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六个基本特征.pdf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1)涵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打印版

中国近代史,打印版

C.洪仁玕 D.魏源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1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8、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形式、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龚自珍 B.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范围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3、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
4、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5、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指导思想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其局限
7、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C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

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上---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上---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也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2.关于洋务运动(1)指导思想: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2)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企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特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建国前仍占主导地位
1840—19世纪70年代:商品输出 ②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末(甲午):资本输出—19末20初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侵略,日本扩大投资,独霸地位
资本和美国豪夺)
③民族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显著发展,抗战解放战争期间日益萎缩


④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两种新的经济形式

期 ( 1 9
①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27 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形成; 十年对峙时期控制了经济;抗战期间实行“统制经济” 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苛捐杂税,财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②50-52年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 (49_56年) ③50年上半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53-56年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曲折前进 的建设时 期
57-66年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左倾错误蔓延至经济领域 也取得巨大成就
66-76年:十年动乱
概念:
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经济。是近代前期最 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
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又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特征: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产生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缺乏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只是一批官僚、地主、 商人,将其剥削所得的资产投资于近代企业,所以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 弱,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这种先天不足使其具有两面 性。发展过程中多轻少重、资金薄弱、地区不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私学兴起,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5、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儒学在汉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士人群体发展;佛教、道教传播,三教并立;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2、经济: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格局打破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近现代史纲要

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史纲要一、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6-71、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3、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二、中国两半社会基本特征:13-141、资本-帝国主义掌握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逐步控制政治,日益成为决定力量。

2、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统治工具。

3、自然经济虽被破坏,但阻碍者现代化和民主化发展4、民资经济虽产生但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5、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贫苦大众大批破产,生活日益交迫。

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两半社会的阶级关系的变化:14-151、旧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专制统治2、旧封建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人数最多的被剥削统治阶级3、近代新产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新生的阶级。

来源复杂,一部分为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为民族资本家。

四、近代中国两大矛盾:161、内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2、关系:①始终伴随,贯穿两半社会始终,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互相交织,前者为最主要的矛盾③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五、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17-181、内容:①推翻两半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2、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20-291、军事: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①控制中国内政外交②镇压人民反抗③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①控制通商口岸②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④操纵经济命脉4、文化: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②为侵略制造舆论七、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11、时间:1841年5月2、地点:广州郊区三元里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列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第一讲导言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近代,只是一个时间范畴,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科学名词。

在世界史中,从欧美国家来说,近代时期是指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标志着西欧各国近代史开端的,是这些国家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1840年进入近代的时候,不是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内部自然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于外来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才把中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

所以,对中国来说,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开始步出中世纪,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一十年,所不同的只是以1919年为界,分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所以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到1949年止,1840年到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期。

1.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成为共识。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

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分析德国1848年革命前的状况,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君主专制的压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及启示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及启示

思想(理性化) :近代化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 方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 化。表现
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与论战:
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的传 播与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 解放的潮流。
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社会 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二、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 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 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 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3、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制 度的变化。
考查点:新中国新气象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 30题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 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 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 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中国近代化的类型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但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 有区别。
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 渡.并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 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
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 样而进行现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 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近代化属于后一种 类型。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尽管“现代化”已被多次提出,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还是首次提到。

那么,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瓶颈又是什么?多位专家学者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就相关问题向本刊一一剖析。

何谓“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

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必须更高水平发展生产力、更大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

夏杰长表示,这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最主要的原因。

在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谓是水到渠成、意义深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节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节重点
83天后取消。并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
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代表作。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0、“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4、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
侵略的目的。
5、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单元一手工工场时代——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资产阶级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概述:一时间:16世纪——19世纪初二阶段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1、主要表现(1)政治:西北欧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

接着,欧美出现了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进行了改革。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等出现;新航路开辟导致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资产阶级发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开展了反封建斗争。

(4)科技领域: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产生了近代实验科学。

(5)国际关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开辟了市场。

知识点一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一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国际关系:1 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世界”(1)原因:A、经济根源:B、社会根源:C、商业危机:D、精神动力:(2)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3)经过向西:西班牙王室支持向东:葡萄牙王室支持(4)影响:A、导致了商业革命:B、导致了价格革命:2、早期殖民扩张:A、主要的国家及其原因:B、时间:C、特点:D、情况:思考:西、葡为何没能强大起来?E、影响:三思想领域:1、文艺复兴发现“人”(1)时间:(2)形式:思考借助此种形式的原因,在中国类似的事例是什么?(3)原因:(4)性质:(5)本质意义:(6)指导思想:内容及其评价(7)表现:A、文学艺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意志、西班牙B、科学:天文学C、思想:(8)意义: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C、促进自然科学领域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政治: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3、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经济工业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思想(特别是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制)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统治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高涨和失败;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失败;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3、思想: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

西方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4、外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四、1915年~1927年: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功1、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2、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第十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
二、训政的实施与连绵不断的内战
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重建中外关系的尝试与受挫
第十八讲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受挫
一、 从武装起义到苏维埃区域的形成
二、苏区的革命战争与各项建设
三、苏维埃革命的严重受挫
(1)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
(2)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
关于官僚资本 关于买办
从资本职能看 从占有资本多少划分
(3)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2、早期新知识分子
(1)从士到知识分子
(2)早期知识阶层的来源和特点
第七讲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和思想
四、维新时期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
五、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六、维新运动时期的光绪皇帝
七、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十讲 庚子之变
一、义和团运动的研究状况
二、关于近代教案
三、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主要发生在北方
四、组织与口号
2、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3、 洋务派与洋务运动
4、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5、 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几个问题
关于评价标准问题 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
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二、近代私人资本企业的产生
1、 关于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企业产生途径的学术观点
学习重点:
1、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在探讨各次重大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历次战争中统治集团内部队“和”、“战”之争,以及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关系等问题。

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教训?答: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统治阶级,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御敌之策。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79张)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79张)

解题技巧:1、看清问题,把握问题中的限制词语。2、找出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句。 3、组织语言,尽量精简。
训练设计
材料: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中写 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 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 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 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 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 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 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 请回答: (1)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 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2)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 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 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第一阶段 内 容 (1840--1860 )
第二阶段 (1860— 1895)
第三阶段(1895-1919)
第四阶段 (1919-1927)
第五阶段 (1927--1949 )
“师夷长 思 鸦片战争 康有为梁启 孙中 毛泽东思 想 后林则徐、 技” 超的维新变法 山新三 想(工农武装 魏源等有 “中体西 思想 民主义 割据 ) 用” 识之士 孙中山三民 马克 思主义 “开眼看 主义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题: 世界” 民主共和 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 (新思潮 实业救国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 的萌发)、 陈独秀李大 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钊等的民主和 成为当时近代中国社会最深刻最重要的时 科学 代主题,成为近代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两种经济同时并存,其中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相结合。

第二,政治上主权沦丧,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三,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的政治基础。

第四,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的程度,为世界所仅见的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代中国革命实践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实践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实践特征
首先,近代中国革命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质。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压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中国的革命实践都以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主要目标,追求的是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权利。

第四,武装斗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突出特征之一、中国社会的强烈内外矛盾和民族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从辛亥革命的起义部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解放军,武装斗争一直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武装斗争,中国的革命力量能够有效地反抗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权利。

最后,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为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成为了全球解放事业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革命实践具有民族性质、多样性、领导核心、武装斗争、群众参与和国际影响等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彰显了中国社会在革命进程中追求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寸光阴不可轻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