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镜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责责任的生活情境中直接过程被试点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是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自然;缺点是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因素影响,并且观察者较被动。
3.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应当社会身份合社会地位,并按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队增加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何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有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效能感。
5.教学反思:是指一增加大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优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队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一位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即使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教育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队学生杂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度影响力。
9.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0.认知策略:就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动一般性方法。
11.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
12.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达一切活动。
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广。
13.分散思维:指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14.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 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风格: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3、“皮格马利翁效应” : 即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受到“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把这种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5、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6、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7、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某种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成为惩罚。
8、负强化: 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先行组织者” : 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 、认知内驱力: 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1、自我内驱力: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2、交往内驱力: 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3、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自我强化: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5、耶克斯-多德森效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3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主判断。
4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在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 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为了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
7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8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9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0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11 社会惰化: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
12教学评价13定势14学习二、简答题1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论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判、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发到自发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进步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情况的作用下,取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革。
研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研究是狭义的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研究是广义的研究,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第一章绪论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闭,69闭名词解释)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4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
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5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 69闭1。
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
问卷调查法4。
个案分析法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心理发展: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俗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5.学习的心理学: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6.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7.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8.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9.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10.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11.移情作用:是指一种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12.心理素质: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的“合金”,它是个体一系列的自然特点、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以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4.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5.教学测量: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
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记忆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的方法.个案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心理结构:个体心理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基本结构包括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的评价。
学习: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学系统中,学习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呈现,学习者对传授者所传递的经验进行吸收加工,确立起相应的经验结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无实质性联系,学习者在缺乏先前经验的情况下完全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
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以便理解新的信息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先行组织者:指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导引性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联。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2种觉醒的心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个体不仅对而且对心理上所记忆、理解、想象、忧虑及计划或进行中的活动也有所了解。
是一种自3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5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操纵和控制是实验法区别于其它方法的显著特征;实验法6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7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8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意9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人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10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根本看法和11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发展是分依这些阶段不等。
每个阶段有自身的特点。
12处理抽象概念和进行学习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即)13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14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会成为怎样的人”的整合判15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理论,16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17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危机,危险若能得到很好解决,人格就会朝积极方18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19之间又有某种联合意义,即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的特征,20进行吸收和加工,确立起相应的经验和结构。
发现学习指学习者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情况下,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21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22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2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S-R的联结。
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因此这一学说又称24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观。
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顿悟)25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26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27耶克斯-多德森动机不足或动机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学科。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 教育机智(新加)——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4 学生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从事自己的过程。
人类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 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存在三种状态:一初始状态,二中间状态,三目标状态。
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7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8 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有道德健康。
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完全健康。
9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0发现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不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或发现而获得。
11接受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要点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科学。
4、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5、认知过程:外界事物(属性/特征)感觉(整体联系/整体关系)知觉(贮存/再现)记忆(规律/举一反三)思维6、情绪过程: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状态体验。
7、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心理特征:在知情意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是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9、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心智成熟,心理品质提高。
知:向高级方面完善;情:丰富、间接、理智、社会化,易爆发、外露;意:有目的地努力、有相当的自控能力;自我意识:高度的独立、更为深刻,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
10、学生的学习: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学习。
1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尝试-错误”(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1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强化——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事件。
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
13、应答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行为:不与任何刺激相联系,是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14、强化:正强化:当一个刺激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反应的概率;负强化:当排除一个跟随在操作反应之后讨厌的刺激,并能提高这个反应的概率;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1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
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实用文档《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1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时的学和教师的教得心理现象。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时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控的能力。
4、研究动机: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5、研究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景XXX、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6、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实用文档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
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举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孕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本领、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9、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trait),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安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二、XXX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答:1、认识过程:感知、表现、思维、想象、记忆等。
2、感情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简述心理特征。
实用文档答:4.教诲心理学的义务有哪些。
答: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义务;2、以理论指导教诲教学提高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实践任务。
5.高等教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高等教诲心理学是学校教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专科教诲特色的教诲心理学3、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民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B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
3.C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4.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5.D动机:是指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6.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7.F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8.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放心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9.G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10.感知:是感觉与直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11.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J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大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5.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16.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称解释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广义的学习是指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胡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胡变化。
2、狭义的学习即学生胡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胡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囿过程。
3、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4、顿悟—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
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
5、所谓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如果学习者未能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符号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6、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新发展。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9、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又叫学习策略,或者简称策略。
策略性知识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10、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学习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1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例如学生学习加减法以后对乘法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如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的干扰。
零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例如体育训练对学习数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12、所谓问题—在心理上是指那些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
13、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自己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3、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4、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5、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6、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识。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10、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1、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12、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3、教师胜任力:教师的胜任力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单、论述试题集锦(含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学生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有计划的、间接的、高效的学习,主要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4.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5.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已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是指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式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用运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里实际出发,有计划的对学生心里素质的各方面进行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提高学生的心里成熟度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1.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心理过程感情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2.简述心理学任务。
答:心理学任务有:描述:即对心里事实用科学预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是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到自觉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学: 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风格: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方法的特点。
3、“皮格马利翁效应”: 即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受到“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
了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
期效果的达成,把这种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根据班杜
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
效能感。
5、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
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控制和调节的过
程。
6、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
化。
7、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某种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
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成为惩罚。
8、负强化: 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先行组织者”: 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
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 、认知内驱力: 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1、自我内驱力: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2、交往内驱力: 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3、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自我强化: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5、耶克斯-多德森效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6、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7、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个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 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
一种
学习18、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19、定势: 指的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记忆: 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20 、
21、陈述性知识: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简洁推测其存在22、
的知识。
23、自我意识: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4 、社会自我: 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25、投射自我: 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6、理想自我: 个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27、态度: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28、品德: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9、社会助长: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0、社会惰化: 也称社会逍遥,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下降。
31、从众: 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
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32、教学目标: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效果或者说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33、行为目标: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4、任务分析: 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成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35、常模参照测验: 是以学生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36、标准参照测验: 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价其是否达到标志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