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王意如)
王意如---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便利 一身二任 研 究 人 选
切近
研 究 机 会
研 究 位 置
教育研究的要求 善于发现问题
真理是在人们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 并带有善意的目的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 研究和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的。
(柏拉图《第七封信》)
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实现价值
教学实践 热点问题 难点问题
教育研究的要求 善于综合性特征 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教授提出14项教学实 施能力; 英国新尤思脱大学的布朗提出了8项; 首都师范大学郭友提出了10项。 ——贺永旺等.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P2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
例举如下—— 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实施能力
前者就是该学科的学术知识,后者是指赋 予该学科以特征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能力 实词结构=构成学科的知识=of的知识=该学 科的学术知识。 句法结构=表征学科性质的知识=about的知 识=赋予该学科以特征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 式。
教学设计能力
倘若仅仅局限于以为教就是既定知识的传递与说 明,以为学就是既定知识的被动习得,教师只要 有“构成学科的知识”就够了;认识到教学是一 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一种旨在触 发并援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过程,那么,就意 味着从教育的高度来透视、认知并构成作为学科 的“句法结构”所表现的知识——陈述方式与论 述方式;意味着基于学科内容的固有性所必然形 成的教育的思考。 《学校的挑战》P210
命题出卷能力 命题出卷是教学评价的手段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检测的信度、效度、坡度等
三 、发展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基本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由单个教师 承担某一门或数门课的教学。每个教师都 是独特的“这一个”。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三大素养,八大能力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三大素养,八大能力“素养”,即平素之修养;人的素养是指:人们日常的、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素养。
教师之素养,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而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平素之修养。
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三方面的素养:一是有高尚的情操、恢弘的气度,堪称学生的表率;二是谦虚好学,勇于创新,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三是具备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新课程对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三大素养: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一)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就是教师能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本土的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程发展客观上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幽默风趣的老师。
(二)教育追求教育追求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价值取向,它决定着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也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更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最终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
教育智慧植根于一名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一位教师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的形成。
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
八大能力1.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教师的思维要准确,讲课语言发音要准确,吐字清晰,讲解要条理清楚,简练、通俗、生动,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与学生交流、解惑答疑。
如不善表达,讲不出来,岂不是“茶壶里煮饺子”,要教好学生恐怕很难。
何况有些教师本来就知识平平,再加语无伦次,表达混乱,要教好学生恐怕更难。
培养人是语文教师素养的一个核心

培养人是语文教师素养的一个核心作者:何阳阳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0期摘要:在平时的阅读与学习中,作者认识到语文教师素养包孕一个核心——“培养人”,并就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培养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语文基础教育的建设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培养人核心笔者曾经看过丰子恺题为《某种教育》的漫画。
在画中,刻制人以较大的工作量完成了一定的工作,看起来很满意;泥巴却被刻制成一模一样的造型,枯燥乏味,毫无特色。
再联系这幅漫画的主题“某种教育”,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教育中的“刻制学生”,在一个坐满60人的教室里,学生埋在成堆的作业中写着同样的作业,读着相同的文字,想着类似的问题;不仅如此,连讲台上的老师也被“刻制”着,走程序化的上课流程,进行浮于表面的课堂问答,用一个“阅”字评判学生的作业。
这样的“刻制”,这样的教育,培育不出学生的素养,更提高不了教师的素养;推及语文学科,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素养更是石沉大海,难觅其踪。
说到语文教师素养,理论修为、科研能力、文学品质等可谈的非常多,但是笔者今天想要说的却是语文教育理念。
于漪老师曾在题为《语文教育要致力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一文中提出:“尽管我们对教育有许许多多说法,但说到底就三个字…培养人‟,就是培养人啊!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千万不能把孩子变成储存知识的容器。
”这段的核心词——“培养人”,便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一个关键核心。
鲁迅曾说要先“立人”再“立国”,在那个家破国亡的年代,“立人”不得不说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所立之人要肩负起拯救民族和国家的重任。
现在我们所说的“培养人”,并不全等于鲁迅口中的“立人”。
“培养人”,要从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好恶,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培养独立精神,掌握生活技能,拥有健全智慧,洞悉生存常态。
语文学科更要承担起其他学科所无法给予学生的关于生命、关于生存、关于命运、关于生活的种种理性与非理性思想的职责。
内涵发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概述

内涵开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概述引言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内涵开展教育的背景下。
内涵开展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开展,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全面开展。
本文将就内涵开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概述,探讨其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内涵开展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内涵开展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1. 学科知识深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深入理解学科的内涵与开展趋势。
只有具备学科知识深度,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
2.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内涵开展教育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应当具备针对性、系统性、创新性等特点。
3. 师德修养内涵开展教育强调全面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道德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典范,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二、内涵开展教育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在内涵开展教育的背景下,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1. 终身学习教师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藏。
2. 观摩他人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 反思与改良教师应当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良。
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日志、同事评估等方式,了解自己的缺乏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良。
三、影响内涵开展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因素内涵开展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努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师要具有的六种素养

教师要具有的六种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许多素质和能力,下面列出六种教师必备的素养。
一、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引导学生发展。
二、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了解教育学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只有深入了解教育学理论,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方法素养
教育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只有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情感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情感素养,对学生充满关爱和关怀。
只有亲切的情感交流,才能增强学生的信任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沟通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和学生、家长以及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
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的协调教学工作,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六、自我提升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不断自我提升的素养,不断深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变革和进步。
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形象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形象提升导言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教师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而职业形象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形象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塑造良好职业形象和共同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加强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提高自身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要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改革方向。
同时,还应注重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学习和研究探索,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2. 塑造良好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认可度有着重要影响。
要塑造良好职业形象,首先要讲究仪表仪容,保持整洁和得体的着装,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形象和职业风范。
其次,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表达思想和知识。
还要具备亲和力和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共同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化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支持,提供多方面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社会应尊重和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发展环境。
总结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形象的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教学表现和师生关系。
教育界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个人素养要求

教师个人素养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是肩负教育使命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随机应变。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探索能力,以便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必须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师应该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在与学生交流时能够简明扼要地传达自己的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因此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
教师应该坚守职业操守,积极践行教育伦理,并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升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提升。
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实践和创新。
六、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师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教师应该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并且善于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
七、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关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正确的人际关系。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并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八、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在现代社会,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并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九、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不仅需要与学生和家长合作,还要与同事们密切合作。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同事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育方向,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支持和协作。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王意如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现代教师的工作不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要做好这一工作,现代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知识结构与学科素养知识结构与学科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育创新,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阔的学识背景,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等等都应该掌握,从而可以在教学中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通过知识更新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用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者,需要持续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新兴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和创新。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在新时代中进行改进和突破。
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都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广泛应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教师专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现代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形态。
因此,教师需要拥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和强烈的学习动力,不断学习提升,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和变化。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从观察和反思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同时,教师需要深入探究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思维、智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学生。
专业素养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因此,教师需要从不断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简述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述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养。
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方面:
1.学科知识素养: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深入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和特点,并能把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还要具备更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2.教育思想素养:具有清晰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可以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通过有机的整合与创新,提升自身的教育思想素养。
3.教育技能素养:具有高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育管理技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能够顺利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家长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事务。
4.专业发展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增强自我修养,提升专业水平,增强教师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5.社会责任素养:具有担当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从社会、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的利益出发,合理地解决教育问题,并为社会培养具有贡献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其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促进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加强师德修养师德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师德修养是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做到公正、廉洁、守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不断提升学科知识教师要做到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够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学会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持续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
教师应该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发展计划,学习并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四、注重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研究和评估自己教学效果的优劣,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课堂,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和探索性学习,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通过教育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深化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建立良好的教师合作网络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平台,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互相学习和借鉴,激发和激励彼此的学习动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素养的要求

教师素养的要求
教师素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思想素养: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
2. 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 知识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实践性知识。
4. 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5. 身心素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等,以保证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热情。
总之,教师素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十大素养内容

教师十大素养内容1. 专业知识教师应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2. 教育理论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
3. 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既有逻辑性又有趣味性的课程。
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4. 审美素养教师的审美素养强调的是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以能够创造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5. 沟通与交流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这包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
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能够与家长和同事们形成积极的合作关系。
6.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育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7. 学习能力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进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8. 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出有趣和富有挑战的学习体验。
9. 领导与管理能力教师在学校中也扮演着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角色。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各方力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0. 人文关怀教师应对学生怀有关怀之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培养学生、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师风。
本文将从专业知识和素养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和必备条件。
一、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教育学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宗旨、目标、任务和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科学的指导。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熟悉各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方法。
只有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终坚守的原则。
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他们应该严守教育法规,遵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维护教育行业的正常秩序。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遵循教育的公平原则,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学生。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
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红、体健、学杂、术专——现代教师素质观

写 擦 “ 教育 没 有 了 爱 , 成 了无 水 的池 , 你 四方 知 道 那 块 黑 板 , 下 的是奉 献 , 去 的是 名 利 。 ” 就 任 是 教师 是 蜡 形 也罢 , 圆也罢 , 总逃 不 了一个 空 虚 。 教育 是 爱 的 奉 献 精神 , 现代 教师 不 可缺 少 的品格 。 ” 共鸣, 是心 与 心 的呼应 。爱心 , 现代 教师 职业 的 烛 , 亮 了别 人 , 是 照 燃烧 了 自己 ; 教师 是春 蚕 , 取 的 索
头沉 甸 甸 的责任 。 是 , 生那灿 烂 天真 的笑 脸是 但 学 天底 下 最美 丽迷 人 的 图画 ,教 室里 传 出的琅 琅书 今 天 的教育 对 象 ,可 以通 过 大量 信 息渠 道 了 解到 许 多新 鲜知 识 ,他 们 或许 可 以原谅 教师 的严
刻 但 他 声是世 界上 最 美妙 动 听 的音乐 。有 了对教 育 火 红 厉 、 板 , 却 不 会 原 谅 他 的不 学 无 术 ; 们 或 许 霸气 , 却 不会 原 谅他 对 现 但 的心灵 , 我们 就 会甘 于平 凡 、 于清 贫 、 甘 甘做 人 梯 , 可 以原 谅教师 的独 断 、 我们 就 会把 教 育工 作 当作 一种 事业 去 追求 ,而不 代社 会 的 闭塞 浅薄 。一 名 现代 教师 要 想 不至 于 落 不 掏 而 会 在奉 献 中斤斤 计 较个 人 的荣 辱得 失 ,我 们 甚至 后 于 时代 , 至于 在 学 生 面 前 因 为 被“ 空 ” 屡 不 会意 识到 自己在奉 献 ,而是 在体 验 一种 工 作 的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2014.06.25)(1)

8/29/2019
自我 教学
自我 发现
指导 发现
巴尔和琼斯以及研究者还发现,教师的 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 关。
8/29/2019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
转换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舒尔曼提出
了学科教学知识概念(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PCK是一种在真实教学中使用的、有别于 纯粹的一般的教学知识的独特的知识,是 教师在某一学科中整合了学科知识及教育 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教学知识。
呈现 教学是超出了一般教师想象的极其复杂的工
作,是一种智慧的作业。(佐藤学《学校的 挑战》P167) 教不仅是传授、教导、教授、告知、商议、 倡导、教育、教诲、启发、建议和灌输,还 意味着激励、促进、鼓励、培养、引导、诱 导、合作等。(【美】伊兰·K·麦克伊凡 (Elaine K.McEwan)《培养造就优秀教师》 P7)
8/29/2019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关知识(通识性知识)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
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8/29/2019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
莫斯(J.E.Morsh)和怀尔德(E.W.Wilder), 巴尔(A.S.Barr)和琼斯(R.E.Jones)分别于 1954年和1958年作过研究,证实教学效 果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8/29/2019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听华东师范大学王意如教授的讲座有感2012-5-11下午2点半,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楼B楼203的学术报告厅参加了济源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国继教网送教下乡暨济源市学科素养过程培训专家报告会”,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意如教授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演讲,王教授丰富的理论素养、风趣的谈吐道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如沐春风的氛围中,使自己受到了深深地启迪。
王教授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来谈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定位。
比如,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特征是;以人力资源为主,土地、畜力为主要能源,教育的内容就是简单的读、写、算术。
教育的形式多采用师徒相授、口耳相传的形式。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特征是:以机械力为主,煤炭、石油为主要能源。
教育的形式多采用班级授课制,讲授为常用的授课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特征: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智能为主要能源。
教育的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又加上了信息技术、生化工程、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知识,在教育的方法上突出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工具的培训,知识的传授则退居为第二位。
教育的形式:增加了远程网络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三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的三种教育形式,从而造就了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即师徒相授、口耳相传形式下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
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在班级授课形式下,教学的主要方法为讲授式,而启发式成为讲授式的补充。
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是“成熟差”,随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这种成熟差正在消失,儿童可以自如地进入成人世界,成人的信息控制权削弱,成人的后台行为大量暴露。
“谷老师”(谷歌)、“百老师”(百度)正超越一切传统老师而成为儿童虔诚膜拜的对象。
这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于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新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一、自主:自主是学习品格的确立,意味着学生对学习要有主动权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2011年9月6日教育部宣布,将选择两个省份实施 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国标、省 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所有 教师都要接受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并非 要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而是对这5年内该教师 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 务考核及教学工作量考核等。师德讲作为首要条 件,实行一票否决。 ——《京华时报》2011年9月7日
5/17/2019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美国各州教师换证制度已实施一段时间,日本也开 始实施。
台湾1978年试行教师换证制度,以失败而告终。 台湾学者从“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增进学生学习效
果、确保社会大众信心、符应教育发展需求、顺应 国际发展潮流”的角度再度提出教师换证。 医师、建筑师、心理师都有换证制度。
现代的学习方式集体化的、理性化的,但同时也 是人本受限的。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促使我们对学习发生过程的认 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先关注的人的“内省”过程; 进入20世纪,心理学领域的产生了行为主义,把
研究目光从聚焦于人的“意识”转向人的行为。
现代教师的 专业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王 意 如
5/17/2019
பைடு நூலகம் 从网上的一则笑话谈起……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一:职业定位的变化
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17/2019
人类开始探讨职业(vocation)和专业 (profession)的区别是从19世纪开始的。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认知科学诞生。从多学科的 视角来研究学习。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新的学习科学强调理解,关注认知的过程; 要求教育者把自己的知识用以显著提高人们的学
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寻对复杂 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为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问题、 新情景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5/17/2019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硕士(1991)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硕士(2001)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
——J.D布兰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 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是他人思想和自己见解之间的对话。 ——维果茨基Vogotsky(1896—1934)
育硕士专业学位 Ed.M(Master of Education)
5/17/2019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 188 号令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10号令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2001年4月1日起实施教师资格认定。
5/17/2019
5/17/2019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联合提出《关于教员地位的建 议》,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 职业”。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5/17/2019
和“教师专业化”(Education as profession) 并行的一个概念是“学者型教师”(Teacher as researcher)
由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斐尔德基金会联合发起的 “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指导中心负责人斯滕豪斯 (L.Stenhous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这两句话,表述出现代教师的基本定位—— 以教育教学为职责和研究对象的专业人员。
5/17/2019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1986年9月6日,国家教委颁发《关于中小学教师 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
古老而传统的专业只有三个:
医 生 牧师
5/17/2019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 中小学教育教学是否是一个专业? 中小学教师是否是专业工作者?
5/17/2019
利伯曼(M .Lieberman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pp.2~5,Prentice-Hall,1965) 提出了一个关于专门职业的权威定义, 认为专门职业乃是形式独特、内容明确 的基本的社会服务;运用高度的理智性 技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或专门训练; 具有广泛的自主权并对自己的判断和行 为直接负责;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等 等。
要争取在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 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在此之后,只有具备合 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担任教师。
不具备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含农职业中 学文化课)教师要取得《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和《专业合格证书》。
5/17/2019
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 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一:职业定位的变化
这个变化对我国教师来说至少具有三方面 的意义——
身份:从“教书匠”转变为专业工作者; 工作: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 师生关系:从家庭关系转变为社会关系。
5/17/2019
现代教师的特征之二:学习性质的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人化的、经验化的,同时也 是人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