叶采摘、切叶、饲养、 消毒等工作基本都是用传统手工技术完成[7],机械化 程度不到 30%。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有部分农户开始使 用机械除草,无人机喷药、施肥,但由于机械使用和 维修需要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农户操作起 来有一定的难度,从事种桑养蚕行业的劳动力大都是 老年人和妇女[8],再加上现有的机械无法较好地适用 于复杂的地形,作业质量不稳定,应用面积小,导致 机械化推广缓慢。
相杂,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丘陵错综,平地仅 占广西总面积的 26.9%,难以发展大型农业,广西独 特的气候、地理特点为种桑养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 件,全年可养蚕的时间长达 8 个月,比川、江、浙蚕 区可多养蚕 3 代,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策略浅析
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策略浅析广西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产业基地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为蚕桑种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广西蚕桑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广西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广西是我国蚕桑产业的主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桑园资源和蚕种资源。
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拥有蚕桑种植面积约为1000万亩,年产茧量约为20万吨,年出茧率约为12%。
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西蚕桑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蚕桑种养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方式过于分散,规模小、效率低。
蚕桑产业存在着市场和产业链环节不完善的问题,蚕茧价格波动较大,蚕桑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过短。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传统的人工养蚕方式逐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技术含量低,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必要性面对蚕桑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
集约化和规模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通过规模经济的优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技术支撑和市场应对能力。
国家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下,要求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从而为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条件。
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符合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三、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策略为了推动广西蚕桑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政策措施。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1.加强科技支撑与技术创新。
科技是生产力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蚕桑产业要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科技支撑和技术研发力度,推动蚕桑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5•【字号】桂政办发[2006]127号•【施行日期】2006.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6]1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五”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我区茧丝绸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是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
为抓住茧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区由蚕茧资源大省向茧丝绸大省、强省迈进,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茧丝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茧丝绸业作为工农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综合比较效益十分显著。
发展茧丝绸业既可以有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又可以转移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新经济增长点。
我区茧丝绸业历史悠久,但一直不是全国主产省区。
近几年,在茧丝绸业比较效益较高、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下,我区蚕桑业加速发展,成为国内茧丝绸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达到 14.8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桑蚕主产省 (区);丝绸加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缫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但目前我区茧丝绸业与东部茧丝绸传统主产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主要是种桑养蚕的产业化程度不高,蚕桑品种亟待改良;加工业总量较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总体还处于原料加工阶段;茧丝绸贸易渠道不宽,出口贸易渠道少,市场份额小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盛产优质蚕桑资源,蚕桑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加工环节不够完善等。
为了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激励政策。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并着重探讨推动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措施和激励政策的制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背景介绍、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建议、重点措施、激励政策、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宜州区,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作为中国蚕桑文化的代表之一,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宜州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素有"中国蚕都"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适宜蚕桑的生长和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蚕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宜州区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以推动蚕桑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1.2 问题提出宜州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区域,以蚕桑产业闻名。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宜州区蚕桑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产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蚕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新形势下对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新形势下对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作者:郭丽妹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6期郭丽妹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3000摘要:笔者以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为对象,分析了近年以来新发展形势对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和建议。
希望对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广西百色;桑蚕产业当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时,桑蚕产业链的各类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这篇文章主要分析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时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1 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现状广西百色市的桑蚕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百色市桑园种植面积为57.5万亩,覆盖11个县(市、区)101个乡(镇),养蚕户5.8万户,鲜茧产量超3万吨,蚕农售茧收入超过15亿元;全市有缫丝生产企业7家,生产能力约3400吨,年产值约14亿元。
2 新形势背景下广西百色市桑蚕产业的影响2.1桑园面积增加,但蚕茧产量下降由于广西百色市桑园新种、扩种和改种通常在冬末春初进行,当交通管制和人员出行受到限制,春节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大量滞留,桑园种植面积因劳动力增加而大幅增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蚕茧价格大幅下降,蚕农养蚕积极性下降,出现了桑园面积增加但养蚕数量下降的现象。
根据相统计关数据,去年上半年百色市新种桑园面积6.72万亩,全市桑园总面积63.87万亩,同期增长11.1%;共发种养蚕40.78万张,减幅9.5%;产鲜茧1.25万吨,减幅5.21%。
2.2蚕茧价格下滑,蚕农收入下降纺织行业出口形势严峻,生丝价格连续下跌,蚕茧收购价也不断降低,全广西蚕茧收购均价仅为27元/kg,与上一年同期降幅达41.3%。
上半年百色市蚕农售茧收入仅为4亿元,减幅达24.24%。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专家预测到2020年年末蚕茧价格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
不少蚕农受到了低迷市场的影响,渐渐失去种桑养蚕的信心。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本文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种植规模小、生产技术滞后、市场营销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入先进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等对策建议。
本文还探讨了提高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民培训、建立产业联盟、优化产业结构等。
最后总结了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展望了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特色产业、宜州区、发展现状、对策分析、问题、建议、措施、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1. 引言1.1 综述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蚕桑特色产业在宜州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蚕桑栽培和丝绸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能够有效地净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蚕桑产业也是宜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蚕桑特色产业对于宜州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该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揭示出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提升该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针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宜州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特色产业。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开拓不够广泛等。
针对这些问题,宜州区亟需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目前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宜州区作为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蚕桑资源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该产业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产业调整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开拓等对策建议,可以提升宜州区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该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探讨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研究,旨在为该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该区经济的整体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探讨广西桑蚕产业的支撑点如何做大、做强、做优
目前 ,广 西 已成 为 我 国西 部 地 区重 要 的 蚕 丝 生 产 、加 工 大 省 ,蚕 桑 种养 已成 为广 西优 势 产 区农 业 结 构 调整 和 农 民增 收 的 强 大 动 力 , 蚕桑 业 必 将成 为广 西 继甘 蔗 之 后 发展 农 业 生产 和 改 善农
JLNARCLUE II G IUTR 41
厂 丝 只能 作 中 、低 档纬 线 ( 广 西 高档 纬 线 与经 线 的用 丝 生产 技 烘 ,打 造 一批 具有 我 区特 色 的 品牌 蚕 茧 的 同时 ,通 过产 、学 、研 在 术只 有 极 少数 的缫 丝企 业 能够 掌 握 ),且价 格 都低 于江 浙厂 丝 的 相结 合 以及 利 用新 技 术 、新 设 备实 施茧 丝 优 化工 程 ,打 造 培育 具 有鲜 明特 色 和 优势 的广 西丝 绸 品牌 。 卜 2 元左 右 ,尤 其 是在 茧 丝 绸 行 情 波动 时 ,特 别 是走 势 向下 , 万 那 就 不仅 仅 是价 格 的事 情 , 也就 更 谈不 上 外销 出 口创汇 了。这 是 3 1 加大 创新 力 度 ,培 育 名牌 产 品 . 重 点 进 行 缫 丝 工 艺 技 术 的研 究 与 创 新 ,丝 绸 新 产 品开 发 , 目前 广 西 白厂 丝 缺 乏市 场 竞争 力 的 关键 所在 。因 此 ,增 强质 量 意 印 染 后 整 理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应 用 推 广 和 茧 丝 绸 副 产 品综 合 利 用 识 、 强化 质量 管 理 、提 高 生丝 品位 、加 快质 量认 证 、争 创 品牌 , 不 论是 现 有 企业 ,还是 新 上 或是 准 备上 的企业 ,都 必须 认 真地 对 开 发 。争 取在 较 短 的时 间 内 ,使我 区的 生丝 产 品质 量普 遍 可 达到 4 级 以上 , 同 时有 选 择 地 培 育 一批 自治 区级 和 国家 级 茧 丝 绸 名 A 待 ,且 又 是 首 当其 中 的工 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动广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动广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16•【字号】•【施行日期】2016.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动广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工作部署,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我区产业发展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的问题,加快培育壮大我区新兴产业,提高我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实现我区“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区产业在新常态下成功突围和破局。
根据我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找准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选择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有较大市场前景、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产业规模。
以精准务实的措施推动经济由传统增长动力向新的增长动力转换,由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延伸,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支撑,推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两个建成”的新引擎。
二、主要任务立足比较优势,着眼产业未来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采取非常措施和专项政策,重点在机器人、石墨烯、生态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中国—东盟信息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新兴技术产业化等一批重点产业和领域予以重点突破。
(一)开展我区产业发展基础调研。
对我区上述重点领域开展调研摸底,详细了解并掌握我区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模、重点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水平、重点产品、科研力量、人才队伍、科研机构、重点项目、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等。
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了加快蚕桑主导产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X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做大规模、做靓品牌、做优服务、做强龙头”的总体思路,坚持“发展与巩固提高并重,规模与提质增效并举”的原则,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要求,优化蚕桑生产结构,着力提高科技养蚕水平,稳定和扩大蚕桑生产规模,提高桑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全力培育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打造丝绸之路优质蚕桑生产基地。
二、发展目标和布局到2015 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7 万亩,改造更新低产桑园 2 万亩,使优质高产桑园面积达到4 万亩,年养蚕5 万张以上,生产鲜茧1800 吨,收入5000 万元,蚕农户均增收5000 元。
县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年实现产值1 亿元。
1 、着力培育大乡大村大户。
发展张家塬镇、南寨镇2 个万亩优质桑园示范基地;建成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 镇5 个5000 亩基地;培育XXX、XXX、XXX等30 个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面实施标准化蚕桑生产,每年改造低产桑园5000 亩,大力实施“511 ”工程,发展桑园5 亩以上、年养蚕10 张以上、养蚕收入达到1 万元的蚕桑生产大户3000 户,培育XX优质桑蚕茧品牌。
2 、突出新优技术推广。
加强蚕农技术培训,提高新优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蚕农土专家100 名,高级蚕农1000名,带动培训养蚕能手10000 名。
到2012 年,累计建设养蚕大棚3000 座,推广省力化蚕台5000 套、方格蔟300 万片,平均张产茧量达到40 公斤。
3 、增强龙头企业实力。
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率,培育“XXX牌”和“XXX牌”知名品牌,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