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印》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总结数的成长规律。

2.掌握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位同学的身高,并思考如何用数来描述身高。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二、呈现(10分钟)1.呈现《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到数的成长规律吗?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随机分配几串数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各组观察到的数的变化规律,并汇报给全班。

3.班级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成长规律,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辅助学生理解数的倍数关系。

四、拓展(20分钟)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和规则。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思考,找到乘法口诀中的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五、运用(20分钟)1.提供一些数的成长序列或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2.学生自主检查,互相交流并纠正答案。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新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身边事物的数的成长规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

2.查找更多有关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的知识,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辅助:1.《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

2.数字的成长序列,如2,4,6,8,10,12...3.乘法口诀表。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观察的准确性和总结的逻辑性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知: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学期: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的理解。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吗?谁能来说一说?二、新课学习1. 讲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讲解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学会了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附: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为学生搭建起与新知识联系的桥梁。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成长脚印这一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代表分数的实物道具,如苹果、卡片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分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脚印代表了什么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计算方法,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等。

《成长的脚印》教学

《成长的脚印》教学

《成长的脚印》教学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前准备: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园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4、小结归纳:是谁养育了他们?爸爸妈妈二、聪明豆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3、比较"小脚丫"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三、七色光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婴儿阶段: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幼儿阶段: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儿童阶段: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健康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四、小舞台1、师:让我们来朗诵一首诗:表达我们心中的情感.小小脚丫,天天长大。

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1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1

小小少年——成长的脚印教学目标:1.多种途径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比较全面的认识成长的含义。

2.激发孩子感受成长的喜悦,认识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信。

3、感恩帮助自己成长的人。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的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恩帮助自己成长的人。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长大的“证据”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整理学生收集的资料,收集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猜他是谁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出示游戏名称:猜猜他是谁)2、出示个别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学生猜猜看,能不能猜出他们是谁?(学生没猜出就继续猜,猜对了就揭示答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3、过渡:同学们,本来就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为什么我们却费了这么大的劲才猜出他呢?4、学生发表意见。

5、小结:是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

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孩子了,我们已成为了一名小小少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追寻我们成长的脚印。

(出示课题)二、我来证明1、孩子们,当你们第一次踏进校园时,是独自一人吗?(随机抽问一名学生:你和谁一起来的?为什么需要家长的陪伴?)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饭的情景吗?(随机提问)2、过渡:小时候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可是不知不觉中,你发觉自己(学生说:长大了)。

同学们都说自己长大了,你怎么向大家证明呢?课前让大家回家收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现在就亮出你的证据吧。

那些同学是用照片证明的?A、照片证明。

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以及现在的照片。

介绍分别是什么时候照的?B、实物证明。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并作简单介绍。

(衣服、存钱罐等)C、表格列数据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1—12岁的身高、体重的纵向图并做说明。

点拨引导:这说明了什么?(身高、体重的变化说明我们在长大)D、故事证明。

学生讲述成长的故事,从中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三、长辈眼中的我们1、通过大家的证明,我确实感受到大家正在长大。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在新课标六班级下册的学习中课文《成长的脚印》是比较重要的一课,要想上好这一课就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下面是由第一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盼望大家可以关心到大家!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一)课时目标:1、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同学回忆美妙的学校生活,专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脚印,并以此为动力,连续前进。

2、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共性化汇报展现,使同学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育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引导同学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共性化作文,培育同学处理、加工信息的力量和概括、表达力量。

4、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大家都在乐观地活动开了。

前两节课,我们就"同学情深'"集体荣誉'两个栏目进行了沟通争论,这两天大家又进行"师恩难忘'材料的搜集活动。

今日我们就一起商议商议怎样把这个栏目制作得更好,让我们连续踏着成长的脚印,去感受浓浓的师恩吧![评语]任务驱动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个任务绽开。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1、"教导深深'(评语组)①沟通活动方案,介绍活动过程生:大家好!我们是TL小组(teachers love),由于阅读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红批注(双圈)》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我们就想: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评语大搜寻。

大家看,我们小组就是按这份活动方案行动的(出示活动方案,并简要介绍)。

评语小组活动方案调查搜集途径调查内容人员分工教育处;《学校生进展性评价成长记录册》期末评语同学保留的作业作业批语(家庭作业上激励的话);作文批语同学珍藏的礼物老师所赠送的礼物、奖品上的话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二)预设:生1: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评语挺多的,为了便利和同学们沟通,我们用数码相机把它们都拍下来了,大家看!(生展现材料)生2(深情叙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这则评语给我的关心(鼓舞、触动)最大③寻求关心,分类筛选。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2、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作品、阅读书信、诉说心里话等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成长。

3、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的爱,培养他们学会感谢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2、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人的爱,培养他们学会感谢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课前准备1、找一找小时候的相片及用过的东西,在家里与父母开展“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回忆成长的点点滴滴;选一件来交流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2、搜集进入小学后自己的作业纸、奖状、证书、照片等物品,制作“自己的成长册”。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照片引入,引起话题。

1、创设情境,配乐播放一组小宝宝的照片。

师生交流:看到这些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

引导孩子体会照片中宝宝的小,自己现在的大,引出现在的他们长大了。

2、师点评,揭题。

二、开展活动,主题学习活动(一)我长大了。

1、分享交流:展示搜集到的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或照片,说说自己有哪些变化。

请学生拿着物品或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

老师小结:一年又一年,我们长高了,变胖了,身体在长大。

那除了身体,我们还要有哪些成长呢?2、进入小学的这两年,大家的进步尤其多,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小组展示:自制成长册,交流发言:结合成长册中的一页或几页说说你小学以后的变化与成长。

小组代表发言,各个代表展示自己在书写、学习、才艺特长、友谊等各个方面的成长。

老师小结:大家手中的成长册,是这两年来,你在各个方面成长进步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更多的成长也许是它呈现不了的。

但是这已经让我感受到你们真的很棒!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各个方面有这么多成长。

来,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为自己鼓掌!让我们一起说“我长大了!”随机采访学生,体会到自己长大后的高兴的心情。

活动(二)我们的成长被关注。

思想品德《成长的脚印》教案

思想品德《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学习、生活的能力也在加强。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体验,并能设计自己的过去以及未来成长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爱,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美丽的生命等。

教学重点:体验成长,设计自己的成长线。

教学难点;体验成长,感受关爱。

教法:活动式启发式合作交流法学法:质疑问难主动探寻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成长。

1、欣赏图片。

2、谈谈自己感受。

3、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示成长的脚印,找出成长标志,画出自己的成长线。

1、生活放映厅先观察课本95页的图片,再放映老师收集的图片,让学生学会寻找成长的脚印。

2、在成长中,你们还会有哪些变化呢?(1)在课本第95页的空白框写下自己的成长变化,,并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3、生活情境剧(1)、欣赏学生根据教科书第96页的情景对话表演的小品《长大的标志》。

(2)、围绕“长大的标志是什么”展开讨论,完成课本96页“成长交流卡”之我说。

(3)、交流4、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教师出示成长线演示图并简介。

(2)让学生认真画自己的成长线,然后说说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情。

(3)说说成长的过程中还有那些小小的遗憾?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1、延续成长线,设想自己的未来。

2、展示自己未来的成长线。

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成长的脚印》,不仅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而且理解了我们的老师,父母,也更深入地理解了长大意味着什么,体会到了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并设想了自己的未来。

我相信同学们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的!。

《1成长的脚印》教案2.docx

《1成长的脚印》教案2.docx

《成长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

2、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3、情感与态度: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感谢父母、师长、伙伴的关爱;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能够理解父母。

教学准备1、有关成长的诗歌、视频等资料。

2、学生成长的文字、图片资料。

3、请学生在课前准备成长照片、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鞋袜、过去和现在的作业本、奖状等。

4、课件:成长袋。

教学导入1、由歌曲《我们长大了》导入(小孩子小孩子像棵小树苗,呼啦啦呼啦啦长大了)2、听完儿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3、师:你们长大了,从咿呀学语的小宝宝长成了活泼可爱的大孩子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成长的快乐。

4、导入新课:成长的脚印(板书;我们长大了)教学过程(一)交流体验,成长大看台活动一:比比看看,我长大了1、课件展示一组小孩长大的图片师:你们都长大了,那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吗?现在老师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然后请同学來说。

请3-4个学生说一说2、师:小时候是这样,现在又是什么样?仔细观察一下白己和身边的同学,看看我们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试穿衣服鞋袜①孩子们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方式,亲身体验自己身体的变化。

②说一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了。

(课件出示:个子长高、体重增加、手脚变长;板书:长高长重)活动二:比比说说,我进步了1、师过渡:成长不仅使我们外形发生变化,还蕴藏在知识的学习中,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口算活动,看看活动后你会发现什么?2、口算练习1+3 二4+5二5+9二7+8=13+5=12+6二10+30二15+15=32+48=43+34二41+35=47+56二83+49二94+28=39+76二24+89二3、师评价:第一组又快又准!第二组准确率很高!第三组的题目有些难,可同学们勇于挑战!同学们,三组口算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难易不同!)4、师:是的,三组练习题分别是一、二、三年级的题!由此看出随着同学们不断长大, 收获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大家带来了自己的成长袋,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一下,看看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本领!5、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一)认知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能力目标: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三)情感目标: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成长的脚印》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部分的内容。

教材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体育节上学生照片,让学生看,并说出长片中是谁?2.出示班上一名同学3岁时的照片,猜猜他是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

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我长大了出示学生照片。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活动二:我懂事多了。

出示开展的“我是小能手”、劳动节活动图片。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应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回报无时无刻都关心自己的父母师长,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们,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活动三:我们班级也进步了。

出示班级获得的奖状、集体的作品、奖品,让学生回忆集体成绩的得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班级获得过的荣誉,回忆起获得这些荣誉背后付出的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四:制作成长袋。

出示成长档案袋整理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成长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体会自己成长中的艰辛并感到快乐。

四、课堂小结。

成长的脚印小学品德教案

成长的脚印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活动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

〔看电影片段〕2、学生讨论并交流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

师: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

1、提醒课题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成长的脚印。

活动二、搜集资料,体验长大1、师: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活动三、体会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1、师: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

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对呀,是一片树林。

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为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3、师:小朋友能安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

有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安康的长大。

看看书中插图,说说图意5、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6、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7、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8、出示儿歌:我对爸妈说心里话: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活动四、诵读儿歌,加深体验1、齐读儿歌2、全班齐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3、总结我们每个人的安康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

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教案标题:成长的脚印教案目标:1. 了解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探索不同因素对个体成长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4. 提供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并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索(15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可能影响个体成长的不同因素,例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圈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展示他们的发现。

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阶段中发挥作用。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描述不同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成长的机会。

自我认知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关于成长的重要教训。

总结(5分钟):1. 强调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寻求成长的机会。

教学资源:1. PPT或白板;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3. 实际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表现;2. 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3.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写作。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2. 邀请专业人士或成长经历丰富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训;3.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成长的脚印》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成长的脚印》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 在估计的探索活动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 能用所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脚印图)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见过吗?它和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师:这是淘气的爸爸妈妈在他刚出生时印下的脚印,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以XX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来研究像这样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婴儿出生的脚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刚出生的孩子的第一个脚印代表的寓意,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 猜测数据。

师:你能猜猜它的面积吗?(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猜测数据)到底谁的猜测更准确一些,我们怎么去验证它?2. 操作验证。

师:老师提供了一些学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学具去估测一下这个脚印的面积。

(1)操作感知。

活动要求如下:①估算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把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②利用学具,自主选择方法完成,5分钟倒计时完成,并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2)汇报交流。

活动1:学生利用“近似图形”的方法交流展示。

利用白板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展示,并记录估计数据。

预设:a. 脚印看成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大约分别为6厘米,4厘米,面积约为24平方厘米。

b. 把脚印也看成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大约分别为5厘米,3厘米,面积约为15平方厘米。

师:对比两位同学的方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a. 上两位同学都把这个脚印看成学过的长方形去估计……师:这个脚印除了可以看成学过的长方形,还可以看成什么图形去估计它的面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把这个脚印看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去估计的方法,称为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

(板书:近似基本图形)b. 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更精确些,因为……师:也就是用“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去估计脚印面积时,怎样让估计更精确?(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课件展示)小结:所画基本图形外面多出的部分和里面空白部分的面积尽量差不多,这样才能使估测更精确。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 、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 、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欢的图片及简单的文字展示了学生入学两年来成长中的各种变化与收获,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范例与方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度阶段,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而, 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收获与变化, 让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并初步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让其体会成长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1 课前收集反映自己成长变化的相片、获奖证书、作业本等, 并整理好成长袋。

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体会, 看到自己成长与变化, 积极地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特点, 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而感到高兴, 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形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认识过渡, 能真正体会到我要成为一名中年级小学生了。

在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父母介绍、老师介绍、朋友介绍、特长展示、课件等活动, 从不同方面找到了自己许多的成长变化, 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孩子们的成长自信心。

“听听身边人的介绍”, 引导孩子反思, 走向更高目标的生活实践。

“成长剧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与生活的舞台, 巧送“班级成长树”, 是课后拓展延伸的活动,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以让孩子们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与变化, 记录到“成长树”上, 与班级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实效性的活动, 使学生们比较容易的认识到: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成长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到快乐。

11、成长的脚印(教案)

11、成长的脚印(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1课成长的脚印(第一课时)南码头小学舒婉灵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懂得生命的意义。

3、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从自己成长过程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今昔对比,体验成长1、猜猜照片里的人是谁。

(展示孩子成长的过程)2、伴随着第一声啼哭,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成长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看看留下的《成长的脚印》。

(出示课题,齐读)3、我们刚才看到的两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外貌身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变化。

4、其实啊不仅是这两个小朋友在变化,你们同样也在变化成长,让我们一起来深切地感受一下。

5、分小组量身高,体重,手长,脚长。

(师先示范并明确活动要求)6、根据老师给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交流。

7、除了这些外在的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交流。

8、小结:小朋友们能健康地长大,学习到很多本领,懂得许多道理,这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

齐读儿歌第一句。

活动二:交流事例,体会关爱(先让学生带些成长过程中使用过的玩具、小衣服、小鞋子等等小物品,拿出来看看、说说)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非常感动?(出示书上五幅图)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表演。

4、师带读儿歌第二句。

活动三:激发情感,感恩父母。

1、原来爸爸妈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儿想对爸爸妈妈说?小组讨论2、交流3、全班齐读儿歌第三句4、是啊,爸爸妈妈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好好报答。

前不久我们学了《小乌鸦爱妈妈》,懂事的小乌鸦,为妈妈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它那么爱妈妈真令我们感动。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发现数字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发现数字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发现数字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 认识数字规律,培养发现数字规律的能力;2. 掌握组成数字规律的方法;3. 建立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如何发现数字规律;2. 如何组成数字规律;3. 如何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对于不同的数字规律该如何组成;2. 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资料;2. 注重小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具有趣味性,为此需准备有趣的数学游戏;3. 课堂应该有电子屏幕,教学板书等工具;4. 编写一些能够测试学生掌握情况的习题。

四、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的发现数字的规律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认识到数字的规律并运用它们。

教师通过Mathematics Awareness Month(数学意识月)提供的掌握成长的脚印手册中介绍孩子们环境中的数字规律。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们可以发现数字的规律,进而掌握一些数字规律的组合方式。

2. 数字规律组成掌握数字规律之后,就应该在实践中,灵活地使用这些规律。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向学生们介绍如何组成数字规律。

例如,让学生们自己构思数字规律,或者通过寻找数字规律的方法,同学们彼此竞争的游戏等等。

3. 逻辑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将数字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应用逻辑思维,例如物品的组成方式,还可以用逻辑思维来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规划道路的建设等。

五、教学步骤:1. 学习数字规律:给学生们介绍数字规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手工制作数字绘图,来介绍各种各样的数字规律,这样可以使讨论更加亲切和具体。

2. 组成数字规律: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考虑,通过讨论确定数字规律的组成方式。

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熟悉数字规律的组成方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

学校:XXX小学教师:XXX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时:2课时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含义;(2)学会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3)掌握成长的脚印的图形特征,如对称性、形状等。

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图形特征。

2.难点: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学习成长的脚印(15分钟):(1)讲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含义。

(2)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成长的脚印的特征,如对称性、形状等。

(3)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用纸板模拟成长的脚印的形状。

3.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坐标平面,了解横纵坐标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画出成长的脚印的形状。

4.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成长的脚印的特征和用坐标表示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成长的脚印这个生活中常见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略显仓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和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纸片。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约是46 cm2
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2、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3、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布置练习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使学生明确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这一载体来进行估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