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信息技术满分文档)汇总
大观楼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乾隆·孙髯翁中文名称大观楼长联地点云南省级别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乾隆年间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翁大觀樓長聯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古今度量衡差异+文学夸张,明代的工程测量应该大约300里。
)。
围湖造田(海埂公园附近的部分湿地,对周长影响很小)后,今仅八十里长(今用Google earth测量,约105公里)。
⑵披襟:披开衣襟。
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
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
帻即头巾。
岸帻这是推高头巾。
(4)骧:指马昂首奔驰。
(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
”(6)翥:即飞翔。
(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
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
此山也由此而得名。
(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
(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
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
(11)韵士:即诗人。
(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
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
(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
(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
(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
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
(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
(17)丹霞:即红霞。
(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
孤负与辜负相通。
(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
(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天下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长联
天下第⼀长联——昆明⼤观楼长联⼤观楼长联⼤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孙髯翁登⼤观楼所作。
评价⼤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孙髯翁登⼤观楼所作,被称为“天下第⼀长联”。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长联”、“古今第⼀长联”、“天下第⼀长联”等。
长联挂在“五百⾥滇池”岸边的⼤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名楼之⼀。
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物保护单位。
这副长联(原⽂⽤繁体字书写,⽆标点符号)多⾄⼀百⼋⼗字,对仗⼯整。
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好河⼭及农民的⾟勤耕耘。
下联联想云南历史。
孙髯翁的长联⼤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诗⼈有感⽽发;在写景的同时触景⽣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60年代陈毅副总理读⼤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联想⼈类五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穷死⾮不幸,迄今长联是预⾔。
”可见新中国的领导⼈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的,也是很正确。
对联上联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丹霞,莫辜负:四围⾹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斧,元跨⾰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杵疏钟,半江渔⽕,两⾏秋雁,⼀枕清霜。
作者孙髯(1685(⼄丑年)-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于清康熙⼆⼗四年⼄丑岁(1685)。
因其⽗在云南任武官,随⽗寓居昆明。
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观楼题楹⼀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长联、海内长联第⼀佳作,被后⼈尊称为联圣。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的举措有辱斯⽂,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
大观楼长联(信息技术满分文档)
大观楼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乾隆·孙髯翁中文名称大观楼长联地点云南省级别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乾隆年间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翁大觀樓長聯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古今度量衡差异+文学夸张,明代的工程测量应该大约300里。
)。
围湖造田(海埂公园附近的部分湿地,对周长影响很小)后,今仅八十里长(今用Google earth测量,约105公里)。
⑵披襟:披开衣襟。
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
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观楼长联原⽂及翻译⼤观楼长联原⽂及翻译 导语: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以下是⼩编整理⼤观楼长联原⽂及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 上联 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丹霞,莫辜负:四围⾹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斧,元跨⾰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杵疏钟,半江渔⽕,两⾏秋雁,⼀枕清霜。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五百⾥:《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五百余⾥。
” (2)帻:古时的⼀种头⼱。
(3)神骏:指昆明东⾯的⾦马⼭。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的碧鸡⼭。
(6)蜿蜒:指昆明北⾯的蛇⼭。
(7)缟素:⽩⾊。
缟与素都是⽩⾊的⽣绢,引申为⽩⾊,此处指昆明西⾯的⽩鹤⼭。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岛或⼩沙洲 (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朵的头发。
形容⼥⼦头发的美。
也形容⼥⼦头发蓬松散乱。
此处⽐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翠绿⾊的鸟雀。
(11)丹霞:丹红⾊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斧:⽟斧为⽂房古玩,作镇纸⽤。
《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昆明大观楼长联 完整注释版
昆明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
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
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
昆明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
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
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实际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
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
长联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旅游价值。
登上高楼,凭栏远望,长联描绘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发的情怀萦回脑际,令人心旷神怡。
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
他把正统皇朝看作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作是“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大观楼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
它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楼阁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明代楼阁。
大观楼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大观楼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大观楼长联是大观楼建筑上的对联,以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而著称。
下面是大观楼的长联原文及翻译。
原文:鸿沟掩映悠悠老,舟楫飘飘群英在。
翻译:The grand and ancient gorges conceal the old, while boats and ships float, and talented people gather.这句长联描述了大观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氛围。
鸿沟一词指的是当时扬州城外的大运河,它将大观楼和城市分隔开,创造了一种遥远的感觉。
悠悠老表达了大观楼存在的悠久历史。
舟楫飘飘指的是大运河上的船只,象征着扬州的繁荣和兴盛。
群英指的是大观楼这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聚集了许多才俊和英才。
原文:五湖烟水连天阔, 名胜沉浮久易非。
翻译:The smoke and water of the five lakes extend to boundless sky, while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ous sites change with time.这句长联表达了大观楼作为一处名胜受到变迁的影响。
五湖烟水连天阔描绘了大观楼周围的美景。
五湖指的是扬州的五大湖泊,烟水指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和飘逸的雾气。
名胜沉浮久易非暗示着大观楼作为一个文化遗址经历了很多的变迁和沉浮,但其地位和价值却不会轻易改变。
原文:万古烟霞凝碧落, 千秋雕栏特色存。
翻译:The smoke and rosy clouds of eternal time gather above, while the unique charm of carved railings remains fora thousand years.这句长联强调了大观楼作为一个历史建筑的永恒魅力。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原文上联五百里滇池而下眼底,披襟岸帻,晴茫茫原野无边。
看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跑绵延,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驻跸。
趁着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装饰些翠羽丹霞,莫忘: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追忆备注至心头,五更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要: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横跨革囊。
林乐知德厚费尽移山心力。
天下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异药苍烟落照。
只获得:几甑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头清霜。
词语注释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白色。
缟与素都就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紧邻耳朵的头发。
形容女子头发的美。
也形容女子头发柔软零乱。
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本纪上》,公元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b夷城,建好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7)元横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年,“忽必烈叛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坐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语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
大观楼长联简介
大观楼长联简介
大观楼长联是清代乾隆年间,云南举人王士祯所撰,长达五百字的一副楹联。
它是清代昆明最高建筑大观楼的一幅楹联。
此联写了一个典故。
《晋书》卷二十八《文苑传·王戎》:“(王戎)好文学,与羊祜友善。
咸宁初,荆州刺史胡综以其才高,荐为军府参军,固辞不受。
胡由是因以其祖为中散大夫,累迁至散骑常侍。
王戎亦自谓生平无所遗文,唯集诸子百家之言,为《咏史诗》。
时吴中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及蜀人贾逵、荀悦等,皆与戎友善。
戎素好道,每游名山大川,穷极幽致。
有《金楼子》《玉楼春》《秋胡戏妻》诸书传于世。
戎尝曰:‘吾才不及中人,游心太过。
’”
此联以王戎的祖上王通作传,将他与羊祜的关系略加叙述:“王戎少好学,与羊祜友善”。
“初王通博极群书”。
羊祜镇守荆州时“尝游荆州北郊”(即大观楼),见王戎所作《金楼子》《玉楼春》等书后赞曰:“此子必能做三分鼎”。
—— 1 —1 —。
大观楼长联原文
大观楼长联原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简介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简介昆明大观楼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被誉为“滇中第一楼”。
它位于滇池西南岸,海拔大约为2180米,是昆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是:“苍穹之巅,千古绝艳;碧波荡漾,万象争辉。
”这个长联简洁有力地概括了昆明大观楼的壮丽与绚丽。
长联中的“苍穹之巅,千古绝艳”形容了昆明大观楼的壮丽气势和悠久历史。
作为昆明市的地标性建筑,昆明大观楼矗立在滇池西南岸,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守望者,屹立于苍穹之巅。
昆明大观楼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昆明的发展和变迁。
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西洋等多种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迹之一。
在长联中,“千古绝艳”一词更是准确地描述了昆明大观楼的美丽和永恒。
长联中的“碧波荡漾,万象争辉”描绘了昆明大观楼周围的壮丽景色。
昆明大观楼位于滇池畔,周围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和壮丽的山峦。
昆明大观楼背靠西山,面朝滇池,景色秀美。
站在大观楼上,可以俯瞰滇池的美丽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宏伟。
而“万象争辉”一词则形容了昆明大观楼周围的繁华景象。
昆明大观楼所在的地区是昆明市的繁华之地,周围有许多商业街区和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熙熙攘攘,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总的来说,昆明大观楼的长联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它的壮丽与绚丽。
它不仅是昆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迹之一。
昆明大观楼的美丽景色以及周围的繁华景象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无论是站在大观楼上俯瞰滇池的美丽,还是欣赏周围的城市繁华,都能深深感受到昆明大观楼的独特魅力。
对于游客来说,昆明大观楼是一座不可错过的景点,也是了解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对于昆明市民来说,昆明大观楼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标志,象征着昆明的繁荣和发展。
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远观其景,昆明大观楼都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大观楼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词语注释(1)大观楼长联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白色。
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形容女子头发的美。
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译文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译文大观楼长联原文: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记载滇池周广五百余里,但围湖造田后面积缩小。
•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东骧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如神马奔驰。
•西翥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
•北走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山势蜿蜒。
•南翔缟素: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山体白色如鹤飞翔。
•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风鬟雾鬓:鬟是环形发髻,鬓是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这里比喻滇池边垂柳摇曳多姿的样子。
•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九夏:指夏季的90 天。
•芙蓉:荷花。
•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记载,公元前120 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 以操习水军,想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记载,公元707 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宋太祖赵匡胤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记载,公元1252 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译文: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孙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
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
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
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
园林初辟于明代。
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解释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
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和诗句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和诗句如果你是爱好者,到了昆明,一定会去看一看昆明的大观楼。
我觉得昆明大观楼的.名气不在于它的景色如何好,关键在于给大观楼写诗题词的很多很多,当然最出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是孙髯翁先生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除了孙髯翁先生的大观楼长联,还有哪些描写大观楼呢?“净乐长联”:上联: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
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
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
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下联: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
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
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
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1961年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完整word版)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波折,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滔滔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讲解】上联:五百里浩荡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波折,南端的鹤山如白鹤游览。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赏析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晃;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此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
尽兴赏析吧!切莫空费了滇池周围飘香的金色稻谷,明亮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天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惋惜,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此刻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领土,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一致了云南。
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如同夜晚的雨,清早的云相同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
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罕的钟声,半江黯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冷清的寒霜。
【议论】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光景,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勤奋耕种,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流行、衰灭,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夕阳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解释
•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 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 鹤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 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 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 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 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对联鉴赏
•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
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
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
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
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
妨 选 胜 登 临 。 趁 蟹 屿 螺 洲 , 梳 裹 就 风 鬟
灵 仪 , 北 走 蜿 蜒 , 南 翔 缟 素 。 高 人 韵 士
, 喜 茫 茫 空 阔 无 边 。 看 : 东 骧 神 骏 , 西
联 :
五 百 里 滇 池 , 奔 来 眼 底 , 披 襟 岸
大
观
楼
孙 髯
长 联
翁
作者简介
• 孙髯(1685-1774),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
白鹤山。 • (7)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 (8)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
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 (9)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 (10)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 (11)九夏:指夏季的90天。 • (12)芙蓉:莲花。 • (13)汉习楼船: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 • (14)唐标铁柱: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
大观楼长联
对联内容 作者简介 对联解释
鉴赏 注释
目
录
• •
一赢朝费标虚下 三 孤雾何翥帻上
枕 清 霜 。
得 : 几 杵 疏 钟 , 半 江 渔 火 , 两 行 秋 雁 ,
云 ; 便 断 碣 残 碑 , 都 付 与 苍 烟 落 照 。 只
尽 移 山 心 力 。 尽 珠 帘 画 栋 , 卷 不 及 暮 雨
铁 柱 , 宋 挥 玉 斧 , 元 跨 革 囊 。 伟 烈 丰 功
, 叹 滚 滚 英 雄 谁 在 ? 想 : 汉 习 楼 船 , 唐
联 :
数 千 年 往 事 , 注 到 心 头 , 把 酒 凌
春 杨 柳 。
负 : 四 围 香 稻 , 万 顷 晴 沙 , 九 夏 芙 蓉 ,
鬓 ; 更 苹 天 苇 地 , 点 缀 些 翠 羽 丹 霞 , 莫
柱于滇池以勒功”。 • (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 (16)元跨革囊: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
囊及皮筏以渡。” • (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
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
注释
• (1)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 (2)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 (3)翥:飞举。 • (4)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 (5)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 (6)缟素:白色。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
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
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
•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
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
Hale Waihona Puke 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
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
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祖籍 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孙髯一生勤奋,著 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 《滇诗》等。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 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共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
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
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
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
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
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 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 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 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 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 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 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 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 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