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新中国外交(共14张PPT)
考纲要求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个方针
五项原则
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
背景 冷战走向两极
敌视——承认
目的 巩固独立,打开 着眼点 外交局面
1953年、1954年
政权巩固, 经济建设展开。
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发展与各国关系
要;全球化的推动。 2、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2)参加上海合作组织。
(4)1955年亚非会议 ,“求同存异”的方 针使亚非会议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同亚非 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初期两次外交会议
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美国干涉印度支那
主题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
召开 1954年瑞士
1955年印尼万隆
特点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 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在今天----的世界上,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最有生命力的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
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
影响外交的因素: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国家性质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1)原因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恢复 1971年26届联大
(3)意义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可用排
除法。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
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就。排除包含③的组合,故 D 项 正确。 答案: D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 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 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 扼杀新政权。
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温馨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 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战后的历史表明,惟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 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
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指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3.(2010· 深圳一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
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
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 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②影响: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温馨提示: “ 求同存异 ” 方针中的 “ 同 ” 是指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 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求同” 是指共同的发展目的。“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特征】【考点分析】【重难点解析】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统一的,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保证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
互不侵犯原则是由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派生出来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不侵犯原则是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只有恪守互不侵犯原则,才能实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达到和平共处的目标。
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才能真正尊重他国的主权,才能实现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目标。
平等互利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和互利原则,因为二者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平等是互利的前提和基础,互利是平等的必然结果。
只有真正实现国家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间的互利互惠;只有真正实现互利,才能体现国家平等。
和平共处是指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或在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一切争端和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国家间和睦相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首先是双边关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外交-word文档
现代中国的外交一.外交历程线索线索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并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线索2: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均有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使中日建交。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外交僵局。
线索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不结盟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和平的外交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的政策,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①国际: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②国内: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①基本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②主要内容(三大政策):另起炉灶,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美国对华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①政治:不承认(承认蒋介石集团,助其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②经济:封锁禁运③军事:包围威胁(2)成就: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一边倒)(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的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成熟;②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③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①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②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③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④意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议题:讨论共同关心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2)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3)影响:①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的会议,代表着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doc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1953年12月31日, 周恩来在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 “那就是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其中横线处应填(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平等互利④平等互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担任西方文化教授,在学校尘封的图书馆中没有看到基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苏联删减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他宣讲人文主义的教材。
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 留美学子服务祖国成为时代潮流B. 新中国政府举办大学的艰难起步C. 西方文化仍是新中国高校主课程D. 苏联影响到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5、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6、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14讲新中国外交
外 关 系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年代末以来 ——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初期外交( 年代中期) 奠基 新中国初期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 年 年代中期
一、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1、国际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壮大) A、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 ⑷新中国的成立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B、不利形势: 、不利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C、最大特点: 、最大特点: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 对外关系的问题; 对外关系的问题;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利益: 3、国家利益: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1、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原则: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2、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B、一边倒; 、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世纪 年代) 新局面 世纪70年代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 年代)—新局面
2.重大突破之二 重大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 中美关系解冻( 重大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解冻 关键性突破) A、中美建交的经过: 、中美建交的经过: 乒乓外交” 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乒乓外交 官员交往: 1971年 11日 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官员交往: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 年 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 是什么原因促使中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④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美两国改善关系呢? 美两国改善关系呢? 年中美正式建交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B、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C、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重大突破之三 重大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重大突破之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A、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 、原因: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B、经过: 、经过: 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年 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人教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知识整理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以阵营冷战对峙,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孤立政策。
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主要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3.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4.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小题强化1.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2.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考点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解析:“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 的平等外交关系,题目中并未涉及有关这一概念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时说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 有的支部已经解散,同时提及亚非会议邀请中方代表的问题, 表明希望双方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 B 项正确;题 目中主要阐述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的愿望无关,故 C 项错误;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时间 为 1955 年,与题目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2.“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指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 族独立的任务。 (2)“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1954 年 12 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 “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 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 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B )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2.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内涵:不承认_国__民__政__府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 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 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内涵: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基础知识1.外交政策和方针(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①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③_____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b.目的:和平解决④和印度支那问题。
c.作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作用:周恩来提出⑤“”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考点精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三、自测题1.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2.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三招:利益牌,明之以利。邻邦求和睦,政治求和 平,经济求开展。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 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成认的。从解除殖民主 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根底,我们就很容易互相 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 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新进展 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破裂 C.中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 D.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2.政策
3.成就
1.背景 ⑴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剧 烈斗争;美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⑵国内:新中国诞生。必须说明立场、原那么与态 度;需要稳固政权和开展经济。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 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那么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 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2.政策
3.成就
2.政策 ⑴“另起炉灶〞:即不成认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关 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 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 ⑵“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去除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剩余势力,取缔一切特权。→稳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与主权,为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根底。
②实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 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睦邻友好,建设和平的 周边环境。
☆课文结构示意图
依据 方针
政策
成就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综合国力 国际环境
和独 平立 外自 交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17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1.新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这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提供了可能。
二、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1.“一边倒”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方针的实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2.“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对于驻守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这一政策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掉。
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影响,这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打扫一下,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中国初期实施“一边倒”的原因:(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最新教学文档
考点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55年4月,一位美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报道中的“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首脑会议2、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1953 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
”这一原则出台的背景是( )A.中国外交工作打开了新局面B.周边地区局势开始缓和C.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确立4、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5、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6、“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3.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
下列国家与国际组织在承认这一原则的时间上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苏联②美国③日本④联合国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是当时我国的对日方针B.当时中日两国处于紧张对峙的“不正常状态”C.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D.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诚意6.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 )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7.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8.中印两国由曾经的“龙象之争”到如今的“龙象握手”,正如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所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些问题。
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文中“这些原则”提出时(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C.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9.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
”这一举措内涵是(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包括( )①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③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④地方各级人大召开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12.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外事活动——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C.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13.万隆会议不仅是亚非国家团结起来走向世界舞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会议( )A.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完全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C.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D.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14.“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5.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16.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17.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
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1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
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
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
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
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
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
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
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
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材料二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
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和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