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植物生物学03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18390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7.png)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叶片的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是在前面课时分别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下一节“呼吸作用”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理解叶片结构如何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等【教学准备】1、显微镜、新鲜的菠菜叶片、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盛有热水的烧杯,新鲜叶片3、叶表皮,叶横切,及气孔结构等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表皮细胞:透明,不规则,排列紧密.表皮:保卫细胞:围成气孔(下表皮气孔多).栅栏组织: 细胞圆柱状,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叶肉: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叶脉:导管:运输无机物.筛管:运输有机物.【教学反思】“叶片与光合作用”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采用多个活动包括实验,观察,讨论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生物圈中 的绿色植物精品课件1解析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生物圈中 的绿色植物精品课件1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b7c77827d3240c8447efe5.png)
1.1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形态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则包括种皮 和胚乳。判断:_____.
错,从题目上看是区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但其根据有错。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 植物的区别是按种子结构中子叶数是单还是双来划分的。但作为种子,单子叶植物和 双子叶植物的结构中都有胚,不应将胚作为区分的根据。
3.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1)首先是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2)给植物体提 供____,使植物体保持_____姿态,(3)______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体吸收,(4) 植物体,支持,直立,无机盐,新陈代谢 植物的________需要水的参与。 水分 。 3.2影响植物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 增大吸水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 3.3大量根毛对吸水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 _____ ______ ____ 植物的各处 _____ 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片,花果实种子 3.5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木本植物在 _____和_______之间有________, 它的细胞 _______ 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 可以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的_______和_______,使茎不断的长粗。 3.6蒸腾作用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的导管 土壤中的水,根毛,根,茎,叶,叶肉细胞,气孔, →______→______→大气。 3.7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1、___透光保水,____可进行气体交 换;2、____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_______的场所;3、______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 要的物质。 表皮,气孔,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叶脉 3.8对于叶片,陆生植物的叶片一般下表皮的___比上表皮的多,叶肉栅栏组织里的 ____比海绵组织里的多。 气孔,叶绿体 3.9蒸腾作用的意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 (1)降低叶片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2)促进根吸水(3) _________________。 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4)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3.10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 1、暗处理的目的 _____,2、把一部分用黑纸遮 挡目的____,3如何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______,4、隔水加热的目的_____5、实验 把叶片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 )设置对照试验,看是遮光部分产生淀粉,还是不 结束后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1、____2 _____。 遮光部分产生淀粉(3)把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4)防止酒精燃烧,产生危险(5) 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柳苗生长之谜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柳苗生长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7290853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a.png)
《柳苗生长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和叙述,描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过程,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发现历程,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
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描述发现光合作用的各实验的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柳苗生长之谜
1、海尔蒙特实验:水是使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
2、普利斯特利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净化空气。
3、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水、释放氧气。
4、萨克斯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
水+二氧化碳叶绿体氧气+淀粉
微课资源引用:
1、微课视频制作使用的软件为:万彩动画大师。
2、图片“核桃树”引用自模板《核桃的正确打开方式》。
3、首页“柳苗生长之谜”背景图片、“普利斯特利实验”背景图片、“新闻播报”
背景图片、“光合作用”背景图片均引用自模板《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4、“海尔蒙特实验”4个实验过程图片、“萨克斯实验”4个实验过程图片均引用
自网络。
说明:
因微课形式为动画视频,没有真人参与,且微课时间有限,所以只截取教学设计中“植
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微课内容,以活泼生动地讲故事、播报新闻的形式,将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娓娓道来,给学生视觉冲击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我国的植物资源》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我国的植物资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2367520242a8956bece4bf.png)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圭亚
芬兰
日本
美国
中国
森林覆盖率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和华南地区,在我国辽 阔的西北地区、西藏中西部以及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 区,森林分布很少。
森林人为破坏严重
草原退化
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义务植树种草
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叶片终年 常绿,四季均有植物开花。如:西双版纳。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 热多雨,冬季寒冷,植 物为落叶阔叶树为主。 如:华北。
落叶阔叶林
常 绿 阔 叶 林
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寒冷,四季分 明植物为常绿阔叶乔木。如:长江流域。
针 叶 林
夏季温暖,冬季严寒,植物主要由杉、松针 叶树为主,如:大兴安岭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
荒漠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夏季炎热干燥、
土壤贫瘠
仙人掌、骆驼刺
全年高温多雨
炎热、湿润
椰树、橡胶树、可可 樟树、榕树、柑橘
夏季炎热多雨, 杨树 、白桦林
冬季寒冷
夏季温凉、 冬季严寒
松 、杉
西北、新疆
南部、赤道一带、海南、 云南 南部、湖南、湖北
东北中部、山东、北京
东北部、大兴安岭
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26.62
59.01
63.37
41.2 960
2440 16580
830
59.22
129533 16.55
27
人均森林面积 (公顷/人)
9.966 3.977
0.193 2.940 0.128
0.6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评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45c3e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6.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评课稿这位老师上的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课《植物的主要类群》的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这位老师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师采用思维导因的形式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三、教学过程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效率高。
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学生们通过复习课,对原有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更近了一步。
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 分钟,学生学得轻松偷快,积板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抯合理。
五、教学方法得当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六、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北师大生态学 2000-2003考研真题
![北师大生态学 2000-2003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364fa6ec3a87c24028c45b.png)
北师大生态学 2000一、填空题1、短日照植物通常是指日照时间——一定数值才——。
短日照动物是指动物总是随着——的到来而进入——期。
2、有利于产生单配偶制的资源是——-——。
3、为了维持恒定的渗透压,————通过鳃摄入盐,通过————排出水,————通过————加强吸收水。
4、土壤中————和————常会导致植物根呼吸抵制。
5、陆地群落的分层与——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与——有关。
6、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在群落的————————。
————是群落的三维结构。
7、群落镶嵌性是指两层片在————中的不均匀配置,其产生原因是由于环境因子的————。
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抗干扰能力————一旦被破坏,其恢复————。
二、判断题1、臭氧空洞是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
()2、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主要通过牧草食食物链。
()1、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会体,是一些种的任意组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
()2、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使两物种生态位分开。
()3、海洋大陆架沿岸藻类随海水涤度增加,分带次序是绿藻—红藻—褐藻。
()4、生活在温带地区的兽类,至死温度下限冬季低于夏季。
()5、内稳态生物的耐受范围决定于生物体内酶系统发挥作用的范围。
()6、遗传溧变是指种群内荃??因频率随机增减的现象。
()7、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的光补偿点位置高。
植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比植物个体要高。
()8、生物群落的排序和分类分别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三、名词(或术语) 1.IBP(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 2.Acclimatigation 3. Territory 4. Ecotone 5.Principle of competive exclusion四、简答题 1.ESS对策是指什么?2.举出两种类型的典型食物链。
3.图示次级生产过程。
4.什么是可更新资源?5.什么是景观生态学?6、列出香农一威纳指数公式,说明各参数含义。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试卷03及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试卷03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6c513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1.png)
期末测试一、1.研究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证实了()A.原始地球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B.原始地球不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C.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生命D.原始地球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2.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猕猴B森林古猿C.长臂猿D.黑猩猩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出现的变化是()A.直立行走B.大脑发达C.使用工具D.制造工具4.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A.界B.科C.属D.种5.图中1﹣4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B.1孢子植物、2藻类植物、3蕨类植物、4卷柏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6.下列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的是( )A.水绵B.紫菜C.衣藻D.海带7.某同学去艾溪湖游玩时,显微镜下发现带回的湖水中出现下图的生物,请你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它的结构特征的是()A.能产生种子B.具有根、茎、叶的分化C.有假根,植株矮小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8.银杏和杏的主要差别是()A.根、茎、叶是否发达B.是否有种子C.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D.能否耐干旱和贫瘠9.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是因为()A.植株非常矮小,容易死亡B.有假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C.叶片只由一层细胞组成,毒气容易侵入D.有输导组织,有毒物质容易扩散10.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小鲵、乌龟C.蝾螈、大鲵、蟾蜍D.蟾蜍、鳄鱼、水獭11.“六月荷花开,九月菊花放。
”影响不同植物花儿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绽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光照D.空气12.凝练的谚语不仅朗朗上口,更是意味深长,下列谚语与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匹配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适应环境C.“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选择D.“虎落平阳被犬欺”—种内斗争1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上的羊群B.一个湖泊C.一片森林D.一块草地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第3课时 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第3课时 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66cace6bec0975f465e285.png)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3.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 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B ) A.太阳光能 B.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电灯光能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4.(2018 曲靖二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使用( B )
A.镊子夹出
B.毛笔蘸出
C.手随意拿出
D.上述做法都可以
7.葱的叶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则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 C)
A.叶内无叶绿体
B.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地下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原因 在于( D )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平衡 C.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 D.以上三者都是
11.(2018 商水期末)读图理解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呈绿色,是因为构成图中标号 ② 所示结构的细胞内 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
(2)图中的⑤表示 气孔 ,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 (3)图中的③表示 叶脉 ,其中有 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
细胞形状不规则, 含叶绿体较少,排 列比较疏松
叶绿体中含 有叶绿素等 多种色素, 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
叶脉
成束分布 在叶肉组 织之间
叶片的“骨架”具有 有些是网
支持作用;导管能输 状叶脉,
导水分和无机盐,筛 有些是平
管输导叶肉细胞制造 行叶脉
的有机物
3.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 叶绿素只有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3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3](https://img.taocdn.com/s3/m/7cfe6a5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2.png)
第2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在我国,种植业同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合在一起,称为()A.广义的农业B.信息产业C.工业D.商业2.以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微生物之父”是()A.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B.英国科学家达尔文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D.瑞典科学家林奈3.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则该花生的所含能量是()A.1249千焦B.1244千焦C.1248千焦D.1247千焦4.晓白跟妈妈学做面包时,感觉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
这是酵母的作用吗?她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5.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中的实验变量是()A.植被的数量B.裸地C.草地D.灌木丛6.晓玲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项目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无污染河水的量/毫升1500①加入7号废旧电池的数量/节不加1放入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的数量/条55该方案中的①应为()A.500B.1000C.1500D.2000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8.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
为了防控人感染79H N型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发育状况相近的健康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小鸡数量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甲组10只不做处理,正常喂养小鸡全部存活乙组10只给小鸡接种活的79H N型禽流感病毒小鸡全部死亡丙组10只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79H N型禽流感病毒小鸡全部存活丁组10只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79H N型禽流感病毒,两周后,再给它们接种活的79H N型禽流感病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组可以作为对照组,甲、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活的79H N型禽流感病毒B.每组实验选择等量、个体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鸡,只有接种的物质不同C.每组小鸡数量用10只,而不是用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D.丁组实验结果预测:部分小鸡成活,部分小鸡死亡9.以下生物学家与他们的重要成就对应有误的是()A.林奈——显微镜观察细胞B.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C.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D.孟德尔——利用豌豆研究遗传规律10.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召募20至60岁的志愿者分为三组:20位糖尿病患者、20位健康者、20位治疗后血糖含量稳定者,每天只定时服用一定量的山药多糖,结果表明,服用该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巩固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较大而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1dbb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3.png)
4.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物学素养。
-学生能够列出细胞周期的主要阶段,如G1期、S期、G2期和M期。
-学生能够描述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3.掌握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及其意义。
-学生能够解释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如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复制、分离和分配。
-学生能够理解染色体行为改变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图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关系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将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的整体生长、发育联系起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细胞需要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如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
6.设计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细胞分裂知识的理解。
7.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主题,如“细胞分裂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等。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4.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向家人或朋友解释细胞分裂的概念和过程,了解他们对这一生物学现象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科普传播能力。
2024年秋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植物的生活 单元复习(课件)
![2024年秋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植物的生活 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935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a.png)
本章知识体系
种子的结构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绿色植物的 生活史
营养器官的生长
根 茎和叶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 传粉和受精 果实的形成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 (2片)
双子叶植物
种子的结构
种皮与果皮
胚乳
单子叶植物
子叶(1片)
2. 下列关于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 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 C.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 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3. 以下关于杨树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杨树吸收的水绝大多数用于光合作用 B. 水分沿导管运送到杨树体内各处 C. 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运输到各个部分 D. 氧气和二氧化碳均经气孔进出叶片
意义:自身营养物质及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呼吸作用
现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部位:所有活细胞
线粒体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换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制造有机物
贮存能量
线粒体(活细胞)
有光无光都进行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考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图甲为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 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的相关结构;图乙为温度 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影响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