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20200509141106)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05dc70965f0e7cd18525364b.png)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2)一、常见的酸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常见酸和碱的第2课时,在第1节课中我们已初步了解了两种重要的酸盐酸和硫酸,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复习原有与酸有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并最后引导出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和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第3课时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习帮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认识常见的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共同性质的微观原因;4.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三、重点及难点重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难点:对酸的相关性质化学方程戒指书写;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实验探究一【实验1】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和锌粒、铜片,分别放入到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实验目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同的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的速度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论】1.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过渡】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人们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课件展示】课件第4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注意: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过渡】镁、锌、铁的活动性都在氢的前面,所以都能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请同学们写出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6f4b8e518964bce847c4f.png)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碱及其溶液。
3.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
教学程序师:同学们把带来的食品包装内的干燥剂拿出来,仔细看标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看标签汇报师:生石灰与水反应有何现象生成什么物质生:把自带的干燥剂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师:展示图片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以煮熟鸡蛋师: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熟石灰,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属于哪类物质在前面还学过哪些碱生:属于碱,氢氧化钠、氨水等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
板书三、常见的碱生:(分组实验)(切勿用手拿)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师: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逐渐潮湿,说明氢氧化钠有何性质根据这个性质氢氧化钠有什么用途生:潮解,可以做干燥剂。
师:可不可以做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什么生:不可以,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师:演示[实验8-10],有何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生:鸡爪腐烂,说明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师: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在使用是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是最好带好防护眼镜。
师: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该怎么处理生: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学生分组实验:(1)指示剂在碱溶液中的变化(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溶液能否反应产物是什么师: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了反应生:讨论,画图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方案。
师:评价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并演示“不吹自大”的气球的实验。
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分析现象师:通过以上实验已验证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81980ae2bd960590c67790.png)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3、探究稀盐酸、稀硫酸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会用酸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无色的酚酞溶液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显示什么颜色?2、现有蒸馏水、盐酸和石灰水瓶无色溶液,如何把它们检别开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回答提问、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等感性活动,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你知道哪些物质是酸?(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的酸有盐酸和硫酸外,还有硝酸,同时还要提出: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酸类物质,如食醋中醋酸和水果中柠檬酸等)诧异对酸充满了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误区。
实验教师出示盐酸、硫酸各一瓶,让学生看、摸、闻。
观察、填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点评板书]一、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我探究加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过渡设置情景酸的种类很多,有其共性,但有些酸还有些特殊性,下面我们介绍的浓硫酸就非常有“个性”。
板书]2.浓硫酸的腐蚀性对浓硫酸产生兴趣引出对浓硫酸的介绍下面我们再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8-5]观察得出结论: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学生将实验结论联系到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浓硫酸的浓度很高,我们要得到较稀的硫酸应该怎么稀释呢?实验8-6学生观察、理解和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发烫。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4c3a0577232f60ddcca17f.png)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紧密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那么意识”。
重点和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预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假设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峻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如此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
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能够除锈”,如此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环节一:慧眼识酸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看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那么,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预备了其他一些新奇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特别强,假如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能够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13d604c281e53a5802ff59.png)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因而在处理本节课重点和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是介绍常用的酸和碱的性质、用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硫酸、盐酸和醋酸等物质,但没有构建出酸作为一类物质的认识。
本单元开始,将化合物进一步划分为酸、碱、盐,建立更加完善的物质分类系统。
在内容的选取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情分析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之前,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某些非金属(如氧气、碳等)及碳的氧化物和金属的性质,已掌握了学习物质性质思路的学习方法。
同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大胆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碱,知道碱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比较,能简单地归纳出几种碱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教案)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8fd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0.png)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
【解析】氢氧化钠和生石灰都可以做干燥剂,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钙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干燥二氧化碳。
5、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______色;
(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__________。
【答案】(1)红;
(2)酸,NaOH+HCl=NaCl+H2O;
(3)氢氧根离子
【解析】(1)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课堂小结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称和其物理性质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
(3)碱溶液 + 盐溶液→新盐 + 新碱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
能力。
板书一、常见的碱
1.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用途
二、碱的通性:。
课题2第2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课题2第2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fa55e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9.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
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
虽然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此外,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1.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难点】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硫酸盐酸生锈的铁钉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工人师傅在电焊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对焊接面进行清洗,以使焊接后的接头更牢固。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174b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6.png)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教材分析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
首先,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字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最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初步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酸和碱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
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家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知道了碳酸;在学习“能源与开发和利用”时,知道了可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了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以与镁、锌、铁等活泼金属反应的异同。
而且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对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腐蚀性和吸水性的原理,从而知道浓硫酸伤人的真实原因,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课时2 酸的化学性质课时3 常见的碱课时2 酸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使指示剂变色;2.知道稀盐酸、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3.知道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稀盐酸、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与规律。
教学难点:稀盐酸、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与规律。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c6d6b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f.png)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典型的物理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酸溶液、碱溶液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教学程序师:实验室里一般储存浓酸还是稀酸?为什么?而实际使用时,是用浓酸还是稀酸?生:一般保存浓酸,这样占的空间小。
而实际使用时,通常用稀酸。
师: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 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生:学生可能会说:“容易,只需加点水就可以了。
”师:这样操作可行吗?若不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师:板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二、常见的酸1、浓硫酸的腐蚀性及浓硫酸的稀释师:演示教材第51页[实验10-3],(实验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后所有的物品仍放在玻璃片上。
)让学生填写表格:生:根据现象,填写表格。
师:演示教材第52页[实验10-4] ,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生:通过实验,填写表格。
师: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投影动画教材第52页〔实验10—5〕,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生: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并且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师:小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同时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师:从上述内容中你知道了浓硫酸的哪些物理性质?板书:2、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生: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等。
师:浓盐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浓盐酸,让学生描述出浓盐酸的一些物理性质。
如何闻它的气味?生:无色液体。
说出生活中闻气味的方法。
师:教会学生闻化学药品气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气味。
它们还有哪些物理性质?播放实验录像(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同时完成表格:生:归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填写上面的表格。
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9f3692f8c75fbfc67db205.png)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溶液。
(3)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4)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活动,探究。
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5)通过几种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3、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难点: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综合应用。
三、情境导入图片展示学习研讨【自主学习】浓盐酸的质量分数在37%-38%,密度1.19g/cm3,浓硫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其密度为1.84g/cm3【观察思考】1、观察老师的实验10-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交流讨论】(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2)阅读课本P52盐酸和硫酸的用途,常见的酸还有哪些?2、观察老师的实验10-3、10-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总结浓硫酸的特性:【交流讨论】(1)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各成分怎样变化?3、猜一猜:新知探究:如何稀释浓硫酸?4、思考:(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2)如果将稀硫酸不慎溅在衣物上,应该怎么处理?小结:(1)HCl.H2SO4的物理性质(2)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等练习:见学案收获和感悟:。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8f12b381c758f5f61f67b6.png)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核心素养】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的通性,并学会物质的归类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难点: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幻灯片:“教师在整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们的身份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有哪些方法?2.组织、引导、指导、促使学生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药品:紫色石蕊试液、锌、铁、镁等金属、大理石、生锈的铁钉学生们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②锌、铁、镁等金属(锌、铁、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鉴别方案一一写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议。
得出可行的方案。
我已经将这两瓶溶液分别标上A,B的字样。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60abc1ef90f76c660371ac9.png)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2课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分钟[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学会了用自制的指示剂区别生活中的酸和碱,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哪些酸?学生会想到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盐酸和硫酸通过回忆已知,导人新课。
新课讲授26分钟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面纱,看他们有哪些性质。
[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
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扇闻味道,给同学们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提问]: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提问]:我们消化不良去看医生时,医生通常会提供含一定量稀盐酸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硫酸和盐酸还有其他很多的用途,大家快速浏览书上52页的表格。
两位学生角色扮演,为两种浓酸做自我介绍。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如实的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中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学生根据其物理性质说出很多种区分方法: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气味、打开盖放置看其前后质量变化等。
学生查阅课本52页表格了解到胃液中含有盐酸,认真阅读,思考,了解硫酸和盐酸的用途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强调注意安全措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
角色扮演、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两种酸物理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两种酸在生活中用途的印象。
大家对浓硫酸应该略有耳闻,除了上述性质,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性质?[表演]: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b946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f.png)
2.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3.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硫酸和硝酸的用途和危害,以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应用。
4.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的鉴别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探讨酸碱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硫酸和硝酸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3.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硫酸和硝酸的制备过程及其性质。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些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此过程中,我希望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还能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总之,我将以学生为中心,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危害。
2.学生能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危害。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2020cf111f18583d05a53.png)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药品:浓硫酸。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研钵,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花(果实)、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NaOH 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几种常见的酸[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总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刺激性气味无味[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 (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 (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3b6d0c4102de2bd960588a9.png)
课题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1、学会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及稀释方法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问】你知道的酸有哪些?你知道它们有哪些性质和用吗途?实验探究引导观察〈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各一瓶。
【提问】打开瓶盖有何现象?【播放实验录像】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盐酸、硫酸、醋酸、果酸等。
……观察实物,观察现象回忆自己知道的酸,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再从中选两种常见的盐酸和硫酸加以研究。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应该有何变化?为什么?【投影】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现象原因气味敞口放置现象原因【想想看】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我们可选用什么试剂?为什么?【小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可做干燥剂。
【设问】浓硫酸还有什么性质呢?【小结】由此说明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我们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演示】实验10-3 分析原因探究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进行对比,完成表格回答:可能是浓硫酸,因为它有吸水性。
通过实物的展示,配以媒体的辅助,使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自我小结,运用新知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出浓硫酸的腐蚀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2 -实验内容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结论或原因启发【提问】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演示】按照教材P52页图10-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15e7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a.png)
2.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会感到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3.引入新课: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酸和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式。
4.掌握常见的酸碱制备方法,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酸碱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性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酸碱知识体系,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式。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能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酸碱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3.教学重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酸碱现象?
b.酸和碱的性质有哪些具体应用?
c.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能够运用酸碱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e08f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9.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单元十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复习酸碱指示剂及浓硫酸的特性提问学生温故知新讲授新课2,三,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图10-6】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实验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金属 + 酸→盐 + 氢气【实验盐酸、硫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4,【练习】一)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MgO+ HCl =2)ZnO+H2SO4= 观看视频和书本,然后总结出来酸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培养学神的观察能和自学能力,进而进行清实验和课本学以致用巩固新知3)CaO+ HCl=4)Na20+ H2SO4=5)K2O+ HCl=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敞口放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 B.大理石C.稀硫酸 D.浓盐酸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酸可用来除铁锈B.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C.硫酸可用于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D.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和预习下节知识课堂小结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的作用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板书第二课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
【核心素养】
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的通性,并学会物质的归类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
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形成较全面的观点。
【重点难点】
1.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
物反应
2.难点: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幻灯片:“教师在整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
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
们的身份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有哪些方法?
2.组织、引导、指导、促使学生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药品:紫色石蕊试液、锌、铁、镁等金属、大理石、生锈的铁钉
学生们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②锌、铁、镁等金属(锌、铁、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鉴别方案一一写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议。
得出可行的方案。
我已经将这两瓶溶液分别标上A,B的字样。
接下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可以选择一种或者是几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哪一瓶溶液是稀盐酸。
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想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准确取用,不要打破试管。
(2)液体的量不要用的太多,适量即可。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们根据讨论后提出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别实验。
教师对学生实验时的错误操作进行评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结论作评析。
老师:经过实验验证哪一个是稀盐酸啊?
老师:同学们通过实验都能鉴别出酸溶液和蒸馏水,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都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学生回答……
思考:我给你准备的金属分别是锌、铁、镁,为什么没给你准备铜呢?说明酸和
什么样的金属能反应?
我们刚才实验里所用的酸是稀盐酸,如果换成稀硫酸的话,现象完全一样。
根据刚才实验的内容,完成54页的表格。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活动与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
(最后用幻灯片显示正确的答案)
分别分析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4.联系整合,意义建构(小结巩固)
[实录]: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
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幻灯片显示)。
根据以上探究的内容,我们得出酸的化学性质,共有4点。
酸的化学性质
1. 酸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 酸+盐→新酸+新盐
思考: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根据酸的定义分析)
学生: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5.阅读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酸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酸的用途。
把书翻到52页仔细阅读。
【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互动答题,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盐→新酸+新盐
二、酸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