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康复学.pdf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

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

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

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

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件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件

二、形神合一
三、动静互涵 四、协调平衡 五、正气为本 养生原则:整体原则,辩证原则、
第二章养生康复的自然方法 第一节环境、起居、服饰法
一、环境 二、起居
人的起卧、作息必须顺应四季、一日气血变化规律(早晨至中 午,阳气旺盛,阴气内守,精力充沛;中午至黄昏,阳气渐消, 阴气渐长,有较强活动能力,但逐渐感到疲倦;入夜后阳气潜 藏,阴气布于全身,需要睡眠):
中医补肾药最宜清晨服用。
(三)顺从地理 中国地理具有东方多湿,南方多热,西方多燥,北方多寒的特 点。地域不同,人的体质和易患疾病也不一样。 (四)适应社会
需以乐观的态度看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养生。
由于社会变迁,养生康复对象的病症属性发生了变化。如产后 古代纯虚症多,现代产后保健发生变化,成了养阴清热,消食 减肥。
4)清热解暑类:常以西瓜、绿豆、银花、竹叶等清热解暑。 如竹叶粥、银花露、西瓜番茄汁、冰糖绿豆汤等。 (5)温里类:常以干姜、花椒、肉桂、茴香、羊肉、狗肉 等温热散寒的食品为主。如附子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干姜粥等。 (6)利水除湿类:常以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玉 米、玉米须、黑豆、绿豆、鲤鱼等利小便的食品为主。用 于小便不利、水肿等,如鲤鱼赤小豆汤、茯苓包子、薏苡 仁红枣粥、冬瓜粥等。 芳香化湿类:草豆蔻、白豆蔻、草果、紫苏等,用于湿温、 暑湿、脾虚湿盛证。 祛风湿类:薏苡仁、木瓜、樱桃、鳝鱼等。 (7)通导大便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燕麦、 杏仁等润肠食品为主或与麻仁、苁蓉等药物相配。如蜂蜜 香油汤、麻仁粥、核桃仁芝麻泥等。
(1)寒性食物:马齿苋、苦瓜、莲藕、食盐、海带、紫菜、 鸭梨、西瓜、冬瓜等。
(2)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丝瓜、苋菜、芹菜、大麦、 绿豆、茶叶等。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康复评定即功能障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准确、量化地评定和分级,通过康复评定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判定功能恢复的潜力,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康复学的康复评定是在整体、辨证、功能、预防康复观的指导下,运用四诊评定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定。

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功能评定(通过四诊评定法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进行评定)、躯体功能评定(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协调与平衡等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功能的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如情绪、心理、精神等状态的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如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等评定)五大方面。

通过综合评定,明确患者的残损程度,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并在康复过程之中和其最终阶段评定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评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康复评定主要是针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和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转归和预后)进行;②评定方法多样化、标准化、定量化;③由康复治疗小组各成员参与评定;④评定是多次进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评定;⑤康复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中医康复评定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评定:①初期评定。

对于初入院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实施前进行。

目的是了解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康复潜力,确定近期康复目标和方案;②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实施中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疗效,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③后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或出院前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后的康复治疗建议。

中医康复评定的目的包括:①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拟定治疗目标;②检验治疗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多种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④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⑤进行预后评估。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概论主要内容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型学科。

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自然、物理、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

《尔雅·释诂》谓:“康,安也。

”《尔雅·释言》又谓:“复,返也。

”故康复的含意为恢复平安或健康。

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载一老人病残三十多年,“膝趾肿痈,不能动履”,已成“痼病”,经“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

可见,“康复”还包含有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能力的意思。

●在古代,中医学古籍中的“康复”主要是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精神情志的康复及正气的复原。

●现代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职业等措施,减轻各疾病、损伤和年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

康复的对象为伤残者、老年病、慢性疑难病患者,目标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整个康复治疗,要求尽量帮助患者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重返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1、预防与康复结合预防,即“治未病”。

中医康复医学始终坚持综合的防治思想和方法,进行着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实践。

如气功导引、食物调养、药物调摄、泉水饮浴、情志调适等方法,既能施于未病之先又能用于既病之后,既可用于养生防病又可用于医疗康复。

2、长于功能康复:中医具有详于脏腑功能而略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强调功能的恢复。

3、注重利用自然: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泉水、高山、森林、天然药、食物等,均可用来为康复服务,这是中医康复学历来所强调的。

中医康复学ppt

中医康复学ppt

02
中医康复学基础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基础,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是自然界中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则是五种基本物质的 运动和变化。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 和病理现象,指导康复治疗。
辩证施治
中医康复学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个体化治 疗的效果。
中医康复学的挑战
科学的证据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方法缺乏 科学的证据,其有效性和可靠
性受到质疑。
治疗标准
中医康复学缺乏统一的治疗标 准,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和 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治
疗效果。
中医康复学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中医康复学基础 • 中医康复学临床应用 •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与挑战 • 中医康复学案例分享
01
概述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康复学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和 技术的医学学科,旨在改善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康复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 、拔罐和太极拳等。
骨科疾病的中医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中 医康复方法包括牵引、按摩、中药外敷和针灸等。
骨折
骨折是由外力所致的骨质的破坏。中医康复方法包括正骨推 拿、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等。
中医康复学的治疗原则

最新中医康复学【精品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医康复学【精品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常用的,包括针刺法、灸法 和其他针法。〝针〞是指 〝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 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的方法。〝灸〞是指艾条, 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 灼或熏慰来治疗疾病的方 法。
• 返 回
气功疗法
• 属于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范畴。 这方面例子还不少,像书法、绘画、太极 以及各种宗教活动也是变相气功。里 面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 如导引、运动训练、 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 神俱的康复方法。如偏 瘫运动功能的丧失,就 是神对肢体的主宰作用 的丧失,强调主动运动 训练的重要性。
4.综合康复
•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 程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 和养生康复的方法。将这些 办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 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 学的特色之一。中医康复学 治疗的对象是残疾者、老年 人、慢性病者等,单一的治疗 方法难以取得好的疗效, 返 回
中医康复学
目录.
• • • • 一、康复及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二、评价及评价与辨证的关系 四、中医康复治疗原则 五、康复治疗方法
一、康复及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学的介入,中医学中〝康 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 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 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 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 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 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
, : , ,

五 、 康 复 治 疗 方 法
,
返 回
1.整体康复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脏腑、 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 成,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 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 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 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 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 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 调的生理活动。

中医康复学培养方案

中医康复学培养方案

中医康复学培养方案
中医康复学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具备临床康复诊疗能力,能够全面、系统地诊断、治疗各类康复疾病;掌握中医康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各项技术;了解国内外中医康复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进展;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设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

3.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课、实习、社会实践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机和各类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教学。

4. 实习安排:安排学生在相关医院康复中心和康复机构进行实习,由学校组织并安排指导教师跟随指导。

5. 师资力量:具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和康复治疗师。

6. 评估与反馈: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

以上是中医康复学培养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1级中医康复学——辨证测试

2021级中医康复学——辨证测试

2021级中医康复学——辨证测试1.不属于八纲辨证内容的是() [单选题] *A、表里辨证B、阴阳辨证C、脏腑辨证(正确答案)D、寒热辨证E、虚实辨证2.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的的证候当属()[单选题] *A、津液亏虚证B、饮证C、痰证D、水停证(正确答案)E、湿证3.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查() [单选题] *A、寒热(正确答案)B、头痛C、腹痛D、咳嗽E、发热4.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干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单选题] *A、上寒下热B、真寒假热C、表热里寒(正确答案)D、真热假寒E、表寒里热5.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 [单选题] *A、肝、肺、胃(正确答案)B、肺、脾、肾C、肝、心、肺D、心、肾、肺E、肺、胃、肾6.“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均是() [单选题] *A、虚实转化B、虚实错杂C、虚实真假(正确答案)D、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7.下述诸项中不属血瘀证常见致病病因的是()。

[单选题] *A、寒凝B、气滞C、阴虚(正确答案)D、气虚E、外伤8. 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单选题] *A、舌淡脉细B、舌淡脉虚C、舌红脉滑数D、舌紫,脉细无力E、舌红少苔,脉细数(正确答案)9.某妇女突然崩漏,且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证为() [单选题] *A、气血两虚B、气不摄血C、气虚下陷D、亡阳证E、气随血脱(正确答案)10.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单选题] *A、神疲乏力B、形寒肢冷(正确答案)C、形体消瘦D、大便溏薄E、脉细舌净11.临床上见吐血、心烦、身热、舌红绛者,拟诊为() [单选题] *A、气虚证B、血虚证C、气滞证D、血热证(正确答案)E、血瘀证12. 淋雨后,喷嚏、鼻塞、流涕、怕冷发热、头痛,自服止痛药不解,三日后就诊体温:39℃,口渴欲饮,尿黄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数,可称为:() [单选题] *A、表里同病B、表证C、里证D、表邪入里(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13.典型气虚辨证的临床代表症状之一是() [单选题] *A、遗尿B、疲倦乏力(正确答案)C、自汗D、面色苍白E、反应迟钝14.八纲辨寒热是指() [单选题] *A、辨病邪的性质(正确答案)B、辨正气的强弱C、辨阴阳的盛衰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E、辨邪正斗争的有无15. 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嫩,脉细弱,此应诊为() [单选题] *A、气虚B、血虚(正确答案)C、阴虚D、气随血脱E、以上都不是16.下列症状中与阴虚证无关的是()。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先秦养生实践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 引按跷等。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摄 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 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进 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体生理、 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 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 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
老年养生的确立。陈直《养老奉亲书》问世 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饮膳正要》是保存至
今比较完好的营养学专著,载有常用食物200 种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 亨对养生理论的突破
五、发展(明清时期)
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 – 张景岳《景岳全书》“真阴”“真阳”,命门 学说,名门之气为脾胃之母。养生重在命 门,实质是养真阳、元气“阳强则寿,阳衰 则夭”。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中医功能观为指导突出应用中医康复疗法在伤病的早期介入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研究应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各种运动治疗技术促进伤病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学科综合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针灸推拿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进行辨证康复尽最大可能地减轻其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说其悠久数千年来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医疗方法广说其是一门新兴学科半个世纪以来康复理论与医疗方法日趋成熟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或帮助康复对象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统一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形体与精神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健全的形体是精神充沛的物质保证乐观舒畅的精神状态又是形体强健的根本条件形体与精神之间这种相互统一的关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证要求医生在认识康复对象时注意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及地理条件对其病理变化的影响康复医疗时确定顺应自然的康复医疗原则顺应自然有两层涵意一是适应自然做到四时制宜五方制宜从而避免外邪的侵袭二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能动地利用自然从而为康复医疗服务三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社会环境包括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 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因而人体康复当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 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得以协调正常,而且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 适应个人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职业工 作的能力

最新中医康复学.pdf

最新中医康复学.pdf

中医康复学概论主要内容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型学科。

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自然、物理、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

《尔雅·释诂》谓:“康,安也。

”《尔雅·释言》又谓:“复,返也。

”故康复的含意为恢复平安或健康。

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载一老人病残三十多年,“膝趾肿痈,不能动履”,已成“痼病”,经“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

可见,“康复”还包含有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能力的意思。

在古代,中医学古籍中的“康复”主要是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精神情志的康复及正气的复原。

现代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职业等措施,减轻各疾病、损伤和年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

康复的对象为伤残者、老年病、慢性疑难病患者,目标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整个康复治疗,要求尽量帮助患者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重返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1、预防与康复结合预防,即“治未病”。

中医康复医学始终坚持综合的防治思想和方法,进行着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实践。

如气功导引、食物调养、药物调摄、泉水饮浴、情志调适等方法,既能施于未病之先又能用于既病之后,既可用于养生防病又可用于医疗康复。

2、长于功能康复:中医具有详于脏腑功能而略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强调功能的恢复。

3、注重利用自然: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泉水、高山、森林、天然药、食物等,均可用来为康复服务,这是中医康复学历来所强调的。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养生康复方法和手段,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学科。

2.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阴阳代表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五行则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3.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系统。

4. 脏腑功能失调:是指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状态。

5. 食疗:是利用食物的性味功效,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的一种养生方法。

二、填空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病后康复和______(老年养生)。

2.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影响脏腑功能,其中怒伤______(肝),喜伤心,忧伤______(肺),思伤______(脾),恐伤______(肾)。

3.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______(阳),秋冬养______(阴)”的原则。

4. 针灸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的______(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5.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______(病因病机)等。

三、单项选择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核心理念是(A)。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以药为本,治病救人C. 手术治疗,快速康复D. 心理疏导,精神治疗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D)A. 动静结合B. 因人制宜C. 调整饮食D. 持续高强度运动3.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B)的协调作用。

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4. 下列哪种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C)A. 羊肉B. 牛奶C. 菠菜D. 红薯5. 下列哪种情况适合进行艾灸治疗?(B)A. 实热证B. 虚寒证C. 血热证D. 瘀血证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方法?(ABCD)A. 饮食调养B. 运动锻炼C. 情志调适D. 药物调理E. 高强度工作2.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生病?(ABCD)A. 六淫邪气B. 七情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E. 长期睡眠3. 下列哪些是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ABCDE)A. 针灸B. 推拿C. 中药D. 气功E. 穴位贴敷4.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ABCD)A. 天人合一B. 动静结合C. 因时制宜D. 因人制宜E. 持续高强度运动5. 下列哪些是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ABCD)A. 脾主运化B. 肝主疏泄C. 心主血脉D. 肺主气司呼吸E. 肾主思维五、判断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主张“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康复学复习提纲

中医康复学复习提纲

上篇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一章概论(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第一节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掌握)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掌握)思考:中医康复学的定义,学科特点是什么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的区别中医康复的核心理念是:形气神三位一体下的状态观;“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法则---------状态决定功能的转归,功能影响状态的高低。

以中医的状态观为中心,一切围绕调整患者的状态为核心,维护患者生命力状态,西医功能观,作为日常生活之形式,亦需要予以维护。

第二节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一、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三、中医康复疗法四、临床康复第三节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一、远古时期(熟悉)医食同源起源自远古时期,这一时期,完整的中医学体系尚未形成,治疗手段也很原始,中医康复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顺应自然,以饮食调养和宣导为主。

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疾言”“疾耳”“疾首”等属于康复学的内容二、先秦时期(熟悉)先秦时期对康复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有:帛画《导引图》、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竹简医书《十问》、《黄帝内经》等《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康复学的基础背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三、两汉魏晋时期(熟悉)张仲景《伤寒论》中体现的康复调养原则有:胃气调养、饮食宜忌、饮水调护四、隋唐时期(熟悉)孙思邈首创了“药枕”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光疗法——用烛光照射治病五、宋金元时期(了解)六、明清时期(了解)七、近现代时期(了解)“中医康复医学研究会”于1983年成立第四节中医康复学的学习要求和方法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填空、选择)第一节阴阳五行论第二节脏腑经络论第三节精、气、神论第四节情志论第三章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填空、选择、简答)第一节整体康复观一、人与自然一体观二、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三、人与社会一体观第二节辨证康复观一、康复辩证的原则a)病残、伤残诸证,老年、慢性病诸证,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各种类型病证的病机特点P23二、康复辩证的运用第三节功能康复观一、恢复脏腑组织功能二、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三、功能补偿什么是中医康复的功能康复观?P27功能康复观是在整体观尤其是形神一体观和恒动观的指导下,重视形神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生活和职业能力的基本观点。

中医康复学教程

中医康复学教程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二节中医康复学的对象与范围第三节中医康复学的特点与优点(一)养生与康复结合(二)外治与内治结合(三)对人体无伤害结语第二章中医康复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两汉魏晋时期第三节隋唐时期第四节宋元时期第五节明清时期第二篇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第一节整体观第二节辨证观第三节正气为主第四节杂合而治第四章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阴阳论第二节五行论第三节脏象经络论第四节精气神论第五节体质论第六节神情论第七节摄生论第三篇中医康复学的方法体系第五章自然康复学第一节泉水疗法第二节岩洞疗法第三节高山疗法第四节森林疗法第五节香花疗法第六节泥土疗法第七节热砂疗法第八节空气疗法第九节日光疗法第十节方向疗法第六章传统物理康复学第二节香气疗法第三节冷疗第四节热(火)疗第五节磁疗第六节尿疗第七节声疗第七章药物外治康复学第一节蒸汽疗法第二节烫洗疗法第三节熨敷疗法第八章以情制情康复法第一节喜疗第二节怒疗第三节恐疗第四节悲疗第五节思聊第六节意疗第七节其他疗法第九章传统文娱康复法第一节舞蹈疗法第二节风筝疗法第四节弹琴疗法第五节书画疗法第六节弈棋疗法第七节玩具疗法第八节戏剧疗法第十章传统音乐康复法第一节音乐安神疗法第二节音乐开郁疗法第三节音乐悲哀疗法第四节音乐激怒疗法第五节音乐喜乐疗法第十一章传统体育康复法第一节五禽戏第二节八段锦第三节太极拳第四节康复操第五节体态练功康复法第十二章气功康复法第一节松静功第二节内养功第三节站桩功第四节动桩功第五节长寿功第六节固精功第七节保健功第八节强壮功第九节延年益智功第十节正玄功第十三章针灸康复法第一节体针疗法第二节皮肤针第三节皮内针第四节拔罐疗法第五节耳针疗法第六节头针疗法第七节子午流注针法第十四章按摩康复法第一节按摩的常用手法与适应证第二节自我按摩法第十五章饮食康复法第一节食治的概念、沿革与烹饪第二节食治的常用品种与剂型第十六章药物内治康复法第一节补虚疏郁第二节形神并重第三节体质特点第四节因证疏宜第五节守法守方第四篇中医康复学的应用体系第十七章伤残诸证第一节形体伤残一.瘫痪(一)截瘫(二)癔瘫(三)偏瘫(四)面瘫二.痿证(一)痿躄(二)睢目(三)筋痿三.颤振(一)震颤证(二)舞蹈证(三)点头证四.痹证(一)历节风(二)肩凝症(三)腰痛五.畸形(一)驼背(二)跛足六.外伤(一)脑海振伤(二)烧伤后遗症(三)手术后遗症第二节五官伤残一.目盲(一)青盲(二)色盲(三)夜盲(四)近视(五)歧视二.耳聋(一)气虚耳聋(二)气闭耳聋(三)精亏耳聋(四)药毒耳聋三.聋哑四.音声不利(一)口吃(二)声嘶(三)失语五.无唾液六.嗅觉损伤第三节二阴毛发皮肤伤残一.阳痿二.遗精三.早泄四.射精不能五.精液异常六.遗尿七.斑秃第四节神情伤残第十八章神情异常诸证第一节癫狂第二节痫症第三节诈病第四节百合病第五节脏躁症(悲泣证)第六节惊恐证第七节喜笑不休证第八节嗜眠证第九节夜游症第十节经来狂言谵语证第十一节奔豚气第十二节顽固失眠第十九章禀赋不良诸证第一节五迟与五软第二节解颅第三节鸡胸与龟背第四节斜颈第五节多动证第六节痴呆第二十章内伤杂证第一节肥胖第二节消渴第三节眩晕第四节心痛第五节喘证第六节哮证第七节虚损第八节瘾疹第二十一章外感热病瘥后诸证第一节瘥后诸证一般康复法第二节瘥后诸证药物康复法一.水气滞留证二.胃虚喜唾证三.津亏气弱证四.痰热惊悸证五.气虚多汗证六.余热谵妄证七.血虚不寐证八.脾虚少食证九.肠燥便结证十.房事劳复证十一.肺虚喘咳证十二.更发热证第二十二章摄生防病第一节调神一.火形之人二.木形之人三.土形之人四.金形之人五.水形之人第二节炼形一.正常质二.阳虚质三.阴虚质四.痰湿质五.瘀血质六.阳盛质第三节戒除恶习一.戒烟二.酗酒三.手淫四.偏食。

与中医康复学有关的书籍

与中医康复学有关的书籍

与中医康复学有关的书籍
1. 《中医康复学》作者: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学分会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医理疗学》作者:祝长山等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医推拿学》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中医按摩学》作者:孙玉明编,出版社: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5. 《中医针灸学》作者:梁菊英、周健等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6. 《中医物理治疗学》作者:邵庆忠等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 《中医功能康复学》作者:李道光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8. 《中医脊柱康复学》作者:黄涛、杨立春、徐秋亭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9. 《中医肢体康复学》作者:李英强编,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中医康复医学教程》作者:林青等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465P)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465P)

英语中的健康“health”一词的含义 为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
汉语中,“健”是身体强壮有力; “康”为平安、安乐。从词义上看,汉语 对健康的定义更为全面,包含了体格强健、 心理安乐、适应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一种在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1947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 岁的国家就是长寿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长寿国家:瑞典、挪威、 荷兰、日本、冰岛、丹麦、法国、美国、波多黎 各、加拿大、瑞士等。 目前(2002年)中国百岁老人共有一万七千 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近一千万人。
一、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观
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宇宙之间,生命活动必然会 受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影响,因此,人体的所有活 动必然与自然息息相关。 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必须是和谐 有序的,反之,会对健康不利。这就是“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的思想。 因此,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特别强调人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目前公认世界上有五大长寿地区:前苏联高加索、 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卡班、中国新疆的南疆和广西 的巴马。 按中国的标准确定有六个长寿地区:广西巴马县、 新疆玛依地区、四川乐山市、辽宁兴隆村、湖北钟样市、 江苏如皋市。其中如皋全市145万人口中,有172位百 岁老人(2002年),远远超过联合国确定的每百万人口 75位百岁老人的长寿地区标准。
中医养生康复学
美国著名健康营养专家加利· 纽尔说:“一 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身心。”
课程内容: ※ 中医养生康复学理论基础 ※ 养生、康复的自然方法 ※ 养生、康复的医学技术 ※ 养生、康复禁忌

中医养生康复学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康复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本概念养生:保养生命,使之不息,提供所需,防止伤害(身体内外)一词首见于《庄子养生主》养:抚养(扶持、保护、培养、生养),提供生命所需,防止不良伤害生:生命运动不息老年人之养生称为寿老(使老年人长寿)、寿世(使老年人在世时间长)、养老、寿亲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学科(实用性学科)最终目标:健康长寿、享尽天年康复医学(复权医学):利用医学的、工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综合手段,使障碍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经济上等各方面最大程度的改善,使之回归社会。

(帮助各种残疾患者,使其最大限度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研究对象:养生学:所有健康的个体和亚健康人群康复医学:病体: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急性病的恢复期(体虚之人)中医养生康复学发展的六个阶段:1.知识积累于商周2.理论奠基于春秋战国3.体系形成于秦汉至晋唐4.发展于宋元5.成熟于明清6.确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生康复理论与方法的涌现:老子:静心、节欲孔子:强调修身、养性、三戒(戒色、戒斗、戒得)子华子:动以养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不韦:杂家《吕氏春秋》养生思想集中有三:1.强调节欲养心,“谨养知到,养心为贵“2.强调顺应自然,趋利避害(此为不同于他人之处)3.动形以达郁《内经》赋予养生康复学以中医特色:1.提出了生命得本源,强调精气神为人之三宝2.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阐述了生命的规律及衰老机制3.明确了人类的寿限,度百岁乃去,提出了较系统的养生原则和方法4.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并成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核心5.创立了经络学说,为针灸、气功、导引、按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男女之间生命规律的差异:1.女性发育早,生长发育期比男性短2.女性在形态方面的衰老比男性出现得早3.女性衰老以阳明脉衰老明显,男性衰老以肾气衰明显,女性衰老进程比男性较为缓慢相关著作:《养性延命录》南朝陶弘景,第一部养生学专著《养老奉亲书》宋代陈直,现存最早的一部养老专著《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最早一部营养学专著《万病回春》明代龚廷贤,首见“康复“一词,作恢复健康之义《养病庸言》清代沈子复,专论康复得专著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形成期(生):指从胚胎形成到发育完成离开母体得全过程,即生命在母体中孕育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学概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
型学科。

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自然、物
理、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
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

《尔雅·释诂》谓:“康,安也。

”《尔雅·释言》又谓:“复,返也。

”故康复的含意为恢复平安或健康。

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载一老
人病残三十多年,“膝趾肿痈,不能动履”,已成“痼病”,经“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

可见,“康复”还包含有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能力的意思。

在古代,中医学古籍中的“康复”主要是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精神情志的康复及正气
的复原。

现代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职业等措施,减轻各疾病、损伤和年
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

康复的对象为伤残者、老年病、慢性疑难病患者,目标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整个康复治疗,要求尽量帮助患者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患者
的活动功能,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重返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
1、预防与康复结合
预防,即“治未病”。

中医康复医学始终坚持综合的防治思想和方法,进行着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实践。

如气功导引、食物调养、药物调摄、泉水饮浴、情志调适等方法,既能
施于未病之先又能用于既病之后,既可用于养生防病又可用于医疗康复。

2、长于功能康复:中医具有详于脏腑功能而略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强调功
能的恢复。

3、注重利用自然: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泉水、高山、森林、天然药、食物等,均可用
来为康复服务,这是中医康复学历来所强调的。

4、外治与内治结合:如常用的针灸康复法、推拿康复法为外治;中医情志康复法、中药康
复法为内治,取外治和内治之所长,综合运用,灵活施治。

5、药疗于食治并举: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首重食治,包括食疗、食补、食养,而后药治,常常药食并用,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6、提倡形神共养:疾患导致机体不得康复,不外乎重在伤形,或重在伤神,或由形及神,
或由神及形,故必须善于调整形神关系。

7、强调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即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动静
兼修,方收康复之效。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学具有五个基本观点。

即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
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康复预防观。

1、整体康复观:包括人体各部分康复相统一、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统一、人体康复与自
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2、辨证康复观:即病同证异则康复亦异,病异证同则康复亦同,以及辨证与辨病相结
合指导康复医疗。

3、功能康复观:包括恢复脏腑组织生理功能及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4、综合康复观: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疾病,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方
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是中医康复学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康复观点之
一,也就是“杂合以治”理念的具体体现。

5、预防康复观: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

(三)、中医康复疗法
中医情志康复疗法、中药康复法、针灸康复法、推拿康复法、体育康复法、气功康复法、饮食康复法、自然康复法、物理康复法、娱乐音乐康复法等都是中医康复临床中经常使用的
方法。

(四)、临床康复
临床康复应用范围广泛,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烧烫伤后遗症、骨折、软组
织损伤等病残、伤残诸证患者的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
血症等老年、慢性病症患者的康复,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以及现代社会常见的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的康复。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1、远古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知道用宣导、运动等方法来防病治病,如《吕氏春秋》
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以舞以宣导之。


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疾言”“疾耳”“疾首”等属于康复学的内容,首
先开始使用了针灸、按摩、导引、热熨等方法进行治疗,说明中医康复学开始萌芽。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2、先秦时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最早的气功导引图,记载了几十种呼吸与引挽肢体的运动姿势,并注明了它们的名称和主治疾病——开始普及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内经》确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并奠定了中医康复学的基础。

其贡献主要有:①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②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
时期③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④创立了经络学说⑤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3、两汉魏晋时期
东汉末年大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法则中,也提到了病后康复调养的问题,其总的原则是调和阴阳,包括胃气调养,饮食宜忌,饮水调护等。

如:“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常
令不足,勿极意也。

言能饮一斗,与五升”将饮水的原则、方法及预后讲的十分清楚,这对
临床康复护理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著《金匮要略》中还提出了“初病即治”的早期康复理论,同时也开创了药物康
复的先河。

4、隋唐时期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至今仍为中医康
复的有效手段。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史书记载102岁,这与他重视老年康复关心密切,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使用针灸、按摩和药物熨、熏、洗、敷、贴、吹、摩、灌等多种传统的康复
疗法,同时还首创了“药枕”治病。

5、宋金元时期
宋代政府设立了安济坊、养济院等康复医疗机构,同时集成了《太平圣惠方》,书中专列“食治门”选列药粥方129首,是康复食疗的一大发展。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成就:刘完素强调康复调养主要是“以神为本,以气为用,神气相合,可以长生”,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与心肾的关系;张子和采用泥疗、冷疗、热疗、食疗、
针灸、按摩、导引等治疗疾病;朱丹溪主张“阳有余、阴不足”,为阴虚证的康复确立了指导原则;李东桓重视后天之本,认为:脾胃不需要顾脾,脾胃已虚要健脾。

6、明清时期
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了“身心”概念,把情绪郁滞为病概
括为“怒郁”、“思郁”、“忧郁”,提出调节情绪是情志疾病最有效的康复措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龚廷贤的《寿世保元》,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均对临床
康复医学有巨大参考价值。

吴塘的《温病条辨》主张“预防温病,养精第一”,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益气壮阳。

7、近现代时期
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1986年《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公开发行,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中医院校开设康复专业,1989年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
学学术会议。

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著相继出版,如郭子光、傅世垣、张子游等主编的《中医康
复学》。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医康复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