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其中,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意义。

1. 针灸对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阻塞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针灸通过刺激具有调节作用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功平衡,以改善免疫功能和缓解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减轻哮喘患者的气急、喘息、胸闷等症状,并改善肺功能。

2. 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呼吸道炎症和肺泡破坏。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激活自身的抗炎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可以减少COPD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3. 针灸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和黏液的过度分泌。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道的扩张和痰液的排出,从而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4. 针灸对肺结核的辅助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针灸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菌能力,提高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能力。

研究发现,针灸辅助治疗可以缩短结核的疗程,减少病变范围,并降低结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5.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气功平衡。

针刺穴位可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改变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和血浆免疫因子水平等,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和预后。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考点:小儿哮喘的针灸推拿治疗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考点:小儿哮喘的针灸推拿治疗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考点:小儿哮喘的针灸推拿治疗我们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考点:小儿哮喘的针灸推拿治疗”的知识点,详情如下:1.推拿疗法发作期以治标为主,降气平喘化痰,缓解期以治本为主,治宜补肾健脾,养肺化痰。

(1)寒性哮喘处方:清肺经、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

方义:清肺经宽胸宣肺;揉天突、按弦走搓摩降气引痰;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温阳散寒,止咳平喘。

(2)热性哮喘处方:清肺经、揉天突、掐总筋、分阴阳、清大肠、退六腑、分推膻中、推天柱、推脊、揉丰隆。

方义:清肺经宽胸宣肺;揉天突、掐总筋、分阴阳、清大肠,退六腑清热平喘;分推膻中、推天柱、推脊降气平喘;揉丰隆化痰。

(3)阳虚哮喘处方: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小肠、推三关、摩腹、摩中脘、揉丹田、揉肾俞。

方义: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小肠、推三关补肾健脾,养肺化痰;推三关、摩腹、摩中脘、揉丹田、揉肾俞调中理气,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2.外治疗法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

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1份。

用时取药末1份,加生姜汁调,捏成小饼如1分硬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小时揭去。

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

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3次,连用3年。

3.针灸疗法发作期,取定喘、天突、内关。

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

缓解期,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

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1次。

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和喘鸣。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常用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包括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哮喘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扩张支气管,帮助患者更顺畅地呼吸;抗胆碱药物可以减少痉挛,改善呼吸道通畅。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抗IgE抗体,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预防诱发因素。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往往与特定的诱发因素相关,如过敏原、气候变化、感染等。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诱发因素,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和粉尘等污染物,也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第三种治疗方法是运动疗法。

尽管运动本身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哮喘症状的加重,但适度的锻炼对于改善呼吸功能和增强身体抵抗力是非常有益的。

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和自行车骑行,可以增强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力量,从而提高呼吸效率。

第四种治疗方法是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外感风邪侵袭、肺失宣降、气机失调等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是调整肺气和平衡人体的气机。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贝、蜂蜜、阿胶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

第五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针灸可以促进气机的平衡,改善呼吸道通畅,减轻哮喘症状。

针灸疗法通常与药物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灸治疗哮喘50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哮喘50例临床观察

21 主穴: . 肺俞 ( ) 大椎 、 门( ) 双 、 风 双 。 22 配 穴 : . 咳嗽 配 尺泽 、 渊 ; 多 配 中脘 、 三里 ; 太 痰 足 肾
虚 配肾俞 、 关元 、 太溪 。
2 3 操 作 : 俞 、 门直 刺 5 8分 ; 椎 直 刺 1 13 . 肺 风 — 大 — . 寸, 留针 2 钟左 右 , 针 2 3 , 以提插 捻 转 、 0分 行 — 次 施 平

见表 1 ,针刺 拔罐 组 与针 刺 温 灸 组治 疗 前后 肺 功
能各 项测 定 指 标 均 有 明显 差 异 ( P<0 0 、 .1 P<0 0 ) .1 , 而 空 白对 照 组不 明 显 ( P>00 ) . 。针 刺 拔 罐 、 刺温 5 针 灸 组分 别与 空 白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极 显 著 ( P<0 0 ) .1 。 针 刺拔罐 组与 针刺 温灸 组 比较 , 项 肺 功 能测 定 指标 七 中 ,E 。P R、 V V 、 5 、 7等六项 以针 刺温灸组 F V 、F F C、 ,V 0 V 为高 , 中 , 大 呼 气流 速 ( F 、 力 呼 气 量 占肺 活 其 最 P R) 用 量 5 、5 % 7 %时 呼 气 流 速 与 针 刺 拔 罐 组 比有 显 著 差 异
补平 泻手 法 , 寒者 配 以艾 条温 和灸 , 虚 虚热 或合 并肺热
5 %、5 0 7 %时 最 大 呼 气 流 速 ( .、 2、 、, ) 项 参 V。 V5 V。 、 等 7
数。
5 观 察 结 果
较 甚者 , 可针后 拔火 罐 于 大椎 、 肺俞 之 间 , 作 期 每 日 发 针灸 一次 , 喘平后 , 听诊 哮鸣 音 消失 , 改 为 隔 日针 灸 可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
4 疗 效 观 察 参 考文 献
疗效 标 准 : 中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治 愈 : 喘控 制 , 按《 : 哮 哮呜 音 消失 ; 转 : 喘 缓 解 或 发 作 次 数 减 少 : 愈 : 状 元 好 哮 未 症
变化。
5 治 疗 结果
[] Os o a f l针刺 治疗支 气管 哮喘 . 1 i v , p ea 国外 医 药. 医 药分 中
1 临 床 资料
6 典型 病 例
李 ×× , ,9 , 部 。有 哮 喘病 史 二 年 , 逢 感 冒或 有 女 4岁 干 每 3 例 患者 中 , 1 6 男 6例 , 2 女 0例 , 龄 5 O岁 6 ;1 年 —2 人 2 — 4 岁 9人 ; 1 O岁 1 人 ; 1 7 岁 1 O 4 —6 O 6— 5 O人 。病 程 一 年 以 内 8 刺 激 性 气体 即发 , 夏 、 冬 季 节 交 替 尤 重 , 鸣 音 , 液 咳 簌 春 秋 喘 痰
黄 汤 、 青 龙汤 。针 灸 配 穴 : 泽 , 补 平 泻 , 针 2 mi。② 理 气 、 喘 。通 过 以上 病 例 体 会 到 , 有 采 用 针 灸 和 中药 结 合 小 尺 平 留 0 n 定 只
风 热 咳喘 症 : 则 : 肺 平 喘 , 药 : 治 清 方 麻杏 石 甘 汤 。针灸 配 穴 : 治疗 才 能做 到 标本 兼 治 , 曲 未复 发 的效 果 , 以往 治疗 往 往复 发 , 原 池, 行泻 法 , 针 2 mi 。③ 痰 浊 阻 肺 证 : 子 养 亲 汤 , 灸 配 因 可能 是 单 纯性 治 标或 单 纯 性 治本 , 以达 不 到 满意 疗 效 。 留 0 n 三 针 所 穴: 丰隆 、 俞 , 泻法 , 脾 行 留针 2ri。 0 n a

哮喘针灸治疗

哮喘针灸治疗

哮喘针灸治疗:1.实证1.实证一、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

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

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

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

(2)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须注意预防。

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二、1、基础方: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

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

2、随症加减: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

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

3、配穴:肺俞配定喘;定喘配膻中;膻中配天突;肾俞配足三里;足三里配丰隆。

三、(1)针灸:实证宣肺平喘,虚证温阳益气。

取手太阴经及任脉的俞穴为主。

实证多针少灸,用泻法;虚证以灸为主,用补法。

处方:天突、定喘、内关、列缺。

随证配穴:实证,咳嗽配孔最,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虚证,肺俞、肾俞、关元。

哮喘发作时针定喘、天突等穴,用捻针法加强针感,有平喘利气作用;孔最宣通肺气而治咳嗽,取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而化痰湿;膻中、气海为调气降气之有效穴,和内关相配起宽胸、利气、定喘的作用。

肺肾气虚者,轻刺肺俞、肾俞以壮肺肾之气,关元为三焦募穴,与元气有关,取之可加强其作用。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并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为临床特点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故如何防治哮喘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和临床表现,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本文主要综述缓解期哮喘的穴位治疗。

关于哮喘,祖国医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全面的理论知识,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内经》对哮喘就有了较多论述。

如《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提示哮喘以肺为主病之脏,并以呼吸急促、鼻煽、抬肩为特征。

《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指出哮喘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

汉《伤寒论》、《金匮要略》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如伤寒、肺痿、肺痈、水气、黄疸、虚劳都可导致哮喘,并开始了具体的方药治疗。

金元以后,诸多医家充实了内伤诸因致喘的证治。

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

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哮喘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把哮喘归纳为虚实两证。

《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哮喘的辨证纲领。

现代经过无数中医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对哮喘的病因尤其是缓解期的哮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中医认为缓解期哮喘主要表现以虚为主,病位在肺肾二经上,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而数。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1. 介绍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针灸也被广泛应用于哮喘的辅助治疗中。

针灸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平衡机能,以提供缓解哮喘症状的效果。

2. 针灸治疗和穴位选择针灸治疗哮喘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调整身体平衡和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2.1 足三里 (ST36)- 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指宽下方凹陷的凹点- 作用:具有补益气血、强壮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缓解哮喘相关症状2.2 关元 (CV4)- 位置:脐下三横指- 作用:具有温中益气、调节肺功能的作用,对缓解哮喘有一定效果2.3 大包 (EX-B1)- 位置:身体正中线上,胸骨下端- 作用:有开胸利肺的作用,可缓解哮喘发作2.4 刺激穴位方法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可以采用传统的针刺方法,或者选择温针、压豆、拔罐等针灸疗法。

对于针刺方法,需找到准确的穴位后,使用消毒的针具进行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针灸治疗前,应先咨询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哮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效果。

- 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不要尝试自行进行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只能作为哮喘的辅助疗法,不能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

- 针灸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报告治疗效果和任何不适症状。

4. 结论针灸治疗哮喘是一种非药物的辅助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平衡功能,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效果。

然而,在选择针灸治疗前,请咨询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针灸治疗只能作为哮喘的辅助疗法,并不可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论文

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论文

支气管哮喘的针灸治疗【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25-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表现为:气急、哮鸣、咳嗽、痰多,严重时呼吸苦难、胸闷、紫绀、轻者轻治疗后缓解,重者频发和反复发作,甚至窒息而死。

[病例]杨某某、男、29岁、商人,出诊日期2006年6月12日。

主诉:咳嗽、气喘9年。

患者于9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经服药后症状缓解,几日后再次感寒而出现咳嗽、气喘;逐去某医院诊治,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药对症治疗,症状稍减,但效果不很明显,其后每遇冬春季则病情加重,曾几次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多次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过小诺霉素、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针、氨茶碱针、地塞半松针、中药、民间单方都服用;但好转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近期又频发。

哮喘病的折磨,他以很消瘦,很沮丧,很绝望。

经人建议来我处,诚恳请求为其针灸治疗。

查体:体温36.80c,脉搏68此/分,呼吸24次/分,气粗,两肺有哮鸣音、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发作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紫绀、出汗;饮食欠佳,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白、脉紧。

[珍断]支气管哮喘[辨证]寒痰伏肺、阻揭气道。

[治则]散寒化痰、宣肺平喘,扶正固本。

[处方]主穴:鱼际、肺俞、定喘、天突、太溪。

配穴:膻中、关元、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每天主穴、配穴各二穴交替进行。

鱼际针刺05寸,直刺用泻法,肺俞0.5寸向脊柱斜刺,平补平泻;天突针三至五分,仰头取穴,针尖向下方斜刺,平补平泻,关元、足三里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7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三天。

艾柱隔姜灸: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中极、膻中、天突、大椎、肺俞、肾俞、合谷、避开当天针刺针眼,皮肤潮红为止,尽量不起泡灸;如有穴气泡,预防感染即可。

第一疗程一天一次,第二疗程开始隔日一次。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性气喘、胸闷、咳嗽和喘息为主要症状。

在西方医学中,哮喘主要通过祛痰、扩张支气管和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相比之下,中医药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医药对哮喘症状的缓解作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主要采用中草药治疗、针灸和中医按摩等方法。

中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多项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银翘解毒片、黄连素片等中草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这些中草药具有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免疫功能,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的气喘指数,并改善肺功能。

此外,中医按摩也被应用于哮喘治疗中,通过按摩背部和胸部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喘症状。

二、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不仅仅体现在缓解症状上,还涉及到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例如,川贝母中的川贝碱可以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减轻支气管痉挛;板蓝根中的蓝芩素则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

此外,中医药在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哮喘的发作。

中医药对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其在哮喘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哮喘针灸经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哮喘针灸经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哮喘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针灸缓解了哮喘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总结本人从事哮喘针灸治疗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哮喘针灸治疗原理哮喘的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

针灸治疗哮喘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功能: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针灸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

2.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气道平滑肌的舒缩功能,缓解气道痉挛。

3. 调节气血: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哮喘症状。

4. 抗炎镇痛:针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哮喘患者的疼痛症状。

三、哮喘针灸治疗经验1. 病例选择哮喘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治疗哮喘患者的一些经验:(1)轻症患者: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采用局部穴位针灸,如肺俞、膻中、定喘等。

(2)中度患者:在改善症状的基础上,加强调节免疫功能,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重症患者:在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调理气血,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

2. 针灸方法(1)针刺:采用0.25~0.5寸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深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为宜。

(2)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电针仪输出端连接至针柄,调节电流强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3)温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艾条点燃后置于针柄上,进行温针灸。

(4)耳穴压豆:选取哮喘相关穴位,如肺、肾上腺、交感、神门等,将耳穴压豆贴在穴位上,轻轻按压。

3. 治疗周期哮喘针灸治疗周期一般为10~15天,每周治疗3次。

清喘穴

清喘穴

哮喘针灸治疗的新穴位位于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命名为清喘穴,运用于临床近万例哮喘患者,验证了此疗法具有即刻止喘,起效快的独特疗效,为患者从服药到药物起效赢得足够时间的特点。

针刺“清喘穴”被认为是治疗哮喘的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经济、疗效确切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哮喘的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哮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适应证1、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为轻、中度诊断标准。

2、中医辨镊为哮证发作期冷哮的门诊患者。

3、病情程度分级属轻、中度者。

4、年龄在18~65岁。

禁忌证1、过于饥饿,疲劳者。

2、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3、局部皮肤有痞染,溃疡,癜痕者。

操作方法1、腧穴定位位于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

2、针刺方法患者取头后仰位,用75%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清喘穴。

医生以右手持针(用32号0.5~1寸的不锈钢一次性毫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1~0.2厘米,手震颤5秒钟(其频率为140~160次/分),放松,微力,患者可即刻止喘。

若5秒钟时未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先向左与皮肤成15゜的方向斜刺0.4~0.6厘米,提插3次(快提轻插),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左以皮肤成15゜的方向斜刺0.4~0.6厘米,提插3次(快提轻插),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以与皮肤成30゜的方向斜刺0.2~0.4厘米,手法以震颤为主(其频率为140~160次/分),放松,微力,同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深呼吸,病人在1分钟之内可止喘。

根据病情不同,居住远近不同,可以每天、全天就诊或哮喘发作时就诊。

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若病情需要,休息3天,可继续针刺第2疗程。

注意事项1、宜在哮喘发作较重时进针,因为此时进针可反射性地刺激痉挛的支气管,使其敏感性降低,解除痉挛。

2、进针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针尖刺入气管内而引起剧烈咳嗽,增加病人的痛苦。

3、针刺时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1 针刺疗法 程健生 [1 ]取双侧鱼际穴 ,直刺入
1 寸 , 强刺激得气后留针 30min , 间隔 10min 捻转 1 次 ,每天治疗 1 次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 60 例 , 30min 内显效 36 例 , 有效 23 例 , 无效 1 例 , 总有效 率 9813 %。蒋向东 [2 ]针刺翳风穴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 60 例 , 进针后以提插 手法为主 , 平补平泻 , 行针 3min , 起 针时强刺激 ,不留针 ,针刺 1min 后有 效 58 例 ,无效 2 例 ,有效率 97 %。符 文彬等 [3 ] 用眼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30 例 , 取 穴 肺 区 、上 焦 区 , 针 刺 15min , 结果临床控制 20 例 , 显效 5 例 , 有效 3 例 , 无效 2 例 , 有效率 90 %。沈群 [4 ]采用针刺双侧听会穴 , 双手捻转提插 , 以提插为主 , 平补平 泻 , 行针 1min , 结果 75 例中有 74 例 哮喘平息 , 口唇紫绀转红润 , 听诊哮 鸣音明显减少 。孙玉雷 [5 ]取大椎 、定 喘穴以三棱针刺血拔罐 , 后针刺膻 中 、曲池 、三阴交 , 脾肺气虚者配脾 俞 、肺俞 , 肺肾阴虚者配肾俞 、太溪 、 复溜 ,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129 例 , 显 效 48 例 , 好转 58 例 , 无效 23 例 , 有 效率 8211 %。孙桂霞等 [6 ] 主穴取定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综 述 ·
唐双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南溪山医院 541002 桂林市崇信路 46 号
关键词 哮喘 ;针灸 ;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256112 ; R5621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719( 2005) 01 - 0001 - 03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一、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二、支气管哮喘吃什么药三、支气管哮喘的饮食禁忌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抗炎、平喘、应用激素,抗炎过程中大量激素的使用容易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刺激胃肠,损害肝、肾,减少白细胞,诱发血液病。

此外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出现失眠、降低免疫力、诱发糖尿病、增加高血压和加重心脏病等危害。

2、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灸可使白细胞值异常的哮喘患者转为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试验指标值低于正常者转为正常,针灸有提高哮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另外,针灸还能部分地缓解支气管痉挛。

目前认为,针灸可能是通过有关经络、神经和体液系统等途径,激活机体防御系统功能,抑制变态反应,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而取得平喘效应的。

3、中医验方治疗支气管哮喘
古方中医认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雍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肺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认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引发支气管哮喘。

验方1
白芍、法半夏、干姜、五味子、麻黄、桂枝、甘草各。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寒型哮喘。

验方2。

哮喘(教材)-针灸治疗学

哮喘(教材)-针灸治疗学

【经验介绍】
穴位注射法: 急性期选鱼腥草注射液2ml穴注定喘、肺俞; 缓解期选胎盘组织液或核洛注射液各2ml穴注肺俞、肾俞。
孙桂霞等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将1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O3例用挑刺疗法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复方氨茶碱。观察组选背 腧穴挑刺,选定喘、肺俞为主穴,脾俞、肾俞、少商为配穴。穴 位局部常规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浅表局麻,将消毒的三棱针刺 入0.4-1.Ocm,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5-10次, 划拨幅度O.5-1.0cm,患者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后起针拔罐。68次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对照组口服复方氨茶碱,常量O.lO.2g,每日3 次,1-2 周1疗程,1-2疗程。结果:观察组1O3人, 经挑刺治疗,症状消失者44例,减轻51例,无变化者8例。对照组 38人中症状消失者15例,减轻者20例,无变化者3例。
弱,脉象无力。
2.实证需分清寒热及有无表证
寒证者,咯痰稀薄,兼表寒证可见形寒无汗,脉浮紧。 热证者,咯痰粘稠不爽,兼见身热口渴,苔黄,脉滑
数。
3.虚证应辨脏腑所属和阴阳偏虚
肺气不足者,喘促气短,吐痰稀薄; 若见烦热口干,两颊潮红者,则为肺阴不足。 肺肾阳虚者,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
配穴
风寒者,加风门; 风热者,加大椎、曲池; 痰热者,加丰隆; 喘甚者,加天突
操作
毫针泻法。 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 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膏盲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纳肾气。 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原之气。 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 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针灸治疗哮喘机理近十年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哮喘机理近十年研究进展

针 灸对 哮 喘多 种机 体 免疫 指 标均 有 提高 作用 。 而免疫 机制被认 为 是最 重 要 的 哮喘 发 病机 制 , 道 气
起气道损伤从 而造成气道高反应性 。主要涉及 J
的炎性 细胞有 嗜 酸性 粒 细 胞 ( O ) 肥 大 细胞 和 T ES 、
变应 性炎 症 的发生 与 血 清 IE密 切相 关 , g 因此 观察 针灸 对 血 清 IE 的 影 响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赖 新 生 g 等 发 现针 刺并 艾 灸后 I型变 态 反 应患 者 患 者 血 清 IE检测 阳性 率 明显 降低 , 为 针灸 可 通 过 改 善 g 认 免 疫功 能 , 调节 整体机 能 , 高机体应 激 和抗过 敏能 提
症, 是有 多种 炎性 细 胞 参 与 的气 道 慢 性 非特 异 性 炎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编号 : 0 6 A I B 4— ) 2 0 B I2 0 2

8 ・ 5
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2 2卷第 5期
症, 发病 过程 中多种 炎性 细 胞 释放 各 种炎 性 介 质 引
力, 抑制亢 盛 的病 理免 疫 反应 达 到 治疗 目的。张 文
淋巴细胞等 , 中嗜酸性粒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 其 杨永清等 采用针刺肺俞 、 门、 风 大椎穴结合拔火
罐治疗 哮喘 , 现治 疗后 患 者 的外 周 血 嗜酸 性 粒细 发 胞与分类 计数均 较治疗 前显 著降低 。试验结 果表 明
认 为 与哮 喘的发 病 关 系 密切 , 中针 灸 治 疗 哮 喘 的 其
作用机理被认为主要体现在改善通气功能 、 控制炎 症反应、 调节免疫功能 、 调节 神经. 内分泌 网络等几

针灸疗法治疗哮喘的概况

针灸疗法治疗哮喘的概况
s a c urhe e e e c e r h f t rde p r s arh.
Ke wo d : o c ilt b s h Ne d e t e a y S mma y y r s Br n h a u ea t ma e l h rp u r
【 中图分类号1 2 5 R 4
关 键词 : 气管 哮 喘 支 针灸疗法 综述
Th e dl he a y t e t s hma’ u v y e n e et r p r as a t Ss r e
Z a g Di J ipig Wa g hn i a n J n
Ab ta t Th s a t l u sr c : i ri e s mma i d t ea u u c u e c rz h c p n t r ,M o a t ea u u c u e p i tt a t n r c n e r p e d ,n e l h r — e x , h c p n t r o n p se i e e t a s s r a s e d et e a O y
i h a i h o y a d i h l ia s i t i r s a c O si o e iin is n e si h r s n l ia a d i h ce t i r — n t eb sct e r n t eci c l ce i c e e r h t t l med f e ce , e d t ep e e t i c l n t es in i c e n n n f ls c n cn n f
复 发作 的喘 息 、 呼气 性 呼 吸 困难 , 闷或 咳 嗽 , 于祖 国 医学 “ 胸 属 哮 显 改 善 。 因而认 为 穴位 贴 敷 加穴 位 注射 防 治 支气 管哮 喘 疗 效 显 确 g 细 甘 白芥 子 等 药 对 3 例 2 证 ” “ 证” 范畴 , l 常 见 病 , 发病 。 目前 西 医治 疗 哮 著 、 切 。杨 君 军[ 采 用 麻 黄 、 辛 、 遂 、 和 喘 的 是 临床 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针灸治疗:
1.实证
1.实证
一、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
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

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

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

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

(2)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须注意预防。

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二、1、基础方:
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

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

2、随症加减: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

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

3、配穴:肺俞配定喘;定喘配膻中;膻中配天突;肾俞配足三里;足三里配丰隆。

三、(1)针灸:实证宣肺平喘,虚证温阳益气。

取手太阴经及任脉的俞穴为主。

实证多针少灸,用泻法;虚证以灸为主,用补法。

处方:天突、定喘、内关、列缺。

随证配穴:实证,咳嗽配孔最,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虚证,肺俞、肾俞、关元。

哮喘发作时针定喘、天突等穴,用捻针法加强针感,有平喘利气作用;孔最宣通肺气而治咳嗽,取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而化痰湿;膻中、气海为调气降气之有效穴,和内关相配起宽胸、利气、定喘的作用。

肺肾气虚者,轻刺肺俞、肾俞以壮肺肾之气,关元为三焦募穴,与元气有关,取之可加强其作用。

缓解期可选用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针灸,有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作用。

(2)耳针:取平喘、肾上腺、肺、神门、交感穴。

在发作期有平喘作用,缓解期去平喘加肾。

每次取3~5穴。

(3 )穴位注射:对大儿童发作时取0.1%肾上腺素0.1~0.2ml,注入定喘或合谷穴。

(4)发泡:对大儿童可用此法。

用白芥子末水调或毛茛捣烂、敷于大椎、肺俞等穴,使发泡如灸疮。

(5)割治:选膻中、定喘及鱼际等穴,每次1穴,隔2周重复1次。

方法:①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手术刀纵形切开皮肤(切开皮层即可),切口长约0.2~0.5cm,切除皮下脂肪少许。

②用镊子伸入切口轮夹皮下组织数次,或用刀柄在骨膜上滑动(如膻中穴)。

③如切口在1cm
以上则需要缝合,覆盖消毒敷料,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