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一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一)基因突变1、概念: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此病的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rarr;缬氨酸);此病的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rarr;CAT)2、诱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①发生频率低;②方向不确定;③随机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④普遍存在;⑤一般有害。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6、应用mdash;mdash;诱变育种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7、意义: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

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5、意义:①为生物变异提供丰富来源;②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A.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B.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酶知识点复习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酶知识点复习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酶知识点复习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2)催化剂的作用: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1.酶本质的探索过程(1)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2)争论①巴斯德(法国)1857年提出:只有酵母细胞参与才能进行发酵。

②李比希(德国)认为: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某些物质,引起发酵。

(3)比希纳(德国):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

(4)萨姆纳(美国):1926年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21世纪教育网(5)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互动探究] 1.酶在化学反应中,能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提示] 不能。

酶只是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加。

2.酶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含有哪一种糖?该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提示] 核糖。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要点归纳一、酶的本质及实验验证酶的本质及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具体见下表:化学本质21世纪教育网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产生酶生理功能生物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二、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1.实验原理(1)2H2O2过氧化氢酶2H2O+O2↑。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1-4 核酸、糖类和脂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1-4 核酸、糖类和脂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1-4 核酸、糖类和脂质【考情分析】1.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3.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核酸、糖类、脂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2.科学思维:比较DNA 与RNA 的异同;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和作用。

3.社会责任: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2.DNA 和RNA 的组成成分比较(1)相同成分:含氮碱基A 、G 、C 和磷酸。

(2)不同成分⎩⎪⎨⎪⎧DNA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NA :核糖、尿嘧啶【特别提醒】ATP 、核苷酸、DNA 、RNA 中“A”的辨析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1)(2)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基本单位(单体)多糖单糖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核苷酸【归纳总结】(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完全相同。

(2)核酸与蛋白质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核酸、蛋白质的相似程度来推断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3)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

当RNA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生物体内的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

【知识拓展】1.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项目核酸蛋白质DNA RNA元素C、H、O、N、P C、H、O、N等组成单位核苷酸氨基酸形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核糖体检测试剂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分子结构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单链结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核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知识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细胞中的糖类(1)组成元素:仅由C、H、O元素构成。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重点导学】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色素光合作用过程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应用【全面突破】知识点1:光合作用2、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1)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①提取色素的溶剂:酒精或丙酮②破坏绿色植物细胞的方法:研磨法。

研磨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石英砂?为什么要迅速研磨?研磨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粉末?③制备滤纸条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为什么划滤液细线时要重复几次划线?划线为什么要求细且直?④分离色素:纸上层析法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层析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为什么要在烧杯口上加培养皿盖?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哪些色素?(2)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吸收光谱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3、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物质变化2H2O−−−−→−在光下分解 4 [H]+O2ADP+Pi+能量−→−酶ATPCO2+C5−→−酶2C32C3−→−酶(CH2O)+C5ATP−→−酶ADP+Pi+能量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 TP 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等。

总反应式CO 2+H 2O −−−−→−光、叶绿体(CH 2O )+ O 2 6CO 2+12H 2O −−−−→−光、叶绿体 C 6H 12O 6+ 6H 2O+6O 2思考:突然停止光照或降低CO 2浓度,C 3、C 5、[H]、ATP 的含量会如何变化?CO 2+C 5−→−酶2C 3−−−−→−ATP H 、酶、][(CH 2O )+C 5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N 、P 、K 、Mg 等)、水、温度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专题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综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专题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综合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知识点专题2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综合一、基础知识必备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判别方法3、有丝分裂物质变化规律4、减数分裂物质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的比较规律区别一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为有丝分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为减数分裂。

(如图3与图4或图1与图2)区别二染色体还是DNA的曲线,看染色体或DNA暂时翻倍的时间,翻倍的时间在间期,且线条是倾斜(DNA的复制需一定时间)的为DNA;翻倍的时间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翻倍(着丝点的分裂是瞬间的)的为染色体。

(如图2与图4或图1与图3)对点训练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解析】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正确。

2.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都分裂,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正确。

3.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错误4.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解析】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正确。

5.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解析】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正确。

6.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解析】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正确,7.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只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正确。

01 走近细胞-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01 走近细胞-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伏笔。(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眼虫、海蛞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
P14-2(3)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似之处,从进化的角度看,合理的解释是:
• 四、归纳法 •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 细胞学说建立用到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也可能存
补充——病毒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病毒)
思考:
1.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和细胞培养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病毒培养时,要先在培养基中培养活(寄主)细胞 2.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T2噬菌体、HIV结构示意图。三者的主要成分是?谁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
2.新冠病毒和HIV:RNA和蛋白质; 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新冠和HIV 两者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9.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012·北京卷,T2B]
三、真原核细胞的比较 P10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质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细胞质 只有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有众多细胞器
细胞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支原体没有
当某种外来颗粒与动物细胞接触时,细胞的一种自然反应是把颗粒包进去,发生吞噬现象。某些动物病毒恰恰利用 了这种细胞的本能进入细胞。
膜融合(HIV 病毒):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HIV是具有包膜的病毒,脂质的包膜和T细胞细胞膜上CD4受体识别后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 壳一并进入细胞内的。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衣壳内的逆转录酶开始发挥作用
思维判断突破: 1.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P8“概念检测”) 2.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分离出来,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释放氧气,该现象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 )(P8“概念检测”改编) 3.病毒的遗传和变异以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P5“教材正文”改编) 4.草履虫运动和分裂、人体发育都可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 )(P8“概念检测”) 5.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P8“概念检测”改编) 6.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2013·全国卷,T3A] 7.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010·全国卷,T1A] 8.用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病毒的蛋白质含有35S 9.新冠病毒细胞内含有5种碱基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0.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1. 生物分子必背知识点:-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嘌呤和咪唑碱基配对、外切酶、链顺式、3'-5'方向-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原始链、新合成链、起始点、末端引物、连续复制、不连续复制- RNA结构:单链结构、U与T的替代、mRNA、tRNA、rRNA- RNA转录: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因子、RNA聚合酶、前期RNA、成熟RNA- 蛋白质合成:mRNA翻译、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氨基酸载体、核糖体、逻辑密码子、挤压密码子、非终止密码子2. 生物细胞必背知识点:- 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胆固醇、功能、半透性、动态- 细胞核:核仁、染色质、染色体、基因、核膜、核孔、核质-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平滑内质网、连缀、多糖合成、脂质合成、蛋白质合成、转运- 细胞器: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核小体、中心体- 细胞骨架:微管、中间纤维、微丝、鞭毛、纤毛、细胞骨架的作用3. 生物遗传学必背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规律:自交、异交、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杂合、分离律、自由组合律、互补基因- 染色体遗传:核型、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互换、非整倍体、畸变体、位点、等位基因、显性等位基因、隐性等位基因、显性杂合、隐性杂合- 遗传变异:突变、等位基因、杂合、信息传递、基因多态性、多位点等位基因、对偶基因、转座子4. 生物进化必背知识点:-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适空性、进化、种群、生态位、种间竞争、后退进化、保护色、拟态- 适应放大:类似进化、后继进化、分子系统学、基因测序、普遍祖先、共同祖先、进化树5. 生物生态学必背知识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生态复原、稳态、径流、汽化- 生物圈:生命层、地质圈、深海生物圈、生物菁萃圈- 人与环境:人口压力、生活圈、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足迹、生态修复。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自主梳理一、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1.元素的分类(1)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①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如Fe、Mn、Zn、Cu、B、 Mo等。

(2)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①最基本的元素:C。

②主要元素:如C、H、O、N、P、S。

2.元素的含量特点(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3.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互动探究] 为什么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提示]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使地球上的生命建立在碳元素的基础上。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后者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互动探究]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有机物与无机物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区别?[提示]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绝大多数构成细胞的两种化合物,少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细胞中的K+、H2PO-4、HCO-3等。

组成有机物的分子中都有碳元素,如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都含有C、H、O等元素;无机物如水只由 H和O两种元素构成。

要点归纳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与含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其组成、分类及含量如图所示:其中主要元素:指含量占原生质总量97%以上的元素。

[来源:]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含量虽少但作用非常重要的元素。

2.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功能(1)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无机盐离子或化合态形式存在,生物体获得各种元素的方式主要以主动运输为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_走近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必备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_走近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必备知识点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走进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高频考点: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核酸的组成、鉴定分类与鉴定3.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教材知识点梳理考点一走进细胞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1.建立者:主要是德国植物学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2.基本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新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层次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

(3)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三、多种多样的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常见的原核细胞蓝藻菌(1)结构(2)生活方式:自养型生物,因其体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含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考点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来源及存在方式——从无机自然界中有选择地吸收获取,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势存在。

(2)分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C:最基本元素C、H、O、N:基本元素C、H、O、N、P、S:主要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2.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水(1)水的存在形势及作用①水的产生:a、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氨基酸脱水缩合c、多糖的合成d、DNA的复制和转录e、ADP形成A TPf、暗反应②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组合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a、良好溶剂b、生化反应的介质c、参与生化反应d、物质运输③水的利用:a、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分解b、光反应中水的光解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的利用d、A TP的水解e、DNA、RNA的水解f、肝糖原的水解(2)水的含量及其比较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代谢旺盛的细胞>衰老的细胞3.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无机盐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形式存在吸收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功能:①一组成:组成离子化合物,如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②二调节:调节酸或碱,如HCO32-、HPO42-等③二维持:维持生命活动,如血钙过高——肌肉无力;过低——抽搐维持渗透压,如Na+、Cl-等考点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元素组成:C、H、O、N等结构通式:结构特点: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种类(根据能否在人体内合成):能→非必要氨基酸(12种)不能→必需氨基酸(8种,婴儿有9种)2.蛋白质的结构(1)合成场所:核糖体决定(2)形成过程+ + H 2Oa 、这种结合方式称为脱水缩合,两个氨基酸分子经该过程形成的产物是二肽和水。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

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外,类囊体膜上的其他光合色素均可吸收、传递光能,扩大了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的波长范围,同时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转换光能,从而增大了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

3.温室效应的主要危害是: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4.PCR过程中延伸阶段选用72℃而非90℃综合考虑了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①防止DNA变性(保证引物与模板结合)②保证Tap酶所需温度条件。

5.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时需先用C2+进行处理,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6.干扰素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下保存半年,这需要用到蛋白质工程,但对蛋白质进行改造时,一般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原因是: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基因能遗传给下一代;②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③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编码,蛋白质不能复制。

7.分析题意可知:发现含水量为60%时植株干重最大,但土壤含水量为60%不一定是水稻制造有机物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原因是:干重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去细胞呼吸的消耗量,而该实验并没有测定该含水量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也就无法确定该植物有机物制造量。

8.请列举出胃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①胃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促进蛋白质、脂肪、淀粉分解;②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③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④刺激小肠分泌肠液;中和小肠液碱性;⑤促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等。

9.在泡菜制作过程中,通常加入少量白酒,作用是:调节泡菜风味、抑制杂菌生长。

新高考全国通用生物一轮知识点复习1.1.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新高考全国通用生物一轮知识点复习1.1.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6.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P31—正文)( √ ) 7.糖尿病人的饮食只需要严格限制其甜味食品的摄入。(P31—思考)( × ) 8.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具有缓 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P32—正文)( √ ) 9.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P32—正文)( √ ) 10.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糖原。(P33—基础题)( × )
2.按要求对下列各种糖进行分类(填字母):
A.核糖 B.脱氧核糖 C.葡萄糖 D.果糖
E.半乳糖 F.蔗糖 G.麦芽糖 H.乳糖
I.淀粉 J.纤维素 K.糖原 (1)只分布于植物细胞的是__D__、__F_、__G_、__I_、__J___。 (2)只分布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E_、__H__、__K_____。 (3)能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_A_、__B__、__C_、__D_、__E__、__G_、__H_。
(1)A、B、C分别表示__D_N__A_、__R__N_A__、__蛋__白__质___;a、b、c分别表示 ___脱__氧__核__苷__酸__、__核__糖__核__苷__酸__、__氨__基__酸_______。
(2)人体细胞中的n共有____5__种,d共有____8____种。 (3)d、e都能水解吗? 提示:d为核苷酸能水解为m、f和n;e为氨基酸,不能水解。
RNA 核糖核苷酸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 核糖、含氮碱基
磷酸
和磷酸
CO2、H2O、尿素和磷酸盐等
蛋白质 氨基酸 多肽
氨基酸
CO2、H2O和尿素
考点二 糖类与脂质的比较分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

真核生物:
@《创新设计》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不一定”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不一定都含叶绿体,如蓝藻 (2)真核生物不一定都有线粒体 ,如进行无氧呼吸的蛔虫 (3)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 (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蓝藻、硝化 细菌(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虽然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剖题探法·突破考点
与病毒有关的知识整合
@《创新设计》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考点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及细胞学说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及原因 (1)体现: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如原核细胞与真 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的细胞。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__蛋__白__质____分子不同。 (3)根本原因:__D_N__A___的多样性(不同生物间)及_____基__因__的__选__择__性__表__达_____ (同种 生物不同细胞间)。
@《创新设计》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 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第1版】品味“走近细胞”易错点,规避思维的陷阱
(5)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 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 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凡观察颜色深的标本时,光线应强;观察颜色浅的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 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7)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 视野要亮。 (8)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 【第4版下部分】 “显微镜”核心考点一览无余

内环境与稳态-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内环境与稳态-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一.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4.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食物
空气 气体 体 外
消 化 营养 系 物质 统

O2

系 统
CO2
循 营养 物质

系 O2
统 CO2
淋巴
血浆 代 谢 终 产 物
代谢终产物


O2 营养物质
组织液 代谢终产物
细 胞
一.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约770KPa)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
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反之, 溶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一.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1.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注意: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 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其中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
(2)体液的分类:
(2/3) (1/3)
C 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 与蛋白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Ⅰ端比Ⅱ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
糖含量低
二.精题精练
解析: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 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 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c,B项错 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专题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专题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知识点专题24 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一、基础知识必备 (一)DNA 分子的结构 1.DNA 分子的结构层次 2、DNA 分子的化学组成 3.DNA 的空间结构4、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 二、通关秘籍1、巧记DNA 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1)五种元素:C 、H 、O 、N 、P;(2)四种碱基:A 、G 、C 、T,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3)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4)两条单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关于DNA 复制(1)DNA 能够精确复制的原因: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影响细胞呼吸(ATP 供给)的所有因素都可能影响DNA 复制。

(3)体外也可进行DNA 复制,即PCR 扩增技术,除要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注意温pH 的控制及引物的加入。

1.用15NH4C1培养若干代的大肠杆菌体内,其蛋白质和DNA分子含15N标记()【解析】蛋白质和DNA均含N,所以用15NH4C1培养若干代的大肠杆菌体内,其蛋白质和DNA分子都含15N标记,正确;2.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一次提取的细菌都是完成分裂一次的细菌()【解析】实验过程中需要研究子一代、子二代等大肠杆菌的DNA放射性情况,所以实验过程中,有的细菌分裂了一次,有的分裂了两次,错误;3.为保证实验效果,需将提取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和分析()【解析】为保证实验效果,需分别提取子一代和子二代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和分析,而不是对细菌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错误;4.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H4C1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每个菌体均含15N和14N()【解析】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H4C1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DNA复制后,每个菌体均含15N和14N,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错误。

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后,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单体都被标记,即中期20条、后期40条;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只有一半的染色单体被标记,即中期20条、后期20条。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一讲 ATP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浙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一讲 ATP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浙教版必修1

(3)下列过程需要①过程提供能量的是 ①②③④⑤ 。 ①主动转运 ②生物发光、发电 ③肌肉收缩 ④淀粉合成 ⑤大脑思考 ⑥根细胞吸收水分
知识点二 扩散与渗透 1.扩散 分子或离子从 高 浓度处向 低 浓度处运动的现象。结果
是使得该分子分布 均匀 ,达到平衡。 2.渗透 (1)水分子通过 膜 的扩散称为渗透。 (2)渗透的方向是从水分子数相对 较多 处向相对 较少 处扩
()
A.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B.ATP 的合成不一定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 ATP 的速率大
大超过产生 ADP 的速率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使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迅速增加
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中的能量来源于 光能,该过程无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有 机物分解释放出来的一部分能量储存于 ATP 中;在任何 状态下,机体 ATP 的合成和分解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剧烈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有机物分 解加快,ATP 合成加快。 答案:C
外界溶液和_细__胞__溶__胶__ 的浓度差
植物 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 外界溶液和_细__胞__溶__胶__ 细胞 的细胞溶胶(具选择透性) 的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原因: ①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溶胶(细胞液)浓度,动物(植物) 细胞水分子进出动态平衡,动物(植物)细胞形态没有变化。 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胶(细胞液)浓度,动物(植物) 细胞 失水皱缩 (质壁分离)。
实例
胞吞
胞吐
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
生物膜的流动性
物质通过小泡转移,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资料整理

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资料整理

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资料整理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肽与肽链: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 —)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3.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①生物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等,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②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生物膜系统。

4.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
①染色体和染色质: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其分离发生在有
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切不能将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认为是同源染色体。

④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组数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基因型进行判断。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反映了细胞增殖速度。

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有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

6.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同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7.癌细胞: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
胞叫癌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能够扩散和转移(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8.植物体细胞杂交: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9.细胞株与细胞系
①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中有极少数细胞能度过生长停滞及衰老死亡的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传代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是细胞株。

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细胞系: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0.酶: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等条件。

过酸、过碱、高温使酶分子结构不可逆破坏而失活,而低温抑制酶活性,可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