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参考模板
哈尔滨城市规划方案-最新版

哈尔滨城市规划方案简介哈尔滨市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省会。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哈尔滨市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重要关注点。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积极推进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力求打造出更加现代化、便利化、宜居化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梳理和分析。
城市规划历史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哈尔滨市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包括:旧城区、中国城区、日本街区、都市建设区。
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市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方案,包括:1922年推出的《中国城区改造计划》、1947年推出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总体设计方案》、1954年推出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条例》等等。
其中,1947年的城市总体设计方案相对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该规划方案以整体性规划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目标和方案。
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积极推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哈尔滨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政府在2017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想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科学、先进的指导方针。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在于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宜居化发展,同时实现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一体化。
城市功能空间规划哈尔滨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城市功能空间规划方案。
根据该方案,哈尔滨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能力。
区域发展规划除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功能空间规划,哈尔滨市政府还将推进各个区域的发展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将重点考虑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城市区的建设等问题。
未来展望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方案是一个龙头项目,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心。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哈尔滨市城镇国有土地级别范围说明

规划群力堤-规划武威东路-规划东明大街-规划三环路-哈双北路-四环路-老机场路-金山堡村北侧-蔬菜研究所南侧-规划齿轮路-铁路-道里区五级地边界所围成的区域
七级
规划群力堤-规划三环路-规划东明大街-规划武威东路所围成的区域;规划三环路-哈双北路-规划四环路-规划东明大街所围成的区域;老机场路以南,小西屯、金山堡村北侧一带
三级
北新街(长兴街-二十道街)两侧;靖宇大街(九道街-二十道街)两侧;太古街(南小六道街-南二十道街)两侧;新道街两侧;东直路(铁路桥-马家沟河)两侧;南通大街(南岗区界-东直路)两侧;南二十道街两侧;东直路(新道街桥-红旗大街)两侧;松花江-北十四道街-富锦街-东兴街-大新街-北新街-北十六道街-街-铁路-道外区二级地边界所围成的区域;道台府遗址公园地区
四级
东北新街(二十道街-更新街)两侧;东直路(红旗大街-南直路)两侧;南直路(三棵头道街-先锋路)两侧;红旗大街(南岗区界-东直路)两侧;先锋路(南岗区界-南直路)两侧;嵩山路(南岗区界-先锋路)两侧;淮河路(南岗区界--红旗大街)两侧;桦树街(宏伟路-哈东站)两侧;哈东站广场周边地区;松花江-北十八道街-中和胡同-北十九道街-东北新街-振江街-华建街-安华街-华松街-马家沟河-新乐小区-南岗区界-道外区三级地边界所围成的区域
五级
公滨路(东门街-省地质技校)两侧;化工路(道外区界-化二街及木材北街-公滨路)两侧;电碳路(公滨路-电极五道街)两侧;南岗区边界-南直路-新建南街-清华街-公滨路-东门街-延福街-果园街-铁路-香坊区四级地边界所围成的区域;通乡街(进乡街-荣进街)两侧;进乡街(通乡街-军民街)两侧;军民街(进乡街-五八新村)两侧;哈平路(马家沟河-薛家屯)两侧;文治头道街-文治二道街-文治三道街-农林街-黑龙江中医学院西侧一带;电机厂厂区-绝缘厂厂区-重型机器厂厂区-亚麻厂厂区东侧-军体校小区-中北春城小区一带;哈锅炉厂、哈汽轮机厂、哈林机厂及通乡街以东、进乡街以南、铁路线以北地区;哈平路以东-马家沟河、黛秀公园、康民路、旭东街及哈轻型车厂以北-幸福路、健康路及三大动力路以南-进乡街以西地区;和兴路以南-哈平路以西-马家沟河以东以北除三级地及四级地外的其它区域;远大都市绿洲小区地区;哈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双拥路两侧地区
哈西区的发展规划

哈西区的发展规划一哈西新区的发展规划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哈西新区分区规划》以及哈尔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1、道路交通方面:哈西新区包括行政区规划的南岗区保障路街道、和兴路街道、哈西街道、王岗镇的大部分管辖区域及动力区约2平方公里区域。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起康宁路,南到四环路,东起学府路,西至京哈铁路线,总用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
哈西新区地处哈尔滨市区西南部,是哈尔滨市南端的门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黑龙江省的最大的铁路货运的编组站,哈南铁路编组站从新区中部东西向穿越,将哈西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用地18.45平方公里,南部用地24.73平方公里(含哈南编组站用地1.17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哈西新区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180.1米,最低海拔140米,最大高差在40米左右。
何家沟两条支流从新区东部和西部穿过。
城市基础设施:域内主干道路学府路与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接,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出入口。
哈西新区西侧有三条铁路专用线,中部有铁路编组站,可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
新区北侧康宁路与哈尔滨市城市东西主轴西大直街和埃德蒙顿路相通,可直接达商业中心与机场。
2003—2005年区域内及周边新建了工电路、哈西大街、学府四道街、长寿路、征仪路等十条骨干道路,为哈西新区的调整改造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环快速路起到屏蔽过境交通、减轻道路压力。
80米宽的主干道的学府路和三环路,起到组织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作用。
新建和改善哈西大街以西,西北和西南道路的联系。
自学府路进入哈西新区的5条主干道进行升级,承载公共交通和多种交通方式。
以西部边缘椭圆形区(奥林匹克中心)为端点的放射性道路系统构成了北部区德道路格局。
从学府四道街延伸出的林荫大道是东西向的主要轴线,将哈西核心区分成2个几乎对称的组团。
两条相交的主路将组成北部的道路骨干(1)南北向哈西大街(2)西向延伸的学府四道街道路逐步完善空间无限延伸随着松浦大桥、文昌高架桥、铁路街“两桥一街”全线通车。
xx镇总体规划文本(成果)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3)第一条规划背景 (3)第二条规划依据 (3)第三条规划原则 (3)第四条规划期限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二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4)第一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六条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4)第七条发展总目标与策略 (4)第八条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九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5)第十条城镇空间发展目标 (5)第二章区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十一条区域居民点发展策略规划 (5)第十二条区域镇村体系结构与等级规模结构 (6)第十三条区域镇村公共设施规划 (6)第十四条区域镇村道路设施规划 (7)第十五条区域镇村公共设施规划 (8)第十六条区域镇村基础设施规划 (8)第三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0 第一章镇区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10)第十七条镇区用地布局结构 (10)第十八条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10)第十九条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条镇区镇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一条镇区住房和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镇体系规划

王岗镇体系规划第一章城镇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一条城镇定位王岗镇是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配套的现代化综合城镇示范新区。
第二条发展目标1、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将与哈西新区同步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工农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兴旺发达,农业协调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的新型城镇。
2、2016年——2020年稳步发展阶段。
王岗镇将建成为与哈尔滨市城区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化、花园式宜居新区。
第三条发展战略1、加快科学技术创新2、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6、加快科技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第二章城市规模、布局与空间管制第四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2020年王岗镇可容纳的人口20万,其中中心镇区可容纳人口8.5万人。
2020年王岗镇城镇化水平达到80%左右。
第五条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区、镇区及居民点内,其中居民点用地22.69平方公里(其中总体规划界线内8.61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用地1.42平方公里,物流仓储园区用地0.82平方公里,特殊用地2.98平方公里,铁路用地3.90平方公里。
规划非建设用地中,主要为农业用地,用地面积为25.20平方公里。
第六条空间管制规划1、禁止建设区:为镇域范围内禁止进行建设的区域。
包括哈南编组站南北两侧的生态控制区域,为由哈双公路-哈南编组站-哈大铁路线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和镇区东部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的区域。
禁止建设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村镇建设及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生态控制区应建立和完善保护制度,除必须的保护设施外,不得增建其他任何工程设施。
2、限制建设区:限建区为未来城市可能发展的区域。
具体用地为哈大线西侧的新胜村、华滨村等,四环路南侧的兴隆村区域。
考虑到王岗机场未来的搬迁问题,搬迁之前可按照机场净空及军事管理区的其他要求控制其周边区域的建设规模,搬迁后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建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精品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word资料11页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19-2020)哈尔滨都市圈是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公里左右)为半径,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2019年底总人口842万。
都市圈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一主三副三核、六轴三圈层”的空间组织结构。
“一主”指哈尔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
“三副”指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中实力较强的三个县市:阿城、双城、肇东。
“三核”指位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县市:宾县、尚志、五常。
“六轴”指贯通都市圈东南西北的“城镇—产业”共生轴线,包括:“哈大齐牡”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京哈—哈绥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哈五”公路、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同三”、“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
“三圈层”指都市圈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差异而形成的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扩展圈层。
产业集聚区布局:传统产业集聚区。
包括:位于三大动力工业区、平房工业区、油坊街工业区、阿城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业集聚区;以双城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江北食品工业集聚区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区;位于利民工业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家工业区、对青山工业区内的医药化工集聚区;位于宾西工业区和护栏铁东工业区的建材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
包括:以迎宾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太平空港和香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哈东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江北松浦镇北部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基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包括:中心城市哈尔滨和各卫星城市综合性服务中心;依托空港园区形成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和依托交通节点和产业园区形成的区域专业性物流中心;结合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服务区。
农业产业化集聚区。
在卫星城(尤其是五常和尚志)的主要农业产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木材、中药材等加工基地。
最新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39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5km2;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58km2。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格局特点为“12918”,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富有活力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十八个聚集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一主五副”构筑城市公共中心。
(3)形成“五大产业基地”。
城市区位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市域城镇现状分布图人口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人口规模为347万人。
用地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
平均每人建设用地:84.4平方米/人。
城市现状图(2003年)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评价图城市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图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图人口规模:到2020年哈尔滨市人口规模达到495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9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人。
城市总体规划图21世纪之初,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潮为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市场运行机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省现代化”的构想,因此,城市必须更新、扩展,从而满足新世纪城市发展竞争的需要。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规划,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适应上述背景需要,对其周围关系密切的县(市)进行从新定位,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功能,壮大中心城市实力,提高哈尔滨市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竞争力。
市区行政区界范围示意图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
”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城区产业空间发展:构建“一主五副”城市公共中心;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形成八大工业区。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人民政府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办公消耗用品及类似物品(7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中标单位ຫໍສະໝຸດ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人民政府 采购电子验收单公示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1.5
2023-06-16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7 日 生成
3/18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3.4
2023-06-20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0.9
2023-06-26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0.2
2023-06-20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0.1
2023-06-20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0.1
2023-06-20
哈尔滨森瑟尔科技 有限公司
0.1
2023-06-20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7 日 生成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人民政府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110
同比增长:100.0%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387.74
同比增长:100.0%
平均金额(万元)
¥4.97
同比增长:100.0%
(2)办公设备(14)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黑龙江政府采购电子卖场采购
TOP2 黑龙江政府采购电子卖场采购
TOP3 黑龙江政府采购电子卖场采购
TOP4 黑龙江政府采购电子卖场采购
施工图说明(王岗东路)

8.1盲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2)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3)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化带时,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0.25-0.5m处。
5)人行道内侧有树池时,行进盲道可设在距树池0.25-0.5m处。
Z1匝道为三环路右转至王岗东路匝道,Z2匝道为王岗东路下穿三环路后左转,与三环路相接匝道。主线工程范围为K0+082.873~K2+180,全长2097.127米;Z1匝道工程范围为K2+180~K2+539.513,全长359.513,Z2匝道工程范围为K2+180~K2+815.848,全长635.848米。为了与Z1、Z2匝道相接,同时对三环路K17+580~K17+760路段进行双侧帮宽。
6.1.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设计弯沉值:311(1/100mm)。
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下表:
路基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值)
压实度(%)
填料最大粒径(cm)
6
-
纵坡最小长度(m)
150
455.095
极限最小纵坡(%)
0.3
0.35
凸形竖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m)
1200
-
一般最小半径(m)
1800
6000
凹形竖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m)
1000
-
一般最小半径(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第一部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现状概况(一)村镇体系发展现状1、村镇总体格局王岗镇目前已形成了1个镇政府所在地城镇、11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17个自然屯在内的,中心城镇、行政村、自然屯三级村镇聚落的村镇体系。
总人口45810人,总用地5887.34公顷,建成总面积993.67公顷。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王岗镇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王岗镇1个镇域中心城镇为核心,以11个镇域区域中心——行政村为主体,若干自然屯为网络的镇域村镇体系。
以王岗镇为中心,整个镇域处在由三环(规划)、四环、哈双公路、学府路、机场路和京哈铁路所组成的扇形网络内,各村镇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镇域现已形成了以王岗镇为首位城镇的村镇规模结构。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王岗镇乡镇企业发达,工业产值增长迅速。
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86:7。
人均职工收入4341元,农民收入3793元。
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稳定增长,发展潜力大。
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中电磁电缆、机械、建材、轻工业、新能源等为主导部门,效益较好,发展势头迅猛。
第三产业以初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果品大市场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1、村镇体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不尽合理3、基础设施发展滞后4、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5、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四)规划总体方案1、职能结构(1)近期规划(2001~2007年)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一级城镇为核心,以杜家村等3个二级村(镇)为主体,以7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撤兴农村,划入王岗镇,增加王岗镇的发展空间。
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以及城镇为核心,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3个二级村为主体,以6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空间分布(1)近期(2001~2007年)规划到201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兴农村为主体,7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
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规划到202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为主体,6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
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3、发展轴带镇域规划发展轴三条:一级发展轴一条:近期以永丰村、王岗镇和兴隆村为一级发展轴;远期以兴隆村、王岗镇(含兴农村)、房身村、哈达村和永丰村为一级发展轴。
二级发展轴两条:近期以卫星村、兴农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远期以卫星村、王岗镇(含永红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
4、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计近期到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远期到2020年为50亿元。
近期到2007年产业结构调整为6:74:20,远期到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4:56:40。
5、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基地及开发园区:(1)在兴利村建立以桃园、油豆角基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园区。
(2)建设以永红、红星为中心的绿色特菜园区。
(3)建设以杜家村为中心的科技畜牧园区。
(4)建设以房身村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小区。
(5)建设以卫星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基地。
(6)建设以“三八水库”为主体,辐射靠山村的渡假休闲区。
(7)建设以哈达村、振兴村、永丰村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开发区,完善果品大市场的建设。
(8)建设以房身村为中心新能源产业基地。
镇域基础设施建设:(1)2007年以前完善给排水系统建设,使铁路编组站以北各村使用自来水系统汇入哈市供水管网,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
(2)2007年以前实现“村村通”工程,即村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完善镇内交通体系,重点搞好村与村、村与镇之间道路的建设,使内部交流高速、便捷。
第二部分镇区总体规划一、现状分析(一)概况1、地理位置。
王岗镇位于东径126°32′30″,北纬43°40′30″。
处于哈市建成区西南部边缘,哈市至双城市的公路从镇内穿越,北京至哈市的铁路线在该镇的北边,并设有一个4级客运站。
2、用地规模王岗镇建成区总用地是408.68公顷,形状很不规则,建设用地分布在哈双公路两侧,王岗镇东西宽度为2公里(从王岗火车站至新农村),人口密度8197人/平方公里。
人均用地122平方米。
见用地现状统计表。
注:现状人口21500+12000人,时间2001年底。
建成区内有两个派出所、十一个居委会、一个村委会。
3、人口规模王岗镇建成区人口33500人(2001年统计)。
其中居委会人口17545人,兴利村人口3955人,镇内流动人口12000人。
民族成份,97%是汉族,其余为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
4、工业与仓储王岗镇内现有工厂企业20余家,总用地面积为121公顷,占城镇总用地29.7%。
仓储用地8.38公顷,占城镇总用地2.04%,是靠近铁路线的农机供应站,主要为农场总局服务。
5、交通运输王岗镇的对外交通运输分铁路和公路两种。
京哈铁路在镇北穿过镇内的王岗火车站,主要停靠短距离的郊区火车,上下线4对,以客运为主,客货吞吐量为4级站标准。
公路有哈双公路南线,南北走向,穿越王岗镇全长3公里;还有哈市环路,东西走向,在王岗镇北部穿越,全长1公里。
王岗镇与哈市的联系有一条公交线路。
6、城镇居住王岗镇居住用地为164.94公顷,占城镇总用地40%。
居住区内平房占4/5,楼房占1/5。
楼房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平房区居住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居住建筑面积为9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26.8平方米。
7、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用地是55.2公顷,占王岗镇总建筑用地的13.4%,其中商业用地4.8公顷,行政办公用地1.2公顷,科研教育用地35.8公顷,医疗卫生用地13公顷。
(二)存在问题1、道路交通问题。
王岗镇与哈尔滨市区的联系只靠哈双公路,路面狭窄。
而哈市环路,与哈市联系绕行较远产生不便。
王岗镇内部交通也靠哈双公路,缺少平行道路。
镇内东西向道路断头较多,通而不畅,线型不直,全镇道路辅装欠帐,路旁无绿化,缺少停车场。
2、镇内市政设施欠帐太多,属低水平服务。
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排水和集中供热。
排水管线只有1条,2000米长,雨水依靠明沟排水。
供热是一个单位一个锅炉房,冬季镇内上空粉煤灰污染严重。
3、镇内绿化用地很少,没有公共绿地,只靠庭院绿地满足不了居民生活的需要,对净化空气、居民游憩、防避灾害、美化环境十分不利。
4、公共服务设施等级较低,目前沿着哈双公路和王岗大街两侧布置,有的摊床占道,严重阻碍道路交通。
二、总体布局(一)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指导思想:1、符合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树立区域观念,积极参与地域的合理开发和整体建设。
2、解放思想、面向未来、面向廿一世纪,编制高起点、高水平的新世纪建设规划。
3、符合王岗镇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大发展服务。
4、从王岗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发挥和形成城镇的个性和特色。
5、以王岗镇为中心,又要服从哈市的总体规划,借助哈市的力量,加快王岗镇的发展速度。
6、要保持规划布局在时空上的连续性和发展弹性,保持总体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合理和道路网络相对稳定,使规划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成为具有一定弹性能力的动态规划。
编制过程中遵循的原则: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的原则。
2、坚持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
3、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编制规划要保护规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使该规划成为连续滚动规划的一个契机。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编制从2002年起到2020年止,年限为19年,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到2007年远期:到2020年(三)城镇性质王岗镇的城镇性质可概括为:王岗镇是王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哈市的一个近郊工业点及西南部的交通枢纽。
(四)人口规模根据历年的统计资料,对人口预测采用综合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镇内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0%。
预测结果为:(五)用地规模根据王岗镇人口预测的规模,按照国家确定的《村镇规划标准》,远期定为4.6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5平方米。
注:规划人口40000人,时间2020年(六)城镇总体布局1、城镇用地发展方向王岗镇的北部西部已建满,南部东部未开发建设的空地较多,为了该镇形成规模,利于基建设施配套建设,镇的发展方向以东南向为主,使王岗镇成片、集中发展建设,也利于行政管理和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
2、城镇的功能分区(1)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围绕镇中心发展,分布在王岗大街两侧,靠近火车站为主要的居住区,通过规划段的王岗大街,连接到兴利村居住区,使王岗镇居住区形成有机的整体。
新规划扩展的居住用地位于兴利村的北侧、南侧,农场总局办公区及西南侧,农机厂生活服务区改为居住用地,使居住区总用地由原来的164.94公顷,调整到166.04公顷。
(2)工业仓储规划调整对居住区有干扰的工业,迁到工业区发展用地,对不能迁走的大型工业进行改造,与居住区相邻的工业用地设防护绿地隔离。
将种鸡场、汽车配件厂迁至镇东北角的工业区,或将两个种鸡场合并,扩大红旗农场种鸡场规模。
农机厂生活区改成居住区。
经调整后,工业形成南北两大工业组团。
总用地由原来的121.2公顷调整到111.7公顷。
仓储用地保留原有的农机供应站,总用地不变。
(3)道路广场规划①对外交通。
除铁路外镇内对外交通还有哈双哈路和哈市环城路,总占地面积为36.81公顷,哈双公路红线宽度为60米,哈市环城路红线规划80米宽。
②对内交通。
在王岗镇对外交通道路的框架下,开通平行道路,使王岗镇道路呈方格网结构。
主干道红线宽度定为40米,次干道宽度定为20米。
③广场。
交通广场规划在靠近火车站铁路两侧,行政广场规划在镇政府的南侧。
广场总占地约3公顷。
(4)园林绿化规划王岗镇公共绿地三处。
一处布置在王岗镇规划范围的中心,定为王岗镇公园,占地约20公顷。
另外两处规划在农垦中学西侧和兴农村北侧的林地处。
使王岗镇绿地系统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布置,形成等级分明,服务半径合理,与街道绿化相结合点线面系统。
(5)城镇空间景观规划在城镇空间规划中,按三个高度区进行控制。
第一高度控制区为商业街区,如王岗大街,哈双公路在镇内的中心地段等,第二高度控制区为主要道路相交的节点处,城镇出入口处,其余为第三高度控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