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仓法”施工技术就这样做
跳仓法施工方案
跳仓法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跳仓法施工方案的实施过程和步骤。
跳仓法是一种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旨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减少施工风险。
本文档将对跳仓法的实施原则、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跳仓法原则跳仓法的实施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有序分包:将施工工序划分为多个子包,保证每个子包的工期合理、工作量适宜,并确保各个子包之间的衔接协调。
•逐级增量:逐级交付子包,每个子包完成后,即可进行下一个子包的施工,实现施工的平稳进行。
•风险预防:在项目计划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延误和事故发生。
•信息共享: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各类施工相关信息,包括施工计划、进度报告、质量检测等,确保各方对项目进展有清晰的了解。
3. 跳仓法步骤跳仓法的实施步骤如下:3.1 制定项目计划在跳仓法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的总体时间节点和分包工序。
项目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分包工序的前后关系,并制定相应的工期和质量要求。
3.2 分包工序根据项目计划确定的分包工序,将项目按工序划分为多个子包。
每个子包应具有相对独立的施工条件和工作要求。
3.3 交付评估每完成一个子包的施工,进行相应的交付评估。
交付评估包括对施工质量、工时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从而确定是否满足交付要求。
3.4 跳仓交接在完成一个子包的施工后,跳仓交接是将前一子包交接给下一子包的过程。
跳仓交接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两个子包之间的工作进展,确保衔接的顺利进行。
3.5 跟进监控在整个跳仓法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跟进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
通过跟进监控,可以保证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过程。
4. 注意事项在实施跳仓法施工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充分调研和了解各个分包工序的施工要求和特点,确保每个子包的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地下室跳仓法施工方案
地下室跳仓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具体工程名称,地下室建筑面积为具体面积,基础形式为基础形式,地下室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
为了加快地下室施工进度,保证地下室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决定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
二、跳仓法施工原理跳仓法施工是基于“抗与放”的原则,将地下室结构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成若干个仓格,相邻仓格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浇筑,通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抵抗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跳仓法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施工图纸,计算混凝土的工程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材料准备(1)水泥:选用具体品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具体等级。
(2)砂: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具体数值,含泥量不大于具体百分比。
(3)石子:选用具体规格碎石,含泥量不大于具体百分比。
(4)外加剂:选用具体外加剂名称,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5)粉煤灰:选用具体等级粉煤灰,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3、机械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站:选用具体搅拌站名称,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输送泵:选用具体型号混凝土输送泵,其输送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
(3)振捣设备:选用具体型号振捣棒,数量应满足施工要求。
4、劳动力准备(1)混凝土工:具体人数,负责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2)钢筋工:具体人数,负责钢筋的绑扎和调整。
(3)模板工:具体人数,负责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4)架子工:具体人数,负责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四、仓格划分1、根据地下室结构的特点和尺寸,将地下室划分为若干个仓格,仓格的尺寸不宜大于具体尺寸。
2、相邻仓格之间应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为具体宽度。
五、施工顺序1、先浇筑跳仓法施工区域内的第一条仓格,间隔具体时间后浇筑相邻的第二条仓格,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有仓格的浇筑。
2、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具体时间进行浇筑。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跳仓法是指施工中遇到特殊墙体结构、管道障碍等情况时采取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跳仓法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一些施工难题,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将从跳仓法的定义、实施原则、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仓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方法。
一、跳仓法的定义跳仓法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墙体结构或管道走线的原因,导致某些构件无法按正常顺序施工的情况下,在不改变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跳越某些步骤,通过调整施工顺序和采取特殊措施,使工程得以顺利施工的一种方法。
跳仓法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不能滥用。
合理的跳仓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但不当使用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慎重对待,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跳仓法的实施原则1. 不得影响结构安全:在实施跳仓法时,首要原则是不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
跳仓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要求,并得到结构设计人员的认可。
2. 不得影响施工质量:跳仓法实施后,所形成的“跳跃”处的工程质量要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在细节处理和节点施工上,要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跳仓后的工程质量。
3. 不得影响装修效果:跳仓法实施后不得影响室内装修效果,包括墙体平整度、管道布置美观度等方面,要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4. 不得破坏其他工序:跳仓法实施后不得对其他工序的施工造成影响,要与其他工序保持协调,确保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跳仓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 确定跳仓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跳仓点,可以是墙体结构、管道走线或其他特殊构件。
2. 编制跳仓方案:根据跳仓点的具体情况,由施工单位的专业人员编制跳仓方案,包括跳仓后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3. 报批并取得设计确认:将跳仓方案报请设计单位审批,得到确认后方可施工。
在报批时需要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相关计算和分析数据。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跳仓法是一种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措施,可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工程的稳定进行。
在实际工程中,跳仓法的实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讲解。
一、跳仓法的概念、作用及注意事项跳仓法是将深基坑分成多个小的工作区域,在挖掘时坑中只保留一个小的工作区,其他区域放置人员、设备或材料等。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工作区将一个接一个地向坑底跳移,直至工程完成。
跳仓法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分区施工,减少工人和设备在坑中的密集程度,降低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风险,保障了人员安全。
同时,跳仓法还可以提高土方开挖效率,加快工期进度。
在实施跳仓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跳仓方案,包括坑中小工作区的大小、排布、跳移顺序、数量等。
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规范现场操作流程,保证人员安全。
最后,要定期检查坑内环境,及时清理垃圾、杂物等,维护工程稳定进行。
二、跳仓法的实施流程(1)制定跳仓方案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和基坑形态,要制定相应的跳仓方案,通过测量和勘察获得坑内每个小区域的尺寸和深度,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小区域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制定好跳仓方案后,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方案可行和有效。
(2)区域隔离和物资储存在跳仓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坑内分成多个小的区域,并且在开挖前,需要将工作区域隔离出来,以达到隔离工作区域的目的。
同时,在非工作区域内,可以适当地储存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方便施工进行。
(3)实施跳移在开挖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方案逐个小区域进行开挖和围护。
当一个工作区挖到一定深度后,即可将工作区地下水及其他问题处理完毕后,将其封闭后,开始打开下一个工作区,随后沿着预定的跳移顺序不断向下移动,最终到达坑底。
(4)现场管理和检查为保证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现场管理和检查,保证严格执行人员分区管理制度,杜绝工作区域外人员或材料进入。
同时,要及时清理跳移后的垃圾、污水等,维护坑内工作区环境的清洁卫生。
跳仓法混凝土地坪的施工技术
试论跳仓法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地坪的施工技术跳仓法施工技术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它是将建筑物地基或大面积砼平面机构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七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跳仓法施工: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是在在不设缝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主要技术是:(1)利用"抗放兼施、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经分析科学划分”跳仓块”,采取材料、结构、施工管理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2)长墙配小直径、高密度水平钢筋置于主筋外侧,底板加铺钢筋网,以增加混凝土抗裂能力。
(3)选择低收缩性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4)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混凝土坍落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变形.(5)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现温控.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加草袋保温的综合养生措施尽快回填覆土,以达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降低约束应力。
本成果所进行的裂缝控制理论分析,包括强度及变形分析。
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并非线性关系,超长结构的混凝土裂缝是可控的。
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设变形缝和后浇带,利用不加任何膨胀剂的常规混凝土采取"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确保了工程抗裂安全度,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施工方法具有创新性,突破了国内规范中地下长墙变形缝许可间距的规定.目前大多数大型工业厂房,由于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如内部安放各种加工机械等重型设备,对基层的平整度、强度要求很高。
跳仓法施工方案(修3) (2)
跳仓法施工方案(修3)跳仓法是指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原定施工位置的情况下,暂离原施工位置,稍后再回到原位置继续施工的方法。
以下是跳仓法施工方案的修订版本3:1. 整体施工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跳仓前暂离的时间和恢复施工的时间。
- 跳仓前清理施工现场,分类整理材料和工具。
- 跳仓期间根据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安全。
2. 跳仓前准备工作:- 确定跳仓后暂停施工的原因和预计的时间。
- 在暂离施工位置前,将已完成的工作保存好,确保下次恢复施工后能够继续进行。
- 清理施工现场,将材料和工具整理妥当,防止遗失或损坏。
3. 施工中跳仓:- 根据预计的暂离时间,安排好跳仓地点,并保证跳仓地点的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 将材料和工具按照施工要求临时搬迁到跳仓地点,确保在跳仓期间能够正常进行施工。
4. 恢复施工:- 暂离期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恢复施工的时间和流程。
- 进行安全检查和整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符合安全要求。
- 搬迁材料和工具回到原施工位置,恢复施工。
5. 施工记录和沟通:- 在跳仓前和恢复施工后,进行施工记录,包括暂离原因、跳仓地点、暂离时间和恢复施工时间等信息。
- 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包括项目经理、业主、监理等,确保施工计划的调整和跳仓方案的执行得到确认。
6. 安全注意事项:- 在跳仓和恢复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
- 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防止遗失和损坏。
- 随时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需要,对以上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订。
跳仓法施工方案
跳仓法施工方案跳仓法是一种施工工艺,用于施工过程中快速、高效地转移、更换施工设备或材料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一个跳仓法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原则、准备工作、具体步骤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施工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高效快速,尽量减少施工中的停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 组织严密,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与合作,避免造成工期延误。
4. 环境友好,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准备工作1. 确定跳仓法的施工区域,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 确定跳仓的设备或材料种类及数量,并准备好对应的备用设备或材料。
3. 安排施工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了解跳仓法的工艺和操作要点。
4. 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可用。
5. 准备好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警示标志等。
三、具体步骤1. 施工前,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清理杂物,并设置好安全防护措施。
2. 根据施工计划,提前预留好跳仓区域。
3. 将待更换设备或材料移动到跳仓区域,并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拆卸或取下。
4. 安排足够的施工人员,协同进行设备或材料的搬迁。
5. 将备用设备或材料移动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或使用。
6. 完成更换后,对新设备或材料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7. 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状,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无隐患。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在跳仓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2. 检查待更换设备或材料的尺寸、重量等参数,确保备用设备或材料与原有设备或材料相匹配。
3. 在移动设备或材料的过程中,特别是重型设备或材料,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损坏或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4. 在跳仓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进行密切配合和良好沟通,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5. 在跳仓过程中,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跳仓法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施工工艺,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灵活转移设备或材料,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停工时间,使施工进程更加顺利。
跳仓法施工方案(修3)
跳仓法施工方案(修3)1. 引言跳仓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用于在建筑工程中将材料从一个地方跳至另一个地方。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跳仓法的施工方案,并给出一些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2. 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设计跳仓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跳仓点的位置和数量。
跳仓点应与施工区域相对应,并确保距离合适,以便材料顺利跳仓。
2.2. 提供足够的材料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足够的材料供应。
这将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因材料不足而造成的延误。
2.3. 安装安全网在跳仓点周围安装安全网,以防止材料跳落时对工人和设备造成伤害。
安全网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承受足够的冲击力。
3. 施工步骤3.1. 搭建跳仓平台在施工现场搭建跳仓平台,以提供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工作平台。
跳仓平台应能承受材料的重量,并设置合适的边界以防止材料从平台上滑落。
3.2. 安装跳仓器材在跳仓平台上安装跳仓器材,如跳板、滚筒等。
确保跳仓器材能够顺畅地将材料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并且与跳仓点相匹配。
3.3. 进行材料跳仓根据施工计划,将需要跳仓的材料放置在跳仓点上。
然后,通过操作跳仓器材,将材料顺利跳至目标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以确保安全和顺利。
3.4. 拆除跳仓平台在材料跳仓完成后,及时拆除跳仓平台,并清理施工现场。
确保跳仓平台的拆除过程安全可靠,并迅速恢复现场的正常工作秩序。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跳仓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跳仓过程中司机和工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禁超载跳仓,以保证施工安全。
•定期检查和维护跳仓器材,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可靠性。
5. 安全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所有工人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和整齐。
•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简述跳仓法施工
简述跳仓法施工“跳仓法”施工现场示例1、“跳仓法”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在后期收缩应力较小的阶段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阶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2、“跳仓法”施工工艺(以下图示例为例):“跳仓法”施工顺序示例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具体施工顺序是:先浇筑第一批即1-1--1-6,相隔不小于7d后再浇筑第二批即2-1--2-6。
“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
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3、“跳仓法”施工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比优势显著:(1)简化施工工序、可加快施工进度;(2)减少施工缝、有利于控制裂缝提升工程质量;(3)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4、“跳仓法”施工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可采用60d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2)地下室外墙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其区格长度不宜大于40m,也可沿外墙30-40m设一条800mm施工后浇带,带的两侧采用钢筋网或钢板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同步浇筑,且不少于7d;(3)地下室顶板及地上楼板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分为各不宜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编号,各层及基础底板(包括墙体)不必在同跨内,可各自分区格(即其施工缝不必上下对齐);(4)采用跳仓施工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满足有关的规范要求。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跳仓法是一种施工方法,也称为悬梁法或悬臂法,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它的特点是悬挑大距离进行施工,从而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率。
本文将针对跳仓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进行浅谈。
跳仓法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条件。
在进行施工前,必须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确定跳仓的位置和跳跃的距离。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合理选择跳仓的材料和设备。
跳仓法需要使用大型钢梁或混凝土梁进行支撑,同时需要配备足够的起重设备和施工机械。
这些设备和材料的选择需符合工程的要求,并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跳仓法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计划进行操作。
在跳仓过程中,需要对每个跳仓点的支撑进行仔细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还需要对跳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跳仓法的实施还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
由于跳仓法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所以必须配备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并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顺利性。
跳仓法的实施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监测点,并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跳仓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严格按照工程计划操作,合理组织人员和队伍,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跳仓法的顺利实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跳仓法施工工法
跳仓法施工工法跳仓法施工工法一、前言跳仓法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通过合理布置工序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能够确保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跳仓法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跳仓法施工工法的特点有:1. 灵活性强:跳仓法可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形状的要求。
2. 施工周期短:采用跳仓法施工,能够减少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进度。
3. 施工成本较低: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方法,跳仓法的施工成本较低,能够节约工程造价。
4. 结构牢固:跳仓法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支撑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基坑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跳仓法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特别是在非常软土层、粘土层和较浅的岩石层施工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适用于各种基坑形状和规模,可根据不同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四、工艺原理跳仓法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确定合理的工法方案,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钢板桩的安装、地下水的排泄和土壤的加固,以保证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跳仓法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坑布置:根据工程要求和土质条件确定基坑的位置和形状。
2. 钢板桩的安装: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桩进行安装,形成基坑的侧边界。
3. 地下水的排泄: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基坑内的地下水,以保持基坑的干燥状态。
4. 土壤的加固:根据基坑的土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土壤加固措施,如加固桩和喷射灌浆,以提高土壤的抗力和稳定性。
5. 支撑结构的安装: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壤条件,安装合适的支撑结构,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六、劳动组织跳仓法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分工,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独立基础跳仓法施工方案
独立基础跳仓法施工方案一、前言独立基础跳仓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原有建筑进行扩建或改造。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独立基础跳仓法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在进行独立基础跳仓法的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项目准备:确定项目需求、计划、工期等。
2.设计准备:制定施工设计图纸,并进行相关审批手续。
3.材料准备:购买所需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砂浆、钢筋等。
4.人力准备:调配足够的施工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培训。
三、施工步骤独立基础跳仓法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坑开挖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坑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开挖。
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挖土回填:在挖土过程中,需要将挖出的土方进行分类回填,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施工安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设置围护结构,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浇筑独立基础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独立基础的浇筑。
具体步骤如下:•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好独立基础的模板。
•钢筋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好独立基础的钢筋工程。
•浇筑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并进行相应的浇筑工艺控制。
3. 桩基处理在独立基础浇筑完成后,如果需要进行桩基处理,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桩基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
•基础处理:在独立基础上进行桩基的施工,包括桩基的钻孔、灌注、承载力测试等。
4. 上部结构施工在独立基础和桩基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具体步骤如下:•结构搭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楼板、墙体等结构的搭建。
•安装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相应的设备、管道等。
5. 动态监测和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动态监测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动态监测:对施工工程进行一段时间的动态监测,观察是否存在变形、裂缝等问题。
•验收工作: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工程进行验收。
四、安全措施在独立基础跳仓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1.安全防护:设置良好的围护结构,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行人和邻近建筑物。
跳仓法施工工艺标准
跳仓法施工工艺标准一、引言跳仓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和工艺标准,将混凝土从地面送至高处,实现建筑物的高空施工。
跳仓法施工工艺标准是对跳仓法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份文件,旨在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审核:施工前应对跳仓法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确保设计合理、符合建筑要求。
2.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用于混凝土跳仓的设备,如折叠臂、管道、悬臂蓝等吊装设备。
3. 人员培训: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跳仓法施工工艺,了解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好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施工所需的材料。
三、施工流程1. 基坑准备: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基坑的开挖和地基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支撑和防护工作。
2. 安装折叠臂: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将折叠臂安装在建筑结构上,确保安全可靠。
3. 安装管道:将管道按照规定进行连接,确保混凝土的顺利输送。
4. 安装悬臂蓝:将悬臂蓝安装在折叠臂上,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5. 混凝土跳仓: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至悬臂蓝上,控制好跳仓速度和频率,确保施工质量。
6. 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从悬臂蓝上倒入模板中,进行浇筑工作。
7. 模板拆除:混凝土凝固后,按照要求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8. 清洗和维护设备:施工完成后,清洗和维护跳仓法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网等。
2. 设备操作:施工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跳仓作业的安全和稳定。
3. 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确保施工秩序井然有序。
4.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5. 建筑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6. 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记录,及时查找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
五、施工质量控制1. 设备质量控制:对跳仓法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什么是跳仓法跳仓法施工方案
什么是跳仓法跳仓法施工方案
跳仓法是一种仓位管理方式,用于控制交易风险,保护资金。
其核心思想是在当一个仓位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止损并打开新的仓位。
执行跳仓法有以下步骤:
1. 设定初始仓位与止损条件,初始仓位大小应根据个人经验与资金情况小心把握。
2. 如果当前持仓出现亏损,到达止损条件时及时平仓。
此时应将亏损转化为学费,反思过往决策,总结经验。
3. 在平仓后建立一个新的仓位,初始仓位大小应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交易结束。
跳仓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及时止损并控制风险,同时避免过度交易。
然而,跳仓法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并且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
下面是一份跳仓法施工方案:
1. 设定止损条件
在执行跳仓法时,设定止损条件极其重要。
止损条件可以设置在一定的价格点位或者一定的亏损额度上。
无论是哪种方式,止损条件一旦触发就需要及时止损,避免进一步亏损,保护资金。
2. 定义初始仓位。
什么是跳仓法,跳仓法应该怎样施工,10年经验大神带你走进跳仓法
什么是跳仓法,跳仓法应该怎样施⼯,10年经验⼤神带你⾛进跳仓法什么是跳仓法我国著名的裂缝控制专家王铁蒙教授提出并推⼴了跳跃法。
王教授提出了“阻⼒与释放”的设计原则。
基于此原理,采⽤跳跃法对超长、特厚、特薄⼤体积混凝⼟的裂缝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
跳跃法充分利⽤了混凝⼟的“阻⼒与释放”原理,混凝⼟在完全凝固前容易释放内应⼒,5~10天性能不稳定。
它将建筑物或⼤⾯积混凝⼟平⾯机构的基础分为⼏个区域。
按“块料规划、块料施⼯、分层浇注、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其⽅式与⽅格机相同。
也就是说,⼀次给⼀段⽔。
相邻两段间距不⼩于7天,以避免混凝⼟施⼯初期温差⼤、⼲燥影响⼤,不需要后浇带。
2。
论跳仓法跳槽法施⼯:楼层段长度不⼤于40⽶,侧墙、屋顶段长度不⼤于16⽶,跳槽间隔施⼯时间不⼩于7天。
应根据施⼯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跳槽缝。
跳出法的综合技术措施是成功解决超长、超宽、超厚⽆接缝⼤体积混凝⼟的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主要技术如下:(1)根据“先防塌、先防塌、先防塌、先防塌”的原则,通过分析科学划分“跳车”,采取材料、结构、施⼯管理等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
早期混凝⼟裂缝。
(2)主筋外侧设置⼩直径⾼密度⽔平钢筋长墙,底板采⽤钢筋⽹覆盖,提⾼混凝⼟抗裂性。
(3)选⽤低收缩⽔泥,优化混凝⼟配合⽐,严格控制⽔泥⽤量,可有效控制温度应⼒,减少混凝⼟收缩变形。
(4)严格控制混凝⼟原材料中粗、细集料的含泥量和坍落度,进⼀步提⾼混凝⼟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变形。
(5)加强信息化建设,采⽤测温⽅式实现温度控制。
采⽤塑料薄膜保湿、草袋保温等综合养护措施,尽快对覆⼟进⾏回填,以减缓温度,充分发挥混凝⼟的应⼒松弛作⽤,降低约束应⼒。
本⽂对裂缝控制进⾏了理论分析,包括强度分析和变形分析。
与⼯程实践密切相关:混凝⼟的温度应⼒与结构长度不成线性关系,超长结构的裂缝是可控的。
超长、超宽、超厚⼤体积混凝⼟结构不设变形缝和后浇带,采⽤“⽆膨胀剂的常规混凝⼟分段跳跃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混凝⼟中有害裂缝,保证安全。
跳仓法施工方案
跳仓法施工方案
跳仓法施工方案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施工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注意事项及优势等方面,介绍跳仓法施工方案。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施工顺序和跳仓方式。
根据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并进行购置和安装。
同时,准备人员、交通工具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为跳仓施工做好准备。
其次,施工流程中,首先进行现场勘测,确认不同工序之间的跳仓点。
然后,根据工序顺序依次进行施工,并在每个工序完成后,及时跳至下一个仓位进行施工。
在跳仓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整洁,并保证施工进度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施工注意事项方面,首先要合理安排仓位,并确保每个仓位都具备施工条件。
同时在跳仓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材料,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跳仓过程中,要严格安全操作规范,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还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整体施工进度。
最后,跳仓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
通过跳仓法,能够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存在的等待时间和反复搬移设备和材料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时间。
此外,跳仓法还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安排跳仓点和跳仓顺序,实现连续施工,减少工期和成本。
总之,跳仓法施工方案是一种提高施工效率和连续性的方法。
在施工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施工条件,合理安排仓位和施工顺序。
同时,注意施工细节和安全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跳仓法施工方案能够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跳仓法”取代“后浇带”怎么施工?
“跳仓法”取代“后浇带”怎么施工?中建城建公司南方分公司新华人寿大厦施工总承包项目攻克淤泥地质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这一难题,采用跳仓法取代后浇带施工(深圳前海首例),解决了传统后浇带遗留的安全、质量问题,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跳仓法施工在该项目达到了提质增效的效果。
本工程跳仓法应用本工程地下室东西方向连续最大长度约66.9m,南北方向连续最大长度约123.8m。
原施工图中布置沉降后浇带及施工后浇带,地下后浇带长度(底板+外墙+地下顶板)共约2300m。
原设计的不足:(1)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后浇带对工期造成不利影响。
(3)后浇带的存在会导致模板及支撑体系租赁费用的增加。
新方案的确定:本工程因基坑施工面积大,针对如何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后杜绝出现贯通裂缝现象,控制结构表面裂缝这一问题,项目部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近年来不少工程取消后浇带改用跳仓法获得成功经验,经公司与项目部研究论证,提出优化建议,决定取代原设计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施工法,采用跳仓法施工。
一、跳仓法仓格划分本工程对基础底板、地下四层顶板、地下三层顶板、地下二层顶板、地下一层顶板、地下四层竖向构件、地下三层竖向构件、地下二层竖向构件及地下一层竖向构件9个位置分别进行跳仓方案设计,明确了每一部分的仓格划分形式、施工缝留设位置并根据施工分区确定施工顺序。
基础底板分仓图B4顶板分仓图B3顶板分仓图B2顶板分仓图B1顶板分仓图二、预拌混凝土(1)本工程选用Pmiddot;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有效控制温升。
(2)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减少5~15kg,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胶凝材料总用量,并采用超量取代的办法提高粉煤灰掺量,减少混凝土塑性收缩,降低水泥水化热及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温度应力,抑制应力裂缝的产生;合理利用(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双掺的超叠加技术,增强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的致密性,从而控制早期收缩。
【长沙】“跳仓法”施工技术要点总结
“跳仓法”施工技术要点跳仓施工法简称“跳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第2.1.3款对跳仓施工法进行了如下定义:“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第8.3.11款规定:“8.3.11 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灌应符合下列规定: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为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灌采取“跳仓法”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跳仓法”是将后浇带改变为施工缝,两缝变一缝,间隔7天。
“跳仓法”它克服了变形缝的缺点,减化施工,加快进度,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规范建造方法、传统建造方法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
“跳仓法”施工技术要点---“普通混凝土好好打”1、“跳仓法”就是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分成40m*40m左右的若干小块,隔一块浇一块,在每一块内,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少于7d,相邻仓边侧面采用钢板止水带并涂刷混凝土界面剂,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
2、采用等级强度为C20~C40普通混凝土并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化热越高,越不利于收缩裂缝的控制。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27条: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 或90d。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等级强度为C20~C40普通混凝土,并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即把C30强度等级视作推广“跳仓法”施工的重要前提,C35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C40采用混凝土9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3、采取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矿粉,不再掺微膨胀剂和纤维。
粉煤灰配置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仓法”施工技术就这样做“跳仓法”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在后期收缩应力较小的阶段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阶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具体施工顺序是:先浇筑第一批即1-1~1-6,相隔不小于7d后再浇筑第二批即2-1~2-6。
“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
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跳仓法”施工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比优势显著:1)简化施工工序、可加快施工进度。
2)减少施工缝、有利于控制裂缝提升工程质量。
3)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跳仓法”施工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可采用60d 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
2)地下室外墙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其区格长度不宜大于40m,也可沿外墙30~40m设一条800mm施工后浇带,带的两侧采用钢筋网或钢板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同步浇筑,且不少于7d。
3)地下室顶板及地上楼板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分为各不宜大于40m 的区格,沿各自方向编号,各层及基础底板(包括墙体)不必在同跨内,可各自分区格(即其施工缝不必上下对齐)。
4)采用跳仓施工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满足有关的规范要求。
5)楼板也可以采用跳仓施工法,与基础底板施工方法相同,出于楼板厚度较薄的考虑,浇筑间隔时间可相应缩短一些,其实过去分段流水作业中已有这方面的经验。
下面基于一个工程示例,直观了解一下“跳仓法”施工的工艺流程:摘要:最近有幸拜读了杨嗣信老教授写得一篇《从设置“永久伸缩缝”到“取消后浇带”》的文章,心里颇有些想法。
笔者在十年前也已开始将“跳仓法施工技术”充分应用于自己所主管的多项工程上,效果良好!但笔者每次在亲自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也是阻力重重,只能以个人声誉和风险担当才能勉强推行下去。
这也让我屡次体会了杨老曾说过的一段朴实的话“创新是有风险的,只有抛弃了个人自私的想法才能敢于创新。
在公与私的斗争中,在对新事物的认识中,在大家的默契合作中,我们通过创新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杨老这篇文章:从设置“永久伸缩缝”到“取消后浇带”近三十年来, 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施工都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建筑物的温度、收缩和因沉降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后浇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施工后浇带又叫“伸缩后浇带”,是为控制超长混凝土在结构施工阶段中的裂缝;另一种是沉降后浇带,是为控制主楼( 高层) 与裙房( 多层) 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沉降而可能产生的结构构件附加内力与裂缝设置的,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这两种后浇带性质完全不同, 因此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取消施工后浇带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跳仓施工法,施工后浇带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结构超长, 基础又是厚大的大体积混凝土, 为控制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水泥) 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 所以在混凝土施工顺序上采取了跳仓施工法。
其方法是将超长的混凝土整体块体划分为若干小块体并进行间隔施工, 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 即适当收缩后), 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 依靠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下一阶段混凝土收缩的温度收缩应力( 即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 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 而沉降后浇带目前只能有条件的取消或提前进行封闭, 并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进行设计计算,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现将这两类后浇带的处理意见分叙于下。
一、关于施工后浇带改为跳仓施工法的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 为解决超长建筑物的伸缩和相邻建筑高度不等的沉降问题都设置了“永久伸缩缝”, 不仅给施工带来了困难, 而且造成了渗漏隐患。
由于将整体建筑立面切成若干小块, 立面整体性不好, 因此也不受建筑师的欢迎。
人民大会堂曾成功地采用了施工后浇带, 但未能全面推广应用, 一直到1980 年北京长城饭店工程( 由美国设计的一幢8 万m2 的五星级酒店), 其中采用施工后浇带代替了永久伸缩缝, 使立面更加完整美观, 自此北京和全国逐步开始推广施工后浇带, 又称“伸缩后浇带”。
与此同时,沉降后浇带也开始广泛应用, 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应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创新技术, 并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
为解决这条永久伸缩缝, 其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海宝钢就已经成功地研究采用了跳仓施工法, 取消了这条“缝”,这项技术虽问世已近四十年,在全国却还远远没有推广,只是在少数地区少数工程中应用,既没有规范、规程,甚至在最近出版的现行专业规范中(除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曾露一面外)基本未提及,在设计规范中更是未见只字片语,因此给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十一世纪初,在上海宝钢副总工程师王铁梦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北京市开始接触这项新技术,经过近十年努力,北京已在36 项工程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但只占全北京市全部工程的极少部分。
众所周知,这条不到一米宽的后浇带给施工增添了很多麻烦,在施工中这条后浇带长期得不到封闭,特别在地下部分从底板开始地下二层、一层……一直到地上这条带迟迟不能封闭。
遇到雨期,地面和楼层的雨水一直冲到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变成了水池。
另外后浇带在浇筑前还必须彻底清理干净,钢筋密集、一米多厚的底板,工人很难进入,清理工作困难,既费时间又费劳动力,工作条件恶劣。
由于封闭后浇带时上层楼面已封闭,因此后浇带浇筑时混凝土运输困难,混凝土布料杆和混凝土泵送车都无法使用。
由于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量少,浇筑时间又较长,对预拌混凝土供应也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影响现场正常的施工顺序。
更严重的是,在后浇带两侧支承楼板的模板支架长期不能拆除,影响正常周转,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影响机电设备和二次结构施工的提前进入,无法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对进度不利。
特别是沉降后浇带半年甚至一年内不得封闭,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更为严重。
另外,后浇带混凝土在封闭后进行养护极为困难,混凝土中通常都掺加了膨胀剂,由于无法进行蓄水、养护不到位,往往造成混凝土严重开裂,一条缝变成了两条缝,后浇从进度、质量、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极大困难,经济上的损失更大,所以取消后浇带是一项重大的改革。
尽管仅仅是一条“带”的变革,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科技进步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取消施工后浇带,采用跳仓施工法的工艺十分简单,施工方便,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 的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具体施工顺序是:先浇筑第一批即1-1~1-6,相隔7d 后再浇筑第二批即2-1~2-6(见图1)。
跳仓施工法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可采用60d 或90d 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
2)地下室外墙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其区格长度不宜大于40m,也可沿外墙30~40m 设一条800mm施工后浇带,带的两侧采用钢筋网或钢板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同步浇筑,且不少于7d。
3)地下室顶板及地上楼板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分为各不宜大于40m 的区格,沿各自方向编号,各层及基础底板(包括墙体)不必在同跨内,可各自分区格(即其施工缝不必上下对齐)。
4)采用跳仓施工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满足有关的规范要求。
5)楼板也可以采用跳仓施工法,与基础底板施工方法相同,出于楼板厚度较薄的考虑,浇筑间隔时间可相应缩短一些,其实过去分段流水作业中已有这方面的经验。
二、关于沉降后浇带的问题沉降后浇带近十年来也有很大突破,目前正在继续研究。
过去对沉降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必须等高层部分结构封顶后或封顶后再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由设计决定是否封闭,这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沉降后浇带长期(甚至一年)不封闭,一场大雨能从顶层一直淋到地下室底板;模板因不能拆除,长期积压不得周转,可以说沉降后浇带比施工后浇带难度还大。
近十年来,沉降后浇带也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以北京为例,在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有的工程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有的工程甚至取消了沉降后浇带。
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措施的工程后期效果非常理想,未发生异常情况,尤其是北方地区地基条件比较好,完全有条件取消或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即使在南方大量采用了桩基,也完全可以做到取消沉降后浇带或提前封闭,但必须要有设计方配合。
通过综合比较近几年来的工程实践,针对沉降后浇带提出如下意见: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连成整体的基础(这类设计今后越来越多),当设计满足下列规定时,可考虑取消沉降后浇带。
1)主楼(高层部分)、裙房或地下车库的基础均采用了桩基,并经过计算最终相邻跨的差异沉降值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1 / 500)。
2)主楼、裙房或地下车库的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且基础底的土质承载力高、压缩模量大,基础底的附加压力小于土的原生压力,各自的基础沉降量很小,差异沉降值远小于规范允许值。
3)主楼基础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裙房或地下车库采用满堂天然地基,经计算最终相邻的差异沉降值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4)主楼基础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裙房或地下车库采用了独立柱基抗水板的天然地基,经计算最终相邻跨的差异沉降值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众所周知,设置沉降后浇带的目的是为控制相邻建筑高度不等的基础、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而可能产生的结构构件附加内力和裂缝。
工程实践证明,在基础设计时减少主楼建筑沉降量和裙房或地下车库的沉降量不致过小,采取上述措施可不设置沉降后浇带,不符合上述措施条件的工程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沉降后浇带两侧的沉降观察(监测),观其两侧的差异沉降值。
如果差异沉降值趋于稳定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可会同设计商议采取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的措施。
在北京不少工程采用过这种方法,效果较好。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篇有极高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益性务实文章!然而,在其他平台发布此文一个月以来至今(2018-1-12)竟然只有3966人的阅读量。
其实,这也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跳仓法施工技术”未能普及的原因了!为什么会这样?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分析(不过多展开):思考一:为什么少有人推动?这种新技术的推动和新材料的推动不一样,没有巨象的、直接的经济受益企业,只是减轻了最底层的施工工人师傅们的工作难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