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家谱与家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谱名】:山西代县《庞氏家谱》道光年修

【版本】:道光丙戍(1826)手写稿本

【册数】:一册全

【开本】:24.5*15.7

【修撰者】:庞铭等

【始迁经历】:应府公原籍东城洪武七年迁于代州【收藏情况】:中国家谱总目无录

一、《庞氏家谱》①

补谱序(代州)本族原籍东城人氏,自洪武七年迁于代州。始祖育子三人:长名大海、二名大江、三名大山。一居代之西小关,一居代之赤土沟,一居崞邑大方堡(大方村、天元堡),此庞氏之宗续也。迨至闯贼兵烬之,后宗续失传。不惟赤土沟与大方堡之相传不得其详,即吾宗一派,自应府而上亦[难]获其详矣。敬将我耳所闻、目所见者谨书之,以俾(使)后裔之追祀,不忘耳庶几②……

①本谱由大方堡庞凯后人收集整理于壬辰(2012)年

②庶几: 希望、但愿

二、关于“天元堡”、“大方堡”

1.《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十丈,高二丈,始筑已古①,明正德十年重修”。

大方堡位于雁门关②西南方,明朝于雁门关多次整饬关防,加强防御措施。《山西通志》载:“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钺于雁门东筑七堡,以遏山阴、应州、浑源之冲;雁门西筑四堡,以遏马邑、朔州之冲。

①“天元”之“元”,是蒙元之“元”,抑或是其他?

②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等筹备山西、北平边。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口并武、朔诸山谷凡七十三隘俱备戌兵”(《明·兵志》)。洪武五年,代州设振武卫,辖军伍,置知州,理民政,于雁门关设千户所。明洪武七年谪降代州之吉安侯陆亨筑雁门关城。

2. 《续修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丈,高二丈,始筑失考,明正德十年重修”。

3.相关图片

三、庞姓渊源及相关

1.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他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古庞乡今无从考,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火爰,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2. 洪武初年,明朝将历次俘获的塞外军民约60万人移入北平及附近州府。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军属都随军迁徙,由此在辽东、晋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东南闽浙、两广地区都形成了数量不小的军事移民。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府官及指挥千百户,令其统领应有军务措置得宜,然后大将军与各公侯回京” --- 《明太祖实录》之八十八

“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柳树湾位于南京城东南,当时的明皇城东南边。即今蓝旗街、光华东街一带。当时这一带地处大阳沟河湾处,河畔多植柳树,由此得名。但明朝初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批被迁往边疆。当时朱元璋为开发和巩固边疆,决定征大批工匠去边疆垦荒、置业。这些居民大多去了现在的青海、甘肃和云南等地,直到今日,那里还有不少居民仍保留着不少南京人的习俗。

现今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在汤山街道上峰、湖熟街道周岗等地,居住着700余户、3000多个姓庞的人,他们也保存着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庞氏家乘》。除记载着谱牒应有的篇目内容外,还详细记载着庞氏定居的经过和原因,记载着庞氏起源、迁徒和落户江宁上峰

的详细经过。上峰庞氏始祖是北宋宰相庞藉,为汉末庞德公26世孙……南宋以来,高庄庞氏耕读节俭持家,远离闹市驿道,扩充家业,增造门间,子孙繁衍29代,居住地由上峰、高庄、葛家边等村,发展到百鹤、孟墓等地,又发展到湖熟、周岗庞家桥、龙都、铜山庞家等10余处。据考证,三吴两浙,特别是吴江、海虞、震泽等地庞姓大族,多为高庄庞氏的分支或同宗同脉。

四、《庞氏家训》明·庞尚鹏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