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午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褶.皱(zhě)雾蔼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B.缄.默(jiān) 装置销声匿.迹(nì) 偷偷摸摸C.悬殊.(shū) 沼泽沉淀.物(diàn) 草长鹰飞D.龟.裂(ɡuī) 凋零鹅卵.石(luǎn) 花香鸟语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自然界很奇妙,总在周而复始....地按照规律循环发展。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一提。

C.转瞬即逝也好,海枯石烂....也罢,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灰太狼总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是天衣无缝....的,但在机智的喜羊羊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的。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2017年是建军九十周年,我国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B.⑤③⑥①②④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保定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保定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保定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24届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王安石)(含解析)

2024届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王安石)(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王安石)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久雨王安石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①推车出不得,河伯②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③。

【注】①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②河伯:古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③南风:古代乐曲名,借指帝王之歌,用以颂扬明君惠政爱民或施惠于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起到统摄全诗的作用,诗歌内容围绕“久雨”展开。

B.首联上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乌云的浓厚与广大,下句则是写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

C.颔联诗人想象羲和不得出来,河伯取山为宫衬托雨之久雨之大,运用神话增添奇幻色彩。

D.尾联以老人平素“惯事”与今日箕踞悲歌形成反差,欲扬先抑,蕴含作者对老人的同情。

2.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安丰张令修芍陂①王安石桐乡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

日想僝功③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

鲂鱼鱍鱍④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楚相⑤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

【注】①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

②桐乡: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汉代朱邑曾为桐乡官员,深受百姓爱戴。

③孱功:筹集工料以完成工程。

④鱲鱲:鲜活貌。

⑤楚相:指楚相孙叔敖,尽忠廉洁,有贤相之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桐乡振廪”“芍水修陂”开篇,表明当地具有善政惠民的传统。

B.颔联描写“日想”的心理,使张令效仿先贤、勤政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C.尾联交代写作缘由,“楚相祠堂仍好在”一句含蓄表达了对张令的勉励。

D.这首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意蕴丰富。

4.王安石写诗讲求“下字工、用典切”,请结合最后两联对此简要分析。

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王安石《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译赏析

王安石《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译赏析

王安石《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译赏析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前言】《午枕》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极其清美的诗笔描摹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场景:午梦初醒时的所见、所感、所思。

首句“簟欲流”写竹席花纹清凉如水,次句绘红花枝影映上帘钩的情景。

三、四句写主人公的午梦被“窥人”的小鸟所唤醒,梦境的悠远美妙,由于醒来时美妙梦境已不复存在,诗人所见唯隔水连绵起伏的山峰,于是触发了婉转的、难以言说的清愁。

整首诗诗情空灵飘忽,风格柔婉,富有一种神秘莫测的美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极其细腻的内心感情和超凡入圣的艺术表现力。

【注释】⑴午枕:即午睡:⑵簟:竹席。

⑶红影:红色的花影。

⑷悠扬:飘忽不定。

⑸供:引起。

宛转:缠绵,难以名状。

【翻译】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凉如水波欲流,斜阳已照着花枝,将婆娑红影映上我的帘钩。

窥视人的小鸟声声啼鸣,惊起飘忽的梦,它去得悠悠。

只看见水那边青山重重叠叠,引惹起心头深隐难言的清愁。

【赏析】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间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点出是春天季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

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理想和现实是人类永无休止的矛盾:人类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现实总有极大的差距:人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永远不可能到达完美的理想境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尽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历史。

无论是美好的“悠扬梦”,还是象征意义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冲突的心境构成了审美境界。

这种审美境界因符合人类心理深层中的企恋心态,而获得了审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2022年《渔家傲》阅读答案

2022年《渔家傲》阅读答案

2022年《渔家傲》阅读答案2022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9、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10、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答案:9、先以小舟出钓穿鱼而归表现闲适之情;然后引用子牙直钩之典,表达怀才不遇的怅恨;最后描写食鱼饮酒,抒发自得之乐与孤独之苦。

(6分,每点2分)10、视听结合,表现出笛声的清越悠扬和秋天山峦的青翠;笛声吹彻,云山转翠,既照应上阕的江上烟雨,又暗示作者的心情渐趋开朗。

(5分)2022年《渔家傲》阅读答案2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

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

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6.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

“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窈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7.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

“午枕觉来闻语鸟”,显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鸡鸣,但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王安石《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

渔家傲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

①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②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欹眠似听朝鸡”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

(二) 蝶恋花①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彩船。

③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④江国:水乡.⑤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

2。

“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

“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

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

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三)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1)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1)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渔家傲》阅读答案

《渔家傲》阅读答案

《渔家傲》阅读答案《渔家傲》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家傲》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家傲》阅读答案1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

②欹(qī):倾斜。

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

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参考答案:7. B(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2分)8. D(2分)《渔家傲》阅读答案2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王安石《渔家傲》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安石《渔家傲》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安石《渔家傲》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渔家傲宋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 [21] ,柔蓝一水萦花草 [22] 。

茅屋数间窗窈窕 [23]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24] ,敧眠似听朝鸡早 [25] 。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26] 。

【注释】[21]千嶂抱:被千嶂环抱。

千嶂,千山。

[22]柔蓝:形容水色澄蓝而柔和。

[23]窈窕:幽闲貌。

[24]语鸟:鸟鸣不休,如人相语,故谓语鸟。

[25]欹眠:欹侧而眠。

听:去声。

朝(cháo)鸡:鸣叫得绝早的一种鸡,官员入朝,以之警醒。

[26]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记吕翁于邯郸邸舍遇卢生,生自叹困顿。

翁授以枕曰:“枕此,当令君荣适如意。

”生在梦中,娶妻仕进,官至宰辅,三十余年,崇荣无比。

及醒,见吕翁在他未入睡时蒸炊的黄粱,尚未炊熟。

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也。

”后人称为“黄粱梦”。

译文: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

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

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

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评析】此词作于荆公晚年。

词人久阅名场,终因小人吕惠卿告密,第二次被罢免丞相,隐居金陵。

词意看似洒脱,实则心中仍有不平。

上片写隐居之景,“平岸”三句,静谧娴雅。

但“尘不到”二句,意在言外,盖谓终能摆脱播弄是非的小人。

过片写午梦醒来,听到鸟鸣之声,恍如在朝廷之日,听着朝鸡的鸣叫等着上朝。

可见荆公一心眷恋魏阙,仍想积极用世。

然而词人亦知政治上再难有作为。

往日的老朋友,也多年衰老迈,或竟下世。

还不如贪图梦乡美睡,在广阔无边的睡梦世界中,忘却功名富贵吧。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

庆历二年进士。

神宗朝,除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王安石金句选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十一岁,中进士仁宗嘉佑八年(1063)丁母忧英宗在位期间(1063——1066)拒绝入京为官。

神宗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王安石,酝酿变法。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命王安石参知政事,熙宁变法,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再次拜相。

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

神宗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改元元祐。

次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咏石榴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制诰: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一、文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满秩..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2023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习试题二(含答案)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习试题二(含答案) (14)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8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78.D79.D80.B81.C82.A【解析】【分析】78.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D.从“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可知诗人还没有登上泰山,是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故选D。

79.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本诗一共四联,第一联为远望泰山。

第二联为近望泰山。

第三联为细望泰山。

第四联表达诗人产生了登山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选D。

80.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B.本诗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并无桀骜不驯的意思;故选B。

8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C.“造化”的意思是大自然,这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了泰山,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故选C。

82.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并不是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故选A。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王安石《午枕》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午枕》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11分)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已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田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E.“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一)15.BE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宋诗的赏析。

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E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一说无中生有,此句意为诗人见朱户、画楼兴替,感到富贵荣利不足慕。

16.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

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歌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统编版下册)

诗歌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统编版下册)

真题训练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9分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1.B2.D3.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11分)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
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已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
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
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田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
理趣。

E.“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一)15.BE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宋诗的赏析。

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E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一说无中生有,此句意为诗人见朱户、画楼兴替,感到富贵荣利不足慕。

16.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

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使人愁”,结合注释内容“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分析,变法惨遭废除,内心无比痛苦、惋惜,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

颈联则要抓住“旧”
“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

“无伴侣”,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

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