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页
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措施
文化视野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措施程云翔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中高职衔接的工作,从而使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沟通还未有实质性的衔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行完善。
本文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状况出发,先提出优势,再结合目前该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综合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存在问题;具体措施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417-02一、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含义中高职衔接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联接,具体是指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以后,进入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了技能学校和中专院校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了普通高中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多种高等教育形式。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才结构的不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推送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我国中高职的衔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产生了很多中高职连续模式,例:3+2模式、五年一贯制、考高职院校模式等。
二、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的意义1.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这与中高职衔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出台一些高职院校向中职院校招生的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问题,拉近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学生教育的传递性,中高职院校的老师们就可以有机会一起交流和探讨教学问题。
2.改善学生就业目前,我国的一些中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率偏低的问题,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差,只有理论操作技能,比经过短期培训的员工逊色而且不勤奋、不吃苦耐劳,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所以中高职学生进入岗位后相比普高招收的学生来说缺乏优势,无法与客户很好的交流,如果从事专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就有更加明显的差距。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引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为适龄青少年提供初级技术和职业培训的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则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阶段。
两者相互衔接,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中,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科设置不匹配、教学内容重复等。
如何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匹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学科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一些与高职学校相近的专业,但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标准的培养方案,导致中职教育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不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2. 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和高职在一些专业课程上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
有些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重复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无法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浪费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3.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很多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迷茫和焦虑。
二、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为了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 教育资源共享有关部门鼓励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两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他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鼓励高职学校提供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给中职学生使用,促进两者教育资源共享。
2. 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界专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高职教育的地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进行浅探。
1. 学科设置不符中职和高职在学科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中职更偏向技能培训,课程设置为实用性的专业技术课程为主。
而高职学校则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培养,学科设置更加专业化、深入。
2. 教学方法差异中职和高职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技能型培养,教学方法更趋向于实操性教学;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更趋向于理论性教学。
3. 就业压力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使得中职毕业生想要进入高职继续深造的难度较大,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1. 加强中高职学科设置的对接中职和高职学科设置的对接是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
应该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渠道,加强中高职学科的对接,共同制定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
2. 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中职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应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以缓解就业压力。
4. 职业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中高职院校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建立联合办学、教师互派等机制,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学科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更好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加强中高职学科设置的对接,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及促进中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交流。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市场,对接社会发展需求。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旨在构建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再到社会职场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连续的职业教育体验。
在实践中,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1. 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转接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
他们往往缺乏对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导致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学科转换不顺畅:对于一些希望通过转接继续学业的学生来说,学科转换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由于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转接时可能会遇到学科认知上的障碍,导致学习困难。
3. 实习教育匹配不够精准:实习教育是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匹配并不够精准。
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并不能得到与自己专业对口、与职业发展方向契合的实习机会,导致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4. 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能力培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转接后适应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应对能力欠缺。
解决问题的思考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职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2. 加强课程衔接和转换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课程设置和转换教育,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学科转换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业转接。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学校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探索更加精准的实习匹配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实习机会,提高实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高职衔接培养有关情况报告
中高职衔接培养有关情况报告一、背景介绍中高职衔接培养是指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为中职毕业生提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报告旨在介绍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现状分析2.1 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政策文件,鼓励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开展。
•政策还规定了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招生政策,要求高职院校为合作学校中职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
2.2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主要模式包括直接推荐入学和初中、高中三年制职业化培养模式。
•直接推荐入学是指中职毕业生经过评估并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初中、高中三年制职业化培养模式是指中职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高中学习,并设置职业化课程,提前接触高职院校的培养内容。
2.3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问题•目前,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职学生对衔接培养项目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相关信息。
其次是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和家长对不同模式的了解和选择困难。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培养安排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培养效果。
三、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建议3.1 提高中职生的认知度•可以通过开展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对衔接培养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中职生对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了解和认知度。
3.2 统一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应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流程,减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困难,提高培养的效果。
3.3 加强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培养•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职业课程和实习环节,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3.4 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的评估•针对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应定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政策。
“3+2”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2”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高职教育“3+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教育的一种新型形式。
但在“3+2”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在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上,存在着专业指导缺乏、教学计划执行随意、高职院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应当建立专业调节机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设立质量监管理组织,进行学分管理,实行中高职院校资源共享。
标签:3+2;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问题一、中高职教育“3+2”人才培养模式含义中高职教育“3+2”人才培养模式是5年制分两阶段在两个不同层次学校所进行的职业教育,是中高职教育的一种新型形式,初中毕业生起点的学生先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中职学习,之后不用进行升学考试,直接升入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再接受为期两年的高职教育,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就能取得大专文凭。
中高职教育“3+2”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高职院校的五年一贯制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中职升高职模式。
五年一贯制教育,是高职院校将初中毕业生招收到本校先进行三年的类似于中职的教育,再进行两年的高职教育。
这样既占用了高职资源,又使得学生在同一所院校学习五年,容易产生疲惫感,滋生出厌学情绪。
同时,初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因年龄小,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或中專阶段教育,心智很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有限,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多的麻烦,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中职升高职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种升学通道和途径。
中职学生完成三年的中职教育后要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成绩优异者才能进入到本科或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升学考试时需兼顾中职特点和高职标准,既要考核文化基础课,还要考核基本专业技能课。
这样学生在考试前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就需要平时打好基础,但是因为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专业目录不尽一致,为一些中职学校学生升入高职造成障碍。
“3+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院校的联合培养模式。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背景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弥补中高职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3+2”模式应运而生。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旨在打破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在中高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也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当前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当前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影响和原因。
提出解决现状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辅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探讨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中高职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1. 学校之间的课程不对接问题: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内容断裂的情况。
某些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与高职院校对接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升学后需要重新学习一部分内容,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不同,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建议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建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体系,将初级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培养出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知识,并可适应企业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
但目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协作,引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二、师资力量不足。
教学确认师资力量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需要一批素质较高、有教授经验的教师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但现实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校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外来技能,很难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师资水平。
三、实践环节不足。
中高职衔接人才,需要具有较为实践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但目前实践环节的设置过于单一,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需要注重课程与实践体系的结合,积极拓展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一些措施:一、加强与企业的协作。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增强实践性。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引进。
应在教师培训上下功夫,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教学经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可以采取引进资深的职业技能专家,作为特聘教授,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三、拓宽实践平台。
衔接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实践环节的设置,推出企业实习基地,开拓实际性教学体系,加大实习基地规模,并和相关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全面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论文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潍坊 262500;2.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山东潍坊 262500)一、影响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原因分析(一)政府层面1.中高职课程衔接政策及措施不具体在政府层面,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政策,只是在其他政策中附带性的提出要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但对于如何衔接则没有具体的措施和相应的保障条件,缺乏专门的机构来保证课程衔接政策的落实。
且目前中、高职教育归教育行政部门下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往往会导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中高职之间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两级学校之间各自独立、互不了解。
2.对口招生政策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对口升学是中高职学制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对口升学使中职学校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合格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也是满足部分中职学生升学愿望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一剂良药,应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但从06年开始教育部规定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本省中职应届生的5%,这一政策限制了职业教育体系的上下贯通。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主要以普高生为主,课程设置也主要以普高生的基础为标准,忽视了对口生已学过的课程基础。
(二)学校层面1.中高职学校对课程衔接不够重视许多中高职学校只考虑本校的教育教学,对于不同学校间的衔接问题却置之度外。
同时,由于教育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各职业院校把注意力和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追求规模发展、抢夺生源上,忽视了课程衔接问题。
2.中高职学校缺乏沟通中高职学校教师间很少或几乎不联系,有些高职学校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在中职时学过哪些专业课程,也不愿意去了解学生的原有专业基础,完全按以高中生为起点讲授课程。
不少教师也都反映校际间沟通的机会非常少,没有专门的学术沟通或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沟通渠道不畅。
3.课程设置只关注普高生源和课程的学科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针对对口生和普高生的不同分班分类开设课程,过于注重普高生源,针对他们的零专业基础开课,造成了对口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复。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专业水平不够等。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步。
研究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及对策是迫切需要的。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1.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在缺乏目标的情况下,学习往往缺乏动力。
2. 职业规划不清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方向时缺乏明确的思考和规划,导致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迷茫和困惑。
3. 专业水平不够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时,专业水平和基础能力不够,导致了在高职学习中遇到困难。
二、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1. 设立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针对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设立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2. 加强学生学科基础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注重学科基础教育,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进入高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推行导师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都可以推行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4. 推进产教融合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三、结语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如何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世纪的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任务。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很多学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典型的做法有:北京市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上海以课程衔接和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以及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渠道;广东开展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招生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
江苏省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
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类型有三种: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高职“4+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即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3年或4年,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2年或3年。
2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导致我国初步建立起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很多问题,衔接不够通畅,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
职业教育中的中职、高职的衔接虽有通道,但不够畅通,还处于个案、缺乏整体联系的探索性的研究阶段,大多数研究成果属于经验层面的分析和总结,此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终结阶段,无法保障职业教育系列人员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指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可以选择继续升学,进入高职教育阶段,获得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 课程差异大: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而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培养。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后可能会面临课程衔接的困难。
2. 知识层次跳升: 高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较中职阶段有较大的跳升,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知识体系,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 职业发展不匹配: 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升入高职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与所学专业不符,导致职业发展的不匹配。
二、对策1. 教育体系改革: 针对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差异,应进行教育体系改革,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体系。
中高职教育应实现有机衔接,通过调整和重新设计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其相互补充和递进,为学生提供更加平滑的学习过渡。
2. 加强对接课程设置: 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商,确定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高职学校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职业规划: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学生选择高职学校和专业时,应提供充分的咨询和指导,避免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和能力不匹配的专业。
4. 建立培训机制: 针对学生在知识层次跳升方面可能面临的困难,可以建立一套培训机制,提供一定时间的预习和衔接课程。
学校可以组织暑期班、强化班等培训班级,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CATALOGUE 目录•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中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中职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结论与展望中职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供给不足,限制了招生规模。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招生困难。
中职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均存在缺口,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认可度政府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不足,如缺乏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难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由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很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中职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这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信心。
社会观念影响传统观念束缚部分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他们的学历较低,能力有限,这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用人单位歧视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缺乏自信。
学生自卑心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悖。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差异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我 国中、 高职课程衔 接现 状
近年来 , 我 国高等 职业教育取得 了突破性发 展 . 但在 与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体系 的贯通衔接方面却还存在许多不足 . 严 重影 响 了办学效 益, 主要表现如下 : 1 . 1 教学计划雷同 . 课程设置重复 由于各地各校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 学校开发课程 的能力 高低 不一 ,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和所 达到的课程 目 标差异 较大 。 同时 . 中、 高职 两类学校都依 据各 自的教 育 目标和培 养对象 的知 能结 构要求设置课 程 . 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 的重 复。 技能实训课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据上海市卫生局的调研 . “ 护理 专业中职与高职 教育模式相 同 , 专业 知识 和能力培 养基本一样 . 课程 设置 中出现 了多达 6 0 %的重复课 .造成 了教育资 源与学习 时间的浪 费” 。 这种现象导致了 中、 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1 . 2 课程标 准雷同 . 教学内容重复 由于 目 前 国家和各地都没有具 体制订统一的每一门课 程f 单元) 的 标准. 也没有按高中阶段或中职阶段毕业 要求 制订统一 的分类课程 标 准。 或按高职学校人学要求 制订 分类 的统一课 程标准 , 因此 , 缺少 中高 职贯通 的统一 教材 。 特别是 专业课 教材 。据初 步统计 , 湖南 中、 高 职院 校 同一专业 的课 程体 系和教 学内容重 复率高 达 3 0 %以上 。如 中、 高职 旅游专业 教学 中都开设有导游基础 知识 、 导游 实务、 旅游法规 的课程 , 选用教材完全一样 在 中职这些课程学 习考试合格并 已取得 导游资格 证 的学生 。 升 到高职 院校后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 。诸如此类教学 内容 的重复 . 严重影 响了学生学 习积极性 。 降低 了教学效益 。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探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各有优势,但在衔接上却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与方向不匹配在中职教育的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一些基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在高职教育的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没有很好地对接,导致一些中职毕业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出现了辍学的情况。
2. 师资力量不足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两个阶段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学科转换困难二、对策1. 加强课程体系的对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学校可以加强课程体系的对接,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进行合理衔接,为学生提供更为顺畅的学习通道。
学校还可以积极探索跨课程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活动和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和探索,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对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在我国, 自1 9 8 5年 《 中共 中央 关 于 教育 体 制 改 革 的决 定》 中提 出高 等职 业技 术 学 院要 优 先 对 口招 收 中等 职业 学 校 的 毕业生 以来 . 国家便 十 分
重 视 中高 职教 育 衔接 的方 式 。在 1 9 9 4年 召开 的
题:
的 示 范作 用 , 大 学 的教 学 、 特 别 是 高 考 对 中学 的 影 响是 很 大 的 , 受 应 试 教 育 的影 响 , 在 具 体 的教 学过 程 中 , 许 多教 师 总要 先 问 高 考是 否 考 这部 分 内容 . 如果 知道 不 考 或 者 不 一 定 考 , 他 们 就 会 马 虎应 付 或 者擅 自略 去某 些 内容 不 讲 , 不 同的 老 师 对教 学 内 容 的处理 方 法 肯定 是 不 一 致 的 。 因此 , 普通 高 中毕业 生之 间 , 职业 中学 学 生之 间无 论从 知识 还 是技 能 层 面 , 都存 在 不 同 的差 异 。虽 然都 是 中学 毕业 ,但从 各 类 学 生 的实 际 水平 来 看 , 落
职 学 校 与 专业 对 V I 的高 职 院校 联 合 办 学 .采 取 “ 3 + 2 ” 或“ 2 + 3 ” 方式 , 前 3年 或 2年 在 中职 学 习 , 后 2年或 3年在 高职 学 习 ,这 类学 生 在 3年或 2
年 中职 教 育 时 通 过 教育 主管 部 门 的一 系 列 课 程
业 综合 课 的选 拔 进入 3年 的高 职学 习 , 这 是 目前 中、 高职 教育 衔接 的主要 方式 。
( 二) 当前 中高职 课程衔 接存在 的 问题
从 目前 中高 职教 育衔 接 的 主要 方 式 可知 , 中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2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
政策背景及实施情况
政策背景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政策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经济 发展需求。
实施情况
目前,各地已开展不同形式的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教育教学现状: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 差异,衔接不够紧密。
职业规划不明确
部分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导致在选 择专业和课程时存在盲目性,影响学习效果和职业 发展。
心理调适能力差
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时,容 易出现心理调适能力差的问题,影响学习和 生活状态。
04
对策建议与实施方案
政策层面对策建议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监督机制
制定和完善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相 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 为顺利推进衔接提供政策保障。
教学方法差异:中高职学校在教学方法 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 性和兴趣。
教学内容脱节:中高职学校在某些专业 教学内容上存在脱节现象,影响学生知 识体系的构建。
教育教学问题
课程设置重复:中高职学校在某些专业 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浪费学习时 间和资源。
学生发展现状及问题
学生发展问题
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对学 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影响学习效 果。
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中高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学生层面对策建议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适 应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满意度。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教育衔接,引导中职生向高职发展。
目前在这一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对策。
一、现状问题1. 课程内容不匹配在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职业技能为主,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而高职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种差异化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需要一定的调整和适应期。
2. 教学方法不协调3. 学生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中职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中职阶段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所欠缺,这也给学生升入高职阶段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二、对策为了解决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的不协调问题,应该在中职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接触高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升入高职时有一定的准备和适应期。
高职院校也应该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
中职和高职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对接和衔接,这需要中高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中职阶段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有所准备和过渡。
高职院校也应该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为了解决中职生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中职教育应该在培养职业技能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的要求和挑战。
高职院校也应该对中职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和培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和探讨。
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目前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上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目前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上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目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存在问题: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技能实习课程有“倒挂”现象;其他课程的衔接不对称。
目前状况下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的对策:学习英国的做法,制定统一的标准教学单元;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依据, 制仃统一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课程衔接课程标准众所周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
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课程衔接始终存在震荡,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整体的办学效益。
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震荡的根本原因,从实质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已势在必行。
本文试就我国目前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目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中职毕业生升人高职学习,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而且主要集中在数学和外语两门课程。
上高职院校也由此抱怨“中职学生素质差”,甚至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不欢迎中职毕业生现象的产生。
例如,某一所学校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当年即规定重点专业只招普高生,但是,中职毕业生在高职学习专业课方面普遍较为理想,有的甚至感到轻松。
因此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确实反映了中职要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重视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中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这种脱节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中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中职教育按其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文化基础课的安排遵循了“必要”“够用”的原则。
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性作用下,文化基础课以普通高中为参照。
第二,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理论课程还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有意继续深造的中职毕业生搭建升学平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单纯为终结性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实际上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双轨制”:普通高校招生对象绝大部分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职业高中的优秀毕业生无法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提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增加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可见,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但目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情况并不理想。
中高职衔接的阻碍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上的原因。
为了解中职学生升学意向和中高职衔接上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本课题组于2010年4月深入广州地区的一些中高职学校进行了调研。
费用较高使很多中职
毕业生对毕业后读高职望而却步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以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源为主,这一比率非常大,已经超过了60%,这部分学生中粤东粤西的生源占多数,父母多为农民或者工人,家庭收入比较单一,缺少其他的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占到了40%,年收入一万到三万的占到了33.1%。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是单亲家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困难。
高职院校高收费的政策让许多想升学的学生望而却步。
学生如果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每年学费大约要在7000~20000元之间不等,私立学校学费更贵,这一费用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承受。
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出于家庭条件的考虑放弃了升学而选择了直
接就业,而真正能够升学的未必是优秀的学生。
许多父母也抱着早就业的想法,希望孩子能早些参加工作缓解家庭的压力。
这一方面使高职院校失去了许多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中高职专业目录不统一,
很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受限
目前,中高职学校间因专业设置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成为阻碍中高职衔接的因素之一。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都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强调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但由于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中职隶属于职业与成人
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隶属于高教管理部门,两个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
目前,201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已经颁布。
新的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保留专业126个,占总数的39%;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110个,占总数的34%;新增专业85个,占总数的27%;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
现行高职的专业目录是2004年12月修订并颁布的,目录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可见,中高职专业目录修订时间、专业设置因隶属关系不同而导致“各自为政”的状况。
我国中高等职业学校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的名称、分类、要求等也都很不规范。
这种情况造成一些想升学的中职生面临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对口的高职中找不到
相关或相近专业而不能报考的尴尬局面。
如美容美发、保安等中职专业就无法找到与之相应的高职专业衔接,这部分学生只能被迫放弃升学的想法。
因此,即使广州市有一些高职可以单独对口招收中职生,但由于受报考专业限制,目前,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参与对口招生考试的热情都不高。
相反,一些已有的升学模式,如“本校直通升学”和“校际直通升学”等仍很受学生欢迎。
一方面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升学模式,实力雄厚的自己“消化”学生,差一些的也会和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升学。
另一方面,这些升学模式十分方便简单,只要中职生在校期间无重大违纪且成绩及格,经过简单的考试都可以直接
升学。
目前中高职衔接呈现
“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招生录取政策中,高职生源主要以普高毕业生为主,而中职毕业生反而成了补充生源,这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到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的政策偏离很大。
中职毕业生接受一定的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接受了职业技能训练,他们升入高职院校是职业内涵和层次提升的要求。
高职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总体效益的要求。
但是,许多职业院校却宁愿跟在普通高校后面网罗生源而不愿招收有一定职业训练的中职毕业生,形成了中职生想上高职因名额有限求学无门,普高毕业生被高职录取却放弃入学的怪现象。
高职院校不愿招收中职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职毕业生难于管理;另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为了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保障学校能够达到评估中的各项指标,而不愿招收中职学生。
与此相反,中职学校却在积极地为学生架设各种升学平台,如开设文化课补习班、对想升学的学生单独编班集中辅导,为中职学生争取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想升学的学生联系学校,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升学服务。
一方面,较高的升学率可以作为学校招生的一个“亮点”,为学校多吸引些生源;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希望把优秀学生输送到更高层次的学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于是就出现了中职学校积极争取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却反应平平的现象。
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来往,直接
导致中高职间培养目标不一、专业设置脱节、课程内容不衔接的现象,中高职之间融合不够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质量。
招考政策不完善,
难以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
一直以来,中职学生考入高职的比例一直都很低,仅为5%,要想继续升学只有参加成人高考和“3+证书”考试,但比例也很低,难以满足众多学生想升学的愿望。
虽然还有高职院校另行组织考试的渠道,但毕竟能够升入高职的中职生是少数。
如广东省在2010年3月出台的15所高职院校可以面向中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的文件中,计划在全省招收4000多名中职毕业生,这一数量对于想升学的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少的。
另外,在考试政策中,每年中职毕业生的实习时间与高职招生考试的复习迎考时间相冲突,由于时间过于集中,许多中职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部分优秀的中职生为了找工作而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想法。
同时在考试内容设置上,还存在考试内容与中职所学课程相脱节的现象,很多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更改教学计划,减少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而转向学习考试课程,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通过这种方式,中职毕业生即使能够升学,在高职阶段也会陷入文化课不如普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随之下降的两难境地。
由此可见,招生考试政策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制约了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
部分升到高职院校的
中职生专业技能提升有限
中职学生报考高职时一般都怀揣梦想,想要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
面均得到提升。
但现在很多升入高职的中职生都强烈地感觉到,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在设置上不衔接,存在脱节和重复的现象。
课程脱节是因为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导致课程结构存在差异;课程重复则是因为中职与高职之间缺乏贯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两类学校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所以重复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的专业不仅课程名称一样,甚至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基本相同,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高职文化课的比重远远大于专业课的比重,专业课又趋于理论化而缺乏实际操作性,很多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高职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中职学校毕业生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强,但文化课基础薄弱,普遍感到文化课存在困难,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小结
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其最终目的应该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间的屏障,在它们之间架设一座互相贯通、上下层次衔接的“立交桥”,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成为统一、开放、灵活的系统。
中高职衔接不顺畅,从表面上看是招生考试环节上存在着问题,如对口招生名额有限、专业口径有限、考试科目及方式有限等。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总体上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