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家谱与家训

合集下载

庞氏宗族第九代家谱

庞氏宗族第九代家谱

庞氏宗族第九代家谱庞氏宗族家谱第一代庞宗显二子庞永清庞永泰第二代庞永泰四子庞乾庞坤庞利庞贞第三代庞坤二子庞国相庞国斌第四代庞国斌二子庞廷英庞廷杰第五代庞廷杰一子庞守志第六代庞守志四子庞官生庞官来庞官德庞官印第七代庞官德五子庞成业庞成起庞成金庞成和庞成连第八代庞成和一子二女庞元俊第九代庞元俊属狗生于一八八六年年十二月十日光绪十二卒于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五日(旧历下同)妻庞阎氏属羊生于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光绪九年卒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八日。

六子三女庞志秀庞志学庞志瑞庞志仁庞志德庞志广马庞氏(女)庞志珍(女)庞志玲(女)从第九代我祖庞元俊开始家族兴旺。

其他门派联系甚难。

故经商讨从第九代再续并附上照片。

尽量做的完整以传后人。

望庞氏家族后人接续。

流芳千古。

辈份二十字:宗、永、两字、国、廷、守、官、成、元、志、秀、玉、惠、广、济、众、霖、雨、泽、万、民。

第九代:元字辈(一男二女共三人)二女:长女嫁到潘家浴。

在1941年日本鬼子火烧潘家浴遇难。

次女嫁到牵马岭。

长子庞元俊:庞元俊庞阎氏长子庞志秀次子庞志学三子庞志瑞三子妻霍氏长子妻王氏次子妻杨氏次子后妻陆氏四子庞志仁五子庞志德六子庞志广四子妻阎氏五子妻刘秀珍六子妻陈淑荣长女马庞氏次女庞志珍三女庞志玲长女夫马文珠次女夫刘瑞田三女夫柴树忠第十代:志字辈(六男三女共九人)一、长女马庞氏属虎生于一九零二年五月十四日。

卒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日。

夫马文珠属?生于???卒于???年?月?日。

二、长子庞志秀属龙生于一九零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年?月?日妻庞王氏属蛇生于1905年?月?日。

卒于???年?月?日。

二子一女庞秀生、庞秀明、庞秀珍(女)。

长子庞秀生次子庞秀明长女庞秀珍长子妻方承珍次子妻陈淑云长女夫赵凤才三、次子庞志学属马生于一九零六年八月十五日肇东车站退休卒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日。

妻庞杨氏马生于一九零六卒于于一九五七年四月?日。

后妻庞陆氏(无生育)二子一女庞秀仲、庞秀国、庞秀兰(女)。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1.《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2.《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3.《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4.《放翁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5.《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拯6.《王阳明家训》: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7.《诫伯禽书》: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8.《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9.《袁氏世范》:小人当敬远,敬而远之,免致生患。

——南宋官员、学者袁采10.《聪训斋语》:世之聪明多暗毁,愚者多福泽,盖聪明者自恃其聪明,而事事欲胜人,愚者安分守己,故人与之媲美。

——清代名臣张英11.《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代学者朱柏庐12.《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晚清名臣曾国藩13.《郑氏规范》:为家长者,当以至公无私为本,以道义处事,无论卑幼,皆当严而有恩。

——元代浦江郑氏家族14.《温公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5.《庞氏家训》: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代庞尚鹏16.《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17.《司马温公家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8.《陆氏家训》:子弟之贤不肖,系诸父兄之教。

——南宋陆九韶19.《庭训格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清代康熙帝20.《姚氏家训》:凡为人子者,当以尽孝为务;为人妻者,当以从夫为务。

庞氏族谱

庞氏族谱

山东东平庞口庞氏族谱第一部分.总谱住址上辈名子排行本辈名配偶子女及备注毕公高姬周华之后封于庞乡,即在始平(今陕西西安兴平县,晋曰始平),今兴平有始平原其地.原籍浙江省绍兴余姚县,北宋时自浙江迁麻城,在今湖北黄州府所考.元朝时,由湖北迁任果城副府,解祖启遂落业城西西罗垭,庞性坟山犹存,共启其后挨考.升荣庞家营普祯兄弟三人因元末兵变由烦太平里庆府城西西罗垭移民避难.普公领井坠碗卜居庞家营.启显二公入籍东乡县太平里.后改为太平县,今为万源市太平里二房启祯太平里三房显祯一世系显祯二世系显祯子九达三世系九达子赞元落业堡子坪杉木岭飚子口四世系赞元子庞鳌龙氏洪化元年迁(城口)庙坝河赛金山老屋基(葬衫木)生子二.长正规,二正基.地址五世系庙坝河庞鳌长庞正规张氏生子二长成,次庆(无传)庙坝河庞鳌次庞正基蔡氏生子二长纯(焚),次辰(夫妇俱葬庙坝木瓜河)六世系单名正规子庞成王氏崇政,崇元(无传)崇学(夫妇俱葬鹅项颈)七世系崇字辈庞成子崇学袁氏八世系崇学长庞郁杜氏崇学次庞全何氏九世系庞郁长成宗柏杨氏子四升(过与庆宗译嗣)轩,昌,璋庞郁次庆宗子五早,旦,昴,昊,?9俱正立成宗长子升为继)庞全子应宗何氏子一熙十世系单名成宗长庞轩子一文韶成宗次庞昌源氏子二文涛,文济(原住安徽??,后住长沙府知府.迁葬修山领三庞璋子二文焕(原住长沙府知府,后升微州知州.文提(字怀安) 庆宗子庞升子二文佩,文俸.庆宗子庞熙子一文英十一世系文字辈庞轩子文韶子一任庞昌长文清方氏子一显(禀生)庞昌次文济陈氏子七尊(原住陕西巡阳县知县,迁葬修山领)化(痒生).洽(痒生.未续)贞(痒升,未续)仰(痒生,未续)?(痒生未续)道(痒生原住惠州府教谕,后任湖广长沙府知府,迁任灰州府知府)以上七人之后有一淳字削去(原本住).庞璋长文焕陈袁氏子四江(止)河,举,玄(未续)庞璋次文提袁氏子一明庞升长文佩子一栋庞生次文俸子一树(止)庞熙子文英子二绪,光平(号腾武)十二世系单名文韶子庞任子一世举(字福蛟)文清子庞显子一世达文济次庞化子二世凤(字三元),世甲(止)文济五庞尊黎氏子二世龙,世都(二人随母移居达州地名火风山. 文焕二庞河子一世龙(号福蛟)文焕三庞举田氏子三世盖(去文就武.钦命陕西兴安总戎)文捷子庞明陈氏子一世思(字及元)文佩子庞栋子一世林(字隶元)文英长庞绪子二世连(字仲元)世达(止)文英次庞辉子一世敏(号仰元)十三世系世字辈庞任子世举子一学秀庞显子世远袁氏子一学锡(葬停坝河桃树湾).庞化长世凤薛适子一学彦火风山庞尊长世龙罗氏子一学昆(未续)火风山庞尊次世都付氏子二学源,学泗(未续)庞河子世龙扬氏子一学质(止)庞举子世盖李袁氏子二学纯,学煌庞明子世思袁氏子一学善(葬杨子树领)庞栋子世林朱氏子一学熙(葬大浆池)庞绪子世连王氏子一学瑜(止)庞辉子世敏王氏子一学睿十四世系列学字辈世举子学秀子一尔碧(未续)世远子学锡子一尔钰(葬坪坝金姓宅后,妻葬平顶山大浆池)世凤子学彦子一尔哲世都长学源张氏子四尔仁,尔义,尔礼,尔智(礼,智二人随母迁达州其后未能录及)世盖长学纯田氏子二尔翠,尔现次学煌陈氏子二尔瞻,尔时(止)世思子学善袁氏子一尔尚(葬天孔堂)世林子学熙李氏子一葬瓦线坪世敏子学睿罗氏子一尔魁学锡子尔钰田氏子二时享,时祯学彦子尔哲子一时全学源长尔义徐氏子三时兴,时盛,时忠学源次尔瞻何氏子一时泰学纯长尔翠冉氏子一时钦学纯次尔现冉氏子三时镏时镇,时录.学煌长尔瞻陈氏子三时锡,时钟,时铭(与妻二人俱葬与鹅项颈,无传)学善子尔尚袁氏子一时乾(与妻袁氏葬竹园坝,无传)学熙子尔瑶刘氏子六时黄(无传)时汉,时杰(无传),时雄(无传)时早,时弟(葬冯家坝).学睿子尔魁袁氏子一时望(号联陛)十六世系时字辈尔钰长时享孙氏子六习德(止)习仁(止),习礼(止)习义(止)习盛(葬西沟李子垭)尔钰次时祯罗氏子二习卷(与妻冉氏二人同葬与大长坡柏树坪)习资(葬钟亭坝坪上,妻陈氏葬大长坡屋后做动朝西)庞氏宗族家谱发起庞元珍首抄者庞元瑞于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八年)。

精华资料山西大同庞氏起源

精华资料山西大同庞氏起源

山西大同庞氏起源国宗启建守,兴善乃尔有,明成晋树碧,立永福雪恒庞姓起源于山西洪洞,几百年前为什么会移居大同县麻峪口山中,有许多种说法。

都是一些野史传闻,都无证可考,但有一种说法稍有可信之处。

是这样一种传说:二百多年前的嘉庆初年,洪洞有一位才子姓庞名朝,自幼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一年上京赶考时,以博学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卓越的文韬武略,治国良策,荣获头名榜首,而和珅的幕僚担任主考官,其侄尽管百般作弊但考绩位于庞朝之下。

殿试临近,主考官为了让侄子显露头角,必须除掉庞朝。

私下与和珅勾结,殿试之前编造一段谎言:庞朝是一祸星,因为庞字龙身,延意为‚龙‛,‚朝‛就意为‚朝廷‛。

如若一旦得志,势必争夺当朝龙位。

谎言一出,散布京城大街小巷。

谣言不禁传入宫中,很快传入垂帘听政的太上皇乾隆耳朵。

一日,乾隆问及和珅科考和市面传言之事。

和珅借机巧言如簧地渲染了一番,危言耸听"如不除此祸害,必然后患无穷"在嘉庆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珅假传圣旨,捉拿庞朝。

朝中负责捉拿庞朝的一位大臣,听到谣言又让捉拿,深知又是和珅和主考的诡计,但碍于和珅权倾朝野,不敢拆穿这一阴谋,唯恐招来杀身之祸。

但又怜惜人才,决心暗地帮助庞朝脱离危险。

于是写一密信赠与一些银两,派亲信火速送与庞朝。

庞朝接信一看,顿觉五雷轰顶祸从天降。

急忙乔装改扮逃离京城,昼夜兼程赶往家乡山西洪洞。

临近洪洞地界,遇一熟人,得知家人被杀的杀,逃的逃,家中上百口几乎空无一人。

还说官府还在搜查他,劝他赶快离开。

原来和珅派人去捉拿庞朝,发现不知去向,一边追查谁走漏了风声,一边派快马沿途追赶直奔山西洪洞,到家一看不见庞朝,逼问家人都说不知,钦差以隐藏朝廷要犯.欺君之罪坐镇清剿庞姓。

庞家一门上百口人除侥幸逃生外其余皆被操斩。

幸存者背井离乡,各奔四方。

庞朝听罢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含泪道:家人因我惨遭屠戮,遭受灭顶之灾,自已有何颜面活在人世,不如与官府拼上一命了此一生。

著名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当代千家姓——庞姓

著名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当代千家姓——庞姓

著名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当代千家姓——庞姓 庞 庞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一十七位,在两广和河南、河北等地分布较多,当今庞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大约有167万。

得姓始祖毕公高,姬姓,毕氏,名高。

周文王第十五子,周初著名政治家。

周武王灭商后,封异母弟姬高于毕(今陕西咸阳),建立毕国,世称毕公高。

其先后辅佐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君主,奠定“成康之治”盛世。

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氏,称庞氏,并尊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庞,高屋,从广,龙作声韵。

庞是由广和龙组合的会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广是屋,像对刺高屋之形,本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龙,是君主和部落首领的象征。

庞字的本义是君主或帝王所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引申有高屋,高大、庞字甲骨文厚实、杂乱等意思,后来多被用于地名和姓。

在古代,擅长建造高屋的一支群体称为庞氏族,往往为帝王或诸侯工作。

高屋是庞氏族的原始图腾,庞字是氏族的族徽和名称,庞人所居之地称为庞。

由于庞氏族擅长建筑,自然也善于建筑围墙篱笆等,建起的城堡称庞邑,后来发展为国和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庞姓源出主要有两支:高阳氏、姬姓。

第一支出自高阳氏。

相传在高阳氏颛顼帝时代.有八才子,其一称庞降,亦称庞江,其后有庞氏。

其实,高阳氏时代的八才子是当时有影响的八个大氏族,均属于高阳氏联盟。

庞氏族应是庞降氏族中的一个分支,是擅长建造高屋的群体。

庞氏族早期的活动地可能在今陕西韩城东南,后来南下越过长江进人湖南衡阳东。

高阳氏庞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因其后人没有显赫者,此支庞姓不见经传。

第二支出自姬姓。

商朝末期,周文王封其第十五子于古毕国,在今陕西咸阳北,成立了毕国,公爵,国君始称毕公高。

毕公高的一个庶出儿子被封在庞,即古庞人古地,在今陕西韩城东,其后人遂以邑名为氏。

姬姓庞氏的历史有3100多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庞姓氏族很少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

庞氏起源——精选推荐

庞氏起源——精选推荐

庞⽒起源庞⽒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万拫同源,教育培养后⼀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民,热爱家乡、和谐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庞姓姓⽒源流标题筒介:⼀、庞姓姓⽒源流⼆、庞姓迁徙分布三、庞姓历史名⼈四、庞姓郡望堂号【庞姓宗祠通⽤对联】〖庞姓宗祠七⾔以上通⽤联〗【庞姓宗祠四⾔通⽤联】庞姓【中国⼈民解放军阳姓开国将军⽣平简介】庞⽒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新排百家姓中从第101--200个是: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111倪 112严 113⽜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 140管141祝 142左 143涂 144⾕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191闵 192欧 193阳 194解 195强 196柴 197华 198车 199冉 200房庞⽒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庞⽒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发扬光荣传统-光宗曜祖⾃已的家族庞姓⽒略考-宠姓-姓⽒渊源⼀、龐⽒姓⽒起源宠[寵,读⾳作páng(ㄆㄤˊ),不可读作chǒng(ㄔㄨㄥˇ)] 单⼀渊源:源于姬姓,出⾃⾂⼦受帝王君主之宠幸⽽为,属于帝王赐姓为⽒。

全国各省庞氏辈分收集

全国各省庞氏辈分收集

庞氏谱字辈派语汇编1、广西玉林樟木上村庞姓辈分对联:显扬先世家声远,寿比宏楼国泽隆。

2、广西浦北官垌镇文峰的庞氏字辈甲.地.之.兰.光.祖.泽.庭<承.伟>.皆.玉.树.振.家.升3、江苏连云港东海这边庞姓辈分是:太平有道文章4、陕西汉中字牌是:四,金,亲,树,唤,昆,建,扶,峦,宣。

5、四川泸州纳溪一支庞姓礼、义、安、大、国,6、河南睢县西陵寺庞屯村,属太康县东北庞楼一支先祖漳钰公为十世,23世文,钧。

24世效,清。

25世学,兴(性),桂。

26世献(现),灿。

27世振,在。

28鉴。

29治。

30乐。

31然。

32升。

以下;锦楚营远镒,洲棠燕增钦7、贵州遵义庞氏字辈正文英士天,思良在朝元汉世凤昭德,忠孝定纯权8、四川仪陇县庞家花园、上马石、旗杆庞氏字辈继续学成、德延家庭康顺喜庆、金武通文富贵有发、凯在宗明荣吉全宇、杰崇朝清祥宝向和、普强宏永9、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从班鸠店镇东庞口村迁来的。

据族谱记载,我们是洪武年间奉诏从青州府益都县虎头崖迁来的,立村为庞口村。

现人口约万余。

据老人传,当时迁来时是兄弟二人,立庞口村者是老大,名庞英。

老二庞雄去了汶上。

我们这里的辈分从庞英为始祖起是这样排的:俊伯允直贤、志道尚逹天德业家升殿、同庆茂松连衍绪光垂世、懿范乐绍先隆运昌明会、化成广继传10、山东省沂水县来庄庞姓辈份文秀治字德成存宗世在玉京柳顺合永时友安泰11、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庞庄灵、玉、传、国、玺;昭、壁、重、连、成12、重庆永川的庞姓元、友、德、才、光、金、榜、洪、开、第、天13、四川绵阳家族辈次:魁、云、星、光、远,福、英、德、泽、明14、大连普兰店市瓦窝镇有大庞屯和小庞屯永、兴、家、业、利15、浙江天台成。

就,光,列,宪,茂,学,正,加,帮16、太原清徐庞氏占裕忠万17、山东东平县大安山,后迁至郓城庞苑,全村庞姓。

辈为:孝,恒18、湖南常德市临澧县族谱辈分其中传道长,圣业昭佩香。

19、山东枣庄薛城庞姓忠,召,文,玉20、四川峨边富、贵、方、升、远、云、华、显、国、真。

《庞氏家训十条》

《庞氏家训十条》

《庞氏家训十条》《庞氏家训十条》家训者所以一族人之尽归良善也。

古圣贤垂教立言,班班典籍、凡所以准人情而后风俗者至明且切矣。

人苟能以心体力行,范围不过,则在宗族为循良子子弟,即在乡党为端品正人。

无如世风不古,习俗移人,名节稍乖,及身后犹贻口实可不慎与。

与云:子弟之率不谨由父兄之教未先,倘不训而罚与不教而杀者等,耶兹于族谱即成,特编家训数则,另携谱首。

词不必精深,为切于日用身家以及关乎伦常风化者,俾人人易知而易行。

凡我族人,各宜致意安常,立业操勤,谨于当躬,正己修身,树宜型于后裔。

树子弟之景行,维贤于焉,光辉族党矣。

一、敦孝悌孝悌者百姓之原也。

孩提之爱本诸良能稍长之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这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勤不知弟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

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二、睦宗族自古乡田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人而漠不知耶。

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心为之照顾。

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

若乃个顾身家,视祖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稀矣。

书曰:“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三、力本业士农工商,均有长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

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可以自致,立受其效。

君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

无何身入他岐,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

事虽勤于始,犹贵励乎终。

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需自勉之。

四、慎交友交接之际,不可不慎。

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正事。

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则不得引入邪僻。

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者众乎。

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五、和兄弟兄弟之间,原称手足。

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

庞氏宗族第九代家谱

庞氏宗族第九代家谱

庞⽒宗族第九代家谱庞⽒宗族第九代家谱庞⽒宗族家谱第⼀代庞宗显⼆⼦庞永清庞永泰第⼆代庞永泰四⼦庞乾庞坤庞利庞贞第三代庞坤⼆⼦庞国相庞国斌第四代庞国斌⼆⼦庞廷英庞廷杰第五代庞廷杰⼀⼦庞守志第六代庞守志四⼦庞官⽣庞官来庞官德庞官印第七代庞官德五⼦庞成业庞成起庞成⾦庞成和庞成连第⼋代庞成和⼀⼦⼆⼥庞元俊第九代庞元俊属狗⽣于⼀⼋⼋六年年⼗⼆⽉⼗⽇光绪⼗⼆卒于⼀九四四年⼋⽉⼗五⽇(旧历下同)妻庞阎⽒属⽺⽣于⼀⼋⼋三年五⽉⼆⼗六⽇光绪九年卒于⼀九五三年⼗⼀⽉⼋⽇。

六⼦三⼥庞志秀庞志学庞志瑞庞志仁庞志德庞志⼴马庞⽒(⼥)庞志珍(⼥)庞志玲(⼥)从第九代我祖庞元俊开始家族兴旺。

其他门派联系甚难。

故经商讨从第九代再续并附上照⽚。

尽量做的完整以传后⼈。

望庞⽒家族后⼈接续。

流芳千古。

辈份⼆⼗字:宗、永、两字、国、廷、守、官、成、元、志、秀、⽟、惠、⼴、济、众、霖、⾬、泽、万、民。

第九代:元字辈(⼀男⼆⼥共三⼈)⼆⼥:长⼥嫁到潘家浴。

在1941年⽇本⿁⼦⽕烧潘家浴遇难。

次⼥嫁到牵马岭。

长⼦庞元俊:庞元俊庞阎⽒长⼦庞志秀次⼦庞志学三⼦庞志瑞三⼦妻霍⽒长⼦妻王⽒次⼦妻杨⽒次⼦后妻陆⽒四⼦庞志仁五⼦庞志德六⼦庞志⼴四⼦妻阎⽒五⼦妻刘秀珍六⼦妻陈淑荣长⼥马庞⽒次⼥庞志珍三⼥庞志玲长⼥夫马⽂珠次⼥夫刘瑞⽥三⼥夫柴树忠第⼗代:志字辈(六男三⼥共九⼈)⼀、长⼥马庞⽒属虎⽣于⼀九零⼆年五⽉⼗四⽇。

卒于⼀九⼋五年九⽉⼗⼀⽇。

夫马⽂珠属?⽣于卒于年?⽉?⽇。

⼆、长⼦庞志秀属龙⽣于⼀九零四年九⽉⼆⼗⼋⽇卒于年?⽉?⽇妻庞王⽒属蛇⽣于1905年?⽉?⽇。

卒于年?⽉?⽇。

⼆⼦⼀⼥庞秀⽣、庞秀明、庞秀珍(⼥)。

长⼦庞秀⽣次⼦庞秀明长⼥庞秀珍长⼦妻⽅承珍次⼦妻陈淑云长⼥夫赵凤才三、次⼦庞志学属马⽣于⼀九零六年⼋⽉⼗五⽇肇东车站退休卒于⼀九⼋四年⼗⼀⽉?⽇。

妻庞杨⽒马⽣于⼀九零六卒于于⼀九五七年四⽉?⽇。

后妻庞陆⽒(⽆⽣育)⼆⼦⼀⼥庞秀仲、庞秀国、庞秀兰(⼥)。

庞姓起源——精选推荐

庞姓起源——精选推荐

庞姓起源庞姓,传说颛顼后代的庞降⽒族部落有以庞为⽒,⼜周⽂王之⼦毕公⾼⽀庶受封于庞乡,⼦孙以庞为⽒。

望族出于谯国(今属安徽),居于始平郡(今属陕西)。

庞⽒在当今姓⽒排⾏榜上名列第⼀百零⼀位,⼈⼝约⼆百三⼗五万三千余,占全国⼈⼝总数的0.17%左右。

扩展资料 庞姓起源: 1.源于姬姓,出⾃毕公⾼之后,属于以封⾢名称为⽒,是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姓⽒。

据史籍《通志·⽒族略》《千家姓查源》等的记载,周⽂王之⼦毕公⾼之后。

毕公⾼是周⽂王姬昌的第⼗五⼦,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毕公⾼赐封其⽀庶之⼦于庞乡,后世⼦孙以封⾢为⽒,称庞⽒,世代相传⾄今,史称庞⽒正宗。

庞⽒族⼈⼤多尊奉毕公⾼为得姓始祖。

2.源于⾼阳⽒,出⾃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

据史籍《百家姓注》记载,颛顼有⼋⼦,号称“⼋凯”,分别形成了⼋个以⾼阳⽒为中⼼的'⽒族部落,其中之⼀名叫庞降。

在庞降的后世⼦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为姓⽒者,称庞⽒⾄今。

庞降被庞⽒族⼈尊为得姓始祖。

3.源于襄阳庞⽒。

相传,古时襄阳有⼀⼤户,其家富盛,好为⾼屋,乡党荣之,⽈庞⾼屋,后遂以庞为姓⽒,⼦孙世代因袭之。

源于西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

据史籍《汉书·王莽传》记载,西汉时期,西羌族⼈中有庞恬。

后为汉化改姓为⽒。

当时庞恬率族⼈活动在以青海湖为中⼼的地区。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

满族庞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鲜卑族,后逐渐演变为辽东⼥真,世居青城⼦(今辽宁海城),后多冠汉姓为庞⽒。

满族尼玛哈⽒,源出唐朝末期⼥真通⽤三⼗姓之⼀的尼漫古⽒,⾦国时期为⼥真尼庞古部,以部为⽒,汉译鱼,世居辽阳,是满族最古⽼的姓⽒之⼀,后多冠汉姓为庞⽒、俞⽒、于⽒、余⽒、胜⽒。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

今⼟家族、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庞⽒族⼈分布,其来源⼤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的羁糜政策及改⼟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庞⽒,世代相传⾄今。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六:庞尚鹏《庞氏家训》上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六:庞尚鹏《庞氏家训》上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六:庞尚鹏《庞氏家训》上庞尚鹏,字少南,嘉靖三年(1524年)生于南海叠滘乡(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由乐平知县历巡按河南、浙江。

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清廉自洁,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

后被罢官回乡。

庞尚鹏的《庞氏家训》分为务本业、考岁用、尊礼度、禁奢靡、严约束、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八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家训。

庞尚鹏《庞氏家训》上:庞氏家训序予作家训成,或谓予曰:有治人无治法。

子孙贤,恶用是哉?如其不肖,虽耳提面命,且奈何?予应之曰:家有贤子孙,因吾言而益思树立,何嫌于费辞。

如其不贤,即吾成法具存,父兄因而督责之,使勉就绳束,犹可冀其改图也。

若前无辙迹,使索途冥行,其不至于法守荡然,几希矣。

今就其日用必不可废者,授以绳尺,非有甚高难行之事,正欲其易而易知,简而易能,故语多朴直,使愚夫赤子,皆晓然无疑。

古称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我祖宗既身任其难,为后世计,咨尔子孙,毋蹈其易,为先人羞。

隆庆五年季夏望日,尚鹏撰。

务本业孝、友、勤、俭四字,最为立身第一义,必真知力行。

奉此心为严师,就事质成,反躬体验,考古人前言住行,而审其所从,必思有所持循,无为流俗所蔽。

若残忍骄奢,百行裂矣,他复何望哉?然为父母者,尤当身任其责。

《易》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盖父母视家人,势分本为独尊,事权得以专制,使挈其纲领,内外肃然,谁敢不从令?若仁柔姑息,动多愆违,以致纷纷效尤,谁执其咎哉?必父兄勉自克责,严守章程,使诸弟子承风凛然,更相申饬,不敢坠先贤之明训,庶几能世其家。

若父兄以为难,则贤子弟羽翼而佐之,予论著乃曲为防检,故屑屑不惮烦。

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如轻浮则矫之以严重,褊急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随其性之所偏,而约之使归于正,乃见学问之功夫。

以古人为鉴,莫先于读书,子弟从师开业,本有课程,尤当旦暮间察其勤惰,验其生熟,使知激昂奋发,有所劝惩,乃不负责成之志。

庞氏家谱与家训

庞氏家谱与家训

【谱名】:山西代县《庞氏家谱》道光年修【版本】:道光丙戍(1826)手写稿本【册数】:一册全【开本】:24.5*15.7【修撰者】:庞铭等【始迁经历】:应府公原籍东城洪武七年迁于代州【收藏情况】:中国家谱总目无录一、《庞氏家谱》①补谱序(代州)本族原籍东城人氏,自洪武七年迁于代州。

始祖育子三人:长名大海、二名大江、三名大山。

一居代之西小关,一居代之赤土沟,一居崞邑大方堡(大方村、天元堡),此庞氏之宗续也。

迨至闯贼兵烬之,后宗续失传。

不惟赤土沟与大方堡之相传不得其详,即吾宗一派,自应府而上亦[难]获其详矣。

敬将我耳所闻、目所见者谨书之,以俾(使)后裔之追祀,不忘耳庶几②……①本谱由大方堡庞凯后人收集整理于壬辰(2012)年②庶几: 希望、但愿二、关于“天元堡”、“大方堡”1.《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十丈,高二丈,始筑已古①,明正德十年重修”。

大方堡位于雁门关②西南方,明朝于雁门关多次整饬关防,加强防御措施。

《山西通志》载:“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钺于雁门东筑七堡,以遏山阴、应州、浑源之冲;雁门西筑四堡,以遏马邑、朔州之冲。

①“天元”之“元”,是蒙元之“元”,抑或是其他?②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等筹备山西、北平边。

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口并武、朔诸山谷凡七十三隘俱备戌兵”(《明·兵志》)。

洪武五年,代州设振武卫,辖军伍,置知州,理民政,于雁门关设千户所。

明洪武七年谪降代州之吉安侯陆亨筑雁门关城。

2. 《续修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丈,高二丈,始筑失考,明正德十年重修”。

3.相关图片三、庞姓渊源及相关1.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

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

庞氏族谱

庞氏族谱

山东东平庞口庞氏族谱第一部分.总谱住址上辈名子排行本辈名配偶子女及备注毕公高姬周华之后封于庞乡,即在始平(今陕西西安兴平县,晋曰始平),今兴平有始平原其地.原籍浙江省绍兴余姚县,北宋时自浙江迁麻城,在今湖北黄州府所考.元朝时,由湖北迁任果城副府,解祖启遂落业城西西罗垭,庞性坟山犹存,共启其后挨考.升荣庞家营普祯兄弟三人因元末兵变由烦太平里庆府城西西罗垭移民避难.普公领井坠碗卜居庞家营.启显二公入籍东乡县太平里.后改为太平县,今为万源市太平里二房启祯太平里三房显祯一世系显祯二世系显祯子九达三世系九达子赞元落业堡子坪杉木岭飚子口四世系赞元子庞鳌龙氏洪化元年迁(城口)庙坝河赛金山老屋基(葬衫木)生子二.长正规,二正基.地址五世系庙坝河庞鳌长庞正规张氏生子二长成,次庆(无传)庙坝河庞鳌次庞正基蔡氏生子二长纯(焚),次辰(夫妇俱葬庙坝木瓜河)六世系单名正规子庞成王氏崇政,崇元(无传)崇学(夫妇俱葬鹅项颈)七世系崇字辈庞成子崇学袁氏八世系崇学长庞郁杜氏崇学次庞全何氏九世系庞郁长成宗柏杨氏子四升(过与庆宗译嗣)轩,昌,璋庞郁次庆宗子五早,旦,昴,昊,?9俱正立成宗长子升为继)庞全子应宗何氏子一熙十世系单名成宗长庞轩子一文韶成宗次庞昌源氏子二文涛,文济(原住安徽??,后住长沙府知府.迁葬修山领三庞璋子二文焕(原住长沙府知府,后升微州知州.文提(字怀安) 庆宗子庞升子二文佩,文俸.庆宗子庞熙子一文英十一世系文字辈庞轩子文韶子一任庞昌长文清方氏子一显(禀生)庞昌次文济陈氏子七尊(原住陕西巡阳县知县,迁葬修山领)化(痒生).洽(痒生.未续)贞(痒升,未续)仰(痒生,未续)?(痒生未续)道(痒生原住惠州府教谕,后任湖广长沙府知府,迁任灰州府知府)以上七人之后有一淳字削去(原本住).庞璋长文焕陈袁氏子四江(止)河,举,玄(未续)庞璋次文提袁氏子一明庞升长文佩子一栋庞生次文俸子一树(止)庞熙子文英子二绪,光平(号腾武)十二世系单名文韶子庞任子一世举(字福蛟)文清子庞显子一世达文济次庞化子二世凤(字三元),世甲(止)文济五庞尊黎氏子二世龙,世都(二人随母移居达州地名火风山. 文焕二庞河子一世龙(号福蛟)文焕三庞举田氏子三世盖(去文就武.钦命陕西兴安总戎)文捷子庞明陈氏子一世思(字及元)文佩子庞栋子一世林(字隶元)文英长庞绪子二世连(字仲元)世达(止)文英次庞辉子一世敏(号仰元)十三世系世字辈庞任子世举子一学秀庞显子世远袁氏子一学锡(葬停坝河桃树湾).庞化长世凤薛适子一学彦火风山庞尊长世龙罗氏子一学昆(未续)火风山庞尊次世都付氏子二学源,学泗(未续)庞河子世龙扬氏子一学质(止)庞举子世盖李袁氏子二学纯,学煌庞明子世思袁氏子一学善(葬杨子树领)庞栋子世林朱氏子一学熙(葬大浆池)庞绪子世连王氏子一学瑜(止)庞辉子世敏王氏子一学睿十四世系列学字辈世举子学秀子一尔碧(未续)世远子学锡子一尔钰(葬坪坝金姓宅后,妻葬平顶山大浆池)世凤子学彦子一尔哲世都长学源张氏子四尔仁,尔义,尔礼,尔智(礼,智二人随母迁达州其后未能录及)世盖长学纯田氏子二尔翠,尔现次学煌陈氏子二尔瞻,尔时(止)世思子学善袁氏子一尔尚(葬天孔堂)世林子学熙李氏子一葬瓦线坪世敏子学睿罗氏子一尔魁学锡子尔钰田氏子二时享,时祯学彦子尔哲子一时全学源长尔义徐氏子三时兴,时盛,时忠学源次尔瞻何氏子一时泰学纯长尔翠冉氏子一时钦学纯次尔现冉氏子三时镏时镇,时录.学煌长尔瞻陈氏子三时锡,时钟,时铭(与妻二人俱葬与鹅项颈,无传)学善子尔尚袁氏子一时乾(与妻袁氏葬竹园坝,无传)学熙子尔瑶刘氏子六时黄(无传)时汉,时杰(无传),时雄(无传)时早,时弟(葬冯家坝).学睿子尔魁袁氏子一时望(号联陛)十六世系时字辈尔钰长时享孙氏子六习德(止)习仁(止),习礼(止)习义(止)习盛(葬西沟李子垭)尔钰次时祯罗氏子二习卷(与妻冉氏二人同葬与大长坡柏树坪)习资(葬钟亭坝坪上,妻陈氏葬大长坡屋后做动朝西)庞氏宗族家谱发起庞元珍首抄者庞元瑞于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八年)。

庞尚鹏《庞氏家训》的分析

庞尚鹏《庞氏家训》的分析

庞尚鹏《庞氏家训》的分析士绅教化与地域社会变革——基于庞尚鹏《庞氏家训》的分析2011-12-02 14:55:40作者:邓智华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一期庞尚鹏(1524—1581),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

字少南,号惺庵,广东南海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迸士。

历任江西乐平知县、浙江巡按御史、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盐务兼理九边屯田、福建巡抚等职,官至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在世期间,以推行一条鞭法、清理整顿盐务与屯田、撰著家训等著称。

其与潘季训、刘光济、海瑞、戚继光等明代杰出改革家齐名,一度成为万历初年张居正大改革的先驱。

不难看出,庞尚鹏的一生正好处在明代社会大改革、大转折时期。

因此,深入研究庞尚鹏这一历史人物,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中叶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认识和了解。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庞尚鹏被罢官回家,次年六月,又被贬斥为民,直到万历四年(1576)十二月以原官身份复出,时间前后长达六年之久。

在这期间,仕途遭遇的挫折,曾一度使他心灰意冷,但他并未就此消沉。

在六年的士绅兼平民的生活里,他积极关注地方民情与事务,关注地方社会建设,并以实际行动教化地方,先后撰写完成《行边漫纪》、《庞氏家谱》、《庞氏家训》、《殷鉴录》等一系列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又以《庞氏家训》最为有名,史称其“乡间咸以为式”。

但到目前为止,学界有关《庞氏家训》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多涉及性研究而少专论,赵虹辉《试论(庞氏家训)中的优良育人传统》一文,是目前所见专题研究《庞氏家训》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

笔者认为,深入研究《庞氏家训》,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社会变迁、尤其是对士绅地方教化的认识和了解。

为此,本文拟在分析其家训撰写缘由并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有关明中后期传统中国士绅的家族或地方教化行动与地域社会变革的一些关系问题。

一、《庞氏家训》的撰写及其主要内容隆庆四年(1570)四月,庞尚鹏罢官后回到了自已的家乡——广东南海县叠涪堡叠涪村。

《庞尚鹏家训》原文及译文

《庞尚鹏家训》原文及译文

《庞尚鹏家训》原文及译文《庞尚鹏家训》原文及译文【原文】孝、友、勤、俭四字,最为立身第一义,必真知力行。

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唧子弟从师问业,本有课程,尤当旦暮间察其勤惰验其生熟,使知激昂奋发,有所劝惩,乃不负责成之志。

子弟以儒书为世业,毕力从之。

力不能则必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其家。

否则束手坐困独不悉冻馁乎?思祖宗之勤苦,知稼穑之艰难%必不甘为人下矣。

前代举贤,以孝弟、力田列制科使从业其官,皆习知民隐,岂忍贼民以自封殖哉?妇主中馈,皆当躬亲为之。

凡朝夕柴米蔬菜,逐一磨算稽查,无令太过、不及。

若坐受豢养,是以犬豕自待而败吾家也。

女子六岁以上,岁给吉贝十斤,麻一斤;八岁以上,岁给吉贝二十斤,麻二斤;十岁以上,岁给吉贝三十斤,麻五斤。

听其贮为嫁衣妇初归,每岁吉贝三十斤,麻五斤,俱令亲自纺绩,不许雇人。

待客,肴不过五品,汤果不过二品,酒饭随宜。

子孙各要布衣蔬食,惟祭祀、宾客之会,方许饮酒食肉。

暂穿新衣,免饥寒足矣,敢以恶衣恶食为耻乎?……尺帛半钱不敢浪用,庶几不至于饥寒亲戚每年馈,多不过二次,每次用银多不过一钱。

彼此相期,皆以俭约为贵,过此者拒勿受。

其馀庆吊,循俗举行,不在此限。

待客品物,本有常规,如亲友常往来,即一鱼一菜即可相留……今后客至,肴不必求备,酒不必强劝。

淡薄能久,宾主相欢,但求适情而已子孙各安分循理,不许博弈、斗殴、健讼及看鸭、私贩盐铁,自取覆亡之祸。

天地财物,得之不以义,其子孙必不能享。

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盖言利少害多。

傲,德也。

凡以富贵学问而骄人,皆自作孽耳。

即使功德冠古今,亦分内事,何与于人?天道恶盈,惟谦受益,予阅历史外,备尝之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凡饮食不知节,言语不知谨,皆自贼其身叹夫谁咎?修斋、诵经、供佛、饭僧,皆诞妄之事。

而端公圣婆、左道惑众,尤王法所必诛也凡僧道师巫,一切谢绝。

不许惑于妇人、世俗之见。

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此先哲格言也。

凡男女必须未明而起,一更后方许宴息,无得苟安放逸,终受饥寒。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八:庞尚鹏《庞氏家训》下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八:庞尚鹏《庞氏家训》下

家训宝典之一百二十八:庞尚鹏《庞氏家训》下从《庞氏家训》的具体内容看,全面而细致,既有大的原则,也有具体的要求,尤其是最后还有针对儿童的《训蒙歌》和针对女性的《女诫》,虽然内容上不离传统道德的范畴,但其用意很值得当代人借鉴。

庞尚鹏《庞氏家训》下:崇厚德骨肉天亲,同枝连气,凡利害休戚,当死生相维持。

若因财产致争,便相视如仇敌。

及遭死丧患难,反面不相顾,甚于路人。

祖宗有灵,岂忍见此!良心灭绝,马牛而襟裾,人祸天刑,其应如响,愿子孙以此言殷鉴。

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若子弟僮仆与人相忤,皆当反躬自责,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彼悻悻然怒发冲冠,讳短以求胜,是速祸也。

若果横逆难堪,当思古人所遭,更有甚于此者,惟能持雅量而优容之,自足以潜消其狂暴之气。

放债切不可违例深求,或准折人子女田地,及利中展利。

论人惟称其所长,略其所短,切不可扬人之过。

非惟自处其厚,亦所以寡怨而弭祸也。

若有责善之义,则委曲道之,无为已甚。

雇工人及僮仆,除狡猾顽惰斥退外,其余堪用者,必须时其饮食,察其饥寒,均其劳逸。

陶渊明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欲得人死力,先结其欢心,其有忠勤可托者,尤宜特加周恤,以示激劝。

慎典守蒸尝房屋、田地、池塘,不许分析及变卖,有故违者,声大义攻之,摈斥不许入祠堂。

坟茔刊刻图本,不时修葺,加意防护,山邻及守山人须厚待之。

书籍为人家命脉,须置簿登记,依期晒晾,束之高阁,无令散失,以全先人手泽。

画册、图本、轴头、器皿各项,俱用木柜收贮,另设一簿,逐渐登记。

有借去者,即书浮签贴项下,送回则掣之。

海邦多盗,凡衣物戒慢藏,门庭慎封守,先事筹画,居安思危。

如有踪迹可疑,皆当早察而预待之,曲为万全计。

城中房屋池塘,岁时典守,切须得人,仍要戒备不虞,严加防察。

端好尚子弟立身,非惟颠狂灭义,淫纵伤生,当刻骨痛戒。

即嗜好之偏,如广交延誉,避事耽闲,溺琴棋,聚宝玩,购字画,乐歌舞,此当丧志之具。

《庞氏家训》有灼见

《庞氏家训》有灼见

《庞氏家训》有灼见庞尚鹏,明代大臣,生性耿直,《明史》称他“慷慨任事,颇有经济之才”“所至搏击豪强,吏民震慑”,为政深得人心,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

他一生著述颇丰,《庞氏家训》影响较大,为后世推崇,常被睿智家长奉为经典力作。

细读《庞氏家训》,觉得就是在今天,很多观点都是颇有见地的。

他认为:“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

”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时代,从一个朝廷重臣口中喊出,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也是相当自我觉醒而前卫的。

这句话如飒飒秋风,吹散的是子孙眼前功利的迷雾,拂去的是子孙心头世俗的尘埃。

他指出了读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在人前卖弄才华,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获取知识,矫正性格上的缺陷和行为上的偏差,祛邪扶正,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

当然,学而仕也是一条成功的大道,是普天之下莘莘学子践行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庞氏家训》中又指出:“子弟以儒书为世业,毕力从之。

力不能,则必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家。

否则束手就困,独不患冻馁乎?”“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皆存乎其人耳。

”身为朝臣显宦的庞尚鹏,教育子孙要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研习儒学经典,从中汲取仁义忠信,成就经世致用之才。

但他也深知,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的料,学无大成乃至学无所成也是常有的事,勉强不得的。

倘若读书的前途渺茫,那也不打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喜好去干点别的,种地、从事手工业、经商都行。

基于这一教育理念,老庞家非常重视人人自力,男耕女织。

女孩六岁以上就要学习绩麻、纺纱、织布技艺,并且有一定的劳动配额,逐年增加。

男孩子不仅要学习伺弄庄稼,而且各人还有一小块栽培蔬菜的“责任田”,翻地、播种、锄草、施肥、浇灌等都要自己动手,而且有布置有检查,会“随时加察,以验勤惰”,想偷点懒都不行。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

”诸葛亮曾以“俭以养德”教育其子。

《庞氏族训》

《庞氏族训》

《庞氏族训》《庞氏族训》引叙从广龙,血脉连,遍寰宇,情相牵。

庞姓从广从龙,悠悠几千年,繁衍生息,亘古至今,不变的是血脉相连。

二百四十万庞姓子孙遍及五洲四海,分布世界各地,心相通,情相牵。

无论走到哪里,一个庞字,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戒亲疏,重万缘,修四德[1],正三观[2]。

天下庞姓是一家,要不计亲疏,不论远近,只要同为庞姓族人,都当珍惜同族同根同源这一血脉相连的缘分。

凡我庞氏族人,都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行无过,参地天,立此训,当共勉。

要培养良好定力,注意外在形象,规范行为举止,时常反躬自省,尽量减少和防止过失、过错行为的发生。

要参乎天地,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特立庞氏族训,规范族人行为,以求共识与共勉。

一做人篇天不老,人生短。

莫蹉跎,惜华年,【惜时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宇宙以它亘古不变的法则不疾不徐的运动和演变,相对而言,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呢?人生苦短,千万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给有限的人生留下无尽的遗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启蒙学,三百千[3],诗词文,选佳篇。

【启蒙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作品,以及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等名篇佳作,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提高其审美情趣及文学欣赏水平的最佳选择。

少勤学,志高远,行万里,步履坚。

【励志说】:从小就要培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既要树立远大理想,更要磨砺志向,培养积极向上,充分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品格。

加强人生态度,毅力精神,励志成才的锻炼。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人生和跑步锻炼身体一样,锻炼的是思想和品格。

锻炼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迈好人生第一步,走好人生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旅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

(1472)120庞姓起源

(1472)120庞姓起源

(1472)120庞姓起源一庞姓源流来源于封地:上古周文王子毕公高的后代,受封于庞,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庞。

二、聚集地晋置始平郡,现在陕西省兴平市。

《广韵》记载:周文王子毕公高后,封于庞,因氏焉。

望出南安、南阳。

三、历史名人庞涓——战国时魏国人。

与孙膑同学兵法,仕魏惠王为将军。

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膑入魏,施以刖刑,后膑设计得归,为齐威王师,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出师直走大梁,涓闻之,去韩而归,与孙膜战于马陵道。

膑使人砍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

涓夜至,齐伏兵起,万弯俱发,庞涓战败,自刭而死。

庞统——字士元。

汉未襄阳人。

弱冠往见司马徽,徽有知人名,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统叔德公称之为凤雏。

刘备领荆州,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劝备取蜀,进军锥县,中流矢卒。

年36岁。

庞安时——字安常。

宋朝薪州薪水人。

少从父学医,年未20通黄帝扁鹊医书。

著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等。

庞雄——字汉。

广东吴川人。

早年投入新军,直认革命不讳,宁死不屈,遂遇害。

年20岁。

葬于广州黄花,为72烈士之一。

另一种说法庞姓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在载,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受封于庞乡, 因以为氏。

四、庞姓名人庞涓战国时魏将,与孙膑同学兵法于鬼谷子,因嫉膑之能而刖其足。

后魏﹑齐交战,膑为齐将,困涓于马陵,涓智穷自刭而死。

(并不是给孙膑射死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统(179~214)三国时襄阳人,字士元,德公之侄。

少时朴顿,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

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五、地望分布陜西户县,安徽亳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谱名】:山西代县《庞氏家谱》道光年修
【版本】:道光丙戍(1826)手写稿本
【册数】:一册全
【开本】:24.5*15.7
【修撰者】:庞铭等
【始迁经历】:应府公原籍东城洪武七年迁于代州【收藏情况】:中国家谱总目无录
一、《庞氏家谱》①
补谱序(代州)本族原籍东城人氏,自洪武七年迁于代州。

始祖育子三人:长名大海、二名大江、三名大山。

一居代之西小关,一居代之赤土沟,一居崞邑大方堡(大方村、天元堡),此庞氏之宗续也。

迨至闯贼兵烬之,后宗续失传。

不惟赤土沟与大方堡之相传不得其详,即吾宗一派,自应府而上亦[难]获其详矣。

敬将我耳所闻、目所见者谨书之,以俾(使)后裔之追祀,不忘耳庶几②……
①本谱由大方堡庞凯后人收集整理于壬辰(2012)年
②庶几: 希望、但愿
二、关于“天元堡”、“大方堡”
1.《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十丈,高二丈,始筑已古①,明正德十年重修”。

大方堡位于雁门关②西南方,明朝于雁门关多次整饬关防,加强防御措施。

《山西通志》载:“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钺于雁门东筑七堡,以遏山阴、应州、浑源之冲;雁门西筑四堡,以遏马邑、朔州之冲。

①“天元”之“元”,是蒙元之“元”,抑或是其他?
②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等筹备山西、北平边。

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口并武、朔诸山谷凡七十三隘俱备戌兵”(《明·兵志》)。

洪武五年,代州设振武卫,辖军伍,置知州,理民政,于雁门关设千户所。

明洪武七年谪降代州之吉安侯陆亨筑雁门关城。

2. 《续修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丈,高二丈,始筑失考,明正德十年重修”。

3.相关图片
三、庞姓渊源及相关
1.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

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

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他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

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古庞乡今无从考,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

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火爰,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

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

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

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

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

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

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

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

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

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

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

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

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

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2. 洪武初年,明朝将历次俘获的塞外军民约60万人移入北平及附近州府。

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军属都随军迁徙,由此在辽东、晋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东南闽浙、两广地区都形成了数量不小的军事移民。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上遣使赍。

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

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府官及指挥千百户,令其统领应有军务措置得宜,然后大将军与各公侯回京” --- 《明太祖实录》之八十八
“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柳树湾位于南京城东南,当时的明皇城东南边。

即今蓝旗街、光华东街一带。

当时这一带地处大阳沟河湾处,河畔多植柳树,由此得名。

但明朝初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批被迁往边疆。

当时朱元璋为开发和巩固边疆,决定征大批工匠去边疆垦荒、置业。

这些居民大多去了现在的青海、甘肃和云南等地,直到今日,那里还有不少居民仍保留着不少南京人的习俗。

现今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在汤山街道上峰、湖熟街道周岗等地,居住着700余户、3000多个姓庞的人,他们也保存着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庞氏家乘》。

除记载着谱牒应有的篇目内容外,还详细记载着庞氏定居的经过和原因,记载着庞氏起源、迁徒和落户江宁上峰
的详细经过。

上峰庞氏始祖是北宋宰相庞藉,为汉末庞德公26世孙……南宋以来,高庄庞氏耕读节俭持家,远离闹市驿道,扩充家业,增造门间,子孙繁衍29代,居住地由上峰、高庄、葛家边等村,发展到百鹤、孟墓等地,又发展到湖熟、周岗庞家桥、龙都、铜山庞家等10余处。

据考证,三吴两浙,特别是吴江、海虞、震泽等地庞姓大族,多为高庄庞氏的分支或同宗同脉。

四、《庞氏家训》明·庞尚鹏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