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介绍
Anne's diary
安妮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奥 托· 弗兰克(Otto Frank)一家的小女儿, 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 弗兰克(Eddis Frank)姐姐玛格特(Margot Frank)。 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 父亲 奥托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 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着较为 平顺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 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 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 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 这段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但是在1944 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的原 因而被德国警察逮捕。
7、I smile. In any I sad or happy, I only left over with a smile 我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 8、Loving, do not loving. Has been in the farewell 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 9、But the happiness is too pure, so easily broken 但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10、People always need some warm. Even if is bumptious commemorate. 人们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即使是自以为是的纪念。
一个15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 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 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 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 及对性的好奇。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 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 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 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读书分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作者安妮·弗兰克的日记。
安妮是德国籍犹太人。
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这本书是安妮为了躲避纳粹的残酷迫害,同家人一起逃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藏身于一幢楼房的“后屋”时写的。
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也就是安妮十三岁到十五岁,真实地记述了安妮的忧虑、欢乐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安妮未能逃脱纳粹的魔爪,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将她的日记整理出版。
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感受到了日记中展现的惊人勇气和毅力。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姑娘的胸怀与气度。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每当一个人特别忧伤的时候,她的建议总是(这个她指的是安妮的妈妈):“想想这世上所有的不幸吧,要感谢老天那还没有轮到你头上!”而我的忠告是:“走出去,到田野里去,享受自然和阳光,去重新捕捉你自己和上帝心中的幸福。
想想一切还残留在你心中和你周围的美,你就会快乐的!”在生活中,面对不顺心事情的,我们确实很容易有这样的思维:想想比你过得差的,比你更不幸的,瞬间就平衡了。
至少我觉得我容易有这样的阿Q思想。
而安妮,年仅十五岁,却质疑这种处事思维,想到要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展现出了比很多成年人都坦荡的胸襟。
第二点,令我颇为感慨,也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一个方面——孩子的阅读量。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多都非常聪明,从这本书里能看出来他们的聪明和爱读书是分不开了。
我给大家念一段书中有关这方面的描写。
看完这一段,感觉自己、还有有些学生的读书量真的还是太少,非常有必要开展书香润校园等各种读书活动。
书中不仅安妮爱读书,她的父母,姐姐,还有和她们一起避难的人,都把读书看作是理所应当,必不可少的事情。
而显然我们处的社会大环境没有把读书放在这么高的位置,或许,这也是我们需要去进步的地方吧。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的成长之路的见证,也是二战时期犹太人困境的真实记录。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呈现,记录了安妮在隐居阿姆斯特丹的藏身之所——阿纳·弗兰克的办公楼后阁楼上的生活。
通过安妮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自由和人性的无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段黑暗岁月中人们的坚强和抗争。
以下是对《安妮日记》的细致解读。
一、日记的背景与意义《安妮日记》的背景是二战这个充满痛苦与骚动的年代。
安妮和她的家人因为是犹太人而被迫躲藏起来,以逃避纳粹的迫害。
落地窗后的未知世界成为教室,在日记里,安妮表达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她的日记记录了躲藏在阁楼上的每一天,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困境中家人之间的冲突和团结。
《安妮日记》的意义在于通过安妮的亲身经历,向世人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并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出了警示。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日记的作者,安妮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她善于表达与思考。
在日记中,她对父母、姐姐玛格特以及与她们共同躲避的另一家人——范·丹·平家的成员有着透彻的观察和分析。
安妮自省而敏感,她记录和分析了自己的情感、成长、幻想和矛盾心理,这些成为了她独特的见解和智慧的源泉。
此外,她还通过描绘她所处的情境和观察到的人物行为将其他人物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犹太困境与人性的折射《安妮日记》的核心是对犹太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安妮的眼中,她不仅感受到自己作为犹太人的无奈,也意识到在战争中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压迫和伤害。
她通过自己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安妮希望人们能够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界限,共同追求和平与正义。
四、勇气与希望的追求虽然生活在困境之中,但安妮在日记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活意志和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她渴望自由和独立,积极地学习和不断进步。
她通过阅读,写作和思考来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将希望和勇气传递给了同样身处困境中的读者。
《安妮日记》
历史背景与时代背景
纳粹德国
安妮日记写于1942年至1944年,正值纳粹德国统治欧洲的时期。
大屠杀
安妮日记中提到犹太人被捕和送往集中营的情况,反映了纳粹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
《安妮日记》与纳粹时期的历史联系
见证历史
安妮的日记记录了纳粹时期的日常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成 为见证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揭示人性的黑暗面
《安妮日记》的翻译情况与版本差异
《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不同的语言版本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读者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版本的《安妮日记》都保持了原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它们共同记录了安妮·弗兰克在隐居期 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以及她对纳粹统治的反抗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些日记不仅展现了安妮的个人成长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 当时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的困境和苦难。
文学价值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安妮日记》以其真实、细腻的写作风格,深刻反映了二战 时期犹太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社会意义
通过安妮的日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和抗争,对于促进 社会公正和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安妮日记》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安妮日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了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生存状况的重要文献。
写作风格与技巧
真实记录
以一个少女的视角,真实记录了安妮在隐居生活下的所见所闻, 情感真挚,内容贴近生活。
细腻描绘
安妮的写作风格细腻入微,对人物情感、心理活动的描绘十分深 入,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叙事手法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安妮日记》是一部由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成的日记,记录了她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隐居生活。
这部日记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安妮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一个少女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从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入手,为大家介绍这部著名的文学作品。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着安妮在隐居期间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展开。
她用深情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对家人、朋友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感受。
在这部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妮对自己成长、对家庭矛盾、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期许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安妮日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自身成长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安妮在日记中对自己的成长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描述了自己对身体、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她以一个少女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思考,这些内容无疑是这部日记最为珍贵的部分之一。
其次,安妮日记中还记录了她对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感悟。
在隐居期间,安妮与家人在狭小的空间中相处,她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试图寻找解决之道。
她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进行了真挚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少女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最后,安妮日记中也记录了她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战争的阴影下,安妮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她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渴望进行了真挚的表达。
她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能够和平相处,展现了一个少女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总之,安妮日记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少女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感悟。
她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记录了自己在隐居期间的生活和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无疑为这部日记增添了珍贵的文学价值。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对一个少女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人性、家庭、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少女对世界的深情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3篇)
2024年《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在安妮十三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记本,随后开始写日记。
这本日记陪伴了她人生最后自由的2年1个月零21天,最终她在集中营因斑疹伤寒而去世。
日记的开头和结局气氛截然不同。
开头写了她收到日记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写出她自由、快乐的心。
结尾是他们听到了好消息。
但结局是在3天后,他们躲藏的秘密被告发,8人均被送往集中营。
有两个保护人也受到了连累。
8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亲,他帮安妮发表了这本日记,同时告诉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安妮在日记中,多次写出她对和平的渴望,当好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激动,当坏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恐惧,也痛恨那些残忍的德国兵。
德国军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犹太人,用残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剥夺了别人生活的权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
她的姐姐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儿子彼得都比较内向,大人们都比较喜欢他们。
但安妮的性格活泼,不是很细腻,所以总被大人们指责。
但她内心很懂事,为了密室的平静和安全,她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大人们因她而伤心。
她感受到了不公,却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大局为重。
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学会理解别人。
战争的结局是死亡,和平的意义是美好。
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呢?那么多犹太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死亡,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他们没有生活的权利。
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宿愿,停止战争吧!和平!2024年《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2)犹太人的命运太惨了,让我们不禁为他们但忧。
为什么有民族歧视?为什么犹太人的命运如此?这本书是经典的二战实例。
一是讲二战期间,人民受到的灾难大。
二是讲安妮一家,范丹先生一家和彼得的藏匿者生活,这些人每天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天天枪弹雨林。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标题:《安妮日记》的深度解读
一、引言
《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少女在躲避纳粹迫害时所写的日记。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二、主要内容
《安妮日记》记述了1942年到1944年间,安妮一家和其他几位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的秘密避难所生活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里,安妮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她的内心世界,包括她对友情、爱情、家庭、自由和人性的理解。
三、主题思想
《安妮日记》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对人性的探讨和对自由的渴望。
安妮在日记中表达了她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她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的道德选择。
四、艺术特色
《安妮日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真实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心理描写上。
安妮的文字朴实而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她的心理描写深入而细腻,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她在战争中的恐惧、困惑和孤独。
五、社会影响
《安妮日记》出版后,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它不仅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性与道德的深思。
此外,安妮的形象也成为了抵抗压迫、追求自由的象征。
六、结语
《安妮日记》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平,尊重生命,追求自由。
《安妮日记》故事梗概
《安妮日记》故事梗概《安妮日记》是由犹太裔德国女孩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在二战期间写下的一本日记。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与家人和其他人在阿姆斯特丹的藏匿地度过两年时间的经历。
以下是《安妮日记》故事的梗概:第一部分:安妮的生活与藏匿安妮·法兰克是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的家庭为了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决定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幢办公楼里。
在这个被称为“楼上藏身处”的地方,安妮与她的家人、朋友一起生活。
她详细记录了她的日常生活、情感和对隐藏在地下的恐惧。
第二部分:藏匿生活中的挑战在楼上藏身处,安妮和其他居住者必须保持安静,以免被外面的人发现。
他们必须尽量不发出声音,避免使用日光灯和声音大的电器。
此外,安妮时常受到与她同龄的朋友玛吉的困扰,两人之间的关系时而友好,时而紧张。
尽管如此,安妮仍然坚持写下她的日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部分:安妮的内心成长在藏匿的时间里,安妮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她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美好,并逐渐展现出对人类宽容和智慧的成熟态度。
她还表达了对她的母亲和父亲的感激之情,在困难的时刻他们一直支持着她。
第四部分:最后的日记和结局《安妮日记》的最后几个月记录了安妮对她日记未来命运的担忧,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出版这本日记,并向世界传达她的思想。
然而,在1944年8月4日,藏身的地方被德国警察发现,安妮和其他人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篇条目是在1944年8月1日写的。
安妮在集中营中度过了几个月,最终于1945年死于伯根-贝尔森集中营。
结论:《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的一本珍贵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成长与梦想,同时也反映了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的悲惨遭遇。
这本日记以真实的笔触和不朽的情感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成为了战争史中的经典之作。
安妮·法兰克的精神将继续在人们心中传颂,她对自由、宽容和希望的追求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安妮日记是一本由犹太德国女孩安妮·弗兰克在二战期间写成的日记,它记录了她在阿姆斯特丹藏匿期间的生活和内心感受。
这本日记准确刻画了一个普通少女在逆境中的成长与思考,成为了二战时期最重要的文学见证之一。
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人在1942年被迫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座秘密阁楼里。
她在日记中描述了藏匿生活的细节,包括与家人一起的点点滴滴、与房东家的关系以及躲藏的压力和恐惧。
她透过文字倾诉了对外界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身成长的思考。
在日记的主要内容中,安妮对她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触动。
她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
同时,她也记录了许多对她来说重要的人和事件,包括与姐姐玛格特、梅普和彼得的友谊以及她对父母和其他藏匿者的理解和想法。
除了描绘自身生活的点滴,安妮还在日记中展示了她对世界的敏感和智慧。
她通过文字表达了对种族歧视和战争罪行的反思,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为实现和平和公正而努力。
她的日记展现了以一个平凡少女之口述出的深度思考和感受,感动了数百万读者,并成为对人性、人权和战争毁灭性后果的永恒警示。
安妮日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通过日记这一形式她成功地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这本日记记录了一个年轻女孩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所经历的心灵之旅,不仅教育了读者追求自由和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唤人们对于人权和社会正义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安妮日记以其真实而触动人心的内容,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一个年轻少女的成长历程。
它向读者展示了希望与勇气,也教育了我们珍惜平安与自由,成为了一本永不过时的启示录。
安妮日记简介_《安妮日记》主要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简介_《安妮日记》主要内容简介安妮日记简介《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安妮日记内容简介《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
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安妮日记》概要
《安妮日记》概要我利用了3天的睡前时间,读完了《安妮》这本书。
《安妮日记》讲述了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密室”艰难生活。
我对这本书简单介绍一下: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爱蒂丝·弗兰克和姐姐玛戈·弗兰克,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在这里,安妮开始上学,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
这一天,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也有别的生日礼物,只不过重点讲它而已),一本精美的日记本。
于是,她开始写日记,把日记本当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名字叫吉蒂。
这时,德国法西斯已经侵占了荷兰,对这里的犹太人进行了更为残酷的迫害。
为了避免遭受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并请好友——同样是犹太人的凡·佩尔斯(在《安妮日记》里,安妮管凡·佩尔斯夫妇叫凡·丹夫妇)夫妇和儿子彼得,以及阿·杜瑟尔医生也躲了进去。
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检举而被纳粹警察逮捕,也就是说,他们8个人在“密室”生活了两年。
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
白天他们不能有一点儿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邻居察觉。
晚上他们能自由活动,开一点儿窗户透透气。
他们的食品供应和其他来源,主要靠他们的保护人:克莱斯,库拉勒,米普和艾莉·弗斯。
这些保护人给予他们无私的援助,因为,密室里的生活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
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和痛苦不断折磨着他们。
天天在他们耳边的,只有混乱的哭声和爆炸声。
安妮日记概括主要内容
安妮日记概括主要内容《安妮日记》是一部独特而动人的文学作品,它以真实的日记形式记录了犹太裔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秘密阁楼上的经历。
这本日记书籍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孩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乐观和希望的故事。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围绕着安妮在隐藏起来的阁楼上度过的两年时间展开。
故事以1942年的夏天开始,当时安妮年仅13岁。
她和家人,以及另外四名犹太人一起躲避纳粹的迫害,生活在她父亲的公司所在的秘密房间里。
日记的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他们的生存安排,为了保持安静,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生活,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在阁楼上,安妮开始了她的日记并给日记起名为“基蕾儿”。
她倾诉了她的内心世界,分享了她对世界的观察,记录了她的成长和思考。
她描述了她对学习的渴望,她的梦想和希望。
同时,她也对战争和纳粹迫害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不公。
安妮还写下了她对家人、朋友和困境的感想。
她深切思念她的朋友玛戈特,玛戈特只好离开隐秘的地方,前往另一处藏身之所。
她对父母的爱与感激也贯穿了整个日记。
她特别感激她的父亲,他成为她的倾诉对象和支持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妮感到越来越压抑和孤独。
她渴望自由,渴望外面的世界。
她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使得她的日记充满了深度和教导。
她渴望和平,对人类的团结和理解抱有希望。
令人心碎的是,在1944年8月,她们的藏身地点被人发现,整个家人被纳粹逮捕。
安妮和她的家人被送往集中营,随后她们被转移到了不同的营地。
然而,在1945年的3月,安妮因伯根-贝尔森集中营的恶劣条件而死去,享年15岁。
《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安妮的描写和思考来展现她独特的个性、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她对逆境中的希望与坚韧的表达。
这本著名的日记本既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深情的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青春励志系列:安妮日记介绍
青春励志系列:安妮日记介绍《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系列:安妮日记介绍,供大家参阅!青春励志系列:安妮日记介绍《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青春励志系列:安妮日记内容简介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
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
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
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
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
《安妮日记》:纳粹暴政下的少女成长
安妮日记:纳粹暴政下的少女成长《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位犹太裔少女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躲藏地中写成的一部日记。
这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安妮个人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展示了她所处时代纳粹暴政下犹太人遭受的种种困境。
背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发动侵略并占领了许多欧洲国家,包括荷兰。
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面临着非常严苛的待遇,遭受歧视、迫害和灭绝计划。
安妮与躲藏地为了逃避被捕和送往集中营,安妮家族决定与其他几个犹太家庭一起躲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个秘密藏身之所。
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两年时间。
日记书写和内容在躲藏期间,安妮用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一本日记本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她将日记命名为“Kitty”,以此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倾诉对象。
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她的内心情感、对外面世界的观察,以及她与家人和其他藏身者之间发生的冲突和困扰。
她还探讨了成长、爱情、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
文学价值和影响尽管《安妮日记》最初只是安妮个人内心世界的记录,但该日记战后被她父亲保存并出版,成为了一部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
它揭示了纳粹暴政下犹太人所经历的苦难,并强调了希望与坚韧精神。
《安妮日记》对于人们理解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遭遇以及纳粹主义的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本书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黑暗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
总结《安妮日记》是一部描述纳粹暴政下的少女成长的重要文学作品。
它展示了安妮在躲藏地中度过的两年时间内经历的心理挣扎、困惑与希望。
这本日记书不仅具有个人性质,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犹太人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段黑暗历史,并对种族歧视和暴力行为保持警惕。
安妮日记知识点总结
安妮日记知识点总结一、生平简介安妮·弗兰克(Annelies Mari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原名安妮·玛丽·弗兰克,德国籍犹太女性,因为遭到纳粹的追捕迫害,被迫隐居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栋藏身楼内,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安妮日记》。
1944年8月被捕,1944年9月被押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5年3月死于伦巴赫集中营。
二、主要人物1. 安妮·弗兰克:本书的主角和作者,她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年轻女孩,对于世界和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2. 玛格特·弗兰克:安妮的姐姐,和安妮关系密切,是她的知心朋友和妹妹。
3. 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一个温和、宽容且理智的人,对安妮有着深厚的父女情意。
4. 伊迪丝·弗兰克:安妮的母亲,一个坚强的女性,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非常重视。
5. 彼得·范·达恩:安妮在藏身楼中的朋友,他和安妮有着亲密的关系。
三、内容概要安妮日记以安妮的日记形式展现在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之间的日常生活。
在这本日记里,安妮记录了自己在阿姆斯特丹的隐居生活,包括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自己的内心独白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她以率直、真诚的语言描述了在隐居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
四、主题分析1. 对抗不公正:安妮在日记中反复表达了对种族歧视和迫害的愤怒和不满,她认为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是错误的,她希望世界能够变得更加公正和平等。
2. 对自由的渴望:安妮渴望自由,希望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自由地生活,她对自由的向往贯穿了整本日记。
3. 对人性的观察:安妮对人性的观察敏锐而深刻,她在日记中不仅表达了对人类善良一面的希望,同时也对人类的自私、懦弱、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
4. 对成长的思考: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在隐居期间的成长历程,她面对压力和困难,逐渐成熟起来。
安妮日记好书推荐
安妮日记好书推荐《安妮日记》是一本著名的战争文学,它记录了二战期间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点滴。
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因为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坚强和勇敢,还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安妮日记》是由安妮弗兰克在1942年至1944年间写下的。
她在这个可怕的时期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后院里,与家人和其他人一起过着被迫隐匿的生活。
在这次隐藏中,安妮获得了一本日记作为她的生日礼物,并开始记录下她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让读者亲身目睹了战争对安妮和她家人的影响。
她在日记中讲述了她对战争的恐惧、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她通过文字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使读者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孤独的心境。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部战争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塑造人性的纪实。
安妮通过她的日记,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尽管她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但她用文字开阔了她的世界,通过她的观察和思考,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孩成长的过程。
这本书引发了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安妮的日记,读者可以看到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伤害,同时也看到了人们在困难境地中的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珍贵之作,它将深深触动你的心灵。
除了记录生活的种种,安妮的日记还展示了她对文学的热情和天赋。
她写下了许多短篇故事和随笔,展示了她对文字和创作的热爱。
她的文笔优美而流畅,读起来非常令人着迷。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本战争文学,它也是一本关于成长和希望的故事。
安妮在日记中面对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从中学会了如何坚持和成长。
她的日记激励着读者们,传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它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因为它展示了一个女孩的勇敢和坚强。
安妮·弗兰克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它让人们思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总的来说,《安妮日记》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读起来既让人心酸又让人振奋。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充满书香气味的文学世界,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乐趣。
我要讲的书目是安妮·弗兰克所写的《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
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最后一篇日记的时间是1944年8月1日)。
在这两年多的日记里,我们不仅仅了解到密室中安妮以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只不过是安妮眼中的密室。
在日记中安妮是主角,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是安妮,她的所思、所为,《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的故事。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
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
特别是当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漏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上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
安妮的故事,就像一个天然的电视剧本,它承受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乐观安妮说,“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多么美丽善良可爱又惹人怜的孩子啊!即使陷身战火年代,生活对她如此残酷,她仍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她一直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她总是抱有一丝希望,不放弃。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长之痛,可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说,这段成长经历未免太痛!小小年纪就面临家破人亡,到处奔逃的惨运。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安妮日记》是由13岁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纳粹排犹历史中留下的真实战时日记。
为了让大家对这本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安妮日记主要内容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
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
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
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蒐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
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
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
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那里爆发斑疹伤寒,于3月死亡。
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图·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
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
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
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学术界编纂的《安妮日记:评注本》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是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奥图·法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就是这个版本。
奥图·法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
diary of anne frank简介
diary of anne frank简介
《安妮日记》是一本著名的文学作品,由安妮·弗兰克所写。
这
本日记记录了安妮在二战期间,与她的家人一同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
一个藏身地的经历。
安妮作为一个犹太人,她和家人为了躲避纳粹的
迫害,被迫隐居在一个被称为“安妮之屋”的秘密房间里达两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中,安妮通过日记记录了她的内心感受、思考和生活琐事。
《安妮日记》以安妮自己独特的眼光描绘了她在逆境中的成长和
求生的意志。
她写下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隐藏的生活状态和他们
面临的恐惧。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安妮利用她的日记来找到一丝希望,并记录下她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和梦想。
然而,安妮的秘密生活最终被发现,她和家人被纳粹捕获并送往
集中营。
安妮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在那个年仅15岁的年龄,她
的生命就此终结。
尽管如此,《安妮日记》成为了一部具有重要意义
的文学作品,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遭遇和纳粹
恐怖统治的荒谬。
《安妮日记》收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它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
普通女孩的勇气和坚强。
这本日记不仅仅是一个记录,也是对人性和
人权的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呼吁反对暴力与歧视。
《安妮日记》的出版使这个勇敢的女孩的故事为世人所知,激发
了人们对于纳粹时期的思考,也成为了人们研究二战历史和犹太人遭
遇的重要参考。
这本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平、自
由和人权的永恒价值。
安妮日记简介
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汉娜泰勒葛登饰)是个天真活泼的犹太籍少女,在父亲(班金斯利饰)和母亲(布兰达布雷丝饰)的呵护照料下,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她13岁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亲送的珍贵礼物--一本令她爱不释手的日记,此后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
1944年8月,因为密室遭人检举,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面对种种的生离死别,从此安妮的生活坠入人间炼狱。
而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藉由日记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0年,与姐姐父亲。 安妮崇拜父亲奥托,她亲切的称呼他为“皮姆”。 (事实上在战后奥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仍然不 知道女儿为何如此称呼他) 在安妮的心中,父亲一直都是最伟大的人物。 他公平且和蔼可亲,对待小孩子总是充满耐心 和爱心——“将来我长大一定要成为象父亲那样的人!” ——安妮在日记里不止一次的如此下决心。 她渴望得到父亲完全的爱,因此相当不满他对玛各也 有同样的爱——她这种想法相当错误——奥托认为他 实际上把大部分的爱都给了安妮——“玛各更多时候都 与母亲亲近而不是我”奥托说道。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 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 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 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 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 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 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 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 远……
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 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 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白天他们不能 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 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 靠父亲公司的同仁帮助供给食品生活用品, 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 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 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 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医治恐惧、孤独或者抑郁 的最好办法是走出去,走 到能独自和太空、大自然、 上帝接近的地方去,因为 只有在大自然的朴实的美 中,才能感觉到一切依然 是正常的,因为上帝希望 人们幸福。
有信仰的人是快乐的,因为并 不是人人生来都能相信崇高事 物
抬起头,挺起胸,美好的日子 一定会来临!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 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 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 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 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 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 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 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 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 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 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 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而安妮则相反。她依然在过着她的好日子:上学,放学,玩圈圈,和朋友们去上街。 对她来说,假期仍是那么充满着吸引力。 她的世界仍然还是如此的美好与和平,没出什么事儿。当然,她也乐于没出事儿。 安妮很享受现在的新生活,这里有很多可爱的荷兰小孩子与她一起玩耍,当然也有 很多可爱的德国犹太移民的小孩儿。——奥托在1933年迫于德国境内的政治局势而 举家移民荷兰,随后便在其首都阿姆斯特丹定居。
逃她 想在 心安 此 在 逃 藏珊 过所 着日 。妮 同 到 脱 起妮 纳熟 她记 她也 时 达 纳 来曾 粹识 那里 还学 正 集 粹 后是 的的 些, 是函 是 中 的 ,安 魔每 好她 把授 安 营 魔 她妮 掌一 朋回 心课 妮 的 掌 们的 。个 友想 思程 为 当 没最 人 的着 放, 她 天 了好 祈 境曾 在但 祈 便 她 联的 祷 况经 日学 祷 被 和 系朋 , 遭有 记得 的 投 父 。友 祈 遇过 上不 时 入 母 珊, 祷 的 。如 候 焚 亲 妮在 他 美 玛 。 尸 及 最安 们 她好 各 炉 兄 终妮 最 开童 那 。 弟 也一 终 始年 般 而 姐 没家 能 为, 尽 与 妹 能躲
着通 者‘ 下世 识的 我 一为 人 里 莫 我 随正 安 灵过 ,你 去前 我夙 把 事。 们 , 大 无 处义 妮 魂她 然早 ,一 的愿 安 无有 带 她 遗 法 可战 弗 面的 后知 即年 人。 妮 成所 来 写 憾 拯 见胜 兰 对日 当道 便, 带‘ 的 。作 了 了 。 救 她邪 克 罪记 一我 在安 去我 日 为 希 日 但 安 的恶 , 恶, 个最 去妮 快想 记 未 望 记 是 妮 纪的 这 与安 著大 世在 乐成 保 必 。 , 我 的 念象 位 死妮 名的 之日 ,为 存 有 这 呼 帮 生 雕征 犹 亡的 的心 后记 ’有 下 好 印 吁 助 命 塑, 太 的的 作愿 !中 用 来 的 证 理 她 , 在 小 胜确 家就 ’写 的 , 结 了 解 多 这 西 女 利确 。是 到 年人 因 果 我 和 活 是 方 孩 。仍 将 月。 , 而 , 的 宽 了 我 国 子 ”然 来 ‘ 月或 可 但 信 容 两 久 家 , 活 做 日我 者 以 无 念 , 年 久 , 如 着 一 她希 日给 实 所 : 给 。 不 特 今 。 个 又望 ,周 现 作 有 全 在 能 别 已 她 新 写永 大围 她 为 为 世 这 释 是 经 象 闻 道远 约不 最 只 胜 界 两 怀 荷 成 征 记 :活 在认 大 能 无 的 年 的 兰 为 去 , · 1944 3 25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 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 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 表现,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 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 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见到 阳光呢,因为阳光和实现并存。躲在秘密的 阁楼里,就是为了让自己蒸发,起码在那些 陌生人眼里。在密室度过了两三年的艰苦生 活,她终于在16岁那年离开了,因为,盖世 太保终于叩开了密室的门。
—— ……
这个红色的方格本子便是安妮在1942年她13岁生日时收到 的生日礼物。 她把它一同带进了“密室”,并成为了她最要好的“朋友”
安妮在日记里面时不时会贴上些从前在“自 由生活”时的自己或是亲朋好友家人的照片。
她的日记里记载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当 然也有不错的“图片”相附。 安妮把她的一切放进了日记里面——她 相当重视她的日记,基本上, 没有她的许可,谁都不可以动,更别说 看了。 (凡· 丹太太在这方面碰了好几次钉子)
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
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 尊处优。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 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 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 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 一天中,她写道:“我对谁都不 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 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 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 持的一个泉源。”
……
5 11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 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 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 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 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 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 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 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 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 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 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 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 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无私的帮助者奥托· 弗兰克和蜜普· 吉斯,1935年。
蜜普,这位从小在荷兰长大的奥地利女人,是安妮父亲奥托在移民荷兰后,最大的收获。 在弗兰克家躲藏起来以前,蜜普是奥托公司的秘书,他业务上的得力助手,而在他们一 家 躲起来之后,她则成了他们最可靠的帮助者。(就连安妮的日记也是由她保存起来直到 战 后交还给奥托)。她与其他帮助者一样每日不辞辛苦的帮助密室中的可怜人们,冒着生 命 危险保护着他们的安全——除了密室中的人,她还与自己的丈夫在自家藏了一个犹太年 轻 人……蜜普生于1909年,战后至今,她作为仍然在世的帮助者,受到了欧洲各国政府及 和 平组织的奖彰,除此之外,她还与人合作了关于安妮的电影及书籍,均获得巨大成 功。 以下是安妮日记里那四位伟大的帮助者在战后与奥托· 弗兰克的合影——正直、勇气与善 良 最终打倒了自私、狭隘与邪恶!(前排左一为蜜普,中为奥托,右为贝普,她已于上世 纪8 0年代去世。后排左为“患有严重胃病的克莱门先生”,他于上世纪60年代去世——“他 的到 来就如同给密室带来一缕充满希望的阳光”——安妮在日记中写道。后排右是库格勒先 生, 他的聪明曾帮助密室中的人解决不少问题。他已于1980年在加拿大去世。
1944年8月他们因被检举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 他七个人被送进集中营,经历不断恶化的苦难: 艰苦的工作、严寒、饥饿、疾病以及随时面临的 被送进焚尸炉的威胁!巨大的焚尸炉的烟囱总冒 着浓浓的黑烟,安妮们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进 去,还要时刻关注着那里面是否会飘出自己挚爱 的人的灰烬。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 和姐姐玛各最终被转移到伯根-伯森集中营,在 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安妮年仅16岁
他将头搁在双臂上,闭起眼睛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他和猫儿 玩的时候,好有爱心;他提马铃薯或扛其他重物的时候,好强壮; 他去观看炮火或走过黑暗去寻找窃贼的时候,好勇敢;他局促而 笨拙的时候,手足无措的模样又那么惹人怜爱。这位害羞的男孩 就是安妮日记中著名的彼得· · 凡 丹Peter van Pels)。安妮在她这 一辈子唯一“爱”过的异性。 在躲藏于密室的最初几年,安妮并 没有怎么注意到他,尽管他比她大上3岁。——安妮认为他反应迟 钝又无趣,而他则认为她吵闹咋呼烦死人——两个年轻人谁也不 看好谁. 但一切从1944年年初安妮的一个梦后发生改变——他们两个通过 无意中与对方相交汇的目光,重新发现了对方。 夜晚,他们在阁 楼的窗台前相互依偎,有时是交流思想,有时则干脆一言不发, 静静地享受这只有他们两人懂得的心安快乐。 白天,他们互相帮 忙学习。彼得教安妮地理,安妮则甜甜的教回彼得英语。不学习 的时候,安妮就会在楼顶看彼得劈柴,而这时,这位害羞的小伙 子则乐于让意中人看看自己的力气。彼得十分欣赏安妮的酒窝, 他甚至称她为他的“黄金宝藏。 彼得最终在1945年死于纳粹的“死亡行军”——在他死后的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