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救助工作意见

合集下载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实施民生保障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下的社会保障需求。

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政策制定和宣传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社会救助的目标、范围和标准,以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执行社会救助工作时能够有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了解度,增强相关政策的知晓率,确保其能够惠及到需要帮助的人群。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首先要解决资金投入和保障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民生保障,特别是针对困难群体和特殊困境个体。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稳定、使用合理,提高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和扶助方式社会救助标准的制定应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确保其能够真正反映受助人的实际需求。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分类施策。

同时,扶助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直接发放救助金、提供医疗救助、提供就业援助等多种方式,满足受助人的实际需求。

四、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和网络互助平台为了更好地实施社会救助工作,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构,任命专人负责社会救助事务,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建立社会救助的网络互助平台,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五、加强监督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透明、公开,防止滥用、浪费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8.01.23•【文号】民发〔2018〕23号•【施行日期】2018.0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

近年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要求,全面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实施,较好地化解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在兜住民生底线、开展救急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救助时效性不强、救助水平偏低、制度效能发挥不充分、工作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能为主线,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坚持托底、高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工作保障,加快形成救助及时、标准科学、方式多样、管理规范的临时救助工作格局,筑牢社会救助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二、完善政策措施(一)细化明确对象范围和类别。

根据困难情形,临时救助对象可分为急难型救助对象和支出型救助对象。

急难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支出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内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
渝府发 [0 2号 2 1 ]8 1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 调整工作的意见
各 区县 ( 自治县 ) 民政 府 , 政府 有关 部 门 , 人 市 有关 单 位 :
为认 真贯 彻 落实 市委 三 届九 次 全委会 《 于缩小 三个 差 距促 进共 同富裕 的决 定 》 民政部 、 关 和 国家 发展 改
四、 立社 会救 助标 准正 常 调整 机制 建
( ) 整 时限 。从 2 1 一 调 0 2年起 , 乡低 保 、 市 “ 城 城 三无 ” 农 村 五保 等 社会 救 助标 准 原则 上 于 每年 1 、 0月 1 日调整 一次 。标 准调 整 周期 内 , 若遇食 品价格 上涨 , 物价 联 动机 制发 放 临时生 活补 贴 。 按 ( ) 整 幅度 。从 2 1 二 调 0 2年起 , 据 我市 上 年度 城 乡居 民人 均 消费 支 出增长 幅度 同步调 整 社会 救 助 标 根 准, 确保 保 障水 平与 人 民生 活水 平 同步增 长 。 同时 , 年缩 小 区域 差距 和 城 乡差距 ,0 3年 消除社 会救 助 标 逐 21
倍 以 内确定 。
( ) 市“ 无 ” 农 村 五保 人 员供 养 标 准制 定 。为确 保 各项 救 助 制度 保 障标 准 的有 效 衔 接 , 三 城 三 和 城市 “ 三
无 ” 农 村五 保人 员供 养 标 准分别 按 照城 乡低 保标 准增 长 幅度 和 区域差距 缩 小程 度 同步测 算制定 。 、
的提高 定期 调整 社会 救助 标准 。
( ) 三 坚持规 范性 原 则 。制 定 和调 整社会 救 助标 准严格 遵循 有关 政 策规定 和程 序规 范 , 确保公 开 、 正 和 公

对民生问题的建议(3)

对民生问题的建议(3)

对民生问题的建议(3)3.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工作基础防线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使人们在减少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敢于消费、舍得消费。

要建立起城乡居民特困家庭救助机制,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城镇廉租房、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作,切实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要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要加大民生投入,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财政支持要正确处理好民生投入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安排财政投入,建立起科学的民生投入机制。

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怨”,通过加大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大利益。

要加大对重大的社会事业性工程、民生工程项目和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力度,如城建工程中的道路改造、环境改貌、城中村改造、城市防汛、背街小巷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公路危窄桥梁和道路改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程等,这些项目既可拉动内需,又可有效改善民生,需要我们紧抓不放,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此外,还要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完善各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5.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农问题是解决民生的难点问题,也是关键问题。

工作中,既要重视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又要重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要统筹城乡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以建设新农村为切入点,办实事、求实效,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泰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并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建设。

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救助机制。

在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支持力度,确保救助资金的充足和有效使用。

同时,要加强对救助对象的分类管理,确保救助资源的有序分配。

其次,实施分类施策,做到因地制宜。

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救助的精准化。

政府部门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救助政策和措施,确保救助对象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扶持。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社会救助事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第三,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

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中,要更加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救助。

这些特殊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无劳动能力的人等。

政府应加大对这些群体的救助力度,建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和服务机构,提供他们所需的生活保障、医疗服务和教育扶持等。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群体的法律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监管。

社会救助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救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必须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救助对象的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同。

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格追究救助资金的使用责任,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最后,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要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社会救助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增强社会救助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高救助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1. 增加救助对象和范围,确保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2. 完善救助标准和制度,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3. 提高救助资金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防止滥用和浪费。

二、加强社会福利保障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的福利保障。

2. 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确保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社区建设1.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等,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2. 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 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1.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监督和评估。

2. 支持社会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工作。

3. 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1. 加大对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扶助力度。

2.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特殊群体融入社会。

3. 加强对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体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六、加强灾害救助和恢复工作1. 提高灾害救助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安置。

2. 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早日恢复生活和生产。

3. 加强对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和希望。

七、加强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和推动1. 制定慈善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慈善事业的发展。

2. 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支持和监督,确保慈善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3.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对社会风险和问题的预防和治理1.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社会风险。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范文题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建议提案者:[委员]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改善民生的关键,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生命质量,让广大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我省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在完善制度、落实政策、确保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省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的社会救助面依然很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1、救助范围的问题。

目前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救助比较全面,但对部分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还显不足。

这些家庭按规定不能纳入经常性救助范围,有些家庭因疾病或其它突发性困难,其生活状况甚至比低保家庭还要困难。

对于这部分家庭如何掌握情况、界定标准、实施及时有效救助,有待进一步研究规范。

2、救助标准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救助总体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大部分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仍较困难,特别是大病、重病无力就医及子女就学等问题突出,我省的社会救助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审核操作的问题。

社会救助的各项规定是明确的,程序是规范的,但实际情况往往极为复杂,给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低保家庭的准确收入不易掌握;二是部分申报低保待遇的人员,其劳动能力认定没有政策依据;三是部分低保家庭住所不固定,加大了居委会的随访难度;四是对违反《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低保家庭不易实施责任追究等。

二、几点建议1、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基层救助工作力量。

建议组建区、街、居三级基层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和组织网络,设立区社会救助中心或低保中心,负责全区的社会救助工作,街道设立相应的救助中心,增加编制,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制定工作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动态地汇集区域内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反馈各种帮扶救助情况,实现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的便民化和规范化,使全省的救助工作做到上统筹下整合,保证各有关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救助对象不被遗漏,得到的救助相对公平。

服务民生实事方面的意见建议

服务民生实事方面的意见建议

服务民生实事方面的意见建议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改进和完善服务民生的相关实事。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每个人平等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1.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

2.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强就业与职业发展就业是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为了加强就业与职业发展,我们应该:1.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提供更多机会给年轻人就业。

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3.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支持和帮助,提供更多的职业转换和再培训机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应该:1.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

2.加大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

3.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应该: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加强社区治理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服务民生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加强社区治理和居民参与,我们应该: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推动社区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发展。

2.提高社区警务水平,加强治安巡逻和矛盾调解工作。

3.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结语服务民生实事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教育质量、推进就业与职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社区治理和居民参与,我们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6.30•【字号】潍政字〔2020〕25号•【施行日期】2020.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意见》(鲁政字〔2019〕221号),现就我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政策制度,健全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服务管理,加快建成“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发展目标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康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成“贫有所救、弱有所扶、危有所防”的高质量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三、主要任务(一)统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1.实施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全覆盖。

按照“全面整合、统筹实施”的原则,全面梳理低保、特困、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慈善、康复、受灾、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灾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唇腭裂和脑瘫儿童、重度精神病患者、困难残疾人、“两癌”贫困妇女、困难职工、需急救的身份不明和无力支付人员、因见义勇为致残人员及其家庭、见义勇为死亡(牺牲)人员家庭等困难群体全覆盖,切实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积极稳妥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完善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民生保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要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意见》基于此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是进一步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推进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意见》围绕守住基本民生底线,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对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是在社会救助发展目标上,首次提出两个阶段和具体目标。

即用2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救助法制健全完备,体制机制高效顺畅,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总体适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是在社会救助体系结构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意见》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致贫原因划分为三个救助圈层,分别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形成多层次的分类救助体系。

三是在社会救助方式上,《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要求创新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访视、照料服务。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四是在社会救助发展上,突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个重点,要求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

民生实事意见及建议300字

民生实事意见及建议300字

民生实事意见及建议3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民生实事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改善。

以下是针对民生实事的一些建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性。

目前,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居民融入城市生活。

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问题。

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应该重视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推动教育公平,减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

要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健康。

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人民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预防传染病的蔓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权益。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机制,加强对残疾人、孤儿、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要加大对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民生实事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引起重视。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民生实事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共312字】第二篇示例:近年来,我国民生实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国民福祉,以下是一些关于民生实事的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保障基本民生是国家的责任,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要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福利待遇。

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民发〔2015〕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促进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现就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社会工作是一种遵循助人自助价值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提升发展能力、增强社会功能、建立支持网络、改善生活境况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救助领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领域,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是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基本民生保障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新变化,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物质资金的救助方式,已难以有效满足社会救助对象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无法有效化解因社会救助对象心理行为偏差引发的个体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救助及其服务提供的内涵、理念与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看,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存在思想认识不够、人才队伍与服务机构数量与能力不足、可及范围和受益人群有限、支持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与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客观需要和社会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各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探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

二、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1. 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应包括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救助项目和措施,覆盖社会各个层面和不同需求群体。

2. 完善分类准入机制:将社会救助对象按照贫困程度、残疾程度、生活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类,确保救助资源向最需要的人群倾斜。

3. 增加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确保救助金能够覆盖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提高社会救助的覆盖率和效果。

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级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对象的信息共享,实现救助资金的精准发放和管理。

5. 加强社会救助机构能力建设:社会救助机构应增强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救助项目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救助的公平性。

6.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打击滥用和浪费行为,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

7. 加强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帮扶培训:对于社会救助对象,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自身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8.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提高大众的社会救助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民生保障工作中。

9. 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和优化,确保民生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10. 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合作: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发挥其在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方面的优势,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多元化和全面性。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困境和问题,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并提出关于如何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以及其原则,以期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救助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核心要点,为建立更加公正和有效的救助机制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内容,介绍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引言部分还应包括文章结构的简要概述,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通过对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原则进行详细阐述。

在2.1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的重要性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救助工作的效果和针对性;其次,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救助的公平和高效;最后,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2.2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的原则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需求程度来划分救助对象的层级;其次,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确保救助资源向真正需要的人流动;最后,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合力。

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3.1总结部分,可以简要概括正文部分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强调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3.2展望未来部分,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如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救助资源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等。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余府办发〔2015〕59号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余府办发〔2015〕59号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正文:----------------------------------------------------------------------------------------------------------------------------------------------------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余府办发〔2015〕5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形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促进社会公平、为人民谋福祉的庄严承诺。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4〕57号)要求,经市八届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救助政策和措施《办法》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含疾病应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要求,结合实际,突出救助重点,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办法》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要求和操作规程,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实施细则。

要科学制定、及时公XXX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城乡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煤气、教育等费用,同时根据省人民政府指导性意见合理确定。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六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六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六篇第1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社会救助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社会救助逐步扩展到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低收入困难群众帮扶与救助等业务,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完善;但从基层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社会更加公平的实现。

一是资金来源单一,救助广度深度受限。

近几年来政府和慈善方面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虽然逐年见长,但是需救助的人员涨幅大于资金投入的涨幅,加之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投入,社会筹资渠道少、数量小,来源较为单一;由于资金少,救助标准仍然较低,被救助对象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标准制定固化,救助公平公正受限。

将家庭收入作为主要的确认标准,没有考虑家庭的刚性支出,致使许多家庭收入高于救助标准,但家庭刚性支出过大的群众无法享受国家应有的救助;将有无赡养人作为特困供养的确认标准,缺不考虑赡养人的赡养能力,造成一些有子女,但子女物质条件不高或者赡养能力差的老人无法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三是项目实施单一,救助体系完善受限。

我国当前虽然建立了以生活救助为主,生产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和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为辅的基本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还是单一的生活救助,重在保障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其他专项救助仍“徒有其表”,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三点建议:一是扩宽筹资渠道,增强救助的广度深度。

建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募捐,把社会救助的“蛋糕”做大,提高救助标准,确保救助对象接受救助后生活能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科学制定标准,强化救助的公平公正。

建立复合型的救助标准,改变单一的以家庭收入,赡养人情况为主的救助标准,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建立复合型的救助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全面实施救助,完善救助的体系建设。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救助工作,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和更多得困难现象得到救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救助站工作领导发言稿

救助站工作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救助站的工作。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救助站工作人员,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贫困人口、流浪乞讨人员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健全了救助站制度。

作为救助站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为弱势群体提供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神圣使命。

在此,我谨以救助站工作领导的名义,向大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救助站工作的重要意义救助站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

做好救助站工作,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救助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全面加强救助站建设1. 完善救助站设施。

要加大投入,改善救助站基础设施,确保救助对象在站内能够得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救助站的管理水平。

2. 优化救助站服务。

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救助对象的需求,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救助对象树立信心,尽快融入社会。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

救助站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救助合力。

三、全面提升救助站工作人员素质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提高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工作方向正确。

2. 提升业务能力。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3.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倡导敬业、奉献、友爱、互助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创新救助工作方法1. 深化救助与扶贫相结合。

在救助工作中,要关注救助对象的贫困原因,帮助其脱贫致富。

2.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救助格局。

3. 加强国际合作。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就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力争到2010年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受灾群众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与住房、教育、司法救助衔接配套,以临时救助、各项优惠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覆盖全省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二是依法救助、公开公平的原则;三是社会救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四是突出重点、分类救助的原则;五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一)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适时调整低保标准,每年公布一次。

规范城市居民收入核算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三无人员”、重病、重残、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对象,在政策范围内分类施保。

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做好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衔接,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积极就业。

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处理意见

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处理意见

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处理意见摘要:一、引言二、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的审计结果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处理意见及建议五、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是一项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政策。

为确保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审计部门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进行了严格的审计。

本文将针对审计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及建议。

【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的审计结果】根据审计部门的调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金拨付不及时,部分地区资金滞留现象严重。

2.救助对象识别不精准,部分救助资金发放给不符合条件的对象。

3.资金使用不规范,部分救助资金被用于非救助性支出。

4.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以上问题,审计部门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1.政策宣传和培训不到位,导致救助政策普及率不高。

2.政府部门间协调不力,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救助对象识别不精准。

3.审计部门和监管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不足。

【处理意见及建议】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提出以下处理意见及建议:1.加快资金拨付速度,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2.完善救助政策宣传和培训机制,提高政策普及率,确保救助政策落地生根。

3.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确保救助对象识别精准。

4.完善审计和监管制度,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5.强化责任追究,对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结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处理意见揭示了当前救助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救助工作意见为民解困,是民政部门的首要职责,我们要借助省、市、县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和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城乡低保要按照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

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245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110元。

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9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80元。

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先提标,后扩面”,四月份以前将提标提补任务完成。

在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期间,坚持“家庭收入核查制、三榜公布制和群众评议制”,实行阳光操作,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

(二)提高五保供养标准。

集中、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920/1320元,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加大扶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同时要突出抓好内部管理,扶持发展院内经济,开展星级敬老院创评活动,大力推进院长和工作人员选聘制。

(三)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按月人均300元落实到位,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达到月人均600元,城乡精简退职困难老职工月人均救济水平提高25元,分别达到225元/185元。

通过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真正使困难群众“难有所解”。

2、完善各类救助制度。

在提高保障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的救助内容,拓宽救助范围,实现各类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继续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按照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规划,重点抓好1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新建重建和1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维修工作。

(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救助体系。

(三)规范临时救助制度。

对因病、因灾或遭遇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真正发挥救急、救难的作用。

通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真正使困难群众“困有所助”。

3、健全医疗救助机制。

全面启动贫困家庭儿童大病医疗专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医疗费用全额救助制度,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对贫困白内障、唇腭裂患者实施专项医疗救助。

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机制,结合医改工作,探索网络信息共享和网上结算新途径,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救助效果,真正使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4、提高救灾减灾能力。

坚持减灾与救灾并重,应急与常态并举,转变救灾方式,提升应急救灾能力。

(一)健全应急救助工作机制。

依据各级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救灾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适时按预案组织开展演练,提高灾害救助水平。

(二)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完善灾情信息系统,健全灾情会商和灾情发布机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作好培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能力和灾情信息的准确度。

(三)推进综合减灾工作。

按照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手续完备、存放安全、监管到位的要求,加强救灾物资储存和管理,做到随调随用,调之能用。

二、以养老服务为主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口老龄化日渐严峻的形势,要以养老服务为主攻,加速推进社会福利事业。

1、大力推进养老福利服务事业。

(一)抓好居家养老服务。

学习经济开发区向湖社区试点经验,推行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特殊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模式。

(二)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发展民办福利机构,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2、努力提高儿童福利服务水平。

借助“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项目,使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儿童得到手术矫治和康复,同时,大力拓展收养渠道,着力做好弃婴、孤残儿童入院收养和对外送养工作,让更多的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3、着力抓好福利彩票发行和慈善工作。

福彩发行要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立足市场,创新手段,强化队伍,加大宣传,努力打造一批星级站点,扩充新的站点,建立销售激励和督查机制。

充分拓展即开票销售市场,确保销售增幅达10%以上,为我县公共福利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慈善工作要以加快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提高社会参与面为重点,不断拓宽筹募渠道,大力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建立与民政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儿童大病慈善救助制度,使“爱满人间”主题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三、继续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保障能力1、认真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

(一)落实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生活待遇,确保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二)着力抓好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保和安居工程,推行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机制,先行试点后全面推开。

(三)开展优抚对象清查清理活动,对享受多重优抚待遇的核定为就高享受一种优抚待遇。

(四)认真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评残(调级)补平、落户、换证工作,大力开展“关爱功臣”活动。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

继续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自谋职业与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优先安置重点安置对象,确保如期完成安置任务。

继续实行有偿安置政策,认真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和住房改革工作;继续探索实践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新模式,落实好军休干部“两个待遇”。

四、以城乡社区为主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尊重社区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完善主体功能,促进基层和谐与发展。

1、拓展城区社区建设功能。

围绕新时期民政工作特点,着力推进社会救助、居家养老、防灾减灾,双拥优抚安置、平安边界、殡葬管理、民间组织、社工人才等民政工作“八进社区”,提升社区自治和教育、管理和服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功能。

2、推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一)充分发挥“中心+村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19个乡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达到每个乡镇都建有1个以上示范点。

(二)继续抓好城乡社区对接互动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所有城区和城镇社区与村落社区全面对接,促进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3、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

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和宣传普及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难点村”治理,通过领导挂点,股室包村等措施,转化“难点村”。

五、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服务创业,是民政部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民政部门职责,开展一系列服务,为我县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积极服务于“两区”建设和强政工业工作。

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透明度,加强政务信息公开,规范工作程序,发挥机关效能作用,提高办事效率。

2、强化福利企业管理和服务。

按照,《省福利企业年审办法》,及时部署年审工作,大力推行上门核查制度和年审结果通报制度,服务残疾人创业发展。

认真落实福利机构在用地、税收、用电、用水、电信业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使更多的残疾人能集中就业。

3、加强基层婚姻登记指导工作。

重点抓好乡镇婚姻登记指导,使乡镇婚姻登记工作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4、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和服务。

继续抓好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查找出的问题着手,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解决新社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新社会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新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

认真抓好“回头看”,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功能。

5、做优区划地名、边界管理和收养登记工作。

随着我县新城区扩建,处理好地名保护与命名更名关系,提升新生地名文化内涵;服从大局,科学审慎做好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调整工作;全面完成2条界线联检任务;学习推广我县东林乡与修水县新湾乡创建平安边界做法,与县综治办联合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依法做好收养登记,严格办理程序,维护好事实收养人的权益。

6、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和管理。

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各乡镇均应因地制宜,新建2-3个示范点,逐步扩大火化面,提高火化率,完善和落实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制度。

六、以争创一流精神,加强民政系统自身建设争先进位,是民政部门响应市、县赶超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要有争创一流的精神,围绕争创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县目标,立足于夯实基础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加强民政队伍建设。

民政队伍建设,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要加强民政干部能力建设,大兴学习之风,重点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二)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兴务实之风,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创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

(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廉洁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让廉洁成为民政干部的一种生活方式。

2、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管理,是各项民政工作落在实处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制度建设,对一些新开展的工作,及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对一些有调整、有变化的工作,要及时修改完善原有制度,使之有效规范现行工作;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提炼提升,形成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制度。

(二)严格工作程序,办事讲规矩、讲程序,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民政业务要规范管理,严格办理手续,严格审批把关;民政资金要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社会化发放;民政物资要做到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手续完备、存放安全、监管到位。

(三)强化监督制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民政信息宣传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民政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股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总结提炼经验,及时反映出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果、新经验。

做到信息宣传与业务工作同落实、同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