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案学案3篇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欢吃荔枝的吗?请一位吃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好不好?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2、激发兴趣出示新鲜的荔枝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我们蓬安也可以买到,跟我们那位同学的介绍的一样,红色、圆形、味道鲜美同学们想尝一尝这果中珍品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后再请大家吃,好吗?大家有信心吗?3、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序[演示幻灯二]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演示幻灯一]基本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提高目标:背诵课文三、围绕目标学习(二)、朗读一遍范读(字词)弄清字词[演示幻灯三]在书上划出重点注释来缯(zng)绡(xio)醴(l)酪(lo)华(hu)二遍自读(翻译)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教师答疑,找一位同学到展示台给大家剥荔枝并加以介绍。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1、《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自读重点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自读程序1.初读。
通过查阅工具书、看解释,解决字词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速读。
结合解释快速阅读课文,用白话文讲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赛读。
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把握文章内容最准确。
4.精读。
读《荔枝图序》第1段,了解是如何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荔枝的。
读《山市》“无何”至“遂不可见”,了解是怎样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从整体到局部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
5.讲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说:这样安排自读程序,旨在体现读思练结合的阅读原则。
程序1意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和课文内容,培养而读习惯。
程序2.3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程序4、5意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学习把握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自读点拨1.《荔枝图序》。
作品简析。
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荔枝图序学案
荔枝图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认识“序”这种文体。
2.识记文中生字生词,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达到背诵。
3.理清课文脉络,分析并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一、自学环节(看谁迅速进入状态,静心自学)【作者】《荔枝图序》,属于文(体裁)。
作者是白居易,字,晚年自号,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你知道吗】序是一种文体。
那么什么是序言或序文呢?一般是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给下面的生字注音,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帷( ) 盖华( ) 橘()枇杷( )()壳()缯( ) 膜()紫绡( )瓤( )肉醴酪( )()二、合作探究环节(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介绍荔枝时,说明的思路具体是怎样的?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填在下面的方框内。
三、当堂测验环节(坚信自己,我能行)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意图,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整体——部分 B.概括——具体 C.外——内D.主要——次要 E.结果——原因 F.时间先后(3).文中□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4).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5)、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是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艺术评论文,通过对画家周昉的荔枝图进行评论,对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将这篇文学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一、教材分析1、中学生熟悉程度:中等2、主题:艺术评论3、文体:议论文4、段落结构:设问-理论分析-例证说明5、知识点:绘画艺术,艺术鉴赏,评论文写作技巧等二、教学策略1、授课方式:讲授+分组讨论+展示2、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学、艺术评论的文体特点。
(2)理解荔枝图的内涵,学会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艺术鉴赏和评论。
(3)掌握评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段落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组荔枝图,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图中表现的感受和看法。
2、教学讲解:(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王羲之和荔枝图的作者周昉。
(2)分析文中第一句“昉之荔枝,栩栩如生”的设问,展开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节表现形态特点。
(3)分析文中“方寸之间”,“衣裳之外”的评论语,探讨艺术家如何靠精确的表现和渲染营造出完整的意境。
(4)分析文中“首尾寒温不同”和“意境清新恍然,如荔之甘美”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段落结构。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进行讨论和评论。
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描述,对画中形态、气氛、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4、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分享,让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并自行评价和总结。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艺术评论,重点表现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和评论,并根据段落结构先后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论述。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了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既能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和观点,又能听取其他小组的看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案《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白居易第一学时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学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比喻,同时,品味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诗歌欣赏:过华清宫绝句惠州一绝杜牧苏轼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文常简介:1、荔枝是热带水果,北方人难睹芳容。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人画了一幅荔枝图。
自己为图作序,序文生动的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故就内容而言,这篇序文是一篇说明文。
四、走进作者: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
五、初读感悟:1、领读全文2、生字正音: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醴酪..3、自读课文,品味文意。
六、疏通文意:1、学习第一层:(1)、指名朗读。
(2)、解词:帷盖华.如橘春荣.实.如丹朵.如葡萄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3)、译句: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2、学习第二层:(1)、朗读文段。
(2)、解词:乐天指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不及.一、二、三日者云(3)、译句: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七、梳理课文结构:1、本文介绍了荔枝那些方面的情况?2、文中介绍的重点是什么?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4、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七、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学时一、自我检查:1、《荔枝图序》的作者是,代诗人,字,号。
他主张“,。
”著有集子。
二、课文浅析:1、第一层可分为两层,请归纳层意。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荔枝图》序。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形容荔枝的外貌和口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描述荔枝的保鲜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荔枝图》序,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设计张国生《荔枝图序》是自读课文,只有128个字,内容无甚难解。
这样的课文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拟这样安排:一,制造气氛,培养兴趣。
北方学生多未吃过荔枝,更没见过荔枝树。
于是编一个故事导入: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
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
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
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
”“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接着提供荔枝的图片:荔枝,荔枝的果、肉、核、膜,荔枝的“朵”,荔枝树。
作者几乎不用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但提供几幅图片:白居易塑像,白居易画像。
二,用“师生倒置法”预习所谓“师生倒置”,就是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
先启发: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权——别的权没有,有作业权。
你能摊上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今天就请每个同学来当一当老师,看谁当得好。
当得好的,这一课的作业就免做了。
(说明:我经常用“作业免检”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当老师首先要备课……下面请你“备课”(预习)。
三,用“师生倒置法”学习研讨课“备”的差不多时,以“学生”的身份请教“老师”:xx老师,请问xx句该怎样读?xx老师,请您为我翻译xx。
xx老师,请您为我解答一下xx问题。
大致是下列问题:(1)字词方面:荔枝、帷盖、华、荣、丹、朵、枇杷、缯、绡、醴酪、如彼、守、图、盖。
(2)句子方面: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望江县古炉中学吴学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难点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
(投影仪显示)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
(投影仪显示)【以上学法指导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
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②朵如葡萄③实如丹,壳如红缯④核如枇杷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⑥浆液甘酸如醴酪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荔枝”、“丹青”、“南枝”、“北枝”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描述的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和研究。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1)预习《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2)简要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对文中的描述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荔枝图》序进行逐句讲解,解释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荔枝的美。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把握文言实词,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合理的疏通文意3、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4、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5、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一些文言词语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掌握字的准确读音2、试着翻译课文,做好圈点批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谁能告诉我刚才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水果?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荔枝蜜》中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中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之情;杜牧的《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在我的家乡也可以买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二、文体常识及作者简介师: [演示幻灯片]了解序这种文体、文题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生:指名读,了解其文学常识师:[演示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生:指名读并掌握本节课目标师:[演示幻灯片] 给字注音并指导生:给字注音,做在笔记本上,更正并识记准确字音和字形三、整体感知师:[演示幻灯片]听朗读:听清读音并注意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生:看屏幕,听录音,把握字的读音及句子的朗读节奏师:让生自由朗读,熟悉文章内容,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及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师: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
(用圈点勾画法)生:默读课文边疏通文意边勾画重要的文言词语并识记师:[演示幻灯片]指出重要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生:抢先回答并识记生:质疑师:释疑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1、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荔枝的?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或句。
26荔枝图序(教案)(2)
26.《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 整体感知1. 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 枇杷pī缯zē绡āo 瓤rá醴lǐ酪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荔枝图序》教学教案
《荔枝图序》教学教案
《荔枝图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词语。
帷(wéi)缯(zēng)绡(xiāo)
瓤(ráng)枇杷(pí)( pá) 醴酪(lǐ)(lào)
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⑥浆液甘酸如醴酪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
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
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教学设计一导入:师生问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吃过荔枝吗?(吃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种水果,(生答)。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觉得你们现在还是口留余香,的确实这样,荔枝由于色香味俱佳,被称为果中珍品,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唐朝的杨贵妃就对荔枝钟爱有加,唐明皇特的派人快马运送荔枝至长安,所以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ppt1),苏轼在58岁时第一次吃到荔枝,所以赞叹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t2),这是杜牧与苏轼眼中的荔枝,那么白居易眼中的荔枝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来感受着一人间美味。
二、过程1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课文。
(范读)2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在理解时要用那些方法呢?看看老师的小提示。
(ppt3)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布置了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作业,接下来我们就从课题入手,看大家预习的效果如何?,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序是什么意思?(ppt4)你是用哪种方法理解的?(生答)真会学习4元和十四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就命画工画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所以荔枝图序就是白居意为荔枝图作的序,它的体裁应该是说明文。
那么白居易写此序的目的是什么呢?(ppt5)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序的目的,开始。
(生读)5谁来说一说,你画了哪一句?(生答ppt6)怎样理解这句话吧?(生答ppt7)6既然作者是介绍荔枝,那么从哪些方面作了介绍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坐着谢了理智的哪些方面(生读)7好,读完了吗?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生答,板书产地、树形、叶、花、果实)荔枝产在哪?树形就像….课件出示(叶如桂…ppt8)这里的华通花,实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答),再读一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8这篇文章只有129个字,但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你认为写荔枝的哪一部分是最详细?(果实)谁能读一读写果实的句子?(生读ppt9)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ppt10)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外及内ppt11) 9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荔枝时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帷盖,葡萄、枇杷等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常见的事物来形容荔枝呢?你能体会作者的意图吗?(文章写该没见过荔枝的人看的,所以选择常见的的事物,人们就会知道,原来荔枝是这样的。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难点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
(投影仪显示)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
(投影仪显示)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
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②朵如葡萄③实如丹,壳如红缯④核如枇杷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⑥浆液甘酸如醴酪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荔枝图序》教案:阅读与感悟
《荔枝图序》教案: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荔枝图序》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是一篇咏荔枝的序文。
其词藻华丽,用词精美,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对《荔枝图序》进行阅读和感悟有助于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荔枝图序》教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图序》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背景;2.理解《荔枝图序》的主要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学会运用《荔枝图序》的语言、词汇等,进行文学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流程1.开篇:导入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荔枝的图片或者实物,鼓励学生分享对荔枝的印象。
2.阅读接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荔枝图序》进行阅读。
可让学生分别阅读、欣赏这篇文章,并让他们尝试其欣赏的感受,这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词语注释和段落解读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内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音、语调、节奏和词汇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感悟在文章阅读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感悟;通过半开放的问题,帮助学生感知荔枝图中的美和表现出来的情感。
可以引导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这些词或语句令你们想到些什么?”、“你们觉得哪些词或语句表达出了最强烈的情感?”、“你们认为这些词汇和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感悟是什么?”等等。
4.小组讨论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这有助于学生交流思想,分享彼此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看法,以增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5.总结在最后一节课,教师应该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概述学生在本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思考过程。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写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以创意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引导式发挥学生教师共同作用,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有效地集中大家的思想和形成大家对知识的共同认识的同时,发挥了学生自身动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意识和创造性思维;3.运用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师更好的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种文艺形态、特殊受众,理解过去和今天的文化和艺术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说课稿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说课稿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中的诗句,杨贵妃喂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到长安来,苏东坡也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从古至今就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出示荔枝图片)杨朔的>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但荔枝不易保鲜,在唐朝时期,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_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帷枇杷绡瓤醴酪2. 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字音和停顿.3. 跟读课文,熟悉文章朗读方式.4.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到达熟练程度.三.结合预习,理解内容译文: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菊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绸;膜如紫色的绸缎;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大致就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比它还要详细.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公元8_年的夏天,南宾(四川省忠县)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上,借助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二.思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答复.(投影展示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2.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明确:作比拟,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运用了打比方,如:瓤肉莹白如冰雪.)4.哪几个句子用了比喻?为什么用比喻?(唐代交通不兴旺,很多人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或品尝过荔枝,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设喻.用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美好的东西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比喻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语言简洁,但极富表现力,给我们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三.总结写作特点:1. 巧用比喻作者用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读者能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贴切形象,比照鲜明生动,使人如睹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2. 层次清楚作者开篇以〝荔枝〞二了总领点题,统领全文.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了荔枝的特点.3. 详略得当作者坚荔枝的形.色.香.味介绍较为说尽,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作画的时间及作画者,还有作序的目的等介绍那么一笔带过,显得主次清楚,详略得当.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2.交流作品.板书设计:荔枝图序树形(帷盖)叶桂华(花)橘实丹朵葡萄核枇杷壳红缯膜紫绡肉冰雪浆液醴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介绍荔枝的一篇文言文.章短小精悍,我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夯实根底,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句的翻译.3.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学会赏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4.理解逻辑顺序的写作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比方:1.北方农村的孩子根本没见过荔枝,更不用说品尝过了.面对这一问题,我在课余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了一组荔枝的图片,让学生们对荔枝有个初步了解,这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根底.2.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触说明文,他们对说文明的根本知识并不十分熟悉.所以在课堂上,我按照荔枝的〝产地树形叶花果实核壳膜瓤肉浆液色.香.味〞的写作顺序来讲解课文.书写板书,这既介绍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逻辑顺序,又便于学生们记忆背诵课文.3.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是整个课程的难点.于是我安排学生们进行模仿写作,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语言的准确和优美,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共用两课时,我感觉学生接受很好,大局部同学能表达出文章主要内容并当堂背诵课文,这说明了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篇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三目标: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观察并描写植物的顺序及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用途特征,尝试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二)本课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与>两篇古代说明文中有关文章的直观可感性.层 ;次井然的写法(重点之一)2.品评积累古代精美文章,完成背诵(重点之二);3.理解说明性文章的〝知趣〞特点,了解其运用比喻.拟人.类别.数字等各种说明武器的情 .况;引导学生对家乡土特产(植物)进行尝试性写作训练(拓展目标) 教程: >通过分类.定义.比喻.互文等手法,工笔细描,将荔枝介绍得栩栩如生,层一) 次井然,色彩丰富,直观可感,非常适合于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点当堂完成〝背诵〞这一主要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二)导入: ,讲明山野水果荔枝因1.首先使用杜甫>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皇家标记.贵族身份而声名鹊起.备受世人青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2.用一代文豪苏轼绍圣二年在惠州第一次吃了荔枝,终生念念不忘: 〝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极言喜枝为先驱〞极尽赞美, . 欢,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荔枝和文章产生神往之情;3.荔枝以其可目.可口而魅力无限.那么,在大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又当如何呢?(显示课题, 简介作者)三)导读:1.放课件范读全文,学生正音断句(开启字幕.朗读全文);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了解大意,思考问题(开启字幕〝思考①②〞;3.师生探讨(说明内容,说明顺序)4.师生研读(解释全文): ; 团团:圆圆;帷盖:围幔和车盖;青:绿;华:通〝花〞荣:生长,开花;实:果实;朵:一朵,一挂,一串; 彼:那,那些;尽:全,都;去:离开,消失; 图:画画;书之:题写序文5.学生尝试背诵(课件播放)1)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图文联系;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3)师生共同齐声背诵;6.结构分析(课件演示):学生快速整理笔记,依据结构提纲尝试背诵;7.写作启迪(课件演示):略讲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准确.科学)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条理);8.课外练笔:强调科学性.条理性.生动性;9.探究学习(可以省略):吹毛求疵荔枝产地学情: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八年级比拟差的 2 班作为组内训练课的教学班级.原因有三:1.二班是差班, 选择二班可以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文章直观可感,描写生动形象,便于当堂背诵;而本班学生思维活泼,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3.二班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通过一班的教学可以调整改良教学环节. 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和策略是正确的.二班同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发,93%的同学当〝哀兵必胜〞的兵法还得深入钻研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中堂完成了背诵.看来, 差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一大遗憾是〝探究学习〞环节很被动,平时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范文 >巧用比喻作者用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读者能对荔枝获得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图序白居易文本解读:《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并能做到背诵全文。
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设想:文章结构简单,可重点把握说明的顺序,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字句,可让学生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可将《过华清宫》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鲜荔枝难以贮存加深印象。
教学方法:通过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堂上多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利用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整体感知1.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枇杷pī pa缯zēng绡xiāo瓤ráng 醴lǐ酪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老师巡视辅导。
华:huá花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 齐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
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6.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外形:产地、形状、叶、花(略)由外到内 保鲜:(详)课后小计。
设 计 者:胡 丽《荔枝图序》教案3作者:qqqq1130 加入日期:08-06-08【学习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导入】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在唐朝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 的形、色、香、味等特 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一二三者云)(不识者与识而不及荔 枝图 序从整体到局部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讲解】1.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答: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答:从形、色、香、味几方面来介绍。
3.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4.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5.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答:给没有见过荔枝的人和见过荔枝但没有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
6.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
答:课文对荔枝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峡一带。
它的树形圆圆的像车的围幔和车盖。
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
(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让没见过和虽然见过却不是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的。
荔枝图序学案主备人:高英审阅人: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1、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一、新课导航1、写作背景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2、预习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橘.()醴酪..()()(3)、重点字释义帷盖: 华: 荣: 实:果:缯:绡:瓤:莹白:醴:(4)、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2)命工吏图而书之:(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二、取长补短1、你批我改大家做。
2、口头翻译课文。
(展现我们的风采。
)(提示:各小组选代表,只允许前三名站起来的同学翻译。
团队奖和点评奖各5分)三、知识冲浪1、挑战自我。
(提示: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6个小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
”详细地介绍了荔枝各方面的特点。
第二层:“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
第三层:“元和十五年……者云”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2)、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言呢?明确: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
(4)、本文的说明重点是什么?文章是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了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而其他内容如产地、树的形状等都是简略的一笔带过。
(5)、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互帮互助。
(成功源于合作!)3、大显身手。
(我自主、我合作、我展示、我最棒!)《荔枝图序》学教案执笔:戚春磊审查:王瑞琴李月芳时间:09年 5 月课型:新授学生姓名班级组别编号【学习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一、课前预习(看谁迅速进入状态,静心自学)【作者】《荔枝图序》,属于文,选自。
作者是白居易,字,晚年自号,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你知道吗】序是一种文体。
那么什么是序言或序文呢?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1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缯( ) 壳( ) 枇杷( )华( ) 绡( ) 瓤( )醴酪( ) 帷盖( )2通假字:华如橘3.一词多义:实实如丹其实过之之其实过之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乐之4.古今异义词华如橘,花容古义:今义:色香味尽去矣古义:今义:【想一想】1荔枝的外形特征?有多少描写荔枝的诗词美文?2.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二合作探究(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2介绍荔枝时,说明的思路具体是怎样的?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填在□★三能力提高1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