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精选ppt
9.1.2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与某些有机化合物相似,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
荷转移跃迁产生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M n+L b - h M ( n L- -1() b + -1)
[ F3e+ S- C2+N h] [ F2e+ S2C+ N ]
电 子 接 受 电体 子 给 予 体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乙醇 水 正己烷 乙醇 异辛酯 乙醚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339,665 280 300,665 270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50000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n* n*
n*,n*
n*, n* n* n*
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
基团。
精选ppt
同一个化合物的数个 生色团,若不共轭, 则吸收光谱包含这些 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 且位置及强度相互影 响不大。
若彼此共轭体系,原 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 带消失,同时出现新 的吸收带,位置在较 长的波长处,且吸收 强度显著增加,这一 现象称为生色团的共 轭效应。
双键的环数,R环外为有环外双键的环数。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 3.Scott经验规则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精选ppt
9.3.2 结构分析
• 9.3.2.1 顺反异构体的判别 • 一般来说,顺式异构体的max比反式异构体的小。
• 由此可见,只要测定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n*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生色团(发色团) 含有n→π*或π→π*的基团。 例:C=C;C=O;C=S;—N=N— 等
3.助色团 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例:—OH,—OR,—NH—,—NR2—,—X 4.红移(长移)、蓝移(短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或采用不同溶
剂后: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叫红移 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 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
6.吸收带 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称做吸收带 εmax>104 → 强带 εmax<102 → 弱带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一)吸收带类型 • 1.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 →π*跃迁产生(C
分子中价电子(外层电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 辐射发生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能量=两个跃迁能级之差)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1.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从有机物化学键的性质来看,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
电子主要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 电子,形成双键π 电子以及 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243 nm 305 nm
迁移
长移 短移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 体系pH的影响
OH OH
O
H+
苯酚在不同pH时的紫外吸收光 谱
=O;C=N;-N=N- )
• λmax≈ 300nm, max<100
• 溶剂极性↑,λmax↓ → 蓝移(短移) 2.K带:由共轭双键的π→ π*跃迁产生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是可以在有 背景干忧或共存组分吸收干忧的情况下 对某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岛津UV-2700双光束双波长的
5.4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及类型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 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 度”,要求△ > 60nm。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由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三) 波长的选择
一般根据待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大 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 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 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104 :不灵敏。
3.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的强度Io之比称 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 T = I t / I0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104 L· mol-1· 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 。如: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 nm,εmax为1×104 L·mol1· cm-1。
在波长200-750nm内,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的吸收 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一种 分析方法,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属于分子 吸收光谱法。

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ε=200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1,3,5-三甲苯 六甲苯
其中B带为芳香族的重要特 征吸收带,常用于识别:精 精 细结构是 π → π*与苯环振动 细结构 引起;
λmax(nm) 254 261 263 266 272
ε max 200 300 300 305 300
含带有孤对电子的取代基时,由于n → π*共轭, B带强度 增大简化,红移;对于烷基取代基影响不大。
ε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同时,总伴随有 的同时 同时 振动和转动 振动 转动能级间 转动 的跃迁。即电子光 谱中总包含 包含有振动 包含 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宽谱带。 宽谱带
分子的内能: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 动能量Er 即: E=Ee+Ev+Er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 量。
σ*
K E,B R
∆E
π*
n
π
σ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跃迁。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λ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ε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讨论: 讨论:
0.005~0.050eV,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约为:0.05~ eV,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较大1 20eV。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子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3
吸光度在0.2~0.8时,吸光度测定误差 最小。因此,应把待测组分浓度的吸光度控 制在0.2~0.8。
3. 反应条件的选择
(1)溶液酸度
溶液酸度对待测组分的测定有显著影响。 表现在:直接影响待测组分的吸收光谱、显 色剂的形态、待测组分的化合状态及显色化 合物组成。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单因素实验来确定适 宜的溶液酸度。
现在很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装有 微处理机,一方面将信号记录和处理,另一 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
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目前市售的分光光度计类型很多。但可 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单光束、双光束、双波 长和多道分光光度计。其中多道仪器具有快 速扫描的特点,整个光谱扫描时间不到1s。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 (1)分光光度计的组件发展 a. 全息光栅正在迅速取代机刻光栅
(4)辐能转换器/检测器/接受器
作为一个理想的检测器,它应具有高灵 敏度、高信噪比、响应时间快,并且在整个 研究的波长范围内有恒定的响应。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现在广泛 使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
它不仅响应速度快,能检测10-8~10-9s 的脉冲光,而且灵敏度高,比一般光电管高 200倍。
(4)显色时间
这里包括两种时间:一种是由于显色反 应速度不同,达到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另 一种是有色化合物维持稳定的时间。这两种 时间均可用单因素实验来考察。
4. 参比溶液的选择
(1)溶剂参比溶液:当待测组分溶液的组 成较为简单,共存的组分在测定波长的光吸 收很小时,可用溶剂作为参比溶液。
(2)试剂参比溶液:如果显色剂或其它试 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 件,以不加入试样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1. 构造
通常由5个部分组成:(1)一个或多个 辐射源;(2)波长选择器;(3)试样容器 (吸收池);(4)辐射换能器;(5)信号 处理器和读出装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故 =
hc E
4.136 10 15 eV s 2.998 1010 cm s-1 = 5eV
=2.48×10-5cm=248 nm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可见,由于分子内部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主 要处于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这种分子光谱称为电子光 谱或紫外-可见光谱。 在电子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ΔEv大约比ΔEe小10倍,一般在0.05~1eV之间。如果是0.1eV,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仪器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
程传玲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UV-VIS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物质,测量每一波长下物质对 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
纵坐标作图,这种图谱称为该物质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某
物质的吸收光谱反映了它在不同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 布情况,可以从波形、波峰的强度、位置及其数目看出来,
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人的视觉神经的感受不同,所以
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400~450nm的光是紫 光,580~600nm的光是黄光等。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Mn+____Lb-
M(n-1)+____L(b-1)-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Cl- ____(H2O)n Fe3+____OH[Fe3+____SCN-]2+
hv hv hv
Cl ____(H2O)n Fe2+____OH [Fe2+____SCN]2+
吸收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max≥104,是强吸收带。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 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则 不同。
5-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因此,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决定了这种光谱。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关的价电子有: ①形成单键的电子;
n
反键轨道
n
n非键轨道




成键轨道 成键轨道

可能的跃迁类型:*;n*;*;n*。
1. 饱和有机化合物
(1)
*
一般发生在远紫外线区,饱和烃类C-C键 甲烷:max=122 nm 乙烷: max=135 nm 因此该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价值很小。 常用作溶剂。
A
1
4 2 3 λ
350 400 nm
(3) 可见光区: 400~800nm
250
300
远紫外区(真空紫外区)的光谱能被大气吸收,不易利 用,所以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谱线范围为200~800nm。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A
最大吸收峰 末端吸收 肩峰
max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的定量关系 为A= bc,如何提 高方法的灵敏度?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第8章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UV-VIS ),⼜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

它是研究分⼦吸收190~750nm 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与分⼦价电⼦在电⼦能级间的跃迁,是研究物质电⼦光谱的分析⽅法。

通过测定分⼦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可以⽤于鉴定和定量测定⼤量的⽆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在化学和临床实验室所采⽤的定量分析技术中,紫外-可见分⼦吸收光谱法是应⽤最⼴泛的⽅法之⼀。

§9-1 光吸收定律⼀、朗伯-⽐尔定律分⼦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测定在光程长度为b (cm )的透明池中,溶液的透射⽐T 或吸光度A 进⾏定量分析。

通常被分析物质的浓度c 与吸光度A 呈线性关系,可⽤下式表⽰:0lg tI A abc I == (9-1)式中各参数的定义如表9-1所⽰。

该式是朗伯-⽐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指出:当⼀束单⾊光穿过透明介质时,光强度的降低同⼊射光的强度、吸收介质的厚度以及光路中吸光微粒的数⽬呈正⽐。

由于被分析物质的溶液是放在透明的吸收池中测量,在空⽓/吸收池壁以及吸收池壁/溶液的界⾯间会发⽣反射,因⽽导致⼊射光和透射光的损失。

如当黄光垂直通过空⽓/玻璃或玻璃/空⽓界⾯时,约有8.5%的光因反射⽽被损失。

此外,光束的衰减也来源于⼤分⼦的散射和吸收池的吸收。

故通常不能按表9-1所⽰的定义直接测定透射⽐和吸光度。

为了补偿这些影响,在实际测量中,采⽤在另⼀等同的吸收池中放⼊溶剂与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强度进⾏⽐较。

⼆、吸光度的加和性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吸收的物质,且各组分间不存在相互作⽤时,则该溶液对波长λ光的总吸收光度A 等于溶液中每⼀成分的吸光度之和,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助色团: (Auxochromous group)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 OR、—NH2、—NHR、—X等),它们本身 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 ,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 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 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四) *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 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 λ在200nm左右,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 在104L· -1· -1以上,属于强吸收。 mol cm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 生该类跃迁。
相关术语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 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 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 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 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 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 基、腈基等。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A与其浓度和比例系数,与溶液性质、温度和入射波长有关。 当浓度以 g/L 表示时,称 k 为吸光系数,以 a 表示,即
A abc
当浓度以mol/L表示时,称 k 为摩尔吸光系数,以 表示, 即
A bc
比 a 更常用。 越大,表示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与波长有关,因 此, 常以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 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 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 的性质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 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 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 到的最大灵敏度。

紫外—可见分子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子光谱法

<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键主要为σ键) 1.饱和有机化合物:
饱和烃分子:σ→σ*跃迁,λmax<150nm 含N、O、S、X的饱和烃衍生物:n→σ*跃迁 λmax超出测量范 围,作溶剂使用
(分子键主要为π键) 2.单烯烃和共轭烯烃: π→π*跃迁 单烯烃:λmax在170~200nm以内
4.电荷迁移跃迁: 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 与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跃迁,产生的吸收 光谱称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实质: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跃迁的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ε>104
<二> 几个术语: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产生吸收的基 1.生色团: 团或结构系统。 2.助色团: 含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称助色团。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化合物的 3.红移和紫移: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变化, 若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则称 为红移;若λmax向短波方向移 动,则称为紫移。 红移使吸收强度增强(增色效应), 紫移使吸收强度减小(减色效应)。

H
C H
O
p
n
1.σ→σ*跃迁: 需高激发能,对应于真空紫外区的辐射 频率,波长一般低于200nm,实际应用很 少。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σ→σ*跃迁能量小,可以由 150~250nm区域内的辐射引起,但大多数 吸收都出现在200nm以下的真空紫外区。 3. p→p*和n→p*跃迁: 所需能量都较σ→σ*跃迁低。产生的紫 外—可见光谱,对有机物分析十分有用。 n→p*跃迁属于禁阻跃迁,吸收较弱, ε=10~100。 p→p*跃迁为强吸收,一般εmax≥104。
一、组成: 辐 射 源
单 吸器
二、光度计类型: <一>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np*所需能量最低,在近紫外区,有时在可见区。但 pp*跃
迁几率大,是强吸收带;而np*跃迁几率小,是弱吸收带,一般 emax500 。许多化合物既有 p电子又有 n 电子,在外来辐射作用下,既有
pp*又有np*跃迁。
如 -CO OR 基团 , p p * 跃 迁 l m a x =1 65 nm , e m a x = 4000 ; 而 n p * 跃迁 lmax=205nm,emax=50。pp* 和n p* 跃迁都要求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式中D与A分别代表电子给体与受体。下面三例是能产生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一些化合物。
Fe2+是电子给体,H2O是电子受体
-NR2是电子给体,苯环是电子受体
苯环是电子给体,氧是电子受体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一个特点是吸收强度大,emax >104l/mol· cm,因此含有这类结构的分子测定灵敏度高,该 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的主体分子设计中
s s*跃迁所需能量最大,lmax170
ns*跃迁。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取代基都可能发ns*跃
迁 ,含有S,N,O,Cl,Br,I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都出现 一个ns*跃迁产生的吸收谱带。ns*跃迁也是高能量跃迁,一般 lmax200 nm,落在远紫外区。但跃迁所需能量与n电子所属原子 的性质关系很大。杂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电子越易被激发,激 发波长越长。有时也落在近紫外区。如甲胺,lmax =213 nm
从图中观察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结合已有知识比较三种光 谱出现的区域。
线光谱
带光谱
2、紫外-可见光谱曲线示意图
3、有机物分子紫外可见光谱
从化学键性质考虑,与有机物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有关的电子是:形成单键的s电子,形成双键的p电子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2.3 分光光度法的对比度 1. 对比度的概念 在光度法中,对比度是指显色剂与金属 离子所形成络合物(MeR)的最大吸收峰波 长(MeRmax)与显色剂本身(HnR)最大吸收峰波 长(HnRmax)之间的差值。
对比度以来表示: =MeRmax- HnRmax
一般认为: 40 nm时,显色反应对比度较小;
(2)共有六种跃迁类型:-*、-*、-*、 n-*、n-*和-*。
其中-*、-*、-*三种跃迁需要能量
较大,吸收峰小于200 nm,位于真空紫外 区。
而n-*、n-*和-*三种跃迁需要能量相
对较小,吸收峰位于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区, 对于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具有重大 意义。

:表示物质分子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本领, 称为吸收系数。与物质性质、入射光波长 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该式物理意义为:物质的吸光度与物质的 吸收系数和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n A=A1+ A2+ A3+…+ An= Ai
i=1
当物质中只有一种吸光组分,则上式可简 化为:

2.4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1.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 Law) (1)定义1: A= lg I/I为吸光度(Absorbance)。 其中:I和I分别为试样入射光强度和出 射光强度。
(2)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n A= i ci l i=1 其中:i表示某一吸光质点。c为浓度, 单位mol/L;l为液层厚度,单位为cm;为 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cm)。
(3) B吸收带:由苯环振动和-*的跃迁重叠 而引起的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带。
例如:苯的B带吸收在230~270 nm,呈 精细的振动结构。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3.金属离子影响下配体的 p → p* 跃迁 显色剂大多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与金属离子 配位时,其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吸收光谱发生红 移或蓝移。 例: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黄色- λmax=420nm 弱碱性-紫红色- λmax=560nm
pH为4~5时与Al3+配位后,为红色,λmax=475nm,相对于 酸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红移,相对于碱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 蓝移。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3.特点:
(1) 灵敏度较高,可达10-4~10-7g/mL; (2) 准确度较高,一般为1% ~5%; (3) 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 (4)应用范围广。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可进行 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既可用于无机物化合 物分析,也可用于有机物化合物分析;还可 用于络合物组成、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等。
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红外、核磁、质谱等法相结合 进行准确鉴定。
(二)结构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 (1)若在220~280nm内无吸收峰,可推断化合物不含苯环、共轭 双键、醛基、酮基、溴和碘(饱和脂肪族溴化物在200-210nm有 吸收)。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
一般的规律:轨道分裂能随场强增加而增加,吸 收峰波长则发生紫移。 例如:水合铜离子(Ⅱ)是浅蓝色的λmax=794nm ,而 它的氨络合物却是深蓝色的λmax=663nm 。
摩尔吸收系数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但可 用于络合物的结构及无机络合物的键合理论研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饱和烃的取代衍生物如卤代烃,其卤素原子上存 在n电子,可产生n* 的跃迁。 n* 的能量 低于*。例如,CH3Cl、CH3Br和CH3I的n* 跃迁分别出现在173、204和258nm处。
3.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 键,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 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过程:
运动的分子外层电子---吸收外来辐射--产生电子能级跃迁----分子吸收光谱。
M h I0 M * It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 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外,还有核间相对位 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 量子化的,并对应有 一定能级。左图为分 子的能级示意图。
丙酮
例:KMnO4紫红色,吸收的是绿光,λmax=525nm。它 对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极小。吸收曲线形状是物质特有 的。当KMnO4的量不同,只使曲线沿纵座标上下移动, 但曲线形状不变。
图 KMnO----4的吸收光谱图 浓度:5、10、20、40μg/ml,1cm厚比色杯
四、分子跃迁类型及吸收光谱
max 较大 (104以上),可用于定量分析。
2.几个概念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非键或键的电子体系,
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n-* 和-*跃迁,可产生 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是一些具有不饱和健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如-C=C-、-C ≡ C-、—CH=O、—N=N—、-N=O 、—C≡N、—NO2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溶剂极性增大
吸收峰呈规律性蓝移
3、溶剂效应
O
异丙叉丙酮(CH3-C-CH=C
CH3
CH3 )的溶剂效应
吸收带
p → p*
正己烷
230nm
CH3Cl
238nm
CH3OH
237nm
H2 O
243nm
波长
红移
n→ p*
329nm
315nm
309nm

电子跃迁类型主要有四种:σ→σ*、n→σ*、π→π*和
n→π*,各种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不同,次序为:
σ→σ*> n→σ*≥ π→π* > n →π*,
因此,形成的吸收光谱谱带的位置也不相同。

σ→σ*跃迁:
需要能量最大, λ<200nm ,真空紫外区,εmax > 104
饱和烃(远紫外区);
C-H共价键,如CH4( λmax 125nm)
(I) 顺式二苯乙烯 (II)反式二苯乙烯
2、跨环效应的影响
助色基团虽不共轭,但由于空间排列使电子
云相互影响,使 n→π*吸收峰长移。
O
CH3-C - CH3
O
C
S
lmax156,279 nm
lmax238nm
3、溶剂效应影响
溶剂的极性增大时,n p* 跃迁吸收带蓝移
p p* 跃迁吸收带红移
少,分析速度快。
2 灵敏度高。如在紫外区直接检测抗坏血酸时,其最低检出浓度可
达到10-6g/mL。
3 选择性好。通过适当的选择测量条件,一般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
体系中,对某一物质进行测定。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在仪器设备和其他测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max 1104 ; M 100
max 一般 10
增大

A 1103 7 1 Cmin 1 10 mol L b 1104 1 1107 100 1108 g mL1 1000
3 ~104;灵敏
的 >104;个别的可达 105 106
若λ1= λ2
dA b dC
ε 1 = ε2= ε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A= εbC
若λ1≠ λ2
2.303 f1 f 2b 2 ( λ1 λ 2 ) 210 ( λ1 λ 2 )bc d2A 0 λ 1bc λ 2bc 2 2 dC ( f110 f 210 )
1) 液气固介质均适用 2)入射光是单色光,平行光 3)稀溶液
朗伯-比尔定律
A = Kbc
(二)朗伯-比尔定律推导
Ix dIx S I0 db b It
-dIx ∝ Ix adn dn = csdb
-dIx∝ IxaCsdb -dIx/Ix=k Cdb
b dI x I0 I x k 0 cdb It
0
0
C
A = 0.434
(四)吸光系数
1. a ( L · g –1 · cm-1) 2.ε ( L · mol–1 · cm-1)
max
A KCb
A aCb A Cb
C: g / L C: mol/ L
吸光物质结构的特征参数;
吸光物质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参数
3. 检出限与摩尔吸光系数 若可测量的吸光度为0.001
It ln kcb I0 It kcb lg Kcb I 0 2.303
A lg T Kbc
吸光度 与透射率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NN
溶剂与溶质之相互作用增强 C H
溶质分子的振动受到限制
水中 环己烷中
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
蒸汽中
500
555
对称四嗪的吸收光谱
/nm
b. 溶剂极性对π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 溶剂极性增大时,由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 带发生红移。
c. 溶剂极性对n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 溶剂极性增大,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谱 带发生蓝移。
(4)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以光二极管阵列作检测器
光源
透镜
光二极管阵列
试样池
光栅
三、光吸收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
A lg T lg I0 bc 或 A lg T lg I0 abc
I
I
2、吸光度的加和性
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生吸收的物质,且各组分之
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时,则该溶液对波长λ光的总吸光度A总
➢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这三种电子的能级高 低为: σ<π<n <π*<σ*
三种价电子可能产生六种形式电子跃迁:
σ→ σ*, σ→ π*, π→ σ*对应的吸收光谱处于 远紫外区,研究少。
(1) n → σ* 跃迁:
➢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 某些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基 团(如—NH2、—OH、—SH、—X等)的 有机物可产生n → σ* 跃迁。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② 吸收峰通常位于200~400nm之间。
(7) K带
➢ 由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ε ① 强度大,一般 > 104 L ·mol-1 ·cm-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概述
➢ 通过测定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对物质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λ :190~750nm
➢ 但在络合物中,由于配体的影响,过渡元素的 d轨道,及镧系和锕系元素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 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及f轨道。如果轨道是未充满 的,当它们的吸收光能后,可产生d-d跃迁和f-f跃 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的作用 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又称配位场跃迁。
ε 摩尔吸光系数小, max < 100 L ·mol-1 ·cm-1 ,光谱一般位于可见光区
② 吸收峰通常位于200~400nm之间。
(7) K带
➢ 由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ε ① 强度大,一般 > 104 L ·mol-1 ·cm-1 ;
② 吸收峰一般处于217~280nm范围内; ③ K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
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共轭体系加长,λ增加,强度增加。
3、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 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 孤对电子的基团。
例如:
➢ 如化合物分子含有数个生色团,但它们之 间无共轭作用,那么吸收光谱将包含这些个 别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
➢ 如两个生色团彼此相邻形成共轭体系,那 么原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带就会消失,同时 会出现新的吸收带。
三种价电子可能产生六种形式电子跃迁:
σ→ σ*, σ→ π*, π→ σ*对应的吸收光谱处于 远紫外区,研究少。
(1) n → σ* 跃迁:
➢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 某些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基 团(如—NH2、—OH、—SH、—X等)的 有机物可产生n → σ* 跃迁。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例如: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
(4) 电荷转移跃迁:
➢ 某些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 它们在外来辐射照射下会强烈吸收紫外光或可 见光,使电子从给予体轨道向接受体轨道跃迁, 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移跃迁,其相应的吸收光 谱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 电荷转移跃迁实质上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例如:某些取代芳烃可产生这种分子内电荷转移 跃迁的吸收带。
中心离子氧化能力越强, 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则 电荷转移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谱波长红移。
➢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ε 一般 max > 104 L ·mol-1 ·cm-1
(2) 配位场跃迁:
➢ 元素周期表中第4、第5 周期过渡元素分别含有 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 这些轨道的能量通常是相等的。
例如: Cl- (H2O)n
hv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Cl (H2O)n -
[Fe3+SCN-]2+ hv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Fe2+SCN]2+
[FeSCN]2+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图
➢ 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渡元素所形成的卤化 物及硫化物,如AgBr、PbI2、HgS等,也可产生荷 移光谱。
➢ 荷移光谱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 电子接受体相应的电子轨道的能量差。
(8) B带
➢ 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而产生的精 细结构吸收带。
例如: 苯的B带: 摩尔吸光系数:200 L ·mol-1 ·cm-1 吸收峰的位置:230~270nm之间
(9) E带
➢ 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也是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峰。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
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 n → σ*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小
(2) π→ π*跃迁:
➢ 吸收峰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nm左右,摩
ε 尔吸收系数 max > 104 L ·mol-1 ·cm-1 ,为强吸收带。
例如:含有π电子的基团:
(3) n → π*跃迁:
➢ 近紫外-可见光区,ε<100 L ·mol-1 ·cm-1
➢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特点:
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 ε > 104 L ·mol-1 ·cm-1
2、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电荷转移跃迁:
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荷转移跃迁 Mn+—Lb- h M(n-1) +—L(b-1) -
M-中心离子:电子接受体 L-配体:电子给予体
➢ 不少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反应 所生成的络合物以及吸收许多水合无机离子, 均可产生电荷转移跃迁。
m a 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m a x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4)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减小,称为减色效应
(5) 强带和弱带
(6) R带
➢ 含杂原子的生色团的n →π*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 带。
例如:
特点:
① 强度弱,一般 ε < 100 L ·mol-1 ·cm-1 ;
(2) 助色团
➢ 助色团是指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 相连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并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
例如:
—NH2 、—OH 、—OR 、—SH 、—SR 、—Cl 、—Br等
(3) 红移和蓝移
➢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 剂的改变,使跃迁; 分子的内部结构; 外部环境。
(1) 共轭效应
➢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形成大π键,结果使各能 级间的能量差减小,从而跃迁所需能量减小,使 吸收波长产生红移。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入射光的波长λ
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A-λ曲线。
最大吸收峰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从化学键的性质看,与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有关的价电子主要有三种: σ电子 , π电子 , n 电子(孤对电子)。
➢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这三种电子的能级高 低为: σ<π<n <π*<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