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1)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作品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本注释】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②〔北国〕指我国北方。

③〔惟余莽莽〕只剰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④〔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⑤(山算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⑥〔天公】指天。

即命运。

⑦〔须〕等到。

⑧〔红装索裏)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⑨[妖饶(ráo))娇艳美好。

⑩〔折腰)弯腰行礼。

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①〔秦皇汉武〕指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②〔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③〔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④〔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匡胤(927-976 )⑤〔天骄〕天之骄子。

⑥(成吉思汗(hán )〕即元大祖铁木真(1162-1227 )。

⑦〔弯弓]拉弓。

⑧(雕)一种猛禽。

⑨〔俱往矣〕都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附注】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阅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006沁园春雪1

006沁园春雪1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 代 天 成骄 吉, 只思 识汗 弯, 弓 射 大 雕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 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 “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 的活力.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 “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 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 的呢?
要点归纳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先 写眼前雪中银装世界,再写想象中红妆素裹之 江山,虚实结合描绘多姿之风光,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 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自学检测练
1.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xù n) 竞折腰(zhé n) 稍逊( ) 分外妖娆(fè n n) 成吉思汗( há 风骚(sāo)沁园春(qì ) 2.解释蓝色字词的意思。 须晴日( 等到 )分外妖娆( 格外) 俱往矣( 都 )数风流人物( 称得上 ) 折腰(称颂、赞美 )略输文采( 差 )
“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 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 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热 概括写景 江 (实写) 爱 山 祖 (以动写静) 国 如 具体写景 此 大 多 好 想象写景 (虚写) 娇 河 山 (写景、抒情)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沁园春 雪1

沁园春 雪1

品风流人物(什么是风流?)
理想说,风流和成功并肩携手 青春说,风流与品貌不离左右 友谊说,风流是合欢花蕊的柱头 爱情说,风流是并蒂莲下的嫩藕 道德说,风流是我心田种的庄稼 时代说,风流是我脑海中的金秋
多角度 赏析
请以” 《沁园 春 雪》妙就 妙在……”为开 头(说)写一 段赏析的话
毛泽东说,风流是……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 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
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
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
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
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
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便
写下了这首词。
温故而知新
2016/9/28
激扬文字
旷古情怀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 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 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 然一体。 整首诗一气呵成,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成了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
品析小语
1、过渡自然,严丝 合缝。 2、议论与抒情相结 合。 3、一“惜”字包含 多层意。 4、用词有分寸,修 辞用借代。
教师寄语
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 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 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丽, 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坐地 巡天的浪漫华章,有闲庭信 步的击水新唱。读懂了它, 便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读懂了它,便读懂了20世纪 的悲欢离合。同学们,只要 你踏上诗路,你便会吮吸到 香甜的文化之蜜,你的人生, 也将变得摇曳多姿!
小结
从总到分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 从静到动
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实到虚

沁园春雪1资料

沁园春雪1资料

同时,他还特意邀来亲朋好友,一齐欣赏,使这首词被人们辗转传抄,不胫而走, 很快轰动了重庆山城。后来,在重庆公开发表,并在词后按语如下:“毛润 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 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青年法,尤不 足为外人道也。”蒋介石看到此词,起先是不信。蒋介石并非纯是一介武夫, 当年也曾作过诗。1926年的《江西日报》创刊号上曾发表过他的一首贺诗: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作,10月7日,毛泽东在红岩村手书旧作 赠送给他,便是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题 赠后,不胜赞叹,深感毛氏“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 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因而忍不住“效颦技痒”,次韵相和。
如何理解“惟余”“莽 莽”“顿失”?
“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 无边无际,照应第一层中“万里雪飘”,“惟余” 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 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
伟而雄浑。“顿失滔滔”写了变化之速,照应 “千里冰封。” 通过以上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 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 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祝《江西日报》诞生
蒋中正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虽然白话诗不如古体诗蕴含隽永,虽然蒋介石当时还是革命阵营中的一分,但他 的这首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配乐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沁园春雪(上课)(1)

沁园春雪(上课)(1)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 大的抱负及胸怀。
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末,兴于宋。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 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如果有 题目,则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 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 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听雪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 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 装素裹,分外妖娆。
诗词 鉴赏 活动
你所要了解的知识
1、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 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
2、意象。意象就是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 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 “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3、意境。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 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初读初悟 :(每班15号,3班4班)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第1课《沁园春雪》(共38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共38张PPT)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1936~1976),中 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 主席(1945~1976),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1954~
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 战争爆发前,在陕北 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 形,观赏风光。面对 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 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 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 诗),毛主席便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 他。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 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 (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后于1945 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 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 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课文导入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 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大都以雪为题;诗坛 文苑,也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着特殊兴 趣,经常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要说到好,《沁园 春.雪》却首推第一。不仅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 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 诗情才智的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他丰富、崇高的 精神世界的一次艺术的显现。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句子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准 备 飞 往 重 庆 的 毛 毛泽东和蒋介石谈判时的合影 泽 东
发 表 背景
这首词公开发表于1945年 8月。当时抗战胜利,蒋介石 假意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和平 谈判。毛为了争取和平,不 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飞抵 重庆,与蒋谈判。期间,诗 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毛就把10年前写的《沁园春. 雪》抄给他,不久《新民报》 发表了毛词,引起各方关注 和反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 颂,极大年2月。毛泽东率领 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 又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抗日 战争。在陕北清涧县,毛 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 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 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 赏“北国风光”,过后写 下了这首词。写景,纵横 千万里,气势磅礴,旷达 豪迈;议论,纵贯古今, 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赏析下阕
1.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 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赏析下阕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
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
整体感知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 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整体感知
2.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北国雪景,展壮丽河山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诗人抱负
合作探究
赏析上阕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 的内容由一个什么字总领?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合作探究
总结上阕: 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 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板书设计
全景: 冰封雪飘
长城—莽莽
(静)
热爱
上 阕
黄河—冰封 实景:
群山—银蛇
祖国 大好
( 动 ) 河山
高原—蜡象
(写景、抒情)
虚景: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 是什么?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整体感知
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1)

沁园春·雪 (1)



分外妖娆(fēn) 稍逊风骚(sāo)

B.竞折腰(zhã)
﹒ C.还看今朝(zhāo) 顿失滔滔(dāo) 略输文采(shū) ﹒ ﹒ ﹒ D.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ù) 江山多娇(jiāo) ﹒ ﹒ ﹒
tāo;D项中“数”应读shǔ。


惟余莽莽(mǎnɡ)
精 要 解 读 · 合 作 探 究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 解 析 】 选 B 。 A 项 中 “ 分 ” 应 读 fân ; C 项 中 “ 滔 ” 应 读
助 读 预 习 · 学 前 热 身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
)
B.数/风流人物
C.江山/如此多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精 要 解 读 · 合 作 探 究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3.语言品析
助 读 预 习 · 学 前 热 身
(4 )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
的准确性。 【提示】从词性、词义入手,结合所在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 要 解 读 · 合 作 探 究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进行分析。
【品析】措辞极有分寸,委婉地指出了古代帝王在文治方面 的不足。
助 读 预 习 · 学 前 热 身
【点拨】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
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作者的抱负。“诗言志”,表达作者志
向的语句即为主旨句。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去理解。 【解读】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理解:表现出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
精 要 解 读 · 合 作 探 究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

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

第1课沁园春·雪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_____,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_____________,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______________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2.须:3.红妆素裹:4.妖娆:5.折腰:6.文采:7.风骚:8.俱往矣:9.风流人物:五、课文层次上阕:下阕:六、问题归纳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本首词有何特色?7.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写雪景、评点帝王呢?七、课文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纵论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儿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F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 •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 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一一《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LI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ln莽莽ma ng ma ng 分外妖娩fQn rao数风流人物shu折腰zh 6思汗hdn稍逊风骚xun sao还看今朝zhao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 •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o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儿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o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口雪覆盖的嫄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

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儿句吗?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岀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焙。

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 •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乂是怎样评价的呢?“惜秦皇汉武射大雕”2.作斯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儿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乂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5 •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

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J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

从“略输”、“稍逊” 乂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

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有,“俱往矣……今朝” o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白•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1年后的1936 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一谁主沉浮呢?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

“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o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岀感情。

第二课时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儿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

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岀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

)写景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

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口茫茫一片。

“惟余”强化了口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c评论时:“引立班英雄亀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 “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輒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

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三、多角度赏析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白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

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一一”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参考: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一一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一一空间;议论一一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千里J “万里J “长城”、“大河J “高山J “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J产生阳刚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