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发展天性
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4eb1ae8f90f76c661371a5c.png)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
“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
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
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
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卢梭为之呼吁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危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
这个理论在当今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再三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其闪光点,创设情境,极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卢梭还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他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基教育者的口头训示即“填鸭式”的教育是毫无效果的,重要的是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其次,他十分推崇自由,强调要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总的说来,卢梭的思想是先进的,但也存在某些历史局限性,有的观点比较矛盾甚至偏激,但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总之我们在理解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时必须同时体会到他的激进的启蒙思想。
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不重要,反而正是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西方国家在形成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方面奠定了基础。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082653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9.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被高楼大厦、汽车、电脑等现代科技所包围,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与此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与自然越来越疏远。
我们需要反思,要如何释放天性,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需要我们重视与自然的联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离不开自然,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
我们需要重视与自然的联系,要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释放天性,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需要我们重视自然的美。
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它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愉悦。
在现代社会,我们过于忙碌,很少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的美。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需要我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或许就在一朵花的芬芳、一片树叶的韵律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需要我们拥抱自然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我们忙碌起来,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体验简单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可以是在郊外的山水间散步,也可以是在家中品味一杯清茶,静静地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需要我们关注环境保护。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需要意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够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走路,多种树、爱护花草。
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都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ae7115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1.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时常感到压抑和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让人们很难有时间去放松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免会迷失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本真和天性。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成为了当下人们迫切需求的一种状态和心态。
释放天性是指让自己不受拘束,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情感和愿望,不被社会规则和现实的局限所束缚。
而回归自然则是让自己脱离繁忙和压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新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这两者都是对于当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和呼吁,也是当下社会中诸多焦虑和困扰的一种解决途径。
释放天性是一种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工作、家庭、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而不得不做出许多妥协和折衷,很难真正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情感。
这种压抑和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行为会让人感到疲惫和不满,甚至会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释放天性意味着让自己不再受外在压力影响,不再顾忌他人的眼光和期待,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
这种解放自我的过程,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也需要有清晰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只有真正认知自己,坚守内心的价值观和原则,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是一种身心放松和情感舒缓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只顾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很少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她给予了我们氧气、阳光、雨露和五谷杂粮,也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回归自然就是要让自己走出高楼大厦和城市喧嚣,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去欣赏山水的壮丽和风景的绮丽,去体验大地的温暖和阳光的温柔。
这种身心放松和情感舒缓的体验,能够让人们忘记烦恼,减轻压力,提升心情,增强体质,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回归自然也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只有让人们重新感受自然的美好,才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才能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行动。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b41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c.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心理过程中不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感觉B.想象C.记忆D.情感【答案】 D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
A.有明确的观察目的B.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C.有翔实的观察记录D.以上都是【答案】 D3、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B.行动操作法C.发泄法D.表扬鼓励法【答案】 B4、以下哪部教育著作以“回归自然,发展天性”为主线索?()A.《教育漫话》B.《爱弥儿》C.《幼儿园的研究》D.《三字经》【答案】 B5、( )缺乏会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坏血病。
A.维生素CB.维生素AC.维生素BD.维生素D【答案】 A6、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反映了幼儿的()A.情感发展B.社会认知C.感觉发展D.个性发展【答案】 D7、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
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
B.回避型C.矛盾型D.混乱型【答案】 B8、我国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称为()。
A.教师B.保育员C.阿姨D.保姆【答案】 B9、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
?A.家长学校B.宣传栏C.家长委员会D.家长学校、宣传栏、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簿【答案】 C10、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称为( )A.生活活动B.教学活动C.一日活动【答案】 D11、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问卷法D.作品分析法【答案】 B12、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这符合()A.基础性原则B.兴趣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价值性原则【答案】 C13、受到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幼儿园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72d494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e.png)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育儿方式,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重视孩子的天性发展,让孩子更自然、更愉悦地成长,促进孩子的心理、生理更健康。
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在这种理念下,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特点,以科学智慧的育儿方法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潜力。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 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孩子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发展。
2. 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给孩子最丰富、最真实的学习资源。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重视孩子的情感发展:情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然养育育儿理念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同时也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
5. 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
家长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育儿方式,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重视孩子的天性发展,让孩子更自然、更愉悦地成长。
这种理念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更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77013db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6.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之下,很容易迷失自己,与自然疏离。
人类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渴望,释放天性成为了当代人追求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现代城市生活中高楼大厦、混凝土丛林等人工环境让我们远离自然的本真。
这种疏离使得我们心灵感到压抑,焦虑和疾病也开始逐渐侵袭我们的身体。
回归自然成为了追求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
回归自然不仅仅是指身体接触自然环境,更是一种内心的放松和解放。
它包括了接近大自然的活动和体验,如徒步旅行、露营、登山、泛舟等,也包括追寻心灵的和谐和平静,如冥想、瑜伽、参观花园和公园等。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平衡生活。
冥想是一种让人们回归自然的有效方法。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清空杂念,疏导负面情绪,只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受。
冥想让人们与内心建立联系,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宁静。
在冥想的时刻,我们可以听到自然界的声音,观察到四季的更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与我们的连接。
冥想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帮助人们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保持沟通和理解的通道。
这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社交和谐。
参观花园和公园也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
花园和公园注重绿植的种植和布置,使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
在花园和公园中漫步,我们可以欣赏鸟儿的歌声,闻到鲜花的香气,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这不仅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增加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很容易让人们忽视回归自然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创造时刻回归自然的机会。
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冥想和运动,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公园或自然风景区进行一次短途旅行。
这些小小的举动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喜悦和幸福感。
回归自然,是一种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过程。
通过释放天性,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意义。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e49046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b.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常常感到压抑、焦虑甚至疲惫不堪。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许多人开始意识到需要释放天性,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意味着让自己的天性得到表达和释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而这些都需要得到发展和满足。
有些人喜欢艺术创作,可以尝试去绘画、写作或者学习音乐;有些人喜欢运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释放自己的天性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回归自然意味着摆脱现代社会的束缚,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身心健康的必需品。
由于生活的繁忙和城市的繁杂,很多人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
回归自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可以选择远离尘嚣的乡村或者海边度假,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
也可以选择在城市中寻找自然的痕迹,比如公园、花坛、湖泊等,去散步、跑步或者静心休息。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回归自然都能够让我们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释放天性和回归自然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释放了自己的天性,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欲望。
而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让我们真正地与大自然相融合,感受到它的力量和美丽。
释放天性和回归自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人们能够真正实现幸福和平静的重要途径。
在释放天性和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
当我们身心放松的时候,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过于劳累和压力过大。
在与大自然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改正和调整不当的做法。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释放天性、回归自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4a89ec1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e.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抑和疲惫。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本性,远离了大自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有助于释放心灵,恢复身心健康。
回归自然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摆脱压力。
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触摸草地和树木,听着鸟儿的鸣叫声,能够让身心得以放松。
大自然的安静和美丽,能够帮助人们忘却烦恼和焦虑,放松身心,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回归自然也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新鲜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食用这些食物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大自然中的阳光和空气也对身体健康有益。
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骨骼健康。
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提高血液循环。
回归自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提高心理健康。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
大自然的美景和喧嚣外界的远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情绪,减轻抑郁和焦虑。
在大自然中,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寂静和平和的感觉,有助于释放心灵,减轻压力。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大自然中与朋友或家人一起散步、郊游,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加深感情。
回归自然还有助于保护环境。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大自然带来了破坏和污染。
回归自然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激励人们保护环境。
通过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人们可以更加珍惜大自然的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产生。
回归自然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和地球有益。
我们应该重视回归自然,回归我们的本性。
尽管现代社会充满了压力和疲劳,但我们仍然可以寻找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
通过融入自然,我们可以释放天性,恢复身心健康,保护环境。
回归自然不仅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幸福。
尊重天性,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尊重天性,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26bfb1efad6195f312ba6a5.png)
一、“回归自然”之思想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在开篇第一句就有所反映:“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2]他在《爱弥尔》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问题,认为教育应顺任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上之策。因为“人一插手就变坏了”。[3]由于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牢牢地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入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关系、猜疑、倾轧、冲突、贪婪、野蛮的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著《卢梭教育思想述评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2)(3)(6)[法]卢梭著 李平沤译 《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1983年版
(5)赵稀方《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4年第一期 p134-139
因此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如今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就是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小资产阶级性和社会局限性,但是其教育理论还是有实践价值的。他对儿童的认识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的发展。
另外,庄子的回归自然人是作为一种消极的主体存在的,人像自然屈服。他认为人的自由过程就是放弃自我的过程。人与天合为一体,客观必然性也就成了人的意志,人便超越了一切而达到了绝对自由。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自由首先是主体之于客体的关系,是主体对客观规律的掌握运用,如果主体已经融合于主体而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自由而言,因此庄子的绝对自由最终只会变为安时随俗的游世主义。而卢梭认为,虽然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人也一样,担任友服从和反抗的自由,人会做出自己的主观抉择。正如“一只鸽子会饿死在满盛美味的肉食的大盆旁边,一只猫会饿死在水果或谷物堆上”[5]。因为动物只愿吃自然给它们安排的食物,而不会尝试一下同样可以维生的肉食及水果,这也是动物落后于人的地方。正因为人这种较之于万物的优越性,卢梭将人看作是地球的主宰。由此可见,卢梭的“回归自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向上的,是有进步意义的。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396f3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f.png)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标签:卢梭;自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启示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其理论思想包括哲学、政治、教育等思想,它们都是人类思想宝库里的巨大财富。
卢梭教育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其自然教育理论,这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就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与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此引发人们对道德教育现状的深思和反省。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1. 培养自然人。
在《爱弥儿》第一卷的开头,卢梭就谈到了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对此,他提出了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这一重要观点。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也是一种“抽象的人”。
所谓“抽象的人”就是不具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人。
而在另一层面上,所谓抽象的人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的人。
“只有一门科学必须教给孩子:这门学问就是做人的天职。
”“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這就是卢梭的教育目的,也是社会中的自然人的涵义。
2. 回归自然,顺应天性发展。
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据此,他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根本思想,也是贯穿《爱弥儿》一书的主线。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即教育必须要尊重和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正如卢梭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個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为此,我们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卢梭看来,任何教育,只要它忽视了“儿童的天性”,忽视了人的道德发展,就永远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
2023-2024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2024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58f81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5.png)
2023-2024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1、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A.半岁B.—岁C.两岁D.三岁正确答案:D2、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 )。
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正确答案:C3、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到( ),我国要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A.2010年B.2015年C.2020年D.2025年正确答案:C4、以下哪部教育著作以“回归自然,发展天性”为主线索?( )A.《教育漫话》B.《爱弥儿》C.《幼儿园的研究》D.《三字经》正确答案:B5、( )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
A.教师是否给予指导B.是否有明确的目的C.活动是否多样化D.幼儿是否在自主活动正确答案:D6、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中,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D.生理成熟正确答案:C7、有的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很少用心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总以教师的身份把现成的知识答案告诉幼儿,要求幼儿达到某种水平。
上述表现反映了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时存在的问题是()。
A.对幼儿的游戏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B.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缺乏真正的观察C.对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缺乏足够的尊重D.对幼儿游戏的类型缺乏充分的了解正确答案:C8、保教人员给幼儿皮肤擦药要注意药物浓度和剂量。
这是因为幼儿皮肤()。
A.保护能力差B.调节体内功能差C.渗透能力强D.表面蒸发快正确答案:C9、下列规定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是( )。
A.《幼儿园暂时规程(草案)》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C.《幼儿园工作规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确答案:B10、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2d0972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
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割裂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逐渐与自然疏离,并将自然视为与生俱来的敌人,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各种现代化生活设施,并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让人们失去了很多东西,例如纯朴、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失去自己的天性。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自然、释放天性,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首先,回归自然需要我们建立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
其次,回归自然意味着我们要摆脱束缚,释放自己的天性。
我们需要尝试去寻找那些能让我们真正放松、愉悦的活动,例如徒步旅行、露营、划船、滑雪、潜水等等。
这些活动能够使我们完全融入自然,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调节我们的情绪、恢复我们的精力。
最后,回归自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更加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从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进行调整,让自己更加健康、自然地生活。
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自然状态,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状态。
回归自然需要的是一种内心的态度,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也是一种对自然美好和人类的未来负责的态度。
只有回归自然,我们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天性,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健康发展。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078ab9f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4.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面对各种规范和标准,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回归到自然状态下的内心。
但是,我们的天性与本性是需要得到释放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追寻内心的愿望和成就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回归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回归自然,首先意味着要放松自己的心态。
现代社会的压力来自于人们对生活和工作过于繁琐和复杂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些需要我们充分的心境平静和冷静。
通过扩大自己的视野,与大自然或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互动,摆脱自己的生活圈,我们的内心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泄。
其次,回归自然项目的重点是更加重视身心的健康。
对于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活态度不正确,多年后,身体的健康问题逐渐发展为病症,而在这个警惕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自然的医学观念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可以通过自然疗法、饮食疗法、按摩和瑜伽等方式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更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产生。
最后,回归自然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好的探索内在的精神世界。
现代人往往过于关注外在的物质追求,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生命,简单的说就是关掉手机,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去思考,通过内循环物理身体的状态,也让精神获得了平静。
回归自然的实践也不是要我们完全脱离文明,放弃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科技,也不是要我们吃草、和动物生活在一起。
而是希望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自己身体、心灵所需的平衡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好的去释放我们内在的天性和本性。
总之,回归自然,是我们身体、心灵、精神的巨大工程。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松自己、重视身心健康和探索自然,找到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将会对我们的人生,乃至我们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学会回归自然,给自己、给未来更多的美好愿景。
幼儿教师资格: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幼儿教师资格: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775d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a.png)
幼儿教师资格: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题库版)1、单选()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A.社会B.科学C.绘画D.艺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江南博哥)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2、单选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王守仁D.朱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王守仁,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王守仁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根本原则,他提出了“自然教育论”。
3、单选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A.促进幼儿健康成长B.确保幼儿心理健康C.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D.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
幼儿教育也必须保证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将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作为其中心任务。
4、单选()提出良好学习环境的特点是:自由发展、有秩序、生气勃勃、愉快。
A.福禄培尔B.蒙台梭利C.陶行知D.陈鹤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主张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良好学习环境。
她认为,良好学习环境的特点是:自由发展、有秩序、生气勃勃、愉快。
5、问答题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
正确答案: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总结等环节,充分运用幼儿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达到预定的保育和教育目的。
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是:首先,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管理是由人去实施的。
其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和其他因素的综合。
再次,班级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总结等环节来实现的。
最后,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达到预定的保教目的。
6、单选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为出发点的。
A.儿童中心B.儿童生命C.适应自然D.反对成人化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蒙台梭利受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思想影响,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5篇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d3d5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e.png)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5篇《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爱弥儿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爱弥儿读后感1卢梭写的《爱弥尔》一书,在我所看的教育专著书籍中,属于非常清新的、非常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著作。
卢梭写于1762年的《爱弥尔》,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风雨考验,但是直到如今,依然焕发出它迷人的光彩。
对于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再次回到教育的原点思索思索,这是十分有益的。
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保教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预测(10)
![《保教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预测(10)](https://img.taocdn.com/s3/m/3b11cb10a76e58fafab003f2.png)
A. 3
B. 4
C. 5
D. 6
【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4岁时幼儿能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发音。幼儿在学习语音时,成人应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关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第21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D. 父母
【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名师详解]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要求。
第9题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 ),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 的教学活动。
A. 心理发展特征
B. 身体发展特征
C. 性格特征
第19题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大大落后于空间知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 时间比较具体
B. 时间比较抽象
C. 时间比较笼统
D. 时间比较系统
【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第20题 ( )岁时幼儿能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发音。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756ee7c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0.png)
释放天性回归自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渐远离了自然。
在城市化和人
口增长的背景下,城市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愈演愈烈。
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然而,回归自然和释放天性已经成为当下越来越流行的主题。
这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
和向内心本质的探寻。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放下虚荣和功利,真正回到自然
的怀抱中,寻找灵魂的归属。
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回归自然。
比如参加钓鱼、徒步旅行、露营等活动,这些
活动可以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享受宁静和美丽的风景。
此外,还可以种植
自己的菜园子,植树造林,让我们的行动真正为自然做出贡献。
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释放天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经常被社会的规范和标准所影响,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需要放下虚荣心,去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尝试多种不同的活动,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满足。
事实上,回归自然和释放天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真正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过程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内心探寻旅程。
这种旅程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信息爆
炸和压力巨大的时代中,帮助我们活得更加自信和自在。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归自然,释放天性,为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和平静。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34b72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59.png)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爱弥儿》读后感1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
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91ddd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5.png)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
”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
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
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
书中,另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
”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这一篇读后感仅仅是阅读一部经典的最初体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语言,足以让人受益匪浅。
“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而且对各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自然,发展天性
———读《爱弥儿》有感
上大学时,曾经翻阅过卢梭的《爱弥尔》,由于没有什么教育实践,很多地方懵懵懂懂,最终囫囵吞枣,未食其味。
这学期,我重拾《爱弥尔》,感觉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我不禁为卢梭的教育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和教育方法的粗糙而深感羞愧。
读完《爱弥儿》,我的心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处于近代社会转折点上,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他一生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长期勤奋的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
这些作品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改革,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十年,融哲学、教育和文学于一体,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塑未来社会新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
这是极富内在意蕴,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颤栗中世纪社会的一本书。
在《爱弥儿》中,卢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其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即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他反复强调,在教育中要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去对待学生。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真正的
人,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传统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发展特点, 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 总是把儿童当作成人看待强迫儿童接受成人才知道的东西,其最终结果是儿童成为成人的牺牲品。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读卢梭的这段话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
然而,由于人口激增,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让孩子们参加各种训练班,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使自己所教成绩高于其它班级,老师让孩子们淹没在题海中,而不顾及个性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减少孩子出事故的机率,本该让孩子们参与的诸如春游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被取消,孩子们失去了受教育、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
如果要问谁生活得最累?我想,只要留心的人都会说,现在是孩子最累。
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是孩子,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匆匆赶路的仍是被书包压低了肩的孩子;吃完晚饭后,当大人们在观看电视悠闲自得、享受生活时,可怜的孩子们却不可以……大人们在孩子身上寄托着自己未达成的心愿或理想,随意支配着下一代。
现在的孩子正在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所不需要承担的责任,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太重的期望。
没有了伙伴间的游戏、阳光下的歌唱;
忘记了在野外放风筝的乐趣、玩泥巴的快乐。
孩子的天空,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式教育下,这些孩子是不是还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是不是还拥有自己的天性和个性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怎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呢?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成长特点,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个个都像“小大人”。
蛹未必就一定能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
当蝴蝶还潜在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的要求蛹长了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这种要求不过分吗?不滑稽吗?
在卢梭看来,人生来是自由的,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便是自由,他坚决反对压抑儿童的封建教育,反对严酷纪律摧残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旧教育。
主张在教育中应排除顺从和命令的词汇, 还儿童个性自由、思想自由和活动自由。
当然,以儿童为中心,既不是束缚儿童,也不是溺爱、纵容儿童,而是给儿童以主动性,促进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希望的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发展天性。
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