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初探
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尹晓东
国家选择在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成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成都将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即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方面大胆创新,率先突破。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几乎都离不开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当好“助推器”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中国各级政府的共同选择。成都成为试验区,更应该直面这个大趋势,加快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信息化应该成为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成都市自2001年着力推进信息化以来,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面对试验区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市的信息化推进还任重道远。建议: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各个领域的应用,推进政务和社会信息化,为综合配套改革和社会全面发展服好务;抓住成都是全国第二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的机遇,继续完善电子政务,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好务;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交通、物流、社区等社会领域信息化,并做好信息化的城乡“延伸、共享、服务”,为新型城市化服好务;抓住成都是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的机遇,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同时,也要利用信息化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集中居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好务。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和产业信息化,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和其它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服好务——信息化对产业的助推体现在两个拉动上,一是对IT产业链的拉动,二是传统产业应用信息化后对自身产业链的拉动。
成都市自2001年以来,仅市财政的信息化建设直接投入就已超过15亿元,并且在电子政务的引领下,各领域信息化迅速普及,带动数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庞大的政府或集团采购极大地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化市场,由于项目、资金分散,集中采购力度不够,致使市场散落在各个部门或各个行业,没有形成一只统一的、强有力的“有形的手”,来优先支持民族产业、地方产品配套以及“换投”工作。所以,要发挥信息化的“助推器”作用,除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手段和信息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以外,同等重要的还需要更明确、更集中的信息化市场资源调控手段,拉动本地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局面。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做大“倍增器”
只有做强产业,才会为城乡统筹、城市反哺农村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财力保证。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成都曾是中国电子工业四大基地之一,但现在的情况却喜忧参半。目前成都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300多家,进入全国电子百强有1家;全市有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450多家,进入全国规划布局的企业6家,进入全国软件百强的则一家没有。信息产业是复合型产业,既有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也有走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产业。要想做大信息产业这个“倍增器”,应该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好突破口。成都信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建议选取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
我市的软件产业,自2004年颁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2006年市委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招大引强和自主培育方面有了较大突破。现在思路、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整合、调配资源,加大扶持,按既定思路加快推进。如此,软件产业取得突破指日可待。
专家认为,“1元集成电路的产值,将带动10元左右电子产品产值和100元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心脏”和“倍增器”。成都具有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聚集了50多家IC设计企业,初步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是,目前我们存在着本土企业规模小、协作程度低、政府服务、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信息产业是一个需要发挥规模效应的产业,建议尽快采取措施,把成都分散的、小规模的IC设计企业,组建成对抗能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所以,要做大信息产业这个“倍增器”,要抓住机遇,“对症下药”,加大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扶持,使信息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的战略产业、支柱产业。
三、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好的“起搏器”
信息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就象两个孪生兄弟,在相生相伴的共同成长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相生相伴的兄弟俩在共同成长中,也存在不少不和谐的地方。比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主管体制机制不顺、发挥信息化市场资源的调控手段促进产业发展不够、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和标准缺失制约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等等。成都也有类似问题。
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区。信息化是试验区发展的“助推器”,信息产业是试验区成长的“倍增器”。信息化推进与信息产业发展本就密不可分,要形成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政府职能必须形成合力。目前国内比较理想的推进、管理模式是上海的信息化委员会模式。这除能整合内部职能机构来推进信息化与发展信息产业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同级政府部门共同促进这两项工作,非常有利于信息化的集约化推进和与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这相当于为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安上了一台好的“起搏器”。成都试验区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