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水解酸化池cad工艺流程
水解酸化池cad工艺流程As we discuss the process of the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in the CAD design,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critical role this tank plays in the overal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水解酸化池在CAD 设计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池塘在整个废水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First and foremost, the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is designed to break down organic matter in the wastewater through a 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这个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是为了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By utilizing CAD software to map out the detailed process flow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tank, engineers can optimize its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通过利用CAD软件来绘制出水解酸化池的详细工艺流程和结构元素,工程师可以优化其性能和效率。
Furthermore, CAD allows for the simulation of various scenarios and conditions, which is crucial in predicting how the tank will perform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此外,CAD还可以模拟各种情景和条件,这在预测水解酸化池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表现上至关重要。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调节污水的酸碱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引言、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
它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进一步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工艺原理:水解酸化池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水解、酸化和沉淀三个过程。
首先,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通过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然后,在酸化反应中,有机酸被进一步降解为低分子量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最后,经过沉淀作用,产生的沉淀物与污泥一同被排出。
工艺流程: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进水、水解、酸化、沉淀和出水五个步骤。
首先,污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水解酸化池。
然后,在水解酸化池内,污水与水解菌接触,发生水解反应,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接下来,水解产物进入酸化区域,与酸化菌接触,发生酸化反应,有机酸被降解为低分子量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随后,经过沉淀作用,产生的沉淀物与污泥一同被排出。
最后,经过处理后的水被排出,达到排放标准。
操作要点:1. 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负荷,避免超过水解酸化池的处理能力。
2.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利于水解和酸化反应的进行。
通常,温度应保持在35-40摄氏度,pH值在6-8之间。
3. 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搅拌设备和通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控制水解酸化池内的溶解氧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5. 定期清理和维护水解酸化池,保持其内部清洁,防止污泥堆积和异味产生。
注意事项:1. 在操作水解酸化池时,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与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接触。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1. 水解酸化池的介绍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中紧要的处理单元,紧要作用是将高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低分子有机物,然后有利于下一步的生物处理。
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至关紧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水解酸化池的良好运行和效果,必需遵守确定的规程和操作要求。
本文将对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认真介绍。
2. 操作规程2.1 设计及保养1)水解酸化池应设计合理,保证进出水质量的稳定。
2)对水解酸化池,应建立运行记录,每班值班人员应确认出水水质是否达标,检查电机、泵、压缩机等设备及仪表是否运行正常。
3)水解酸化池中的泵、减速器、电机等设备要常常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其设备及泵的流量、压力等数据均应记录。
2.2 投加酸和碱的注意事项1)投加酸碱应遵奉并服从“先酸后碱”,即在氨氮含量不能过高时,应优先投加硫酸等酸类物质;当pH值偏小时需投加碱类物质,不能一次加量过大。
2)投加酸碱时,应注意掌控流量和投加时间,以避开污泥受到过度损伤。
2.3 调整污泥浓度1)维持适当的污泥浓度,可在酸化池内调整。
依据不同进水COD负荷、池性质和水解酸化时间,调整污泥浓度以最佳微生物生长速率为准。
不得过高或过低。
2)在调整污泥浓度时,应注意调整量和调整时间,稳定污泥状态。
2.4 排放处理1)削减酸碱、氯离子等废液排放,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2)排放处理时,应保持设备正常运转,不应有漏排现象,污泥排放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与要求。
3. 工艺流程3.1 进水进水应遵奉并服从“恒定进水、均匀进水、稳定进水”的要求,避开因大幅度波动引起不必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工艺对COD、BOD等的去除率产生不良影响。
3.2 水解将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分子在池内自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分子,使其更易于微生物分解。
3.3 酸化在水解酸化池中,小分子有机物分子进一步被氧化出更多的碳酸氢根离子,同时产生大量的H+离子,进一步降低了介质pH值,形成了较酸的环境。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37098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
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
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本项目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和酸碱度,以便后续处理工艺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操作规程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二、设计要求1.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满足处理规模和水质要求,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和处理效果要求确定池体尺寸和容积;2. 池体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以防止污水泄漏和池体损坏;3. 池体底部应设置搅拌装置,以促进有机物的均匀分布和水解反应的进行;4. 池体顶部应设置通风装置,以排除污水中的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的气体压力;5.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口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污水的顺畅流动和处理效果。
三、操作规程1.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2. 定期检查池体内部的污泥浓度和PH值,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3. 定期清理池体内部的沉积物和污泥,以保持池体的正常运行;4. 定期检查和维护搅拌装置、通风装置和进出水口,确保其正常工作;5.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量和进水质量,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过高,可以增加搅拌装置的运行时间,促进污泥的分散和降解;2.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过低,可以适量增加碱性物质的投加量,提高池体的酸碱度;3.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浮现异味或者有害气体,可以加强通风装置的运行,及时排除有害气体;4.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进出水口阻塞或者流量不稳定,可以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水流的顺畅。
五、总结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和酸碱度。
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一、水解酸化池的概述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易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法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解酸化池的运转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降解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规程1. 设定运行参数在启动水解酸化池时,需要按照设备要求设定运行参数,包括污水进流速度、进水温度、PH值、DO值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最佳。
2. 控制进水质量为了保证水解酸化池正常运行,需要合理控制进水质量,避免过量的污水进入导致池内难以降解或造成过多沉淀物。
同时,要做好进水管道的清洁,防止进水堵塞或漏水现象。
3. 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可以加入必要的添加剂进行帮助降解,如碳源剂、氮源剂、磷源剂等。
但需要注意添加剂不能超量,否则可能会影响后续的生物法处理。
4. 控制水解酸化池的PH值水解酸化池的PH值控制在5.5-6.5之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污水的降解效果和后续的处理工艺。
如PH值过高,会影响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如PH值过低,会导致微生物酸性代谢,进而影响降解效果。
5. 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污水的降解效果。
在寒冷季节时,需要对水解酸化池进行保温,以保证温度的稳定。
6. 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积累一些难以降解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会影响池内水流情况和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池底沉淀物,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7.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水解酸化池是一种重要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
如发现设备异常,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8. 记录运行情况每日需要记录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包括进水量、出水量、PH值、温度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结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解酸化实验步骤
水解酸化实验步骤引言:水解酸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用于研究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通过水解酸化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水解反应的特性,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酸碱指示剂、蒸馏水、酸、碱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所需的试管、试管夹、滴管等器材清洗干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配制酸碱溶液:根据实验需要,配制所需的酸、碱溶液,保持浓度的一致性。
3. 准备酸碱指示剂: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指示剂、溴酚蓝指示剂等,用蒸馏水稀释到适当浓度。
4. 实验前准备:将试管夹固定在试管架上,取一根干净的滴管,放入待测试的溶液中。
5. 开始实验:首先将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使液体呈现颜色变化。
6. 添加酸碱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酸碱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过程。
7.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滴加酸碱溶液的量,以及颜色变化的时间和程度。
8.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酸碱溶液的水解反应特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的溅出和飞溅,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操作要轻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和振荡,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避免漏气、漏液等情况的发生。
4.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处理妥当,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碱溶液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碱性溶液中的OH-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
2. 酸碱溶液的水解反应速率与溶液中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 酸碱溶液的水解反应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观察和判断。
六、实验总结:水解酸化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水解反应过程。
水解(酸化)工艺
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改进型,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它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能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不产生沼气,流程简化,并在基本不需要能耗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有机酸类)。
经过水解后的污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清水区排出池外进入后续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所以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泥得以稳定减容。
在水解酸化池中,主要以兼性微生物为主,另含有部分甲烷菌。
水解酸化池中COD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机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包括硫酸盐的还原、氢气的产生及少量的甲烷化过程等。
总之,水解(酸化)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多功能的水解(酸化)池较功能专一的传统初沉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节能降耗。
以多功能的水解池取代功能专一的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初沉池,其COD、B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25-30%、15-25%、65-70%,从数量上降低了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
水解池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能耗完成了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使该组合工艺较常规工艺节能20%~30%。
2)污泥相对稳定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较常规工艺污泥量减少了15~30%,整个工艺的剩余污泥最终从水解酸化池排出。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
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
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 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
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使污泥得到消化,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从而减少了运行费用。
b、在水解酸化池内安装弹性填料,对搅动的废水进行水力切割,使悬浮状态的污泥与水充分混合。
为水解酸化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c、水解酸化池底部还装有排泥管道系统,是由UASB厌氧反应器排泥系统改进而成,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长期稳定的运行。
为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必须保证均匀进水!根据车间的日产生污水量,分次分阶段的从调节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
污泥回流量控制在总污泥量为池容的1/3即可。
水解酸化二池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6.水解酸化池很深,操作人员注意不要掉入池内。
7.水下推力器长期不用或坏了待检修,将其应摇出水面,不能长期让水泡着,检修时应关闭
总电源和分电源并挂上禁止合闸牌。
8.下池作业应设专人监护。
一.工艺操作技术指标
1.水位高度:离池顶30公分;
2.PH值6-8;
3.HRT :42.5h;
4.温度:20℃—35℃;
5.溶解氧:溶解氧≤0.2mg/L
二.开机前准备:
1.开机应检查泵的润滑油量是否符合要求及管道阀门状态。
2.开机前应检查电源和附属设备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和环境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三、操作及注意事项:
1.废水经软化沉淀罐溢流至水解酸化二池,池内液位至离池,检查PH监测仪工作是否在正常,PH值控制在6-8;
3.应定时监测池内的温度,发现池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调节蒸汽阀门大小、增大/减小进出水流量进行调节;
4.若长时间不进水或水解酸化效果不佳,需投加营养素保持水中营养物浓度;。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水解和酸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模拟自然界中的水解和酸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加热、搅拌和通气等方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有机物质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后的可溶性有机物进一步被酸化为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
酸化过程中,通过调节pH值和温度等参数,控制酸化反应的进行,使得有机物质得到进一步分解。
二、设计要求1. 容量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容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处理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根据设计规范和经验,可按照每日进水量的1/3-1/2进行设计。
2. 水力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
根据进水水量和池体容积,可计算得到具体的水力停留时间。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水解和酸化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控制在35-40摄氏度为宜。
可以通过加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等方式进行温度的控制。
4.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反应需要适宜的pH值条件。
一般情况下,pH值控制在4-6之间,可通过加碱或加酸等方式进行调节。
5. 搅拌与通气:水解酸化池中需要进行适度的搅拌和通气,以保证池内溶解氧的供应和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和曝气等方式进行操作。
三、操作注意事项1. 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
过大的进水量会导致水解酸化反应不完全,过小的进水量则会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水解酸化池原理及操作规程培训
产氢产乙酸阶阶段还有 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等 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
4.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 CO2、H2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 CH4和 CO2。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我公司水解酸化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水解池 1# 水解池 2# 水解池 3#
水解池的原理及操作
2018年4月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三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把反 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四阶段 (四个阶段:水解、酸化、 产氢产乙酸、产甲烷)。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 物降解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 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 能耗和池时,当班人员必须与 脱泥机房人员沟通好,防止污泥溢流到公司进水口。 6、注意观察初沉池上清液悬浮物含量,当发现水质 混浊时,及时检查行车吸泥泵运行情况并上报公司有 关人员进行处理。
谢谢
(VFA)、醇类、乳酸等代谢产物。 在厌氧条件下,水解和酸化无法截然分开,水解菌实际
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 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 (先付出再收获)。
有机化合物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叫做水解反应。
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 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 的必经过程,大分子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 ,必须先水解为小 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原始污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质、沉淀悬浮物和调节污水的pH值,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
1. 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单元,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和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首先被水解成低份子量的有机酸,然后通过酸化反应将有机酸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挥发性脂肪酸可被后续的生物处理单元中的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从而实现有机物质的去除。
2. 设计要求(1)容积和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应根据进水水质、处理规模和处理效果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5-40摄氏度,可通过加热或者保温措施实现。
(3)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和通气设备应保证有机物质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搅拌设备可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力搅拌,通气设备可采用曝气或者喷淋方式。
(4)pH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pH值应控制在6-7之间,可通过添加碱性物质进行调节。
3. 操作注意事项(1)进水水质监测:定期监测进水水质的COD、BOD、SS等指标,以及pH 值和温度等参数。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2)搅拌和通气控制:保证搅拌和通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清洗和维护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添加辅助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量添加辅助剂来促进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质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如添加微生物菌剂、营养物质等。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0.765 m/h,有效水深为6.5m;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³/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2.4m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³;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的,而污水站SBR 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在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酸化就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了;。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操作规程1 水解酸化简介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2 处理过程2.1 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2 水解酸化分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71033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
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
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
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本项目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
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
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使污泥得到消化,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从而减少了运行费用。
b、在水解酸化池内安装弹性填料,对搅动的废水进行水力切割,使悬浮状态的污泥与水充分混合。
为水解酸化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c、水解酸化池底部还装有排泥管道系统,是由UASB厌氧反应器排泥系统改进而成,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长期稳定的运行。
为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必须保证均匀进水!根据车间的日产生污水量,分次分阶段的从调节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
污泥回流量控制在总污泥量为池容的1/3即可。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