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

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

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

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

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

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古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古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古代舞蹈知识点总结一、舞蹈起源与发展1、舞蹈的起源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开始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这些舞蹈可能是为了祭祀、庆祝丰收、表达爱情等目的而产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形式,也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

2、舞蹈的发展古代舞蹈在不同文明和文化背景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舞蹈被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舞蹈被用于祭祀、娱乐等场合,发展出了独特的民族舞蹈形式;在印度,舞蹈被视为一种精神和身体的训练方式,发展出了印度古典舞蹈。

二、主要古代舞蹈形式1、古希腊舞蹈古希腊的舞蹈源自于宗教仪式和战争庆典,最早的古希腊舞蹈被称作“神圣舞蹈”,流行于古希腊的各大城邦。

后来,古希腊舞蹈逐渐演变为音乐和戏剧的组成部分,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如“战神舞”、“悲剧舞”等。

2、古印度舞蹈古印度的舞蹈被称为“梵舞”,在印度教教义中,梵舞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舞蹈形式,被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梵舞的特点是舞者需要通过特殊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境界,这种舞蹈形式对印度古典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之间产生和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舞蹈形式。

最早的中国古代舞蹈包括祭祀舞和宫廷舞,后来随着悠久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如宫廷舞、民间舞、戏曲舞等。

三、舞蹈的艺术特点1、舞蹈的力度和节奏古代舞蹈以其独特的力度和节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舞者的微妙动作和灵活身姿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使人们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2、舞蹈的情感表达古代舞蹈强调情感表达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舞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3、舞蹈的民族特色古代舞蹈在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古希腊的优雅、印度的神秘、中国的婀娜等,这些舞蹈形式的独特特色成为了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舞蹈

中国古代舞蹈
• 舞蹈表演与杂技表演的穿插
• 舞蹈与杂技在视觉冲击上的互补

⌛️
各朝代代表性舞蹈作品分析
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舞蹈作品
• 《大舞》:歌颂祖先神灵的宫廷舞蹈
• 《葛天氏之乐》:表现农耕生活的民间舞蹈
• 《凤舞九天》:描绘凤凰形象的宗教舞蹈
秦汉时期的代表性舞蹈作品
• 《七盘舞》:表现仙女下凡的宫廷舞蹈
• 《巴渝舞》:描绘巴蜀民间风俗的民间舞蹈
• 舞蹈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
• 舞蹈传承途径的拓宽与多样化
• 舞蹈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04
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功能
舞蹈与古代礼仪、宗教、政治的关系
舞蹈在古代礼仪中的应用
• 庆祝丰收的丰收舞
• 祭祀祖先的祭祀舞
• 迎接宾客的迎宾舞
舞蹈在宗教信仰中的表现
• 祈求平安的巫舞
• 赞美神灵的祭祀舞

秦汉时期的舞蹈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 宫廷舞蹈的南北融合
• 民间舞蹈的各民族交流
• 舞蹈与音乐、戏曲、杂技的相互促进

秦汉时期的舞蹈形式独具特色
• 宫廷舞蹈的华丽与宏大
• 民间舞蹈的多样与生动
• 宗教舞蹈的神秘与庄重
⌛️
秦汉时期的舞蹈技艺达到了新的高度
• 舞蹈动作的丰富与多变
• 舞蹈节奏的明快与激昂
• 传达教义的宗教舞蹈
舞蹈在政治活动中的意义
• 表现皇权的宫廷舞蹈
• 反映民间风俗的民间舞蹈
• 强调政治理念的舞蹈表演
舞蹈在社交活动中的角色与意义
舞蹈在宴会活动中的表演
舞蹈在节庆活动中的呈现
舞蹈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
• 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
• 渲染节日氛围的欢乐之情

中国的古代舞蹈

中国的古代舞蹈

中国的古代舞蹈古代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舞蹈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的古代舞蹈。

一、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古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

当时的舞蹈主要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用于祭祀神灵或祈求丰收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一种形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舞蹈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和演进。

早期的舞蹈更加原始简单,以舞动和节奏感为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走向成熟,并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古代舞蹈的分类与特点古代舞蹈可以根据地域、主题以及表现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其中,地域分类主要包括北方舞蹈、南方舞蹈以及西部和东部地区的舞蹈。

这些不同地域的舞蹈在表现形式、舞蹈动作以及舞蹈风格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而在主题分类方面,古代舞蹈主要有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宗教舞蹈等。

其中,宫廷舞蹈以其庄重、优雅的形象而闻名,常常在皇宫中展示。

民间舞蹈则以其活泼、朴实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宗教舞蹈则是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用于表达信仰和敬神之情。

无论是哪种分类,古代舞蹈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古代舞蹈注重形象表达,舞者通过舞动的姿势和动作,传递情感和思想。

其次,古代舞蹈讲究舞蹈技巧,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体魄和对舞蹈的专业掌握。

此外,古代舞蹈也注重舞台效果,以音乐、服装、道具等元素与舞蹈形成统一的艺术呈现。

三、古代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古代舞蹈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舞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古代舞蹈还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内涵。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舞蹈常常作为表演形式的一部分出现,为故事情节增添了动态和美感。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艺术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以及试题及答案分析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艺术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以及试题及答案分析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丏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
2020上戏
剧学院舞蹈艺术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以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上海戏剧学院要求,对 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导师介绍(周 蓓 )
周 蓓 女,副教授
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中国舞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主要成员。2008年获得首届全国艺术硕士学位。本 人曾获全国第一届“荷花杯”舞蹈比赛银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第五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表演奖。主演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编创并主演《春 江随想》参加全国艺术硕士(MFA)戏剧舞蹈优秀作品展演。担任第六届上海宝山国际民 间艺术节及上海艺术节开幕式主创人员、大型舞剧《杨贵妃》排练教师等。具有丰富 的民间舞教学经验,培养出宋洁,邓韵,袁竹等多位在国内重大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 的学生。4次获得文化部优秀园丁奖。在《北京舞蹈学院报》等国家级舞蹈类核心刊物 发表论文多篇。同时承担了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安徽花鼓灯》及《朝鲜族舞蹈》的主 讲教师。参与上海市市级重点科研项目《上海市舞蹈表演尖子人才培养研究》。
目前,才思教育上海戏剧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上戏更近一步。
参考书——《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舞蹈卷)》介绍了:舞蹈是 艺术之母,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 能情绪情感的发汇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 是领先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 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舞蹈,孕育了原 始文化。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 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的与文化。中华民族 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 重要组成的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 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 课。

舞蹈历史笔记期末总结初中

舞蹈历史笔记期末总结初中

舞蹈历史笔记期末总结初中舞蹈是一种表现形式,早在人类的出现之初,舞蹈就被当做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拥有独立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这篇舞蹈历史笔记中,我将总结初中学习中所学到的舞蹈历史知识,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舞蹈起源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生活,早期的舞蹈最初是原始人民通过模仿动物和自然界的动作来表达祈祷,崇拜和庆祝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舞蹈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了表达感情、故事叙述、记录历史等的一种形式。

二、古代舞蹈在古代文明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活动。

例如,在古埃及和古希腊,舞蹈被用作祭祀神灵、纪念英雄和庆祝胜利的方式。

古埃及的舞蹈形式以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为主,而古希腊的舞蹈则更加强调舞者的肢体控制和协调性。

这些舞蹈形式被记录在古代文献中,为我们了解古代舞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中世纪舞蹈在中世纪,舞蹈开始逐渐分化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个流派。

宫廷舞蹈是贵族和皇室成员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而民间舞蹈则是普通民众在庆祝和娱乐活动中表演的舞蹈。

这个时期的舞蹈形式较为庄重和受控制,宫廷舞蹈追求优雅、高贵的外观和动作,而民间舞蹈则更为亲民、欢快。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对后来的舞蹈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舞蹈开始注重人体的形式美和情感表达。

在这一时期,舞蹈通过应用音乐、诗歌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这种综合艺术形式为以后的芭蕾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现代舞蹈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舞蹈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舞蹈在20世纪初期兴起,突破了传统舞蹈形式的界限,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交流。

现代舞蹈强调自由摆动的肢体,讲究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能够更加深入地表达舞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六、当代舞蹈的发展在当代,舞蹈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现代舞、爵士舞、街舞、拉丁舞等等,都成为了当今年轻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中国古代舞蹈史

中国古代舞蹈史

中国古代舞蹈史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舞蹈,统称为中国古代舞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先秦时期中国原始时代舞蹈是华夏文化初始形态,而且此时期舞蹈的作用与后来的舞蹈有很大不同。

实在是因为单单说话表明不了心意,嗟叹也不能充分的表达情感,甚至咏歌仍嫌不足,不知不觉中就手舞足蹈了。

早在五帝和商周时期,以具史诗性的乐舞的形式出现。

仅在《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一篇中,就有这样三则故事:帝颛顼在登上帝位的时候,听到四面八方熙熙凄凄锵锵的风声很好听,就命令部下“飞龙”仿效八风之音创作了《承云》,用来祭祀天帝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

到了帝喾的时候,他则命令臣下“咸黑”创作《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又命令“倕”创制了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等乐器,吹打起来,十分动听,引来凤鸟锦雉随之起舞。

中国乐舞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周代雅乐舞蹈,西周周武王之弟周公对公元前26世纪到前11世纪流传的历代乐舞的整理更是文化史中的空前壮举。

在“制礼”的同时“作乐”,用“乐”这种声形谐和的艺术型式来表现礼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文章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

为雅乐舞蹈前声,也是周代雅乐的主要内容。

之后,雅乐在其他东亚文化的广泛流传。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又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古典舞。

”而为赞扬武王伐纣的功绩而创作的《武》乐则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也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孔子对乐舞的评判标准——尽善尽美。

这些舞蹈都属于雅舞,还有八佾等。

民间祭祀的巫舞、傩舞等,见于楚地。

秦汉两汉舞蹈百技纷呈,是俗乐舞文化的高峰早在秦始皇即把民间的角抵戏引入宫廷,后来汉武帝大兴角抵百戏就是延续秦制,发展至东汉已成为极为丰富的宫廷舞乐百戏,富豪贵族的家庭宴会也多是杂技的成份的综合性演出。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汉服舞蹈概述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舞蹈跨越时代,积淀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汉服舞蹈既包括了古代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也有与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的内容。

在汉服舞蹈中,服饰的选择、舞姿的动作、表演的形式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舞蹈的表演形式。

汉代以后,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服舞蹈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汉服舞蹈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融合,吸收了各地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三、汉服舞蹈的艺术特点1、动作优美汉服舞蹈的动作优美婉转,充满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注重身体姿态、手势表现、眼神交流等方面。

舞者在舞台上起舞时,体现出了女性的温柔、细腻,男性的刚毅、豪迈,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特点。

2、服饰考究在汉服舞蹈表演中,服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汉服舞蹈服饰繁多,包括了古代汉服、汉代宫廷服饰、汉代民间服饰等。

这些服饰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文化内涵丰富汉服舞蹈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等。

这些内容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使得汉服舞蹈具有了极高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四、汉服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目前,有些地区的文化机构和学校开设了汉服舞蹈相关的课程,以便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一些专业的舞蹈团体也开始尝试将汉服舞蹈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以期更好地让汉服舞蹈走向世界。

五、汉服舞蹈的国际影响在国际舞蹈界,汉服舞蹈也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

中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中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中国舞蹈史:文化传承与艺术发展之旅
中国舞蹈史是指中国舞蹈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与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宫廷、民间、庙会等场合的重要表演内容。

中国舞蹈史的研究涉及到舞蹈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舞蹈史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远古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

在远古时期,舞蹈是以“巫舞”为主要形式,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是人们表达信仰和崇拜的一种方式。

在先秦时期,舞蹈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各种风格的舞蹈,如“六舞”、“散乐”等。

汉唐时期,舞蹈艺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如“汉唐舞”、“胡旋舞”等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宋元明清时期,舞蹈艺术逐渐融合了戏曲、杂技等元素,形成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表演形式。

在中国舞蹈史的研究中,对于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

同时,对于舞蹈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也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研究中国舞蹈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舞蹈艺术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古典舞的起源特点身韵

古典舞的起源特点身韵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

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

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

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

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

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代舞蹈

中国古代舞蹈

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代的舞谱舞蹈本来没有“谱”。

原始舞蹈只是人们手舞足蹈来表达感情的自娱自乐,抬手动足都没有什么规范。

当舞蹈艺术从队形到动作都有了令人满意的样式以后,人们才想到互相模仿,并且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开始也只是口传心授,渐渐地,人们就要求用某种方式把舞蹈形体动作和姿态,以及队形的调度等记录下来,以便于记忆,便于推广和传播,于是就产生了舞谱。

中国古代的舞谱,流传到现在的最早的一种是《敦煌舞谱残编》。

这个“残编”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

刘半农把它收在《敦煌掇琐》一书中。

罗庸、叶玉华、任二北等对这个舞谱残编都有所研究。

从残编中可以看到关于舞蹈节拍和身段的术语13个:令、送、舞、挼〔rou揉〕、据、摇、 、约、拽、头、掯〔ken〕、与、请。

这个舞谱是1000多年前晚唐五代时写下的。

它比西方国家最早使用的15世纪的符号舞谱,要早几百年。

到了宋代,又有《德寿宫舞谱》。

那是距今800多年前,宋高宗时的宫廷舞谱。

它是对舞蹈演员基本技巧训练的教材,里面记录了左右垂手、大小转撺、打鸳鸯场、鲍老掇、掉袖儿、五花儿、雁翅儿、龟背儿、勤步蹄等九类动作的63种姿态或队形。

中国古代的舞蹈,常常和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

舞蹈,曾经是巫觋的一种专长。

中国的道教形成以后,道士们依然保持着巫师的本色。

在道士的斋醮[jiao叫]仪式中,有相当份量的舞蹈内容。

道士们有一种“步罡[gang缸]踏斗”的“缭绕”之法,据说可以“遣神召灵”。

其实,那不过是一种舞蹈步法。

那种步法来自原始的巫教,传说是从远古治水英雄大禹那里学来的,叫作“禹步”。

道士们说它“三步九迹”,上应天上的“三元九星”。

道教的《真人禹步斗罡法》说:用白垩画作九星,斗间相去三尺。

从天罡起,禹步随作,一次第之。

居魁(星)前,逆步之。

说的是道士“步罡踏斗”时,要先用白石灰在地上画作九颗星,星斗之间相距三尺。

从天罡星起,就要走“禹步”,一步挨着一步。

到魁星前时,倒过来作反方向走。

禹步的具体走法是: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

关于中国古代舞蹈的说明文

关于中国古代舞蹈的说明文

标题:中国古代舞蹈: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文化、艺术的载体。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舞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

一、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舞蹈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祭祀活动,如《尚书》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远古先民模仿鸟兽动作的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从原始的祭祀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商周时期,舞蹈开始进入宫廷,成为统治阶级享乐的一部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舞相属”的交谊舞蹈。

唐代更是迎来了舞蹈的巅峰期,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等。

宋元明清时期,舞蹈与戏剧结合,发展为戏曲舞蹈。

二、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中国古代舞蹈大致可分为独舞和群舞两种形式。

独舞注重表现个人技巧和情感,如汉代的《长袖舞》和唐代的《绿腰舞》等。

群舞则注重队形变化和动作协调,如汉代的《盘鼓舞》和唐代的《九部乐》。

中国古代舞蹈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作优美流畅,讲究节奏感;二是注重手部和眼神的表达;三是善于运用道具和服饰;四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服饰上的绘画、装饰等。

三、文化内涵中国古代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例如,《踏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自娱性舞蹈,起源于唐代,流传至今。

通过欣赏《踏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豁达开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再如,《霓裳羽衣舞》,据传为唐明皇所作,融合了道教思想,展现了唐代的繁荣昌盛和艺术创新。

四、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舞蹈也经历了传承与发展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舞蹈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舞蹈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工作。

同时,他们也不断地尝试将这些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到现代创作中,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舞蹈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舞蹈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舞蹈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涵盖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其中,历史舞蹈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历史舞蹈,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欢乐和敬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逐渐成为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表现了古人的情感、价值观和信仰。

在商周时期,舞蹈逐渐与宗教仪式结合,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形式。

《周礼》中记载了许多古代舞蹈形式,如《韫玉》、《飞罗》等。

这些舞蹈丰富多样,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与礼仪的尊重。

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舞蹈开始朝着更加宫廷化、文雅化的方向发展。

汉代的宫廷舞蹈以身段矫健、动作流畅而著称,表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如《陌上桑》、《广陵散》等都是当时流行的舞蹈。

第二节:中国古代历史舞蹈的类型与特点中国古代历史舞蹈的类型繁多,可以根据表演形式和舞蹈主题进行分类。

一部分舞蹈是群众文化的产物,如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另一部分舞蹈则更为庄重、正式,如宫廷舞蹈和宗教舞蹈。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舞蹈,中国古代历史舞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动作优美、姿态端庄。

中国古代历史舞蹈讲究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端庄的姿态,以表达舞者的修养和礼仪规范。

其次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历史舞蹈源于古代文化,融入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族传统。

舞蹈的演出往往伴随着音乐和歌曲,形成了一种融合艺术形式。

第三节:中国古代历史舞蹈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历史舞蹈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宫廷舞蹈在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表现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礼仪。

民间舞蹈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记录了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舞蹈通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中国舞蹈历史知识总汇

中国舞蹈历史知识总汇

中国舞蹈历史知识总汇中国舞蹈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古代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等。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背景、类型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中国古代宫廷舞蹈起源于礼仪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帝王宴会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古代宫廷舞蹈在唐代达到巅峰,称为“大唐舞蹈”。

这些舞蹈以庄重、优雅和精致的舞姿为特点,舞者多为官员或贵族女子。

大唐舞蹈有多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曲》。

这是一种以灵动优雅的舞姿演绎女子心灵世界的舞蹈。

舞者身着缤纷的裙装,手持彩色丝带,在舞台上表现出典雅的气质和独特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民间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广大民众在生活中创造的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

它们通常以庆祝丰收、婚嫁、节日等生活场景为主题,音乐活泼欢快,舞姿活泼自由。

苗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一支独特的舞蹈形式。

苗族舞蹈以手脚并用、腰肢灵活为特点,多以花鼓舞、木鞋舞等形式呈现。

这些舞蹈代表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民主和开朗的性格。

另外,广场舞也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新兴形式。

广场舞通常在公共场所进行,舞者为广大中老年人。

这种舞蹈以健身为目的,舞步简单易学,节奏欢快,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

三、中国现代舞蹈中国现代舞蹈起源于20世纪初,受到西方舞蹈的启发。

中国现代舞蹈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

中国现代舞蹈通常关注社会现象、心理状态和生活体验。

《黄土舞》是中国现代舞蹈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个舞蹈以中国西部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奋发向前的精神和生命的顽强。

四、中国舞蹈的特点中国舞蹈在形式、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舞蹈追求自然、华丽、优美的舞姿,注重肢体的协调和舞者的形象塑造。

其次,中国舞蹈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传达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舞蹈注重以舞传情,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最后,中国舞蹈注重群体合作,舞者们通常以整体形象出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之一,其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音乐工具是石制的响石和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种类的乐器,如铜钟、磬等。

这些乐器不仅被用于娱乐,还被视为一种祭祀神灵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音乐在古代中国的各个王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周朝时期,音乐被用于宴会、祭祀和军事行动中。

乐府古题是一种盛行于唐朝的音乐形式,通过歌曲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古代的乐舞表演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在音乐的伴奏下逐渐形成。

最初的舞蹈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通过舞蹈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包括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宗教舞蹈等。

在古代宫廷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皇家舞蹈演员被训练成技艺高超的舞者,他们的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被用于表达君主的权威和威严。

此外,民间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三、音乐与舞蹈艺术对古代社会的影响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通过音乐与舞蹈,人们能够传递文化、历史、价值观以及社会制度等信息,从而加深人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

在宗教方面,音乐与舞蹈被用于祭祀活动,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重和崇拜之情。

在社交活动中,舞蹈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来展示个人的天赋和技巧,同时也是交流和联络感情的媒介。

此外,音乐与舞蹈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古代诗歌中都有对音乐与舞蹈的描写,这些描写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之更加生动和鲜活。

中国古代舞蹈史讲稿16.第十六课时:近古舞论

中国古代舞蹈史讲稿16.第十六课时:近古舞论

江西科技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舞蹈史》讲稿第十六课时:近古舞论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古代舞蹈史》的课堂,上一节的课程,我们已经学习了雅乐舞蹈与民间舞蹈的相关内容。

那么下面,我们来总体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舞蹈理论。

中国古代舞蹈灿烂辉煌,然而古代的舞蹈理论却极其薄弱。

尽管从《尚书》开始,历代著述在论及“乐”时总有涉及“舞”的文字,但终未形成舞蹈理论趋势,这种情况直到明代才得以改变。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在舞蹈理论和舞谱研究中颇有成果的时代,曾先后出现了三位在舞蹈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1韩邦奇:其所著的《苑洛志乐》中有舞蹈专章。

2张敉mǐ(原名张献翼):曾著《舞志》十二卷。

3朱载堉:朱载堉精通音律、器乐、数学、天文历法,被誉为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匠,在其所著《乐律全书》中,他对舞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节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朱载堉的舞蹈论述。

朱载堉的“舞学”,堪称中国古代舞蹈理论的重要文献,其“舞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点:1动作乃舞蹈之本2舞蹈含“舞佾(yi)”“舞表”“舞声”3舞蹈为礼法之象4舞蹈与天地同和5舞蹈的发展在于变6“转”者,众妙之门下面我们来逐一讲解:1.动作乃舞蹈之本朱载堉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舞者有本乎?曰:不执干羽,空手而舞,舞之本也。

”朱载堉的这句话道明了舞蹈之为舞蹈的个性特点就是,舞蹈是凭借纯粹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是人体的文化,是最纯粹、最富于表现力的人体动作艺术,动作是舞蹈的本体。

朱载堉进一步指出:凡动作姿态皆有一定含义,要注意准确运用。

在《六舞总谱》中,朱载堉又对身体运动的几个主要部位作了清楚的规定和描述,比如:就身体的方向而言,朱载堉规定出正面、背面、向里、向外、左侧、右侧;头的态势和眼睛的视线又分为低、仰、转、正四种,手的动作有敛手、展手、双手相握、相交,双手拂袖、单手拂袖等等。

对于各种身体的姿势与、动作与面向,朱载堉有意识地赋予了它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如:“转初势象恻隐之仁”意思是:因仅转90度,所以动势小,就表现出温良、怀柔得含义。

中国舞历史简介

中国舞历史简介

中国舞历史简介哎,你知道吗?我最近对中国舞特别感兴趣,就是那种一看就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底蕴的舞蹈。

于是呢,我就决定好好研究一下中国舞的历史,没想到这一研究,还真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体验了一把古代人的舞蹈风情。

下面呢,我就跟大家聊聊我这段时间对中国舞历史的一些了解和感受,保证是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常聊天一样。

话说中国舞啊,它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那得追溯到咱们老祖宗那会儿了。

你想啊,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啊、祭祀啊啥的,肯定得有点活动吧,这舞蹈啊,就成了他们表达喜悦和敬意的一种方式。

那时候的舞蹈啊,简单又直接,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跟着节奏扭啊跳啊的,特别热闹。

然后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舞蹈也跟着慢慢变了样。

到了夏商时期,宫廷里就有了专门的舞蹈表演,那些宫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跳着优雅的舞蹈,为帝王们助兴。

那时候的舞蹈啊,不仅讲究动作美,还特别注重服饰和道具的搭配,一看就是高档次的艺术享受。

再往后啊,到了唐代,那可是中国舞的巅峰时期啊!那时候的舞蹈啊,不仅动作丰富多样,还融入了诗词、音乐等多种元素,真是美得让人陶醉。

比如说那个《霓裳羽衣舞》,你想象一下,那些穿着羽衣的舞者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场面,简直了!当然啦,中国舞的种类可不止这些。

还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比如说民族舞吧,它可是咱们各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啊。

不同民族的舞蹈啊,都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和审美追求。

像苗族的芦笙舞啊、傣族的水鼓舞啊,都是特别有特色的舞蹈。

说到民间舞啊,那就更接地气了。

它可是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啊。

什么秧歌舞啊、花鼓戏啊,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啊,不仅动作简单易懂,还特别富有生活气息,一看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中国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承载了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咱们民族的瑰宝啊。

百年中国舞蹈史读后感

百年中国舞蹈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舞蹈作为一门悠久的艺术,如一条大河,从微弱的细流到奔腾的巨浪,生发,壮大,直至归于沉寂,有过无比动人的灿烂历程。

今天,我们尚可以在汉代画像砖、敦煌壁画、历代名画中领略其昔日的风采。

由观之色变、闻之心醉,可触可感,身临其境睹其风采,到只能在有形之遗物中觇其盛况,想其音容,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岁月,不免让人有着无尽的揣测。

常任侠的《中国舞蹈史话》,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关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专著。

这本书不求全,有所扬弃。

有关古代宫廷创作的郊祀宴飨讲乐舞不予著录,对于民间的舞艺发展却青眼有加,意图穷原竟委,瞻前顾后。

观此书,对于外来舞蹈尤为重视,因其事涉舞蹈的吸收与融合,而对传诸四方的境外余绪,多不加援引。

前者对于中亚、西域外来舞蹈着笔甚多,十分详备。

因对“古代宫廷创作的郊祀宴飨讲乐舞”部分弃之不顾,在今天看来,是有所遗憾的。

不过细想,在一部容量有限的小书中,必有侧重,有所取舍。

我们说,常任侠的《中国舞蹈史话》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全书在讲透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流变之余,从源流、内容、道具等方面详细介绍有代表性的古代民间舞蹈,使读者对中国古代舞蹈既有全面的大概认识,又有具体的充分了解。

严谨的学者不会为了内容丰富而对信史之外的史料加以详述,常任侠亦是如此。

对于中国原始舞蹈,他只详细介绍了《大傩舞》和《角抵舞》,而对传说中的舞蹈不予一顾。

读这部分文字,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大傩舞对于后世舞蹈的深远影响。

大傩舞最初是涂面,用以威吓敌人。

后来发展到佩带面具。

面具在古时也叫“傀儡”,傀儡戏和木偶戏由此而产生。

傀儡戏由唐代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才发明“能乐”,常任侠猜测“能”是“傩”的转变,我们说是十分有道理的。

舞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有文舞和武舞之分。

武舞起于狩猎,文舞则是猎后的表演。

而奴隶社会后期,巫舞和优舞开始形成,前者事神,后者事人。

由巫舞到优舞,舞蹈已降为奴隶的艺术。

由优舞的特点,而产生后代戏剧的发展。

汉代乐府作为歌舞音乐的总机构,继承了过去的角抵百戏加以充实,主要贡献在收集民间的舞蹈艺术,加以提高。

古代舞蹈史故事

古代舞蹈史故事

古代舞蹈史故事古代舞蹈史故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舞蹈,统称为中国古代舞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1、中国原始舞蹈在原始时代,舞蹈是文化的基本形态。

举凡狩猎、战争,或者性爱、生殖,以及祭祀或祈祷等活动,都是通过舞蹈来进行的。

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

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上,刻画着狩猎舞的形象。

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

有的头饰鹿角、羽毛,有的带尾饰。

这种舞蹈的产生,与狩猎密切相关。

由于原始社会的人们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不足,产生了畏惧感,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把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作为圈腾,认为图腾能为人赐福或降灾,把图腾奉为祖先和保护神。

从出土文物和古代岩画上见到的人面蛇身、鸟身人面、人面兽身的形象,就是氏族图腾的形象。

传说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是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族先祖。

伏羲氏舞名《凤来》,唱《网罟》之歌;女娲舞名《充乐》,是颂扬伏羲氏发明网罟,教民捕捉鸟兽和女娲制定婚配、教民嫁娶的业绩的。

传说中牛首人身的炎帝,是以“羊”为图腾的羌族的先祖,炎帝的乐舞《扶犁》,唱《丰年》之歌,是歌颂炎帝教民播种五谷,发明农业的功绩,尊称他为神农氏。

阴康氏舞名《大舞》,教民体育锻炼,以抗阴湿之病。

葛天氏舞名《广乐》,三人操牛尾而歌八阙(段),祈求五谷丰登,鸟兽繁殖。

黄帝以“云”为图腾,《云门》是黄帝氏族的图腾舞蹈;“凤鸟天翟”舞是帝喾时的图腾舞;“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帝尧时各氏族的图腾乐舞。

这些远古氏族的乐舞,充满着青春与力量的斗争生活,也反映了原始宗教的祈求幻想和巫术礼仪。

2、集古舞之大成的周代礼乐周代舞蹈是中华乐舞文化中的第一个高峰,其乐教思想在先秦儒家著述中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形成身心一元论的明确的乐舞美学思想。

自夏禹传子于启进入了奴隶社会。

经过夏、商两朝(公元前21~前11世纪)到西周建国,奴隶制达到鼎盛时期,周代的统治阶级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乐舞用于政治的社会作用,而制定出礼乐制度。

论中国古典舞历史与身韵

论中国古典舞历史与身韵

1.古典舞的起源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

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又一个索引,它把人们生活、生产用舞蹈的形式来表演出来,在表演中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舞蹈在表演中不但讲究的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将从表演中对人类文化的熏陶。

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这样的舞蹈发展促进了中国在文化史上的又一发展。

为人类的进步又更近了一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是在1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由王克芬编著。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中国舞蹈知识丛书,王克芬编著。

1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9章,按照历史顺序,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从原始社会的舞蹈到清代各个时期的民间舞蹈、歌舞小戏、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戏曲舞蹈等的起源、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历代乐舞机构、乐舞伎人、中外舞蹈交流等。

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概括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

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

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
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中国古代舞蹈风格特性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

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

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

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

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
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

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

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中国古代舞蹈历史起源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

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

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

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


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

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

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

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

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

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

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

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
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性爱活动。

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

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舞蹈作用
舞蹈可以让人身材曲线变得更美,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也更紧实。

是纾解情绪的好方法.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增强体质,性格变得开朗,身体变得柔软,全面刺激肌肉.舞蹈对肌肉的刺激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等部位。

比如爵士舞对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这些地方是平日健身不大容易活动到的地方。

另外,舞蹈还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使练习者在提高主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

在舞蹈当中,连贯的动作节奏很快,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对乐感、灵巧度的锻炼很有帮助。

而它的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和专注,忽略掉运动疲劳。

舞蹈的健身动作爆发力强,对人体体能潜力开发性强,因为舞蹈多以绕环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

舞蹈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运动,通过舞蹈课程,练习者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和气质。

教练们都把健身舞蹈称为“带着笑容去训练的项目”,在舞蹈课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和尽兴,动作是否奔放和潇洒,因此在心理放松上,舞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1、强健骨骼,减低患上骨质疏松的机会。

2、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3、减少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的机会。

4、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减少受伤的机会。

5、消耗热量,维持适当的体重。

6、在乐韵声中翩翩起舞,有助消除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

7、与家人一起参与,可增进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