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微课教案
《春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春望》教学设计12教材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春望》,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
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之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学习《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春望》教案(精选20篇)《春望》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调。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赏析这两首诗,体会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二、写作背景:1、《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春望》一诗属于五言律诗。
2、《石壕吏》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式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的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意1、学生四人为一组,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力求形式多样,有所创意。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的情调和韵味。
)2、欣赏配乐朗诵《春望》《石壕吏》,感受诗的情感。
3、师生齐读这两首诗。
4、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四、深入欣赏,领悟诗歌《春望》赏析(一)想象形象,把握物境问题引导:《春望》一诗中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首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春望语文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
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
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
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优秀8篇】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语文教案《春望》【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收获良多。
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在教学中,老师多提问,少讲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思考题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布置的扩写题目,老师可以示范性的先写开头,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
杜甫《春望》教案篇二纵观杜甫之仕途,可谓极不顺利。
先是考取进士落第,受困长安,继则投诗献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玄宗入蜀。
本欲北投肃宗,却陷于贼手,羁縻半载。
好不容易冒死逃归获左拾遗,又因房案私情,犯颜直谏,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以后,虽然官复原职,而旋即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不久关中饥荒,杜甫遂弃官携家随民加入逃难之列。
此后在好友严武处(成都)稍有短暂的安定生活(就是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那段时间,这两句恐怕也并不仅仅是感慨诸葛武侯吧?),但随着严武之死,再落漂泊不定,直至病死在湘江之上。
杜甫胸怀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却不能脚踏实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做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却又有失约束、满腹牢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关心天下大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又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他甚至是一个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的人(“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样的人必然会在现实中到处碰壁不为所容,而终将一无所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从而酝酿出《离骚》式的满腔“怨恨”情绪。
人们把杜甫的诗歌风格概括为“沉郁钝挫”,其“沉郁”之风恰恰道出其作品内容及主题的深沉厚重、所抒情感的压抑郁闷。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这首诗。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杜甫诗歌手法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理解。
2. 杜甫诗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春望》这首诗,了解作者杜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的诗句,复习旧知识。
2. 研读诗文(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划分章节,理解内容。
(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 欣赏手法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技巧。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背诵《春望》。
(2)写一篇关于《春望》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与《春望》主题相近的其他唐诗进行对比学习,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春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
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花、鸟。
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春望教案篇二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春望》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春望》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春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春望》,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
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之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学习《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春望教案6篇
春望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望教案6篇优秀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步骤,优秀教案的撰写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春望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春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一、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请同学们看注释一,读一读背景介绍。
二、写作背景补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学习诗歌1 、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同桌间相互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搔、胜、簪等字。
(2)读准节奏。
老师指导、回顾诗体。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组长指导大家朗读,示范读,其他同学划节奏,老师巡视检查。
(3)读懂感情。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诗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来?在小组内发言,要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组织归纳答案。
2.品读诗歌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诗歌(1)品析诗题:读----品从诗歌的题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写的是春天诗人望到的长安城的景象。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望》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懂得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中所运用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杜甫诗歌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 杜甫诗歌风格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相关资料:杜甫的其他诗作、历史背景资料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杜甫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历史地位。
(2)简要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分析其独特之处。
(2)举例对比杜甫的其他诗作,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理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背诵《春望》。
(2)选取杜甫的一首诗进行鉴赏,写出自己的感悟。
8. 板书设计《春望》杜甫意象:春风、长安、战火、破败修辞:拟人、对偶、排比、设问风格:现实主义、忧国忧民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a. 选取其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篇,如孟浩然的《春晓》,与《春望》进行对比。
杜甫《春望》教案(公开课)
杜甫《春望》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春望》这首杜甫的诗歌,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景色的感受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并理解诗歌的内涵;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春望》这首杜甫的诗歌;2.录音或视频:杜甫的《春望》的朗读或演唱;3.课件:包含诗歌的文字和配图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导入话题,例如: - 你们知道杜甫吗?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 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有哪些特点?第二步:欣赏诗歌(10分钟)1.导入杜甫的诗歌《春望》。
2.播放杜甫《春望》的朗读或演唱音频。
3.学生听诗歌的过程中可以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解读诗歌(15分钟)1.分段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分析杜甫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第四步:翻译诗歌(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的翻译,借助课本和字典进行翻译。
2.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翻译的结果,并选取最合适的翻译进行展示。
第五步:朗读诗歌(1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的朗读练习。
2.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第六步:诗歌赏析(15分钟)1.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感情和意义进行赏析。
2.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在班级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七步:创作活动(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活动,写一首自己的春天诗歌。
2.学生可以借鉴杜甫《春望》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
第八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如翻译诗歌、朗读练习和创作活动。
2.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对杜甫《春望》的赏析。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__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__,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3.小组推举__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八、赏析诗歌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九、探究质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春望》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望》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春望》的诗歌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2. 杜甫的诗歌风格特点。
3.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2. 杜甫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的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诗歌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望》,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望》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春望》的创作背景,揭示诗歌的历史价值。
(2)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举例说明其艺术特点。
(3)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春望》。
6. 课后作业(1)背诵《春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查找其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如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行比较学习。
(2)分组讨论,分析各诗人对春天的描写及其表达的情感。
2. 创作实践(1)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互相评价、学习。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望》优质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望》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导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
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作者介绍1、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26课《春望》教案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或相关艺术表现,提高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将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的基本内容、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望》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并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它是杜甫在战乱年代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造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望》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望》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景象、诗人的情感等。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模仿《春望》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短诗。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4.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提高课堂效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春望》教师课堂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春望》教学设计精品3篇
《春望》教学设计3课时目标1、理解诗意,理解诗人形象2、领悟诗人忧国念家的思想感情重难点理解诗人形象,领悟诗人忧国念家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杜甫相关的信息,猜出诗人杜甫。
由杜甫《望岳》中的诗人形象转到分析《春望》中诗人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诗人形象——苍老忧愁全班朗读诗一遍,找到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分析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齐读生读诗句一遍,回答诗意:头发早已白了,抓一抓顿觉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生找词语并分析,其他学生补充,师提点“白头”——苍老忧愁(板书)“搔”——抓的动作,欲解愁而愁更愁“更短”——白发更少,内心痛苦哀怨三、分析诗人情感——忧国念家1、提问:是什么让不到45岁的诗人如此苍老忧愁呢?朗读诗一遍在诗中找两个原词作答。
感时(国)恨别(家)——板书2、分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生齐读生读诗句一遍,回答诗意: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不禁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也害怕。
(互文的译法)生分析“花溅泪”“鸟惊心”师提问:花鸟都是美景,为何诗人看到后一点也不开心呢?生答:以美景衬哀情,作用是突出诗人忧国念家之情。
3、国与家发生了何事,让诗人如此忧心呢?先分析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生齐读生读诗句一遍,回答诗意:国都沦陷,城池破败不堪,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城内草木茂盛。
“破”——战乱破败之景;“深”——战后杂草丛生荒凉之景师:战争毁了昔日繁华的一座城,使百姓颠沛流离。
战争使国家衰落,战火让民不聊生。
诗人因忧国忧民愁白了头。
(板书“忧”字)后分析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生齐读生读诗句一遍,回答诗意:战火延续到眼下三月,一封家信值万两黄金。
“连三月”写出了什么?生答——战争延续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了什么?生答——夸张,出家书的珍贵师:因长时间的战争,好久无妻儿的音信,亲人生死未卜,多么思念他们啊,多希望得到家书,知道他们的消息啊!诗人因思亲念家愁白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