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状。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等,常表现为 胃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
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常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等症状。
生殖系统疾病
如性功能障碍、乳腺增生等, 常表现为性欲减退、乳房胀痛
等症状。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
维持内环境稳定
内脏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各种生理活动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调 节体温、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等。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01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内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与中枢神经系统紧密相连,接受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和控制。
02 03
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内脏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例如 ,内脏神经系统可以控制某些激素的分泌,而激素也可以影响内脏神经 系统的功能。
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手段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采取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 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心态。
预防措施与保健建议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等,以降 低患病风险。
保健建议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等一般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神经
传递味觉、嗅觉等特殊感 觉。
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起源于脊髓胸腰段,通过交感神经节 和节后神经元支配内脏器官、血管和 腺体,使其兴奋。
副交感神经
起源于脑干和脊髓骶段,通过副交感 神经节和节后神经元支配内脏器官、 血管和腺体,使其抑制。

第10章 传导通路

第10章 传导通路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 部分,可现 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 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中枢突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上行 三叉丘系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 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 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 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 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的传导通路
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上行 周围突 中枢突
脊 N节
中央后回下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 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 入脑桥。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 脊束核, 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 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 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下部。
主要功能:
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 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 系维持习惯性运动。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 视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来自双极细胞视辐射
内囊后肢
节细胞
距状沟周 围的枕叶 皮质
视神经
视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 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物象:交叉投射
颞侧(外)半视野:
鼻侧半视网膜
鼻侧(内)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41
42
4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骨胳肌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神经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70%-90%交叉到对侧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损伤 视神经 视交叉
症状 患侧视野全盲 中央部损伤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 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
视束 视辐射 内囊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见内脏神经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脑皮质躯 体运动中枢----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 神经元或神经元链. 下运动神经元 —— 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脑干内 躯体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骨胳肌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第十九章 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传导通路
-40-
练习
8.关于视觉传导通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2级纤维全部交叉 B.投射至大脑半球的中央后回 C.第3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 D.投射至大脑半球的角回
E.第3级神经元是外侧膝状体√
-41-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
-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 和压觉传导通路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脊髓灰质后角 脊神经

Hale Waihona Puke 交叉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 内囊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脑干各部 腹后外侧核 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参与传导双耳的听觉。
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15-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 →双极细胞→前庭神经 →延髓和脑桥交界 →前庭神经核群→背侧丘脑的腹后核(换元) →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
前庭神经核群 →内侧纵束→ 上升的纤维→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
(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
-32-
小结
7.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 8.核上瘫、核下瘫的概念。 9.面神经与舌下神经的核上瘫、核下瘫。 10.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分部、途径和机能。 11.锥体系上位神经元和下神经元损伤后的症状。
-33-
练习
1.盲人摸字的传导通路,正确的是() A.经三叉丘系传导 B.经外侧丘系传导 C.经脊髓丘系传导
临床表现 同侧眼全盲 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患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11-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神经系统各种活动的本质是化学过程,作为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部位一突触,也绝大多数是化学性的。

在此,根据化学神经解剖学的观点,扼要介绍神经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化学通路chemical pathway。

(一)胆碱能通路胆碱能通路cholinergicpathway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运输至末梢,贮存于突触囊泡,在神经冲动作用下释放,作用于靶细胞。

神经系统内胆碱能通路分布十分广泛,主要有:①运动传导径路中的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控制随意运动。

②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③背侧丘脑至大脑皮质的特异性感觉投射。

④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司内脏活动。

(二)胺能通路胺能通路含有胺类神经递质,包括: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②5一羟色胺;③组胺。

下面着重介绍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多巴胺能通路和5-羟色胺能通路。

(三)氨基酸能通路参与神经传导的氨基酸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前者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后者包括r一氨基了酸(GABA)、甘氨酸和牛磺酸。

其中,以GABA能通路分布最广。

GABA能通路GABAergic Pathway 包括:①纹状体一黑质径路:由纹状体(主要是苍白球)至黑质。

②隔区一海马径路。

③小脑一前庭外侧核径路。

④小脑皮质一小脑深核往返径路。

⑤下丘脑乳头体一新皮质径路。

③黑质一上丘径路。

⑤广泛存在的局部固有径路。

(四)肽能通路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内广泛存在着多种肽类物质,它们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

下面列举几种较重要的肽能神经通路peptidergic neural pathway。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白质前连合
后角固有核 (C8、T1)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
• 脊髓横断早期,各种 脊髓反射消失,处于 无反射状态,称为脊 髓休克。
•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 可逐渐恢复,但损伤 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 骼肌运动不能恢复,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不能随 意控制排便、排尿反 射等。
脊髓半横断
Brown-Sequard Syndrome
• 损伤同侧平面以下 位置觉、震动觉和 精细触觉(深感觉) 消失及同侧肢体硬 瘫;损伤平面以下 对侧痛、温觉(浅 感觉)消失。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 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 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 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①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② 皮质 ③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
脑桥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人体形态学课件内脏神经(很完整)

人体形态学课件内脏神经(很完整)
自主调节功能
内脏神经能够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以适应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 化。例如,当人体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当人体处 于安静或休息状态时,副交感神经会兴奋,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05 内脏神经在临床医学中的 应用
内脏神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内脏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1 2
心脏节律调节
内脏神经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和传导系统,影响 心脏的跳动和血液输出,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血管张力调节
内脏神经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和张力,影响血压和 血流量的变化,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3
心血管反射调节
内脏神经参与心血管反射的调节,如压力感受性 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等,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 态平衡。
04 内脏神经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内脏神经纤维传递神 经冲动,快速、精确地调 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血 液中传播,间接地影响内 脏器官的功能。
相互作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 持内环境稳态中相互补充, 共同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内脏神经的反射弧与反射机制
内脏神经可调节肺血管的舒缩和张力,影响肺动脉压力和肺血流量,与肺动脉高压、肺栓 塞等疾病有关。
06 内脏神经的研究进展与未 来方向
内脏神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早期研究
早期的内脏神经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 学描述和生理功能方面,如内脏感觉 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分布、传导通路等。
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 的交叉融合,内脏神经的研究已经深 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内脏神经的 生理、病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系统内两大类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锥体系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节后纤维
睫状N节 视N
动眼N
动眼N副核 中脑 顶盖前区
听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螺旋器
.
中枢突
(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
.
蜗神经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外侧丘系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 下丘臂 .
听辐射
听辐射
颞横回(听觉区)
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下丘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蜗N核
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若一侧通路在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 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 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 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 左中央后回中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 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 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 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 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 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视N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丘脑腹后核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 三 叉 神 经 脑 桥 核 内 , 它 们 发 出 的 纤 维交 又 至 对 侧 , 组 成 三 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第 3 级 神经 元的 胞 体 在 背 侧 丘 脑 的 腹 后 内 侧 核 , 发出 纤 维 参 与 组 成 丘 脑 中 央 辐 射 , 经 内 囊 后 肢 , 投 射 到 中 央后 回 下 部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二)头 面 部 的 痛 温 觉 和 触 压 觉 传 导 通 路
第 1 级 神 经 元 位 于 三 叉 神 经 节 、 舌 咽 神经 上 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 其 周围 突 经 相 应 的 脑 神 经 分 支 分 布 于 头 面部 皮肤及口鼻腔黏膜的相关感受器,中枢突 经 三 叉 神 经根 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入 脑 干 ; 三叉 神 经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入 脑 后 下 降 为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连 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的 纤 维 一 起止 于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核; 传 导 触 压 觉 的 纤 维 终 止 于 三 叉 神经 脑 桥 核 。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 纤维形成内弓状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在 中线上与对侧薄、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 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前后 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位 于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 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 ), 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后部, 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视束
动眼神
经副核
经节 约肌
动眼神经
节后纤维 瞳孔缩小。
睫状神
瞳孔括
双眼视野
睫状神经节
外侧膝状体 顶盖前区
动 眼 神 经 副 核
瞳 孔 对 光 反 射 通 路
视觉区
(四)听觉传导通路
由4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蜗螺旋神经节内 的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蜗神经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 第4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 体
感受器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觉)、三叉神经脊束 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 压觉)冲动至对侧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要求: 1、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 2、掌握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 导通路。 3、掌握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4、掌握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 路。 5、熟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Nervous system pathway 一、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压觉传导路
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
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 面 部 浅 感 觉 传 导 路

20单元十四内脏神经神经传导通路

20单元十四内脏神经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二)副交感神经
1、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S2-4脊髓节段骶副交感核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2、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节
睫状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耳神经节
器官内节 器官内副交感神经纤维
脑干副交感核 节前纤维到器官旁节或器官 内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相应器官。
谢谢观赏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自主、植物)神经
是支配内脏器官、平滑肌、心血管及腺体的传出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
(一)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部 C8-L3脊髓节段侧角的中间外侧核。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2、周围部 交感干:位于脊椎两侧呈串珠链状,上附 颅底下至尾骨前面合并。 交感神经节: 椎旁节:交感干神经节,一侧24 或25个。 椎前节:包括腹腔神经节、主A肾节、肠
较粗有髓神经纤维 较细有髓神经纤维或无髓神经纤维
5、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脑干、脊髓前角灰质 脑干、C8- L3侧角、S2-4骶副交
感核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二、内脏感觉神经(传入纤维)
内脏感觉神经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内,是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一部分经 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等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另有一部分随脊髓神经后 根入脊髓后角,具体上传的路径不十分明确,大致与躯体感觉相似。 特点: 1、自主传入纤维少,分布范围大, 对牵拉、膨涨、缺氧、感染敏感,对刀割,
骶副交感核 节前纤维到器官旁节或器官内 节换元后,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 道和盆腔脏器。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内脏神经丛名词解释

内脏神经丛名词解释

内脏神经丛名词解释
内脏神经丛是指内脏神经在分布到脏器过程中,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的一个神经网络。

这个网络主要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组成,它们共同负责调节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具体来说,内脏神经丛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维持人体的应急反应,也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

它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增加心跳、提高血压、扩张肺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来减缓心跳、降低血压、缩小肺等。

内脏神经丛中的感觉神经元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分布在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将感受到的刺激传递到各级中枢,进而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皮肤的精细触
脊神经节
觉,肌、肌腱、脊神经
后根 薄、楔束
关节、骨感受 (周围突) 器
1
(中枢突)经脊 髓后索
薄、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
2 经延髓、脑桥、中脑
3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
央Hale Waihona Puke 回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两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植物神经节→效应器 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 维)的细纤维 节后纤维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一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效应器 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概观
(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
(2)椎旁神经节 (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 颈神经,分布至头颈上肢的 血管、汗腺、竖毛肌
2)至邻近动脉,形成颈 内、外动脉丛脉等
3)咽支参与形成咽丛
4)心上、中、下神经形 成心丛,分布于心脏及大 血管
动脉丛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6)节后纤维的去向:
1)攀附灰交通支 (31对)脊神经 血管、汗腺、竖毛肌
2)形成动脉丛 (伴动脉及分支) 3)直接到达脏器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3、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交通支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损伤及其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 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②脊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 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 触觉障碍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每侧有10-12个胸神经节
交感 干
胸神经 节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胸部交感神经分布 1)经灰交通支至12对胸神经,分布 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2)T1-5 肺丛、心丛、食管丛等 3)T5-9 内脏大神经
腹腔神经节换元 4)T10-12 内脏小神经
主动脉肾节换元
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中 枢
脑干:孤束核、心血管、呼吸调节中枢
部 间脑:情绪、体温、摄食、水平衡
大脑: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中枢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支配器官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不受意志控制)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受意志控制)
纤维成分
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只有一种
神经元数目 纤维粗细不同 分布形式
躯干、四肢 头面部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一、Sensory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1)灰交通支,(6对)骶 尾神经分布下肢、会阴
2)加入盆丛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1、组成
(1)低级中枢
1)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2)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二) 副交感神经
(2)周围部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节前纤维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白交通支(T1-L3): 15对 灰交通支:31对
椎旁神经节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5)节前纤维去向:
1)终止于相应椎旁 神经节,换神经元
2)上升或下降,在 上下方的椎旁节换 元: 3)穿椎旁神经节 终止于椎前节换神 经元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系统
中枢部 包括
周围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内脏运动神经 周围部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周 内脏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内 脏 神
围 部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植
脑神经节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物神经)

脊髓:交感和副交感低级中枢
节后纤维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泪腺、下颌下腺、 舌下腺
颅部副交感神经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耳神经节 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颈胸脏器、腹腔的肝、胰、脾、 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骶2-4副交感核
节间支 交感干: 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3)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神经丛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4)交通支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1)经灰交通支至5对腰神经分 布至下肢血管、汗腺等 2)L1-3 腰内脏神经,至腹主动 脉丛和肠系膜下丛,节后纤维 分布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 腔脏器、下肢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 和一个奇神经节
特点:痛阈高、弥散 牵涉痛 :概念及机制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Pelvic Splanchnic Nerves 盆内脏神经
盆丛 神经节
结肠左曲以下肠管和 盆腔脏器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周围神经节的位 置不同
3.分布范围不同 4.对同一器官 所起的 作用不同 5.节前神经元与节后 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二、Visceral Sensory Nerve 内脏感觉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