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一)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doc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1河北产业结构现状1.1通过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来反映各河北省的各产业发展结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第一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上升之后,于1988年进入了第一次下降期,与此同时,第二、三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上长,其中尤其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势头十分迅速。
自2000年开始,第二产业的增长迈入了平稳期,在各地经济总量当中占比越来越大,甚至在地方经济体系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主导了河北省的经济走向,在河北省由轻工业时期向重化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而在此过程中,第三产业虽然发展速度不快,但也处于稳步上升时期,总体缺乏一个较大的良性刺激因素。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产业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并形成为了一套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第三产业为推动力,而第一产业逐渐没落的经济体系。
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2有效反映一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经济学家一般会研究产值结构状况,通过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健康合理。
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要想具体了解其发展情况,就要从某一时点入手,进行点对点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则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以第二产业为主,为河北省的经济总量贡献出了较大力量。
即便如此,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第三产业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占比仍然较小,这种“二三一”的产业经济格局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与改良。
1.3从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来分析产业结构是否健全改革开放带来了大量工作岗位,使河北省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但是反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却不断下降,这符合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状况。
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升。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有待提升。
有必要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较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2. 产业附加值低由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这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长期处于国际技术竞争的劣势地位。
4. 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悖。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1. 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竞争力。
3.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要着力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转变,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要加强与国外的开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大对外贸易的调整力度,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政府的支持重点放在创新驱动和优化升级方面,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王小菡(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86)摘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形成能够发挥资源凛赋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环保产业。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生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等情况,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
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为我国在21 世纪中叶达到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层次,这极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必须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要求产业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产业结构的变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因。
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不合理的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则严重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对产业结构的状况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只有具备相应的产业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1.1 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持久性,要求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协调,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基本一致、经济总量大致平衡,能够避免严重的过剩和短缺,防止大起大落、畸形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 变 资 源利 用方 式 ,促 进 经 济 发 展方 式 的转 变 。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在 相 当程 度 上 决 定 了资 源 利用 方式 ,落 后 的经济 发展 方式往 往导致 资源大 量消 耗和粗 放浪 费 ;资源利 用 方式反 过来也深 刻影 响着 经济发 展方 式 ,粗 放 外 延 的 资 源利 用方 式 会 进 一 步 固化 和加 剧 落 后的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 ,我 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 的 资 源 能 源 消 耗 远 高 于 发 达 国 家 ,甚 至 高 于 印 度 等 发 展 中 国家 。矿 产 资 源 总 回收率 和 共 伴 生 矿 产 资 源 综 合利 用 率 分 别 在 30% ̄ 35%左 右 , 比发 达 国 家 低 约 20个 百 分 点 ;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 国家的3~4倍。 2008年 全 国 城 镇 工 矿 建 设 用 地 达 12310万 亩 ,人均 高 于世 界平均水平 ,大大高于其他东亚 国家和地区的水 平 。 工 业 用 地 开 发 强 度 明 显 偏 低 ,容 积 率 一 般 只 有
信 息化促 进研发设计创新 、业务流程优化 和商业模式创新 ,构建企业的竞争新优势。促 进 信息技术在 中国化工企业生产 经营和管理 的 主要领域和 相关环节得到充 分有效应用 ,促进 业 务流程优化再 造和产业链协 同能力 。从而使 化 工企业研 发设计创新能 力、生产集约化和管 理现 代化水 平方面得 到提 升。
m■
nlmm
0
皇
I
) \
中国化 工企 业经 济的总量 虽然 已经达 到一定水 平 ,但是总体来讲 ,还是处在产业链的低端 ,所以必 须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使企 业 能 够适 应 外 部 环 境 的变 化 及 时 进行 战略 调 整 ,实现 战略转型是企业摆脱困境 的重要措施 ,才能促进化工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 国化工企业能够真正从依 赖价 格竞争转 向战略竞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信我 国化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 经营绩效都会有新的提 高。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在 战略管理的地位 ,置于企业管 理 的 中心环节 。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长的重要 基础。 目前我 国产业结构存在层 次低 、 次产业产值 结构和 劳动 力结构 不对称 , 三 产品技 术含 量低 、 工艺落后 , 企业 自主创 新能力弱等 问题 , 出了加 大研发投 入 ,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 提 提 实现人 才 强国战略 , 高 将
新技 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 的方向 , 逐步提升 第三产业 比重 , 从全球 化战略 高度推 动产 业结构升 级 , 强 市场 加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 G P年 均增长 率保 持在 9- 我 D . % 8 左右 , 堪称 “ 世界奇迹” 。但 “ 三高式 ” 的粗 放型经 济增长
方式 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伴 随着资 源存量 的
不断减少 , 我国经 济受环 境 约束 , 创新 弱化 、 业结 构高 产
构 的调整和升级 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的有效 方法 和
密切相关 , 时调整产业 结构 可 以有效 地提 高社 会生 产 适
水平 , 助推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最终 实现经济 可持续 发
展。
一
目前 , 产业结构 失衡 是 中国今后 一段时 期必 须解 决 的难题 。第 二产 业 占 比居 高不下 , 三产业 占比逐渐 萎 第
缩, 与政府愿望 和经济理 论背道 而驰 。20 0 8年爆 发 的国
( ) 业 结 构 层 次 低 , 次产 业 产 值 结 构 和 劳 动 力 一 产 三
结 构存 在 非 对称 性
出结论 : 经济结构 因素是 影响 经济 增长 的变量 之一 。在 经济现 实中更多存 在着劳动和资本等生产 要素在 不同部 门之 间、 同一部 门内的不 同企业之 间生产效率 的差别 , 生 产要 素从 低效 率部 门 流 向高效 率 部 门就 会加 速 经济 增 长, 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 , 产业结构 的演进 升级 已 成为 现代 经济增长 的内生变量 。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壮大,产业结构调整也愈加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逐渐发生变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加强和产业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以及技术进步、管理升级等因素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逐渐凸显。
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产业国家,大多数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要支柱。
这种传统产业的产出结构及其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产出质量和效益低下,甚至存在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这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行业的调整和优化成为了各国考虑的问题。
首先,针对环境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能效的产业,这就要求各国在发展时更加注意环境保护,并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经济,积极推进循环经济。
毕竟环境污染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污染之后会危害到很多人的健康,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维护。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注重就业问题。
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合理引导劳动力向高技术、高素质领域转移,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含量,提高员工待遇,调整就业结构,做到产业和就业的协同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分权与协同推进。
各个部门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做好各自工作,正确处理好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效果,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整体效率,使得各行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不断优化和进步,形成动态的、融洽的产业生态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
中国政府也已经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加速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了生产环节的工作。
这种经济模式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效益等。
首先,中国经济长期依赖能源密集型和高耗能的资源性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消耗是非常大的。
其次,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劳动力和资源的低成本竞争,商业竞争主要是在成本上与其他国家竞争,因此,难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最后,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问题,如公共服务的短缺,产权不稳定,金融市场不健全等。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中国政府提出,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达到中国经济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从产业扩张向产业升级通过改进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进而推进现代产业的发展。
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政府将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应对外部冲击。
2.从资源消耗型变为绿色低碳型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从以城市建设为核心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完善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领域的均衡水平。
4.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技术的引进,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密切联系。
三、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者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有几类人扮演了重要角色:1.政府政府是最主要的推动者,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
浅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
浅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摘要〕今天的中国已没有那些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时所具备的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武力和廉价的贸易掠夺世界范围内的宝贵资源的环境了,纵然时光倒流百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即使有了资源供给的国际大环境,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使我们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丧失安居的家园。
我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环境不仅要主动去优化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要主动反哺环境,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发生历史性的转型,别无他途。
〔关键词〕环境市场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污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一种燃烧,烧掉的是宝贵的资源,留下的是污染,而带来的则是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征是由于我国在工业化化进程中,推行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结果。
一、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问题从1999年进入重化工时期,我国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8.5%和17%。
进入90年代后,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快速扩张的经济规模产生了巨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由此可见,在我国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并表现出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的四大特征。
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头4年,每增加1亿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5.01亿元。
同时,我国目前主要资源的节约指数仅为1.8%,这就意味着我国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约90%,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
而且,我国单位GDP的废物体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废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必然导致低效率产出。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在一个高速度的状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竞争已经进入到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可以说,凡是没有不断更新自身体系和结构的企业和国家,就难以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下去。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不能仅仅关注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应该关注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互相作用对于经济来说,没有哪一项是永远不能动摇的。
经济快速发展,虽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不管是什么行业,丰富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的产业链不断地提出了挑战。
只有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产业结构,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而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调整的过程中,不仅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更要关注到环保、生态、人力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比如,能源、环保、化工等产业因其工艺和流程具有明显的环境影响,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应该关注到环境问题,加快优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在我们的农业中,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环保、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原则,来推进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一种方式。
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产业链不完善的情况,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尚未完全融合。
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加速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高效、高质、安全。
在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中,可行的做法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推广生态农业标准和技术,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等,这些举措既有益于农民增收,也有益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能依赖于传统产业的成果,因为这些成果不仅受到市场决策的影响,而且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成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将传统的重工业转型为高技术、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鼓励绿色经济的发展。
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够带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兴起。
例如,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路径。
另外,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
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环境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政府的积极参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应加强科技创新和能力提升,积极拥抱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和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也应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和转型,其产业结构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角度探讨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结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工业经济非常落后,集中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
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逐步实施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逐步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结构,并开始向全球市场输出商品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经济不断增长,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同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
二、当前状况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次产业比例逐步增加,二次产业比例逐步下降”的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9%、39.1%和51.9%,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是二次产业的主导行业,分别占比28.3%和8.3%。
在三次产业中,商业服务业占比较大为15.4%,金融业1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占比5.6%。
这样的产业结构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从重工业时期逐步转向高科技及服务业领域。
最近,中国出台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希望通过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前沿的技术来引领一个更加稳健、长久、可持续和更为平等的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也希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全质量发展。
三、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各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未来20到30年的角度来看,中国将继续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并逐步走向介乎于“制造强国”与“服务强国”的发展路线。
政府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将有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经济的中心。
此外,中国还将扩大对外开放,并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流入中国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发强烈。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单单是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更是为了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平衡。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成果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成果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去在中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为主,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屡禁不止。
但是,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各行各业都将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尤其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被迫利用更加环保和清洁的技术,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升级,大大降低了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首先,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向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这些转型进程所形成的效应是强大的,因为它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力建立起来的价值链中相辅相成,整体提高了经济竞争力。
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缩小城乡差距创造了可能性,优化了各大区域之间发展和合作的地理效应,增强了我国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对社会和民生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提高民生福利。
例如,制定地方规划,适应城市化支付的要求,鼓励并扶持新和旧型的城镇化,为老百姓提供更便利的服务设施等,城市化建设的重心从肆意发展转向品质的提高。
这些改革和调整都可能解决过去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如种种环境问题,税费负担等问题,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总结综合上述,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提升社会和民生福利方面发挥着区别于其他经济体的积极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国际竞争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保障,成为中国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情况与发展方向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情况与发展方向论文报告题目一: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题目二: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题目三: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及其挑战题目四:人口红利减退与多元化经济的实现题目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一、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型,并在2000年代初期逐渐成为制造和服务业并行的庞大经济体的模式。
经过多年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占据了巨大的比重。
中国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期间。
二、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失衡,过度仰赖制造业;二是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品牌优势;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加剧了自然环境和社会负担;四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产生城乡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及其挑战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是发展的重要路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建设,以及在汽车、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中实现智能化等都是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同时,产业升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制度问题、人才问题、市场问题等。
四、人口红利减退与多元化经济的实现人口红利的减退将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多元化经济是应对人口红利减退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为传统工业基础上的先进制造业、新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提升综合素质。
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在推进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重点。
中国面临的城乡发展问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儿童教育不公等问题。
浅析我国现代产业结构的发展
2014-03杏坛沙龙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仅仅靠一周一节的德育课及平时零星的时间搞德育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那就是把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效果会更好,数学教学是应选之一,因为数学是中学时段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科目之一,学好数学为进一步升入高一等学校继续学习而打好基础是不容置疑的。
对于学校都会安排较多的课时去学数学的,这样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机会就多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效果更大更持久,也是可行的。
这与课程改革标准也是相符的,当然也是适应现代学生学习要求的。
学习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原动力,那时你不让他们学习都不行了,到那时你还担心孩子的学习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吗?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随着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起来。
道德情感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几点做法如下:1.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比如,我们在初中八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勾股定理,还有我们数学中的圆周率,通过介绍学生了解我国还有那么多的名人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有自豪感。
2.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对称美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比如,我们讲解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列举我们的工艺品和建筑物所体现出的对称,还有我们学习的二次函数图像的抛物线的美,它不仅仅能表示篮球运动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表示流星的轨迹。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从而引发他善于发现美、鉴赏美,给以学生陶冶美的情操。
3.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国家近十多年对农业实行了惠农政策,在比较分散的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经营农业生产方式下,国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所以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略论我国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一)
略论我国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一)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前提是建立在“经济发展”这一概念上的。
所谓经济发展是指经济总量不仅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也得到改善。
但产业经济学作为西方传统经济学的分支,必然受到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影响。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迅速增加,在很多领域,自然资源的消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引起了这些资源的枯竭。
另一方面人类经济活动所排放的废弃物迅速增长,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这些都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可持续发展引起重视。
可持续发展观已经在各个领域对传统发展观提出了挑战,产业结构理论也应该而且必须被赋予新的内容。
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可分为三种:(1)向自然索取资源;(2)向自然排放废弃物;(3)作为自然的产物和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经济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代价最低的经济。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上述三种关系,从而使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代价降至最低。
因此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考虑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对产业结构理论深入的分析,我们从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看,这些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模型及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总量上经历了一个时间较长的快速扩张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因而遇到了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不发达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我们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我们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三种关系。
因而针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的产业结构问题,我们从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三种关系出发,建立下面一组相互联系的经济计量模型,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效用进行实证分析。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摘要]: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这一基础体系,后者的深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与实质。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体系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尤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问题,并根据文中探索的评价指标提出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本文受到内蒙古规划办课题“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8B027)的资助。
该项目是内蒙古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产业结构体系随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竞争的方式以及一国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选择和规划的变化而变动,产业结构及其体系均处于动态变迁之中,如何把握产业结构体系变动的“度”并实现其稳定而有效率的优化升级是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
现代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包含中观层面的产业或行业,而且也直接关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
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将时间因素与可持续的内涵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分析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利用资源获取发展的权利得到较优分配的产业结构体系。
其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产业间以及产业链接的不同环节之中,构建均衡而公平的资源配置格局和优化的产业结构。
二是权利在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间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体系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要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评价和构建均衡、公平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这是本文重点谈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浅谈我国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我国农业发展为例摘要: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危机对策一、农业及农业资源1.1农业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
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我国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一)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的前提是建立在“经济发展”这一概念上的。
所谓经济发展是指经济总量不仅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也得到改善。
但产业经济学作为西方传统经济学的分支,必然受到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影响。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迅速增加,在很多领域,自然资源的消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引起了这些资源的枯竭。
另一方面人类经济活动所排放的废弃物迅速增长,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这些都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可持续发展引起重视。
可持续发展观已经在各个领域对传统发展观提出了挑战,产业结构理论也应该而且必须被赋予新的内容。
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可分为三种:(1)向自然索取资源;(2)向自然排放废弃物;(3)作为自然的产物和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经济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代价最低的经济。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上述三种关系,从而使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代价降至最低。
因此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考虑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对产业结构理论深入的分析,我们从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看,这些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模型及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总量上经历了一个时间较长的快速扩张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因而遇到了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不发达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我们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我们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三种关系。
因而针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的产业结构问题,我们从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三种关系出发,建立下面一组相互联系的经济计量模型,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效用进行实证分析。
EC=4.22-0.12TI(-1)(1)
(4.13)(-3.59)
R2]=0.65F=7.59样本区间:1988~1996
PM=70918.45-699.87TI(-2)-1436.9TE(2)
(5.82)(-4.11)(-2.12)
R2]=0.77F=14.81样本区间:1987~1998
LOG(CS)=0.29+0.14LOG(TV)+0.05TE(-1)(3)
(1.30)(6.72)(4.48)
R2]=0.96F=116.16样本区间:1986~1998
1.产业结构与资源模型。
为了实证地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们建立了模型(1)。
模型中圆括号内为T统计值(下同)。
EC表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它是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
EC的具体数值反映了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所增长的百分比,从而可以反映出一国能源利用率的情况,如果EC下降则说明该国能源利用率提高。
TI(-1)表示观察年份上一年的第三产业的比重。
这一模型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将会下降0.1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与环境模型。
显而易见,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通过建立模型(2)来分析。
模型中PM表示污染事故的赔罚款总
额。
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污染事故就会减少,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也会相应的减少,因而此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的环境状况变化情况,TE表示高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TE数值的上升可以反映出一国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
TI同模型(1),从模型(2)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我国的环境质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产业结构与人口素质模型。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刺激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建立模型(3)进行分析。
其中:LOG(CS)表示在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的对数。
这一数值的上升,表明一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LOG(TV)表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
TE同模型(2)。
从模型(3)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能够有效的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