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知识: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相关考点:(联系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 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 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些思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追求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以和为贵”,墨子提出过
“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
会状态。《天朝田亩制度》中也曾赞扬“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康
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
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
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
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淮,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
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
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增多。小布什上台
后推出的“新美利坚帝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摘要: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和内涵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3.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促进国家长治久安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应对国内外挑战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保障和改善民生4.加强社会管理创新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的一种社会形态,它具有以下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挑战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倡导文明、健康、积极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当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时,大家共同努力,共创繁荣,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

在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凝聚国家力量,增强国家竞争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包括: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条件;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1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青少年为创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①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自身和谐
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促进家庭和谐
③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促进学校和谐
④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3构建和谐校园(社区)的建议:
①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如文明班级的评选、三号学生评选、红歌赛等
②发挥壁报、板报、校园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
③加大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图书室、语音室等
④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
⑤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社团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4共建和谐校园的标语:
建设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
校园是我家,和谐靠大家!
手拉手,心连心,共建和谐校园!。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国家,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简要介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主要目标和现状,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问题。

这需要在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健康、高尚的社会氛围。

3. 提高民生福祉建设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包括精神生活的精致化、优雅化和高雅化,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精彩、丰富和有意义。

二、主要目标与现状1. 社会和谐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

在政治和谐方面,必须是依法治国,自由民主,公正廉洁。

在经济和谐方面,必须是全面发展,公平共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文化和谐方面,必须是多元文化,文化创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在社会和谐方面,必须是平等、正义、协调、和谐。

在生态和谐方面,必须是节约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继续不断努力。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从宏观上看,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社会稳定,居民幸福指数逐年上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八章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八章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平)
(正义)
诚信友爱
•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友爱)
充满活力
•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 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 肯定;
(竞争)
(奋斗)
安定有序
•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 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 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
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 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 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 解联动工作体系。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
•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5.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 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 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 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 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
念,并将其作为我党五大执政能力之一。
•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 第二,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摘要: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和内涵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社会公平正义4.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4.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和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题
摘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与措施
正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团结友爱、平等互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六个方面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性需求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与措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推进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精神风貌。

4.加强社会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加强和改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LOGO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LOGO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LOGO
(1)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LOGO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 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
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 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 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LOGO
(1)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 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 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LOGO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LOGO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方向和目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安全、公正和效率、群众和创新等内在要素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享受和谐生活、生态环境良好、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

其中,1.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基点;3. 公正和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轮驱动”;4. 群众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5. 生态环境良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6. 国家长治久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问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各类市场机制,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 社会建设问题。

以完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推动制度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3.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治理、保护、修复和建设等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4. 文化建设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文化,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政治体制和制度建设问题。

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 国家治理问题。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以下方面: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和政治保障;2. 科学制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有效的制度安排;3.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 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6.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国家竞争力;7.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和学习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和学习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和谐社会的含义和特征①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的特征。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第二,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

第三,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四,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一,民主法治。

第二,公平正义。

第三,诚信友爱。

第四,充满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相互关系第一,它们相互区别。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科学内涵的具体内容、作用、地位各不同。

第二,它们相互联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科学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

第三,它们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这六个方面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要点内容详细汇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要点内容详细汇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2、树立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为中心、“五个统筹”3、坚持以人为本4、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5坚固社会公平,坚固和反映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民主法治更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人民各项权利得到保护2、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合理分配,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就业充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5、人民思想素质提高6、社会创造活力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里哟更有效提高9、全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1.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2.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3.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建立根据收入水平的增长,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基线的制度4.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清单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清单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清单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任务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策略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策略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条件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七、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1.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道德建设措施2.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建设措施3.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建设措施4.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建设措施5.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建设措施6.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与挑战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以上是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的清单,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和任务,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策略,以及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 幸福、更有尊严。”
2010年春节团拜会
党的十八大强调,在改 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 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 保证。
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面临着巨大挑战
你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
危险的因素是什么?
思考
(一)社会发展不平衡
1.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教育公平与教育 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2.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就业压力依然 很大 3.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供需矛盾依 然突出 4.人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但贫困人口仍然 很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江苏泰兴发生砍杀幼儿事件
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 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 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 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目前受伤者已被送 往医院抢救。持刀男子被当场制服。

◆广东雷州男子持刀闯入小学砍伤16名师生
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更为急迫。
一是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
山村小学
受教育状况和人口比 例严重倒挂
2010年城乡大学生的比 例分别是82.3%和17.7%。而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 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二是区域之间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差异明显 一般而言,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 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1到2倍。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010年5月12日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 园发生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幼儿 园砍杀,致使7名儿童(5男2女)和2名教师死亡,另有 2名儿童伤势严重。吴焕民系男性,48岁,行凶后返 回家中自杀身亡。
在医院焦急等待的家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以人为本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这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了十分具体的着力点。

《决定》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8项重点工作。

在此方面,《决定》都作了相关部署,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等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落实《决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和谐建设(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配合适当和匀称. 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中的统一和谐社会:富裕、温馨、安顺、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中国古代中国近代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十六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新世纪新阶段,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06.10.11) 作出了重要“决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四)重点要做的工作——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二、推进单位(团队)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相统一,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公平、社会正义、法治、诚信等,这些价值观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其次,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

此外,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分配。

在社会公正方面,要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供给,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在民主法治方面,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的责任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每个个人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个人的责任在于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遵守社会公德,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

个人的作用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梳理

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梳理

文档归纳不易,仅供学习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梳理202x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07、09、10、12、14年试题中均有设题,下面就为各位考生梳理相关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02x年2月19日,X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开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不许坚持改革放开。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汇报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证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效劳,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开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根底,开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庞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开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中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开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证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以人为本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这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了十分具体的着力点。

《决定》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8项重点工作。

在此方面,《决定》都作了相关部署,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民主法治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2.公平正义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自觉维护正义
3.诚信友爱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
4.充满活力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5.安定有序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1.现实原因: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1)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2)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3)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
(4)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5)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6)腐败现象
(7)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理论原因
(1)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3)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5)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在行动)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07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问题)
(2)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青藏铁路开通)
(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大学生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问题)
(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学会终身学习;教育减负;“两免一补”;严禁教育乱收费)(5)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6)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击盗版;征收卡拉OK版权费)
(7)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坚持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要增强权力观念,依法行使政治权力(选举和被选举权、建议监督权))(2)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公民各项权力和自由)
(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3)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4)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4.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广泛开展民族团
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3)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