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的地位及应试对策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好用
②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停止
(2011年高考山东卷)
学不可以已。《劝学》
③泽命不渝,信也。
改变 变更
(2011年高考山东卷)
矢志不渝
④籍之以为厢兵
登记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②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多余
③求全责备
推断方法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昭(人名)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缠绕 环绕
(2009年高考课标卷)
祖母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白吃饭 尸位素餐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95)符合 名副其实
④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高考课标卷)逼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方法一:联想迁移推断法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 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 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解题 能力。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 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 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实词理 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 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 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 考查。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文言实词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们是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语境推测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文言实词的复习是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文言实词复习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效的文言实词复习策略。
一、系统地整理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众多,而且常见的文言实词往往是在多个文言文文段中频繁出现的。
考生需要系统地整理文言实词。
可以将文言实词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比如按照词性进行分类,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梳理文言实词,加深对文言实词的印象。
二、梳理文言实词的常见搭配及用法文言实词的搭配及用法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可以将文言实词与其常见的搭配进行一一列举,并进行梳理总结。
针对一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可以找出其在不同文言文段中出现的搭配,分析其用法及语义。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实词的应用能力。
三、多读文言文,积累实词运用经验文言实词的运用需要考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形成经验积累。
考生可以多读一些文言文原文,积累文言实词的运用经验。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重文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及意义,加深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文言实词的用法及语境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复习。
四、熟练掌握实词的义项范围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多个义项,考生需要对文言实词的义项范围有一个清晰的掌握。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辞书或者词典来对文言实词的义项范围进行梳理,了解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实词,避免在阅读文言文时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产生偏差。
五、积累例句,加深记忆六、开展实词的拓展应用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策略需要考生从系统整理文言实词、梳理文言实词的常见搭配及用法、多读文言文、积累实词运用经验、熟练掌握实词的义项范围、积累例句、开展实词的拓展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复习。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们正忙着备战文言实词,而文言实词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备考文言实词成为了高三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的策略进行探究,为学生们提供有效备考文言实词的方法和技巧。
备考策略一:掌握基础知识在备考文言实词时,首先要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实词的使用规则、词义解释、用法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课本、习题集等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文言实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出现遗漏或混淆的情况。
备考策略二:注重语境理解备考文言实词时,学生们要注重语境理解,通过阅读原文,理解文句中文言实词的使用情况和意义,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境理解能力和运用实词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阅读原文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和解释,培养对文言实词的敏感度和准确的理解能力。
备考策略三:多做题多总结在备考文言实词时,学生们要多做相关的习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借助习题集等辅助材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备考水平。
通过总结题目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和解题技巧,不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提高备考的效率。
备考策略四:积累生词词义备考文言实词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及时积累生词词义,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要及时记录并进行背诵,以便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理解和运用生词。
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等方式进行生词积累,在背诵的过程中渐渐掌握并理解生词的使用情况和意义。
备考策略五:综合运用实词备考文言实词的过程中,学生们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实词,对文言实词的使用进行灵活变通,避免死记硬背。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仿古文,仿写句子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词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文言实词应用能力。
结语:文言实词作为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高考成绩的影响不可小觑。
高考文言文 实词
高考文言文:实词在高考文言文中,实词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和具体含义的词语,它们是构成句子、表达思想的基本词汇。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词的种类高考文言文中的实词种类繁多,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其中,动词和形容词是考查的重点,因为它们是表达句子意思的重要词汇。
二、实词的用法实词的用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实词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词用法:1、名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表示特定的含义。
例如,“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军”就是名词作动词,表示“驻扎”的意思。
2、动词作名词有些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当作名词使用,表示一种状态或结果。
例如,“遂见用于小邑”(《屈原列传》)中的“见”就是动词作名词,表示“被任用”的意思。
3、形容词作动词有些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表示一种变化或状态。
例如,“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善”就是形容词作动词,表示“与……交好”的意思。
4、数词作动词数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表示计数或测量。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中的“毕”和“一”都是数词作动词,分别表示“结束”和“统一”的意思。
三、实词的辨析方法在高考文言文中,对于实词的辨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出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是指根据句子结构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判断出实词在句子中所担任的成分和作用,从而推断出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
3、记忆法记忆法是指通过记忆常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一些常见的实词,考生可以通过记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来快速判断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知识点在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中,文言文是一道必考题,而其中关于实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有一定的含义和词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类词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实词的特点以及实词在高考文言文中的应用来进一步了解这一考点。
一、实词的特点实词是文言文中跟实际事物相关的词语,它们有具体的意义和词义,不同于虚词。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名词是表示人、动物、植物、物品、时间、地点等名目的词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和变化的词语,可以作谓语、宾语、补语等。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或代词性质特征的词语,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等。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可以作状语、补语等。
实词和虚词相比,实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有实际意义和词义、可以进行词类变化、可以派生和构词等。
这些特点也是我们在高考文言文中考查实词的重点。
二、实词在高考文言文中的应用实词在高考文言文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语义分析和词类判断。
1. 语义分析在高考文言文中,考查实词的一个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语境分析和理解实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准确理解实词的意义。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实词的具体语义,注意一些常见意义和容易混淆的用法,避免在理解上出现错误。
这也是考察学生对实词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
2. 词类判断实词的词类判断是高考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在这种题型中,我们需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下文以及实词本身的特点,判断实词的具体词类。
这要求学生对实词的词性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词的语义特点和构词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正确判断实词的词类。
这种题型旨在考察学生对实词的灵活运用和准确把握。
总之,实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随着高考考试的临近,文言实词的备考工作也变得更加紧迫。
文言实词作为汉语学科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考察了考生对汉字和文言语言的掌握程度,更是考核了考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
针对高三学生备考文言实词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实用性、策略性、效率性等角度探究备考策略。
一、实用性策略文言实词作为考察高三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
毫无疑问,掌握好文言实词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的。
实际上,在实践中高三学生备考文言实词有很多实用性的策略,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1. 多读多练习对于很多人来说,文言实词是最难掌握的部分。
因此,多读多练习是提高文言实词掌握度的最佳途径。
考前,可以多读经典的文言作品,比如《红楼梦》、《史记》、《论语》等,通过阅读来逐渐熟悉文言实词的用法和语言规范。
除了读书以外,练习也很重要。
高三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来提高文言实词掌握度。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背诵,每天坚持背诵固定量的文言实词,不仅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印象,更能通过熟记这些实词来提高对文言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
2. 学习历年高考真题高考历年真题是很好的备考材料,是展示出考察文言实词的方法和题型的体现。
高三学生在备考文言实词时,可以通过学习历年高考真题来了解考察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并不是仅仅做一遍历年真题就可以了事,更应该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做错的题目的错误原因和改进之处。
二、策略性备考文言实词的备考需要有科学的策略,只有在满足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实词的掌握度。
它不仅仅是遵循考试复习周期的规律,而是讲合理时间分配、规划好每一个阶段的复习内容。
比如:1. 制定文言实词备考规划进行文言实词的备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制定好学习计划非常有必要。
在规划时,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上的限制,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内容和重点,规划出每一天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复习阶段。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文言实词作为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文言实词的复习可能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因为文言实词的语境多样,意义丰富,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难有很好的引申拓展。
要想在考场上准确运用文言实词,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复习和举隅来提升自己的文言语感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结合文言实词的特点和复习策略,为考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文言实词的特点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的实词,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义项多样。
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个意义。
文言实词“君”,可以表示君主、统治者,也可以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实词的多重含义。
2. 语境丰富。
文言实词的意义往往受到上下文的影响,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才能准确运用。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举隅积累,才能确保在考试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3. 搭配较为困难。
文言实词的搭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考生通过综合性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考生需要通过不断地搭配训练,才能在考场上做到应对自如。
二、文言实词的复习策略针对文言实词的特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分类归纳文言实词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范畴进行分类,将相似的实词进行归纳,以方便复习和记忆。
可以将表示人物的实词、表示动作的实词、表示情感的实词等进行分类,或者按照实词的偏旁部首、字形结构进行归纳整理,以便系统地掌握和复习。
2. 多阅读多举隅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举隅积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感。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在阅读过程中多关注文言实词的用法,体会其含义和搭配,进行积累和总结。
3. 结合课文结合高考文言文课文进行实词复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
考生可以对高考文言文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进行逐一梳理和总结,并进行分类和搭配训练,以提升自己的文言实词运用能力。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例析复习(师点拔生讨论)练习巩固(课内外练习各若干题)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完成历年高考一词多义相关试题和自编练习题若干。
2、印发巩固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高三的复习中,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解题方法。
二、方法例析:(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意。
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
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如: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一、引言文言实词备考在高三学生的备考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掌握文言语言能力的关键。
很多学生在备考文言实词时常常感到困难,甚至出现了焦虑和厌学的情绪。
本文将就高三学生备考文言实词的策略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备考文言实词,提高文言语言能力。
二、文言实词的重要性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实际含义的词语,是文言语言的基础。
掌握文言实词是学生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写作、翻译和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基础。
备考文言实词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文言实词备考的困难与挑战1. 多义性问题:文言实词常常具有多义性,一个实词可能有多种含义,学生很难把握其中的细微差别。
2. 记忆困难:文言实词的数量庞大,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记忆和强化训练。
3. 理解困难:文言实词的使用背景和语境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对文言语境进行理解。
4. 应用困难:学生在写作、翻译和阅读中应用文言实词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很难做到灵活应用。
以上种种困难和挑战使得文言实词备考成为高三学生备考过程的一大难题。
四、文言实词备考的策略探究1. 理解为主:备考文言实词时,一定要以理解为主,而不是死记硬背。
学生需要着重从含义、用法和语境等方面进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背诵。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经典、注释版本的阅读、语境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理解。
2. 分类记忆:文言实词可以根据含义、词义、词性等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分类记忆的方式来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将文言实词按照词义分为人物、动作、事物等类别,或者按照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别进行记忆。
3. 经典案例:学生在备考文言实词时,可以通过经典的案例来进行记忆。
比如学习《论语》中的语句、《尚书》中的典故、《庄子》中的寓言等,通过这些经典案例来理解和记忆文言实词。
4. 多维应用:备考文言实词不仅要注重记忆和理解,还需要着重进行灵活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翻译、背诵古诗词等方式来提高文言实词的应用能力,使得备考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
高中文言实词在高考应考中的答题技巧
高中文言实词在高考应考中的答题技巧作者:黄玲玲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6期摘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根据所学的文言知识解答相关的题目,本文在分析高考题目的基础上,探讨文言实词的缺失点和得分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文言实词;高考应考;答题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17一、联系旧知,分析语法通常,我们总觉得高考中的文言文考的都是课外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和学生忽视课本,盲目地复习课外古典汉语。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读课外文言文,离不开学过的知识,高考也不例外。
以高考测试题为例,要确定具体语境中实词的意思是否正确,就要与已经学过的实词的含义联系起来,然后放到上下文中,看看它是否正确。
如2012 年高考文言实词选择题的D 项:“杖矫命者,逐之”中的“矫”字,我们可以联想到《五人墓碑记》中的“矫诏纷出”,意思完全相同。
2010 年高考试题中A 项:“年二十以归昔”中“归”字,如果我们联想到《项脊轩志》中的“昔妻来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联系主要考查内容这里的四项考查内容指的是在课本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占今异义以及一词多义。
新课标对文言实词的设题形式是给出文中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要求选择词语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另外,文言文翻译题中重点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也是考查实词的主要形式。
答题时如果学生明确了各项、各题考查的实词是在考什么,是通假字或是词类活用现象,或是古今异义,或是一词多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其正确与否。
当然,除此以外,文言翻译中可能涉及到偏义复词和兼词,复习时也应适当涉及,让学生掌握。
三、注意五种设题陷阱1. 无中生有。
实词本无此义而故意设其有其义以混淆学生,一般是针对实词一词多义现象。
因为实词义项多,如果学生没有准确积累,就有可能出错。
如: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济:渡过难关。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摘要】本文旨在讨论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的重要性。
在将介绍为何需要重视文言实词的复习。
接着在将分别探讨如何科学利用古代实词进行复习、提高文言实词的运用能力、灵活应用文言实词在写作中、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实词复习以及文言实词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性。
在结论部分将对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深刻理解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实词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关键词】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重要性、科学利用、提高运用能力、应用于写作、实际例子、知识点关联性、总结1. 引言1.1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举隅的重要性高考文言实词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在古代文言中,实词涵盖了大量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深的含义。
熟练掌握文言实词是考生提高语文水平、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在高考考试中,文言实词往往成为考生的“拦路虎”。
因为文言实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且具有一定的古文特点,许多考生在复习时往往忽视了实词的学习,导致考试时无法准确理解和运用。
重视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的举隅对于考生的语文学习和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如何科学利用古代实词进行复习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古代实词进行复习,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古代实词在文言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文言语言的基础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花时间逐个学习这些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实词复习。
可以编写实词记忆卡片,将实词与对应的意思进行配对,然后进行反复背诵。
可以尝试用实词造句,将实词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从而加深记忆。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实词复习。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考改革的不断完善,文言文成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而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实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那么,高三学生在备考实词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本文将会进行探究与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实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是文言文中的主要词类之一。
在古代汉语中,实词负责承载主要的语义信息,是构成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在现代语文考试中,实词的考查主要包括其用法、义项或意义辨析、联想等方面。
高三学生在备考实词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扎实基础知识。
备考实词,首先要确保自己对实词的基本知识点掌握扎实,包括实词的定义、特点、分类、用法等。
只有对实词的基本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实词相关的考试题目。
其二,注重实词的实际应用。
实词的考查常常会涉及到实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搭配、辨析、联想等。
高三学生在备考实词时,需要注重实词的实际应用,多进行实际练习,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学、名家名篇,积累实词的用法和搭配,从而提高应对实词相关考题的能力。
其三,关注实词的语境。
实词的意义常常是受到语境限制的,学生在备考实词时,需要重视实词的语境分析能力。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分析,理解实词的意义,并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其四,灵活运用学习方法。
在备考实词的过程中,高三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记忆巩固、举一反三、对比分析等。
可以通过制作实词记忆卡片、背诵实词例句、积累实词搭配等方式,提升对实词的掌握程度。
其五,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
在实词相关的考题中,除了对实词本身的掌握之外,学生还需要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析试题,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积累解题技巧,提高应对实词考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在实际的备考实词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学习经验,采取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以提高备考的效果。
高考文言文考点及对策
高考文言文复习考点及应对策略一、实词考点分类及策略1、一词多义多义要记易错的,积累词汇100例。
只知现代略古义,往往犯错出问题。
多记特殊有秘笈,一看就知真神奇。
常用少考考特别,不读原文也能敌。
本义、引申或比喻,不行还有语境义,此题关键在熟练,多练绝对没问题。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不可怕,掌握规律成专家。
主语谓语和宾语,状语要在谓语前,摸清顺序好辨别。
活用关键在词性,位置一看就明晰。
活用共有三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活用两大类,状语谓语要牢记。
名词占了状语位,垄断地位不忘记。
名词占了谓语位,动词使动和意动,三种情况看翻译。
一般动词没关系,使什么怎样叫使动,认为怎样叫意动。
动词活用最好辨,仍作谓语没改变。
参照名词活用型,使动意动加为动。
动词占了宾语位,变为名词不客气。
形容活用不用急,参照动词正可以。
普通活用是动词,使动意动皆谓语。
形容占了宾语位,变为名词同上例。
3、通假字实词不能忘通假,记住特殊最给力。
同音假借没问题,借本不同最难记。
声韵不同为重点,数量有限要牢记。
(借本:指借字和本字)二、虚词考点查重点及策略1、按“图”索“骥”。
在复习迎考时,把《考试大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绘成图表2、因“境”揣想。
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语境,综合文意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来分析揣摩作出判断。
3、定“性”推断。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虚化而来的,往往兼有实词和虚词的不同的词性,而虚词的用法一般又是由其词性所决定的,因而可以通过判定其词性的异同来推断用法的异同。
4、位置比较。
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前后词语搭配的关系不同,其意义与用法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解题时可以通过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位置来判定其用法的异同。
例如“生乎吾前,固先乎吾”与“儿寒乎?欲食乎?”两句中的“乎”,位置不同,用法也就不同。
5、古今对照。
有的文言虚词今天已不再使用,而有的却沿用下来,只是用法发生了某些变化,像“为”字作为表反问语气的助词今天已不再使用,而作介词的用法几乎没有变化,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来理解它们在文言句子中的意义与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应对策略(一):如何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张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高考文言文阅读应对策略(一):如何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张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一位高三学生来信咨询:我按照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了很大功夫积累文言实词,可为什么做题时还是老出错?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开滦二中高三语文教研组张金波【考点阐释】文言文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考点以多义词为主,涉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
虽然历年所考实词绝大多数出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实词本身的意义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试卷中实词的意义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解题方法】(一)语法推断。
对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即实词所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活用及意义。
如2007年全国卷中的第8题的C项“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祠”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前有副词“共”,后接宾语“之”,符合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释为“祭祀”是正确的。
(二)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7年全国2卷中的第8题的C项“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根据下文安重荣“愤然”的态度以及他的表述,可知此处“谨”释为“严格”不合语境,而应为“小心谨慎”之意。
(三)巧用句式。
排比、对偶、并列等类句式,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往往使用意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词。
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由已知推知未知。
如2007年湖南卷第10题的A项“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涉及的句子是并列句中的前一分句,和它相对应的句子是“犹未有益”。
“益”与“害”相对,“害”理解为“妨害”是正确的。
(四)以“熟”推“生”。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
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根据我们熟知的内容推知实词在陌生语境中的意义。
如2007年全国卷1中第8题的D项“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考查“挠”的意义,我们可以联想成语“不屈不挠”,其中的“挠”义为“屈服”,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选项中的“阻碍”是错误的。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们开始面临着文言实词备考的压力。
文言实词作为文言文的基本语言单位,是高考文言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有效备考文言实词成为了每个高三学生的必修课。
本文将从实词的定义、备考策略和实例演绎三个方面展开,为高三学生提供有效备考文言实词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言实词的定义文言实词是指能够独立成词,有独立意义,并且没有语法功能的字,如“风”、“日”、“马”等。
在文言文中,实词承载了大部分的语义信息,因此掌握实词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而在备考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作用和用法是成功备考的基础。
二、备考策略1. 背诵背诵是备考文言实词的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大量的背诵,可以帮助高三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建议高三学生在备考期间,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文言实词的背诵,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可以结合一些词义辨析、造句和联想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文言实词。
2. 拓展除了背诵,拓展也是备考文言实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经典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来拓展自己的实词词库。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词用法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
3. 练习在备考过程中,高三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可以选择一些文言实词的练习题,进行逐题分析和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提升。
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对文言实词的认识和理解,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4. 对比在备考过程中,高三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比法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可以选取一些相似或者相近的实词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帮助自己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实例演绎1. 举例说明我们来看一个实词“风”的使用场景。
在《七发》中:“龙飞凤游,与世推移。
”这里的“风”是一个实词,“与世推移”的意思是“随着世间的变迁”,这个实词通过与后面的词语组成了一个句子,表达了一种意境。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
高三学生文言实词备考策略探究文言实词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备考文言实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准备策略、备考方法和常见实词解析这三个方面对文言实词备考进行探究。
一、备考准备策略备考文言实词需要掌握一定的备考准备策略,以下是几点备考准备策略的建议:1.理清备考重点:文言实词备考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的实词,了解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可以从历年的考题中统计并总结常考的实词,将其作为备考的重点。
2.扩大词汇量:备考文言实词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基础。
可以通过背诵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古代文献以及查阅古代文言词典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
3.重视积累:备考文言实词需要进行积累,通过整理、归纳、总结等方式形成备考资料,以便反复温习和记忆。
4.注重实际运用:备考文言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还需要注重实际运用。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完成题组和写作等方式进行实际运用,以提高备考效果。
二、备考方法1.背诵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是文言实词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背诵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熟悉古代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3.查阅古代文言词典:古代文言词典是备考文言实词的必备工具之一,可以通过查阅古代文言词典了解实词的释义、用法和示例等。
三、常见实词解析备考文言实词还需要对常见的实词进行解析和理解,以下是几个常见实词的解析:1.为实词:为实词是“为”字的一种古代用法,表示“为了”,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为报国家之急,负千岁之重”,表示为了报国家的急需,负起千秋万代的重任。
2.往实词:往实词是“往”字的一种古代用法,表示“去”,常用于古代文言中。
例如:“往之,即得所欲也”,表示去追求,即可得到所期望的东西。
高考文言文实词答题方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答题方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对于有理解难度的实词可以借助联系旧知、语境推理、语法分析三个方法来解决。
二、答题方法1.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如:“士类益以此多之”,题目中给的词义是:称赞。
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美;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
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2.结构分析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语法分析包括:根据句子结构推断该词的词性或语法成分;根据语境分析该词可能涉及的文言词法现象,如文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解析】A项“要”字作主语,当为名词;B项“责”作谓语,当为动词;C项“询”作谓语,当为动词;D项“资”支配“生”,当为动词,不是名词,可以断定解释错误。
高考文言文实词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实词答题技巧篇一: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构想:以课内例子导出方法,以方法指导课外。
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一、复习要求: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很有必要。
二、方法指导:(一)课内回顾: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课外延伸:1、启听淮北取籴。
(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2001年春季北京卷)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
3. 《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
(“引”,《说文》:“开弓也。
”开弓既是向后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义。
)4. 《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责”,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
《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
高考文言实词的应试策略
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及应试策略(一)文言实词应试策略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察,除了考查学生实词的积累情况以外,更强烈地突出了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重点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所以考生在掌握足够量的实词以后,重点应放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要求上,为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技巧、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临场应考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字形推断法就是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联系。
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
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分析字形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
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第8题B选项:“刚遣长子迟喻贼”。
其中加点字“喻”是个形声字,“口”是它的形旁,可见它与语言有关,再根据文意,就可以推断出本题的解释“开导”是正确的。
二.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汉语句子的结构组合大多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如主语、定语、宾语常常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形容词充当、介词与它后面所带的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等。
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语法分析还有助于我们认识词类的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
如:1.名词充当谓语且后面带有了宾语或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籍(登记)吏民,封府吏”。
(《鸿门宴》)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
2.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后面带宾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远:远离,带宾语“庖厨”了,所以它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的地位及应试对策
陈晓云
高考文言文中测试项目很多,诸如实词词义、实词活用、古今形同义异、虚词用法、句式、筛选和提取信息、对阅读材料的概况和分析以及句子翻译等等。
尽管千头万绪,但一定要抓好实词复习这个带有关键意义的重要环节。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在《古代汉语常识》一书中精辟地论述:“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掌握了古代汉语词汇,就可以算是基本上掌握了古代汉语,因为古今语法的差别不大,古今语音差别虽大,但是不懂古音也可以读懂古书。
唯有古代汉语的词汇,同现代汉语的词汇差别相当大,非彻底了解不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月第1版,第20页)王大师的教导,对于我们学习古文,的确是深中肯綮,对于应考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卷中(以下简称“全国卷”),对文言实词的测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仅以近10年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为证。
1.直接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而不牵涉别的内容。
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题都将文言实词词义的测试列为第1题,作为必考的内容。
这类题95年设3小题,96、97、98、2001这四年都分别设2小题。
这类试题是挑选4个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放在上下文中,要求考生分辨对其解释的正误,以此测试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年年如此,没有例外。
2.在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试题中,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这类试题在99年以前,通常采用从某一句话中选择两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两种解释,然后交叉构成四个选项的方式。
这种考查方式由关键性的实词贯通文意,在考查翻译的同时,重点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
3.在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试题中,拓宽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
从1999年开始,这类试题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四句话,分别为它们配制译文,考查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否正确。
这样在考查翻译的同时,更多地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
4.在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试题中,更多地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从2002年开始,翻译文言句子,由四选一的客观题换成主观题,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主观题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忠于原文,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题)此句中一个关键实词“谓”应译为“说”。
又如“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03年题)此句中的关键实词“恶”、“忠”、“佞”、“乐”应分别译为“厌恶”、“忠诚”、“奸伪”、“喜欢”。
再如“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2004年甲卷题)此两句中的“穷泽”、“身”、“慕”、“德”、“居止”,应译为“僻远的水乡”、“亲身”、“仰慕”、“品德或德行”、“居住”。
否则,就不能准确译出原文,因而失分。
由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词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况且那些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筛选信息和提取信息、概括与分析、评论与判断等多种能力的试题,古诗词赏析题以及成语题,也要凭着文言实词的基本功底,才能正确解答。
文言实词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鉴于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实词意识。
要从课内外的文言文阅读的训练中,增强实词意识。
从实际上充分认识对实词词义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充分认识独立地读懂浅易文言文,就必须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学好文言实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切实夯实基础。
学习每一篇课文,一定要把对实词词义的掌握放在首位,使每个实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落到实处。
学好课文中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短文。
做到读、写并重,及时复习巩固,做好课内外的配套练习。
这样“一层土一层夯”地打好文言实词的基础。
3.填好实词用表。
每学一课之后,在老师指导下,挑选重点实词填表。
例表如下:
国都
京都去国怀乡。
填表说明:
①一个实词填一张表,作为实词卡片按音序保存。
②词义每学一项填一项。
③通假字、异体字、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等与实词相关的知识,写在“说明”栏中。
3.修好“四百工程”。
“四百工程”指的是高考必备的400个文言实词(实词表附在下面)。
据最近5年全国卷的10套文言文实词题统计,直接考测的文言实词36个,竟有34个在“四百工程”之内,只有2002年的“死”和2005年的“辩”在“四百工程”之外,考生对这两个实词的解释还不是陌生的,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分辨其正误不会感到太难。
所以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务必将表列的400个实词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复习。
原来做过实词卡片的,要充分利用。
在阅读材料中,很可能遇到“四百工程”之外的,也可能是课文以外的,可不要惊慌,要善于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推断。
4.进行配套训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精选课内外的文言语段,特别是著名的史传材料,将已学过的实词知识转化为解答问题的能力。
附:高考必备文言实词表(400个)(按音序排列)
A.爱安谙按案媪
B.拔跋白败拜颁谤保报暴卑北背备被悖辈本崩比鄙毕毙蔽弊变表并兵病博薄步
C.策曾差察谄尝偿超朝称诚乘除处传垂辍辞从次存错
D.达迨殆啖祷蹈道得德敌第都独度端短对
F.发伐乏反方访放非废分愤奋封讽奉服附负复
G.盖干甘工拱苟构贾故固顾寡怪冠管归国过
H.害恨衡厚胡化画怀坏患毁会或获
J.计及即疾集急济给既寄加甲假稼间简见谏将降角矫教揭节结解矜金近禁尽径竟迥就举具俱决绝
K.堪克恐扣快亏窥困
L.劳累类礼理厉立利怜敛临陵隆旅律乱略论落
M.弥靡免灭敏鸣瞑末没莫谋目
N.纳挠馁内辇诺
P.辟迫破仆
Q.期奇骑启弃迁强窃妾箧亲禽勤倾请穷求区曲屈劝
R.让仁任荣容如若弱
S.善尚舍涉身深审哂绳省胜盛师施矢世市势事视适逝释首寿受书疏孰熟属术树数率说朔私斯俟肆夙素速T.汤涕图涂徒颓托脱
W.亡王枉望委微问务
X.希息悉袭遐鲜贤乡相挟谢信兴行幸凶休修徐许畜宣旋寻徇
Y.淹延严言厌阳养邀要业谒遗倚异邑役易诣宜逸因阴荫引隐迎应由右舆与予语御遇原缘怨约越
Z.再载造泽贼张折振征知执直止至致志治置周诸资宗卒族罪左坐
(原载《语文学习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