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PP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ppt课件
重建矩阵和显示矩阵:重建矩阵是X线线性衰减系数 的矩阵,其大小决定了图像分辨率;显示矩阵是指 显示器上图像的矩阵。
3.体素(voxel)
CT图像是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如1mm、5mm、 10mm)的体层像,把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 很小的体积单元,这些体积单元称为体素。
体素是三维的,每个体素中的μ是一致的。
人眼不能分辨微小的灰度差异,为了提高组织结
构的细微显示效果,分辨相邻组织的差别,突出显示
诊断需要的图像信息(感兴趣区),通常通过调节图
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来完成,这种技术称为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分为窗宽和窗位。
13
(1)窗宽(windows width,WW)
窗宽表示的是图像上包含的16个灰阶的CT 值的范围。
窗宽主要影响CT图像的对比度,窗宽窄图 像的层次少,对比度强,每级灰阶代表的 CT值幅度较小,可分辨密度差异较小的组 织结构,如脑组织的WW(80~100)。窗宽 增大,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度加大,图 像对比度差,但轮廓光滑,适于分辨密度 差别较大的组织,如肺组织的WW为1300~ 1800。
14
空气约为0(实际为0.0013),水的CT值为0HU,
人们将-1000~+1000分为2001个等级来表示
CT值的差别。
9
10
2.矩阵(matrix)
在CT技术中,矩阵的大小影响着图像质量,矩 阵大,象素数量相应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高,图 像质量越好,512×512、1024×1024最为常用。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学
2
第四章 CT扫描技术
内容提要:
第一节 CT成像系统概述 第二节 CT扫描技术概述 第三节 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第四节 CT图像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人体各部位CT扫描技术
3.体素(voxel)
CT图像是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如1mm、5mm、 10mm)的体层像,把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 很小的体积单元,这些体积单元称为体素。
体素是三维的,每个体素中的μ是一致的。
人眼不能分辨微小的灰度差异,为了提高组织结
构的细微显示效果,分辨相邻组织的差别,突出显示
诊断需要的图像信息(感兴趣区),通常通过调节图
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来完成,这种技术称为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分为窗宽和窗位。
13
(1)窗宽(windows width,WW)
窗宽表示的是图像上包含的16个灰阶的CT 值的范围。
窗宽主要影响CT图像的对比度,窗宽窄图 像的层次少,对比度强,每级灰阶代表的 CT值幅度较小,可分辨密度差异较小的组 织结构,如脑组织的WW(80~100)。窗宽 增大,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度加大,图 像对比度差,但轮廓光滑,适于分辨密度 差别较大的组织,如肺组织的WW为1300~ 1800。
14
空气约为0(实际为0.0013),水的CT值为0HU,
人们将-1000~+1000分为2001个等级来表示
CT值的差别。
9
10
2.矩阵(matrix)
在CT技术中,矩阵的大小影响着图像质量,矩 阵大,象素数量相应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高,图 像质量越好,512×512、1024×1024最为常用。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学
2
第四章 CT扫描技术
内容提要:
第一节 CT成像系统概述 第二节 CT扫描技术概述 第三节 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第四节 CT图像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人体各部位CT扫描技术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ppt课件
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强扫描。脑肿瘤、脑脓肿等先做平扫再做增 强;脑血管畸形可做脑部CTA;脑瘤术后可直接增强。 • 颅脑CT检查多用横断面、逐层扫描方式(非螺旋),有时加用冠状位扫描。 ① 当疑及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以及大脑凸面病变时可加做冠状位扫描。 ② 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③ 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避免遗漏病灶。
9
—1.蝶鞍
适应症:普通X线发现鞍区形态改变,需要进一步定位定性,如鞍区骨质破坏、 钙化、蝶鞍扩大;垂体瘤术后复查;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 冠状位扫描:常规,扫描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被检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 。扫描尽可能∥鞍背或⊥鞍底,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横断面扫描: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采用颅脑轴位,侧位定位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怀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做常规头颅 扫描。
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5
头颅冠状面扫描缺点:由于患者体位不适, 容易动、难固定,同时由于厚的颅底及鼻窦 、鼻腔等含气结构的X线吸收差别极大,容 易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所以一般不作 为颅脑的常规扫描方法。
6
横断位扫描三条基线: (1)听眦线OML:即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常针对幕下部位的扫描。 最常用的定位线 (2)听眶线 RBL:即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平行解剖学水平面。 解剖学水平线(大脑基底线Reid’s基线) 断面通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的上部。 (3)听眉线 EML:即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通过三个颅凹的最低 处,显示组织结构清楚,幕下显示第四脑室好,幕上显示基底节好。
或血管病变时,须做增强扫描。 横断面扫描: • 体位:仰卧位,下颌稍内收,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使听眶线⊥台面,两
9
—1.蝶鞍
适应症:普通X线发现鞍区形态改变,需要进一步定位定性,如鞍区骨质破坏、 钙化、蝶鞍扩大;垂体瘤术后复查;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 冠状位扫描:常规,扫描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被检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 。扫描尽可能∥鞍背或⊥鞍底,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横断面扫描: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采用颅脑轴位,侧位定位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怀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做常规头颅 扫描。
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5
头颅冠状面扫描缺点:由于患者体位不适, 容易动、难固定,同时由于厚的颅底及鼻窦 、鼻腔等含气结构的X线吸收差别极大,容 易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所以一般不作 为颅脑的常规扫描方法。
6
横断位扫描三条基线: (1)听眦线OML:即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常针对幕下部位的扫描。 最常用的定位线 (2)听眶线 RBL:即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平行解剖学水平面。 解剖学水平线(大脑基底线Reid’s基线) 断面通过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的上部。 (3)听眉线 EML:即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通过三个颅凹的最低 处,显示组织结构清楚,幕下显示第四脑室好,幕上显示基底节好。
或血管病变时,须做增强扫描。 横断面扫描: • 体位:仰卧位,下颌稍内收,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使听眶线⊥台面,两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04
CT的优缺点
CT的优点
01
02
03
04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 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的 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病变。
多角度观察
CT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 病变,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
性质和范围。
定位准确
CT检查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 的位置,有助于指导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无创无痛
CT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投影数据 进行学习,自动提取特征并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 。这种算法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03
CT的类型
普通CT
总结词
普通CT是最基本的CT扫描方式, 主要用于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变位置。
详细描述
普通CT扫描通常在平静呼吸状态 下进行,扫描速度较快,能够提 供高质量的图像,用于初步诊断 和筛查病变。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和医务人员 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眼镜 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维护和校准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 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辐 射剂量。
06
CT的未来发展
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AI算法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 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CT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 CT简介 • CT的工作原理 • CT的类型 • CT的优缺点 • CT的辐射安全 • CT的未来发展
01
CT简介
什么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 医学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对物 体进行多角度扫描,获取物体内
CT扫描技术 PPT课件
医学课件
32
(2)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 ①X线管的改进:飞焦点技术 ②高压发生器的改进:固态高频高压发生器 ③智能扫描:自动变化扫描条件 ④驱动的改进: 以前都为皮带驱动,MSCT大 多采用电磁驱动、磁悬浮技术,提高了旋 转速度,降低了机械噪声。 ⑤探测器的改进:一是采用稀土陶瓷探测器, 吸收率在99%以上,稳定性好。二是增加了 Z轴方向上探测器的排数。
医学课件 25
医学课件
26
医学课件
27
医学课件
28
医学课件
29
医学课件
30
(1)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不同: ①探测器的排列不同: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上只有 一排探测器,MSCT采用4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 ②X线束不同: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线束为薄 扇束(fan-beam),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MSCT采 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线束(cone-beam),线束宽度 等于多个层厚之和,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 ③数据采集通道不同:单层螺旋在Z轴方向上只有一 组通道采集数据,MSCT把多排探测器组成4组,形 成数据采集的4组输出通道。 ④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一层与多层。
医学课件 18
三、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一)硬件系统 1.扫描机架:X线管、准直器、探测器等,机架可倾斜。 2.X线管:大容量、旋转阳极X线管, “飞焦点” 。 3.准直器:决定扫描层厚、减少散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 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4.楔形滤过器:滤掉低能射线,提高X线束的平均能量。 5.探测器:接受穿透人体的剩余射线,将其变为电信号。 稀土陶瓷探测器,多排探测器。 6.模/数转换器(A/D) 7.高压发生器: 8.计算机系统: 9.扫描检查床:螺旋CT对床移动的精度要求很高。 10.辅助设备:电源系统、照相机、工作站
32
(2)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 ①X线管的改进:飞焦点技术 ②高压发生器的改进:固态高频高压发生器 ③智能扫描:自动变化扫描条件 ④驱动的改进: 以前都为皮带驱动,MSCT大 多采用电磁驱动、磁悬浮技术,提高了旋 转速度,降低了机械噪声。 ⑤探测器的改进:一是采用稀土陶瓷探测器, 吸收率在99%以上,稳定性好。二是增加了 Z轴方向上探测器的排数。
医学课件 25
医学课件
26
医学课件
27
医学课件
28
医学课件
29
医学课件
30
(1)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不同: ①探测器的排列不同: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上只有 一排探测器,MSCT采用4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 ②X线束不同: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线束为薄 扇束(fan-beam),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MSCT采 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线束(cone-beam),线束宽度 等于多个层厚之和,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 ③数据采集通道不同:单层螺旋在Z轴方向上只有一 组通道采集数据,MSCT把多排探测器组成4组,形 成数据采集的4组输出通道。 ④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一层与多层。
医学课件 18
三、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一)硬件系统 1.扫描机架:X线管、准直器、探测器等,机架可倾斜。 2.X线管:大容量、旋转阳极X线管, “飞焦点” 。 3.准直器:决定扫描层厚、减少散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 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4.楔形滤过器:滤掉低能射线,提高X线束的平均能量。 5.探测器:接受穿透人体的剩余射线,将其变为电信号。 稀土陶瓷探测器,多排探测器。 6.模/数转换器(A/D) 7.高压发生器: 8.计算机系统: 9.扫描检查床:螺旋CT对床移动的精度要求很高。 10.辅助设备:电源系统、照相机、工作站
第六节各部位的CT检查技术
3.增强扫描
CT平扫如发现眶内病变,尤其是占位病变或疑及血管性 病变时应加做增强扫描。扫描技术条件与平扫相同,延 迟扫描时间50s。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时,还可用动静脉 双期扫描,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 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s,静脉期50s。
4.图像后处理
常需分别显示软组织窗和骨窗。必要时采用局部放大或 重建放大技术观察眼眶细节并测量CT值。另外,可以进 行MPR图像重组,作为横断面图像的补充,冠状面重组 基线为听眶线的垂线,斜矢状面重组基线平行于视神经。
1.横断面扫描 定位基线为听眶线,被检者头先进,取仰卧位,头部正 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垂直,下颌稍内收。先摄取头颅侧 位定位像,然后划定扫描范围,扫描基线与硬腭平行, 向上连续扫描至额窦。根据病变的大小,层厚3~5mm, 视野25cm,矩阵512×512。对于鼻腔或鼻窦的肿瘤,有 时需加做增强扫描,扫描条件同平扫。
2.图像后处理
喉部横断面图像经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可以更好显示 解剖结构与病变。喉部仿真内镜可增加喉部病变的直观 性和提高诊断率。颈部血管CTA经VR、MIP与SSD等后处 理技术重组所得到的二维、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颈部 血管的形态、走行,有助于颈动脉与椎动脉狭窄或扩张、 动脉炎及动脉畸形等的诊断。
常规使用螺旋扫描方式,层厚5~10mm,用较快的扫描 速度,球管旋转速度≤1s/圈,以缩短被检者屏气时间, 减小运动伪影。MSCT在一次屏气十秒钟左右可以完成整 个胸部扫描,采取标准算法重建图像。当病灶较小时可
局部采用薄层扫描,层厚2~3mm。
2.高分辨力CT扫描(HRCT)
扫描参数:①采用薄层扫描,根据病变大小,层厚1~ 2mm。当病变呈弥漫性分布时,如肺间质纤维化,为避 免图像层数过多、被检者接受大量X线,需行间隔薄层 扫描,层间距4~10mm,或者螺旋扫描后间隔重建;② 当病变范围较局限时,可以缩小扫描视野进行放大扫描 或靶扫描,以提高空间分辨力;③应用大矩阵,如 512×512;④采用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即采用骨重建算 法;⑤适当增大扫描条件,即提高管电压和电流(如 120~140kV,200~240mA)以降低由于层面减薄而引起 的图像噪声。
最新ct常用检查技术ppt课件
9 2021/8/10
(鼻平四咽行) 部向颅鼻横底断咽扫位、描扫喉,描CT层,检厚先查为扫5定M位M片,。层根距据为定5M位M片。,观自察听颅眦底线孔下管4用CM1并.5-与3M眦M耳薄线层, 还应常规行冠状位扫描。鼻咽癌病人应常规扫描上颈部,扫描层厚为510MM,连续扫描。扫描的上下界限依病变范围灵活掌握。疑为肿瘤侵犯颅 内及淋巴结转移者均应增强扫描。 喉部采用横断位扫描。病人取仰卧位,颈部伸直或过伸,先扫定位片。横断 位扫描时,平静呼吸,不吞咽,层厚及层距均为3-5MM,其上界为舌底,下 界大约至气管。为显示真、假声带及喉室,可采用1-2MM薄层扫描。为了解 颈1血0淋管MM巴 的。结关为的系了转以解移及声,鉴带扫别的描颈运范部动围肿功要 大能包 淋嘱括 巴病全 结人颈 与持部 颈续。 部发非 正“喉 常E病 血”音变 管扫处 ,描扫需。描采为时用了,增解层强肿厚扫块可描与用。大8-
注:CT检查在诊断肋骨骨折(外伤)上并不优于常规X线检查。 但在X线摄片后根据需要可辅以CT检查。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 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 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 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 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 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 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 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 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3 2021/8/10
(鼻平四咽行) 部向颅鼻横底断咽扫位、描扫喉,描CT层,检厚先查为扫5定M位M片,。层根距据为定5M位M片。,观自察听颅眦底线孔下管4用CM1并.5-与3M眦M耳薄线层, 还应常规行冠状位扫描。鼻咽癌病人应常规扫描上颈部,扫描层厚为510MM,连续扫描。扫描的上下界限依病变范围灵活掌握。疑为肿瘤侵犯颅 内及淋巴结转移者均应增强扫描。 喉部采用横断位扫描。病人取仰卧位,颈部伸直或过伸,先扫定位片。横断 位扫描时,平静呼吸,不吞咽,层厚及层距均为3-5MM,其上界为舌底,下 界大约至气管。为显示真、假声带及喉室,可采用1-2MM薄层扫描。为了解 颈1血0淋管MM巴 的。结关为的系了转以解移及声,鉴带扫别的描颈运范部动围肿功要 大能包 淋嘱括 巴病全 结人颈 与持部 颈续。 部发非 正“喉 常E病 血”音变 管扫处 ,描扫需。描采为时用了,增解层强肿厚扫块可描与用。大8-
注:CT检查在诊断肋骨骨折(外伤)上并不优于常规X线检查。 但在X线摄片后根据需要可辅以CT检查。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 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 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 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 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 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 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 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 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3 2021/8/10
《CT扫描技术》PPT课件
Your site here
LOGO
〔二〕动态加强扫描(dynamic scanning〕
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 对兴趣区进展快速延续扫描。
加强后为获得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 中的浓度变化而进展的延续扫描方式, 单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察看感兴趣层 面在某一时间段中对比剂浓度的变化, 多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察看多个层面 的加强效果。
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再于病灶部位添 加一组扫描的方法,如肝脏加强扫描, 对于肝脏血管瘤、肝癌的鉴别就需延迟 3~10分钟后再扫描一层或几层。
Your site here
LOGO
谢谢!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三〕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thin slice scan〕是指层厚 小于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层厚可 小至1mm,在普通CT机和螺旋CT机上均可 实施。薄层扫描的主要优点是减少部分 容效应,从而真实反映病变及组织器官 内部的密度。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七〕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指在较短的扫 描时间内,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 CT图像的扫描方法。HRCT具有良好的空 间分辨力,对显示小病灶、小器官及其 细微构造优于普通CT扫描,多作为普通 CT扫描的一种补充,如肺部弥漫性与结 节性病变的检查,但亦可作为独立的扫 描检查方法,如内耳的检查。
〔四〕重叠扫描〔 overlap LOGO scanning〕
重叠扫描(overlap scan)是指扫 描时设置的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 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例如扫 描层厚10mm,层距5mm,相邻两个层面就 有5mm厚度的重叠。重叠扫描对CT机没有 特殊要求,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提高 小病灶检出的时机。
LOGO
〔二〕动态加强扫描(dynamic scanning〕
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 对兴趣区进展快速延续扫描。
加强后为获得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 中的浓度变化而进展的延续扫描方式, 单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察看感兴趣层 面在某一时间段中对比剂浓度的变化, 多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察看多个层面 的加强效果。
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再于病灶部位添 加一组扫描的方法,如肝脏加强扫描, 对于肝脏血管瘤、肝癌的鉴别就需延迟 3~10分钟后再扫描一层或几层。
Your site here
LOGO
谢谢!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三〕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thin slice scan〕是指层厚 小于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层厚可 小至1mm,在普通CT机和螺旋CT机上均可 实施。薄层扫描的主要优点是减少部分 容效应,从而真实反映病变及组织器官 内部的密度。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七〕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指在较短的扫 描时间内,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 CT图像的扫描方法。HRCT具有良好的空 间分辨力,对显示小病灶、小器官及其 细微构造优于普通CT扫描,多作为普通 CT扫描的一种补充,如肺部弥漫性与结 节性病变的检查,但亦可作为独立的扫 描检查方法,如内耳的检查。
〔四〕重叠扫描〔 overlap LOGO scanning〕
重叠扫描(overlap scan)是指扫 描时设置的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 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例如扫 描层厚10mm,层距5mm,相邻两个层面就 有5mm厚度的重叠。重叠扫描对CT机没有 特殊要求,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提高 小病灶检出的时机。
CT扫描技术 ppt课件
CT值的定义是以水为标准,其它组织与之比较 后得出。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为1,致密骨约为2,
空气约为0(实际为0.0013),水的CT值为0HU,
人们将-1000~+1000分为2001个等级来表示
CT值的差别。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2.矩阵(matrix)
在CT技术中,矩阵的大小影响着图像质量,矩 阵大,象素数量相应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高,图 像质量越好,512×512、1024×1024最为常用。
ppt课件
16
(2)去除空气值:因探测器不是工作在真空中, 所以存在一定的空气值,须将此值去掉,才能 保证数据的相对准确。
(3)修正零点漂移:探测器在收集和转换数据 的过程中存在着余辉时间及参数的差异,加之 X线管输出量的细微变化,使得几次扫描时各 通道的输出稍有不同,有的通道是零,有的通 道是正或负,这种现象被称为探测器的零点漂 移,将引起空气的CT值不是-1000。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二)CT成像中的基本概念
1.CT值 (CT number)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 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 称为CT值。
CT值=((μ物质-μ水)/μ水)×K
K为分度因数(设为1000),则CT值的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6.窗口技术(windows technology)
人眼不能分辨微小的灰度差异,为了提高组织结
构的细微显示效果,分辨相邻组织的差别,突出显示
诊断需要的图像信息(感兴趣区),通常通过调节图
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来完成,这种技术称为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分为窗宽和窗位。ppt课件
各部位的CT扫描技术PPT参考课件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4
冠状位扫描:基线⊥听眦线 • 体位: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均可,头部过伸。 • 范围:由基线开始连续由下向上逐层扫描,直至脑实质扫完。 *颏顶位:病人仰卧扫描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
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顶颏位:病人俯卧扫描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影像科 高佳欣
1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CT检查常用的技术主要是平扫和增强扫描。近年来随着MSCT技术的快速发 展,新的CT检查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如CTA、CTVE、CTP等,并且 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不断提高,还实现了CT图像 的各向同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CT检查技术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疾 病的检查和诊断。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9
—1.蝶鞍
适应症:普通X线发现鞍区形态改变,需要进一步定位定性,如鞍区骨质破坏、 钙化、蝶鞍扩大;垂体瘤术后复查;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
冠状位扫描:常规,扫描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被检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 。扫描尽可能∥鞍背或⊥鞍底,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横断面扫描: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采用颅脑轴位,侧位定位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怀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做常规头颅 扫描。
• CT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检查时,既有相同的扫描方法又有特殊的扫描方法及 其图像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选择时,既要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较好地显 示病变的全貌及特征,又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患者的X线计量和检查费用。一 般选择CT检查技术的原则,首先选择能解决诊断问题的简单的扫描方法。而 后选复杂和高费用的检查方法。最好制定各个部位相应的CT扫描常规,便于 规范操作和应用。
常见部位的CT扫描方法56页PPT
谢谢!
56
常见部位的CT扫描方法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医学影像掌握课件CT、MRI、DR》【7页】
MRI扫描不使用X射线, 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对 患者不会带来放射性的伤 害和风险。
MRI能够明确显示软组织 结构,如脑、肌肉和关节 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 断和治疗。
直接放射线摄影(DR)的原理
1 实时成像
DR(直接放射线摄影)使 用数字探测器替代传统胶片 ,能够实时获取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方法,无需手术或内窥镜, 能够减少对患者的痛苦和风 险。
3 多应用性
CT扫描可用于检测头部、胸部、腹部以及骨骼等各个部位的异常情 况,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MRI如何工作?
1 磁共振原理
2 非放射性
3 软组织成像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 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 ,通过检测人体内不同组 织的信号,生成高对比度 的影像。
医学影像掌握课件:CT 、MRI、DR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影像掌握的必要性以及CT、MRI和DR技术的基本原理 和优势。通过本课件,您将深入了解这些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
什么是CT扫描?
1 详尽图像
2 非侵入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 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生成 详尽的身体内部图像,有助 于医生诊断和治疗。
多平面重建
CT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重建,产生不同平面和 角度的图像,增加了对疾病结构的理解。
多样化应用
除了常规检查,CT还可用于导航手术和引导病 灶定位等一系列医疗应用。
MRI技术及其优势
高对比度图像
MRI技术能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 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 估病情。
局部放大
MRI图像可以通过局部放大,突 出观察感兴趣区域,提供更清晰 的图像细节。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成像
CT检查技术-PPT课件
雾影由于X线剂量及检测器不一致而产生的 伪影。
多平面图像重建(MPR)
应用多层扫描数据,由计算机软件 功能进行三维空间(three — dimensionalsurface)的任何平面、 曲面的重建,为诊断提供多平面 图像。
500—750。 窗位在画面上通常以WL来表示,亦有
用C(center)中心来表示。
窗宽(windOWwidth)
以W.W来表示。 即图像的CT值的范围。 最低至最高可为一1000一+4000。
观察不同组织可选择最适窗宽,有 利于不同密度的组织及病变的显示。
肺部可以选择负1000—4800,肝为 200—300。窗宽规定了显示CT值的 范围.。
摄影时,X线球管固定,检查床呈等速度送进,
然后在此图像上作出扫描层次、方向、层距及 扫描次数等计划。
伪影(artifacts)
图像中出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形状的 影像,称为伪影,
有放射状、环状、网格状以及雾状等伪影。 产生原因有:被检查物体产生运动,如呼
吸运动、心脏的跳动; 又如骨的边缘、骨脑交界处的白色或黑色
探测器数目
探测器的数目越多越好, 拥有较多探测器的CT扫描机,其
扫描时间较短,采集到的数 据也 多, 图像的质量较高。
CT技术术语
扫描(scaning)
CT机扫描架内X线管围绕人体 旋转.进行X线照射,检测器接 收受到不同程度衰减的X线, 转换成电信号,重建成图像,每 旋转照射一次的动作称为扫描。
扫描方法
CT机的扫描方法有: 1.旋转。 2.低压滑环。 3.低压滑环螺旋扫描。 4.高压滑环螺旋扫描。 5.球管旋转,探测器固定。 6.低压滑环,探测器固定等方式。
有效视野与机架孔径
各种CT扫描机的有效视野差异很大, 有的只配有一个有效视野,有的配有 几个有效视野。有效视野有18cm, 24cm,30cm,40cm,50cm等。
多平面图像重建(MPR)
应用多层扫描数据,由计算机软件 功能进行三维空间(three — dimensionalsurface)的任何平面、 曲面的重建,为诊断提供多平面 图像。
500—750。 窗位在画面上通常以WL来表示,亦有
用C(center)中心来表示。
窗宽(windOWwidth)
以W.W来表示。 即图像的CT值的范围。 最低至最高可为一1000一+4000。
观察不同组织可选择最适窗宽,有 利于不同密度的组织及病变的显示。
肺部可以选择负1000—4800,肝为 200—300。窗宽规定了显示CT值的 范围.。
摄影时,X线球管固定,检查床呈等速度送进,
然后在此图像上作出扫描层次、方向、层距及 扫描次数等计划。
伪影(artifacts)
图像中出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形状的 影像,称为伪影,
有放射状、环状、网格状以及雾状等伪影。 产生原因有:被检查物体产生运动,如呼
吸运动、心脏的跳动; 又如骨的边缘、骨脑交界处的白色或黑色
探测器数目
探测器的数目越多越好, 拥有较多探测器的CT扫描机,其
扫描时间较短,采集到的数 据也 多, 图像的质量较高。
CT技术术语
扫描(scaning)
CT机扫描架内X线管围绕人体 旋转.进行X线照射,检测器接 收受到不同程度衰减的X线, 转换成电信号,重建成图像,每 旋转照射一次的动作称为扫描。
扫描方法
CT机的扫描方法有: 1.旋转。 2.低压滑环。 3.低压滑环螺旋扫描。 4.高压滑环螺旋扫描。 5.球管旋转,探测器固定。 6.低压滑环,探测器固定等方式。
有效视野与机架孔径
各种CT扫描机的有效视野差异很大, 有的只配有一个有效视野,有的配有 几个有效视野。有效视野有18cm, 24cm,30cm,40cm,50cm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适应症:肿瘤及放疗后复查如鼻咽癌和腮腺肿瘤;炎症如化脓性腮腺炎;外伤 如颌面部骨折;整形如颜面部的美容整形。
➢ 横断面扫描:头部侧位定位像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头部正中矢状面⊥床面中线,下颌稍内收。 扫描时嘱咐患者平静呼吸、不要吞咽。 基线: 腮腺,听眦线,从外耳孔扫描至下颌角部。 鼻咽部,∥硬腭,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硬腭上缘。
• 适应症:占位性病变如甲状腺肿瘤及颈部各种肿块,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 结肿大,血管性病变如颈总动脉狭窄或扩张、颈动脉体瘤、动脉畸形及大 血管栓塞,外伤(确定颈部外伤后,有无血肿和骨折等)。
➢ 横断面扫描:颈部侧位定位像。 体位:病人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头稍后仰,以 减少下颌骨与颈部的重叠,使颈部∥床面,两肩放松下拉,两上臂置于身体 两侧,以减少肩部骨骼结构对下颈部扫描的影响,尽量使颈部与扫描层面 垂直。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不要做吞咽动作。 范围: 颈部:从下颌角区域至胸腔入口进行扫描。 甲状腺:C5下缘至T1(甲状腺下极)。 *当用于检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或肿块的性质时,多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甲 状腺的炎性病变与甲状腺肿大也可做CT检查。
•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下颌稍上抬,听眶线⊥床面,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 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扫描时患者眼球须保持不动。
• 范围:眶底至眶顶(眶下壁至眶上壁)病变较大时,根据需要扩大范围。
— 3. 耳部、颞骨
位于颞骨的中耳及内耳结构细微,CT扫描常采用薄层靶扫描或高分辨 力扫描(HRCT)。 适应证: 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颞骨外伤等。仅 观察中内耳结构平扫即可,临床疑有听神经瘤或血管病变时,须加做 增强扫描。
— 7.颈部
• 颈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大量的软组织,如肌肉、筋膜、软骨、淋巴 组织及血管等,以上软组织在CT平扫上均为中等密度影,有时难以区分正 常的血管结构与增大的淋巴结或结节性病变,因此,虽然颈部的CT检查先 进行横断面平扫,但往往需要加做增强扫描,以提高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组织间的密度差别。
➢ 螺旋扫描:鼻与鼻窦CT常规检查,用非螺旋扫描即可。但若要使用仿真内镜观察鼻 腔及各鼻窦内情况时,必须采用螺旋扫描。
➢ 横断面扫描:患者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听眦线。侧 位定位像,扫描层面与硬腭平行,范围从硬腭至额窦顶部。
➢ 冠状位扫描:能整体观察鼻腔、鼻窦及周围的详细结构,对鼻窦病变的上下 关系能清晰显示。
• 适应症:纵膈肿瘤;肺内良恶性肿瘤、结核、炎症和间质性、弥漫性 病变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和程度,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 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
➢ 横断面扫描:
•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两臂上举抱头,以减 少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生的线束硬化伪影,扫描架上激光灯定位于胸 骨柄切迹水平。嘱患者自然呼吸,机器发出屏气指令后,应该深吸气 末屏住呼吸并保持一段时间以配合CT完成扫描。
➢横断面扫描: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采用颅脑轴位,侧位定位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怀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做常规头颅 扫描。
蝶鞍
—2.眼眶
适应症:主要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对诊断球内和眶内肿瘤、眼肌肥大、 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有特殊价值,对诊断眼外伤、眶内异物及先天性疾病有 较高临床意义。 ➢冠状位扫描: 当病灶位于上、下壁时,为更好地显示眶壁骨质破坏的情况,可以加做冠状位 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眶顶骨折程度。
• 与常规X线比较,CT密度分辨力高,组织器官不重叠,对X线片不易显 示的区域,如胸膜下、近横膈区和纵膈旁的病变显示清楚;对于磨玻 璃密度病灶、小结节病灶和肺间质病变显示也十分敏感。还可以进一 步确定胸片上发现的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 胸部CT检查常规采用横断面平扫,发现小病灶或观察肺间质等细微结 构时应加做高分辨力扫描(HRCT),有时候还需要行增强扫描。利用 MSCT的薄层容积扫描数据,还可进行后处理获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 重组图像。
➢ 增强扫描: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
颌面部
鼻咽部
鼻咽部∥硬腭,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硬腭上缘
腮腺
腮腺 听眦线,从外耳孔扫描至下颌角部。
— 6.咽喉部
适应症:咽喉部肿瘤、外伤。 ➢ 横断面扫描: • 体位:病人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稍后仰,使颈部∥床面,两外耳孔与
*各向同性(也叫“立方体像素”,是指像素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情况)
图
选择解剖位制定相应的扫描计划
一头颅
• CT检查技术最早用于颅脑检查。目前在许多颅脑疾病的诊断中仍然发挥重要的 作用,有些疾病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一般颅脑CT检查先做平扫,根据临床诊 断的需要再加做增强扫描或相应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 适应症:CT平扫可用于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梗死、脑先天性畸形、脑萎
从枕骨大孔至颅顶。
二头颈部
头颈部CT检查包括五官和颈部的 CT扫描,常规采 用横断面扫描,眼眶、鼻咽、鼻窦可加做冠状面扫 描,内耳、颞骨CT检查可用横断面和(或)冠状面 扫描,喉部常规为横断面扫描,还可结合冠状位与 矢状位重组图像进行喉部结构与病变的观察。
—1.蝶鞍
适应症:普通X线发现鞍区形态改变,需要进一步定位定性,如鞍区骨质破坏、 钙化、蝶鞍扩大;垂体瘤术后复查;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 ➢冠状位扫描:常规,扫描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被检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 。扫描尽可能∥鞍背或⊥鞍底,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 冠状位扫描:基线⊥听眦线 • 体位: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均可,头部过伸。
• 范围:由基线开始连续由下向上逐层扫描,直至脑实质扫完。 *颏顶位:病人仰卧扫描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
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顶颏位:病人俯卧扫描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 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 冠状位扫描:
• 体位:患者仰卧或俯卧,头尽力后仰或顶颏位,听眶线∥台面,两外耳 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正中线重合,有效地固定头部。
• 范围:从下颌髁状突后缘至岩锥后外侧,包括颞颌关节
➢ 增强扫描:仅观察中内耳骨性结构,平扫即可。临床怀疑有听神经瘤 或血管病变时,须做增强扫描。
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强扫描。脑肿瘤、脑脓肿等先做平扫再做增 强;脑血管畸形可做脑部CTA;脑瘤术后可直接增强。 • 颅脑CT检查多用横断面、逐层扫描方式(非螺旋),有时加用冠状位扫描。 ① 当疑及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以及大脑凸面病变时可加做冠状位扫描。 ② 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③ 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避免遗漏病灶。
床面等距。咽喉部侧位定位像。 • 基线:扫描层面分别与咽部或喉室平行。 • 范围: 咽部:从口咽下1cm向上至颅底。
喉部:正常成人喉介于C4、5 — C7。 扫描范围:从舌骨平面C4至环状软骨C6下缘。若发现肿瘤可扫描至颈根部,以 了解淋巴结受累情况。 ➢ 增强扫描,咽喉部肿瘤或血管性病变需作增强。
*深吸期末屏气扫描,可以减少肺内支气管、血管的聚集和肺血的
坠积效应。
*有时候为了区别胸水与胸膜肥厚,可以改为俯卧位。
*驼背病人会不宜仰卧这可改为俯卧位。
• 基线:从肺尖开始扫至肺底。包括肋膈角,由上至下扫描。
➢ 增强扫描:需要对肺门血管与淋巴结鉴别,或观察纵膈病变。
➢ 高分辨率扫描(HRCT):
适应症:肺部小结节病变;肺部间质性病变;肺部囊性病变 ;胸膜病变;矽肺;气道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的检查。
➢ 增强扫描:可区别颈部淋巴结与丰富的颈部血管,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 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甲状腺
甲状腺
三.胸部
• 胸部肺组织含丰富气体,使肺与其邻近的组织形成的天然对比,因而 常规X线胸部检查是肺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胸部X线片是重叠的 模拟影像,有大约20%区域的病变被遮挡而容易漏诊,此外密度分辨 力也比较低。
— 4.鼻与鼻窦
• 鼻与鼻窦CT扫描可用于鼻与鼻窦的肿瘤、炎症、外伤等疾病的检查 。通常采用的扫描技术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后者更常用,可以整 体性观察鼻腔及其周围结构,对鼻窦病变的上下关系显示较好。对 齿槽、腭部、眶底、筛上颌窦角和前颅窝底的显示也以冠状面扫描 为首选。
• 适应症:鼻窦占位病变、炎症、外伤。
•体位:颏顶位和顶颏位,头后仰,听眶线∥床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从眼睑至眶尖或中颅窝扫描) ➢增强扫描: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做 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 横断位扫描: • 基线:听眦线或听眶线(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
• 体位:仰卧位时头后伸,体位摆成标准的颏顶位;俯卧位时头尽量前伸,使 成标准的顶颏位,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听眶线∥台面,适当倾斜机架角度 ,使扫描基线⊥上颌窦底壁
• 基线:扫描层面∥上颌窦后缘或⊥听眦线 • 范围:蝶窦后壁起至额窦前壁止。(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鼻腔)
— 5.颌面部
• 颌面部CT扫描主要用于颌面外伤、整形、肿瘤、炎症以及放疗后复查等,还应 用于腮腺肿瘤与炎症检查。常规CT扫描方法为横断面平扫,发现病变通常要加 做增强扫描,以提高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别和提供更多诊断信 息。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CT检查常用的技术主要是平扫和增强扫描。近年来随着MSCT技术的快速发 展,新的CT检查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如CTA、CTVE、CTP等,并且 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不断提高,还实现了CT图像 的各向同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CT检查技术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疾 病的检查和诊断。
➢ 横断面扫描:头部侧位定位像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头部正中矢状面⊥床面中线,下颌稍内收。 扫描时嘱咐患者平静呼吸、不要吞咽。 基线: 腮腺,听眦线,从外耳孔扫描至下颌角部。 鼻咽部,∥硬腭,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硬腭上缘。
• 适应症:占位性病变如甲状腺肿瘤及颈部各种肿块,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 结肿大,血管性病变如颈总动脉狭窄或扩张、颈动脉体瘤、动脉畸形及大 血管栓塞,外伤(确定颈部外伤后,有无血肿和骨折等)。
➢ 横断面扫描:颈部侧位定位像。 体位:病人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头稍后仰,以 减少下颌骨与颈部的重叠,使颈部∥床面,两肩放松下拉,两上臂置于身体 两侧,以减少肩部骨骼结构对下颈部扫描的影响,尽量使颈部与扫描层面 垂直。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不要做吞咽动作。 范围: 颈部:从下颌角区域至胸腔入口进行扫描。 甲状腺:C5下缘至T1(甲状腺下极)。 *当用于检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或肿块的性质时,多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甲 状腺的炎性病变与甲状腺肿大也可做CT检查。
•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下颌稍上抬,听眶线⊥床面,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 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扫描时患者眼球须保持不动。
• 范围:眶底至眶顶(眶下壁至眶上壁)病变较大时,根据需要扩大范围。
— 3. 耳部、颞骨
位于颞骨的中耳及内耳结构细微,CT扫描常采用薄层靶扫描或高分辨 力扫描(HRCT)。 适应证: 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颞骨外伤等。仅 观察中内耳结构平扫即可,临床疑有听神经瘤或血管病变时,须加做 增强扫描。
— 7.颈部
• 颈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大量的软组织,如肌肉、筋膜、软骨、淋巴 组织及血管等,以上软组织在CT平扫上均为中等密度影,有时难以区分正 常的血管结构与增大的淋巴结或结节性病变,因此,虽然颈部的CT检查先 进行横断面平扫,但往往需要加做增强扫描,以提高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组织间的密度差别。
➢ 螺旋扫描:鼻与鼻窦CT常规检查,用非螺旋扫描即可。但若要使用仿真内镜观察鼻 腔及各鼻窦内情况时,必须采用螺旋扫描。
➢ 横断面扫描:患者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听眦线。侧 位定位像,扫描层面与硬腭平行,范围从硬腭至额窦顶部。
➢ 冠状位扫描:能整体观察鼻腔、鼻窦及周围的详细结构,对鼻窦病变的上下 关系能清晰显示。
• 适应症:纵膈肿瘤;肺内良恶性肿瘤、结核、炎症和间质性、弥漫性 病变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和程度,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 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
➢ 横断面扫描:
•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两臂上举抱头,以减 少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生的线束硬化伪影,扫描架上激光灯定位于胸 骨柄切迹水平。嘱患者自然呼吸,机器发出屏气指令后,应该深吸气 末屏住呼吸并保持一段时间以配合CT完成扫描。
➢横断面扫描: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采用颅脑轴位,侧位定位像,基线可用听眶 线,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怀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做常规头颅 扫描。
蝶鞍
—2.眼眶
适应症:主要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对诊断球内和眶内肿瘤、眼肌肥大、 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有特殊价值,对诊断眼外伤、眶内异物及先天性疾病有 较高临床意义。 ➢冠状位扫描: 当病灶位于上、下壁时,为更好地显示眶壁骨质破坏的情况,可以加做冠状位 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眶顶骨折程度。
• 与常规X线比较,CT密度分辨力高,组织器官不重叠,对X线片不易显 示的区域,如胸膜下、近横膈区和纵膈旁的病变显示清楚;对于磨玻 璃密度病灶、小结节病灶和肺间质病变显示也十分敏感。还可以进一 步确定胸片上发现的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 胸部CT检查常规采用横断面平扫,发现小病灶或观察肺间质等细微结 构时应加做高分辨力扫描(HRCT),有时候还需要行增强扫描。利用 MSCT的薄层容积扫描数据,还可进行后处理获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 重组图像。
➢ 增强扫描: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
颌面部
鼻咽部
鼻咽部∥硬腭,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硬腭上缘
腮腺
腮腺 听眦线,从外耳孔扫描至下颌角部。
— 6.咽喉部
适应症:咽喉部肿瘤、外伤。 ➢ 横断面扫描: • 体位:病人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稍后仰,使颈部∥床面,两外耳孔与
*各向同性(也叫“立方体像素”,是指像素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情况)
图
选择解剖位制定相应的扫描计划
一头颅
• CT检查技术最早用于颅脑检查。目前在许多颅脑疾病的诊断中仍然发挥重要的 作用,有些疾病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一般颅脑CT检查先做平扫,根据临床诊 断的需要再加做增强扫描或相应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 适应症:CT平扫可用于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梗死、脑先天性畸形、脑萎
从枕骨大孔至颅顶。
二头颈部
头颈部CT检查包括五官和颈部的 CT扫描,常规采 用横断面扫描,眼眶、鼻咽、鼻窦可加做冠状面扫 描,内耳、颞骨CT检查可用横断面和(或)冠状面 扫描,喉部常规为横断面扫描,还可结合冠状位与 矢状位重组图像进行喉部结构与病变的观察。
—1.蝶鞍
适应症:普通X线发现鞍区形态改变,需要进一步定位定性,如鞍区骨质破坏、 钙化、蝶鞍扩大;垂体瘤术后复查;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 ➢冠状位扫描:常规,扫描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被检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 。扫描尽可能∥鞍背或⊥鞍底,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 冠状位扫描:基线⊥听眦线 • 体位: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均可,头部过伸。
• 范围:由基线开始连续由下向上逐层扫描,直至脑实质扫完。 *颏顶位:病人仰卧扫描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
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顶颏位:病人俯卧扫描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 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 冠状位扫描:
• 体位:患者仰卧或俯卧,头尽力后仰或顶颏位,听眶线∥台面,两外耳 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正中线重合,有效地固定头部。
• 范围:从下颌髁状突后缘至岩锥后外侧,包括颞颌关节
➢ 增强扫描:仅观察中内耳骨性结构,平扫即可。临床怀疑有听神经瘤 或血管病变时,须做增强扫描。
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强扫描。脑肿瘤、脑脓肿等先做平扫再做增 强;脑血管畸形可做脑部CTA;脑瘤术后可直接增强。 • 颅脑CT检查多用横断面、逐层扫描方式(非螺旋),有时加用冠状位扫描。 ① 当疑及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以及大脑凸面病变时可加做冠状位扫描。 ② 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③ 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避免遗漏病灶。
床面等距。咽喉部侧位定位像。 • 基线:扫描层面分别与咽部或喉室平行。 • 范围: 咽部:从口咽下1cm向上至颅底。
喉部:正常成人喉介于C4、5 — C7。 扫描范围:从舌骨平面C4至环状软骨C6下缘。若发现肿瘤可扫描至颈根部,以 了解淋巴结受累情况。 ➢ 增强扫描,咽喉部肿瘤或血管性病变需作增强。
*深吸期末屏气扫描,可以减少肺内支气管、血管的聚集和肺血的
坠积效应。
*有时候为了区别胸水与胸膜肥厚,可以改为俯卧位。
*驼背病人会不宜仰卧这可改为俯卧位。
• 基线:从肺尖开始扫至肺底。包括肋膈角,由上至下扫描。
➢ 增强扫描:需要对肺门血管与淋巴结鉴别,或观察纵膈病变。
➢ 高分辨率扫描(HRCT):
适应症:肺部小结节病变;肺部间质性病变;肺部囊性病变 ;胸膜病变;矽肺;气道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的检查。
➢ 增强扫描:可区别颈部淋巴结与丰富的颈部血管,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 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甲状腺
甲状腺
三.胸部
• 胸部肺组织含丰富气体,使肺与其邻近的组织形成的天然对比,因而 常规X线胸部检查是肺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胸部X线片是重叠的 模拟影像,有大约20%区域的病变被遮挡而容易漏诊,此外密度分辨 力也比较低。
— 4.鼻与鼻窦
• 鼻与鼻窦CT扫描可用于鼻与鼻窦的肿瘤、炎症、外伤等疾病的检查 。通常采用的扫描技术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后者更常用,可以整 体性观察鼻腔及其周围结构,对鼻窦病变的上下关系显示较好。对 齿槽、腭部、眶底、筛上颌窦角和前颅窝底的显示也以冠状面扫描 为首选。
• 适应症:鼻窦占位病变、炎症、外伤。
•体位:颏顶位和顶颏位,头后仰,听眶线∥床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从眼睑至眶尖或中颅窝扫描) ➢增强扫描: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做 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 横断位扫描: • 基线:听眦线或听眶线(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
• 体位:仰卧位时头后伸,体位摆成标准的颏顶位;俯卧位时头尽量前伸,使 成标准的顶颏位,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听眶线∥台面,适当倾斜机架角度 ,使扫描基线⊥上颌窦底壁
• 基线:扫描层面∥上颌窦后缘或⊥听眦线 • 范围:蝶窦后壁起至额窦前壁止。(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鼻腔)
— 5.颌面部
• 颌面部CT扫描主要用于颌面外伤、整形、肿瘤、炎症以及放疗后复查等,还应 用于腮腺肿瘤与炎症检查。常规CT扫描方法为横断面平扫,发现病变通常要加 做增强扫描,以提高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别和提供更多诊断信 息。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CT检查常用的技术主要是平扫和增强扫描。近年来随着MSCT技术的快速发 展,新的CT检查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如CTA、CTVE、CTP等,并且 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不断提高,还实现了CT图像 的各向同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CT检查技术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疾 病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