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曾经,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孟浩然的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又让我们对洞庭湖憧憬不已。

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甫把思绪放飞到广袤无边的八百里洞庭,共同学习这首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登岳阳楼》。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的两句诗歌名句入手,复习旧知,引发共鸣,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二、展示目标,明确重点。

1、吟咏诵读,走入诗境。

2、涵咏语言,品味诗情。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结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要求,设计了以上两个学习目标。

二、诵读涵咏,分享交流。

(一)初读—悟韵1、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预习课文的初感悟。

2、个人试读,分享自己触摸诗中文字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如果说古诗词是滋养华夏文明的血液,那么诵读则能让它沸腾进我们的心灵。

此环节意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并通过试读让学生体会节奏、停顿、语速、音调、情感等方面。

从而指导学生正是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伏才形成了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二)品读—赏景1、涵咏意象品意境:学生自主赏析交流,教师引领学生抓住作者笔下景的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吟咏诵读,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特点。

点拨:“坼”与“裂”的差别;“浮”字的妙处。

2、且随想象入诗境:借助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

诵读指导:首联声音拖长一些,语速要慢一些,“今”“昔”二字要重读;颔联声音要洪亮、高亢,读出雄壮的气势,“日夜浮”速度要稍慢。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诵读体味壮阔宏伟的意境,从而构建景与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大情怀、大境界。

(三)悟读—溯情1、知人论世抓情辞:诗词是凝练的美神,我们总能找到她那双述说着内心深情的眼睛。

学生通过对后两联中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的字眼“老病”“孤舟”“戎马”“涕泗流”等词语的品读鉴赏,感受作者的思亲念友之情、年老孤独之感、身世飘零之苦、壮志难酬之愤。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郁顿挫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以登临岳阳楼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痛苦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对读者的启示。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直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然而,在这美景背后,诗人却透露出了自己内心的纠结与郁闷。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则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无尽追求和对于境遇的不满。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意味着作者欲求取更加宏大的视野,但以有限的人生和有限的机会,无法达到如此远大的目标,内心的沉重和无奈无法避免地显露了出来。

然而,这首诗并没有止步于描绘内心的忧伤,而是通过描绘对岳阳楼的登临,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于境遇的无奈之情。

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登高远望的地方。

然而对于杜甫来说,这并非只是一次普通的游览。

他将登临岳阳楼视作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试图逃离内心的痛苦和郁闷。

然而,在登临之后,他却发现自己的内心痛苦依然存在,这种沉郁和郁闷难以消退。

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更加强化了他内心的无望与无奈。

诗歌的主题于是呈现出了对于现实的无能为力和对于命运的无奈,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情感。

这种压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沉郁顿挫的特点,使得读者们不禁对于诗人内心的痛苦表达倍感同情。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杜甫并非将这种沉郁放之四海而皆准。

诗人的内心苦闷源于曾经的功名无望和境遇的无奈,但这种负面情感也反映出了杜甫的哲学智慧。

他以自己为例,通过内心的痛苦表达,呼唤着读者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境遇的拷问。

尽管诗人内心的沉郁显而易见,但这首诗并未放弃对于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最后一句诗“更上一层楼”,虽然表达了作者无尽的追求,但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试简要分析颈联所含的深意。

2.诗歌尾联写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3.“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所指的具体内容及表达作用。

【答案】1.“万里”与“三年”对举,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满了无尽忧愤之情。

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3.“风霜”既指秋色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表达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

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信息的提取。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所以答此题最好联系一下时代背景。

首先“老木苍波无限悲”中可以看出诗人悲眼前之景“老木苍波”;“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写自己的辗转奔波之悲;“白头吊古风霜里”,“风霜”明指自然实物,实喻社会现实,因此就有了国破家亡之悲;自己40岁了,头发白了,难以成大事,不免没落悲伤。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相得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人物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诗人自己
客体人物 诗人塑造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什么形象; (1)什么形象; 形象的基本特征; (2)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 (3)形象的意义。
三 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登岳阳楼部编版说课稿

登岳阳楼部编版说课稿

登岳阳楼部编版说课稿《登岳阳楼》部编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岳阳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岳阳楼》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大历三年(768 年)冬。

此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作。

这首诗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也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对于杜甫诗歌中深沉的情感内涵和复杂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了解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领悟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的文章诗歌是一种优美多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而且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会将诗歌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们学习和解析。

本文就以《登岳阳楼》为例,从教学案例入手,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解析策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一、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在解析任何一首诗歌之前,了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登岳阳楼》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任何一首诗歌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和意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字词、句子和段落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例如,对于《登岳阳楼》这首诗,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意在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在分析意象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出现的人物、景物、动物等,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意象。

例如,在《登岳阳楼》中,杜甫用“天接云涛连晓雾,”来描绘山水风光的壮美,用“楼观察世间情”,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思考,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表达对人生的哀婉和沉痛。

这些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诗歌,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三、精准把握诗歌的语言技巧和诗歌形式诗歌作为一种具有规律感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其语言技巧和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语言技巧和诗歌形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如,在《登岳阳楼》这首诗中,杜甫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方式构建诗歌结构,使诗歌更具有美感和节奏感。

同时,他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典故、象征等,来丰富诗歌的意象和表现力。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刘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刘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Fra bibliotek例题引路
【练习1】分析《登岳阳楼》的行文思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分析】首联点题,交待登楼。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洞 庭景象,景中亦寓情感。颈联转入人事,诉说自己 的孤微身世:亲朋音断,老病无依。尾联总括一篇 之情感,为个人的身世和国家的战乱而伤怀。全诗 的思路是:点题→写景→言事→结情。
【归纳】三分法。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 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练习4】分析《客至》的思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分析】全诗紧扣“喜”字来写。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 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其 实写的是盼客,为下文客至的喜出望外作铺垫,这是第一层。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从诗人与客谈话的内 容可以看出是迎客。写出了喜出望外的心情。这是第二层。 颈联转入待客的描写。表现出宾主亲密的关系。尾联作结, 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后两联都是写待客,是为 第三层。
归纳
1、律诗的常见结构: ①一般结构:四分法,起承转合式结构。 ②二分法。即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
尾联是第二层。 ③三分法。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
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绝句的常见结构:
①一般结构: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 转,第四句合。
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
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 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 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盼客、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的情感表达分析

登岳阳楼的情感表达分析

登岳阳楼的情感表达分析登岳阳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创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情感角度对登岳阳楼这首诗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表达的情感内核以及艺术手法。

首先,登岳阳楼一诗中的情感表达主要集中在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亲身经历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他描述了登上岳阳楼时所体验到的壮丽景象,但却又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孤独寂寞。

例如,诗中的“江山如画应独沾”一句,暗示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孤独感。

诗人将自己与家乡相比较,通过反差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次,诗人在登岳阳楼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与好友的往事,慨叹岁月的无情。

他通过回忆和感慨来表达对逝去友谊的怀念之情。

例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谊的留恋之情。

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诗人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情感色彩。

此外,登岳阳楼一诗中的情感表达还体现在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上。

诗中,诗人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展现了人生在时光中的短暂与飘忽。

他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对人生的无常和物是人非产生了深刻思考。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与感叹,同时也展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在艺术手法上,登岳阳楼一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望处惆怅看艰危”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等句子中运用了意象以及比喻,使诗歌更加鲜活有力。

此外,诗中采用了对仗句和押韵,使整首诗的语言更加优美流畅。

综上所述,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通过对故乡、亲友的思念表达,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他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登岳阳楼的情感表达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索。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慷慨、抒发抑郁之情著称。

其中《登岳阳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沉郁和顿挫,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了解杜甫的《登岳阳楼》,探讨其中的沉郁顿挫之情,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登岳阳楼》背景分析杜甫在这首诗中借岳阳楼这一地标,表达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情。

岳阳楼是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一座古建筑,享有盛名。

在岳阳楼上眺望,可以遥望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然而对于杜甫而言,这里却成为了他倾诉沉郁之情的地方。

在这背景下,他的诗作也更显得悲凉和落寞。

2.诗句赏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对楼当盘古,怒号更南极”,这两句诗被认为是表达了他的政治失意与抑郁之情。

在这里,“对楼”可理解为倚楼而望,表明杜甫正在回顾自己的往事,思考自己的处境。

而“当盘古”是指鸿蒙初开之时,在这里被用来暗喻杜甫对于时局的不满和愤怒。

后一句“怒号更南极”更是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尽愤怒和不甘。

3.主题深入探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所表达的沉郁顿挫之情,其实是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动荡的现状。

杜甫身为士大夫,对国家兴亡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的诗作也常常反映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责任。

然而,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和挫折使得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悲观和沉郁的情绪。

这首诗也表现了杜甫的气节和志向,他虽然失意,却仍然有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4.我的个人观点对于杜甫的《登岳阳楼》,我认为其中的沉郁顿挫之情反映了一个文人在政治上的困境和挣扎。

他的诗作既是对时局的反思,也是对自我境遇的抒发。

作为一名文人,他在诗作中传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之情,这种责任感和情怀也是我们当今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总结回顾通过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进行深度赏析,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其沉郁顿挫之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

这篇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珍贵遗产,也是历史上政治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我们要学习杜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将其精神内化为当下的奋斗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登岳阳楼杜甫的语言风格

登岳阳楼杜甫的语言风格

登岳阳楼杜甫的语言风格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其中,他所写的《登岳阳楼》更是被誉为唐代古诗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语言风格入手,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歌魅力。

一、杜甫的语言风格杜甫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其豪迈、磅礴、宏伟、雄浑为主,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呼吁。

在《登岳阳楼》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以表现他对岳阳楼和岳阳城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二、《登岳阳楼》的诗歌魅力1.雄浑豪迈的气势《登岳阳楼》开篇即以“昔闻洞仙石,今上岳阳楼”作为引子,将古代传说与现代景观相结合,展现出诗歌的史诗气势。

接着,诗人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开头,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地之间的变化与人事的沧桑相对照,使诗歌气势更加雄浑豪迈。

2.丰富的意象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3.深厚的人文情怀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呼吁。

在《登岳阳楼》中,他通过描绘岳阳楼和岳阳城的繁华和沧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呼唤。

三、结语《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其诗歌魅力在于杜甫雄浑豪迈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通过对《登岳阳楼》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杜甫的诗歌艺术,更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呼唤,这种人文情怀也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登岳阳楼》情感分析

《登岳阳楼》情感分析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① 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② 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③ 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④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 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 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 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 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 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
尾联这份泪水中包含着什么感情?
昔、今 — ①世事变迁、人世沧桑之感
个 人

远离家人、亲人 消息音信全无
— ②孤独之感
年老多病穷苦 — ③落魄困顿之感
漂泊无依
— ④飘零之感
国家 家国破碎,
战乱频繁
⑤家国破碎之痛
3、《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写景, 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 ,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 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 能一游;
•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 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 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6、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登岳阳楼》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选修课程,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让学生通过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结合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登岳阳楼》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景,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中的一篇,我在教学设计中试图结合第一单元所学,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诗句,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诗人描绘的画面,进而缘景明情。

通过诗歌的自主赏析提高学生个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探究能力。

《登岳阳楼》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诗歌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他们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名篇和名句。

但是对于古代诗歌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只是浅层的比较模糊的,没有系统地深入地了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并学习各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于理科学生大部分较理性和语言表达常常不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本课在课堂设计中强调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诗人营造的美妙诗境,虽用时稍长,但学生活动效果超出预期。

《登岳阳楼》评测练习【知识巩固】1、字音吴楚东南坼()涕泗流()()戎马()凭轩()2、词语解释(1)吴楚东南坼.(2)乾坤..日夜浮(3)戎马..流..关山北(4)凭轩涕泗3、名句积累(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

(2)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

(2008年湖北卷)(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

(2008年安徽卷)(4)____________,山衔好月来。

登岳阳楼的修辞手法分析

登岳阳楼的修辞手法分析

登岳阳楼的修辞手法分析登岳阳楼,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创作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以修辞手法熠熠生辉,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比喻、夸张和对仗等角度来分析登岳阳楼中的修辞手法,并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首千古名篇的神韵之美。

首先,范仲淹运用了丰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岳阳楼与自然景观相媲美。

他以“百里乘云”形容楼高耸入云。

这个比喻既展示出岳阳楼的壮丽与高耸,又透露出山川的壮丽与奇特。

范仲淹还以“洞天石”比喻楼的巍峨,既使读者感受到建筑的雄伟气势,也带来触手可及的亲切感。

这些比喻既高丽了形象,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其次,作者采用了夸张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他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一夸张手法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和辉煌的历史。

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一方面突出了登岳阳楼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对后人产生强烈的思考与联想。

此外,在描写楼的规模时,作者采用“横看成岭侧成峰”来进行夸张表达,进一步突出了岳阳楼的高大与壮丽。

这种夸张将登岳阳楼的体验与感受加强到极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者,作者运用对仗手法,使作品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他运用押韵来构建句子的格律。

例如,他用“烟波江上使人愁”、“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一家”等等,这些韵脚的对仗给人以和谐的感觉,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而且,他用对仗的方式将楼的景色与感受相结合,使作品更加具有统一性与协调性。

总而言之,范仲淹的登岳阳楼凭借其鲜明的修辞手法,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通过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他将岳阳楼的壮丽与高耸、巍峨与恢宏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这些修辞手法通过创造生动的意象与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对岳阳楼的感受更加深刻与丰满。

登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思。

范仲淹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将这一旅程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使读者的情感与思考得以升华。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犹如一位文学艺术的导演,将岳阳楼及其背后的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篇(一):登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

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都是写登岳阳楼,但感受却不同。

这是因为诗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自然诗境和风格不一样。

还是先看看两首诗的具体内容: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李白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接下来,我们作如下一些分析:《登岳阳楼》起句就与杜甫的人生相联系。

“昔”指他的青年时代,时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则是这样的情形:大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经历了长期的困顿艰辛后,体衰多病,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乱,所以他沿长江出川,辗转来到湖南。

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诗人到了岳州,当时吐蕃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

杜甫历尽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阳楼;过去充满宏大的人生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且处于多事之秋,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登临岳阳楼,亲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这并没有给杜甫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触发无尽的感伤。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杜甫用夸张的手法把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壮阔。

“日夜浮”三字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连年战乱,亲朋好友音信全无,一身是病。

这里借“孤舟”来表达无所依托之意。

这又加重了他自伤漂泊的感情。

不过,杜甫毕竟是杜甫,他没有停留在个人痛苦上,而是以国事为念。

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兵荒马乱的动荡情总值,不禁潸然泪下。

在诗人伤时忧世中,全诗的意境由宽阔转入狭窄又转为宽阔,富于变化,既壮且悲,显示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岳阳楼》古诗分析

《登岳阳楼》古诗分析

《登岳阳楼》古诗分析岳阳楼,位于现今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钟意的地方之一。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在此创作了一首名为《登岳阳楼》的作品。

这首诗以高度赞美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物的伟岸,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

下面将对该首古诗进行分析。

首先,诗的开篇即为对岳阳楼的描绘,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

全诗分三段写景,第一段描绘下午的景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亮的春风使得整个江南岸呈现翠绿的色彩;“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好似与明月有着亲切的关系,期望着明月的再次降临。

这些描写以明亮、绿意为主,给人一种明朗、宜人的感觉。

第二段描写傍晚景色,作者用了更加绚烂多彩的词汇,“楼上黄昏欲望时”,黄昏即将降临,所以整个景色都染上了一片金黄。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在山间飘动,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形成了和谐的共生。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枫林的钟爱之情,也是作者身临其境、体味细腻的写照。

第三段则描写夜晚景色,慢慢地细腻地将描写过渡到了夜晚。

作者用了夜晚的黑暗和星光来造成强烈的对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使得夜晚清凉而湿润,“故乡明”则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文化的喜爱。

整个描写通过对颜色和亮度的变化描绘出不同时段的景色,以此来展现岳阳楼的宏伟壮丽。

其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写照,展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微小和崇高。

全诗并未具体给出人物的形象描写,但是通过对人物与景物的关系的刻画,让读者对人物的身临其境产生了共鸣。

比如第一段中,作者有意将自己与春风、明月相提并论,从而彰显自己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在第二段中,作者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描述,相比于这片伟大的枫林,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所述,《登岳阳楼》是一首通过描绘大自然景色和抒发人文情感的古诗。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准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景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思考。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4篇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4篇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杜甫《登岳阳楼》赏析1《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2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漂泊!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像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 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 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 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 药维持生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二一、二一二

年老多病
对比

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凭轩涕泗流。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让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是有感 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 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 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时:无头无尾,悠悠绵长。 空:无边无际,漫漫辽阔。 人:
要尽可能实现人生业绩的最大化, 最优化。
观 宇 宙
视野开阔,襟怀宽广,内容厚重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 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 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 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 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 情。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 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 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
观 时 地域的空间
是文人、诗人、有志之士的精神空间、
空 襟怀空间和生命质量实现的空间——
精神要崇高, 襟怀要宽广, 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 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 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 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 楼?
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 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 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 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 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颔联:
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
吴楚东南坼,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
乾坤日夜浮。 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
动。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出了: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 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水中一般。10个字逼真 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 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 及其特点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 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参考画面
唐庚《子西文录》中评价《登岳阳楼 》: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 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 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 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 虽大而小。”
找诗眼
•悲
“悲”在何处
景悲——己悲——国悲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 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 的美景风光。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 喜初登也。” 你是否同意?
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六句在意境和感情 上有和变化?
意境:宽阔广大 →狭窄具体
感情:喜悦自豪→凄凉落寞
思考: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请从作者 的胸襟和遭遇思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人生坎坷,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
赏析 “坼” “浮”二 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小我与大我
忧己与 忧国忧民
时代感、历史感、使命感
厚重、大气
沉郁顿挫
抑扬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 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 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 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 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 色。
这首诗开篇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 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 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 三叹,令人扼腕。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 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 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 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 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 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 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 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 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 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 禁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 号 少陵野,因老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是部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 、“三吏”,真“三实反别映”了唐朝
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
被称为“ ”,他与诗李史白齐名,并称 “ ”,被李人杜誉为“ ”。 诗圣
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