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完整版)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3.儿童文学母题: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4.幽默手法: 一种使人发笑并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含义的艺术手段。
5.写实手法: 真实地去描写作品所反映的对象。
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7.儿歌: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8.摇篮曲: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或催眠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那种哄孩子睡觉时所吟唱的诗或歌。
9.游戏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一种伴随游戏动作而诵唱的歌谣。
10.谜语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以歌谣形式表现的谜语。
11.儿童诗: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
13.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如《渔童》、《卖火柴的小女孩》。
14.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幻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
如《渔童》、《白雪公主》。
15.寓言: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如《伊索寓言》。
16.寓示:指寓言故事与寓意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
17.儿童小说: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心理特点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18.典型人物:指小说中具有某种代表性、并且有独特性格的人物。
19.典型环境:指小说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
20.儿童散文:指专为儿童所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散文。
21.童心:儿童的心灵,即人生在儿童期的纯真善感、自然直率的心灵状态。
儿童文学赏析

优秀儿童绘本点评○《疯狂星期二》点评:大卫·威斯纳具有惊人的想象力,他的绘本总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幻想。
威斯纳的代表作有《海底的秘密》,《7号梦工厂》、《1999年6月29日》等等,多次获得凯迪克金奖和银奖。
儿子最爱的是《疯狂星期二》,他特别喜欢青蛙撞到床单上那一页。
平淡的生活是否让你感到厌烦,那就也来一次超级刺激的疯狂之旅吧。
套用一句话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鸭子农夫》点评:伴随着嘎嘎的鸭子叫声讲出来的绘本,很幽默,也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书的最后一页很有意思,赶跑了农夫,所有农场动物一起劳动,可是你看,鸭子竟然叉着腰指挥起大家来了,以后会怎么样呢,结尾真的是意犹未尽。
○《三只山羊嘎啦嘎啦》点评:三只山羊的名字很有意思,三段故事在重复中体现细微的差别,适合家长声情并茂地朗读。
○《我们要去捉狗熊》点评:文字有节奏感,适合大声朗读。
当读到大家被狗熊一路追着跑回家时,孩子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阿秋和阿狐》,《我爱洗澡》点评:林明子的绘本清新细腻,具有童真童趣。
《阿秋和阿狐》讲述的是阿秋第一次乘火车旅行的经历,因为儿子坐火车去过几次姥姥家,所以感触很深。
到现在他还总嚷嚷着要去姥姥家,问他去姥姥家干什么,他说“看电视”,好简单的理由。
书中的小狐狸天真可爱,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玩伴呢。
《我爱洗澡》让孩子认识了许多海洋动物,也让孩子爱上了洗澡,现在儿子每次洗澡都要在澡盆里玩够了才出来。
○《小狐狸买手套》点评:喜欢绘本中朦胧温馨的气氛,虽然画的是雪景,还有田野,但一点儿也不感觉冷清。
街道、窗户、门缝里黄澄澄的灯光,帽子店老板的善良,人类妈妈和小宝宝的对话,驱散了严冬的寒气,让人的心底始终暖暖的。
这是一部发掘人性中的美好、引导人向善的绘本,结尾处狐狸妈妈发出的疑问“人真的有那么好吗”,值得我们深思。
○《彩虹色的花》点评:这是一部关于给予和感恩的绘本,画面随意涂抹,稚拙可爱,富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幼儿园文学共赏:儿童文学作品导读与解析

幼儿园文学共赏:儿童文学作品导读与解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欣赏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能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价值观念的形成。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来说,接触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幼儿园文学共赏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从浅入深地进行探讨。
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三只小猪》、《小熊和小鸭子》等,探讨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故事情节和哲理。
随后,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1. 《三只小猪》《三只小猪》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通过三只小猪不同的建房方式,向孩子们传达了勤劳和聪明的价值观。
第一只小猪懒惰地建了一间稻草房,第二只小猪建了一间木头房,而第三只小猪则建了一间坚固的砖房。
当大灰狼来袭时,只有第三只小猪的房子经得起考验。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勤劳和智慧是成功的关键,懒惰和草率是危险的根源。
2. 《小熊和小鸭子》《小熊和小鸭子》是一部温馨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讲述了小熊和小鸭子之间的友情故事。
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陷入危险,小熊和小鸭子都能够相互帮助、相互理解。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够明白友谊的可贵,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
以上是两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简要解读。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可以通过欣赏这些作品,逐渐领悟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引导孩子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幼儿园文学共赏: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幼儿园文学共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故事情节,更要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我们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向孩子们解释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作品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作品的兴趣。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6月期末考试指导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5 年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及分值如下:1、选择题:共10 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 题,每题 2 分,共40 分。
3、简答题:共 3 题,共50 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 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 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2~6 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 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 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 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 首寓言诗组成。
3、18 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 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 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幼儿园园本文学: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幼儿园园本文学: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一、引言儿童文学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就幼儿园园本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二、儿童文学作品赏析1. 《小熊和小兔》本书以小熊和小兔为主要角色,通过描述他们在森林中的一系列生活经历,展现了友谊、互助和勇敢等价值观念。
通过本书的阅读,幼儿可以感受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互相帮助并勇敢面对困难。
2. 《小红帽》这个经典的故事通过描述小红帽与狼之间的斗智斗勇,告诉了幼儿在面对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并且不能随意相信陌生人。
也教导了幼儿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屈服于恐惧。
3.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为了生活而勇敢坚强地奋斗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体会到生活并不容易,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明白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三、教学方案1. 目标通过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教学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3. 教学步骤a. 导入:老师通过简单的引导,引起幼儿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b. 学习: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
c. 总结:老师总结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并与幼儿们一起讨论这些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园本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认为通过赏析这些作品,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美好故事的也能够吸收其中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加愉快地参与到文学作品的赏析中,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结幼儿园园本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参与,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的教育。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三)童话的文学特征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内容方面: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2.叙述结构方面:风格,语言均有变化,创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本形式3.人物形象:发生了演进性变化4.审美感受:“似是而非”的审美氛围(四)中国童话的发展中国童话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由口头叙说到文人叙述的阶段,有更明显的阶段性。
1.民间童话阶段2.文人自觉改编改译阶段3.文人创作早期阶段4.童话创作成熟阶段二、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一)拟人(二)夸张(三)颠倒(四)变形(五)象征三、童话的类型从作家分,有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
从容量大小,情节繁简、结构方法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短篇、微型童话和系列童话。
从童话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看,即根据体裁特征来分,有童话故事、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剧、童话影视片等。
从接受对象分,可分为婴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年童话、成人童话等。
四、童话的审美特质(特征)童话的本质是幻想的,是以假定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因此童话必然显示与其它文体不同的审美特点。
1.幻想——童话的本质特征(奇幻、荒诞之美)2.童话的隐喻3.童话语言的幽默本质与模糊特征4.童话的假定逻辑性作品欣赏讨论:1.新美南吉《花木村与盗贼》2.安徒生《小意达的花》一、寓言的含义寓:寄托寓言: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寓言通过具体故事阐述哲理或寄托教训,从而间接地反映现实;也可以说,寓言是理性认识的感性化,是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寓言必须由教训和故事组成。
我国寓言根据本身的发展情况可分为五个阶段:(一)先秦:哲理寓言(二)两汉:劝戒寓言(三)魏晋:过渡时期(四)唐宋:讽刺寓言(五)元明清:诙谐寓言(六)现当代寓言三、寓言的特征(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寓言的教训意义可根据思想内容分为两类:1.讽刺型2.经验教训型(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四、中外寓言比较讨论:《守株待兔》,拉封丹《唤来死神》欣赏与比较1.题材上:中国寓言往往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人公,尤其是古代寓言,并常通过写实事如社会故事、历史故事揭示真理。
【免费下载】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 (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
(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5)富有音乐性和感情色彩。 4、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对儿童的作用 (1)可以学到大量新的词汇;(2)可以欣赏到形象化的语言; (3)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语言。 5、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1)形象生动(2)凝练含蓄(3)新鲜多样(4)富有音乐性(5)语言的个性化(6)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6、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 3~6 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 0~3 岁的婴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 的文学作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稚拙美 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仅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世界。有些作家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他 们的幼稚荒唐的行为表现,将其反映在作品中。幼儿却觉得十分亲切真实。 “稚”与“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天真无邪的表现。幼儿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幼儿稚 拙的情趣。 (2)纯真美 幼儿心灵是极为单纯的,他们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一切事物。在幼儿文学中,作家常常用 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幼儿的纯真。 (3)荒诞美 幼儿的心理特征中的“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使幼儿文学有许多特殊的表现手 法,如拟人、神化、变形、荒诞等手法,正符合幼儿任意结结合的思维方式。幼儿文学作 品呈现出的荒诞美,以神奇怪异、违情悖理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着幼儿。 8、 幼儿文学的功能 (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幼儿文学在帮助孩子成长 为身心健全的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幼儿最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活动范围很有限, 文学作品便成了他们扩大眼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幼儿文学在增长幼儿知识,扩大眼 界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求知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①文学语言可以使幼儿受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熏陶 ②丰富幼儿的情感 ③发展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 (4)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来反映周围的事物。作家运用优美的语言,所塑造的 各种美的形象、多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幼儿评判美的标准。
幼儿园文学欣赏教案品读经典文学作品

幼儿园文学欣赏教案品读经典文学作品【幼儿园文学欣赏教案:品读经典文学作品】1. 引言文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品读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受益。
2. 教学目标2.1 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2 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2.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2.4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小猫钓鱼》、《三只小猪》等。
3.2 读给幼儿听老师将选定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读给幼儿听,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3.3 提问与讨论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提问幼儿,如“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觉得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等,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3.4 情感体验与表达读完文学作品后,老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手偶等,让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并鼓励他们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5 创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组织一些创作活动来延伸文学作品的内容。
比如,让幼儿自己编写一个结局,或者让他们画一幅画来表现故事中的场景。
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以及创作成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 条理清晰的扩展教学如果幼儿对某个作品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可以延伸教学的内容,选择与该作品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欣赏和探讨。
6. 总结通过幼儿园文学欣赏教案的实施,幼儿们可以愉快地接触到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在品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
这不仅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下一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及分值如下: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1、文学作品的内容(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5)富有音乐性和感情色彩。
4、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对儿童的作用(1)可以学到大量新的词汇;(2)可以欣赏到形象化的语言;(3)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语言。
5、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1)形象生动(2)凝练含蓄(3)新鲜多样(4)富有音乐性(5)语言的个性化(6)语言富有感情色彩6、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0~3岁的婴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1)稚拙美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仅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世界。
有些作家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他们的幼稚荒唐的行为表现,将其反映在作品中。
幼儿却觉得十分亲切真实。
“稚”与“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幼儿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幼儿稚拙的情趣。
(2)纯真美幼儿心灵是极为单纯的,他们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一切事物。
在幼儿文学中,作家常常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幼儿的纯真。
(3)荒诞美幼儿的心理特征中的“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使幼儿文学有许多特殊的表现手法,如拟人、神化、变形、荒诞等手法,正符合幼儿任意结结合的思维方式。
幼儿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荒诞美,以神奇怪异、违情悖理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着幼儿。
8、幼儿文学的功能(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婴幼儿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幼儿文学在帮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全的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幼儿最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
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活动范围很有限,文学作品便成了他们扩大眼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幼儿文学在增长幼儿知识,扩大眼界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求知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①文学语言可以使幼儿受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熏陶②丰富幼儿的情感③发展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4)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来反映周围的事物。
作家运用优美的语言,所塑造的各种美的形象、多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幼儿评判美的标准。
(5)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是人们的共同需要,对于幼儿来讲,快乐更具有多种意义。
快乐,有助于他们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对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健全,都有积极的作用。
9、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鉴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作文学作品和知识读物,在题材、主题、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的特殊要求。
(1)题材幼儿文学读物的题材需要广泛多样,以利幼儿在体、智、德、美育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文学作品的题材应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主;幼儿文学中知识性题材要占较大的比重。
(2)主题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主要有三类: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娱乐性主题(或称兴趣性主题)(3)形象幼儿模仿性强,分辨是非能力差,这就需要在作品中塑造值得他们学习和效仿的形象和行为,不宜过多地写反面的东西。
(4)情节幼儿喜爱故事性强的作品,在幼儿文学读物中,有情节的作品要占绝对优势。
作家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既要注意生动有趣,又要注意幼儿理解人物活动、行为的能力。
幼儿受生活经验及思维水平的限制,对远离他们生活的英雄、模范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水平是很低的。
幼儿文学作品情节要符合以下要求:情节单纯。
情节单纯是指在一个作品中,最好反映一个事件,涉及到的人物要尽量少,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
4岁以下幼儿的读物,其情节连贯性不必太强,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还难于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生动有趣。
情节生动、有趣,是指作品中的情节应由人物的行动组成,是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场面。
作家在构思这些活动场面时,要尽量新颖、巧妙、完整、有悬念,对幼儿有吸引力。
(5)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一个好的开头(6)语言幼儿文学读物语言的总体要求,一是可接受性,一是超前性。
幼儿文学读物的语言,应注意以下要求:①用词具体、浅显、②充分发挥动词的作用③句子口语化;首先,幼儿文学读物中的语言,要以简单句为主。
其次,其次是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第三,尽量用短句。
短句上口,通俗易懂。
④音响和谐,富有节奏感。
第三章幼儿诗歌1、儿歌的艺术特征(1)儿歌内容单纯、浅近、具体形象(2)儿歌的语言简练、节奏明朗、音韵和谐(3)儿歌的写作手法生动活泼2、儿歌的分类(1)从儿歌来源上分:民间儿歌;创作儿歌(2)从儿歌内容上分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3)从儿歌格式上分有:三言;五言;七言。
以七言为多,亦有不少杂言形式,如“三三七”、“三五七”式等。
从儿歌格式上分3、儿歌特殊的艺术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急口令(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4、幼儿诗的艺术特征(1)富于情趣的构思(2)充满动感的形象(3)活泼、生动的想象(4)明快的韵律、节奏,富于声响的美诗歌本身要求美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诗在节奏韵律上,比儿歌自由宽松,注重外在的音响节奏。
5、幼儿诗和儿歌的区别(1)主题思想的表现不同(2)篇幅长短不同(3)格式不同6、柯岩幼儿诗歌赏析柯岩(1929年~)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她于1955年首次发表儿童诗作品《小弟和小猫》、《坐火车》、《我的小竹竿》就赢得了广大幼儿的喜爱并为儿童文学界注目。
柯岩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幼儿故事诗。
这些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充满儿童情趣。
7、刘饶民幼儿诗歌赏析刘饶民(1922~1987)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儿童诗歌创作。
组诗《大海的歌》是刘饶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儿童诗歌的精品。
它由“天和海”、“海水”、“浪花”、“大地睡了”、“海上的风”和“月亮”六首诗组成。
每一首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诗中的种种景象,大都是从幼儿的视角进行观察、描绘,显得纯真、稚气,洋溢着幼儿的情趣。
第四章幼儿散文1、幼儿散文的种类(1)抒情散文;(2)叙事散文;(3)知识散文;(4)写景散文;(5)幻想散文(亦称童话散文)2、幼儿散文的艺术特征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作品。
幼儿散文具有幼儿化和散文化的特点。
(一)篇幅短小,贴近幼儿生活(二)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三)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四)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幼儿散文要力求情、理、趣的融和。
第五章童话1、我国文学童话童话创作的发展(1)翻译外国童话1909年,中国开始有《童话》丛书,刊登大量翻译的外国童话(2)我国文学童话的创作1917—1920茅盾为《童话》丛书写了27篇童话。
1923年叶圣陶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1931年出版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20世纪30年代,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1949年以后,严文井、陈伯吹、金近、洪汛涛、任溶溶等,都注重童话的幻想和游戏精神,是有影响的童话作家。
第六章幼儿生活故事1、儿童故事的概念广义的儿童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儿童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历史故事等。
狭义的儿童故事: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节,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幼儿生活故事。
2、儿童故事的一般特点(1)题材广泛。
(2)主题单纯(3)情节生动(4)结构紧凑(5)叙事为主,语言口语化3、儿童故事的种类从创作过程分:民间故事、创作故事从题材上分: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历史故事从表现形式上分:文字故事、图画故事第七章幼儿图画读物1、幼儿图画读物概述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它以图画符号(含绘画、照片、图表及符号等)来述说的故事或表现各种事物,具有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一般图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不能叫图画书。
图画书是幼儿最先阅读的非文字的文学作品,是接触人类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学样式。
2、幼儿图画读物的作用(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情感,陶冶性情。
(4)培养阅读兴趣,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5)丰富幼儿视觉美感的经验,培养审美能力。
第八章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教育活动1、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1)早期阅读能够刺激大脑和神经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右脑的潜力美国脑科专家格伦·多曼博士认为,0~6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