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调查:指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特征:①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性和程序性的认识活动,具一定的结构和程序。②主要采用自填问卷与结构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③指抽样调查。④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⑤使用定量的研究方式。⑥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即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独立完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任务。作用:①描述状况②解释原因③预测趋势。题材:①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②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③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一般程序:①选题阶段,主要任务是选择调查问题和调查问题的明确化。②准备阶段,即为实现调查目的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阶段。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调查方案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④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⑤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结果。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物力②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尽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⑤准确性高。缺点:①使用与定量研究而不适合定性研究②不适用于调查总体模糊的对象③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

3.选题的标准:①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②创造性,指研究问题应该有新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③可行性,指研究者具备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④合适性,指所选问题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课题明确化:指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不仅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方法:①缩小内容范围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4.分析单位:即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层次谬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5.概率抽样:依据概率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按照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②系统抽样: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③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字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优:(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④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小群体内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特点:不仅可以简化抽样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扩大抽样的范围。但是其样本的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

⑤多段抽样:是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

6.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①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

②判断抽样,指的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③定额抽样,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④滚雪球抽样

7.社会测量特点:①人既是测量的客体又是测量的主体,使得社会现象的测量具有了无法回避的主客观矛盾。主观性强。②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构成各种社会现象。而测量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两者相互作用,会相互影响。③可重复性差、量化程度低。测量的层次:①定类测量:确定类别。数学特征是等于与不等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②定序测量:确定等级及次序。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也具有不对称性。③定距测量:确定间隔距离。可加减,没有固定的零。④定比测量:确定比例。可加减乘除,有一个绝对的零点。

8.操作化: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方法:①概念化(1

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2决定一个定义;②发展测量指标。(1列出概念的维度;(2建立测量指标: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自己发展指标。

9.量表:用来测量人们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信度: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到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11.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表面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准则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建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的测量。关系:效度与信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12.问卷: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是一份精心设计的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的问题表格。一般结构:封面信(向调查对象介绍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封面信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小不宜大。)、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问题设计原则: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②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即一个问题中不要同时询问两件或几件事情。④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应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语言。⑤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⑥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⑦不要直接问敏感性问题。问题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