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实验1
中药化学基础实验报告
中药化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的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2. 学习中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3. 掌握中药的质量评价方法。
实验原理中药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
中药的化学组成相对复杂,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甙类、多糖、挥发油等。
中药在人体内产生药理作用的过程中,这些活性成分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的提取是将植物材料中有益药物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离出来的过程。
提取方法可以有常规浸提法、醇提法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提取剂和适宜的温度、时间等条件。
中药的分离是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的目标成分分开。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柱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分离出中药中的不同成分。
中药的鉴定是通过对提取物或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物理化学和色谱谱图分析,来确定其化合物结构和成分含量。
鉴定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中药的质量评价是通过对提取物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来评价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稳定性。
实验步骤1. 中药材的提取1. 将中药材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溶剂中,进行浸提,常用的提取溶剂有乙醇和水。
2. 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搅拌提取,使得溶剂中的有效成分与中药材充分接触和溶解。
3. 过滤提取液,得到中药提取物。
2. 中药提取物的分离1. 将中药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用毛细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样品,涂抹于薄层色谱板上。
2. 将薄层色谱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适量的色谱溶液,待色谱溶液上升之后取出。
3. 对薄层色谱板进行显色或紫外检测,观察不同成分的分离情况。
3. 中药成分的鉴定1. 将分离得到的中药成分进行物理化学测定,如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
2. 分析测定结果,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对比,确定其化合物结构。
3. 利用核磁共振等高级分析方法对成分进行进一步鉴定。
4.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进一步评价其质量。
中药分析实验教材
中药分析实验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几种中成药的理化定性鉴别,掌握中药制剂理化定性鉴别方法和原理。
二、提要利用中药制剂中某些化学成分特有的颜色反应进行鉴别;利用标准品、对照药材作为对照进行TLC检识,以鉴别中成药的真伪。
三、实验用品(1)器材:研钵、烧杯、漏斗、试管、量瓶、回流装置、恒温水浴、电炉、紫外分光光度计(254nm,365nm)、紫外灯(365nm)、烘箱(2)对照品:猪去氧胆酸、胆酸。
(3)样品:牛黄解毒片、复方丹参片(均为市售品)(4)试剂均为AR级:四、试验步骤1.一般理化定性反应牛黄解毒片中大黄、黄芩的鉴别: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滤液作如下反应①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
②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红色不消失,加酸呈酸性,则红色变为黄色。
2.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取复方丹参片1片,研细,分次加少量水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400nm范围内扫描,以水作空白,供试液在283±1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3.TLC鉴别牛黄解毒片的TLC鉴别:①薄层板制备:取CMC-Na上清液30ml,置乳钵中,取10g硅胶G,分次加入乳钵中,充分研磨均匀后,分别加到2块备用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板,使调好的悬浊液充分涂布整块玻板上,而获得均匀的薄层板,晾干。
再在110℃活化1h,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②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2片,研细,加氯仿10ml研磨,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③对照品溶液制备:取胆酸、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分别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即得对照液。
④点样与展开:在距薄层板底边1~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起始线。
实验一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
【实验方法】
3. 基本方法
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 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 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 用较淡的铅笔(2H 或4H),按照实物 或显微图象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 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 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 . 有关规定
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 明暗一致 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子、圆规及曲线板等 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自然特征。 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不可用 各种涂影来表示。 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字。引线可用直尺 画实线,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避免 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注名, 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说明。
4. 显微组织简图的画法和有关代表符号
【实验方法】
大黄簇晶
肉桂纤维
【作 业】
分别绘出草酸钙簇晶和纤维,并详细 列写出这两种结构的测量的过程及结 果。
实验一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掌握显微制片技术。 2. 掌握显微测量尺的使用和显微测量 方法 3. 掌握显微绘图技术和方法
【仪器、试剂、材料】
1. 仪器:生物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波 片、盖玻片酒、精灯等。 2. 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试液、蒸馏水等。 3. 药材:大黄粉末,肉桂粉末。
【实验内容】
1. 2. 3. 4. 中药显微制片的方法。 显微测量尺的使用。 中药显微绘图的方法。 大黄粉末中草酸钙簇晶和肉桂粉末 中纤维的测量。
【实验方法】
1. 2. 3. 4. 5. 6. 常见中药显微标本片的制片方法 徒手切片法 粉末制片法(注意透化次数、加热 温度、盖片方法) 表面制片法 组织解离制片法 整体封固法 涂片法和压片法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中药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掌握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习使用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
实验材料•生姜、黄芩等中药材。
•乙醇、水、氯仿、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将生姜切碎,加入乙醇中,加热提取。
2.用氯仿分离提取液中的挥发油。
3.用纯净水重新提取剩余的材料,得到粗提液。
4.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得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5.用常用的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生姜中的挥发油。
•分离得到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利用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得出了具体的化学结构。
实验结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难点•中药材的粗提液往往伴随着很多杂质,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改进•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研。
感谢您的阅读!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异物混入。
•注意防火和爆炸,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特别谨慎。
实验思考和探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对于人体有何影响和作用?•除了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快速检测和分析中药成分方面,有哪些趋势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李华,冈本出版社,2005年。
2.《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王大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色谱分析与质谱鉴定》,李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中药实验一
中药实验一:中药材的显微鉴定一、材料:川牛膝段二十余段、怀牛膝段二十余段、黄芩粉末50克、甘草粉末50克二、试剂:1、水合氯醛试液:水合氯醛50克、蒸馏水15毫升、甘油10毫升混合即得。
2、稀甘油:甘油33ml、加蒸馏水至100ml稀释,再加入液化苯酚1滴或樟脑1小块即可。
3、甘油醋酸试液(斯氏液):配法:甘油、醋酸、蒸馏水各等分即得。
三、实验用具:生物光学显微镜、刀片、解剖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小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铅笔、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怀、川牛膝的横切面显微鉴定1、徒手切片:2、选片3、装片4、观查:选取完整透明的切片置于载玻片上,先滴加甘油醋酸试液,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在盖玻片的边缘,将盖玻片的下端放于切片的左侧,缓慢放下,注意不能留有气泡,如果试液加多溢出,可用滤纸吸出,如果试液不能覆盖切片,则用吸管吸取试液加在玻片边缘)镜检;如果观察效果不好可以加入水合氯醛试液1-2滴镜检;或者再将加入水合氯醛试液的载玻片置于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1-2滴稀甘油试液镜检。
(二)黄芩和甘草粉末显微鉴定1、冷装片:用解剖针挑取样品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中央,加水(蒸馏水)、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各1滴,用针(如果加入酸碱试液用玻璃棒)搅匀后,加盖玻片观察,(方法同前),必要时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做出标示。
2、透化装片:用解剖针挑取样品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中央偏右处,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用针搅匀后,用试管夹或镊子夹住盖玻片一端水平移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加入水合氯醛试液1-2滴水平移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反复操作直至粉末透化清晰加盖玻片观察。
此法较冷装片更易观察细胞、及内容物的结构。
中药炮制实验一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姓名:颜文孟学号:201225821006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7-2014.9.20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炮制》实习主要内容:中药的净选、切制、炒制、炙法、蒸法、醋制、煅制实验一净选加工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常见的净选工具2.能根据药物所含杂质的类型确定净选方法二、实训设备及材料1.设备:簸箕2.材料:车前子、王不留行、紫苏子、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挑选:适用于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除去药物中所含的霉变品、虫蛀品、泛油品等,或者药物中所含杂质少且明显,用其他器具难以与药物相分离时选用,还常用于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2.将已称好的药物(即供试药物,如车前子、王不留行、紫苏子等)置簸箕内,两手握住簸箕边缘后部的2/3 处,均匀用力借扬、簸、摆等力量,将杂质、瘪粒、碎屑等除去。
四.总结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首要环节。
一般分为清除杂质、大小分档、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其他加工等环节。
药物经净制后可便于切制和进一步炮炙,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减少副作用。
实验二饮片切制切制是指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技术。
包括浸润、切制和干燥三个步骤。
一、实训目的1.学会使用RY 型润药机润制药物2.学习使用QWZL 型切药机切制药物二、实训设备及材料1.实训设备:RY-500 型润药机、QWZL—300 型直线往复式切药机2.实训材料:陈皮三、实训内容及步骤(一)RY 型润药机的操作1.工作原理:物料由人工装入圆形箱体内,锁闭箱门,按下启动按钮,抽真空,保持箱内真空度,雾化水喷淋,保持箱内高压(物料软化时间),放汽、停机、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完成。
根据气体具有强大穿透性的特点,将处于高真空下的药材通入水蒸汽,水分即刻充满所有空间,使药材在低含水量的情况下,快速均匀软化。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2. 炒焦:山楂3. 炒炭:槐米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准备洗锅T 热锅(小火)T 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烫手时可开始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 显黑褐色微斑。
实验一清炒法1.炒黄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 爆裂声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 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 黄,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4.炒炭 ① 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 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表面黑褐 色,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 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②莱菔子③王不留行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
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 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3.炒焦①山楂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
图4焦山楂三:实验讨论与分析1. 讨论: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 分析结果: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
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机制,培养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2. 实验器材- 中药材: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 刀- 研钵- 社颈瓶- 醇- 研磨器- 毛细管- 显微镜- 实验报告模板及笔3. 实验步骤3.1 收集中药材从药材市场购买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常见中草药材。
3.2 观察中药材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3.3 分析中药材化学成分将中药材粉末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醇,并用研磨器搅拌均匀,得到药材的提取液。
然后使用毛细管将提取液滴在试管中。
借助显微镜,观察试管中的物质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等现象。
3.4 实验结果观察到不同中药材提取液的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情况。
例如,发现枸杞提取液呈现红色,黄芪和人参提取液呈现黄色。
3.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对其颜色有较大影响,不同中草药含有不同的有效化合物。
这些有效化合物使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枸杞富含的类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滋养肝肾;黄芪和人参提取物中的黄酮和皂苷有强壮免疫力、提高体力的作用。
4. 总结中药作为中国古老的草药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中药的起源、发展以及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的颜色变化反映了其中所含有效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这对我们合理应用中药、发掘中药的新用途具有一定的启示。
同时,实验中采用的显微镜观察方法可以进一步发展,提高中药质量鉴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药的关注和研究。
中药制剂分析全本实验讲义及教案(新)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一、实验目的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显微鉴别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保留有原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显微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三、仪器与试药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乳钵、镲镜纸、小镊子、小刀。
2、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AR)。
3、牛黄解毒片、蛇胆川贝散、银翘解毒片、六味地黄丸(市售品)。
四、实验步骤(一)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片心,研成粉末,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周围透出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2、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二)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54~68μm,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皱纹。
2、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3、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三)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适量,采取适当方法解离后,取少许,观察淀粉粒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其他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滴加适量稀甘油,置显微镜下观察。
1、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2、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
3、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5、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试述你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各代表何种中药材?2.通过以上4种中成药的显微鉴别,请你总结出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通过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了鉴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样本的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与正品标准相符合,属于高品质的中药材。
1.引言: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但真伪和质量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的鉴定工作主要通过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本实验通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鉴定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样本。
2.2实验仪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
2.3实验步骤:(1)外观、性状鉴定:观察和比较中药样本的外观、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2)显微结构鉴定:利用显微镜对中药样本的细胞结构、气孔特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3)化学成分鉴定: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外观、性状鉴定:茯苓样本呈白色或微黄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无臭味。
党参样本呈圆柱状,黄褐色,有香气,质地细腻。
黄芪样本呈长条状,棕黄色,稍有苦味,质地硬而脆。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样本的外观、性状与正品标准一致。
3.2显微结构鉴定:茯苓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气孔和纤维等,细胞壁厚度均匀。
党参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木质部、髓部和树皮等,木质部细胞排列有序。
黄芪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维管束、皮层细胞和树皮细胞等,维管束分布规律。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可发现样本的显微结构与正品标准一致。
3.3化学成分鉴定:茯苓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茯苓所含有的典型峰值,如3428cm^-1处的O-H伸缩振动,289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等。
党参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党参所含的典型峰值,如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165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等。
实验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
延胡索:断面角质样
第16页/共29页
【实验方法】
牛膝横切面组织的显微鉴别。 (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
第17页/共29页
第18页/共29页
【实验方法】
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 草酸钙簇晶:多、大、棱角短钝。 导管: 多网纹,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淀粉粒: 类球或长圆形,脐点多星状;
牛膝:断面角质样 白色小点环状排列
第8页/共29页
川牛膝:断面白色小点
• 与怀牛膝比较
第9页/共29页
商陆:“罗盘纹”
第10页/共29页
川乌:
第11页/共29页
防己:“车轮纹”
第12页/共29页
黄连:
第13页/共29页
苦参:纤维性,放射状纹理
第14页/共29页
板蓝根:“金井玉栏”、菊花心
第24页/共29页
【实验方法】
5.黄连粉末的显微鉴别 。
第25页/共29页
【实验方法】
6.大黄药材的理化鉴别。
大黄粉末少量微量升华观察升华物 的颜色性状。
大黄粉末少量加稀碱液2滴观察颜色 反应。
大黄粉末在紫外光下观察显何荧光。
第26页/共29页
【实验方法】
7.黄连药材的理化鉴别。 黄连药材断面在紫外光(365nm)下
【仪器、试剂、材料】
仪器:生物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波片、盖玻片、酒精灯、微量升华装置 。
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试液、蒸馏水、稀碱液等。 1. 药材:黄连根茎的组织切片;大黄和黄连(味连)粉末。
第2页/共29页
【实验内容】
性状鉴别: 牛膝横切面组织显微鉴别。 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 黄连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鉴别
第19页/共29页
中药的辨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的辨识方法,提高中药鉴别能力。
3. 培养中药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药的辨识主要依据其来源、性状、鉴别特征等方面。
通过观察、触摸、闻味、尝味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进行鉴别。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放大镜、天平、研钵、药筛、玻璃棒、烧杯、蒸馏水等。
2. 试剂:乙醇、甲醇、氯仿、硫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材料1. 中药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甘草、枸杞子、丹参、黄连等。
2. 中药粉末:人参粉末、黄芪粉末、当归粉末、川芎粉末、白芍粉末、甘草粉末、枸杞子粉末、丹参粉末、黄连粉末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2. 观察中药粉末的性状,包括颜色、质地、气味等。
3.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和中药粉末的微观结构。
4. 对中药材进行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等理化指标检测。
5. 对中药粉末进行鉴别实验,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产生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显粉性,味微苦、微甜。
粉末为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微甜。
2. 黄芪: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显粉性,味微甜。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3. 当归: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甘、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苦。
4. 川芎: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辛、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5. 白芍: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苦、微酸。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1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TLC 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 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 1 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 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 1~2 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实验三矿物药石膏与玄明粉中重金属的检查(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金属检查的方法与原理。
2、熟悉目视比色法的操作与判断。
二、基本原理
目视比色法是以肉眼直接观察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的颜色深浅,判断样品所含杂质是
否超出规定限度。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都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反应显色,生成黑色硫化
物沉淀,标准溶液常以 Pb2+为代表,其原理为:
实验三冰片中砷盐限量检查(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砷盐检查法的基本操作。
2、了解砷盐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古蔡法)。 二、基本原理
本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砷盐检查第一法。
锌和酸作用所产生的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再与
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黄色至棕色砷斑。与同条件下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
三、仪器与试药
1、 甲 苯 法 水 分 测 定 装 备 ( 见附 图 )( 包 括 500ml 短 颈 圆 底 烧 瓶 、 水 分 测 定 管 、 直 形 冷 凝 管、 外 管 长 40cm)。
2、 电 热 套 、 分 析 天 平 。 3、 甲 苯 、 亚 甲 蓝 ( AR)。 4、 铜 丝 。 5、 香 砂 养 胃 丸 ( 市 售 品 )。
(1)本品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 1ml,加 5%硝酸钠溶液与 10%硝酸铝溶液各 0.3ml,生成黄色沉淀,再加 5% 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显棕红色。 ②取本品 0.1ml,加水 10ml,摇匀,取溶液 2ml,加 5%二氯氧化锆溶液 1~2 滴,溶液 显黄色,再加盐酸 1~2 滴,黄色不褪。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5、板蓝根颗粒剂 (1)本品为板蓝根制成的颗粒剂。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 0.5g,加 5ml 甲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蓝紫色。 ②取本品 0.5g,加 10ml 甲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 1ml,加茚三酮试液 0.5ml,置水浴 中加热数分钟,显蓝紫色。 (3)思考题 试述第(2)点中②法的鉴别原理。 (二)薄层色谱鉴 别 1、牛黄解毒片 (1)薄层板制备参看本书附录。 (2)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 2 片,粉碎,加氯仿 10ml 研磨,滤液蒸干,加乙醇 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对照品溶液制备:取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中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 品溶液。 (4)点样与展开: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正已 烷-醋酸乙酯-醋酸-甲醇(20:25:2 :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喷 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烘约 10 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在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5)思考题: 试述本法分析原理?是鉴别处方中何种中药材? 2、银翘解毒片薄层色谱法。 (1)薄层板制备:同 1、(1)项。 (2)供试液制备:取本品 10 片,研细,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 摇,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对照溶液制备:①取荆芥对照药材 0.8g,加石油醚(60~90℃)20ml,按供试品 溶液制备法制备。②再取薄荷脑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含 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 溶液。 (4)点样、展开、显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10μ l, 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
中药制剂分析实例 (1)
沉香化气丸: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伤湿止痛膏:本品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甘草浸膏: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遇热软化,易吸潮。
薄荷油:“折光率应为1.456-1.466(附录VII F )旋光度取本品,依法测定(附录VII E),旋光度应为-17°至-24 °”马钱子散中马钱子鉴定“取本品10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定“取本品1ml,加1%氢氧化钠溶液1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微量升华鉴别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得到白色的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显玫红色大黄流浸膏中升华物的鉴别取本品1ml,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有菱形针状结晶、羽状和不规则状结晶,滴加氢氧化钠试液,溶液显紫红色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的鉴别“取本品15丸,加少量水,搅拌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取2ml,加水至25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8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西洋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f、Rg1、F3、F11等以及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糖类,人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0、Ra、Rb1、Rb2、Rc、Rd、Rg1、Rg2、Rh1、Rh2、Rh3等及有机酸、糖类等,检查方法:取人参药材1g、西洋参药材1g依法分别制制成对照溶液,去西洋参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2u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ª甲醇¡ª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与人参对照药材完全一致的斑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五、讨论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三、实验内容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四、思考题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五、讨论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实验三益母草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四、思考题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五、讨论煎煮时间长;太费时..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温度控制不当;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苦..实验四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2.药材:板蓝根、红糖3.试剂: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三、实验内容制法:取板蓝根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0倍量水;1.5小时;第二次8倍量水;0.5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g;即得..四、思考题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五、讨论浓缩时;为加快浓缩速度;适当提高温度;得到的浓缩液密度有点低;导致加入蔗糖粉后并未出现颗粒;但加入大量蔗糖粉后;板蓝根颗粒渐渐析出;但颜色呈淡棕色;大概因为加入蔗糖太多;导致颜色有所变化..实验六紫草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120目2.药材: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 100g;蜂蜡三、实验内容制法:1原料处理: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2)炸料制膏: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四、思考题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各有何特点如何选用中药软膏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研合法: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熔和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乳化法: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分用熔和法..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五、讨论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行油炸时;由于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重..因为整个实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最后做出的紫草膏还挺不错的;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实验做的还算成功吧..实验七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三、实验内容六味地黄丸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四、思考题炼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炼蜜的程度;用蜜量及合药时温度炼蜜目的: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嫩蜜适合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中蜜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老蜜适合粘性差的药材制丸..蜜温一般60-80℃;用量1:1-1:1.5..五、讨论蜂蜜中加开水有些多;导致和药材时过稀;搓丸时有些困难;总是粘手;且表面粗糙不光滑;但通过将手用水沾湿;再搓丸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药丸经烘箱烘烤之后;变干许多;又黑又亮;色泽均匀一致..。
实验一黄藤中掌叶防已碱的提取
实验一 黄藤中掌叶防已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一种季铵碱的提取方法(2) 了解巴马丁的氢化反应(3) 通过巴马丁的氢化制备延胡索乙素,了解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 实验原理:掌叶防已碱(巴马丁)是季铵生物碱,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溶剂。
所以可用甲醇、乙醇或水进行提取,然后通过盐析,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沉淀而与其它杂质分离。
掌叶防已碱盐酸盐为黄色针状结晶,经氢化后即得延胡索乙素,不溶于水,能溶于热乙醇,易溶于氯仿、苯、乙醚中。
黄藤中含掌叶防已碱高达4%,而延胡索乙素在延胡索中含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黄藤为生产延胡索乙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氢巴马丁三 实验方法:1 黄藤中生物碱的提取与氢化(1) 渗漉:取黄藤粗粉40g ,用1%的乙酸渗漉,收集渗漉液(约400ml )。
(2) 盐析和碱化:在渗漉液中加入氯化钠至终浓度为10%,搅拌使溶解,再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10,此时溶液变为砖红色,并有黄色不溶物析出,静置,倾去上清液,抽滤或离心后可得巴马丁粗品。
(3) 精制:将巴马丁粗品置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80%乙醇30ml ,加热使溶解,趁热抽滤,残渣继续用80%乙醇热溶数次(每次20ml )至溶液颜色变浅(2~4次),合并溶液,在此溶液中滴入6mol/L HCl 至pH2,放置,即有金黄色针状结晶析出,抽滤,即得粗制氯化巴马丁,于70℃干燥后,称重,测熔点。
(4) 氢化:取氯化巴马丁1g ,置于50ml 三角烧瓶中,加入50%甲醇25ml ,加热H 3H 3NOC H 3OC H 3CO使溶解,停止加热,加固体NaBH40.8~1.0g,边加边摇,当反应液迅速由黄色变为微黄色或无色时,用6mol/L HCl至pH2,稍加热,使多余的NaBH4分解后,再用氨水将反应液调至pH9,即析出延胡索乙素粗品,抽滤,溶于95%乙醇20ml 中,加热溶解,趁热抽滤,向滤液中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放置析晶,抽滤,即得白色鳞片状的延胡索乙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比色法测定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总量学时分配:6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羧基蒽醌苷类及游离羧基蒽醌的性质;2.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类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有色物质的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这是物质的性质。
溶液颜色的深浅往往是溶液浓度高低的标志,而颜色的深浅与对一定波长的吸收度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对被吸收光的吸收度来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
实验条件1.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量筒。
2.试剂:NaHCO3, 10%FeCl3, 浓盐酸,氯仿,0.5% 醋酸镁甲醇溶液。
实验内容1.对照品溶液及标准曲线:精密称取1,8 –二羟基蒽醌2.5 mg 于25 ml 容量瓶中,加氯仿溶解并加至刻度,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1,2,3,4 ml ,分别置于25 ml 容量瓶中,蒸去氯仿,加0.5% 醋酸镁甲醇溶液至刻度,摇匀。
以甲醇为空白,在515 nm 处测定,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μg / 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定量分析精密称取药材粉0.1 g ,置100 ml 烧瓶中,精密加入水25 ml ,称定重量。
直火加热15 分钟,放冷,称定重量,用水补足至原重量,加碳酸氢钠50 mg ,摇匀,静置后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吸取续滤液10 ml ,置100 ml 具塞烧瓶中,加10%FeCl3溶液20 ml ,回流20 分钟,加HCl 1ml ,继续回流30 分钟,放冷,加入氯仿25 ml ,盖好瓶盖,用力振摇,转移至125 ml 分液漏斗中,使分层,分取氯仿层,再用20 ml 氯仿(洗涤烧瓶后)萃取一次,分取氯仿层与上次合并,并用水洗涤二次,每次用水15 ml ,将氯仿层用干燥滤纸滤过于50 ml 容量瓶中,用氯仿洗涤滤纸,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用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5 ml 氯仿提取液,置25 ml 具塞烧瓶中,蒸去氯仿,放冷,精密加入0.5% 醋酸镁甲醇溶液10 ml 。
摇匀,以甲醇为空白,在515 nm 处测定吸收值,由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实验记录1.绘标准曲线图。
2.计算大黄中结合蒽醌和游离大黄酸的总含量。
思考题1.加水提取的是何类成分,加入10%FeCl3的目的是什么?2.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什么?3.用比色法测定蒽醌类成分应注意什么?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Content of Effective Componentsin Radix et Rhizoma Rhei by Colorimetric Method Class hour: 6Objectives1.Master the properties of carboxylic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nd free carboxylicanthraquinones.prehand the assay method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Radix et Rhizoma Rheithrough the experiment.PrincipleSolution of colored substance can absorb beam of different wavelength in different degree, which is one of the properties of substance. The solution’s color always indicates the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color is relevant to the absorbance at a definite wavelength. Thus, we can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substance in solution by the means of comparing the absorbance of the light absorbed by the solution. Conditions1. Apparatus: spectrophotometer, pipette, volumetric flask, conical flask, graduated cylinder.2. Reagents: NaHCO3, 10%FeCl3,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chloroform, 0.5% magnesium actate in methanol.Procedure1. Preparation of reference solution and standard curve:2.5mg of 1, 8-dihydroxy-anthraquinone is accurately weighed into a 25mL volumetric flask, dissolved in chloroform and diluted to the volume. Transfer 0.5, 1, 2, 3, 4mL of the reference solution accurately into 25mL volumetric flasks respectively. After evaporating the chloroform, dilute the solution with 0.5% magnesium acetate in methanol to the volume, and mix it well. Methanol is used as the blank control. We can measure the absorbance at 515 nm and prepare the standard curve with the absorbance as ordinate and the concentration (µg/mL) as abscissa.2. Quantitative analysis:Accurately 0.1g of the powder is weighed into a 100 mL conical flask andaccurately 25mL water is added, then the flask is weighed and heated under reflux on a direct fire for 15mins. The loss of the water is replenished after the flask is cool and 50 mg of sodium bicarbonate is added. Then, this solution is mixed well, allowed it to stand, and filtered through a piece of dry filter paper. The initial filtrate is discarded, accurately 10mL of the successive filtrate is transferred to a 100mL conical flask, and 20mL of 10% ferric chloride solution is added. This flask is heated under reflux on a direct fire again for 20 mins, and 1mL of hydrochloric acid is added, that is continue to be heated under reflux for 30 mins more. At last, 20mL of chloroform is added after the flask is cool, which is vigorously shaken with tightly stoppered. The mixture solution is transferred to a separating funnel, which is allowed to stand. After the chloroform layer is separated and 20mL of chloroform are added to wash the conical flask and transfer it to the separating funnel. The combined chloroform extracts is washed with two 15mL quantities of water. This chloroform solution is filtered through a piece of dry filter paper to a 50mL volumetric flask, and the filter paper is washed with chloroform to the same flask. Some chloroform is added to volume and the solution is mixed well. Then, accurately 5 mL of the chloroform solution is transferred to a 25mL stopper conical flask and the chloroform is evaporated. Accurately 10mL of 0.5% solution of magnesium acetate in methanol is added after this conical flask is cool. The absorbance at 515nm is measured by using the methanol as the blank, and the content of anthraquinone is calculated by the stand curve.Experiment records1. Plot the standard curve of reference solution.2. Calculate the total content of combined anthraquinone and free rhein in the Radix et Rhizoma Rhei (Dahuang)Questions1.Which kind of component was extrac ted by water? What’s the use of 10%FeCl3?2.What’s the use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Which procedu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 this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