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广州市第94中学-刘艳艳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九十四中学刘艳艳一、教材分析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并应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
学生还知道很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但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仅仅是感性,不系统的。
所以本课题在编排上,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用动画模拟讲解,并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蔗糖等物质的溶解实验,能描述出它们溶解于水或汽油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
(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并能说出一些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重要的溶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形成等实验,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
(2)通过“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中和汽油中,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1)教法:问题启发,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2)学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总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创设动画,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活动探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化学概念的能动建构。
所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四.板书设计: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认识溶解的现象2.建立溶质、溶剂、溶液的定义3.认识溶解和乳化重点:溶液的概念难点:理解溶液的特性学习过程实验准备【实验9-1、2、3、4】一、溶液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情境引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溶有大量的物质,如果有可能,把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捞出来放在陆地上,能使陆地提高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干,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1.溶液的形成2.溶液的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教思考:让学生认真阅读溶液的定义,对溶液的定义中的各成分进行解读)3.对溶液的理解⑴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是混合物。
⑵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教思考: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溶质和溶剂)(叫表达:用专业用语来表达溶液的组成,要求表达专业化、规范化)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
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为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②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⑶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气—液体系:液体是溶剂液—液体系:量多的为溶剂。
但如果有水参加,无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如没有指明,溶剂均为水。
固—液体系: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里,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蔗糖溶液: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
且在该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存在。
在氯化钠溶液里,溶剂是水,溶质为氯化钠,且氯化钠是以离子存在(NaCl=Na++Cl-)(注意记住蔗糖和氯化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⑷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
未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质量当中。
4.碘、高锰酸钾与水、汽油的溶解情况;酒精和水之间的溶解情况碘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酒精与水能互溶(教思考:引入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
酒精和水称为互溶是因为这两种物质均为液体,但规定了水是溶剂。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设疑
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活动与
探究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提问
现象是什么?写在29页表格中
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归纳
与
总结
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听、记
设疑
把一种液体放入到另一种液体中能形成溶液吗?
活动与
探究
药品:酒精、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提高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
课本33页T2、T3、T5
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பைடு நூலகம்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3.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
4.溶液名称
5.用途:
二、乳浊液
汽油洗油物和洗涤剂洗油物原理相同吗?
1、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2、用汽油清洗油污
理论联系实际为课堂作业第5题准备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
4、将50g密度为1.85g/mL的NaCl溶液取出2/5,则 剩下的3/5NaCl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密度为多少? 30g,1.85g/mL
5、分别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硫酸铜溶液 CuSO4 生理盐水 NaCl 盐酸 HCl CO汽水 2
澄清的石灰水 Ca(OH) 2 6、今有NaCl、KOH 和 H2SO4三种溶液,从溶液组成 看,它们的溶剂 相同, 溶质 不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 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就不 是溶液了
化学
三、溶液的作用
1、有利于生物的生理过程。
医药用品
植物在无土栽 培的营养液中
溶液的作用
2、溶液形成后,能增大 液体密度。如:食盐水 选种, 还能降低凝固点。 如:食盐化雪。
3、有利于物质进行 化学反应。溶液中的 物质以分子、离子的 形式接触,有利于反 应的充分进行。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1、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溶液是混合物。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 质量之和。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解: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但:溶液体积 < 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
蔗糖溶于水
溶 质
溶 剂
溶 液
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 溶质在不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3、溶液在生物的生理过程、工农业生产、化学研究 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09-01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课题1 溶液(第1课时)班级:姓名:日期:2015年1月8日[导语]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常用于人体生病时输液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溶液的形成及其特征。
[关键词]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征[课内探究]活动与探究1: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观察)蔗糖表面的分子在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长时间放置,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归纳分析:(请在课本上画出溶液的概念)1.溶液的特征:性、性物。
2.溶液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练习: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活动与探究2: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观察分析)思考: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可以洗去?为什么?回答:。
活动与探究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实验观察分析)在盛有2mL的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的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再观察是否分层,静置后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的叫溶剂,的叫溶质。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空气、合金都是溶液,因为它们符合溶液的待征;(2)溶质溶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
(3)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其他的是溶质。
[课堂小结]请针对关键词小结本节知识点。
[达标测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5.只有水才能做溶剂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7.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分组实验
乙醇溶于水中
实验9-3
实验步骤 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 了显色,利于观察 ),振荡。 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 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 否分层。 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课堂小结
溶液
概念 特征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稳定性
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随堂练习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
溶液的是( A)
A.花生油
B.食盐 C.白酒 D.蔗糖
2.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质和溶剂的方法
2.根据溶液的名称来确定 溶液的名称一般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的酒精溶液; 若溶剂是水,溶剂的名称可以省略,如蔗糖溶液,即蔗糖的水 溶液。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液 (1)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2)硫酸铜溶液 (3)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 应后所得溶液 (4)锌与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 所得溶液
01PART ONE
溶液
探究实验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 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 现象。 实验现象: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 失。这是蔗糖在水中扩散, 形成了蔗糖溶液。
蔗糖溶液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 里去了呢?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 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 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A.牛奶
B.面粉 C.汽油 D.酒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 烧杯三个、药匙学生填表: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
第九单元 溶
课题1
液
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实验9-1】物质溶解于水
蔗糖
食盐
现象
蔗糖、食盐很快消失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什么
思考:
怎样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的 变化呢? 阅读课本P26-27
自学内容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 哪里去了呢?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 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到水中,氯化钠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的分 散到水分子中间,也形成稳定的溶液,只不过氯 化钠在水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 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一、溶液
(1)均一性
2、溶液的基本特征: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剂 水
溶 质 乙 醇
振荡前现 震荡后现 静置后 象 象 现象
结论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分层
不 不分层 分 层
讨论题:
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酒精,水,玻璃管,橡皮塞学生用具:探究手册;试管,烧杯,药匙,玻璃棒,蔗糖,碘,高锰酸钾,酒精【教学过程】引入: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万州人杰地灵,瀑布彩虹舞山涧,水秀陶醉四海宾。
有幸观赏到万州大瀑布的彩虹美景,老师特制了一款化学彩虹。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款独特彩虹的奥秘在哪里呢?这还需从一杯糖水的配制开始。
环节一、溶液概念的形成【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配制糖水。
1、演示实验【投影】活动一:蔗糖溶于水【边操作边讲解,在投影仪上做实验】取半匙蔗糖于烧杯中,加入约50ml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大家观察大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交流】请一组同学说说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其他同学补充。
【生】蔗糖在水中消失了。
(蔗糖溶解了)【结论】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
2、从微观角度:蔗糖消失的微观解释【提问】蔗糖消失了,固体到哪里去了?你能从物质微观的角度解释吗吗?【生】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过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我们通过模拟的动画视频来认识这一微观过程。
【播放视频】先说明: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第九单元-溶液
(2)氢氧化钙(留心温度对它的影响):
4、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热溶液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 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冷却结晶。
加热蒸发溶液,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 一过程叫做蒸发结晶。
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 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食盐水 糖水 稀盐酸 石灰水 泥浆水 洪水
油水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例: 如右图所示,向试管 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 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 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D)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小结: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溶液的形成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0℃
31.6g
100g
131.6g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1 微溶 <1 难溶 <0.01
>10 溶解度 (200c/g)
0.01
1
10
溶 解200 度190 (180 克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9.1广州市玉岩中学初三化学校本学案和校本作业_第9单元溶液_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节要点】 1.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实验,描述它们溶解时的宏观现象和相应的微观过程。
2.认识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了解常见的溶液、溶剂。
3.了解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4.了解乳化现象。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第26页,蔗糖加入水中,最终蔗糖分子___________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混合物;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加入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在这个溶液中,氯化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第27页,溶液“均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水喝上半杯和下半杯的甜度一样么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稳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质。
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所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表明,碘___________于水,________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__________,但能溶于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液形成微观过程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课题1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1)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 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 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几乎不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紫呈红色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溶质, 二硫化碳 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 白磷 的 二硫 溶
液。
化碳
18、根据溶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 硫酸铜 澄清石 碘酒 白酒 稀硫酸 盐酸 碘的汽
溶液 灰水
油溶液
溶质 硫酸 铜
氢氧 碘 酒精 硫酸 氯化 碘
化钙
氢
溶剂 水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汽油
19、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 ZnSO4 。 20、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减少 ,
B.都是均一稳定的
C.都是无色透明的 D.都是有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1.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75%,则消毒酒精 中的溶剂是( A )
A.水 B.酒精 C.酒 D.说不定
12、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 精度为 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C )
A.大于54度 B.小于54度 C.等于54度 D.无法判断
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
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
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
观察现象。
振荡前现象
液体分层,上层为 无色,下层为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死”海不“死”)
学习目标
•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 质的概念。 • 2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 。 • 3认识溶液的组成,并会判断溶质,溶 剂。 • 4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的广泛用途。
能 水 溶 解 是 其 溶 最 它 剂 常 物 用 质 的 的 物 溶 质 剂
溶
液
溶 剂
溶 质 乙 醇
振荡前现 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
论
水
分层
均匀 混合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问:水和植物油能够互溶吗?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5、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确定 1、气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气体、 固体是溶质。 2、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 量少的溶质;若溶液中有水,无论水的多少则 水是溶剂。 3、如果一种物质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 应,则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氧化钙与 水,二者反应,所以溶质为生成的氢氧化钙。 4、金属与酸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为反 应后的生成物,如锌与硫酸反应后形成的是硫 酸锌溶液,溶质是硫酸锌。
碘几乎不溶于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 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结论: 由1、2、3、4可得水、汽油都可以做溶剂 [1、2]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1、3]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实验9-3】P29(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 改变(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
(3)混合物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溶质: 3、溶液的 组成: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为多种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为一种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讨论:
溶液 溶质 溶剂 蔗糖溶液 氯化钠溶液
蔗糖 水
氯化钠 水
课堂练习
问1:为什么蔗糖固体(氯化钠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分子(离子)的运动扩散到水中去了
问2:观察蔗糖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说明了什么?
相同,说明了溶液的均一性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问3:静置一会后,形成的溶液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说明了什么? 不分离,说明溶液的稳定性 问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溶液是混合物 通过上面的问题,大家试着概括一下什么叫做溶液?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
3、将足量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充分 反应后静置,则在上层清液中含有的 溶质是( B ) A.硫酸铁 B.硫酸亚铁 C.硫酸铜 4、锌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硫酸锌 ( )。
固 体 液 体 气 体
被 溶 溶 解 一种或几种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质 的 物质 物 质 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溶液的溶解性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问: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物质可以做溶剂吗? 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实验9-2】P27(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关系)
编号 1 溶剂 水 溶质 碘 现 象
2
3 4
水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
不正确在括号内打“”。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 )
(2)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3)溶液一定是 无色的
( )
( )
(4)氯化钠易溶于水,少量的氯化钠投入水中搅 拌后, 液体各部分密度相等 ( )
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糖水 B 汽水 C 食盐水 (D ) D 蒸馏水
• •
•
•
溶液的用途
• 1.能加速反应进行 • 2.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医药用品
无土栽培的植 物在营养液中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1.下列成为无色溶液的是(
A.白酒 B.牛奶 C.碘酒
)
D.蒸馏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几个问题
• 1:溶液都是无色的吗? • 不是,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铜盐溶液为蓝色, 亚铁盐溶液为浅绿色,铁盐溶液为黄色)。 •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 不是,比如蒸馏水均一稳定,但他是纯净物,故 不是溶液。 • 3:溶质只能为固体吗? • 不一定,溶质的状态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 如消毒用的酒精,溶质为酒精,溶剂为水。盐酸 溶液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
NaOH NaCl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H2SO4 汽油 酒精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7、溶液的用途(P28 图9-5)
①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 反应的速率。 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 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 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老师预设问题
• 1溶液的定义 • 2溶液的特征 • 3溶液的组成包括那些成分 • 4溶液的溶解性有什么规律 • 5如何确定溶质和溶剂 • 6溶液的读法 • 7溶液的用途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还能看到蔗糖吗?
现象 形成什么
固体消失,成为无色透明液体 形成了蔗糖溶液
6、溶液的读法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 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 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 酸
学 生 练 习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食盐水 石灰水 医用酒精 碘酒 盐酸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溶质 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