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3课时常见的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常见的碱
知识点1几种常见的碱
1.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 NaCl
B. KOH
C. MgO D.Cu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熟石灰、消石灰、CaO
B.铁锈、氢氧化铁、Fe(OH)3
C.生石灰、消石灰、Ca(OH)2
D.烧碱、火碱、NaOH
3.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图7-2-8
4.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作干燥剂是因为它能与________反应;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复分解反应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H3+H2O+CO2===NH4HCO3
B.2Al+3H2SO4===Al2(SO4)3+3H2↑
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6.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干冰H2O氧化物人工降雨
B.生石灰CaO氧化物补钙剂
第 2 页C.食盐NaCl盐除铁锈
D.火碱NaOH碱生产橡胶
7.[2019·河南]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B.浓硫酸
C.浓盐酸D.烧碱溶液
8.某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推断,此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钙溶液
D.盐酸
9.[2019·潍坊]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密封装置的气密性均良好)()
图7-2-9
10.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这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7-2-10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的研究氢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实验前弹簧夹K1、K2、K3均关闭)。
图7-2-10
第 3 页实验过程:①向下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瓶中。
②打开K1和K3,C中部分液体流入A。
③关闭K1,打开K2,风哨鸣叫,B中部分液体流入C。
(1)实验过程②中,C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龙用图7-2-11装置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图7-2-11
序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Ⅰ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K3、K4,将20 mL水注入锥形瓶A中,关闭止水夹K1,振荡瓶A,打开止水夹K2无明显现象
Ⅱ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4,将2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C中,关闭止水夹K4,振荡瓶C,打开止水夹K3锥形瓶B中的热水剧烈沸腾
[实验分析] 锥形瓶B中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__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9·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g”)
图7-2-12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 g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 g 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
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作出此判断的原因。
第 4 页教师详解详析
1.B2.D
3.B[解析] 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强腐蚀性。
4.水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5.D[解析] NH3+H2O+CO2===NH4H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uSO4+Ca(OH)2===Ca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6.D
7.A[解析] 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也减小。
8.B[解析]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钙离子。
9.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与评价。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要借助反应中气压的变化或者反应中生成物的性质来验证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10.(1)CaO+H2O===Ca(OH)2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样品滴到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Ca(OH)2+K2CO3===CaCO3↓+2KOH
11.(1)2NaOH+CO2===Na2CO3+H2O
(2)B中液体流入C后,C中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
12.[实验分析] NaOH能吸收CO2,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实验反思] 不赞同水也能吸收CO2,只做一个实验无法说明CO2是被水吸收还是与NaOH反应
13.(1)酸(2)2.2
第 5 页(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 g
10644=x2.2 g x=5.3 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g10 g×100%=53%。
(4)假设10 g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需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0 g y×15%
8098=10 g y×15%
y=81.7 g<100 g
假设10 g固体样品全部变质,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 g z×15%
10698=10 g z×15%
z=61.6 g<100 g
故用100 g 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答:(3)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4)用100 g 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解析]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 g+90 g-167.80 g=2.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