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水污染物排放标准:pH 6~9,COD<50 mg/L,BOD5<10 mg/L,氨氮<5.0 mg/L,总氮<30 mg/L,总磷<0.5 mg/L 总有机碳<15 mg/L,石油类<3.0 mg/L。

水处理过程:废水—沉砂、格栅(预处理)—隔油—浮选(一级处理)—生物曝气—二沉池(二级处理)—砂滤、混凝沉淀(三级处理)—排放。

化工废水:均质—絮凝沉淀—高效厌氧(UASB)—高效生物流化床(膜法好氧生化处理)—沉淀—臭氧氧化(提高可生化性)—A/O MBR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COD、脱氮除磷)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一. 物理法:1. 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2. 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3. 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4. 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5. 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6. 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二. 化学法:1. 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2. 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3. 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4. 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三. 物理化学法:1. 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2. 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3. 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4. 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四. 生物法1. 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 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噪声篇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噪声篇

第十二章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与其他污染防治技术第一节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一.噪声的根本概念:1.分类:工业交通类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和生活类噪声〔电声性噪声、声乐性噪声和人类语言性噪声〕。

2.特点: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声音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噪声污染在环境中不会也残留的污染物质存在、噪声的危害是慢性的和间接的。

二.噪声的危害:分为两种:听觉影响〔听力损失和干扰语言交流〕和心理—社会影响〔引发烦恼、干扰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1.听力损失:暂时性听力损失和永久性听力损失。

2.干扰语言交流:用A计权背景噪声级和语言交流质量来描述。

3.其他:烦恼、睡眠干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对视力、动物和物质结果的影响。

三.噪声的测量:1.噪声的物理量度:描述波动:波长、频率和声速;量度噪声:噪声强弱的量度〔声强于声强级、声压与声压级、声功率与声功率级〕和噪声频谱的分析。

2.声强于声强级: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称为声强。

3.声压与声压级:声波是疏密波,声波传播时,使空气发生紧缩和膨胀的转变,紧缩时使压强增加,膨胀时使压强变小。

设单元体积内,平衡时的静压强为P,声波作用下转变的压强为p,那么压强增量即为声压。

在噪声控制中,常常利用声压级衡量声音的强弱。

人类的听觉范围为0~120dB。

4.声功率与声功率级:声功率的大小反映声源辐射声波本领的上下,是从能量角度描述噪声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5.噪声的评价: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与声压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评价量:响度、响度级和等响曲线;A声级和等效持续A声级。

6.噪声的测量:最常常利用是测量仪器室声级计。

在噪声测量中,频带和频程的划分最常常利用的是倍频程和1/3倍频程。

四.噪声的控制技术:1.噪声标准:五类标准。

2.噪声控制技术:〔1〕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减少冲击力、减少辐射面积、减少噪声泄露、消声器和弱声器。

〔2〕声音传播途径的控制:沿声音传播途径吸收声音〔吸声材料、传送损失〕;在传播途径上放置反障碍物,使声音向其他方向偏移〔别离、障碍物和隔板〕;将声音容纳在声音隔离体系统内〔吸声内衬、封锁〕。

环境工程学第一章知识点蒋展鹏

环境工程学第一章知识点蒋展鹏

绪论&第一章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公害:凡由于人类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即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总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

(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一节大气的结构组成1. 大气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颗粒组成的。

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第二节大气污染 1. 定义:指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颗粒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总颗粒悬浮物。

气态污染物:五类: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

第三节大气控制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2. 排放标准:三类分级标准。

3. 环境技术标准。

第四节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 1. 两个方面:一是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

一是防止的角度。

采用一些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不致严重污染大气的程度。

2. 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是控制污染源。

二.废弃排放控制系统:1. 污染物的收集:集气罩 2. 颗粒污染物控制:四类机械力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过滤器和颗粒层过滤器。

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包括泡沫除尘器、喷雾塔、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等。

3. 气态污染物控制:两大类分离法:利用污染物与废气中其他组分物理性质差异使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如物理吸收、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

转化法:把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如催化转化、燃烧法、生物处理法、电子束法。

4. 污染物的稀释控制:包括大气扩散和烟囱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

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低浓度”。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一节除尘技术应用 1. 粉尘粒径:单一粒径: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平均粒径:对于一个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部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环境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壤学、水处理、废物处理等多个领域。

它旨在研究和应用一系列科学、工程、法律和社会科学的原则,以解决环境问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环境问题的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垃圾处理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环境工程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环境科学是环境工程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环境的组成,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

它包括环境系统的分析、监测和评价,并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等。

三、水质和水处理技术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工程师通过水处理技术来净化水源,使其符合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要求。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

四、大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管理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环境工程师通过监测和控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来改善空气质量。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包括脱硫、脱氮、过滤等。

五、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处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环境工程师通过垃圾焚烧、填埋、堆肥等方法来处理固体废物,并通过资源回收技术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资源回收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六、环境影响评价在大规模工程和城市发展中,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工程师通过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环境管理计划等。

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工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环境工程实践中,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环境科学)【圣才出品】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环境科学)【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环境科学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探索时期 (1)环境问题 ①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治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我国古代烧制陶器的古窑中就有排烟的烟囱;②19世纪下半叶开始,环境问题日益突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a .1847年,德国植物学家弗拉斯C N 在《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一书中论述了人类活动影响植物和气候的变化;b .1864年,美国学者马什G P 在《人与自然》一书中从全球观点出发论述了人类活动的多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索时期形成时期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发展时期中国的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论 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与环境规律体系 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环境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环境科学c.1869年德国学者海克尔E H创立“生态学”的概念;d.1935年英国学者坦斯利A G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①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波特P发现烟囱清扫工患阴囊癌的较多,并认为与接触煤烟有关;②1915年日本学者山极胜三郎用实验证明煤焦油可诱发皮肤癌;③20世纪20年代以来,公共卫生学逐渐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2)环境保护工程技术①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给排水技术。

1850年,人们开始用化学消毒法杀灭水中的致病菌;1897年,世界上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出现在英国。

②消烟除尘技术在19世纪后期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初期开始使用布袋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2.形成时期①现代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严重化的背景下诞生的,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②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纷纷从各自的母学科出发,逐渐发展形成了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新兴学科,在这些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孕育产生了环境科学。

③1954年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一词,当时研究的是宇宙飞船中的人工环境。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等。

2.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处理和再利用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和生物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水质。

3.空气污染控制:包括源头控制、排放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源来控制空气污染。

排放控制是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如过滤、吸收、干燥等,处理废气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是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维护室内空气的质量。

4.土壤保护:包括土壤污染评估、土壤修复和土壤保持。

土壤污染评估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样本,确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土壤保持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措施,保持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5.废物管理: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废物分类是将废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安全地进行处理和处置。

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物转化为无害或可利用的物质。

废物处置是将处理后的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倾倒,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学旨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7.环境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是环境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环境法规包括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工程师需要遵守这些法规,并根据其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

8.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工业厂房和城市规划等。

环境工程学笔记

环境工程学笔记

1-1解:一、水的循环:1.自然循环:在太阳能作用下,海洋,湖泊,河流等广大水面及土壤表面以及植物蒸发的水汽,上升到空气中凝结成云,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运移到各处,在以雨雪、雹形式降落下来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过程。

2.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为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从自然水中取大量水,经过使用排出的水又流入天然水质的过程。

二、水污染:水质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体恶化现象。

三、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四、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否和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分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

五、水质标准:为保护环境、保护水体的正常用途,需要对排水水体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水质提出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六、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分为三个过程:物理过程;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七、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水环境容量。

其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征;水质目标有关。

1—19解:1)水体自净指:见上。

2)氧垂曲线:以各点离废水排入口的距离为横坐标,溶解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氧垂曲线3)氧垂曲线可以说明离废水排入口不同距离处水体的溶解氧量(先低后高,在氧垂点处最低)1——21解:1)末端治理:对已经形成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和废水浓度,减轻处理构筑物的负担和节省处理费用。

1—22解:废水处理中三种方法的主要区别?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成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不改变化学性质。

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处理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或胶体物质,改变化学性质。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双膜理论——描述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第二节 物理吸收
(二)双膜理论 双膜相理界论面模型示意图
pA
气相主体
pAi
溶质A
cAi
在膜层以外,气液两 相流体都充分湍动,
不存在浓度梯度,组 成均一,没有传质阻
G
L
力。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 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 的气膜和液膜。
在相界面处,气液两 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 衡,界面上没有传质 阻力。
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N A kc (cA,i cA,0 )
(5.4.4)
组分A的对流传质速 率,kmol/(m2·s)
界面上组分A的浓 流体主体中组分A的
度,kmol/m3
浓度,kmol/m3
对流传质系数,也称传质分系数, 下标“c”表示组分浓度以物质的 量浓度表示,m/s
传质系数体现了传质能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理性质、界面的 几何形状以及流体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口处尾气中的溶质组成Y2。
低浓度气体吸收,流经全塔的混合气体流率和液体流率变 化不大,因此可以混合气体/液体流率代替惰性气体/液体 溶剂流率, 并用摩尔分数y、x代替摩尔比Y、X。
第四节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二)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稳态逆流操作中,在吸收塔的任一个横截面,都可以跟塔底 截面或塔顶截面作溶质的物料衡算:
当溶质在气、液相中的浓度以摩尔比来表示时,则总传 质速率方程为:
NA
KY (YA
YA*)(8.2.27)
NA
K
X
(
X
* A
X A)
(8.2.28)
第二节 物理吸收
(四)传质阻力分析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它涵盖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环境信息,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土壤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可以直接获得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对采样物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二、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修复等。

污染物排放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限制工业、交通等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评估是评估环境介质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修复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受到污染的环境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三、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开展重大工程项目前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环境管理体系则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认证,确保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四、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重要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常见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可用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类型污染物性质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污染物形态分:液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辐射。

按污染源种类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

水处理技术:物理法(沉淀,过滤,离心分离,萃取法,吸附法,膜分离等)化学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等)生物法(好氧处理法,生态技术,厌氧处理法等)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分为分离法和转化法两大类。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原油等。

污染土壤净化技术:客土法,隔离法,热处理法,电化学法等。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中和法等。

第三章流体流动影响仅限于固体壁面附近的薄层,即边界层。

边界层理论要点:①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

②此区域内,流体的流速很小,速度梯度很大。

③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称为外部流动区域。

④在该区域内,壁面法向速度梯度很小,黏性力很小。

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雷诺数的大小、物体的形状、物体表面的粗糙度。

流体测量装置分为两大类:变压头流量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特点:流道的截面面积保持不变,压力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变截面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特点:压力差几乎保持不变,流量变化时流道的截面面积发生变化。

第四章热量传递热量传递主要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

导热:是指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热对流: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发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而放出辐射能的现象。

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时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流体的物性特征、固体壁面的几何特征及流体的流动特征。

第五章质量传递传质过程(质量传递过程):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传递,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二、水中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四、沉淀的类型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六、混凝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

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完整版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完整版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完整版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人为循环;水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水污染的分类: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2、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各种杂质根据其在水中的状态可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和电导率等。

化学性指标:pH、碱度、酸度、硬度、各种阳/阴离子、总含盐量和一般有机物质等;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有毒化学指标;DO、COD、BOD、TOD 等氧平衡指标。

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有机物质综合性指标是COD、BOD、OC。

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BOD。

测定步骤,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碳氧化阶段,主要是不含氮有机物的氧化,也含有含氮有机物的氨化,此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生化需氧量La或BODu表示。

第二阶段为硝化阶段,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硝化生化需氧量LN或NOD。

生化需氧量的定义中只规定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质,在第一阶段生物氧化中,有机物的C变成CO2,N变成了NH3,他们都已无机化了,因此并不关心NH3继续氧化为NO2-和NO3-,然而对于一般的有机废水,消化过程大约在5-7天甚至10天以后才能显著展开,所以在5d的BOD测定中通常可以避免硝化细菌好氧的干扰。

标准BOD测定为什么选5天?因为5天的BOD消耗值基本达到70%左右,时间再长效果也不显著,而且没有时效性对于大多数有机物而言,生物好氧氧化经过20天大约能完成95~99%,经过5天只完成70%左右。

对于一般的有机废水,硝化过程大约在5~7天甚至10天以后才能显著展开,因此BOD5在的测定通常可以避免硝化细菌好氧的干扰。

K1(T)= K1(20)(1.047)(T-20)La(T)= La(20)(0.02T+0.6)如果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三者之间的相应关系是CODBODOC。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一节大气的结构组成1.大气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颗粒组成的。

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第二节大气污染1.定义:指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的种类:颗粒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总颗粒悬浮物。

气态污染物:五类: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

第三节大气控制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2.排放标准:三类分级标准。

3.环境技术标准。

第四节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1.两个方面:一是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

一是防止的角度。

采用一些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不致严重污染大气的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是控制污染源。

二.废弃排放控制系统:1.污染物的收集:集气罩2.颗粒污染物控制:四类机械力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I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过滤器和颗粒层过滤器。

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包括泡沫除尘器、喷雾塔、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等。

3.气态污染物控制:两大类分离法:利用污染物与废气中其他组分物理性质差异使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如物理吸收、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

转化法:把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二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如催化转化、燃烧法、生物处理法、电子束法。

4.污染物的稀释控制:包括大气扩散和烟囱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

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低浓度” O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一节除尘技术应用1.粉尘粒径:单一粒径: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平均粒径:对于一个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部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环境工程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了解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了解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是一门关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学科。

在本学期的环境工程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环境工程的工作原理。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环境工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将对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学习在环境工程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噪音污染治理等。

我了解到环境工程师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学习了排放控制技术、空气净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等。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学习了废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我认识到环境工程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环境工程原理的了解在环境工程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了解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实现和应用。

我了解到环境工程涉及的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等。

这些原理为环境工程师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设计、实施和管理环境工程项目。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我增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参与了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了我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

我们了解了实际环境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学习了如何评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经典的环境工程案例,如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海洋油污染应对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对环境工程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环境工程课程学习,我对环境工程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重要性,也掌握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静电除尘:原理是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

特点是静电力作用在粒子上,对微小粒子也能有效捕集,除尘效率大于99%,处理气量大,能连续操作,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

设备组成是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

比电阻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降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适宜范围为104~5*1010Ω·cm。

粒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电场荷电占优势;粒径小于0.2微米的微粒,扩散荷电占优势;粒径为0.2~1微米的颗粒,两种荷电都必须考虑。

静电除尘器的分类:1按集尘器的形式分:圆管型和平板型。

2按荷电和放电空间布置分:一段式和二段式电除尘器。

3按气流方向分:卧式和立式。

电除尘器的结构:电晕电极、集尘电极、清灰装置、气流分布装置。

袋式除尘器:原理是利用棉、冇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的过程。

特点是1、除尘效率高,对细尘也有很高的捕集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2、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3、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较大时,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稳定性4、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不存在污泥处理。

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

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吸附剂再生:1加热解吸再生: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等压下随温度升高二降低的特点,在低温下吸附,然后再提高温度,在加热下吹扫脱附。

2降压或真空解吸:利用吸附容量在恒温下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点,在加压下吸附,在降压或真空下解吸,或采用无吸附性的吹洗气可达到解吸的目的。

3置换再生法:对某些热敏性唔知,因其在较高温度下容易聚合,故可2采用亲和力较强的试剂进行置换再生,即用解吸剂置换,使吸附质脱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学习笔记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一节大气的结构组成1. 大气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颗粒组成的。

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第二节大气污染1. 定义:指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颗粒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总颗粒悬浮物。

气态污染物:五类: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

第三节大气控制质量标准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2. 排放标准:三类分级标准。

3. 环境技术标准。

第四节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1. 两个方面:一是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

一是防止的角度。

采用一些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不致严重污染大气的程度。

2. 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是控制污染源。

二.废弃排放控制系统:1. 污染物的收集:集气罩2. 颗粒污染物控制:四类机械力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I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过滤器和颗粒层过滤器。

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包括泡沫除尘器、喷雾塔、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等。

3. 气态污染物控制:两大类分离法:利用污染物与废气中其他组分物理性质差异使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如物理吸收、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

转化法:把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 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如催化转化、燃烧法、生物处理法、电子束法。

4. 污染物的稀释控制:包括大气扩散和烟囱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

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低浓度”。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一节除尘技术应用1. 粉尘粒径:单一粒径: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平均粒径:对于一个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部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2. 粒径分布: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的比例,亦称粒子的发散度。

表示方法:频数分布、频度分布、筛上累计分布、3. 除尘效率的捕集效率:总捕集效率:指在同一时间内,净化装置去除污染物的量与进入装置的污染物量之比。

实际上反映装置净化程度的平均值,亦称为平均捕集效率。

分级捕集效率:指在某一粒径下的除尘效率。

第二节重力沉降1. 颗粒沉降速度:当沉降力与阻力相等时,颗粒开始在流体中等速沉降,此时的速gdp/1 。

2.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度称为终端沉降速度p t= p p沉降时间与沉降速度:粒径能沉降下来的条件:气流通过长度为L 的沉降室的时间t1三沉降速度为vt的颗粒从顶部降落到底部所需的时间t2,即L/V仝H/ p t 沉降尺寸:高度H 和长度L。

沉降室捕集效率:根据最小粒径即可求出捕集效率。

第三节旋风除尘概述:利用含尘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用于捕集5~15 微米以上的颗粒。

一.工作原理含尘气流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含尘气流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颗粒甩向器壁,颗粒与器壁接触时因失去惯性力而沿壁下落。

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到达锥体时,因圆锥形的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近,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

当气流到达椎体下端某一位置时,便以同样的旋转方向在旋风除尘器中下回转而上,继续作螺旋流动。

最后,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器外,一部分未被捕集的颗粒也随之带出。

二.分离性能1.分离直径:旋风除尘器是除尘效率与颗粒的直径有关,颗粒直径越大,除尘效率越高。

n =100% f临界直径;n =50% f分割直径。

2 .影响捕集效率的因素:入口风速、除尘器的结构尺寸、粉尘粒径与密度、气体温度和灰斗的气密性。

三.分类及设计 1 .分类:气体流动状态:切流反转式和轴流式;结构形式:圆筒体、长椎体、旁通式和扩散式。

2.设计:包括确定旋风除尘器的各部尺寸、计算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计算除尘器的效率。

第四节静电除尘概述:与重力沉降和旋风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分离的能量通过静电力直接作用于尘粒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因此分离尘粒所消耗的能量很低。

2 1.除尘原理:气体电离:放电电极周围的“电晕”现象使气体电离,即电晕放电。

粒子荷电:两种荷电过程: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

荷电粒子的迁移和沉积:荷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朝着与其电性相反的集尘极移动并通过粒子放电沉积在集尘极上。

对于比电阻较大的粒子可采用改变温度、增大湿度,添加化学药剂及某些气体使其比电阻减小,以改善吸尘操作。

颗粒的清除:用振打的方式将沉积的颗粒强制震落入灰斗。

2 .除尘器结构:电晕极、集尘极、清灰装置、气流分布装置和灰斗。

3.除尘效率:除尘效率方程^n -=Xp(- AcQ/ co ) o 4.设计:平板式除尘器和管式除尘器。

第五节袋式除尘1.除尘过程:首先是含尘气体通过清洁滤布,这是起捕尘作用的主要是纤维,除尘效率不高;其后,粉尘量不断增加,一部分粉尘嵌入到滤料内部,一部分覆盖在表面上形成一层粉尘层,这时主要依靠粉尘层进行过滤。

2.除尘机理:筛过作用、惯性碰撞、扩散和静电作用、重力沉降。

3.除尘性能:过滤速度、除尘效率、压力损失。

4 .滤布的选择:容尘量大,清灰后能在滤料上保留一定的永久性粉尘;透气性好,过滤阻力低;抗皱拆性、耐磨、耐温及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吸湿性好,容易清除黏附在上面的灰尘;成本低,滤布的材料可用天然滤料、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第六节湿式除尘概述:利用洗涤液与含尘气体充分接触,将尘粉粒洗涤下来而使气体净化的方法。

一.除尘机理:1. 惯性碰撞:尘粒在遇到障碍物时于惯性而保持原来运动方向而绕过。

2.扩散:对于粒径在微米以下的,扩散是一个很重要的捕集因素。

3.粘附:当粉尘粒径大于粉尘中心到液滴边缘的距离时,粉尘因粘附而被捕集。

4.扩散漂移和热漂移:若气流中含有饱和蒸汽,当其与较冷的液滴接触时,饱和蒸汽会在较冷的液滴表面上凝结,形成一个向液滴运动的附加气流。

5. 凝聚作用:烟雾中含有水蒸气、硫酸酐和气态有机物时,当温度降低时,会凝结吸附在粉尘表面。

二.气液界面:1. 气泡表面: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板上的液体时,气孔在孔眼表面处形成气泡并逐渐扩大,随后通过液层。

2.液体射流表面:喷出的射流经一定距离后破碎为直径范围很广的液滴群,与含尘气体接触时,混合吸附其中的尘粒。

3. 液膜:液体依靠流动性、润湿性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形成液膜。

4.液滴:依靠机械力、惯性力和摩擦力等使液体分散在大量气体中而形成液滴。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第一节吸收净化概述:吸收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吸收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1. 吸收平衡物理吸收:亨利定律描述气液间的平衡f P=E • x 化学吸收:利用相平衡与化学平衡来计算某组分的总浓度。

2. 双膜理论吸收是气相组分向液相转移的过程。

―一个假设理论:假设在气—液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止膜,在气相一侧称为气膜,在液相一侧称为液膜。

在膜外气体或液体主体中,于湍流扩散作用因而不存在浓度梯度。

气相的扩散阻力全部在气膜内,液相扩散阻力全部在液膜内,膜内仅发生分子扩散。

因而。

气液间的传质速率取决于通过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速率。

3. 吸收设备:三大类T液膜表面吸收器、气派表面吸收器和液滴表面吸收器。

4. 填料塔的设计计算:塔径的计算:D=1/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根据填料塔的物料守恒计算。

第二节吸附净化概述: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气体吸附。

特别用于用其他方法难以分离的低浓度有害物质和排放标准要求严格的废气处理。

一.吸附过程:1.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依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它可以使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使多分子层吸附;而化学吸附是靠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化学键力产生的,只能是单层吸附。

2. 吸附剂及再生:要求:比面积大;选择性好,有利于混合气体的分离;具有一定的粒度、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大的吸附量;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再生方法:加热解析再生、降压或真空解析、置换再生法。

二.吸附装置:固定床、流动床和沸腾床。

三.固定床吸附装置的计算:穿透曲线法和希洛夫方程。

第三节催化转化概述:使气态污染物通过催化剂床层,经历催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物质的方法。

该法与其他净化方法的区别在于:无需使污染物与主气体分离,避免了其他方法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又使操作过程简化。

另一方面,对不同浓度的污染物都具有很高的转化效率。

一.催化作用与催化剂:1. 催化反应:催化剂加速反应速率是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的。

f反应物分子被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后,形成了一种具有活性的络合物,使原分子的化学键松弛,从而降低了活化能。

2. 催化剂:主活性物质、载体和助催剂组成。

f主活性物质一般附着在惰性载体上。

载体有两个作用f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增大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助催剂和主活性物质都附于载体上。

二.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及其计算: 1.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类型:单层绝热反应器、多段绝热器和列管式反应器。

2. 接触时间:反应物通过床层的时间,等于空间速度的倒数。

第四节燃烧转化概述: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是可燃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或易于进一步处理和回收的物质的方法。

1. 空燃比: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

2. 爆炸极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混合气体中的氧和可燃组分在某一点被燃着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继续引燃周围的混合气体,若在一个有限范围内迅速蔓延会形成气体爆炸。

3. 燃烧类型: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

4. 热能回收:回收废热用于预热进口的冷废气、热净化气再循环、废热利用。

第五节生物转化概述: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为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

1.处理原理:生物处理可分为需氧生物氧化和厌氧生物氧化。

2 .生物净化方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悬浮法、土壤法和堆肥法。

第六节其他净化方法1. 电子束照射法工艺过程:废气冷却f加氨f电子束照射f粉体捕集。

处理机理:生成具有活性的物质f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氧化f硫酸铵和硝酸铵的生成。

2. 膜分离法:混合气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透过特定薄膜时,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透过速度,从而使气体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达到分离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