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1第一讲新闻采写绪论

1第一讲新闻采写绪论

•课后思考题
1、简述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2、简述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3、简述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观看《新闻观察》栏目:记者的故事
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
(一)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二)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三)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三)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甘于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二、记者的类型 (补充内容)
1、专业记者 2、机动记者 3、特派记者 4、特约记者 5、地方记者 6、驻外记者
1、专业记者
专门采访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领域的记者。
如,CCTV5田径专项记者冬日娜
2、机动记者
没有固定采访范围, 随时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 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
•考核的办法及要求( 总成绩:100分)
1、平时成绩:20分
(1)出勤:5分 事假一次去2分 病假一次去1分 旷课一次去3分 旷课三次视为不及格 (2)课后作业:15分
2、期末成绩:80分
(1)理论:新闻理论知识 (2)实践:报道策划、消息、通讯、评论
绪 论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第三节 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观看《新闻观察》栏目:记者的故事
第一节
新闻业务: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报纸: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 广播和电视: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提纲(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对于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2.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3.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新闻传播必须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2)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

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4.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摄取素材方面的区别: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其中一部分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所了解的人物或事件,只是形象塑造的依据或作品情节的部分。

在素材的处理中,想象力发挥很大作用。

5.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与党政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区别:首先,前者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

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

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后者可能并不形成正式的成果。

6.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没有新闻写作。

进而言之,没有新闻写作也就没有新闻传媒。

7.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8.记者的采访与作家的采风的差别:首先,记者的新闻采访围绕事实和事实的变动而展开,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

其次,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观察、了解、询问、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作家的采风并不着意真实记录是有的人、事、景、物。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一、使用E‐mail 进行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越性
一是速度快捷。 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
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
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声频和 视频资料,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材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 访意图。 五是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话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 电脑并且能够上网,采访对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信息。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合事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在隐性采访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因为调查事件 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指向特定个人,为其本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 (2)实施了披露行为;
(3)主观故意;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接受 采访的过程中证言不尽一致,难以自圆其说。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想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 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属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应通过 对比找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 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在外围采访中,搜索引擎作用巨大,它可以帮助记者非常方 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他的采访名单里的 采访对象。 就产品生产者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儿童罹患肾衰竭等 病症的事件,记者打算在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进一步就三聚氰胺残 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一次深入追踪采访。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网 页,可找到如下新闻资源: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 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 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 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3.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一.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 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 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 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 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 秉笔直书,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 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二.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 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 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满足其新闻需求, 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 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 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

新闻传播作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着诸多不同。其中一个 不同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具有专业性的调查采访为基础、为 前提。在此基础上和前提下,才谈得上严肃的新闻写作,才谈 得上负责任的新闻传播。 离开了专业性的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如水无源、如木无本, 新闻传播就会沦为不实信息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传播者通过 体现专业精神的调查采访,发现并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在进入写作阶段以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发现、发掘 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例: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
然而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在许多情况下意见领袖的意见包括对媒体报道和评论的解读甫出立即就会得到许多粉丝的呼应其意见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批公众从而对公众舆论产生或正向或负向的程度不等的引领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主编
绪论
新闻文体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新闻写作是写作, 然而又不是一般的写作;它与其他写作相比,有同也有异。
这样一种特点,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所不具备的。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获得的素材是丰富的,然而又是芜杂 的、散乱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和不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往往 混和在一起。
由于职业的特点,新闻记者每天都会大量地接触各种事实素材, 他们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有闻必录”,而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眼 光,对各类素材进行精心选择。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 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 没有新闻写作。
第三,新的舆论格局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 在以往,不少新闻传媒在报道相关内容时,几乎是不作任何改 变就将官方语言搬到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中。并不是说官 方语言一概不可取,而是说媒体不能将新闻话语系统等同于官 方话语系统和公文话语系统。而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套话、假话、 空话、大话等话语病较多,当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新闻话语系 统与官方话语系统相同一,这样的新闻传播就不可能得到以满 足新闻需求为心理目标的广大公众的欢迎。 而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相当一部分网络用语体现出公众的睿智, 以鲜活的群众语言的角色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 社会语言乃至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和构成部分。在这种情势下, 新闻传媒的话语系统和话语方式必须有较大的改变,积极进行 创新,才有望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圣才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一、概念题1.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新闻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2.出镜记者[北大2012年研]答:“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①“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②“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二、简答题1.简述采访对象拥有的权利。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研]答:采访对象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采访对象是公民,所以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

作为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具体有:(1)采访对象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获取报酬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就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如果说媒体工作人员通过媒体产品的完成获得劳动报酬,那么当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并在采访过程中确实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对媒体产品的制成付出了劳动时,采访对象提出采访费用也并非不合情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新闻采访学》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牢固掌握关于新闻采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新闻思维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通晓新闻报道业务,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能承担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二、教学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务必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还应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大量实际新闻作品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针对新闻系大二学生开设。

讲授时间为一学期,18周,每周三课时,共54课时,3学分。

四、教材选用:本课程最初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蓝鸿文主编的《新闻采访学》(2000年1月第2 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因为这本教材的第一版为1984年,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有些内容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

比如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新闻宣传”的用词。

因此2008年更换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4年第一版),这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时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1、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采访的定义和任务2、明确采访在采写中的地位3、准确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采访中会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采访的本质,难点是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本质一、新闻采访的定义:章 次章 名学时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3第二章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修养3第三章 新闻价值的判断6第四章访前准备与采访的基本环节3采访实践:人物采访3第五章掌握提问技能6采访实践:访谈节目3第六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3第七章 培养新闻敏感3第八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3采访实践:事件采访3第九章 新闻政策与报道思想3第十章 话筒前的采访3第十一章 镜头前的采访3学时分配第十二章社会新闻的采写3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1、新闻采访的性质: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绪论: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进行的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这种传播,其对象是对新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

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不同点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负责任的的传播。

(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这些素材不仅是新闻写作的基础,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而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接触的人物,有可能被写入文学作品,但他们仅仅是创作所依据的原型。

(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充分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采访,从本质上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世界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然而它又不是一般的调查研究。

党政机关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与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的相同点:一、都体现了深入实际,通过询问、倾听或文献检索等手段逼近对象实际的努力二、都以有效的调查方法作为占有与特定对象有关的材料的基本手段三、都要在调查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达到对对象的正确认识。

不同点:一、新闻记者调查采访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之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也可以用作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供领导层了解有关情况,或作为决策参考;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总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

二、前者所关注的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因而必须致力于发现、了解和收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与采访对象相比,在采访所涉及的话题上,采访 者往往是“非专业的”,他是采访对象谈话的聆 听者。一部分采访对象往往是在某个领域内有代 表性和发言权的人。


3.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采访对象说什么、不说什么,有时具有明显的目 的性,他只会把他认为重要的内容告诉记者。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新闻采访的主体并非仅仅是采访者,主体也应包 括采访对象。离开采访对象主体的积极参与,采 访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其经典论文《社 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 能:监视环境、社会协调以及文化传承。与之相 对应,采访者的社会角色应当是社会的守望者、 信息的传播者以及文化的传承者。
对于记者进行的采访,目击者的陈述会增加新闻 的现场感,是新闻更具有可读性。但记者对于目 击者所说的一切,又必须抱着冷静的态度进行反 复的核实。


4.有关人士 记者采访有关人士的目的,一方面是借用他们的 言论表现出记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也 需要借助他们的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 。


英国有人曾对50名颇有资历的记者作专项调查: 请给新闻采访下一个定义。结果,约30名记者答 不上来,其余记者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无一准确。
丁柏铨教授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 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 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2.信息传播者角色

现代社会只有在渠道畅通的信息环境中,才能健 康有序地运转。如果信息不通畅,社会成员之间 的沟通出现问题,现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就难以 维系,现代社会很可能会陷入一片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例《中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 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坚定的政治 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闻记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 求。
2.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 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一个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 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明白自 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 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例“三鹿”奶粉事件 四是体现对社会公众的人文关怀。 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 是新闻工作者。例汶川大: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 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 对象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二、采访对象: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
(一)采访对象:同样应是采访活动的主体
(二)采访对象作为主体的特点
一是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二是与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关联。
三是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二)采访对象的种类 1.对采访对象进行分类的依据 看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 (当然两者都是新闻采访所不可缺少的)。 2.对采访对象的分类 (1)当事人 (2)知情人
答:我,我当时没想这么多。
问:难道一点都没有想过? 答:这……
问:这是不是假酒?
答:(欲辩)我们原…… 问:(挥舞话筒)别说什么了,我只问你是不是假酒?
答:……
返回
而对国家经济的走向,记者也往往会进行预测。《中国经营报》 记者谭志娟,在采访和研究的基础上,写就了前瞻性报道《中 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 口》,以展望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向。其研判得出的论断已蕴含在 报道标题中。这种研判,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如下三个 基础之上的:一是对一系列专家的采访(包括:浙商证券高级 宏观研究员郭磊、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经济专 家黎友焕、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交通银行首席 经济学家连平、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 心主任郭田勇等),还引用了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央视记者采 访所谈的观点;二是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认真解读;三是对我国 经济运行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当然,新闻采访不能仅仅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作为人类社会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必须认真对待报道对象的社 会价值问题。新闻采访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运作。在这 一方面,一些记者有时会有所疏忽。
第二节 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的探讨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信息互动行为,是特 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新闻采访远比人 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从本质上说,新闻采访是一种双重主体都发挥相应作用的过程。与许 多人的设想不同,新闻采访的主体并非仅是采访者,主体也应包括采 访对象。离开采访对象的积极参与,采访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准确地 说,成功的新闻采访是在双主体(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共同努力下 完成的。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例男子纵身跃下大桥自杀的全过程
就专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而言,在多数情况下, 前者与后者并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应该说,遵从社会 公德是记者恪守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居于上位的社会 公德,对居于下位的各行业的职业道德有着统摄作用。 退一步讲,记者(主要是摄影记者或摄像记者),如果面对的 是抓拍特别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与救人于险境之间的两难选择, 那末,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并倡导:不容分说,救人(世间万 物中最可宝贵的是人),将恪守社会公德置于首位。没有什么 比救人、比珍惜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此时,居于上位的社会公 德尤其应当发挥作用。
第三类:“互动行为”说。
从以上三类定义中,我们可得到诸多启示,但有必要进行仔细 斟酌。如果将新闻采访定义为一种互动行为,并不能以此概括 新涌现出来的采访方式。第一类定义的概念是较为可取的,新 闻采访是一种有目的的信息搜集活动。然而与刑侦、一般调研 和采风等信息搜集活动不同的是,新闻采访所搜集的信息是具 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受到特定人群的关注,是 因为与后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种信息鲜为人知, 须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将它们挖掘出来、经加工后通过一定的 途径(新闻传媒或自媒体)传播出去。有鉴于此,我们认为: 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 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1、重要度
2、有利(广义)度,是指新闻事实经报道后对受众带来的益处达 到什么程度。
3、相关度,所衡量的是拟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有关系和相 关的程度有多高。 4、异常度,说的是生活中出现的事实须与人们习见常闻的有点不 一样(或原先所无,或以前虽有但刚刚出现了变化),才可以作 为新闻加以报道。 5、趣味度,与趣味性的意思是相同的。
3.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例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 4.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素养 记者的新闻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新闻专业技能素养、新闻 专业理论素养和新闻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
记者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新闻专业精神和新闻职业道德 乃至社会公德,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一)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 (二)采访对象是各色各样的人 (三)以与人平等地沟通为手段 成功案例: 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 对比案例: 对制造假酒的嫌疑犯的采访 (四)要旨是发现和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五)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
新闻价值要素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采访的原意是“用语言广问于人,以取得所需的东西”。 “广问于人”中的“人”,应该不是泛泛的任意人,而是:或为当 事人,或为知情人,或为目击者,或为其他可以提供相应线索、 素材或见解的人。
一、对新闻采访定义的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采访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素材搜集”说。 第二类:“调查研究”说。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对新闻事实由知之甚 少到知之甚多的认知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新闻事实发生时, 作为特定主体的新闻记者并不就在现场。他们根据自己发现的 或是由爆料人提供的新闻线索,在事实发生后才到特定地点进 行新闻采访。
记者在成功进行的采访中,通过向各色人等了解情况,逐渐逼 近新闻事实的真相本身,认知趋于全面、深刻。至采访结束, 记者不仅了解到了新闻事实的方方面面,而且知晓了其内在的 因果联系,甚至还打探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掌握了许多生动 感人的细节。
中外学者对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理解大同小异。新闻价值有“五 要素”说,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本教材认为,新闻价值包括如下五项:重要度、有利(广义)度、 相关度、异常度、趣味度。 新闻事实若包含了上述某一要素,即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新闻价值; 包含多项要素,则其新闻价值更高。新闻价值高低,其衡量的最终 标准是受众新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一)采访者是主动的采访主体
采访活动是由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共同完成的。但前者应是活动 的发起者,一般而言是主动者;后者则是活动的受邀者,在相 当程度上是被动者。 (二)对记者担当的社会角色的分析 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大功能
(1)监视环境;
(2)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 (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返回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极大地考验了记者的道德素 质。尽管许多记者都经受住了考验,但一些记者缺失人文关怀 的做法受到了广泛批评。“当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时,摄像机的强烈灯光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气得一名救援队 员对着镜头怒吼;当医生在手术室中消毒完毕,正准备给伤病 员做手术时,有记者未经允许却突然闯进来采访,不仅污染了 手术衣,更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当抢险人员正在现场紧张 施救时,记者却为了所谓的报道效果而不停向救援人员提问, 过多地让幸存者讲话,从而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救援行动、耗费 了幸存者有限的体力……”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新闻报道过程的起点,而且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 之一。 新闻写作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 功。 业界历来就有“七分采三分写”之说。这当是经验之谈。当然, 进入写作阶段后,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的,并非花三分力就能获 得成功。
(3)目击者
(4)有关人士
第一章结束 以下为案例链接PPT
1985年,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 骆正常因其重大发明,成了当时地矿部第一个万元重奖的得主。 艾丰估计了骆正常的年龄,于是就先从其年龄开始发问,果然发 现对方和自己是同龄人,均于1957年考入大学。这种认知和情感 上的拉近显然为后面的采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骆正常在以后的 谈话中不断插入这样的话:“老艾,这事谁都不知道,别的记者 我都没说过!”“老艾,这事我们局长现在还不知道,头一次跟 你说!”艾丰顺理成章地在这样的对话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材料。 而几乎是同时,另一个记者也试图采访骆正常。此记者一开始就 问:“你的科研成果名字叫什么呀?”这使骆很不愉快。接着又 问:“请问,你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经济价值啊?”骆回答说: “关于经济价值,我也说不清楚。”那记者说:“连你都说不清 楚,我怎么进行报道呀?”骆说:“你不报道就不报道吧。”结 果是不欢而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