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间

合集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如下:一、发病规律小麦赤霉病病菌在秸秆等感染源上越冬,在春季播种前,随着春雨和春温的到来,病菌开始活动并对小麦的幼苗产生感染。

幼苗感染后,病菌会快速生长并繁殖,使幼苗迅速分叉和矮化,出现黄化、干瘪等症状。

在小麦生长期间,病菌在气候潮湿的情况下,会继续生长并繁殖,直到成熟期,从而使成熟期的小麦产生霉变,并大量产生赤霉素,危害人畜健康。

二、防治措施1. 种植优良品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对于预防小麦赤霉病具有重要作用。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不仅能增加产量,还能降低发生小麦赤霉病的风险。

2. 适时播种。

春季气候多变,是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高峰期。

在春季播种时,应适时选择适合播种的天气,避免高温潮湿的天气播种。

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可以使用种子处理剂处理小麦种子,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风险。

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风险。

应在生长期间适当施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5. 病害调查。

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及时对小麦病情进行调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6. 机械清理。

在小麦成熟期时,可以通过机械清理等方式,及时清除霉变的小麦,减少赤霉素的产生,降低对人畜的危害。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风险,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人畜的健康。

不同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不同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3 0 %时进行第 1次防治 , 病穗率防效为 7 8 . 3 %, 病情指数 防 ( 下转第 l 2 8 页) 技
异 不显著。每 6 6 7 m 用 四氯虫 酰胺 3 0 mL与每 6 6 7 m 用
2 0 1 5 —3
2 . 2 . 4 结论 。供试 的 7种药剂 中 , 白穗 防效、 虫伤株 防效 、
6 9 . 4 3 % ( 见表 2 ) 。
表2 2 5 %氰烯菌 酯悬浮剂 不同处理 对小麦 赤霉病防效调 查结果
农户小 麦田内进 行 , 小麦种植面积 l 1 . 6 7 h m , 长势属 中
等偏上 , 抽穗生 育期进程基本一致 。
1 . 2 试 验 设 计
选用 2 5 %氰烯菌酯悬 浮剂 1 0 0 mL / 6 6 7 m 防治小 麦赤 霉病 。处理设置分为 不同施药 时间和不 同防治 次数 , 处理1 第
关键 词 :小 麦赤 霉 病 ,用药 时 间 。防治 次数 ・防 治 效果
由于小 麦较 易感 赤霉病 , 特别 是小麦抽穗 扬花期 , 如遇
表1 2 5 %氰烯菌酯悬 浮剂 防治小麦赤霉病试 验设计
2 d 以上连续阴雨天气 , 小 麦赤霉病 防治发生程度就 会加重 。
小 麦发生赤霉病后 , 不仅影响产量 , 引起减产 1 0 %~3 0 0 / o , 还
上海农 业科技
2 0 1 5 — 3
不 同用 药 时 间和 防 治 次数 对小 麦 赤 霉 病 防 效 的 影 响
王新 华 ( 上 海市金 山 区枫 泾镇农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 站 2 0 1 5 0 1 )
摘 要 :为研 究 不 同用药 时 间和 防 治次 数对 小 麦赤霉 病 防治 效果 的 影响 ,特开 展 了相 关试 验 。结 果表 明 ,防 治 小麦 赤霉 病 的 用药 适 期在 小 麦抽 穗 扬花 初 期 ;防治 次数 越多 ,并 不等 于性 价 比越 高 。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麦角镰孢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1. 影响范围广:小麦赤霉病在全国范围内都广泛发生,尤其是在江淮平原、华北地区和东北等小麦主产区更加严重。

2. 发病季节早: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季节早,以小麦拔节至灌浆期为主,这个时期正是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非常有利于麦角镰孢菌的生长繁殖。

3. 发病规律明显: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比较明显,通常是在连续高温湿润的环境下,小麦田间出现大片红色或粉红色的小麦穗部,这是小麦赤霉病的典型症状。

4. 蔓延速度快:一旦发生,小麦赤霉病的蔓延速度非常快,从最初发病到整个小麦田间都被感染,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5. 危害严重: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耕作管理:通过合理的密植、适时的施肥、良好的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播种前要选用优质的种子,避免病害源的传播。

2.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田间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工作,通过观察病情发展趋势,做好病情预报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3.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拮抗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来减少麦角镰孢菌的传播和蔓延。

这种方法对于环境友好,对土壤和人畜健康都没有危害。

4. 化学防治: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特别是在小麦拔节至灌浆期间,要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5. 科学种植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良好的田间排水和通风条件,以及定期的病害防控措施,比如及时割灭、清除病残体等,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上。

只有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科学排水、及早防治等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

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有哪些 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

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有哪些 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

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有哪些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近几年,小麦赤霉病日渐成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大病害,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

那么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好?如何选择抗赤霉病小麦品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近期调查发现农户在防治赤霉病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重治轻防,见病用药,错过防治时期。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以预防为主,主动防御,同时用药时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着防效高低。

众多资料介绍赤霉病用药时期为“抽穗期到扬花期”,如此长的用药时期内,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有部分农户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再用药,都没有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低。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

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误区二:盲目选择药剂,忽略药剂抗性及作用机理互补的问题。

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等。

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有哪些1、西农511:该品种是由西北农业大学吉万全教授培育,为半冬性,全生育期233天,耐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78.6厘米,株型稍松散,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好。

综合抗病性优良。

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3.1公斤。

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2、徐农029:该品种是由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17.0天,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4.0 厘米,抗寒性较好。

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

茎秆弹性一般,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中抗黄花叶病。

2015- 201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65公斤。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刘庆宝【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40-41)【作者】刘庆宝【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农业局农技站【正文语种】中文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侵染小麦等作物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

它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大发生时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且病麦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

平邑县是小麦种植大县,常年种植30 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3 万吨以上,在全县的粮食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秸秆大量还田,选用品种的抗病性差等因素,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逐渐严重,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为更好的掌握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时的选用高效对路的措施防治小麦赤霉病。

现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尤以小麦开花至灌浆期最为严重,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主要危害穗部,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当湿度大时,在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

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起初是芽变褐色,然后根冠腐烂。

基腐又称脚腐,初期茎基变褐色,以后凹缩,最后枯萎死亡。

秆腐初期在叶鞘基部呈棕色,随后上面长出一层红色霉层,风吹易折断。

穗腐初期在颖片上或小穗基部出现小的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发黄,最后不断蔓延至全小穗,在小穗基部长出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当湿度过大时,粉红色霉层变成蓝黑色小粒(病菌子囊壳),最后麦粒干瘪,严重时全穗枯腐。

二、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一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

赤霉病主要是危害小麦的穗部,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产生一定的危害。

一般年份小麦赤霉病可导致减产5%~15%,中等年份可导致减产20%左右,大面积流行时可导致减产50%~60%,甚至造成绝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农田中。

赤霉病的发生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赤霉病对于小麦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1. 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潮湿气候下发生,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病。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的小麦更容易受到赤霉病的侵害,因为春季多雨潮湿,非常有利于赤霉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连作也容易导致赤霉病的发生,因为赤霉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时间存活。

赤霉病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菌条形成、侵入宿主、感染和生长繁殖几个阶段。

首先是赤霉菌在受精子体内形成菌条,然后通过受精子体进入小麦叶片内部进行侵染,形成病斑,最后赤霉菌在病斑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拮抗子,使病害继续扩大。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时应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过量施肥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造成氮素和磷素的积累,促使赤霉菌的生长繁殖。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尽量避免过量施肥。

3.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适当的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赤霉菌的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小麦的可以适当种植一些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豆类等,来打破小麦的连作,减少赤霉菌在土壤中的存留。

4. 种植密度调控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过密的种植会加大小麦植株之间的湿度,造成赤霉病的易感性增加。

在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品种和地块情况合理调控种植密度,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5. 防治措施如果小麦田中已经出现赤霉病的病害,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期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期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期小麦赤霉病用什么
药防治
我国许多小麦产区都受赤霉病的危害,严重危胁小麦生产,而且对小麦的质量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谈谈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期是什么时候,以及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供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期
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也就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防治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

当然,具体施药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小麦生育期灵活掌握。

施药的时间还应掌握以下原则:
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

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

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应在齐穗期用药。

要抓住下雨间隙时机进行用药。

二、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
目前病菌对多菌灵出现了一定的抗药性,带来防效下降。

但多菌灵还是不失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好药,所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多菌灵是少不了的。

一般每亩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120克, 或80%的多菌灵可湿粉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有效成份要达到70克),都可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且效果很好。

如果有多菌灵超微粉或多菌灵胶悬剂,最好用超微粉和胶悬剂,其效果比可湿性粉剂好。

三、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关于用药注意问题:药械要能保证弥雾,压力和喷孔口径要符合弥雾要求。

有连阴雨天气时适当高浓度喷雾。

因为赤霉病发生在多雨季节,弥雾和适当高浓度能防止雨水冲刷,可以带来药剂的二次稀释而不造成药剂浪费和流失。

在下雨间歇时用药更要强调弥雾和适当高浓度。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它会使小麦品质降低,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发生规律的了解对于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影响因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麦种植地区的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田间管理措施、小麦品种、病原体等。

2.发生趋势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成熟期容易发生,而且相对稀有。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在每年的4月至5月份,或者是9月至11月份发生。

3.传播途径小麦赤霉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如空气传播、水传播、土传播、植物残体传播、虫害传播等。

4.病害特点小麦赤霉病主要特点表现在叶片上,出现了一些红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呈现出一种比较明显的红色或者橙色颜色。

同时,这些斑点还会蔓延到小麦穗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1.选用抗性品种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重要的一步是在小麦种植时选择适合的品种。

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是防止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病害监测定期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病害,缓解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加强管理对于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定期去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受病害影响的植物残留物、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等。

4.采用农业防治技术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要手段。

这包括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采用轮作、间作和混作方式,增加田间植被覆盖,培育病虫防治生物等。

5.化学防治如果小麦赤霉病较为严重,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应选择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按照说明书使用,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要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根据病害的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选用抗性品种、加强管理、采用农业防治技术等,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生产和安全。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 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好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 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好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
防治好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选择正确与否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又是小麦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小麦产量和粮食质量等国民经济的大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最好。

下面是小麦不同种类的病虫害最佳的防治时间,想要更好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参考一下。

1、丛矮病:最佳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用50%甲胺磷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对邻虫源麦田边行喷药。

2、锈病:3月上旬到4月中旬病叶率达10%时,亩用20%粉锈宁乳油30毫升加水75公斤喷雾,间隔一周再喷一次。

3、白粉病:4月上旬到5月上旬病叶率达30%或旗叶零星发病时,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加水75公斤喷雾。

4、赤霉病:4月下旬到5月中旬麦田发现病株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

5、粘虫: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每亩有虫万头以上时,用40%久效磷1500倍液喷雾。

6、吸浆虫:4月中下旬每15厘米X15厘米X20厘米土样有幼虫5头以上时,亩用50%1605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土30公斤撒施麦垄内。

7、麦蚜虫:3月下旬到5月下旬,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时,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施。

以上是多地经验的总结,不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地理因素,望结合实际参考使用。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侵染小麦而引起的疾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小麦赤霉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影响。

了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小麦的生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赤霉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小麦赤霉病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15-25摄氏度和85-100%的相对湿度。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赤霉菌能够快速侵染小麦,造成病害。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小麦的抽穗至灌浆期,这个阶段正好是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的时候。

此时,小麦叶片和穗部的组织丰富,提供了繁殖赤霉菌的条件。

小麦赤霉病在这个阶段容易大面积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构成威胁。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1. 显著提高下限量和下限频率。

当小麦在孕穗期及抽穗期发生一定程度的赤霉病时,及时采取下限量和下限频率使其达到有效防治措施的要求。

对于有严重菌斑的小麦及时采取药剂追肥和大量喷药处理,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和医治率。

2. 加强对小麦的管理。

选用耐生病抗逆、适应性强的品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施肥,保证小麦充足的养分供应;加强排水和适时除草,保持小麦田的通风透光;合理播种密度,以减少小麦叶片间的病菌传播;及时采取剪穗、早收等措施,减少小麦赤霉病的传播机会。

3. 开展细胞工程技术研究。

以细胞工程技术为手段,研究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并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这种方法在病害防治上具有长期、安全、高效、经济的特点,有望成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新途径。

4. 实行立体防治措施。

将预防与治疗综合起来,采取药肥合用,同时注意预防传播的源头,保持整洁卫生,并合理搭配增效剂等多种立体防治方法。

通过这些综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

小麦赤霉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只要有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条件,即可引起病害流行。

本文将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入手,探讨综合防控措施。

1. 发生时间: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育秧期和拔节至抽穗期之间的生育阶段。

具体而言,每年3-5月份是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高峰期,而6月中旬则是小麦赤霉病的流行期。

2. 影响因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小麦赤霉病的温度适宜范围为12℃-25℃,湿度适宜范围为90%以上。

此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栽培方式不当、作物不良生长等因素也会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1. 种植抗病小麦品种:通过选育和推广抗病小麦品种,可以减少小麦赤霉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2. 调整田间管理: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密度、施肥技术、灌溉水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合理轮作:小麦是冬季作物,所以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降低小麦赤霉菌在土壤中的繁殖和传播,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

4. 病虫害监测:通过科学的病虫害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早期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5. 化学防治:病害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化学防治只能是应急手段,长期使用会使小麦赤霉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上五点均为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的主要措施。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并为小麦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小麦赤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常见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一、发生规律1.病原及侵染:小麦赤霉菌主要通过风、水和种子传播。

常在收获前后、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

主要侵染小麦籽粒的外层,尤其是胚乳部分。

2.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发生条件。

温度在20-30摄氏度时,湿度在70-90%之间时,病害易发生。

3.分部侵染:小麦赤霉菌首先侵染小麦麦穗顶部,逐渐向上部和下部扩散,最后侵染整个麦穗。

二、综合防控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优化种植措施:合理选择种植时间,避开高温潮湿的季节;适当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健康种子管理: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抗病好的种子进行播种;定期清理栽培区域的秧苗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4.加强田间管理:采取间套作、轮作和合理间隔,减少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穗,及时处理病害严重的部分。

5.控制温湿度:对存储和运输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干燥通风,控制温湿度,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6.化学防治:遇到病情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药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7.监测预警: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8.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通过风、水和种子传播引起的。

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选择耐病品种、优化种植措施、健康种子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温湿度、化学防治、监测预警和科学施肥。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达到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农业生产预防小麦赤霉病管理要点

农业生产预防小麦赤霉病管理要点

农业生产预防小麦赤霉病管理要点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如果扬花期遭遇连续2天或2天以上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日照不足5小时/天,平均温度15℃以上时,将有暴发为害的风险。

密切关注当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动态,广大农户要适时喷洒药剂预防,防止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暴发危害。

防治用药:亩用480克/升氰烯·戊唑醇悬浮剂60毫升、24%咪鲜嘧菌酯悬浮剂50毫升、或20%丙环唑乳油3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或腐殖酸类叶面肥,兑水30公斤,田间均匀喷雾。

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使用喷灌的麦田浇水务必要避开扬花期。

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

提倡使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开展统防统治。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什么时候?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什么时候?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什么时候?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小麦抽穗期和齐穗期各一次。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始用药,时间在4月15日-5月10日这段时间,各地种植时间和气候的差异,时间差异也是比较大,但是一定要抓住抽穗扬花期这段时间防治。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密植加强病虫害防治。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间是小麦初花期。

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也就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因此防治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

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若在扬花期染病,灌浆期可能才会出现严重后果,而这时候是很难阻止病害的。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4月至5月最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在抽穗扬花期,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

小麦赤霉病主要靠预防,预防用药效果好!
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时候是在发病初期。

(以上内容为农技人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赤霉病的防治办法

赤霉病的防治办法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赤霉病的防治办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麦容易患赤霉病,那么赤霉病怎么防治?请看下文。

操作方法在小麦齐穗期,要及时给小麦喷药,隔6-7天喷一次药,这样才能保证小麦不会得赤霉病。

喷药要赶在下雨之前喷,不然雨水下来把喷在小麦上的药冲走,喷的药就白喷了。

在药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戊唑醇,戊唑醇有90%的机率可以防治赤霉病,是最好的药物。

赤霉病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多雨或雾露的高温高湿天气,所以要及早播种小麦,选择抗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种植,可防赤霉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全面歉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潮湿、高温、多雨和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在中国,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南方地区,但北方地区也有发生。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4月到5月和8月到9月之间。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赤霉菌,这种真菌主要生长在小麦根颈部位,也可能生长在小麦种子表面和茎叶上。

赤霉菌通过小麦秸秆、土壤、种子、风、水等途径传播。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表现为小麦根颈部位变黑,基部变软,导致小麦株直立不起来。

小麦茎叶最初出现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扩大,变成从叶尖到叶柄的长条,叶片干枯变黑,叶柄壮实,有时会出现霉斑。

小麦种子被病毒污染后,容易发生变性、变色、萎缩或者腐烂,影响品质和数量。

为了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综合运用控制、防治、治疗、清理等方法进行防控。

1. 预防:选用适应性好的品种种植,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营养,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合理的田间管理,保证周围的灰尘少,减少赤霉菌的存根。

2. 除草:及时清理小麦周围的杂草等植物,防止细菌在杂草中繁殖,侵染小麦。

3. 旋耕: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旋耕,把秸秆和根系处理干净,减少残留农田中的细菌,降低土壤中赤霉菌的繁殖。

4. 药物防治:在发病前期,可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抑制赤霉菌的繁殖。

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药剂使用的方法,对药剂种类和用量要做好充分的了解。

同时要加强药剂防治的效果对比,及时评价药效。

5. 综合治疗:在小麦发病后,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化学药剂治疗、微生物治疗、物理治疗、草本治疗和有机肥料等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各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保持小麦质量、保障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在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对小麦的质量及产量产生很大的威胁,但是关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中国农药第一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供大家做个参考。

现在小麦处于返青至拔节期,这个时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

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小麦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即播种期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

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的喷雾防治往往被轻视,防治时间又偏晚,是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合理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每米单行600头。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啧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小麦穗期是麦蚜、一代蚜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

小麦穗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因此,小麦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才能确保小麦优质丰产。

利用天敌控制麦田麦蚜的越冬和早春繁殖。

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小编提醒大家在施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防小麦发生药害。

抓紧时机预防小麦赤霉病

抓紧时机预防小麦赤霉病

抓紧时机预防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

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危害主要是形成枯白穗,严重时损失可达30%――50%,同时影响小麦品质。

一发病症状: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在小麦开花或开花以后发生,发病初期先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感病小穗随即呈黄褐色或青枯色。

当气候潮湿时,在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所以叫赤霉病。

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颗粒即病菌子囊壳。

整个感病麦穗上半部分呈黄褐色或枯白色下半部分正常,形成半截穗。

二发病条件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田间菌量,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病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相互配合程度对病害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县小麦已进入扬花期,是感病敏感期。

由于去年部分品种(特别是周麦16)发病较重,田间病菌大量存在,我县种植品种大部分对赤霉病抗性较低,此病一旦发生,防治非常困难,所以要抓住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切实搞好喷药预防,减少产量损失。

三预防方法:小麦开花至灌浆阶段。

防治方法:在开花至灌浆阶段力争在无雨天施药,喷药次数多少可根据品种、天气情况和病情轻重而定,一般2次。

喷到植株上的药液干后遇雨,一般不需补喷。

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1次,
以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选择: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8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100嘶蛎磕队?2.5%禾果利20克或用15%三唑酮粉剂100克,以上药剂兑水50公斤常量喷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间
小麦赤霉病危害症状: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

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

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红蓼等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

在北方冬麦区则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雨水作用较大。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赤霉病发生。

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时容易发生。

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虽未找到免疫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农业防治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

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

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物防治:可用秀爽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进行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