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学: 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风格: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方法的特点。
3、“皮格马利翁效应”: 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受到“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
了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
期效果的达成,把这种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根据班杜
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
效能感。5、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
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控制和调节的过
程。
6、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
化。
7、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某种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
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成为惩罚。
8、负强化: 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先行组织者”: 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
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0 、认知内驱力: 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1、自我内驱力: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2、交往内驱力: 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3、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自我强化: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5、耶克斯-多德森效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6、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7、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个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 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
一种
学习18、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19、定势: 指的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记忆: 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20 、
21、陈述性知识: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简洁推测其存在22、
的知识。
23、自我意识: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从内容上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24 、社会自我: 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25、投射自我: 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6、理想自我: 个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27、态度: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28、品德: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9、社会助长: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0、社会惰化: 也称社会逍遥,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下降。31、从众: 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
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32、教学目标: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效果或者说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33、行为目标: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4、任务分析: 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成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35、常模参照测验: 是以学生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36、标准参照测验: 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价其是否达到标志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