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各上市公司:为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1年度报告”或“本次年报”)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上市公司应按照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公告〔2011〕41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0号—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本所《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本通知等规定编制、报送和披露2011年度报告。
上市公司应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及本所关于财务报告披露的相关备忘录,编制并披露2011年度财务报告。
二、上市公司披露2011年度报告不应晚于2012年4月30日,且披露时间不得晚于2012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新上市的公司,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经审计的2011年度财务会计资料的,应不晚于2012年4月30日披露2011年度报告。
三、上市公司预计不能在2012年4月30日前披露2011年度报告的,应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本所提交书面报告,并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
对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本次年报的公司,本所将按照《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实施停牌,并对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公开谴责。
四、本所根据均衡披露原则统筹安排本次年报的披露时间。
上市公司应按照本所安排的时间披露2011年度报告。
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披露时间的,公司应提前向本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变更理由并明确变更后的披露时间,经本所同意后方可变更。
本所原则上只接受一次变更申请。
五、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本次年报披露前预计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负值、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与上年相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但未进行业绩预告,或者预计2011年度经营业绩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或盈利预测差异较大的,应按照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前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或盈利预测修正公告。
2011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2011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一、背景介绍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依据,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工作规定》,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监管和检查。
二、监管情况分析1.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普遍程度在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普遍程度有所提升,大部分上市公司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得到了更好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财务信息。
2.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存在的问题尽管大部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较为规范,但在个别公司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些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存在着不严格、不规范的情况,可能存在着夸大企业业绩、隐瞒财务风险等问题,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3. 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监管。
加大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对不合规的公司进行严格处罚和警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部门还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结论与展望总的来看,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有所改善,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但与此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加强监管和检查,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展望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促使上市公司更加严格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可靠。
例题--中级会计师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章讲义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章讲义3例题【例题·计算题】2010年1月1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50名高级管理人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
协议规定:①甲公司向50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股股票期权,行权条件为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从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3年,公司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2%;②符合行权条件后,每持有1股股票期权可以自2013年1月1日起1年内,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股票,在行权期间内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将失效。
甲公司估计授予日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5元。
2010年至2013年,甲公司与股票期权有关的资料如下:(1)2010年5月,甲公司自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500万股,共支付款项4 025万元,作为库存股待行权时使用。
[答疑编号5668100211]『正确答案』借:库存股 4 025贷:银行存款 4 025(2)2010年,甲公司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0%。
该年末,甲公司预计未来两年将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6元。
[答疑编号5668100212]『正确答案』2010年应确认的当期费用=(50-1-1)×10×15×1/3=2 400(万元)借:管理费用 2 4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400(3)2011年,甲公司没有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4%。
该年末,甲公司预计未来1年将有2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5%;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8元。
[答疑编号5668100213]『正确答案』2011年应确认的当期费用=(50-1-0-2)×10×15×2/3-2 400=2 300(万元)借:管理费用 2 3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300(4)2012年,甲公司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5%。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针对近期日常会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现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作为会计监管的专业判断依据。
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特此通知。
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证监会会计部2011年8月15日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问题一:如果公司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变更后的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何时开始应用?解答: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采用未开始用法处理,即会计估计变更近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变更当期数又影响未来期间数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因此会计估计变更应当自该会计估计变更被正式批准后生效。
为了方便操作,新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最近一期尚未公布的定期报告开始实施,原则上不能追溯调整更早会计期间。
问题二:对于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债务,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应该根据债务重组协议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负债的金额?解答: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交易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能据以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债务重组中涉及的相关负债在报告期仍应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等地约定确认和计量,相关债务重组损益应当在有关负债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确认。
问题三:除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之外,公司为取得贷款可能还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上述服务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在上市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服务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向银行支付的该类服务费用与取得银行贷款直接相关并且银行实质上未提供协议约定服务的,相关服务费用按照实质上重于形式的原则,视同贷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果银行确实提供了协议约定的服务,相关服务费用应当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化要求的集合。
上市公司作为具有社会公众资本的企业,其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整体情况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共有XX项上市证券,计价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本公司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的原则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在AWA系统的指导下,本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本公司同时按照法律法规、上交所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遵守,加强了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和审计。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确立情况本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遵循了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确立依据实际经营情况,遵循了保守性原则,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会计政策的确定和披露,并进行了内外部审计的认可。
三、重大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报告期间,本公司未发生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情况本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和披露相关财务报表。
报表的编制过程经过了多次内部审核和复核,确保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本公司也按照《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了相应的财务报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交所和证监会进行了报送。
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公司通过建立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司会计人员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各级管理层加强了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合规性。
六、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建议针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建议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提高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执行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强与证监会和上交所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提升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水平。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 年第1 期,总第8 期)问题1: 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解答: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 年第1期,总第4期),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
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
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题2: 上市公司发生企业合并时,若上市公司与被合并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接近一年,是否可以将该交易判断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及其讲解,判断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求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为非暂时性的。
具体的时间性要求为:在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合并日之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此外,如果合并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超过"一年",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相关规定,判断合并交易与之前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成为同一控制下企业的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问题3: 对于上市公司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不涉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因安全生产费的计提和使用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比照永久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详解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详解近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一期,总第四期),本文对该期问答解读如下:问题 1.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
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如果属于前期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
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应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1.“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或者疏忽、曲解事实造成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2.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应按照追溯重述法,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
对于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调整等涉及损益类的项目,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再将其余额过渡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3.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相当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捐赠,按照《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规定,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上市公司取消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取消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作者:梁慧来源:《财会学习》2013年第07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频频取消股权激励。
卧龙地产在今年年初的1月1313就发布取消股权激励的公告,之后,南都电源、美克股份、浙江永强、超图软件等上市公司纷纷发布类似公告。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取消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家数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本文就股权激励得终止或取消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取消股权激励计划的相关会计规定根据相关会计规定,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可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规定: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工具,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認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認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指出,如果企业在等待期内取消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或结算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企业应当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認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認的金额。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指出:“针对取消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应当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認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認的金额。
”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2]25号)的规定,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性工具的(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规定:“等待期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协议中确定的相关条件,不得随意变更。
其中,可行权条件是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反之,为非可行权条件。
证监会发布2011年年报体检报告
证监会发布2011年年报体检报告中国证监会会计部日前发布了《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报告》指出从2011年年报披露的总体情况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年报出现简单错误等三大问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问题一:部分公司年报存在简单错误,影响了年报信息的严肃性。
现象:一些公司在年报披露中存在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勾稽关系不正确、报表项目串行、涉及金额的项目数字正负号相反、账龄分析表未及时更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互矛盾等简单错误。
案例:包钢稀土(行情股吧买卖点)3月26日抛出一份靓丽年报,公司实现净利润34.78亿元,同比增长363.33%。
然而表面的光鲜,并不能掩饰年报中大密度的错误,公司年报第91页中出现了“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在“(一) 货币资金”突然插入了一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该年报从91页直到最后的第124页共先后出现类似错误100余处。
点评:在每次财报披露期结束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上市公司密集推出财报“补丁”,牵涉其中的除了一些二三线上市公司外,类似贵州茅台(行情股吧买卖点)、五粮液(行情股吧买卖点)、潍柴股份等权重蓝筹也屡屡中招。
这些低级错误不仅会使上市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也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和损失。
对于这类公司除非有更具吸引力的核心的独特性之外,投资者还是尽量少参与。
(浙商证券赖艺蕾)问题二:重要会计政策披露未体现企业特点,对使用者评判公司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有待提升。
现象: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对收入确认等事项的会计处理做出了个性化的披露,但目前照搬照抄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
案例: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新机制,目前已有天壕节能(行情股吧买卖点)、动力源(行情股吧买卖点)、盾安环境(行情股吧买卖点)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此项业务。
因为提供节能服务的上市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也包括向客户销售节能产品或设备,所以必须根据提供服务或销售产品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上交所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第3号-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专项说明
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第三号——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专项说明各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年报准则”)由中国证监会颁布执行,具体条文的权威解释权归属中国证监会。
为便于上市公司理解和执行年报准则,我部特编制本备忘录,相关解释仅供参考。
根据本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资金的情况出具专项说明。
为统一披露口径,我部制作了“上市公司201X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一,以下简称汇总表)。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专项说明中应当包含按本备忘录附件一格式编制的汇总表。
一、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是指: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垫付的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代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偿还债务而支付的资金;有偿或无偿、直接或间接拆借给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的资金;为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承担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权;其他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使用的资金。
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是指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前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
附属企业是指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但不含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控制的企业。
公司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计提的减值准备或核销的金额,不应当从期末占用余额中扣除。
存在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上市公司,应当在本次年度报告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的“关联债权债务往来”中,增加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发生时间、占用金额、发生原因、偿还金额、期末余额、预计偿还方式、清偿时间、责任人和董事会拟定的解决措施。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用于规范企业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对上市公司来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好处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从而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财务透明度是市场经济中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础,只有在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符合规范,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其次,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有很多好处。
首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提高报告的比较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使财务报告更加一致和可比较,减少了因不同会计政策造成的误导性信息,增强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其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增加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减少财务欺诈的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要求公司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了财务造假和欺诈的机会,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此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质量,促进公司管理层的财务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新的准则。
这对于公司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其次,一些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引和解释可能存在不明确或解释不一致的情况,这给公司的财务报告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上市公司要管理好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保证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7期)2009年第1期,总第1期 (1)2009年第2期,总第2期 (4)2009年第3期,总第3期 (5)2010年第1期,总第4期 (6)2011年第1期,总第5期 (7)2011年第2期,总第6期 (9)2012年第1期,总第7期 (10)2013年第1期,总第8期 (12)2009年第1期,总第1期问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要求,在编制2008年年报时,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外计提的维简费,应比照安全生产费用的原则处理,即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第一,维简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视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所规定的原则进行追溯调整;第二,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规定标准计提维简费时,不再计入成本或费用;第三,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照规定范围使用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一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第四,编制2008年年报时,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因维简费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应进行追溯调整。
问题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是否需要根据具体发行日期加权后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解答: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公司应将作为对价而发行的全部新股数计入合并当年和对比年度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即权重为1);在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条件下,公司应采用同样原则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问题3: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于转让超额亏损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在合并报表中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前根据有关规定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转让价款与上述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差额应调整未分配利润,不能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已在利润表内确认的子公司超额亏损,在转让该子公司时可以将转让价款与已确认超额亏损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合并利润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41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41号为增强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各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遵照本公告的要求,切实做好2011年年报编制、审计和披露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总体要求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范要求,认真执行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做好2011年年报披露工作。
上市公司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好2011年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
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
2011年年报审计是我国新审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新审计准则要求开展审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执行质量控制制度,勤勉尽责、审慎执业,做好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一)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应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披露责任意识,建立内部责任追究机制,促进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勤勉尽责。
上市公司应在年报“内部控制”部分披露建立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的情况。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重大遗漏信息补充以及业绩预告修正等情况的,应逐项如实披露更正、补充或修正的原因及影响,并披露董事会对有关责任人采取的问责措施及处理结果。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内控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的要求披露董事会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河南省上市公司2011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
二、 结 论
河 南 省 绝 大 多 数 上 市 公 司 能 够 严 格 按 照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的规定 , 结合 本公 司实 际 , 恰 当地确 定会计 政策 、 运 用 会 计 估 计, 真实 、 完整 地反 映公司 的财务状 况 、 经 营成果 、 现金 流量 ; 新 准则 实施后 公允价 值逐渐 受到 重视 , 同 时 增 大 了 上 市 公 司 的业绩 波动 幅度 , 但 是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对 上 市 公 司 经 营 业 绩 的影 响连续 五年都 极小 , 反 映 了河 南 省 上 市 公 司 以 实 体 经 济为 主的基本 特征 ; 上市 公 司 2 0 1 1年 利 润 主 要 来 源 于 日常 经营活 动 , 同时 , 还持 有相对 充裕 的现金 , 反 映 了 上 市 公 司 整 体盈利 能力得 到提升 。
、
河 南省上 市公 司企 业会计 准则 执行情 况
根 据沪 深两 市 河南 省 6 3家 上 市 公 司 公 布 的 2 0 1 1年 年 报 数据 , 对 3 8项 具 体 准 则 进 行 分 析 , 限 于 篇 幅 仅 列 示 一 些 比 较 重要 准则 的分析情 况 。 1 .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准 则 6 3家河南 省 上 市 公 司 中, 持有长 期股权投 资的有 4 3 家, 占 比为 6 8 . 2 5 。年 末余 额 合计 为 7 8 . 3 9亿 元 ,较 2 0 1 0 年增加 1 7 . o 7 。分析 发现 , 绝大 多数上 市公 司都能 够按 照 企 业会计 准则 对成本 法权益 法 的规定进 行会计 处 理 , 但 个 别 上市公 司对此 的会计 处理值 得商榷 , 如 焦作 万 方 ( 0 0 0 6 1 2 ) 持 有 被投 资单位 9 O 的股份 对被 投资 单位 能 够 实施 控制 却 采 用 权益 法核算 , 但 报表 中未披露 具体原 因。 2 . 资 产 减 值 准 则 6 3家 上 市 公 司 2 0 1 1年 发 生 的 资 产 减 值 损 失 合 计 为 1 3 . 1 l 亿元 , 占上 市 公 司 整 体 利 润 总 额 的 一 7 . 7 7 , 较 2 0 1 0 年增加 4 . 5 9 。 分 析发 现 , 3 3家 上 市 公 司 对 非 流 动 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 收 回 金 额 的 确 定方 法未作 特别说 明 , 上 市 公 司 资 产 减 值 的 信 息 披 露 还 有 待加强 。 6 3家上 市公 司 中 , 持有商誉的共 1 9家 。其 中 , 未 对 商 誉 进行减 值测试 的有 5家上 市公 司 , 对 商誉 进行 减值 测试 的 1 4家 上 市 公 司 中 , 未 发 生 减值 的有 1 3家 上 市 公 司 。 可 见 , 河南省 上市公 司持有 的商誉 在 2 0 1 1 年 基本 未发生 减值 。 3 . 金 融 工 具 确 认 和 计 量 准 则 6 3家 上 市 公 司 2 0 1 1年 年 报 中 , 7 . 9 4 的 上 市 公 司 持 有 交 易性金 融资 产 , 金额 占全 部上 市公 司 资产 总 额 的 0 . 0 3 ; 3 . 1 7 的上市公 司存 在持有 至到 期投资 , 金 额 占 全 部 上 市 公 司资产 总额 0 . 0 1 ; 1 2 . 7 0 的上市 公 司持 有 可供 出售 金 融 资产 , 金额 占全部 上市公 司 资产总额 的 0 . 1 8 ; 6 3家 上市 公 司均存 在应 收款项金 额 占全部上 市公 司资产 总 额 的6 . 5 4 , 未发生金 融 资产重分 类现象 。分 析还发 现 , 六成 以上 的上 市 公 司未 披露金 融工具 的分类 依据 。 6 3家上 市公 司 中 , 7 . 9 4 的上 市公 司存 在 交 易 性 金 融 资产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 金 额 仅 占上 市 公 司 利 润 总 额 的 0 . 0 3 5 。1 . 5 9 的上 市公 司存在 交 易 性 金融 负 债产 生 的 公允 价值 变 动损益 , 金 额仅 占上 市公 司利 润总 额 的 0 . 1 7 。 说 明股 价变 动对河 南省 上市公 司业绩 影响极 小 。
我国上市公司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财政部会计司截至2010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计1,77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9年年报,其中沪市873家,深市主板485家,中小板358家,创业板58家。
1,774家上市公司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744家,金融类上市公司30家。
1,774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合计为618,970.73亿元,较2008年同比(下同)增长24.32%;净资产合计为93,544.82亿元,同比增长16.60%。
实现利润总额合计为14,466.39亿元,同比增加3,135.18亿元,增长27.67%;净利润合计为11,322.25亿元,同比增加2,381.55亿元,增长26.64%。
可见,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与整体经济运行状况是协调的,体现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低谷和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已有三年历史,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已经凸显。
自上市公司披露了2009年首份年报起,我们从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角度,跟踪并深度分析了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形成了本分析报告。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若干系列会计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主体。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
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实施与趋同等效,始终贯彻了这一重要原则。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关会计政策,有效地限制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了减值政策,要求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应如实反映其真实价值,防止资产价值泡沫导致利润虚增;同时规定,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2006年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442.70亿元,2007年会计准则实施后,三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432.64亿元、3,963.48亿元和1,689.67亿元,三年平均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361.93亿元,与会计准则实施前2006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442.70亿元相比,增长了4.34倍,大幅度地挤掉了上市公司各项资产中的水分,为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为了促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更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口径可比,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发挥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策效应,现就各地做好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着力完善企业年报监管工作的机制手段(一)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和年报监管工作是各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联合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和部署本地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二)各省级财政部门和有关方面应当认真学习本通知精神,充分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讲解,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其讲解等的相关内容,为做好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继续采用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本地区企业在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和年报编制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企业会计准则在本地区企业有效实施。
(三)各省级财政部门在做好上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参照财政部会计司上市公司年度分析报告的形式,选取30家以上的非上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形成本地区非上市大中型企业2011年年报分析报告。
同时,形成本地区有关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工作总结,于2012年5月31日前一并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二、重点突出,着力关注企业会计准则下列要求的落实情况(一)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做好首次执行日的新旧衔接转换工作,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2011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编制年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2.02.23•【字号】沪财会[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沪财会[2012]16号)各区县财政局,市财政监督局:现将《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一并按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1.年报监管工作是各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2.各单位要加强对已执行新准则企业2011年年报的跟踪分析,参照财政部会计司上市公司年度分析报告的形式,至少选择3家非上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特别关注重大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并在2012年5月8日前将3篇以上调研分析报告及相应的企业年报(电子版)上报市局会计处。
二、加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1.各单位应当坚持把会计监督作为确保企业会计准则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创新方式,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在开展2012年会计监督工作时,应当将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具体监督检查要求另行下发。
2.各单位要加强对贯彻实施新准则的领导和宣传报道,确保新准则舆论导向正确、宣传报道属实。
各单位应于2012年 12月31日前,向市局会计处报送《大中型企业新准则实施情况信息表》(具体格式见附件2)和推进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新准则情况的工作总结。
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切实强化市场基础性建设——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多年来,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并通过分析年度报告信息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伴随上市主体2011年年报的披露进程,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年报披露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通过多次召开监管系统内区域性会计专业技术小组座谈会的形式,及时讨论和解决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存在的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本分析报告分总体情况和专题分析两部分,就我们在年报分析中掌握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续的有关监管建议和设想进行阐述。
一、总体情况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2,403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422家、中小板670家、创业板311家,本文的分析以上述2,403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为基础。
(一)各项收益指标总体增速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业绩下降,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总体看,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2010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相对以前年度下降。
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061.27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42,648.55亿元,同比增长23.3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9,353.94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248.26亿元,同比增长13.14%。
2011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人民币0.53元,同比增长人民币0.03元,增长6.0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下降3.56%;其中,2,2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26%,同时有8家公司出现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2,403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26,389.82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3,393.40亿元,同比增长14.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切实强化市场基础性建设——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多年来,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并通过分析年度报告信息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伴随上市主体2011年年报的披露进程,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年报披露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通过多次召开监管系统内区域性会计专业技术小组座谈会的形式,及时讨论和解决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存在的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本分析报告分总体情况和专题分析两部分,就我们在年报分析中掌握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续的有关监管建议和设想进行阐述。
一、总体情况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2,403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422家、中小板670家、创业板311家,本文的分析以上述2,403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为基础。
(一)各项收益指标总体增速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业绩下降,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总体看,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2010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相对以前年度下降。
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061.27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42,648.55亿元,同比增长23.3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9,353.94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248.26亿元,同比增长13.14%。
2011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人民币0.53元,同比增长人民币0.03元,增长6.0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下降3.56%;其中,2,2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26%,同时有8家公司出现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2,403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26,389.82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3,393.40亿元,同比增长14.76%。
从利润构成看,2011年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0,599.70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406.61亿元,同比增长13.23%;2011年公允价值变动显示为净收益,金额为人民币14.95亿元,较2010年下降人民币80.04亿元,同比下降84.26%;2011年营业外收支净额为人民币1,001.33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203.69亿元,同比增长25.54%;2011年投资收益为人民币4,229.29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533.08亿元,同比增长14.42%;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3,192.59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809.08亿元,同比增长33.95%。
从收益质量看,201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8,197.27亿元,较2010年增加人民币1,966.56亿元,同比增长12.12%。
从实现利润的总额和收益质量看,2011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水平较2010年有一定程度提高。
2011年营业收入继续增加,营业利润相应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有一定幅度增长,反映了收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与2010年情况相似,公允价值变动和营业外收支对净利润的影响总体不明显,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6.03%,与2010年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持平,资产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2.01%,较2010年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增加约1.73个百分点。
尽管2011年上市公司除净资产收益率外的大部分收益指标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但增幅较以往年度有所下降。
2010年与2009年相比,收入增加人民币47,643.14亿元,同比增长35.35%;净利润增加人民币4,805.39亿元,同比增长39.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加人民币4,827.57亿元,同比增长42.48%;每股收益增加0.10元,同比增长25.19%。
与2010年相对于2009年的增幅相比,2011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平均每股收益相对于2010年的增幅分别下降了12.07、25.93、30.36和19.15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实现营业收入情况看,2011年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的十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采掘业和金融保险业增幅最大,超过100%。
从平均净利润水平看,十三个行业上市公司均实现整体盈利,但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和综合类三个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水平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37.35%、13.36%和6.87%。
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根据2008年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准则解释的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且自2010年起香港市场直接接受H股公司采用内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就同时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公司来讲,近几年来执行情况表明,会计标准的协调很大程度上消除了A+H股公司在内地与香港市场披露的年报差异。
根据历年年报数据分析,从2007年到2011年,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的差异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差异率都在逐步减小,净利润差异自2007年的4.69%下降至2011年的0.24%,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差异则从2007年的2.85%下降到2011年的0.07%。
(二)会计准则执行更加规范,但部分领域仍存在改进空间3从2011年年报披露的总体情况看,上市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等较为复杂的交易,基本均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较少发现因对准则不熟悉、不理解而造成的原则性错误。
同时,与以往年度相比,上市公司普遍对重要交易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例如多数公司均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各种参数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但是,从年报披露细节看,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公司年报存在简单错误,影响了年报信息的严肃性。
一些公司在年报披露中存在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勾稽关系不正确、报表项目串行、涉及金额的项目数字正负号相反、账龄分析表未及时更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互矛盾等简单错误。
同时,相当数量的公司并不重视以前年度可比信息的披露,可比信息与上年度法定报表数字存在差别,难以与本期信息对照阅读。
这些简单错误的存在不仅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也是部分公司财务信息被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重要会计政策披露未体现企业特点,对使用者评判公司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有待提升。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对收入确认等事项的会计处理做出了个性化的披露,但照搬照抄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投资者真正想了解和看到的体现公司业务特点的会计政策披露较少,报表使用者无法知悉公司的实际会计处理情况。
同时,无论是否存在相关业务均全面照搬准则规定的做法也极大地增加了年度报告的文字量,导致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关键性信息被湮没在数量众多的披露文件中,一定程度上给报表阅读造成难度。
第三,部分公司报表项目列示较为机械,有些项目未完全反映经济实质。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无论是企业对新的交易事项的会计政策选择,还是财务报表的列报均应遵从这一原则,但分析中发现部分企业在财务报表列报方面受旧有会计制度体系的影响较大,仍比较机械地理解和执行准则。
例如,对于期限较长的预付工程款,多数公司并不会根据具体期限将预计转为长期资产的部分调整到非流动资产中列示,而是简单根据核算的科目放在流动资产中。
另外,实务中绝大部分保证金存款并不符合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定义,但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对现金的列举中包含有“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字样,部分公司未考虑相关保证金本身是否与现金的定义相符即简单将其作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
(三)在准则的原则性规定下,如何提高上市公司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需要长期研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采用了国际准则下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理念。
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准则本身只规定了基于交易经济实质的基本处理方法,企业在涉及到具体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时,要结合交易情况和准则的原则实施专业判断,确定有关的会计处理政策。
不同的公司对于经济实质相同的交易如果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则可能极大地影响资本市场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从近几年年报披露的情况看,控制权的判断、减值计提标准、收入确认时点等准则规定较为原则的领域一直存在不同公司间具体会计政策或估计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的不可比。
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下,如何保证财务信息可比性,如何指导报表使用者适当理解有关财务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对于准则规定较为原则,但实务中能够达成共识的问题,我会一直通过监管系统内部问题解答、监管个案意见答复等方式明确具体的监管判断标准。
例如,会计准则规定对不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5控制等采用不同的方法计量,其中对于重大影响的判断,准则仅提到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实务中,较为常见的重大影响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通过在被投资单位生产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实施重大影响,但准则对究竟派有几个代表及占董事会的多少比例能够构成重大影响并无明确规定。
一般认为,只要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中派有代表,即可认定为具有重大影响。
年报分析中也发现,对于个别重要会计处理问题,实务操作中处理方法仍存在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目前上市房地产公司均结合准则的原则性规定确定了自身的收入确认政策,但这些政策反映的收入确认时点差异很大,影响了不同房地产公司间收入的可比性。
又如,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限售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问题,由于会计准则对类似问题没有明确规定,限售因素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公允价值确定均无定论的情况下,实务中存在简单采用普通流通股股价、按照限售时间以直线法打折、使用估值模型进行估计等方法。
由于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某些情况下甚至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影响了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评判。
(四)上市公司交易运作方式不断创新,要求探索解决会计处理问题的新途径从年报披露的交易情况看,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新的交易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是基础性原则且很难有预见性,如何对新出现的交易实质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会计师均提出了很大挑战。
例如,部分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接受经选择的、信誉良好的客户采用买方信贷结算的付款方式(以下简称“买方信贷”)支付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