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再生系统及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由反应时间确定:2~4s;
高温再生,汽-柴方案时:2s。并采用中止反应技 术或混合温度控制技术。
上端出口设有气-固快速分离设备。 下部对进料的雾化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重油 FCC。要迅速汽化、较高汽化率与催化剂均匀 接触。 沉降器下段的汽提作用:减少油气损失,减小 再生的烧焦负荷。
再生器——烧去焦碳恢复活性
稀相区:要求气速不能太高。
对于堆积密度较小的:0.6 ~0.7m/s; ; 对于堆积密度较大的:0.8 ~0.9m/s
从密相区至一级旋风分离器入口之间的空间 高度应大于TDH(分离空间高度)。 再生器内装有两级串联的旋风分离器。回收 固体颗粒的回收率为99.9%。 下部装有空气分布器:使空气沿整个床层均 匀分布。有碟形与分布管形两种。
单器再生
CO2/CO(体积比) 1.5—200 2—2.5 2—150 3--5 燃碳强度kg/t.h 150--200 80—120 80--120 60--80 再生剂 含碳量% 0.05-0.10 0.03-0.05 0.03-0.10 0.03-0.05
快速床再生
前置烧焦罐 CO2/CO(体积比) 50—200 燃碳强度kg/t.h 150--320 再生剂 含碳量% 0.05—0.20 后置烧焦罐 3—200 200—250 0.05—0.20 烧焦罐-湍流床 串联 50--200 200--350 0.05—0.10
常规再生 CO2/CO(体积比) 1—1.3 . 燃碳强度kg/t.h 80-100 再生剂 含碳量% 0.15—0.20 0.10—0.20 0.05—0.10 助燃剂再生 3—200 80—120 高温再生 200—来自百度文库00 100--120
两段再生
两器再生 (不取热) 两器再生 (带取热) 两器逆流 再生
第七节 再-反系统的工艺计算
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再生器的物料平衡,决定空气流率与烟 气流率。 再生器烧焦计算,决定催化剂藏量。 再生器热平衡,决定催化剂循环量。 反应器物料平衡、热平衡,决定原料预 热温度,结合再生器热平衡决定燃烧油 量或取热设施。
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续):
再生器设备工艺计算:包括壳体、旋风 分离器、分布管(板)、淹流管、辅助 燃烧室、滑阀、稀相喷水等。 反应器设备工艺计算,包括气提段和进 料喷嘴的设计计算。 两器压力平衡,包括催化剂输送管路。 其它细节,如松动点的布置、限流孔板 的设计等。
反应-再生系统的热平衡
470~530 ℃, 吸热反应 反 应 器 600~750℃ 强放热反应 再生器
高温的再 生催化剂
冷的待生 催化剂
再生取热技术:
多余热量用于发电,发生蒸汽,可供本 车间与相邻车间使用。 内取热技术 外取热技术:
下行式取热器(图9-32) 上行式取热器(图9-33)
再生器的几种主要类型
二、再生器
国内最大的直径达16.8米。上段稀相段, 下部为密相段。 密相段的有效藏量:由烧碳负荷及烧碳 强度决定。
有效藏量——是指处于烧碳环境中的藏量。
密相区的直径:由空塔气速决定:
采用较低气速时为:0.8 ~1.0m/s 采用较高气速时为: 1.0~1.5m/s
密相区的床层高度一般为:5~7米。
第六节 反应-再生系统
1、学习了解反应-再生系统的流程、设 备及操作方式。 2、学习了解提升管反应器基本结构与工 艺特点,设计指标。 3、学习了解再生器基本类型、结构与工 艺特点,设计指标。 学习方法:课堂介绍提纲携领,主要内 容以自学为主。
一、提升管反应器
直径:由进料量决定。线速度:
入口处:4~7m/s;出口处:12~18m/s。 ;
主要技术要求:
再生剂含碳低(一般要求低于0.2%, 甚至要求达到0.05%~0.01%)。 较高的烧焦强度:100~250kg/t.h。 100~250kg/t.h 催化剂减活与磨损条件比较缓和。 易于操作,能耗和投资少。 能满足环境要求。
三种再生组合类型—— 单段再生、两段再生、快速再生
单段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