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

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

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日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义变成了一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流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教学要求: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所经历的生命历程,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Ⅰ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女孩有哪些愿望呢?引导学生回忆愿望。

2.过渡:如果小女孩的愿望都能实现,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请用上“,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它有哪些愿望?它的愿望实现了吗?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童话故事,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那一定会很好)【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愿望”展开,旨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也为揭示本文主题做好铺垫。

Ⅱ 初读课文,了解“种子”的生命历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字词学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予以指导。

重点指导读准:“努”的声母是“n”;“茎”读后鼻音,读一声。

(2)课件出示本课的字词,进行学习。

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说说茎的下半部分,还在哪些字里见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学习拟声词“吱吱嘎嘎”;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在文中圈画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了解“种子”的生命历程。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Ⅲ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美好愿望1.引导: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历程中,它所变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

请默读课文,找出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愿望,并用横线画出来。

(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看看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那一定会很好”。

(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了4次),引导学生从文中准确地找到句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为主线,尝试引导学生探索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这说明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学以致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那一定会很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和挑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和坚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颗种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种种困难,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坚持和希望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分析种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它是如何克服的,从而帮助我们理解面对挑战时应具备的品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课文重点句子和词语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描述。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_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_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一、教材分析《那一定会很好》是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本课围绕“一粒种子”, 通过描写种子的经历,运用灵动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细腻的想象,写出了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

全篇语言精妙、生动形象,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赋予种子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还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线索,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读准“茎、拆”的读音。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一粒种子的经历,感受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收集类似“吱吱嘎嘎”的拟声词(二)教师:阅读童话,选取丰富想象的童话书目,以备推荐。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9* 那一定会很好(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谈话破题“那一定会很好”,这种想法你有过吗?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的?2.齐读课题,深化激趣那课文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想法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词语的自主学习。

(1)指导读准字音“茎、拆”并组词。

(2)指导拟声词①读准拟声词“吱吱嘎嘎”(变红),找找课文中还出现了哪些拟声词。

②学生交流发现,这些拟声词都带有“口字旁”。

③展示积累的拟声词,并选择词语练习表达。

2出示生字:去拼音自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方式练习。

3字词闯关:小组检查、同桌检查、字卡检查、识字游戏、小组比赛等方式。

(三)合作交流,促进发展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

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相机正音,尤其是几个难读的词语:包裹、茎、吱吱嘎嘎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核、发、椭”等10个生字,会写“核、桃、发、现”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变化的过程,懂得珍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培养珍惜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变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东西变化的过程呢?比如一颗种子发芽,一棵树长大等等。

2.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2.讨论课文中的事物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的意义。

四、写字练习1.认识生字:核、桃、发、现、椭、核、桃、发、现、椭2.写字指导: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比喻和事物变化过程。

2.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二、深入学习课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事物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的意义。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珍惜资源。

四、写字练习1.复习生字:核、桃、发、现、椭、核、桃、发、现、椭2.写字指导: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2.拓展活动:让学生以“珍惜”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那一定会很好”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那一定会很好”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4. 学生自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或游戏等方式,学习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通过问题引导或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课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那一定会很好”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1. 总结:通过问题或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课后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1. 课题:那一定会很好2. 生字词:美好、向往、追求等3.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尾4. 情感表达:积极向上、向往美好生活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4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学习单【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聊心愿,导入新课1.出示月亮图片,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图片)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通过回顾前两篇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

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

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

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2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部编版《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完美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9* 那一定会很好文本分析: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

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

教师可以围绕“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设计“自主学习卡”,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表达交流的热情,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大致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从整体、细节上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大自然树木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导入: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

同学们,谁能说说大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美化环境,释放氧气,让小鸟安家,做成火柴,做家具,做玩具……)哇!大树的作用这么多呀!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你能在“那一定会很好”前面补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愿望吗?(要是我有一件超人披风,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今天爸爸能陪我一起吃晚饭,那一定会很好。

)(2)文中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什么愿望?(种子,树,手推车,椅子……)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义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榛、杆、impossible”等10个生字。

2.会写“本、木、板、桥”等13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4.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讲述“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寓意,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事物。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给你什么感觉?二、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3.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

三、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如“榛子、种子、树、木、桥、椅子”等,让学生说说这些词之间的联系。

3.教师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讲述“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四、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书写成果,教师评价。

五、巩固拓展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谈谈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识字、写字环节,设计互动游戏,如“找朋友”游戏,将生字卡片散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找到相同或相关的字并组成词语,增强记忆。

2.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对“从小到大”变化的理解,并选取代表分享。

教学难点: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那一定会很好”的深层含义,即每个阶段都有其美好和价值。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Teacher:“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些东西,随着你们的成长,它的用途也发生了变化呢?比如,你们的玩具,小时候和长大了玩的方式一样吗?”Students:“不一样,小时候喜欢玩小汽车,长大了喜欢玩模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举例:
-在运用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用“木屑”和“舒服”造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学会运用。
-对于句子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说‘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对种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分析段落联系时,教师应指出段落之间的过渡句或关键词,如“渐渐地”、“然后”,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进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成长过程中的期待和鼓励有很深的共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对生字词的讲解和关键句子的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我注意到在讲解难点时,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对同学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分析关键句子时,可以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品味,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为了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积极态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9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9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9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一定会很好》2. 主题:关爱他人,助人为乐3.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友爱的品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五、板书设计1. 课题:《那一定会很好》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5. 课后作业六、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 列举身边关爱他人的事迹,与同学分享。

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八、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友爱的品质。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句子分析: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直观演示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创意写作:如何将课文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富有创意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
-在词汇教学中,针对“磨、忍、挺、逛”等字词,设计填空、造句等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所传达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学习了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这一点让我觉得,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2.创设更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提高运用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选取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重点句子的分析,以及围绕课文主题展开的创意写作。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乐观与自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

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预设: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那一定很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感受种子追寻梦想、实现价值的精神,受到熏陶。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三、教学难点感受种子追寻梦想、实现价值的精神,受到熏陶。

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揭示课题,板书:9 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4、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历程一:种子想要站起来,变成大树。

(1)它为什么要站起来呢?当一颗种子不好吗?种子被埋在土里,身体缩成一团,很难受,站起来了就能大口呼吸空气。

(2)种子说:“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开心的,向往的)(3)指导朗读,读出向往和开心。

(4)一定要站起来的种子又是怎样实现梦想变成大树的呢?用四个字概括(努力生长)(5)发挥想象:在长成一棵大树的日子里,种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狂风暴雨、阳光暴晒)(6)我们可以学习它什么精神呢?(坚强、不放弃)历程二:椅子想要躺下来休息,变成木地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学习单【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聊心愿,导入新课1.出示月亮,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通过回顾前两篇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说:说一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内容】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比较了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等方式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通过引导,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揭示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师: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师: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二、新授探究一: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读准字音,认读形式多样化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大组轮读比拼。

suōnǔjīnɡtuīzhīchāi jiù缩努茎推吱拆旧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运用形近比较、拆一拆、加一加、猜谜等方法识记生字师:你有好办法记住这7个生字宝宝的样子吗?方法引导: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谜语:“一日”就是“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第【1】篇〗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1.归纳主要内容: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缩成一团努力茎吱吱嘎嘎拆掉(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2.师出示:第4—7段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9那一定会很好(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木地板所经历的的生命历程。

3.了解种子变成木地板的经历,学习种子为了追逐梦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4.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直接导题,质疑导入。

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2.谈话引导:“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粒种子想到的,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这粒种子经历了什么事?它为什么这样想?从它的想法中表现了什么?……3.简介作者:流火,女,生于1983年,湖南衡阳人。

曾当过若干年小学教师,现在是自由撰稿人。

坚信心灵的力量,认为童话是对世界善意的幻想和记录。

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写童话,此后相继在各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2005年12月由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童话集《阿呜》(E蜘蛛丛书),2008年3月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童话集《木马快递》(中国当代童话新锐作家丛书第二辑)2008年3月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长篇童话《若若》(四叶草丛书)。

童话《黑夜》获第22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4.课件出示一粒种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说说对种子的认识。

谈话过渡:带着同学们的疑惑,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一粒种子的故事!【设计意图:直接点题,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缩成一团努力根茎手推车吱吱嘎嘎拆了旧木料(重点指导生字“缩”为平舌音,“吱、拆”为翘舌音;后鼻音“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那一定会很好文本分析: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

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

教师可以围绕“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设计“自主学习卡”,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表达交流的热情,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大致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从整体、细节上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大自然树木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导入: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

同学们,谁能说说大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美化环境,释放氧气,让小鸟安家,做成火柴,做家具,做玩具……)哇!大树的作用这么多呀!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你能在“那一定会很好”前面补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愿望吗?(要是我有一件超人披风,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今天爸爸能陪我一起吃晚饭,那一定会很好。

)(2)文中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什么愿望?(种子,树,手推车,椅子……)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义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缩su ō成一团 努n ǔ力 茎j īn ɡ 锯j ù子 斧f ǔ子 手推tu ī车 吱zh ī吱zh ī嘎嘎 拆ch āi(2)指导归类识字、识词。

◆部件归类::茎(块茎) 劲(使劲) 径(小径) 经(经过) 颈(颈项) 泾(泾渭分明)支:吱(吱嘎) 枝(树枝) 肢(肢体) 技(技术) 歧(分歧)伎(伎俩)隹:推(推倒) 堆(土堆) 难(困难) 淮(淮河) 锥(锥子)稚(稚气)◆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难受——难过 调皮——顽皮 舒服——舒适 费力——吃力美丽——漂亮 舒展——伸展 暖洋洋——暖乎乎反义词:缩——放 细——粗 旧——新 推——拉高大——矮小 费力——轻松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与同桌合作读,选择读不流利的段落大声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默读思考,初步感知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卡(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3)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你从何得知的?(4)你喜欢这棵树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从他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预设:提示学生根据画出的句子,根据“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并梳理归纳。

明确: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从种子到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状态,而每一次它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

(3)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你从何得知的?过渡: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舒服、愉悦。

)可是,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作为一棵自由生长的树,被砍,被迫离开森林,还被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供人使用,生命不断被消耗,多么不幸啊!你们又是从何得知它的感觉是舒服而开心的呢?(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点拨、评价)你们真善于发现!是的,除了“真舒服、舒服极了”这些短语直接表明愉悦的心情外,它每次许下心愿,在不久之后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诚如题目和它的想法所言,“那一定会很好”。

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会很好”的句子。

(4)出示句子,品评体会。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①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的“难受”,指导朗读,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和渴望。

②交流:种子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一边……一边……)鼓励学生运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③交流:过了些日子,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树以后,它会看到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啊!真轻松,真自由啊!阳光暖暖的,风儿柔柔的,雨点润润的,花儿香香的,小草绿绿的,小溪流淌着,动物们奔跑着……)④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努力过后、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预设:①虽成长为大树,但它又有了新的渴望,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②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高兴吗?引导学生比较第5、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

(它虽然被砍伐,离开了自己的家,但是因为变成了手推车,可以四处跑和看,它的愿望实现了。

它也很享受为人们服务的状态。

)③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④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快乐、享受的感觉。

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预设:①很多年后,当它慢慢变老了,跑得越来越费力了,它的想法发生变化了吗?指名读句子。

②引导学生从第8自然段感受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和慢慢流露出的疲惫。

③指导朗读。

“很多年”读重音,“慢慢变老……跑来跑去”语速放慢一些。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①思考:大树如愿以偿地坐着休息了吗?(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②想象:变成椅子的它又会经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③几年之后,挺直腰背坐着越来越吃力的它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大树深深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5)读最后2个自然段。

思考:“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过渡:大树后来有没有如愿躺下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读出满意、舒服的感觉)最终,大树被拼成木地板,铺在阳台上,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想一想,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明确:因为此时椅子变成了木地板,实现了自己希望能躺下的美好愿望。

这一生它都实现了自己的所想,所以感觉很舒服。

木地板此时的心情同最初自己为了实现愿望,经过努力终于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的心情是相同的。

(6)续编童话。

故事到这里是不是就结束了呢?木地板还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示例:我觉得它还会有新想法的。

天长日久,木地板渐渐翘起来了,表面也不再那么光滑。

“我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晒太阳了,人们很容易在我身上摔跤的。

”木地板想,“如果我能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一定会很好。

”农夫的儿子把木地板拆了,把它投进炉膛,一家人围着炉子烤火。

“真暖和。

”木地板想。

它慢慢化成了灰烬,被撒在了一棵大树底下。

小结: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的想象感动了!这真是一棵富有爱心又乐于奉献的大树啊!它重新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变成肥料去滋养一棵新的大树,这真是“木头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呀!(7)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你喜欢这棵树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乐观,有追求,为他人服务,奉献,经历丰富……小结:从一颗种子到最后成为木地板,树经历了站起来、跑起来、坐下来、躺下来的一生,这像不像人的一生?不管在哪个阶段,树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真是一棵乐观向上、不断追求的树啊!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1.出示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回顾内容。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小组内交流讨论。

思考: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文章,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跟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归纳。

相同:都是童话;课文标题或标题中的字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本课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火柴”为线索;情节上不断重重推进……不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人公是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是一粒树种子变成的多种形态的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愿望一次次破灭了,直到最后的死亡到来;《那一定会很好》中的种子一直是按照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变化的,一次次的愿望都实现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有点哀伤,《那一定会很好》的结局是幸福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那一定会很好》主要赞美大树的奉献精神和不断的追求……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

2.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一些作品。

3.创编童话故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让学生有独特的体验。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他们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无法预设,全凭学生自然生成。

这时老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体验,并引导好他们用这些体验去理解文本和中心。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读起来生动有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

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首先,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

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