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与名句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与名句默写一、重要词语释义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等级低)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思危(形作名,危险的境地),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能够)克终者盖(大概)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下属);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以傲(形作动,傲视)物。
竭诚(诚心)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终(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宾语前置),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处于……之下)百川,乐(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结束),虑壅蔽则思虚心(使心谦虚)以纳下,想谗(形作名,说坏话的人)邪(形作名,邪恶的人)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恶人),恩(名作动,赐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使……光大)兹九德,简能(形作名,有能力的人)而任之,择善(形作名,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形作动,竭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理( ) ②下愚( ) ③明哲( )④当( ) ⑤神器( ) ⑥域中( )⑦崇( ) ⑧极天( ) ⑨休( )⑩胜( )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凡百...实繁,能克..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以傲物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凡百( ) ②景( ) ③殷忧( )④道( ) ⑤善始者( ) ⑥下( )⑦纵情( ) ⑧傲物( ) ⑨行路( )⑩其( ) ⑪忽( )5.理解性默写①文中概括的历代君王能创业而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基础知识 ]1.名句默写。
(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 2)不念,,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5),择善而从之,则,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C 、简能而任之(精简)D、宏兹九德(此)3.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虽董之以严刑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代百司之职役哉4.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B 盖在殷忧善始者实繁C 则思慎始而敬终臣虽下愚D 虽董之以严刑不念居安思危总此十思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乐盘游B、则思正身以黜恶C、宏此九德D、何必劳神苦思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D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 14 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李晓霞)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 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 、“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 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 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 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1) 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 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 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 ”竭”诚”与“得志” ”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 思“的本能欲望 (或反应 ) 与理性自制的对举2、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 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 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 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 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 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 毋“,不要【词类活用】使动 :1、必固其根本 固,使 …… 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 …4宀… . 安定3、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 … … 谦虚4、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 …… . 端正 5、宏兹九德 宏,使 …… . 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 … .. 辛劳;苦,使 ……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下,居于............. 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新高考《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理解性默写习题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一、古今异义词: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 凡百元首元首:古义:指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5. 役聪明之耳目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2.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3.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4.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5. 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三、重要虚词、实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与名句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与名句默写一、重要词语释义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等级低)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½ 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思危(形作名,危险的境地),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能够)克终者盖(大概)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下属);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以傲(形作动,傲视)物。
竭诚(诚心)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终(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宾语前置),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处于……之下)百川,乐(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结束>虑壅蔽则思虚心(使心谦虚)以纳下,想谗(形作名,说坏话的人)邪(形作名,邪恶的人)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恶人),恩(名作动,赐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使……光大)兹九德,简能(形作名,有能力的人)而任之,择善(形作名,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形作动,竭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本:树根)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5、凡百..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10、念高危.则思谦冲..(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而自牧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二、实词(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二)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地)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定,太平)(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定)(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动词,奉养)(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2、胜(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2)沛公不胜杯勺。
《鸿门宴》(动词,禁得住)(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
完。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汇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文学常识】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词类活用】A.使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虚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单篇梳理课文9谏太宗十思疏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臣闻求木之手%)者,必国%)其私夺③():欲流之远者,必承%)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尊%),臣虽丁,学%),知其不可,而况于刀哲%)乎!人君串%)砂费%)之重,居炒乎%)之大,将专⑪()之峻,永保无疆之作⑬()。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整包()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2段)元首,承大萝%)命,莫不照炒%)而遗%)著,功成而德衰。
有着罗孝%)实繁,能君%)终者手%)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缺乏,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丁%):既得志,那么秩苗%)以佟物%)。
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矿曰艰)为彳仍穴)。
虽掣3'()之以严刑,卷业)之以威怒,终可业)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痰舟,所宜深慎;令亨朽丰%),其可忍、业)乎!(第3段)君人者,诚①()能见?■终%)那么思如足以自戒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等%)人念高危那么思谁冲%)而自些%)惧懑孝⑦()那么思江海丁%)百川)率折%)那么思三驱四为业)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终虑华厥®'()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那么思乎⑭()身以却善%)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个零•()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孝观⑰()辱⑱()此十思)兹九德矿项'()的纹)而任之)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4羿3()其惠信者卷做()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琢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聿卷怎()不言而竹㉔()何必劳神苦思代下世7()职彳邺()聪明之耳目宇双)无为之大道哉答案(I)断句略。
(2)(第1段)①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②固:使……牢固③根本:树木的根④浚:疏通水道⑤理:治理得好,太平⑥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含贬义;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①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一词多义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虽然/即使,表示假设。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一、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放纵情感,即“骄傲”)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心虚。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之)为。
把(它)当作。
)(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心,在内心。
2.名词作动词(1)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任、重权。
(2)居域中之大.:重位。
(3)惧谗邪.:邪恶的小人。
(4)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
(5)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7)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4.形容词用作动词(1)智者尽.其谋:用尽。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长。
(3)塞源而欲流长.者:远长。
(4)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1)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2)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3)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6.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1)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以……为乐,喜欢。
(2)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以……为忧,担心。
(四)一词多义1.之(1)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2.以(1)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4)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3.而(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时期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诫太宗皇帝要有十种思考,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下是该文言文知识的整理:
1. 通假字:
“九德”中的“俊”,通“俱”,全。
2. 古今异义:
“德不厚”中的“厚”,古义为深、重,今义为厚度、尺寸等。
3. 一词多义:
“所宜深慎”中的“深”,应当理解为十分、非常,表示程度深。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顿、整治。
4. 词类活用:
“纵情以自娱”中的“纵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纵容自己的感情。
“何必劳神苦思”中的“劳”、“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苦。
5. 特殊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反问句。
6.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以”,表示目的,来。
“总此十思”中的“此”,代词,指上述的十种思考。
7. 固定搭配:
“戒奢以俭”中的“戒奢”与“以俭”不是固定搭配。
8. 常见文化常识: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在这里是整顿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振动”的意思不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中的“载舟覆舟”,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存亡的根本力量,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9. 特殊实词: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治、整顿。
10. 文言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11. 多义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盖”,连词,表示承接上文,对前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总结或说明。
这些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文言知识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魏徵给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一篇重要疏文。
全文提出了十个思考问题,为当时的太宗提供了有益的忠告和引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学习要点:1. 君主的责任:文中提到,“夫君者,其身能不苟要重周之物,要则臣下必要明粹。
”太宗是一个善于反思和思考的君主,他不仅在重要的决策上思考,也要求身边的臣子明确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这为我们学习时提出了要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要求。
2.实事求是:在文中的第三个思考问题中,“当事者知之,谁能言之”提醒了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通过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认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突破。
3.权变:太宗李世民把权变当做了一种很重要的智慧。
权变即在某种情况下灵活调整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具备这种能力,比如在考试复习中,要灵活掌握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4.接纳不同意见:文中提到:“以好为好,以恶为恶,是人之常情。
” 太宗认为,要正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必须摒弃个人的好恶偏见,真正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这对于我们学习和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能力训练:1.思考能力:太宗李世民高度重视思考问题,通过这种反思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中,也应该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遇事要深思熟虑,多角度思考问题。
2.分析能力:在文中提到的各个问题中,都涉及到一定的分析和辨析能力。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善于剖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明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创新能力:权变是太宗所重视的一种智慧,要求我们具备创新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团队合作能力:太宗在文章中强调臣子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我们学习和发展中,也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达成共同的目标。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m臣虽下愚古义:最愚昧无知的人今义:无此词(2)承天景命古义:大今义:景色(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局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局部(4)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5)凡百元首古义:泛指古代的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6)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3、一词多义(1)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成长,增长)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形容词用做动词,流得长远)[2)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3)终终苟免而不怀仁(副词,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4)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5)信信者效其忠(老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6)安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时候,安定的境遇)那么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7)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那么治臣之罪(惩治,治罪)[8)者求木之长者〔语气词,不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代词,……的人)(9)盖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表示推测语气)今已亭亭如盖矣(名词,车盖)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那么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居安思危(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那么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帝王的地位)(3)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以……为乐)忧懈怠(以……为忧)(4)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宏兹九德(使……光大)那么思虚心以纳下(使……虚)那么思正身以黜恶(使……正)何必劳神苦思〔使……苦)(5)动词使动用法。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论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
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
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
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B.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C.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D.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分为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课文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固定;希望使河水流得远,一定得疏通它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的源头;要想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
水的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根没有扎牢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恩德道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但还知道这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深明事理的君王呢!君王掌握帝王的重权,据天地间重要地位,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想着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砍去树根来要求树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木长得茂盛,堵塞水的源头而希望水流得很远一样啊。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秉承上天大的旨意,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难道说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这大概是因为在深重忧患时必定竭尽诚意地对待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百姓,已经达到目的以后,就放纵自己感情看不起别人。
对人竭尽诚意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结成一个整体;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督他们,用威严愤怒威吓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面上恭顺却不会从心里服从。
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覆舟,所宜深慎。
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如果真能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计划营造宫殿时,就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想到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养;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以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一年三次作为限制;害怕政务松懈怠慢,就要想到自始至终励精图治;怕耳目堵塞蒙蔽,就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想到要虚心来采纳群臣的意见;怕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应想到端正自身来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奸恶小人;将恩泽施加于人,就想到不要因为自己的偏爱而错赏;将惩罚施加于人,就要想无 因 怒 而滥 刑 。
总 此 十思, 宏兹九德 , 简 能 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律。
总结这“十思”,可以使九种美好品德发扬光大,选拔有而任 之 ,择 善 而从 之, 则 智 者 尽 其 谋, 勇才能的人并任用他们,选择好的建议加以采纳,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者 竭 其 力, 仁 者 播 其 惠, 信 者 效 其 忠 ; 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慈的人就会散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贡献他们的忠心;文 武 并 用, 垂 拱 而 治 。
何 必文臣武将一齐得到重用,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
为什么非要自己劳神苦思,代 百司之职役哉?劳神苦思,代管百官的工作呢?二.课文下注释的重点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树木)(生长) 2.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扎实))(树根) 3.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 4.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水的源头) 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稳固,扎实) 6.臣虽下.愚(智力低下) 7.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8.居域中之大.(重要地位) 9.塞源而欲流长.也(远) 10.承天景.命(大) 11.善始者实繁.(多) 12.克.终者盖寡..(能够)(大概)(少) 1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 14.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 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16.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17.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18.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 19.将.有作.(打算,计划)(兴建宫殿) 20.则思谦冲.以自牧.(虚)(养) 21.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22.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与……之下) 23.乐.盘游(以……为乐) 24.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 25.虑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 26.惧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27.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排斥) 2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29.宏兹..九德(使……光大)(此) 30.简.能而任之(选拔)三.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根) ②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大) ③ 慎始而敬.终 (谨慎) ④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虚)⑤简.能而任之(选择) ⑥克.终者盖.寡(能够)(大概)⑦虽董.之以严刑(监督、管) ⑧诚.能见可欲(果真) (二)一词多义善:择善.而从之(好的人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就,连词)则.智者尽其谋(那么,连词)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连词)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连词)长:臣闻求木之长.者(成长、生长,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远,形容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游,动词)必竭诚以待下.(下面的群臣,名词)臣虽下.愚(智力低下)诚: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意,名词)以:纵情以.傲物(不译,连词)戒奢以.俭(用,介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不译,连词)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振之以.威怒(用,介词)则思知足以.自戒(来,连词)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连词)则思谦冲以.自牧(来,连词)能:诚能.见可欲(能够,副词)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名词)(三)通假字①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勿”,不要)(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要地位)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③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小人)④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⑤慎谗邪..2.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想要的东西)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4.使动用法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扎实)②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③宏.兹九德(使……发扬光大)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五)句式1。
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戒自,警戒自己)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牧,养)③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三驱,以打猎三次作为限度)(2)介词结构后置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恐吓他们)②戒奢以俭(用节约来消除奢侈)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①( )诚能见可欲(省主语“君王”)②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省主语“君王”)③而况于( )明哲乎(省宾语“君王”)④(a)载舟(b)覆舟,(c)所宜深慎(a、b省主语“水”;c省“君王”)⑤(a)虑壅蔽,(b)则思虚心以纳下(a省主语“君王”;b省宾语“视听”) 四.文化文学常识疏古代的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卷(一)一.课文下注释的重点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 )( )2.必固.其根本.( )( ) 3.欲流之远.者( )4.必浚.其泉源..( )( ) 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6.臣虽下.愚( ) 7.人君当.神器之重( )8.居域中之大.( ) 9.塞源而欲流长.也( )10.承天景.命( ) 11.善始者实繁.( )12.克.终者盖寡..( )( )( ) 1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4.则纵情以傲物..( ) 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6.虽董.之以严刑( ) 17.振.之以威怒( )18.诚.能见可欲( ) 19.将.有作.( )( )20.则思谦冲.以自牧.( )( ) 21.惧满溢..( )22.则思江海下.百川( ) 23.乐.盘游( )24.则思慎始而敬.终( ) 25.虑壅蔽..( )26.惧谗邪..( ) 27.则思正.身以黜.恶( )( )2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29.宏兹..九德( )( )30.简.能而任之( ) 二.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②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 ③ 慎始而敬.终 ( )④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 ⑤ 简.能而任之 ( )⑥ 克.终者盖.寡 ( )( ) ⑦ 虽董.之以严刑 ( )⑧ 诚.能见可欲 ( )(二)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 ) ②善.始者实繁( )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②则.智者尽其谋(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 ②虽.董之以严刑( )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 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 ) ②必竭诚以待下.( )③臣虽下.愚()诚:①诚.能见可欲( )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以:①纵情以.傲物( ) ②戒奢以.俭(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④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⑤虽董之以.严刑( ) ⑥振之以.威怒( )⑦则思知足以.自戒( ) ⑧则思知止以.安人( )⑼则思谦冲以.自牧( )能:①诚能.见可欲( ) ②简能.而任之( )(三)通假字①振.之以威怒( )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则思正身以黜恶.()④居安.思危( )( )⑤慎谗邪..2.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4.使动用法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则思正.身以黜恶( )③宏.兹九德(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五)句式(翻译下列句子)1。
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③则思三驱以为度(2)介词结构后置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②戒奢以俭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①诚能见可欲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③而况于明哲乎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四.文化文学常识1.疏:2.《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字,著名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