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论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议题,涉及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会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还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其次,气候变化正日益加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从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最后,自然资源的耗竭加剧了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也是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二、解决方案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着手改善的地方:1. 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控制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同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此外,个人也应提高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

2. 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会损害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节约用水、促进循环经济等。

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3. 增强环境教育教育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和公众对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成功案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论环境保护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白云和树1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白云和树2
还地球的美丽 — 草原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
还地球的美丽
—— 桂林山水
还地球的美丽
—— 林荫道
还地球的美丽
—— 秋色
还地球的美丽
——梦想与树为邻
还地球的美丽
—— 山野的宁静
还地球的美丽
—— 秋水
还地球的美丽
—— 极光
该装置设立的初衷是在一个密封的环境里引入 3800多种生物,模拟构成地球上的多种有代表 性的生态系统,希望藉此实现内部生态的自主 循环。但是试验开始后不久,装置内的大气氧 含量就急剧下降,以至于不得不多次与外界交 换空气,一年以后,所引入的物种死亡了1/4, 原定实验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Bio2实验室全貌
天灾?人祸?
—— 洛杉基光化学烟雾
天灾?人祸?
—— 日本水俣病事件
天灾?人祸?
—— 日本痛痛病事件
天灾?人祸?
—— 酸雨的危害
天灾?人祸?
—— 氰化钠事
悲观的环保主义 观点
悲 观 的 环 保 主 义 以 麻 省 工 学 院 D. 梅 多 斯 (Dennis.L.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交了 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 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 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下世纪某 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 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 注。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
2、代际之间的公平性

环保概论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精心整理

环保概论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精心整理

第一章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人工环境: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湿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我国酸雨特点:频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富山事件(骨痛病):镉(1931-1975) 米糠事件:多氯联苯(1968) 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粉尘,重金属(1955) 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1961)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5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48)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1943)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30)第二章地球环境地球环境:又称地质环境,它是由岩石、浮土、水和大气这些地球物质组成的体系。

它提供人类的物质来源;提供人类栖息的场所和活动空间;提供人类以矿物和能源。

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氧革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氮,并用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而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又将蛋白质转化成氮气进入大气。

使得原来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主的还原性大气,转化为以氧气、氮气为主的氧化性大气。

大气中游离氧对生物有重要的意义:1、生物的代谢方式从厌氧生活发展为有氧生活;2、氧浓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形成臭氧层。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名词解释或简答: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比较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如企业,面源污染则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如没有排污管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一、概念题1、环境: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

2、环境效益:就是环境资源通过其生产性和消费性的特征给人类带来了效益。

3、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4、环境功能区: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自净能力等确定和划分。

5、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6、环境保护制度:7、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8、循环利用:9、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10、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11、环境标准:为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由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技术规范。

1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3、环境监理:14、环境影响评价:15、环境管理: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16、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

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规律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范围及其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

我国第一次环保会议所确定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第一章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论(一)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分类1、按主体来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2、按范围大小来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球环境3、按环境要素来分: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等)二、环境要素(一)概念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二)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三、环境系统(一)概念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二)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则着眼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四、环境质量(一)概念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二)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3、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

五、环境保护(一)概念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预测和预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综合治理原则: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复杂性,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3. 科学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对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这些技术与方法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环保产业发展与政策环保产业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实践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希望为读者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它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和环境要素(如土壤、水和空气)组成。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长时间尺度上出现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3. 碳足迹碳足迹是衡量一个个体、组织或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度量标准。

它通常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基础,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它通过推行环保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等方式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物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和其他物质资源,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6.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包括保护水体、减少污染、提供清洁水源、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等。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安全饮用水。

7. 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将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填埋等方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废物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要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 构的调整入手,改进产品 结构,淘汰高消耗、重污 染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产 品,大力降低结构性破坏。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类的法律文件来对产 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 例如: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外商 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等,地方政府的《浙江省制造业产业 发展导向目录(2008年本)》、《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7年 本)》等。 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分为三类: 鼓励发展: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 限制发展:生产工艺一般、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排放量较大, 且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 禁止发展:具有先进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小, 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
经济政策
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收 费等各种有效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经济政策
污染防治的 经济优惠政策
资源生态补偿政策
污染费污染税政策
10.3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 总量控制与减排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基本思想:把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实施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 中,实施全过程控制,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转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 后修复”的环境保护道路。 (2)“谁污染、谁治理” 谁污染、谁治理” 由20世纪70年代初 “污染者负担”的提出引申而来。新形势下,这一政策 的内涵已拓展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 坏、谁恢复”。 强化环境管理” (3)“强化环境管理” 提出: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因为中国在短期内不具备依靠高投入治理污染的条件,中国现有的许多环 境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国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环境政策。 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 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环保概论考试试题

环保概论考试试题

选择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环保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综合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公众参与在环境科学中,通常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称为:A. 环境污染B. 环境保护C. 自然资源利用D. 生态系统平衡关于大气污染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大气污染只影响城市地区B.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C.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无关D.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A. 随意倾倒工业废水B.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C. 建立污水处理厂D.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固体废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完全消除固体废物B.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C. 将所有废物转化为资源D. 将废物全部焚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D. 环境保护填空题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_____、公众参与等。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_____、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三大部分。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硝酸。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_____。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_____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简答题简述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描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给出至少两个环保措施的例子。

解释“绿色能源”的概念,并列举两种常见的绿色能源。

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环境保护概论 总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总复习
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环境结构类型:自然环境结构,社会环境结构。环境结构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环境系统:由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区别是: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侧重于生物彼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相近似,但后者突出人类在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而人类生态系统一般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行为环境的关系。(经济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科技与环境、政治与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与环境。
经济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表现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2.经济是环境的主导。
人口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对立统一。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实行持续发展战略、四项重点战略任务(工业污染的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四项战略措施(加强科技发展、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
大气污染因素:气象(气象动力因子(风,大气湍流)、气象热力学因子(温度层结与逆温、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烟尘与稳定度的判断(p95)
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的特点:1、综合性和真实性2、长期性3、灵敏性4、简单易行。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概论(PPT33张)

环境保护概论(PPT33张)

综合防治
(3)规划管理阶(20世纪80年代以
后)
•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这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又迈 上了新的征途:探求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的协调方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和平、发展与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
和不可分割的”。至此,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单 纯治理污染扩展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这个更 广阔的范围,“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 保护工作的主题。
硝基芳香酚
硝基芳香化合物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有毒 性,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哺乳动物体内易被 转化为致癌性更强的亚硝基和羟氨基化合物。 因此,国际上将所有硝基芳香化合物都定为3 级(其中3级表示危害性/毒性最大的级别)
室内空气环境的关注
室内环境污染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产生的,包括 呼吸、吸烟、烹调使用家用电器等;二是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和室内家具中所含的挥发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向室内不同程度释放。
(3)低剂量常暴露污染物的污染机理 (4)污染物的形态与其产生的生物 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5)污染界面动力学。新世纪环境 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 。
目前和将来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对水循环变化规律,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 进行深入保护概论
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
2009.8
Contents
1


2 环境保护的发展 3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4
热点与前景
一 概述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的意义 •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CAB”登 记的化学物质已经达到600多万种 • 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废弃物向环境当中 • 对生物体的严重伤害。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与课时安排:教学项目一:环境学基础知识1、介绍环境和环境科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时)2、讲解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4学时)3、介绍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对资源的影响。

(2学时)4、讲解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6学时)教学项目二: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技术1、介绍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学时)2、讲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包括减排、治理和监测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6学时)教学项目三:噪声污染及其治理技术1、介绍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性。

(2学时)2、讲解噪声污染的治理技术,包括源头控制、声屏障和降噪设备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治理方法。

(4学时)教学项目四: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及工业清洁生产的一般方法1、介绍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2学时)2、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程序。

(4学时)3、介绍工业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工业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实践。

(2学时)二)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社会和专业调查(4学时)2、环保公益实践(4学时)3、环保社团活动(2学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是一份教学计划,旨在教授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在本文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剔除。

同时,需要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教学重点:掌握环境问题、生态平衡、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6学时。

任务一: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处理和其他污染源的治理原则。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环境保护,并理解其重要性和紧迫性;2.了解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3.了解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一些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2.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3.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4.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老师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环境保护这个词?你们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二、讲授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0分钟)1.环境保护的定义: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以便使之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维护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

2.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变差会引发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三、讲授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1.环境问题的起源: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环境破坏。

例如,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排放等。

2.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涌现,近几十年来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的出现,使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四、讲授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25分钟)1.环境保护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治理原则、合作原则。

2.环境保护的方法:减少和回收废物、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城市、推广环保科技等。

五、探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30分钟)1.个人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少开私家车等。

2.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制定环境法律法规、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概论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十章 绿色的未来
第一节 绿色浪潮 第二节 绿色教育 第三节 绿色技术 第四节 绿色产品 第五节 清洁生产 第六节 绿色通行证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编者水平有限, 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 敬请读者和 有关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 200Leabharlann .7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科学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能源应用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前言
本书的特点是: 一、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 在理论体系上不要求完整性, 但有较强 的针对性, 以能力培养为主旨; 二、注重题材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合理性; 三、插入 了大量的图片, 形象直观, 可读性强; 四、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典型案例、想一想 小栏目, 引导学生贴近实践,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提高自身环境素质。使用 本书进行教学, 以30~40学时为宜。
环境保护概论
电子教案
主编: 王金梅 丁莹
退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退出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前言
前言
本书根据近年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环境问题 的基本概念、生态平衡基本知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 防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噪声及其它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管理及绿色 的未来等知识。 旨在使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书后, 不仅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深 刻的认识, 而且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自觉地把减少污染及污染控制放在 重要地位, 因此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环保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保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保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社会各界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重视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行动,这是环保意识提高的一个体现。

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处罚。

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机构采取环保措施。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环保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很多手段。

例如,利用科技手段对空气和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开发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一环。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环保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都在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项目。

同时也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保的核心理念。

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工业和生活的绿色发展,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环保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地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包括全球变暖、生态系统崩溃、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化学污染、城市发展等。

3. 政府的环保措施,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环保投入的加大、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4. 社会的环保行动,包括环保活动的普及、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宣传的加强、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

5. 科技手段在环保中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技术、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环保工程技术。

6. 生态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的加强。

7. 可持续发展,包括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总之,环保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1.1、环境概述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世界环境日——6月5日(1972年10月,第27屇联大)3.环境系统组成:(1)环境科学研究角度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 (2)从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角度指:自然因素的总体(天然、经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3)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根据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加工的程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1.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一)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环境问题只包括人为的因素,因此从人类一开始诞生,环境问题也就存在了,而且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环境问题的恶化经过了三个阶段、两次飞跃:(1)远古时代(原始社会初中期)主要活动:渔猎、采集为主表现: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人类与环境浑然一体,不存在环境问题(2)农业文明时代第一次飞跃(原始社会末到封建社会中期)主要活动:掌握一定劳动工具,开垦农业、放牧表现: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3)工业文明时代第二次飞跃(封建社会末至现在)主要活动:运用各种机器、设备追求经济利益表现:环境严重恶化,速度加快,区域扩大,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

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2、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3、臭氧层的破坏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4、酸雨区的扩展导致土壤和水体酸化、森林大面积衰退、湖泊变“死湖”、损坏了建筑物和文物。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接近枯竭6、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7、固体废弃物堆积导致★有毒有害部分对人体产生危害★处理固体废弃物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能源和空间★不可消解物退出了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产生堆积环境问题的多种类型:1、从性质上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资源衰竭等;2、从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3、从产生的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和生活环境问题;4、从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不同的环境问题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交叉,彼此助长强化,使得问题更加恶化和复杂化。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仅看作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阶段。

(表现:最初环境问题只表现为局地工业污染;结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后,环境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手段的阶段。

“环境外部性”理论——将环境资源看成是可以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因此生产厂商无需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支付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没有将应包括的环境成本包括在内,而是将其转嫁给社会,转嫁给政府,从而使成本外在化。

结果:环境继续恶化。

(3)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

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总的来说,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思想观念上层次上的,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1.3 环境保护的历程1、世界环境保护的历程:1.限制阶段(50年代前) 2.三废治理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3.综合防治阶段(70年代) 4.规划管理阶段(80年代初起)2、我国环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①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这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创建时期;②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开拓期;③第三阶段为90年代,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期。

1.4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1.八大公害事件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大气环境污染、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海洋污染。

1.5 环境与健康1. 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1)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在正常环境中,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3)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地球的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2.环境中的致病因素:①物理性致病因素: 噪声、振动、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强电场、强磁场和放射性等;②化学致病因素: A.过量的天然化学物质 B.环境污染物质 C.缺少人体所必须的化学元素;③生物致病因素: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废物、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农牧畜业的粪便等污染物,均含有致病微生物。

有可能引起伤寒、痢疾、霍乱和肝炎等流行性疾病。

3.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①毒物致毒机理:毒物进入人体后,同机体发生作用,损害机体组织,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代谢机能,引起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的过程。

形式:腐蚀性毒物作用,如浓硫酸、光气、强碱等(光气:COCl2+H2O →2HCl+CO2);代谢性毒物作用,如CO、氰化物、重金属等(一氧化碳(CO):H b·O2(aq)+CO(g)→H b·CO(aq)+O2(g));神经性毒物作用,如罂粟-吗啡-海洛因、肉毒毒素等。

②环境致癌作用与致癌物: 常见的有:黄曲霉素、亚硝基化合物、味精等。

③致幻物质:乙醇④致畸作用: 环境中某些物质或因素,通过母体影响胚胎的发育,使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出现器官或形态结构上的畸形,此种作用称为致畸作用或致畸胎作用,如风疹病毒、放射线辐射。

4. 环境荷尔蒙:环境中存在一些能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叫“环境激素”,又译为“环境荷尔蒙”,学名“内分泌干扰物”。

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第二讲生态破坏11.土地退化: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强度增大、过度放牧以及人为破坏植被。

2.水土流失: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全世界有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16.8%。

3.土地沙漠化: 非沙漠地区出现的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导致的后果: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降低了养育人口的能力。

4.生物物种的消失: 如果森林砍伐、沙漠化及湿地等的破坏按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那么至21世纪初将有100万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生物多样性危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人类的足迹差不多已经遍及至世界每个角落,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由于生物物种生境的不可逆转,生物正在以空前的速度灭绝。

因此保护野生亲属的样品代表作为进行遗传选择和改良的基础是绝对必要的。

第二讲生态基础及生态破坏1.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学的起源(Ecology):由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海克尔Haeckel)提出。

生态学的含义: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早期偏向于植物,后来逐渐涉及动物。

而当前已扩展到人类这一生物种。

生态学的发展(定量、综合、领域大):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理。

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座桥梁。

2. 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

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目前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恢复及其修复研究;全球性生态问题;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要部分: a.非生物成分:阳光、营养分,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 b.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和转变者非必要的部分:各级消费者植物→蝉(初级消费者)→螳螂(二级消费者)→黄雀(三级消费者)→鹰(四级消费者)(顶级食肉动物)3.生态系统的类型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淡水生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5. 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③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可通过能量的转化、传递来实现。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有机物质经过分解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利用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重复利用,周而复始地循环的过程。

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的信息流动与反馈过程。

信息传递的类型: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与物质流、能量流的关系:信息以物质为载体;能量驱动信息的流动与传输;信息的传递影响能量、物质流动的方向和状态6.生态平衡与失调生态系统的平衡: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或各自几乎恒定,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以自我调控来对抗外来干扰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平衡是动态的、发展的标志!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人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7.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为干扰与生态破坏古巴比伦文明---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4世纪末衰落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由于森林的消失,埃及600年文明,却换来了近3000年的荒凉)印度文明---塔尔平原(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已成大沙漠)古黄河文明---中国农业和文明的摇篮(昔日清澈的大河已成名副其实的黄河,每年带走的泥沙达22亿吨)-----------不合理开发的恶果(2)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都和分解者在不断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时,系统具有保持其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应用实例:方式:水体自净、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系统定义:土地处理系统是以治理水污染为目的,以土地为处理构筑物,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