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变形实验是土木工程、机械结构与力学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手段之一,用以研究各类受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特性的变化。
在这项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特殊的变形实验,即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介绍如下:一、实验目的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在弯曲及扭转时结构上产生的内力与变形情况。
此类实验可以观察材料的强度特性,如材料的刚度、断裂强度特性及扭曲强度特性等,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材料的断裂模式,对设计及使用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环境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需要使用相应的设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仪”。
该仪器利用驱动力中心支撑件可搭载一条杆件,将外力施加在杆件上,以此来观察杆件内部的变形及产生的内力。
一次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需要对一定大小的杆件、材料板及驱动力中心支撑件等设备进行安装。
三、实验步骤1. 安装杆件:先将杆件安装在驱动力中心支撑件上,然后用螺栓从外部将杆件支撑件固定,使之不受外力影响。
2. 加载实验:将所需外力施加到杆件上,通过驱动力中心支撑件将外力施加到杆件上。
外力的施加通常由步进电机控制。
3. 观测变形:采用轴心变形测量装置或激光测量仪探头来监测杆件的变形情况及内力的变化特点。
4. 结果分析:将获得的现场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杆件内力与变形规律。
四、安全注意1. 操作者必须掌握实验知识,熟悉实验环境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减少可能发生的错误。
2. 使用完试验仪器后,应将电源断开以及必要的安全保险,以防事故发生。
3. 实验前,应当将实验杆件清理干净,对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仪检查确认无损坏。
4. 建议实验过程中应有多人在场进行指导,以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弯曲扭组合变形实验(内力素)是一种重要的变形实验方法,既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材料特性,也可以帮助优化结构设计,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实验方法。
但是,实验中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中应加强安全注意。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供参考。
1. 实验目的通过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测定材料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2. 实验原理弯扭组合变形是一种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方法。
它是将拉伸和剪切两种应力作用于材料上,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的复合变形。
在弯扭组合变形中,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可通过计算与测量获得。
3. 实验装置和材料实验装置包括弯曲扭转试验机、电子称量仪、应变计等设备。
试验材料为直径为10mm、长度为50mm的圆柱形铝合金试样。
4. 实验步骤(1)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试验机工况参数,如加载速度、加载次数等。
(2) 将试样装入试验机,并进行预紧力的加载。
(3) 开始弯曲扭转试验,记录下相应的载荷、位移、时间等数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采集应变计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实验结果通过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得到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量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应力状态下,铝合金试样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加工方向有关。
6. 结论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铝合金试样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其加工方向有关。
该方法可以用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7. 实验总结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需要选用适当的试验装置和材料,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实验方法对于材料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变形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而在变形实验中,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弯曲和扭转变形特性。
本报告将对弯扭组合变形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弯扭组合变形实验中,试样将同时受到弯曲和扭转的作用,这种双重变形方式会导致试样表面和内部的变形状态复杂多样。
通过对试样进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变形模式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弯曲强度、扭转强度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操作步骤也非常关键。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样形状和尺寸,然后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施加合适的弯曲和扭转载荷,同时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和载荷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试样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载或集中变形的情况,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技巧。
首先,应该根据试样的材料和形状特性合理选择试验条件,如载荷大小、加载速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注意是否出现裂纹或变形不均匀的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试样在弯扭组合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统计,可以得到材料的弯曲和扭转性能指标,如弯曲模量、扭转刚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材料。
总的来说,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该实验可以全面了解材料在弯曲和扭转载荷下的性能表现。
在进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掌握实验技巧,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
希望本报告对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有所帮助,能够促进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进展。
扭弯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扭弯组合变形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进行组合和扭弯变形的实验,研究材料在扭弯应力下的变形以及不同组合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
2. 实验器材和材料2.1 实验器材- 扭弯试验机:用于施加扭弯应力的设备;- 计量设备:包括游标卡尺、称重器等,用于测量变形和质量。
2.2 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为金属棒,包括钢材、铝材和铜材。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研究材料的变形特性。
3. 实验方法3.1 组合方式本次实验将材料按照不同组合方式连接起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单材料组合:使用相同材料的连续棒材进行实验;2. 不同材料组合:使用不同材料的连续棒材进行实验。
3.2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切割并准备不同材料的棒材,保证长度一致;2. 连接材料:按照所选组合方式,将相应的材料连接起来;3. 放置样品:将组合好的材料放置在扭弯试验机上,保证材料处于水平位置;4. 施加负载:通过扭弯试验机施加负载,使材料扭弯变形;5. 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记录扭弯角度和对应的负载;6.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材料的变形特性和组合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负载(N)扭曲角度(度)100 10200 20300 30400 40500 50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钢材的强度较高,在扭弯过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2. 铝材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3. 而铜材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
通过对不同组合方式的比较,发现单材料组合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较为一致,而不同材料组合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钢材与铝材组合后,由于钢材的强度较高,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因此整体变形较小;而铜材的韧性能够在变形过程中吸收部分能量,使得整体变形较为均匀。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对扭弯变形有显著影响;2. 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会使材料的变形特性发生变化;3. 单材料组合更加一致,而不同材料组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数据
实验名称:弯扭组合变形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材料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力学性能。
2. 熟悉和掌握弯扭组合变形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二、实验设备:1. 材料试验机2. 弯曲和扭转加载装置3. 千分尺4. 数据记录仪三、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为Q235钢,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如下:-碳(C)含量:0.12%-锰(Mn)含量:0.3%-硅(Si)含量:0.3%-磷(P)含量:0.035%-硫(S)含量:0.035%-屈服强度:235MPa-抗拉强度:375MPa-伸长率:26%四、实验步骤:1.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加载装置之间的接触良好。
2. 设置试验机的弯曲和扭转加载参数,包括加载速度、加载时间等。
3. 开始加载,同时记录试样的弯曲和扭转角度以及载荷大小。
4. 当试样发生断裂时,停止加载,记录断裂载荷和断裂角度。
5. 清理实验现场,整理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1. 试样尺寸:长度100mm,宽度10mm,厚度2mm。
2. 弯曲加载参数:加载速度1mm/min,加载时间1min。
3. 扭转加载参数:加载速度1r/min,加载时间1min。
4.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弯曲角度: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
-扭转角度: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
-弯曲载荷:0N,2.5N,5N,7.5N,10N,12.5N,15N,17.5N,20N,22.5N,25N,27.5N,30N。
弯扭组合实验ZT2011
ε1( ε1F 、εT )
ε4( ε4F 、εT )
B
R1
读 1 4 1 F T 4 F T 1 F 4 FA
R4
C
方案3
读231 Ex
R
R
D
读 2 3 2 F T 3 F T 2 F 3 F 2 T
6 (5)
B4
a3 x
O
D
l
z
F
xz
A
x
x x
A
x
xz
B
x
x x
B
x
➢ 空心圆轴产生弯扭组合变形
➢ 在A点取一个单元体 ➢ 弯曲变形产生的正应力σx ➢ 扭转变形产生的切应力τxz
平面应力状态、主方向未知 需要粘贴三个应变片
应变片布置图
C
A1
2 (3)
S
6 (5)
B4
D
z
a2 a1 a3
E
半桥接桥方式
在两个桥臂上接入应变片,另外两 个桥臂上接入仪器内部的固定电阻。
读ABBC
全桥接桥方式
在四个桥臂上都接入应变片。
读 AB BC CD DA
举例:用半桥方式求正应力σ x
方案1
读14 E 2x
R1
消除温度影响,测出σ x 。
A
R
方案2
读251 Ex
排除τxz ,消除温度影响,测出σ x 。
用半桥和全桥接法测定弯曲正应力σx。 用半桥和全桥接法测定扭转切应力τxz。
测试 项目
接桥 方式
组桥方案
静定 (με)
静不定 (με)
纯扭转 (με)
x 半桥
全桥
xz 半桥全桥BR2R3A
扭弯组合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扭弯组合)一、实验目的:1、测定圆管在扭弯组合变形下一点处的主应力; 2、测定圆管在扭弯组合变形下的弯矩和扭矩。
二、设备及试样:1. 电阻应变仪;2. 小型圆管扭弯组合装置。
试样尺寸及相关常数三、实验原理: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1)主应力由公式 145452+2=22εεεε-⎫±⎬⎭确定(2)主方向由公式 4545004545tan 22εεαεεε---=-- 确定(3)再由广义胡克定律算出主应力11222212E =(+)1-E =(+)1-σεμεμσεμεμ⎧⎪⎪⎨⎪⎪⎩2、测定弯矩测弯矩使用公式 44E (D -d )M=64r Dπε 3、测定扭矩测扭矩使用公式 44E (D -d )T=4(1+)16r Dεπμ4、弯矩、扭矩、和主应力1σ的理论值分别是 max M=P l max =P T a11(2M Wσ=四、实验记录表格和计算1、测试数据(一次加载参考表格)2、计算(取最大载荷下的应变计算)四、思考题3、用两枚纵向片组成的相互补偿电路,不但能消除温度应变的影响,而且可以消除因为偏心造成的误差,可见用两枚应变片组成的相互补偿电路较好。
4、(a)45ε和45ε-都由三部分组成,有T 45++εεεε=扭弯,T 45-++εεεε-=扭弯,所以得45452r εεεε-=-=扭, 即 1=2r εε扭,可见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消除弯矩的影响,测出扭矩。
(b) 同 (a) 的解释相同,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测出扭矩。
(c) 加温度补偿片只能消除温度应变的影响,不能消除弯矩的影响,故不能用这种方法测出扭矩。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_2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试验日期
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材料:弹性模量E= MPa
泊松比μ= 应变片灵敏系数K=
试件外径D= mm 试件内径d= mm
自由端端部到测点的距离L= mm 臂长a= mm 试件弯曲截面系数W Z= cm3
试件扭转截面系数W P= cm3
四、实验数据与整理
2、实测主应变、主应力的计算
主应变:εεⅠⅡ
=0
090+2εε±主方向:000
450900090
22tan εεεϕεε--=
-
(式中00045090
εεε按平均增量计算) 主应力:2=
+1-E σεμεμⅠⅠⅡ(), 2
=+1-E
σεμεμⅡⅡⅠ() 计算结果:=εⅠ =εⅡ 0=ϕ
=σⅠ =σⅡ
3、弯曲正应力计算:w W E σε=⋅∆=
4、扭转剪应力计算:||1n n E
τεμ
=
∆=- 5、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公式计算以下几个参数的理论值: 弯矩M = 扭矩T =
=σⅠ =σⅡ
0=ϕ w σ= n τ=
五、回答思考题。
4.弯扭组合变形试验报告(08)
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
学院_________专业_________班_________实验组别_______实验者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实验室温度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 报告成绩______________ 批阅人______________
一、实验原理(接桥方法:a 测量弯矩图及计算公式,b测量扭矩图及计算公式)
二、实验设备
电阻应变仪型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度________mm
三、实验基本数据
四、实验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
五、回答思考题中提出的问题
(1)在加载过程中,加载速度对测试结果有无影响?若有,如何避免?
(2)在测弯矩和扭矩时,能否采用不同于上面的接桥方式进行测量?若能,采用什么桥路?(3)简述实验心得,或试验中你觉得应该注意的事项。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弯扭组合变形的现象及其可能的影响。
弯扭组合变形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变形方式,特别是在金属材料中。
通过施加弯曲和扭转力,可以使材料发生复杂的变形,这既可以用于制造工艺中,也可以用于材料性能的研究。
我们进行了一组简单的实验,选取了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扭组合变形。
通过在材料上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我们观察到了材料发生的变形情况。
在弯曲力的作用下,材料产生了弯曲变形,而扭转力则使材料发生了扭转变形。
当两种力同时作用在材料上时,就会出现弯扭组合变形的情况,这种变形形式更加复杂,具有更多的变形模式。
接着,我们对不同金属材料在弯扭组合变形过程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我们发现,一些材料在受到弯扭组合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但塑性却有所下降。
这说明弯扭组合变形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但也可能导致其脆性增加。
而对于另一些材料来说,弯扭组合变形后,其塑性反而有所提高,但强度和硬度可能会降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性能需求来选择是否采用弯扭组合变形工艺。
我们还研究了弯扭组合变形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弯扭组合变形后,材料的晶粒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晶粒可能会发生细化,晶界的移动和变形也会加剧。
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总的来说,弯扭组合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变形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弯扭组合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弯扭组合变形的机理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弯扭组合应力的概念和特性;2.掌握弯扭应力下构件应变性能的变化规律;3.探究弯扭组合应力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弯曲应力在支撑不良时,构件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不再恒定,会引起截面内部应力和应变。
当弯曲应力作用于构件时,构件截面内部产生剪应力和正应力。
当弯曲跨度为l,力F作用在构件的中心处时,构件的弯曲应力σb可根据公式计算:σb = (M × y) / I2. 扭转应力当扭矩作用于杆件的端部时,杆件沿轴线方向的每一截面都要扭转。
因此,当扭矩t作用在截面上时,将产生切应力τ,它的大小可以使用公式计算:τ = (t × R) / I其中,R表示截面的半径,I表示扭转惯性矩。
3. 弯扭组合应力弯扭组合应力是指同时在构件上施加弯曲和扭转载荷时的应力。
具体而言,施加在构件上的载荷的平面与构件的长轴和横轴不平行,这会引起构件的剪辑应力。
弯扭组合应力的计算有许多方法,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所谓的最大剪应力理论。
该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构件的弯曲应力和扭曲应力产生的共同剪应力小于极限剪应力,该构件就能够承受弯扭组合应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弯曲夹具和扭转夹具。
2.准备试样(直径为5mm的低合金钢棒)。
3.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弯曲夹具和扭转夹具上。
4.施加不同的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并在此过程中记录试样在不同载荷下的弯曲度和扭转度。
5.根据试样的弯曲度和扭曲度计算出弯扭组合应力下试样的弯曲应力、扭曲应力以及最大剪应力。
6.比较不同载荷下试样的最大剪应力,计算出疲劳寿命。
四、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不同的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记录试样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弯曲度和扭转度,绘制出弯曲度-载荷和扭转度-载荷曲线,如下图所示:图1:弯曲度-载荷曲线图图2:扭转度-载荷曲线图2. 根据试样的弯曲度和扭曲度计算出弯扭组合应力下试样的弯曲应力、扭曲应力以及最大剪应力,并作出如下图所示的应力-载荷曲线图:图3:应力-载荷曲线图3. 比较不同载荷下试样的最大剪应力,并计算出疲劳寿命,如下表所示:载荷(N)最大剪应力(MPa)疲劳寿命(次)100 42.31 1000200 82.4 2000300 118.6 3000五、实验结论:1.在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的联合作用下,试样的变形强度和变形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当载荷超过一定阈值后。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变形应变测定实验⼀.实验⽬的1.⽤电测法测定平⾯应⼒状态下主应⼒的⼤⼩及⽅向;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作⽤下,分别由弯矩、剪⼒和扭矩所引起的应⼒。
⼆.实验仪器和设备1.弯扭组合实验装置;2.YJ-4501A/SZ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原理薄壁圆管受⼒简图如图1所⽰。
薄壁圆管在P⼒作⽤下产⽣弯扭组合变形。
薄壁圆管材料为铝合⾦,其弹性模量E为722GN, 泊松⽐µ为0.33。
m薄壁圆管截图1⾯尺⼨、如图2所⽰。
由材料⼒学分析可知,该截⾯上的内⼒有弯矩、剪⼒和扭矩。
Ⅰ-Ⅰ截⾯现有A、B、C、D四个测点,其应⼒状态如图3所⽰。
每点处已按–450、00、+450⽅向粘贴⼀枚三轴450应变花,如图4所⽰。
图2 图3 图4 四.实验内容及⽅法1. 指定点的主应⼒⼤⼩和⽅向的测定薄壁圆管A、B、C、D四个测点,其表⾯都处于平⾯应⼒状态,⽤应变花测出三个⽅向的线应变,然后运⽤应变-应⼒换算关系求出主应⼒的⼤⼩和⽅向。
若测得应变ε-45、ε0、ε45 ,则主应⼒⼤⼩的计算公式为()()()??-+--±++-=--245020454*******1211εεεεµεεµµσσE主应⼒⽅向计算公式为()()04545045452εεεεεεα----=--tg 或 ()45450454522εεεεεα+---=--tg2. 弯矩、剪⼒、扭矩所分别引起的应⼒的测定 a. 弯矩M 引起的正应⼒的测定只需⽤B 、D 两测点00⽅向的应变⽚组成图5(a )所⽰半桥线路,就可测得弯矩M 引的正应变 2MdM εε=然后由虎克定律可求得弯矩M 引起的正应⼒2MdM M E E εεσ== b. 扭矩M n 引起的剪应⼒的测定图5 ⽤A 、C 两被测点-450、450⽅向的应变⽚组成图5(b )所⽰全桥线路,可测得扭矩M n 在450⽅向所引起的线应变 4ndn εε=由⼴义虎克定律可求得剪⼒M n 引起的剪应⼒ ()214nd nd n G E εµετ=+=c. 剪⼒Q 引起的剪应⼒的测定⽤A 、C 两被测点-450、450⽅向的应变⽚组成图5(c )所⽰全桥线路,可测得剪⼒Q 在450⽅向所引起的线应变 4 QdQ εε=由⼴义虎克定律可求得剪⼒Q 引起的剪应⼒ ()214QdQd Q G E εµετ=+=五.实验步骤1. 接通测⼒仪电源,将测⼒仪开关置开。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弯扭组合实验探究材料在受到弯曲和扭曲加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验证其力学性能。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包括钢材、铝材等常用材料,实验设备包括弯曲试样机和扭转试样机。
实验步骤:
1. 制备不同材料的弯扭组合试样。
2. 将试样固定在弯曲试样机上,施加加载力进行弯曲测试,记录弯曲应力应变曲线。
3. 将试样固定在扭转试样机上,施加加载力进行扭转测试,记录扭转应力应变曲线。
4.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弯扭组合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和扭转加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弯曲强度、扭转强度以及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结论:
弯扭组合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弯扭组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规律;2. 掌握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主应力及其方向;3. 熟悉应变花的粘贴和使用方法;4. 熟悉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其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状态。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可以表示为:正应力:σ = (M + T)Y / (Iz + Iy) + Vx / (Iz + Iy)剪应力:τ = (M + T)z / (Iz + Iy) + Vy / (Iz + Iy)其中,M为弯矩,T为扭矩,Vx和Vy为剪力,Y为薄壁圆管截面的惯性半径,z和x为坐标轴。
主应力及其方向可通过应变花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出。
应变花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应变片的线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线应变,进而计算出主应力及其方向。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用于施加弯矩、扭矩和剪力;2. YJ-4501A/SZ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用于测量应变;3. 三轴450应变花:用于测量线应变;4. 粘贴应变花的胶水、剪刀等辅助工具。
四、实验步骤1. 将薄壁圆管放置在实验装置上,调整装置,使圆管处于水平状态;2. 在薄壁圆管截面上选择A、B、C、D四个测点,在每个测点处粘贴三轴450应变花;3. 使用应变仪连接应变花,设置好测量参数;4. 对薄壁圆管施加弯矩、扭矩和剪力,观察应变花的应变变化;5. 记录应变仪的测量数据;6. 根据应变花的测量结果,计算主应力及其方向;7. 分析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主应力及其方向;2. 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验证了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规律;3. 实验结果表明,在弯扭组合变形下,薄壁圆管的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截面中心线附近,最小主应力出现在截面边缘;4.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弯扭组合变形下,薄壁圆管的应力分布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引言:弯扭组合变形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通过施加弯曲和扭转力,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弯曲和扭转力对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选取了常见的金属材料样本,如钢材、铝材等,并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2. 实验装置搭建搭建了弯曲和扭转力施加装置,确保力的施加平稳和准确。
3. 弯曲实验将样本固定在弯曲装置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弯曲力,记录样本的弯曲程度和应力。
4. 扭转实验将样本固定在扭转装置上,施加不同大小的扭转力,记录样本的扭转角度和应力。
5. 弯扭组合实验将样本同时固定在弯曲和扭转装置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弯曲和扭转力,记录样本的变形情况和应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弯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施加的弯曲力增加,样本的弯曲程度和应力呈线性增加关系。
不同材料的弯曲刚度存在差异,钢材相对较硬,而铝材相对较软。
2. 扭转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施加的扭转力增加,样本的扭转角度和应力呈线性增加关系。
与弯曲实验类似,不同材料的扭转刚度也存在差异。
3. 弯扭组合实验结果显示,当同时施加弯曲和扭转力时,样本的变形行为更为复杂。
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和扭转力的叠加会导致样本的非线性变形。
不同材料对弯扭组合力的响应也有所差异,这对于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与分析: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弯曲和扭转力的大小外,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材料的变形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理的设计方案。
此外,弯扭组合变形实验还可以用于材料的疲劳寿命评估和损伤分析。
通过施加不同弯曲和扭转力的循环加载,可以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变形情况,从而预测材料的寿命和损伤程度。
结论: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通过施加弯曲和扭转力,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弯扭组合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实验报告弯扭组合实验报告引言:组合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组合进行实验,以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弯扭组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和机理。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了两种不同材料的试样,分别是金属和塑料。
金属试样为钢材,塑料试样为聚乙烯。
实验中,我们将分别进行弯曲和扭转两种载荷的单独实验,以及弯扭组合实验。
实验设备包括弯曲试验机和扭转试验机。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弯曲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载荷下试样的弯曲变形和应力。
结果显示,金属试样在弯曲载荷下出现了明显的弯曲变形,而塑料试样则表现出较大的应变。
这表明金属试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而塑料试样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展性。
在扭转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载荷下试样的扭转角度和扭转应力。
结果显示,金属试样在扭转载荷下出现了明显的扭转变形,而塑料试样则表现出较小的变形。
这进一步验证了金属试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而塑料试样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展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弯扭组合实验。
通过对金属和塑料试样施加同时弯曲和扭转的载荷,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变形行为。
金属试样在弯扭组合载荷下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形,同时呈现出弯曲和扭转的特征。
而塑料试样在同样的载荷下则表现出更大的变形和应变。
这说明弯扭组合载荷对试样的变形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不同材料的试样具有不同的响应。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弯曲载荷对金属和塑料试样的变形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金属试样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而塑料试样则表现出较大的应变。
2. 扭转载荷对金属和塑料试样的变形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金属试样呈现出明显的扭转变形,而塑料试样则表现出较小的变形。
3. 弯扭组合载荷对试样的变形行为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影响,金属试样呈现出同时弯曲和扭转的特征,而塑料试样则表现出更大的变形和应变。
综上所述,本次弯扭组合实验研究了金属和塑料试样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并探讨了弯扭组合载荷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乐享科技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经营管理乐享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电阻应变仪;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 0=42mm ,壁厚t=3mm , l 1=200mm ,l 2=240mm (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s σ=360MPa ,弹性模量E =206GPa ,泊松比μ=。
图一 实验装置图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 ,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αγαεεεεεα2sin 22cos 22xyyx yx --++=(1)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4545045450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图三 应变花示意图图四 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xxxx 图五 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2221222⎪⎪⎭⎫⎝⎛+⎪⎪⎭⎫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min max 2()2()xy xyx y tg γγαεεεε=-=---或yx xy tg εεγα--=02 (4) 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报告弯扭组合应力实验报告引言:弯扭组合应力是指在工程中同时受到弯曲和扭转作用的材料或结构所承受的应力。
了解弯扭组合应力的特性对于设计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弯扭组合应力的实验研究,探索其应力分布和破坏机制,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常见的弯扭组合应力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圆柱形试样和两个扭转装置。
试样通过两个扭转装置施加扭转力,并在中间受到弯曲载荷。
我们将通过改变施加的扭转力和弯曲载荷,观察试样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模式。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试样,确保试样表面没有明显的缺陷和污垢。
2. 安装试样:将试样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试样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准确无误。
3. 施加扭转力:通过扭转装置施加一定的扭转力,记录下施加的扭转力大小。
4. 施加弯曲载荷:通过施加一定的弯曲载荷,使试样同时受到弯曲和扭转作用。
5. 记录数据:使用应变计和力传感器等仪器记录试样上的应变和载荷数据。
6. 观察破坏模式:当试样达到破坏点时,观察并记录试样的破坏模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应力分布:在弯扭组合应力下,试样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通常情况下,试样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弯曲和扭转的交界处,这是由于受力方式的不同导致的。
2. 破坏模式:弯扭组合应力下的破坏模式与单一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有所不同。
试样往往会出现扭转断裂、弯曲断裂或者两者的结合形式。
3. 影响因素:弯扭组合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试样的几何形状、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施加的载荷大小和方向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弯扭组合应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弯扭组合应力的研究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材料和结构在弯扭组合应力下的响应,并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弯扭组合应力的影响。
弯扭实验报告-最终版
【实验名称】弯扭组合受力下的圆管应力和内力测定实验【实验背景】在工程中受弯扭复合作用的构件比比皆是。
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1.工厂中用于机械加工的车床、铣床等主轴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受力形式,主轴的内力——弯矩、扭矩、轴力等。
2. 汽车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时,车架处于复合受力状态下。
其内力有弯矩、扭矩。
3. 自行车的拐臂,由于脚踏板的受力点与拐臂不在同一中心线上,拐臂的内力既有弯矩,又有扭矩。
一般来说,对复合受力的构件,其截面上的内力既有弯矩和剪力又有扭矩,有时还有轴力。
所以,复合受力条件下的构件属于平面应力状态。
对于这类构件,工程中一般要解决下列两类问题。
1.强化校核:测定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确定主应力值和主方向。
2.优化设计:分离截面上的内力,确定各内力的贡献大小。
【实验目的】1.学习电测实验的全过程。
本实验从按实验要求制定贴片方案,粘贴电阻片、引线、编号到测量所贴电阻片的应变,以及用不同组桥方式分离内力的一整套实验过程都由同学自己来完成。
2.学习测定一点应力状态的方法。
3.学习利用各种组桥方式测量内力的方法。
4.学习电阻片的粘贴方法。
5.进一步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1.电子万能实验机2.静态电阻应变仪3.弯矩复合受力实验装置一套4.钢板尺、游标卡尺【实验原理】一.测主应变的大小及方向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薄壁圆筒弯曲和扭转时表面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首先要测量该点处的主应变ε1和ε3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用广义胡克定律算得一点处的主应力σ1和σ3。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原理,要确定一点处的主应变,需要知道该点处沿x和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3个应变分量εX,εy和γxy。
由于在实验中测量剪应变很困难,而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线应变比较简便,所以通常采用一点处沿x轴成3个不同方向且已知夹角的线应变。
为了简化计算,实际上采用互成特殊角的三片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中间的应变片与x 轴成0°,另外2个应变片分别与x轴成±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弯扭组合试验实验报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380711班张涛38071122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电阻应变仪;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l1=200mm,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360MPa,弹性模量Es=206GPa,泊松比μ=0.28。
图一实验装置图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图三应变花示意图图四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τx σxτxσx图五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αγαεεεεεα2sin 22cos 22xyyx yx --++=(1)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4545045450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2221222⎪⎪⎭⎫⎝⎛+⎪⎪⎭⎫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min max 2()2()xy xyx y tg γγαεεεε=-=---或yx xy tg εεγα--=02 (4) 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广义虎克定律:()()1222212111μεεμσμεεμσ+-=+-=EE(5)由式(2)~(5),可得一点的主应力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为:()()()()()004545045450245024504545212212212-------=-+-+±-+=εεεεεαεεεεμμεεσσtg EE (6)0ε、045ε和045-ε的测量可用1/4桥多点测量法同时测出(见图六)。
R i2、圆轴某一截面弯矩M 的测量:轴向应力σx 仅由弯矩M 引起,故有:zx W M=σ (7)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1y x x Eμσσε-=(8) 又: 0=y σ (9) 由式(7)~(9)得到:x z W E M ε⋅⋅= (10)以某截面上应力最大的上点或下点作为测量点。
测出X 方向应变片的应变值εX(00εε=x )。
ε0的测量可用1/4桥接法(见图七),也可采用半桥接法(见图八)。
3、圆轴某一截面扭矩T 的测量:切应力τx 仅扭矩T 引起,故有:Px W T=τ (11)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004545εεγτ-⋅=⋅=-G G xy x (12)由式(11)、(12)可得:)()1(2)(000045454545εεμεε-⋅⋅+=-⋅⋅=--P P W EW G T (13))(004545εε--的测量可用半桥接法(见图七),也可采用全桥接法(见图八)。
R -45上R 45上R -45上R 45上R -45下R 45下图七R 0 R 0——x 方向应变片 R t ——温补片图八R 0上R 0下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
可参考如下加载方案:P0=500N,P max=1500N, P=1000N,N=4。
五、实验步骤1.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2.测量试件尺寸;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值。
3.拟定加载方案;4.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5.确定各项要求的组桥方式、接线和设置应变仪参数;6.检查及试车;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一定载荷,再卸载至初载荷以下,以检查试验机及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进行试验;将载荷加至初载荷,记下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
重复加载,每重复一次,记录一次应变仪的读数。
实验至少重复四次,如果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即可。
8.数据通过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
六、试验结果处理1、原始数据列表并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值2.计算实验点的主应力大小和其方位角,并与理论值(按名义尺寸计算)进行比较由公式:()()000001454524545004545}21tan 22E εεσσμεεαεεε---∆+∆∆=∆-∆-∆=∆-∆-∆均均均均均均均可计算值:9162621010}210σσ--⨯=⨯⨯上上(320.67-86)10(1-0.28)故有:1282.812MP}{14.367MPσσ=-上上 可计算值:000320.6786tan 20.94432332.67320.678621.679αα+=-=-⨯-+⇒=-上上同理:9166221010}102σσ--⨯=⨯⨯下下(-300+73)10(1-0.28)故有:1211.581MP}{77.790MPσσ=-下下 00030073tan 20.9395221.607αα--==⨯⇒=下下(-312)-73-(-300)下面将理论应变值代入求解理论值:120084.130{10.92219.909MP MP σσα=⇒=-=-上上上 120010.922{84.13019.909MP MP σσα==-=-下下下3、计算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根据公式:9334636646.67210101032422z x M E W πε--∆=⋅⋅∆=⨯⨯⨯⨯⨯⨯⨯均(4210)(1-()) M 227.295N m ⇒∆=•而从理论值来看:32P L 100024010240N M m-∆=∆⨯=⨯⨯=理论4、计算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扭矩根据公式:004545()2(1)P ET W εεμ-∆=⋅⋅∆-∆+均可以得到93462101036783.330.042(1())()10215.102(10.28)16422T N m π-⨯∆=⨯⨯⨯-⨯⨯=⋅+ 而从理论值来看:31P L 100020010N 200T m N m -∆=∆⨯=⨯⨯⋅=⋅理论七、误差分析 1、数据定量分析(1)、主应力与主平面方位角相对误差分析○11182.812MP 84.130,100%82.81284.130100% 1.567%84.130MP σσσσησ-===⨯-=⨯=上上1理论上上1理论相对误差上1理论,○22214.367MP 10.992,100%14.36710.992100%30.704%10.992MP σσσσησ-=-=-=⨯-+=⨯=-上上2理论上上2理论相对误差上2理论,○300021.67919.909,100%21.67919.909100%8.89%19.909ααααησ-=-=-=⨯-+=⨯=-0上0上理论0上0上理论相对误差0上理论,○41111.581MP 10.922,100%11.58110.922100% 6.03%10.922MP σσσσησ-===⨯-=⨯=下下1理论下下1理论相对误差下1理论,○52277.790MP 84.130,100%77.79084.130100%7.54%84.130MP σσσσησ-=-=-=⨯-+=⨯=下下2理论下下2理论相对误差下2理论,○60021.60719.909,100%21.60719.909100%8.53%19.909ααααησ-=-=-=⨯-+=⨯=-0下0下理论0下0下理论相对误差0下理论,(2)、将上述∆M 的计算值与2l P ⋅∆的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误差M M 227.295,240,100%227.295240100% 5.29%240M N m M N m M η∆-∆∆=⋅∆==⨯∆-=⨯=理论理论相对误差理论(3)、将上述∆T 的计算值与1l P ⋅∆的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误差T 215.10,200,100%215.10200100%7.55%200T T N m M N m T η∆-∆∆=⋅∆==⨯∆-=⨯=理论理论相对误差理论2、定性分析由前面的误差计算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真值比较接近,但是上表面的误差相对比下表面大,产生较大实验误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1)、接线接头处接触电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些线可能没有接好或者接的太松,从而引入较大的接触电阻,而且有些线拆了后又再接上去,接触电阻前后不一样也会造成相应的误差;(2)、应变片在黏贴 时候产生的缺陷对测量产生较大影响,因为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测量结果比理论值一直偏大,而且数据的稳定性一直比较好,老师检查时候说数据稳定性好说明实验本身的步骤没有问题,应该是在贴应变片的时候应变片贴的不是很标准;(3)、在清零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变动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4)、卸载及再加载的过程中由于速度过快,没有足够的时间使数据稳定下来可能就读数了;(5)、本实验在实验前并没有再次进行轴的相关尺寸的测量,而是沿用了一贯的标准数据,实际尺寸可能与标准尺寸有出入,从而造成实验结果的计算误差;(6)材料本身的质量分布以及缺陷对实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八、实验感想与实验改进建议这次做的实验名称是《弯扭组合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学习的基础与深化,在其中要用到很多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结果,是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的一种形式。
在力学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产生误差的原因也错综复杂,要求我们有一颗严谨的心,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试验方式呈现力学现象,考验了我们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力学实验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实验内容,达到良好的实验结果,需要课前认真的预习,因此在课前,我认真预习了实验讲义上提到的相关步骤与注意事项,了解了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的操作步骤与各种桥路的接法及其电路原理,写好了实验预习报告。
预习是实验前面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工作的重点还是在实验过程中。
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格外小心,因为我们所用的万能试验机是一种比较精确地仪器,稍微不注意就会使得机器所施加的力超过我们的预期要求。
我觉得是要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次试验中,老师给了我们三个她要求检查的地方(三种桥路所测得三种数值),通过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检查,能够使我意识到我的实验是否在一路正确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