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doc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对于报考初级会计师的考生来说,坚持每日复习知识点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内容真正的掌握,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 ;销售后结存数量:-1 ;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 )/(-1+10 )=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 (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 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12.727(元)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B.10500C.10600D.11000答案:C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计价方式种类详解
1.打算价法:入库单要写明打算价钱,同时还要写明入库数量和对应的金额。
财务人员依据打算价计入原材料科目,与实际价的差额计入“材料本钱不同”科目。
2.全月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3.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一个月内每次进货的时候都得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4.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区别:举个例子,大兴公司2005年期初存货10000件,成本为40 000元,本期销货60 000件。
本期进货情况如下;日期单价数量4月7日元 20 000件5月18日元 30 000件9月6日元 20 000件11月20日元 8 000件采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40000+20000*+30000*+20000*+8000*)/(10000+20000+30000+20000+8000)=发出存货成本=60000*=68658元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一个月内每次进货的时候都得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5.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稻谷书屋)
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12.727(元)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B.10500C.10600D.11000答案:C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移动平均单价分析
移动平均单价的相关理论一、关于引动平均单价的相关概念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2.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只本次收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甲醛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记性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成本+原有存货的成本)/(本次进货的数量+原有存货的数量)本次付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货数量*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3.移动平均价优点:a.移动平均价格可反应”实时的”加权平均价格,特别是物料价格涨跌幅度大时物料的价格不会被差异扭曲。
b.因为是基于交易的实时加权平均计算价格,一般情况下,移动平均价不产生差异,价格相对真实。
c.如果所有的物料都使用移动平均价格,则所有物料反应都是是价格。
4. 移动平均价缺点:a.移动平均价因为随着每次交易发生变化,掩盖了价格变化来源和差异,分析价格变化非常困难,当然启动物料分类帐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在物料分类帐中可以保存这个差异来源,只是期末物料分类帐不分摊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差异而已(假设物料分类帐也能分配移动平均价的差异到本期消耗和期末库存该模块就非常完美)。
b.移动平均价价格相对真实,但是如果收货和发票不及时,不说收货和发票跨期,就是在本期,由于物料数量的变化其移动价格都会情不自禁失真。
c.退货退库影响价格或产生差异系统使用移动平均价时,在做退货或者退库时也会影响价格。
目前物料价格100元/个,退货有这么些情况,一是能对应到采购定单,知道是哪批的进货,比如上期采购的,采购价格是200元/个,如果供应商能补货,此时可采用102使用当期的100元/个退货,不影响当期价格,如果需要退回货款的,则只好开退货采购订单200元/个地要回已付货款(如果已经付款)或冲减该供应商的应付,影响当期移动平均价格是铁定的。
移动加权平均法word版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 :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 -1 ;加权价: 10;结存金额: -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 )/(-1+10 )=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 (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 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概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MWA,Monthly Weighted Average)是一种用于计算一个月份内的平均值的方法,其中每个数据点的权重与其在月份内出现的次数成正比。
这种方法在统计和分析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金融和经济领域。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使得在有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数据的表现趋势。
它能够给出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平均值,相对于简单算术平均值而言,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中的变化。
计算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遍历给定月份内的所有数据点。
2.计算每个数据点出现的次数。
如果有重复的数据点,则将它们的出现次数相加。
3.对每个数据点的数值乘以其对应的权重。
权重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点的出现次数与总出现次数的比例得到。
4.将所有加权值相加。
5.将加权值的总和除以总出现次数,得到最终的加权平均值。
示例以下是一个使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值的示例: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集,表示一个月份内某产品的销售数量:日期销售数量2022-01-01 102022-01-05 152022-01-10 202022-01-15 52022-01-20 102022-01-25 152022-01-30 20现在我们想要计算这个月份内的平均销售数量。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数据点的权重。
由于每个月份的天数可能不同,我们需要将出现次数转换为权重。
日期销售数量出现次数权重2022-01-01 10 1 0.03332022-01-05 15 1 0.03332022-01-10 20 1 0.03332022-01-15 5 1 0.03332022-01-20 10 1 0.03332022-01-25 15 1 0.03332022-01-30 20 1 0.0333接下来,我们将每个数据点的数值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并将乘积相加:(10 * 0.0333) + (15 * 0.0333) + (20 * 0.0333) + (5 * 0.0333) + (10 * 0.0333) + (15 * 0.0333) + (20 * 0.0333) = 10.0最后,将上述结果除以总出现次数,得到最终的加权平均值:10.0 / 7 = 1.4286因此,这个月份内的平均销售数量为1.4286。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
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该项和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移动加权平均法word版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2020年10月整理).pdf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区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
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精确的成本核算。
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
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1。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例如:期初A材料库存:3 000千克,单价4元,金额12 000元。
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单价4.4元,金额8 800元。
7月18日领用4 000千克。
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单价4.6元,金额13 800元。
7月29日,领用2 000千克。
7月31日,领用500千克。
请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
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后的加权平均单价=7月18日领用:=4 000×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后的加权平均单价=7月29日领用:=2 000×7月31日领用:=500×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总结: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期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收到这批存货之前结存存货的成本,这批存货的成本)?(收到这批存货之前结存存货的数量,这批存货的数量)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
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
精确的成本核算。
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
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