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三农与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正确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

正确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认清客观环境,科学地看待 和处理 “ 三农”问题,切实依靠和服务农 民,是处理中国
问题的一条 基本经验 。

= 对 新时期 “ 三农” 问题的认识
在新世纪 ,面对新 的建设环境和建设 目 ,在党的十 标 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宏伟 目 标时强调,要建设包括 “ 社会更加和谐”在内 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 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
维普资讯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 f C ie ora o hFx C l g (o .S i  ̄ ol e Se e) e
第2 7卷
No . 1
第1 “■’ " ■p ●’ _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社 会 的 一 个 根本 问题
关键词 三农 ;小康社会 ;和谐 社会
中图分类号
1 1 3 4 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0 —06 (0 6 1 0 3—0 0 1 4 7 2 0 )0 —0 3 2 .
经过改革开放 以来 2 多年 的发 展和 建设 ,我 国进 入 了 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 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
本问题,农民的态度和立场往往决定着革命和建设的成败,
谁赢得了农民 ,谁就赢得了解决 中国问题 的主动权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在接受马列经典对革命力量认识 的基础上,分析 了中国 的特殊国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 了农 民在中 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紧紧抓住农民的根本问题即 土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执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把农民这个革命 的主力军充分发动起来 ,不断提高农民的 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鼓动农民保护 自己的既得利益, 发挥其革命性,带领他们深入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斗争, 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涵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与“和谐”的内涵。

1.何谓“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中文里,“社会”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

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

在我国,人们广泛地在今天的涵义上使用“社会” 一词,是近代以来开始的« 1875年,《东京日日新闻》主笔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 -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社会”一词。

英语society ,来源于拉丁语societas ,乃是伙伴、共同、联合、联盟之意。

从各种语言来看,“社会” 一词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的含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o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值得关注。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扭转传统思维方式下,对环境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和重利用、轻补偿的做法,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力度,把治标与治本、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变革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建立清洁工业和绿色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文化繁荣。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权益的平等普惠,以消除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稳定有序。

稳定有序是一个社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文化繁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人才,让人们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市民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各界人士应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文化繁荣。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只有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中,讨论和谐社会一般是从利益分配,解决贫富差距入手。

土地,尤其是农村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三农”问题的根基,是农民的温饱线、养老田、安心土和命根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发展、稳定并不意味着达到了和谐,农村社会的和谐体现在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体现在农民富裕、农村安定、农业发展,如何通过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让这个特殊的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达到实现和谐农村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的问题(一)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

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目前, 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

①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

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最新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范本

最新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范本

最新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范本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发表关于和谐社会的演讲。

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和谐社会的想法和观点。

首先,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和睦相处和共同进步。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没有社会冲突和斗争。

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呢?首先,我们应该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偏执,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多交流、多听取不同的声音,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公民。

此外,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我们应该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最后,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社会的发展应该让每个人都受益,而不是只让少数人获得利益。

我们应该关注贫困人口、残疾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生活中传递友善、宽容和爱心,为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让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最后,谢谢大家!。

加强农业 善待农民 建设农村--兼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农业 善待农民 建设农村--兼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和 谐社 会 。



收 稿 日期 : 0 — 2 2 2 5 1 —0 0
维普资讯
芸南宁 妥 校学 事党 捂
间。2 0 年至2 0 年, 03 05 广西区人民政府和区直有关单 购, 不能随意压价。
26 第1 0年 期 0
凤 县 行 业 础 施 苎 至年 苦 二 待 民构 ”~社 的 键 山 进 农 基 设 皇 设经过 三 战 、 一 、 农 :建 谐一一 ~ 关 ’ I l 三 大 曼 曼 , 建 善 ” 一 ~ 和 会 一 一 、

成绩 辉煌 , 为进 一 步发 展 老 区经 济 和更 好 地 解 决 “ 三 善待 农 民是构 建 和 谐社 会 的关 键 ,因 为农 民是 农” 问题 、 构建和谐社会打下 了坚实基础。这是党和 建设农村 的主力军 。善而待之, 就会发挥这支主力军 政府 和 各 行 各 业 援 助农 业 与 农 村 的一 个 先 进 事 例 , 的伟 大 作 用 , 而 加 快 和 谐 社 会 的 实 现 ; 而 待 之 , 从 善 也是“ 工业 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农村 ” 的一个 成功典 就会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 , 从而保证天下太平。党 范。 和 国家 向来 是 善 待 农 民 的 ,尤 其 是 自18 年 1 至 93 月 3 . 普及农业科技 , 高农 民水平。我国粮食连年 20 年 1 , 提 0 5 月 中央先后 出台 了7 个保农 、 护农 、 惠农 的 丰收 , 是 归 功 于 惠 农 政 策 , 是 归 功 于农 业 科 技 。 “ 号 文件 ” 0 4 一 二 一 。20 年温 家 宝 总理 又 郑重 承诺 : 后 5 今 惠农 政 策调 动 了广 大农 民 的生 产 积极 性 ,农 业 科 技 年 内要在 全 国范 围 内取销 农业税 。迄 今 为止 , 已经有 提高 了粮食 作 物 的产 量 与质 量 。 由 于农 业科 技 是 在 2个 省 ( ) 现 了总理 的 这一 承诺 。然 而 , 8 区 兑 目前 有某 不断地发展 , 断地进 步和不 断地创新 , 不 因此 , 对广 些单位 和个人却并没有这样做。不仅不善待农 民, 反 大农 民 的技术 要 求 , 就 更高 与 更严 , 训 他 们 的任 而 歧 视农 民 , 也 培 与农 民争 利 , 使 我们 的农 民兄 弟在 诸 致 务 也就更 难 与更 重 。为 此 , 各级政 府 除 了大搞农 业基 多 方 面 , 到不 公平 的待 遇 。 遭 础设施建设之外 , 还要充分利用WI 的“ ' 绿箱” O 政策 , 1 . 政治上 , 没有政 治资本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与 加 大农 技 资金 的投入 ,加强 农 技单 位 的基 础设 施 建 工人 、 部相 比 , 人 、 部工 龄 越 长 , 治 资本 则 越 干 工 干 政 设, 加强 农业 科 学 的研 究 和 推广 , 励 农 技人 员 深 入 高 , : 升 和 提 薪 的 机 会则 越 多 , 取 各 种 殊 荣 的 鼓 即 晋 获 田间地头 ,教会农 民能够真正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 频率也就越高 , 即使退休了 , 还能获得“ 光荣退休 ” 的 术。 荣 誉 。而农 民呢 ? 当了一 辈子 的农 民最 终还 是农 民。 4放 宽信 贷条 件 , 强农 业后 劲 。 . 增 农业 资金 匮乏 , 2经济 上 , 遇 最低 等。以农 民工 为例 , 民工 长 . 待 农 农 民贷 款艰难 , 这是广 大农 民最 感头 痛 的难题 。 目前 年 在 城里 工 作 , 城 市建 设 的 主力 军 , 城 市 工人 的 是 是 真正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就是农村信用社 ,而农 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他们 的经济收入与他们同等 村信用社的放贷条件也是十分苛刻的 :要么须有财 的工作技能 、 同等的工作条件 、 同等的工作任务的国 产抵 押 , 么 须 有担 保人 担 保 。 而农 民所 缺 乏 的 , 要 恰 家职 工 的经 济收 入相 比 , 有 天壤 之别 : 就 国家职 工 除 恰就是这两者 , 因此 , 民要 想 获 得 农 业 贷 款 , 在 了工 资 之外 , 有住 房 补贴 、 利 补贴 、 活 补贴 、 农 实 还 福 生 股 是 比登天 还难 ! 民得不 到农 业贷 款 , 然影 响到农 份 分 红 、 金 、 老 金 、 农 必 奖 养 医疗 费 、 低 生 活 保 障 费 等 最 业 生产 的可 持续 发展 。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办法 , 就是 改 等 , 农 民工 呢 , 了 血 汗钱 之外 , 别 无 其 他 工 伤 而 除 则 革信贷制度 , 放宽信贷条件。也就是说 , 信贷部门要 工残 了 , 没有医疗保 险金 , 年老无力 了 , 没有生活保 对 贷 款农 民进 行 调查 了解 ,对 于 那 些确 实 需要 农 业 障 费 , 而且经 常受 到被 克 扣工 资 和被解雇 的威胁 。 启 动 资 金 , 有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象及危害,提出其解决方案。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和现象“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其实质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是关系我国近14亿人口的国计民生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忽视农民利益, 排斥农民分享城市改革成果.1.2“三无”农民处境艰难。

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

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 约有20 % 是失地农民, 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生活处境艰难。

1.3“农民工”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 “农民工”与市民的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界限分明。

“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粗活, 工作量大, 强度高, 劳动时间长, 环境艰苦, 流动性强, 安全条件差。

工资低, 拖欠现象严重; 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困难重重; 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缺乏社会保障, 易引发社会矛盾。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效益低, 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短缺, 劳动资源严重浪费, 农民权利难以保障。

3.农村面貌落后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 经济贫困,卫生环境差, 社会治安乱, 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突出。

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城乡差距扩大, 对整个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深重, 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农”问题的危害“三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首要问题。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思路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思路

管理 方式 三 方 面 入 手 发 展 生 产 力
关键词 :三农”q题 “ f现状Fra bibliotek解决思路
而要达到 在 社科 院发布 的中 国社 会蓝 皮书 中指 出 力 以及科 技兴 农难以实施 , 使得农业产 出率难 定不移地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直接影响 了农 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 这个 目的,就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人 , 加 了医疗 、 就业 、 富差距是 目前我 国社会 的三 以提高 , 贫 加 大新 问题。贫富差距历来有之 , 只是 在社 会主 此外 , 贫困地区的壮劳动力 和知识人 强农业科技开发 的平 台和 团队建设 , 大主导 当今 完善农业 推广体 系 , 强 加 义市场化之 后 , 分人先 富了起 来 , 差 才 通过职业介 绍和升 学就业 向大 中城市转 移 产业研 究开发力度 , 一部 这个 这看似是 农 民和农业企业经营者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 距被 不断扩大。城乡收人 的巨大悬殊 , 成了和 的数量达到 了一个令人乍舌的地步。
经充斥社会的富者歧视穷人的眼神 。但仔细 回 已超过 国际公认的 O . 4的警戒线 ,已进 入了分 步前进。 2生产经营理念 。落后 的农业产品经营方 . 想, 不难察觉, 大量涌入城市的农 民工们还是生 配不公平区间。 活在一种我们难以感受到的不公正之中。 其实 , 2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是在买方市场 式和理念是 制约农 民收入提 高的又 一重要 因 . 尤其
1建 国之后 , 民都有 了可以 自由耕种 的 . 农 ’ 1生产技 术。当今世界 的农 业生产 , 已 . 早 土地 , 但农村不发达 的原 因之一是由于生态环 告别 了个体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 业生产模式 , 境, 农业生产 自然 条件恶 劣。此类生态环境 问 朝着产业化 、 技术化 、 现代化 的方 向迈 进。然 题构成 的发展壁 垒有天 然造成 的和人 为造成 而 , 统的农业 生产模式 在中国根深蒂 固, 传 农

和谐社会以及和谐农村社会内涵研究综述

和谐社会以及和谐农村社会内涵研究综述
社会的理论基本形成 , 工作全面展开。与此同时, 学界 义和谐社会” 应该既是 富有活力的 , 也是保持稳定的; 对和谐社会 以及和谐农村社会 的内涵从不 同角度展 既是包含各方面不 同利益 的 , 又是能把错综复杂 的利
开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 益关系处理妥当的这样一种活而不乱 、 和而不 同的社
要 把和谐社会看作是对 自身所具有调节和控制社会 此 , 和谐农村社会 的首要 问题 是化解 矛盾 、 实现整体 关系机制和功能的一种肯定性评价 , 把和谐社会看作 协调。解决 “ 三农 ” 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是对社会关系基木规则的合理性 的一种肯定性评价。
席佳铭 、 晓靖 、 王 戴红梅则从 中国共产党巩 固执
些研究成果 , 对于深入研究和谐社会 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 关键词 ] 和谐 ; 和谐社会 ; 和谐农村社会
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 , 是中国共产党 的 这种肯定性评价 的客体是国家政 治权力单位之 间的 创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 和谐关系 ,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 系 , 同群体之 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 , 深刻阐释了构 间的和谐关系。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 具体部署了构建和 李丽霞则强调 , 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是构建 和谐社 谐社会的主要工作。至此 , 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会的重要前提。 从协调利益关系的角度指出, 社会主 “
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 各得其所而又 人的生命 活动 的对象 和工具——变成人 的无机 的身
另一方面表现为人 的 自 然化 , 即人通过实践活动 和谐相处 ; 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 ; 社会主义 体”, 民主更加完善 ,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 民族的思想 广泛掌握和同化 自 全 然力 , 用各种 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 使 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 按照科 和充实 自己的生命 活动 , 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

试论“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试论“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 , 是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巩固, 将关系到我国 l 亿多人 口的吃饭问题 , 3 关系到工业及整个 国民经济 的发展 , 关系到全局的稳定 。在 19 年 l 98 2月召开
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 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 进一步加强农 业的基础地位。他指出近几年农业丰收, 农村形势比较好 , 但是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农业面临着 自然和市 Jn 2 o a.0 6
试论 “ 三农 ” 题 与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新农村 问
徐 平
( 贵州大学 马列主义教学部 , 贵州 贵 阳 5 02 ) 5 0 5

要 :农 业、 “ 农村 、 农民” 在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新农村 和和谐社会 中处于重要地位 ,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要
新农村 , 关键在 于建立和健 全解决“ 三农 ” 问题 的机 制和 制度 。 关键词 : 三农” “ 问题 ; 和谐 ; 机制 ; 制度 - - 中圈分类号 :3 0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0—59 (0 6 0 — 0 5— 4 0 0920 )1 0 1 0
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 ,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 就不可 能有整个 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如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 ”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
大问题。特别是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0 美元到 30 美元这样一个各种矛盾较为激烈的战略机遇 00 00 期, 要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 必须妥善处理好 以下关系 : 第一、 没有农业 的现代化 , 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在进一步扩大, 这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建设小康社会 的积极性。邓小平 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 : 中国有百分之 “ 八十的人 口在农村 , 中国稳定不稳定 , 首先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 城市搞得再漂亮 , 没有农村这一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范文最新推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呢?笔者认为,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个方面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

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而非有些人所力主的那样,是具有所谓普世价值的西方式的民主法治。

当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面对着许多问题,任务繁重,但基本方向已经明确,基本途径已经确定,关键是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

在此前提下,笔者从公平、友爱、有序、活力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公平是人类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

但由于我们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1 / 15展,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三农”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

因此,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浅析“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析“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部 沿 海 1 省市 全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占全 国投 资 比重 由 2个 5 .%上 升 为 6 .%;而 中西 部 地 区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比重 则 6 8 2 2
苌花荣, (安 通 学 文 院陕 西 14 陈刚 西 交 大 人 学 ,西 安7o) o9
摘 要 分析 了“ 三农 ” 问题 形成 的 历 史原 因及现 状 , 速 了“ 论 三农 ” 问题 与 构建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 会的 关 系。 关键词 “ 农 ”和谐 社会 三 ; 中图分类号 F 2- 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6 120 )4 68 — 2 3 5 7 6 1(0 62— 6 10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A hi giS i20 。 42 )68 —6 2 J r l f n u A r c 06 3 (4 :6 16 8 on . .
责任编辑 胡玉冰 责任校对 胡剑胜
浅析“ 三农 ’ ’ 问题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关 系
1 现状 . 2
1 历史 原 因 . 1
1 .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生产主要依靠 的仍然是土地和 .1 1 劳动力 , 地少人多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 民收入 的 增长。 中国农用土地人均不到 0 3 m , . 2 1 h 全国人 口中大约 7 % 0 是农村人 口, 农村劳动力 达 4 9 。农村长期 以来存在 的 . 亿 9 地少人多的矛盾不可能为农业人 口带来不断增长的收入 。 2 世纪 8 年代初推行 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 O 0 的土地承包给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户 ,这一将土地所有 权和使用权分离 的政策 曾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 性, 也提高了农 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但是随着农业实际人 口的自然增长和农用土地因经济开发的不断减少 , 农业生 产在现有结构下只能维持温饱状态 。 尤其是近几年来 , 由于 生态退化和农业 内部结构性调整 ,农用耕地总面积不 断减 少。根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门户 网站公布 的数字 , 19 年 与 96 的1 . hz 4亿 m 耕地总面积相 比,0 2 20 年全 国耕地面积下降 到了 1 6 h 2 0 3年下降 为 1 3 h 220 . 亿 m, 0 2 2 . 亿 m ,0 4年则下 2 降到 1 2 h 2 此外 , . 亿 m。 2 由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 至今仍在广大农村 占主导地位 , 在我国生产 、 流通领域 日益 市场化 的条件下 , 农业生产在现有 的土地制度 、 生产方式和 制度供给等方面的制约下, 造成了农村中的技术市场 、 人才 市场、 资金市场 、 信息市场以及产 品的加工流通市场普遍发 育不足 , 因此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 劳动人 口, 制约了农

从和谐社会的发展看“三农”问题

从和谐社会的发展看“三农”问题
维普资讯
甘肃农业 2 0 年第 2 ( 06 期 总第 25 3 期)
一 1 一 7
的时候 , 农村 的卫生资源却 趋向于严重 的短缺 。城 乡之 问的生存差距不仅仅 反映在教育与卫生方面 , 治方 面也是 不一样 的。在公 民参与政治决策 的 在政 权力上 , 城市人 口 2 万人选一个人大代表 , 是 4 农村是 9 万农 民产生一个 , 6 四 个农民顶一个城市人 , 这就是在 民主权利上 的一种歧视 , 由于制度上 的原应 。 城 乡之 间的流动渠道不顺 畅。 ( 西南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 401) 075 城乡在发展方面的差距更 明显 。农 民要有投资 的话 , 以改变 自己的身 可 内窖提要 : 无论是落实科 学的发展现 还是 建构和谐 社会 , 者的价值取 , 二 份 改变 自己的环境 , 关键在于农 民投资也没有 , 民仅有的少量投资还通过 农 向是一致的, 都在 于提高固民的福利 ,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使社会更加全 面进 信用社、 农村发展银行、 农业银行, 词到城市里面 , 这就使得农民没有投资能 步。“ 三农” 问题是发展 中最大的制约 因素 , 没有农 民的 小康就没有全 民的小 力 , 民贷款受到很大 的限制 , 农 需要资金的时候却没有资金来源 。 农村金融扶 康, 没有农村社套 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全社套的和谐发展 。 持是缺位的 , 没有投资 , 就没有发展 。 没有发展 , 农民永远还是农民 , 随着改革 关键词: 三农 问题; 和谐社套 ; 投责 ; 改革 的推进 , 了不同的利益集 团 , 形成 改革 的普遍 受益 已不可 能。2 世 纪 9 O o年 美国经挤学家刘易斯将二元社会结构派生出来的二元经济结构表述为:代 以来 , 农村集体和个人的民间投资增长 远远落后 于城市 , 在过去 的十几年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生活的一元是以古代村落为载体的传统农业部 中, 城市的投 资增长 了近 2 倍 , 投资增 长不 到 7 , 差 3 。在公 共 O 农村 倍 相 倍 门; 另一元是 以较为先进 的城市为载体 的现代工业部门。中国不仅城 市的工 品供给不足 , 民问投资增长缓 慢的情 况下 . 的经济发展 必然要慢 于城 市 , 农村 业化程度不高 . 而且存在着世界上最 大规模 的落后的农村经 挤和农村 文化 。这是经挤发展 的规律。经济发展缓慢 , 民收入增 长肯定 慢。在 过去 的十几 农 这就形成 了相对先进一些 的城市和非常落后 的农 村并存 的二元 社会结 构形 年里 , 农民的收入增长 了7 %, O 年均增长 44 比8 年代慢 了一倍 ,O . %, O 8 年代 态。 是农民增长 的黄金时期 。9 年代 以后 是城 市居 民收入增长 黄金时期 , 8 O 比 o 建 国初期 , 国际 国内的环境 , 根据 确立 了工业立 国的制度安排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从 18 年到现 95 薄弱, 需要大规模 的积累 , 储要大量 的投资 , 了加 快达到工 业化 目标 , 国 在 , 乡居 民收入差 距从 18 倍扩大到 32 倍 , 为 我 城 .6 .3 收入差距扩大 , 消费差距也 政府实行 了 系列 向工业倾斜 的政 策 : 一 压低农产 品价 格 , 中国农民 的劳动 把 扩大, 消费差距从 2 1 倍 扩大到 3 3 倍 , 民收入 低 。 . 2 .5 农 消费 能力低 , 农村 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城市工业资本 的原 始积累。这样城 乡分 治二元 结构最大 问 市场处 于一种萎缩的状态 。在 8 年代 中期 , 国有 5 %的消费品是 由农 民 o 全 7 题在于 。 一个社会 中的成员 在经济 文化各方 面都不 能得到 整体性 的均衡发 费的。 消 现在农民只消费了 3 .%左右 。 38 三分之二 的人 口消费了三分之一的 展, 势必导致现代化在一个国家中出现断层 ; 一部分人 迅速走 向了现代化 , 消费品。这就出现了许多产品过剩 , 内需 , 而 启动 协调对外 贸易 , 对外开放和扩 大多数人却排斥在工业文明之外 。城市 与农 村的生产 方式 和劳 动条件产生 内储的协调关 系 , 大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农村消费市场的紧缩 。城市居 民的收 巨大差异 , 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天 渊之别 , 使得 中国城 乡居 民实际收入的 入增长迅速 , 但是他们 的边际消费倾 向在 下降 , 收入 增加 的 比例 与消费的 比 比 率逐年扩大 。进而农业不断衰 落, 农村经济发育迟缓 , 民收人增长停滞 。例是负相关的, 农 多余的收人不消费, 多余 的货币怎样配鬣?由于市场经济处 形成“ 三农 ” 问题 。 于不断的完善之 中 , 有许多投资渠道不成熟 , 大部分居 民是风险回避者 , 存款 当前三农 问题的特点 利率虽然很低, 加上通货膨胀的因子 , 实际利率有时是负 , 但是不少的居 民选 第一 , 民收入问题 . 农 是三农的核心问题 , 进几 年 中央政 府高度重 视“ 择把多余 的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结果是银 行的存 款越来越多 , 品剩 余也 三 工业 农” 问题 , 了一系列 的惠农政策 。 采取 千方 百计的提高农 民的收入 。 免除农业 越来越多 , 怎样解决二者之问的矛盾 , 国家从银行 买 国债 。 公共 品建 设 , 搞 而 税. 退耕还林 , 对农民种地 给予补贴 , 这些措旅提 高了农 民的收人 , . 民 公共 品建设 主要放在城 市. 但是 农 反过来 工业 品卖 不 出去 , 最后 出 口退税 , 鼓励 出 的生产 资料却大幅度的上涨 。 =者相抵 , 民的平均收入并 没有达 到人 们的 口, 农 部分企业 的恶性竞争导致 中国跟发达 国家贸 易关系越来 越紧 张。“ 高投 预期 , 收入低 , 目前最棘手 的问题 ; 是 第二 , 农村市场消费问题 , 因为消费关联 , 资 低消费” 的非均衡局面很快形 成 。所 以, 统筹城 乡发展 的关键在 于农村 , 了农业和工业 。 联了城市和农村 , 关 而且关 系到 中国扩 大内储 、 调内外贸 协 要针对农村生产和发展的关 系 , 高农 民收入方 面要有大 的举措 . 在提 根据 经 易, 协词城乡 、 地区之间的关系 , 现在我们 的工业 品大量 积压 , 关键是农 村消 济发展的规 律, 已有的工业基础 。 结合 采取得 力措旅 来解决 问题。“ 三农 ” 问 费没有上来 . 农村消费市场容量很大 , 但是开发 的不够 , 没有达到潜在的消费 题的形成 由制度和结构所致 . 由城 乡二元 结构转换 偏差 引起 的。 是 水平 , 的公共产品是稀缺的 , 农村 基础设施 与时代的发展严重不对称 。 而制 从 从体 制上看 。0 8 年代以后 , 政府把 主要改 革精 力从农 村转 向城市 . 没有 约了 农村 消费市场的开启 , 导致大部分产 品积压 , 形成产能过 剩 。 与消费 生产 从根本上触及“ 三农” 的体 制改 革。 认识 上 的偏 差抑 制 了农 村体制 改革 的变 产生矛盾 ; 第三 。 剩余劳动力转移 问题 。 农村人 口基 数过大 , 劳动力过 剩 。0 迁 , 8 土地不能 市场化 , 农村金 融机制 不能发展 等 , 造成 了一些难 以解决 的问 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 . 吸收 了部分剩 余劳动力 。 济发达 的地区容纳 了从 农 经 题。在结构转换上 。 面。 一方 工业过度扩 张导致 了非农 产业 占用 大量农业农 村转移过来的部分劳动力 , 这部分 劳动力未 能理想的转化 为城镇居 民, 我国 村资源。 与此 同时我们又通过城 乡二元 体制把 大量 劳动力排斥 在城市化 、 工 的城市化进程滞后 于经济 的发展 , 减少农 民数量 。 必须要非农 化。 业 化之外 , 造成农民 占有的资源和财 富份额 下降 。在这 种情况 下 , 财富过度 二、兰农” “ 问题 的现状 向城市集 中, 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 盾。“ 三农 ” 问题 、 城乡矛盾 问题实际 上 当前“ 三农” 问题 的核心和最深层 的问题是农民的生存权 和发展权 。 民 农 反映在生存和发展这两种权力上 , 由我们 的市场经 济结构 变化引起 的。 这是 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 这是当前我国三农 问题 的根 也是 由政策变化不当和转换偏差 引起 的。 本和核心 。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 到农民 的两权 上。改革开放 以来 。 特别是 三、三农” “ 问题的应对 9 年代 以来 。 o 中国经济发展 和社会发展 的繁荣主爱体现 在城市方面 。 中国经 ( ) 一 增加农业的财政投 资 济社会变化最大的不在农村 , 而在城市 。上海、 深圳、 北京 、 广州这些 大、 中城 农业发展的根本 途径是 提高农业 的生产效率 。 而提高生产速率 的必要条 市的变化可以说是 天翻地覆 。 和农村 有天壤之别 。 差距越来越 大。从生存 方 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 的投入 。 因而安排好农业投人 的资金来源是必须解决 的 面来�

和谐社会读本01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读本01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

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20 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是小康社会了;二是说我们的小康还是不成熟的小康,即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那么,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用了“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其中的“社会更加和谐”,就是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提出来,并使之成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

以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同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也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必经阶段。

1987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在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中,头10年的任务是要解决温饱问题,后10 年的任务是使中国迈人小康社会,到下个世纪用50 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木,百年树人。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大家看近年来的GDP结构,就会知道,农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常年大概维持在14.5%左右;乡村两级的消费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下降到30%以下,常年大概维持在27%-28%左右,如果把县级的消费加上,县以下的消费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规模的38%左右。

农村社会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县以下现在是40%左右。

尽管我们国家还有9亿左右的户籍农民人口,还有接近8亿的实际农村人口,但是不可能立足于14%的农业产值,28%的农村消费,来产生足够的税源,维持一个比较现代的上层建筑,包括政府管理、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卫生科技、法制建设等等方面。

如果把上面一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的话,我们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就应该得出一个很清晰的被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所确定的概念,那就是:这种比较传统的生产力,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什么呢?这样一种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基础,它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既不可能要求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也不可能要求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党的宣传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常识,当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的。

当然,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在某些个别时空条件之下,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是任何这种反作用,都必然会带有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从学术上说可以叫做制度成本。

因此大家也看到了,每当我们自上而下地要求加强某个方面的农村工作,如果不能配合以足够的财政资助,那么,当上面的任务下到农村基层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呢?往往会带来农民负担加重。

无论是我们自上而下地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是加强其他工作,如果不给钱,就意味着让农民来拿钱加强。

我们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要求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如果不给钱,也意味着农民拿钱。

和谐社会的定义

和谐社会的定义

和谐社会的定义定义1:评价:好 [0次]坏 [0次]一般[0次]但和谐社会又有其普遍含义,用现代话语表述,和谐社会应当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既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又相互支持,稳定有序,共同发展的社会源自: 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余逊达cjfd2005hzsw用户修改结果定义2:评价:好 [0次]坏 [0次]一般[0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达到社会公平正义,而这恰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蕴意一脉相承源自: 论维护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朱文兴来源文章摘要: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进而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起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cjfd2005ljxz用户修改结果定义3:评价:好 [0次]坏 [0次]一般[0次]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政治生活的和谐从宏观的意义上说,所谓和谐社会,其本质上是指实现了人际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社会源自: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桑玉成来源文章摘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乎完全受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制约和支配。

而从社会层面上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政治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受到政治关系支配和制约的。

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人的政治生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一定形式的社会结构、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社会政策中贯彻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定位等等,是和谐社会之政治基础的主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三农与和谐社会
农村社会需要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还是一项德政工程,涉及农村九亿农民,履盖面大、影响力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需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应在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

以全民创建、创建为民为宗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肓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人民乐意为目的,加强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制和应急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有能力,创建平安农村。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在农村大力开展以推进“五改四建一履盖”、治理“五乱”、狠刹“三风”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五改四建一履盖”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圈,建沼气池、建高标准经济园、建农村小集镇、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实施广播电视履盖工程。

治理“五乱”即柴草乱放、垃圾乱堆、粪便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养。

狠刹“三风”即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

引导广大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农村小康进程。

四是做好农村就业工作。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力,培育农村能人,带领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五是着力打造信用农村。

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农业、信用农村、信用农民三大主体,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诚信教肓活动,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